高职院校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职教育是组成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 是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整个教育体系里占据关键地位。日益发展和普及的信息技术使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获得新的动力, 如何促进两者的有机整合至关重要。但从对某高职学校的6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 有14.1%的教师是出于学校的规定才整合教学与信息技术, 有15.2%的教师在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参评优秀课或教学竞赛, 有56.4%的教师是出于教学需要而整合信息技术, 其余14.3%的教师整合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则是出于个人兴趣。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的整合还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尤其是语文、政治等理论课, 教师往往认为讲解理论知识没有必要整合信息技术。所以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的有机整合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作用

(一) 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效率

学生从感觉开始学习理论知识, 并依次经历知觉、记忆、思维层次, 最终掌握知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 应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师就能对知识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处理, 之后再展示给学生, 实现教学的形象化。这样一来, 学生的思想情感、认知结构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能迅速掌握知识, 并有深刻的记忆, 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 改善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效果

有了信息技术, 教师就能按照学生的专业要求, 在高职院校的基本技能教学环节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教学、实习教学、仿真实验教学, 采取讲解、示范、分解动作、反复练习等方式, 直到学生能熟练运用技能。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手段不能达到的, 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迅速得到锻炼、提升[1]。

(三) 提升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并非只是让学生掌握现有知识、基本技能, 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建立起学习方法, 即自主学习[2]。对高职院校教学而言, 它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与利用能力的过程, 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识, 不但能掌握对信息设备的使用能力, 还能形成对信息的搜集、处理、生成及利用能力, 最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措施

(一) 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培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主要就是让教师正确树立起应用观, 重视对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内容设计的整合应用[3]。如在整合信息技术时, 高职院校教师务必要合理定位信息技术, 正确处理应用信息技术与讲授知识的主辅关系, 因为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它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讲解, 教师要做到信息技术应用与讲解的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由于高职院校尚未针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所以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效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促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二) 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环节, 是教师实现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4]。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教学相比具备再现性、先进性、形声性、高效性等优势, 它将文字、图片或图表、声音、动画等融为一体, 使知识信息内容量大、来源丰富、生动形象, 对学生有更强的吸引力。如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通过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有趣生动, 从而形象地、直观地表达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知识, 让学生能轻易理解、接受。同时, 教师还可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 对各种技术原理、实验过程等进行模拟、演示, 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通过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性, 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使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性, 教师可科学设定课堂教学程序, 实施个性化教学, 让学生按照自身实际自由选择学习和练习的内容与方式。

(三) 推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改革高职院校教学结构的关键点, 需要教师在整合环节重视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的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5]。高职院校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作为重建学科体系的工具, 重新思考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问题教学、发现教学等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联系, 使学科课程体系的结构趋于合理。如在整合信息技术时, 教师要采用的不是呈现式教学方法, 而是发展式教学方法, 要立足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综合考虑应用信息技术;基于培养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学生全面发展等的有机结合, 促使信息技术应用能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而不是通过整合信息技术来提高传递教学信息的速度、扩大传递教学信息的范围。在整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结果与信息技术应用, 把学生收集、分类、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评价依据, 考查学生发展理解、分析、假设、验证等能力的状况, 提高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水平。

(四) 肯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能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求知渠道。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 能同时刺激学生的视、听、触等多种感官, 对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有帮助[6]。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不但使学生的知识量更大, 还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的学习有广度、有深度, 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的肯定。如高职院校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时要体现其直观性、形象性、容量大等特征, 围绕学生来设计整个教学活动, 从而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 信息技术的多元性、开放性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多维时空, 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时务必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围绕知识目标创新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促使学生能直面知识、直面问题情境, 从而主动探索, 随着问题的解决逐渐提高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结语

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途径。在工作实践中, 高职院校要立足自身教学特点及需求, 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作用, 将信息技术变成高职院校重要的发展动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 教育信息化成为改革教育、发展教育的突破点,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成为职业教学改革重点。因此, 如何有效整合高职院校教学与信息技术成为重要课题。下面从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作用入手, 探究提出促进两者整合的措施, 以助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推进与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参考文献

[1] 侯远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 2014 (34) :179.

[2] 侯丰.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14) :243.

[3] 梁文玲.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与计算机信息技术[J].知识经济, 2015 (20) :149.

[4] 杨华.高职院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J].职业时空, 2013 (11) :27-28+31.

[5] 刘洋.基于信息技术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 2016 (7) :152-153+158.

[6] 吕冬梅.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2) :231-232.

上一篇:大数据下的高校智慧校园系统下一篇: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