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后记

2022-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最新教后记

国家最新标准将力促幼儿园“补足配齐”保教人员

根据最新标准,我国全日制幼儿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应为1∶7至1∶9,半日制幼儿园应为1∶11至1∶13。

教育部网站近日发布《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在配发的通知中指出,各地要将标准(暂行)作为办园的基本标准之一,各地可据此制定适合本地具体方案,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同时还要加强各类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情况动态监管。

根据标准(暂行),幼儿园教职工包括专任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幼儿园保教人员包括专任教师和保育员。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半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有条件的可配备1名保育员。寄宿制幼儿园至少应在全日制幼儿园基础上每班增配1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单班学前教育机构,如村学前教育教学点、幼儿班等,一般应配备2名专任教师,有条件的可配备1名保育员。

标准(暂行)考虑到弱势幼儿群体的需要,提出“招收特殊需要儿童的幼儿园应根据特殊需要儿童的数量、类型及残疾程度,配备相应的特殊教育教师,并增加保教人员的配备数量”。同时,也对各类型幼儿园的园长、卫生保健人员、炊事人员、财会人员、安保人员等配备标准提出要求。

(來源:新华网)

第2篇:教后记

让情感泉水在课堂上自由流淌

——《生命 生命》教学反思

段红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极具亲和力的课堂氛围中驰骋思维,大胆思考;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情感的泉水在课堂自由流淌,享受快乐的语文课堂。这是我多年来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学境界。

今天,我要教的课文是第19课《生命生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对于我所教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生命的意义好理解吗?但对于家长开放日听课的家长们来说,我又能给予他们一些什么思考呢?我坐在办公室里思索着„„

我在公开课的启发中找到了灵感,在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第二自然段──飞蛾求生,让学生分析言中之意,感情言中之理。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从飞蛾求生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飞蛾哭着对我说:‘小作家,请不要捉我,我是来和你做伴的,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飞蛾好像在说:我喜欢在灯光下活动,我喜欢光明!” “老师,真没想到小小的飞蛾求生的欲望这么强烈!” 学生们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真是既有感悟又富有童真童趣,我心中暗自高兴。于是决定马上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砖缝中长出瓜苗,再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激情高涨,都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呜呜„„”我的耳边传来了一种怪怪的声音。“老师,余泽楷哭了!”一向很懂事的赵正站起来说。

我走过去,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啦?”余泽楷眼泪汪汪地看着我,我发现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忧伤,我禁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告诉老师好吗?”余泽楷见我这般温柔,“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老师,由飞蛾求生我想到了爸爸,两年前一场重病夺去了爸爸的生命!”说到这里,余泽楷哭得像个泪人,“飞蛾在被捉住时极力挣扎,而爸爸发现重病到去世只有几个星期时间,死得好惨啊!”

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同学们都用同情的目光望着余泽楷,我的心里也一阵酸楚。

一向文静的女孩楼沁菲掏出手绢,走到余泽楷面前,轻轻地帮他擦掉了眼泪。 “别难过,爸爸在九泉之下知道你哭会不安的!”“话篓子”陈廷海站起来说。

“淘气包”姚子曦接上话茬:“爸爸已经死了,是哭不活的,伤心也没有用!”

“对,生命太脆弱了,我觉得我们活着的人要好好珍爱生命!”“智多星”葛子菲理直气壮地说。

外号小博士柯亦然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说:“生命像一朵花,需要精心地呵护,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不做危险的事!”

“对,过马路时要小心。”

“上学、放学路上走人行道较安全!” “我再也不独自游泳,那样太危险了!” “色素多的辣片、豌豆糖等零食也不能吃,因为它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爸爸、妈妈把我们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婴儿抚养到这么大,也不容易啊!” 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真实的情感溢于言表。余泽楷站起来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我会快乐地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趁此机会,我对同学们善于思考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赏。叮铃铃,一堂情感自由流淌课就这样结束了。

我惊叹,我们的孩子情感这么丰富,这么细腻!许多成年人在经受了一次次挫折后,才开始珍爱生命,而我们的孩子不用我教就懂得了珍爱生命!这怎不令人欣喜呢?正如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给孩子一片蓝天,他们会让蓝天变得繁星点点;给孩子一片草地,他们会让草地变得繁花似锦;让孩子情感的泉水在课堂上自由流淌,就一定能奏出华美的乐章!

第3篇:教后记

优秀范文

有家真好

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之中,一支支犹如流水浮萍的生活插曲伴随着我们成长,令我们成熟,教我们沉思。有一件事在我的生命河流中掀起了波澜,叫我永生难忘,令我感觉有家真好。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粗茶淡饭,温饱度日,母亲的善良能干,使我从未对家有过半点怨言,只觉家是温馨的。

三月阳春,微风拂面,下周就要春游了,每每此时母亲总会给我准备一大包好吃的,给我许多零钱。没有恼人的作业,没有昏睡的课堂,没有老师的训话,有的只是由衷的欢笑。嘿!好好玩一把。

我快步回家,走道上空无一人,但片刻的宁静抑制不住我的兴奋与期待。刚想取钥匙开门,却发现房门虚掩,屋内传出父母的对话令我惊愕:“什么事?”“今天厂里宣布下岗名单,我还是挨上了。”“没关系,想宽些,最多我戒烟。”“以后家里的经济来源可全靠你了。还有,千万别让孩子知道了。„„”虽说对话声音不响,但我听得真真切切。啊!妈妈下岗了,春游„„我推门进屋,父母一惊:“啊!这么早就回来了?”“嗯。”我心绪很乱轻声答道。“怎么没听见开门声?”妈妈补充道。“门开着,我一推门便进来了。”显然,在时间上我撒了个谎。

当晚,面对若无其事的父母,我几次想开口,但都被自己打住了,家里生活拮据,我又怎能有非分之想呢?可是这春游„„春游那天,我独坐窗前,眼前浮现出同学们得知我不去春游时瞠目结舌的神情,母亲临行时对由于学校放假而留在家里的儿子叮嘱的情景„„我很孤独,但又无怨无悔。

“你怎么没去春游?”母亲显然知道了。“家里的情况我都知道了,我又怎能加重你们的负担呢?”我轻声答道。母亲不再作声,眼中闪烁着几许晶莹。

时光飞逝,家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儿子再也不缠着父母满足他那永无止境的奢望;父亲茶余饭后也不见再有吞云吐雾的悠闲。母亲身上多了几份操劳,眼神中多了点对家人的愧疚与关爱。

秋风瑟瑟,明天学校又要秋游了。我去不去呢?我做完值日,关上教室的门,无力地向校门走去。“小A。”班主任叫住了我,“明天六点到校,别忘了。”“噢,老师,我不去。”“我一切全知道了,你妈刚才到校把钱给付了。”„„

乘车行进在大路上,丰收的秋天遍地金黄,我独倚窗前心中留着的是一片温存,我的包里只有两个面包,一瓶水,没有钱。看着同学们吃着各种各样精美的零食,我却丝毫不羡慕,而自豪于我拥有世间最珍贵的食物———无与伦比的亲情。啊!有家真好!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之所以能评为一类卷,是因为两大特点:

其一,情真切,意感人。家中父母之间的宽容理解、母子之间的慰藉体贴,都令阅卷老师为之动容。尤其是最后“秋游”一段,“我”为了不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又一次放弃秋游,而母亲却悄悄地到校把钱付了,更写出了儿女用懂事的心给家庭分担一份忧愁,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动了阅卷教师。

其二,文笔通,构思妙。将春游作为“一波”,将秋游作为“一折”,便显出了考生的构思之用心。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有了“波”,“折”更为显豁,更为动人。考生的文笔也较简洁通达,文中多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令阅卷老师感到生动形象。

当然,此文亦有不足,即虚拟的世界与现实的生活未能丝丝入扣地交融在一起,因此,尚经不起细细推敲。 教后记

关于《家给我______》

一、这是第一次的大作文,题目来自单元综合练习中的“必做项目”。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有家真好”,于是综合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项目,意在以读引写,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生活中选材,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亲情。

二、流程。

题解,提示学生半命题拟题的基本要求,捕捉题目的关键字,明确记叙文体。 当堂作文。

整体评价,分析学生作文中有代表性的问题。 生生互评。 修改稿。 精批。

反馈,明确修改作文的要求。 优秀作文范例。 再修改誊写。

三、症结

写作内容匮乏,材料陈旧,缺少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能力。 叙述技巧把握不够。

四、对题目的思考

半命题的拟题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带来命题选材的困难。根据课本提示,可以填“快乐、安全、美味”也可以填“烦恼、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后者。后者尽管贴近实际,有真实情感,然而这在考场作文的写作中容易流于价值观的偏离。

2001中考作文题即是《有家真好》,相较而言,半命题摆脱了价值取向(“好”)的限定,但显然暗含了一种筛选。家给予我们的应该很多(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仅停留在感受而不加以思考是很难让文章充满张力的。这样的要求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而言较高,所以作文中鲜见情感充沛有感染力的优秀之作。

写作不是辞藻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这才是作文教学的目标。

五、写作规范要求 初稿要求当堂完成。

互评要求有眉批、总评等详细的修改以及分值的评价。 根据分析和评语明确修改的方向,注明修改稿字样。 誊抄注意书写各方面要求。

六、细化修改意见。 优秀范文示例。

分析范文的精妙之处,比较学生作文中的缺失:

1、选材。真实与新颖。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第4篇:教后记

《锐 角 和 钝 角》 ——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后记 紫泥仁和小学 林文化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在安排本节课时,我把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对于这些,学生们不太熟悉。于是,我就搜集了一些关于黄浦大桥的相关知识,适当的讲授,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始,在这座实用性、观赏性都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同时,体会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组成的,角就是其中的一种。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

1 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清楚、正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分类、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是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系块中,从而顺利、稳固的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合作中发展,学习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

在给角分类之前,组织交流,得出统一的分类标准,落实小组合作的成效,明确活动目标,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有事可想。分类之后又一次大交流,以答辩的形式将原本由老师来引导的问题、转交给孩子们自主的互相质疑,互相解惑,老师适时参与交流,实质上是起到穿针引线的效果,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讨分类方法、合作分类、质疑、交流、验证的全过程,从小组交流到全班交流,充分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不仅如此,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

2 人人开口说,在交流中完善,在交流中升华。

4、在游戏中升华、挖掘数学之应用价值

本节课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教你画简笔画”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乐此不彼的画画当中,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数学是一种文化,这个重要的课改理念已被广大数学教师欣然接纳。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数学形成了自己浩浩荡荡的波澜,既有分支庞大、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又有博大精深、严谨普适的思想体系;其二,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越来越频繁乃至密不可分的交往,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都能处处看到数学的足迹。今天的数学,已广泛涉足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锐角和钝角的应用镶嵌于线条美观、简单清晰的简笔画中,是数学涉足人类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本节课灵活应用的一个崭新的视角。这个活动,已超越了数学这个学科的范围,它将数学与绘画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使数学教学沉浸在一个散发着文化芳香的氛围之中。

3

第5篇:教案 教后记

认识人民币

胡小琴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教学认识人民币教后记:

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

第6篇:教后记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后记: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教后记:通过学习课文,学会阅读游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丰富见闻。

教后记:沿用上一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法。

第7篇:《输入文字》教后记

学生正确控制键盘,流利快速的输入汉字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我一开始认为只要学生苦练就能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结果不然。要想提高打字速度还需要许多技巧。

一、了解键盘构造。

键盘中的二十六个字母不是按照顺序排列的,而是根据常用性排列的。这就需要学生去记忆,并且要学习正确的指法,掌握每个手指的分工。

二、做好基础练习。

快速输入汉字的基础是字母练习。要想提高打字速度,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我要求学生从基准键开始,直到全键盘小写字母键练习。

三、选择一种功能较好的中文输入法。

我认为搜狗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中文输入法。它的优点是记忆能力强。首先,让学生知道二十六个字母中有二十四个字母可以直接打出一个汉字,这就相当于五笔中的一级简码,如:J是就,W是我……其次,让学生尽可能输入词组,好多常用词组只需要输入声母即可,如:DK是打开,MM是妈妈……如果不常用的词组可以第一个字拼全第二个字只输入声母。最后,需要同学们去记忆哪个字,哪组词在第几页第几个。

这样同学们的打字速度就会突飞猛进了。

上一篇:辅警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中学篮球社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