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重点注意事项

2023-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期末考试重点注意事项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自动控制原理

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

A.

系统综合

B.

系统辨识

C.

系统分析

D.

系统设计

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上相等。

A.

幅频特性的斜率

B.

最小幅值

C.

相位变化率

D.

穿越频率

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

A.

比较元件

B.

给定元件

C.

反馈元件

D.

放大元件

4.

ω从

0

变化到

+

∞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

A.

B.

半圆

C.

椭圆

D.

双曲线

5.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

A.

比例环节

B.

微分环节

C.

积分环节

D.

惯性环节

6.

若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

A.1

B.2

C.5

D.10

7.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则该系统是(

)

A.

临界阻尼系统

B.

欠阻尼系统

C.

过阻尼系统

D.

零阻尼系统

8.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

ζ

不变,提高

ω

n

,则可以(

)

A.

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

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C.

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

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9.

一阶微分环节

,当频率

时,则相频特性

为(

)

A.45°

B.-45°

C.90°

D.-90°

10.

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

A.

振荡次数越多

B.

稳定裕量越大

C.

相位变化越小

D.

稳态误差越小

11.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则此系统

(

)

A.

稳定

B.

临界稳定

C.

不稳定

D.

稳定性不确定。

12.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当

k

=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A.10

B.20

C.30

D.40

13.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

)

A.0

B.1

C.2

D.3

14.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差为(

)

A.2

B.0.2

C.0.5

D.0.05

15.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一种(

)

A.

反馈校正

B.

相位超前校正

C.

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

相位滞后校正

16.

稳态误差

e

ss

与误差信号

E

(

s

)

的函数关系为(

)

A.

B.

C.

D.

17.

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

)

A.

减小增益

B.

超前校正

C.

滞后校正

D.

滞后

-

超前

18.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

)

A.

B.

上半圆

C.

下半圆

D.45

°弧线

19.

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H

(

s

)

=

,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A.(-3

,∞

)

B.(0

,∞

)

C.(-

∞,

-3)

D.(-3

0)

20.

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用作(

)反馈的传感器。

A.

电压

B.

电流

C.

位移

D.

速度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1.

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

系统。

22.

一线性系统,当输入是单位脉冲函数时,其输出象函数与

相同。

23.

一阶系统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其响应的稳态误差恒为

24.

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线性化的精度和系统变量的

有关。

25.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一般只要知道系统的

就可以判断其稳定性。

26.

一般讲系统的位置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

27.

超前校正是由于正相移的作用,使截止频率附近的

明显上升,从而具有较大

的稳定裕度。

28.

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

0.707。

29.PID

调节中的“

P

”指的是

控制器。

30.

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

_

_

越好。

,

计算题(第

41

42

题每小题

5

分,第

43

44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41.

求图示方块图的传递函数,以

X

i

(

s

)

为输入,

X

0

(

s

)

为输出。

42.

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

欲使图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最大超调量为

20%

,峰值时间为

2

秒,试确定

K

K

1

值。

44.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由实验求得,并已用渐近线表示出。试求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

设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

)。

自动控制原理

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系统已给出,确定输入,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

)

A.

最优控制

B.

系统辨识

C.

系统分析

D.

最优设计

2.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

输出量

B.

输入量

C.

扰动量

D.

设定量

3.

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

)指标密切相关。

A.

允许的峰值时间

B.

允许的超调量

C.

允许的上升时间

D.

允许的稳态误差

4.

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

A.

比较元件

B.

给定元件

C.

反馈元件

D.

放大元件

5.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则该环节是(

)

A.

比例环节

B.

积分环节

C.

惯性环节

D.

微分环节

6.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

A.

B.

C.

D.

7.

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

)

A.

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

B.

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

C.

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

D.

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

8.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

,其阶跃响应曲线在

t

=0

处的切线斜率为(

)

A.7

B.2

C.

D.

9.

时域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个指标是反映相对稳定性的(

)

A.

上升时间

B.

峰值时间

C.

调整时间

D.

最大超调量

10.

二阶振荡环节

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

(

)

A.

谐振频率

B.

截止频率

C.

最大相位频率

D.

固有频率

11.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12.

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

,

希望相位裕量

为(

)

A.0

15

B.15

30

C.30

60

D.60

90

13.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且容许误差为

5%

,则其调整时间为(

)

A.1

B.2

C.3

D.4

14.

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

)

A.

B.

C.

D.

15.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当输入为单位斜坡时,其加速度误差为(

)

A.0

B.0.25

C.4

D.

16.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一种(

)

A.

相位超前校正

B.

相位滞后校正

C.

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

反馈校正

17.

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一般需要用(

)条件就够了。

A.

特征方程

B.

幅角条件

C.

幅值条件

D.

幅值条件

+

幅角条件

18.

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

,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

)

A.(0

j

0)

B.(1

j

0)

C.(1

j

1)

D.(10

j0)

19.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A.(-2

-1)

和(

0

,∞)

B.(-

∞,

-2)

(-1

0)

C.(0

1)

(2

,∞

)

D.(-

∞,

0)

(1

2)

20.

A

B

是高阶系统的二个极点,一般当极点

A

距离虚轴比极点

B

距离虚轴大于(

)时,分析系统时可忽略极点

A。

A.5

B.4

C.3

D.2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1.

“经典控制理论”的内容是以

为基础的。

22.

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变量的偏移越小,则线性化的精度

23.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24.

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

发生变化。

25.

若要全面地评价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需要同时根据相位裕量和

来做出判断。

26.

一般讲系统的加速度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

27.

输入相同时,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28.

系统主反馈回路中最常见的校正形式是

和反馈校正

29.

已知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其最大超前角所对应的频率

30.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

S

平面上没有

,则该系统称作最小相位系统。

三、计算题(第

41

42

题每小题

5

分,第

43

44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41.

根据图示系统结构图,求系统传递函数

C(s)/R(s)。

42.

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试分析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并画出系统的

Bode

图。

44.

电子心率起搏器心率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模仿心脏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纯积分环节,要求:

(1)

,对应最佳响应,问起搏器增益

K

应取多大。

(2)

若期望心速为

60

/min

,并突然接通起搏器,问

1s

后实际心速为多少?瞬时的最大心速多大。

自动控制原理

3

1.

如果被调量随着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控制系统叫(

)

A.

恒值调节系统

B.

随动系统

C.

连续控制系统

D.

数字控制系统

2.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

输出量

B.

输入量

C.

扰动量

D.

设定量

3.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

A.

给定元件

B.

放大元件

C.

比较元件

D.

执行元件

4.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则该环节是(

)

A.

比例环节

B.

惯性环节

C.

积分环节

D.

微分环节

5.

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是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

A.

B.

C.

D.

6.

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

A.

判断稳定性

B.

计算输入误差

C.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

求系统的根轨迹

7.

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

A.0.6

B.0.707

C.0

D.1

8.

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

)指标密切相关。

A.

允许的稳态误差

B.

允许的超调量

C.

允许的上升时间

D.

允许的峰值时间

9.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

,其阶跃响应曲线在

t

=0

处的切线斜率为(

)

A.7

B.2

C.

D.

10.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

S

平面上没有零点和极点,则该系统称作(

)

A.

非最小相位系统

B.

最小相位系统

C.

不稳定系统

D.

振荡系统

11.

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

,

希望相位裕量

为(

)

A.0

15

B.15

30

C.30

60

D.60

90

12.

某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当

k

=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A.2

B.4

C.6

D.8

13.

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A.(

-

4

∞)

B.(

-

4

0

)

C.(

-

,-

4)

D.(

0

∞)

14.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当输入为单位斜坡时,其加速度误差为(

)

A.0

B.0.25

C.4

D.

15.

系统的传递函数

,其系统的增益和型次为

(

)

A.5

2

B.5/4

2

C.5

4

D.5/4

4

16.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一种(

)

A.

相位滞后校正

B.

相位超前校正

C.

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

反馈校正

17.

进行串联超前校正前的穿越频率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

的关系,通常是(

)

A.

=

B.

>

C.

<

D.

无关

18.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则与虚轴交点处的

K

*=

(

)

A.0

B.2

C.4

D.6

19.

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

,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

)

A.(0

j

0)

B.(1

j

0)

C.(1

j

1)

D.(10

j0)

20.A

B

是高阶系统的二个极点,一般当极点

A

距离虚轴比极点

B

距离虚轴大于(

)时,分析系统时可忽略极点

A。

A.5

B.4

C.3

D.2

21.

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系统具有

22.

在驱动力矩一定的条件下,机电系统的转动惯量越小,其

越好。

23.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24.

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

发生变化。

25.

二阶系统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其响应的稳态误差恒为

26.

反馈控制原理是

原理。

27.

已知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其最大超前角所对应的频率

28.

在扰动作用点与偏差信号之间加上

能使静态误差降为

0。

29.

超前校正主要是用于改善稳定性和

30.

一般讲系统的加速度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

41.

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Δ

42.

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

设单位反馈开环传递函数为

,求出闭环阻尼比为

时所对应的

K

值,并计算此

K

值下的。

44.

单位反馈开环传递函数为

(1)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

a

值;

(2)

使系统特征值均落在

S

平面中

这条线左边的

a

值。

自动控制原理

4

1.

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

A.

系统综合

B.

系统辨识

C.

系统分析

D.

系统设计

2.

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

A.

执行环节

B.

给定环节

C.

反馈环节

D.

放大环节

3.

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元件称为(

)

A.

比较元件

B.

给定元件

C.

反馈元件

D.

放大元件

4.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则该可看成由(

)环节串联而成。

A.

比例、延时

B.

惯性、导前

C.

惯性、延时

D.

惯性、比例

5.

已知

,其原函数的终值

(

)

A.0

B.

C.0.75

D.3

6.

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

A.

输入

B.

引出点

C.

比较点

D.

传递函数

7

.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且容许误差为

2%

,则其调整时间为(

)

A.1

B.1.5

C.2

D.3

8.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上相等。

A.

幅频特性的斜率

B.

最小幅值

C.

相位变化率

D.

穿越频率

9.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

ζ

不变,提高

ω

n

,则可以(

)

A.

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

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C.

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

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10.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有阻尼固有频率

ω

d

、无阻尼固有频率

ω

n

和谐振频率

ω

r

比较(

)

A.

ω

r

>

ω

d

>

ω

n

B.ω

r

>

ω

n

>

ω

d

C.ω

n

>

ω

r

>

ω

d

D.ω

n

>

ω

d

>

ω

r

11.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

)

A.0

B.1

C.2

D.3

12.

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

,可以判断系统为(

)

A.

稳定

B.

不稳定

C.

临界稳定

D.

稳定性不确定

13.

某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当(

)时,闭环系统稳定。

A.

B.

C.

D.

任意

T

1

2

14.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其位置误差为(

)

A.2

B.0.2

C.0.25

D.3

15.

当输入为单位斜坡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

II

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

)

A.0

B.0.1/

k

C.1/

k

D.

16.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一种(

)

A.

相位滞后校正

B.

相位超前校正

C.

微分调节器

D.

积分调节器

17.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

)

A.

B.

上半圆

C.

下半圆

D.45

°弧线

18.

在系统中串联

PD

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B.

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

C.

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D.

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

19.

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公式为(

)

A.

B.

C.

D.

20.

直流伺服电动机

测速机机组(型号为

70SZD01F24MB

)实际的机电时间常数为(

)

A.8.4

ms

B.9.4

ms

C.11.4

ms

D.12.4

ms

21.

根据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的不同,控制系统分为模拟控制系统和

22.

闭环控制系统中,真正对输出信号起控制作用的是

23.

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线性化的精度和系统变量的

有关。

24.

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频率特性

25.

一般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

性能。

26.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G(s)=4/(s

2

+2s+4)

,其固有频率

n

=

27.

对单位反馈系统来讲,偏差信号和误差信号

28.PID

调节中的“

P

”指的是

控制器。

29.

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45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

30.

误差平方积分性能指标的特点是:

41.

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2.

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Δ

43.

已知给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分析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并画出系统的

Bode

图。

44.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l)

求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

k

的取值范围;

(2

)

k

=1

时的幅值裕量;

(3)

k

=1.2

,输入

x

(

t

)=1+0.06

t

时的系统的稳态误差值

e

ss。

自动控制原理

5

1.

随动系统对(

)要求较高。

A.

快速性

B.

稳定性

C.

准确性

D.

振荡次数

2.

“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

)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等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A.

传递函数模型

B.

状态空间模型

C.

复变函数模型

D.

线性空间模型

3.

主要用于稳定控制系统,提高性能的元件称为(

)

A.

比较元件

B.

给定元件

C.

反馈元件

D.

校正元件

4.

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则该环节可看成由(

)环节串联而组成。

A.

比例、积分、滞后

B.

比例、惯性、微分

C.

比例、微分、滞后

D.

比例、积分、微分

5.

已知

,其原函数的终值

(

)

A.0

B.

C.0.75

D.3

6.

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是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

A.

B.

C.

D.

7.

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

A.

输入

B.

引出点

C.

比较点

D.

传递函数

8.

已知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函数是

,则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

A.0.5

B.1

C.1.5

D.2

9.

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

)

A.

系统响应快

B.

系统响应慢

C.

系统的稳定性差

D.

系统的精度差

10.

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它的对数幅频率特性

L

(

)

K

值增加而(

)

A.

上移

B.

下移

C.

左移

D.

右移

11.

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则其频率特性幅值

A

(

)=

(

)

A.

B.

C.

D.

12.

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

,可以判断系统为(

)

A.

稳定

B.

不稳定

C.

临界稳定

D.

稳定性不确定

13.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其阻尼比

ζ

是(

)

A.0.5

B.1

C.2

D.4

14.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

A.

右半部分

B.

左半部分

C.

实轴上

D.

虚轴上

15.

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该系统为(

)

A.0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2

B.I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2

C.I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1

D.0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1

16.

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

之间的关系,通常是(

)

A.

=

B.

>

C.

<

D.

无关

17.

在系统中串联

PD

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B.

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

C.

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D.

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

18.

滞后校正装置的最大滞后相位趋近(

)

A.-45

°

B.45

°

C.-90

°

D.90

°

19.

实轴上分离点的分离角恒为(

)

A.

45

B.

60

C.

90

D.

120

20.

在电压

位置随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加入(

)校正,使系统成为

II

型系统,可以消除常值干扰力矩带来的静态误差。

A.

比例微分

B.

比例积分

C.

积分微分

D.

微分积分

21.

闭环控制系统中,真正对输出信号起控制作用的是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的

分布决定系统的动态特性。

23.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G(s)=4/(s

2

+2s+4)

,其固有频率

n

=

24.

用频率法研究控制系统时,采用的图示法分为极坐标图示法和

_____

__

图示法。

25.

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频率特性

26.

乃氏图中当

ω

等于剪切频率时,相频特性距

-

π

线的相位差叫

27.

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稳态偏差相同。

28.

滞后校正是利用校正后的

作用使系统稳定的。

29.

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45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

30.

远离虚轴的闭环极点对

的影响很小。

41.

一反馈控制系统如图所示,求:当

=0.7

时,

a=

?

42.

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

某单位反馈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

画出系统开环幅频

Bode

图。

(2)

计算相位裕量。

44.

求出下列系统的跟随稳态误差

和扰动稳态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

6

1

.

系统已给出,确定输入,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

)

A.

系统辨识

B.

系统分析

C.

最优设计

D.

最优控制

2

.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指(

)的数学表达式。

A.

输入信号

B.

输出信号

C.

系统的动态特性

D.

系统的特征方程

3

.

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

A.

比较元件

B.

给定元件

C.

反馈元件

D.

放大元件

4

.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则该环节是(

)

A.

比例环节

B.

积分环节

C.

惯性环节

D.

微分环节

5

.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

A.

B.

C.

D.

6

.

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

)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A.

相位

B.

频率

C.

稳定裕量

D.

时间常数

7

.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且容许误差为

5%

,则其调整时间为(

)

A.1

B.2

C.3

D.4

8

.

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短,则说明(

)

A.

系统响应快

B.

系统响应慢

C.

系统的稳定性差

D.

系统的精度差

9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响应只能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

B.

频率特性只能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

C.

时间响应和频率特性都能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

D.

频率特性没有量纲

10.

二阶振荡环节

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

(

)

A.

最大相位频率

B.

固有频率

C.

谐振频率

D.

截止频率

11.II

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

A.–60

(

dB/dec

)

B.–40

(

dB/dec

)

C.–20

(

dB/dec

)

D.0

(

dB/dec

)

12.

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当

k

=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A.0.5

B.1

C.1.5

D.2

13.

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以上都不是

14.

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

)

A.

B.

C.

D.

15.

当输入为单位斜坡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

I

型系统其稳态误差

e

ss

=

(

)

A.0.1/k

B.1/k

C.0

D.

16.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一种(

)

A.

相位超前校正

B.

相位滞后校正

C.

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

反馈校正

17.

常用的比例、积分与微分控制规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

)

A.PDI

B.PDI

C.IPD

D.PID

18.

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

A

距离虚轴很近

B.

距离实轴很近

C.

距离虚轴很远

D.

距离实轴很远

19.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A.

(

-2

-1

)和(

0

,∞)

B.

(

-

∞,

-2

)和(

-1

0

)

C.

(

0

1

)和(

2

,∞)

D.

(

-

∞,

0

)和(

1

2

)

20.

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用以下哪个条件一般就够了(

)

A.

特征方程

B.

幅角条件

C.

幅值条件

D.

幅值条件

+

幅角条件

21.

自动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控制方式是

22.

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变量的偏移越小,则线性化的精度

23.

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内在的固有特性,与

无关。

24.

实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

的性质。

25.

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其频率特性

26.

输入相同时,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27.

系统闭环极点之和为

28.

根轨迹在平面上的分支数等于

29.

为满足机电系统的高动态特性,机械传动的各个分系统的

应远高于机电系统的设计截止频率。

30.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

S

平面上没有

,则该系统称作最小相位系统。

41.

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Δ

42.

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

已知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绘制奈奎斯特曲线,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用劳斯判据验证其正确性。

44.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并求出使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

自动控制原理

7

1.

输入已知,确定系统,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

)

A.

滤波与预测

B.

最优控制

C.

最优设计

D.

系统分析

2.

开环控制的特征是(

)

A.

系统无执行环节

B.

系统无给定环节

C.

系统无反馈环节

D.

系统无放大环节

3.

ω从

0

变化到

+

∞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

A.

B.

半圆

C.

椭圆

D.

双曲线

4.

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

A.10

B.2

C.1

D.5

5.

在信号流图中,只有(

)不用节点表示。

A.

输入

B.

输出

C.

比较点

D.

方块图单元

6.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其阻尼比

ζ

是(

)

A.0.5

B.1

C.2

D.4

7.

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

)

A.

系统响应快

B.

系统响应慢

C.

系统的稳定性差

D.

系统的精度差

8.

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

(

)

A.0

°

B.-90

°

C.90

°

D.-180

°

9.

已知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则一阶惯性环节的幅频变化范围为(

)

A.0

45°

B.0

-45°

C.0

90°

D.0

-90°

10.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则闭环极点都必须在(

)上。

A.

s

左半平面

B.

s

右半平面

C.

s

上半平面

D.

s

下半平面

11.

系统的特征方程

,可以判断系统为(

)

A.

稳定

B.

不稳定

C.

临界稳定

D.

稳定性不确定

12.

下列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中,哪一个是在频域里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

A.

劳斯判据

B.

赫尔维茨判据

C.

奈奎斯特判据

D.

根轨迹法

13.

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以上都不是

14.

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

A.

越小

B.

越大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5.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一种(

)

A.

反馈校正

B.

相位超前校正

C.

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

相位滞后校正

16.

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

的关系相比,通常是(

)

A.

=

B.

>

C.

<

D.

无关

17.

超前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为

,其最大超前相位角

为(

)

A.

B.

C.

D.

18.

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A.

(

-2

,∞)

B.

(

-5

2

)

C.

(

-

∞,

-5

)

D.

(

2

,∞)

19.

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

)

A.

减小增益

B.

超前校正

C.

滞后校正

D.

滞后

-

超前

20.PWM

功率放大器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作用是(

)

A.

脉冲宽度调制

B.

幅度调制

C.

脉冲频率调制

D.

直流调制

21.

一线性系统,当输入是单位脉冲函数时,其输出象函数与

相同。

22.

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之间的比较结果称为

23.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一般只要知道系统的

就可以判断其稳定性。

24.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

G(s)=7/(s+2)

,其阶跃响应曲线在

t=0

处的切线斜率为

25.

当输入为正弦函数时,频率特性

G(jω)

与传递函数

G(s)

的关系为

26.

机械结构动柔度的倒数称为

27.

当乃氏图逆时针从第二象限越过负实轴到第三象限去时称为

28.

二阶系统对加速度信号响应的稳态误差为

。即不能跟踪加速度信号。

29.

根轨迹法是通过

直接寻找闭环根轨迹。

30.

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

越好。

41.

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42.

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

已知具有局部反馈回路的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求:

(1)

系统稳定时

K

f

的取值范围;

(2)

求输入为

时,系统的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K

a

;

(3)

说明系统的局部反馈

K

f

s

对系统的稳态误差

e

ss

的影响。

44.

伺服系统的方块图如图所示,试应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

8

1.

输入与输出均已给出,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称为(

)

A.

最优设计

B.

系统辨识

C.

系统分析

D.

最优控制

2.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

微分

B.

相乘

C.

加减

D.

相除

3.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

A.

比较元件

B.

给定元件

C.

执行元件

D.

放大元件

4.

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则该环节可看成由(

)环节串联而组成。

A.

比例、积分、滞后

B.

比例、惯性、微分

C.

比例、微分、滞后

D.

比例、积分、微分

5.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

A.

B.

C.

D.

6.

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

A.

判断稳定性

B.

计算输入误差

C.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

求系统的根轨迹

7.

一阶系统

G

(s)=

的放大系数

K

愈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

)

A.

不变

B.

不定

C.

愈小

D.

愈大

8.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只与阻尼比有关的是

(

)

A.

上升时间

B.

峰值时间

C.

调整时间

D.

最大超调量

9.

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

)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A.

相位

B.

频率

C.

稳定裕量

D.

时间常数

10.

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

G

(

j

ω

)=

,当

ω

=1rad/s

时,其频率特性幅值

A

(1)=

(

)

A.

B.

C.

D.

11.

一阶惯性系统

的转角频率指

(

)

A.2

B.1

C.0.5

D.0

12.

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其中

K

>0

a

>0

,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

)

A.

K

值的大小有关

B.

a

值的大小有关

C.

a

K

值的大小无关

D.

a

K

值的大小有关

13.

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

A.0.707

B.0.6

C.1

D.0

14.

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以上都不是

15.

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

)

A.

它只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B.

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

C.

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

D.

它始终为

0

16.

当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

I

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

)

A.0

B.0.1/

k

C.1/

k

D.

17.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一种(

)

A.

相位滞后校正

B.

相位超前校正

C.

微分调节器

D.

积分调节器

18.

在系统校正时,为降低其稳态误差优先选用(

)校正。

A.

滞后

B.

超前

C.

滞后

-

超前

D.

减小增益

19.

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幅角条件为

(

)

A.-1

B.1

C.

±

(2

k

+1)

π

/2

(

k

=0,1,2,

)

D.

±

(2

k

+1)

π

(

k

=0,1,2,

)

20.

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

A.

距离虚轴很近

B.

距离实轴很近

C.

距离虚轴很远

D.

距离实轴很远

21.

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系统具有

22.

利用终值定理可在复频域中得到系统在时间域中的

23.

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内在的固有特性,与

无关。

24.

若减少二阶欠阻尼系统超调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25.

已知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其最大超前角所对应的频率

_

_

__。

26.

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

发生变化

27.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28.

在扰动作用点与偏差信号之间加上

能使静态误差降为

0。

29.

微分控制器是针对被调量的

来进行调节。

30.

超前校正主要是用于改善稳定性和

41.

系统方框图如下,求其传递函数。

Δ

42.

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试分析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并画出系统的

Bode

图。

44.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求

:

1)

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输入下的稳态偏差是多少;

2)

当系统的输入信号为

,

系统的稳态输出?

自动控制原理

1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C

2

.A

3

.C

4

.A

5

.B

6

.C

7

.B

8

.B

9

.A

10.D

11.A

12.C

13.C

14.C

15.D

16.B

17.A

18.B

19.C

20.B

二、填空题

(

每空

1

,

10

)

21.

反馈控制

22.

传递函数

23.

时间常数

T

(

或常量

)

24.

偏移程度

25.

开环幅

频特性

26.

阶跃信号

27.

相位

28.

45

29.

比例

30.

三、计算题

(

41

42

题每小题

5

分,第

43

44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

41.

解:

(

5

分)

42.

解:

(

2.5

分)

(

2.5

分)

43.

解:

(

2

分)

(

2

分)

(

2

分)

(

2

分)

(

2

分)

44.

解:

由图知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

分)

其中

T

=

(

1

分)

由低频渐近线与横轴交点为

,得

(

2

分)

修正量

,得

(

2

分)

故所求开环传递函数为

(

3

分)

或记为

(

)

自动控制原理

2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A

2

.B

3

.D

4

.B

5

.

C

6

.A

7

.C

8

.B

9

.D

1

0.D

11.C

12.C

13.C

14.D

15.A

16.A

17.D

18.D

19.B

20.A

二、填空题

(

每空

1

,

10

)

21.

传递函数

22.

越高

23.0.5

24.

相频特性

25.

幅值裕量

26.

匀加速度

27.

28.

串联校正

29.1.25

30.

零点和极点

3)

离虚轴的闭环极点对瞬态响应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1

分)

4)

要求系统动态过程消失速度快,则应使闭环极点间的间距大,零点靠近极点。即存

5

)在偶极子;(

1

分)

5)

如有主导极点的话,可利

用主导极点来估算系统的性能指标。(

1

分)

五、计算题

(

41

42

题每小题

5

分,第

43

44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

41.

(

5

分)

42.

解:

(

2.5

分)

(

2.5

分)

43.

解:

系统有一比例环节:

(

1.5

分)

积分环节:

(

1

分)

惯性环节:

转折频率为

1/T=10

(

1.5

分)

20Log

G(j

ω

)

40

[-20]

20

[-40]

0

0.1

1

10

ω

-20

-40

G

(

j

ω)

0

0.1

1

10

ω

-45

0

-90

0

-135

0

-180

0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幅频图(

3

分)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相频图(

3

分)。(若叠加图不对,但是画出了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图各给

1

分,画出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图各给

1.5

分)

44.

解:

(1)

传递函数

(

4

分)

(

2

分)

时,

K

=

20

,ω

n

=20

(

1

分)

(2)

由以上参数分析得到其响应公式:

C

(

1

)=

1.0

次每秒,即

60

次每分钟,

(

1

分)

时,超调量

,最大心速为

69.78

次。

(

2

分)

自动控制原理

3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B

2

.B

3

.D

4

.C

5

.A

6

.C

7

.C

8

.A

9

.B

10.B

11.C

12.C

13.C

14.A

15.B

16.C

17.B

18.D

19.D

20.A

二、填空题

(

每空

1

,

10

)

21.

稳定性

22.

加速性能

23.0.5

24.

相频特性

25.2

ζ

/

n

(

或常量

)

26.

检测偏差并纠正偏差的

27.1.25

28.

积分环节

29.

快速性

30.

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五、计算题

(

41

42

题每小题

5

分,第

43

44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

41.

:

(

5

分)

42.

:

(

2.5

分)

(

2.5

分)

43.

:

(

2

分)

=

10

=

0.5

,得

K

=

500

(

2

分)

=

0.24

(

2

分)

=

0.16

(

2

分)

=

0.36

(

1

分)

=

0.6

(

1

分)

44.

:

(1)

得特征方程为:

(

2

分)

S

3

1

30

S

2

12

10a

S

1

(360-10a)/12

S

0

10a

:(360-10a)>0

10a>0

,从而

0<

a<36。

(

3

分)

(2)

d-1=s

代入上式,得

(

2

分)

d

3

1

9

d

2

9

10a-19

d

1

(81-10a+19)/9

d

0

10a-19

同理得到

:0.9<

a<10

(

3

分)

自动控制原理

4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C

2

.C

3

.A

4

.C

5

.C

6

.D

7

.C

8

.A

9

.B

10.D

11.C

12.B

13.B

14.B

15.A

16.D

17.B

18.D

19.D

20.D

二、填空题

(

每空

1

,

10

)

21.

数字控制系统

22.

偏差信号

23.

偏移程度

24.

25.

稳态

26.2

27.

相同

28.

比例

29.0.707

30.

重视大的误差,忽略小的误差

五、计算题

(

41

42

题每小题

5

分,第

43

44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

41.

:

(

2.5

分)

(

2.5

分)

42.

:

(

5

分)

43.

:

系统有一比例环节

:K=10

20log10=20

(

1.5

分)

积分环节

:1/S

(

1

分)

惯性环节

:1/(S+1)

转折频率为

1/T=1

(

1.5

分)

20Log

G(j

ω

)

40

[-20]

20

[-40]

0

0.1

1

10

ω

-20

-40

G

(

j

ω)

0

0.1

1

10

ω

-45

0

-90

0

-135

0

-180

0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幅频图(

3

分)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相频图(

3

分)。(若叠加图不对,但是画出了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图各给

1

分,画出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图各给

1.5

分)

44.

:

1)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

)

由劳斯阵列得

:0<

k

<1.5

(2

)

2)

:

(2

)

(2

)

3)

(2

)

286134801

控制工程基础

5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A

2

.B

3

.D

4

.B

5

.C

6

.B

7.D

8

.A

9

.B

10.A

11.A

12.B

13.C

14.B

15.C

16.C

17.D

18.A

19.C

20.B

二、填空题

(

每空

1

,

10

)

21.

偏差信号

22.

零极点

23.2

24.

对数坐标

25.

26.

相位裕量

27.

单位反馈

28.

幅值衰减

29.0.707

30.

瞬态响应

五、计算题

(

41

42

题每小题

5

分,第

43

44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

41.

:

(

2

分)

(

3

分)

42.

:

(

2.5

分)

(

2.5

分)

43.

:

1)

系统开环幅频

Bode

图为:

(

5

分)

2)

相位裕量

:

(

5

分)

44.

:

(

5

分)

(

5

分)

自动控制原理

6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D

2

.C

3

.B

4

.C

5

.A

6

.B

7

.C

8

.A

9

.C

10.B

11.B

12.B

13.C

14.D

15.B

16.A

17.D

18.A

19.B

20.D

二、填空

(

每空

1

,

10

)

21.

反馈控制

22.

越高

23.

输入量(或驱动函数)

24.

低通滤波

25.

26.

27.

常数

28.

闭环特征方程的阶数

29.

谐振频率

30.

零点和极点

五、计算题

(

41

42

题每小题

5

分,第

43

44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

41.

:

(5

)

42.

:

(2.5

)

(2.5

)

43.

:

(1)G(j

ω

)=

该系统为Ⅱ型系统

ω

=0

+

时,∠

G

(

j

ω)

=

-

(1

)

a

时,∠

G

(

j

ω)

=

-

(1

)

a

时,∠

G

(

j

ω)

=

-

(1

)

两种情况下的奈奎斯特曲线如下图所示;

(3

)

由奈氏图判定:

a>0

时系统稳定;

a<0

时系统不稳定

(2

)

2)

系统的闭环特征多项式为

D

(

s

)

=s

2

+as+1

D(s)

为二阶,

a>0

D

(

s

)稳定的充要条件,与奈氏判据结论一致

(2

)

44.

:

(1)

三条根轨迹分支的起点分别为

s

1

=0,s

2

=-2,s

3

=-4

;终点为无穷远处。

(1

)

(2)

实轴上的

0

-2

-4

-

∞间的线段是根轨迹。

(1

)

(3)

渐近线的倾角分别为±

60

°,

180

°。

(1

)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σ

a

=

=-2

(1

)

(4)

分离点

:

根据公式

=0,

:s

1

=-0.85

s

2

=-3.15

因为分离点必须位于

0

-2

之间可见

s

2

不是实际的分离点,

s

1

=-0.85

才是实际分离点。

(1

)

(5)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

ω

1

=0,

K=0;

ω

2,3

=

±

2

,

K=48

(1

)

根据以上结果绘制的根轨迹如右图所示。

(2

)

所要求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是

:0

(2

)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7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

每小题

1

分,共

20

)

1

.C

2

.C

3

.A

4

.D

5

.D

6

.A

7

.B

8

.A

9

.D

10.A

11.B

12.C

13.C

14.A

15.D

16.B

17.A

18.C

19.A

20.A

二、填空题

(

每空

1

,

10

)

21.

传递函数

22.

偏差

23.

开环幅

频特性

24.225.

s=jω

26.

动刚度

27.

正穿越

28.1/K

29.

开环传递函数

30.

五、计算题

(

41

42

题每小题

5

分,第

43

44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

41.

解:

(5

)

42.

:

(2.5

)

(2.5

)

43.

:

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

)

由劳斯稳定性判据

(

)

得:

(2

)

2)

(2

)

3)

由上式可知:只要

>0

,系统的稳态误差

e

ss

就增大,说明利用局部负反馈改善系统稳定性是以牺牲系统的稳态精度为代价的。

(2

)

44.

:

1)

绘制系统根轨迹图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将其变换成由零、极点表达的形式:

(1

)

(

其中,根轨迹增益

K

*

=2

K

K

为系统的开环增益,根据上式可绘制根轨迹图

)

(1)

根轨迹的起点、终点及分支数:

三条根轨迹分支的起点分别为

s

1

=0

s

2

=-1

s

3

=-2

;终点为无穷远处。

(1

)

(2)

实轴上的根轨迹:

实轴上的

0

-1

-2

-

∞间的线段是根轨迹。

(1

)

(3)

渐近线

:

渐近线的倾角分别为±

60

°,

180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σ

a

=

=-1

(2

)

(4)

分离点

:

根据公式

,得:

s

1

=-0.42

s

2

=-1.58

,因为分离点必须位于

0

-1

之间,可见

s

2

不是实际的分离点,

s

1

=-0.42

才是实际分离点。

(1

)

(5)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ω

1

=0,

K

*

=0;

ω

2,3

=

±

1.414,

K

*

=6

根据以上结果绘制的根轨迹如下图所示。

(2

)

2)

由根轨迹法可知系统的稳定范围是

:0<

K

*

<6。

(2

)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8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

每小题

1

分,共

20

)

1

.B

2

.C

3

.C

4

.D

5

.A

6

.C

7

.C

8

.D

9

.B

10.D

11.A

12.C

13.D

14.C

15.B

16.D

17.C

18.A

19.D

20.A

二、填空题

(

每空

1

,

10

)

21.

稳定性

22.

稳态值

23.

输入量

(

或驱动函数

)24.

增大阻尼比

25.1.25

26.

相频特性

27.

0.5

28.

积分环节

29.

变化速率

30.

快速性

五、计算题

(

41

42

题每小题

5

分,第

43

44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

41.

:

(5

)

42.

:

(2.5

)

(2.5

)

43.

:

系统有一比例环节:

K=10

20log10=20

(1

)

微分环节:

转折频率

1/10=0.1

(1.5

)

惯性环节:

转折频率为

1/T=1

(1.5

)

20Log

G(j

ω

)

20

0

0.01

0.1

1

10

-20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幅频图

(3

)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相频图

(3

)。

(

若叠加图不对,但是画出了比例环节、微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图各给

1

分,画出微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图各给

1.5

)

44.

:

(1)0

型系统

(2

)

(2)

(2

)

频率特性为

(1

)

幅频特性

(1

)

(1

)

相频特性

(1

)

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2

)

第2篇:客运组织期末考试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期末考试重点

1.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内涵:(简答)

(1)个性化(2)客流导向(3)社会效益

(4)提供信息支持(5)提高运行效率(6)强化安全管理

(7)提升形象

2.车票处理包括对储值票、单程票和许可票的处理。

3.站长的票务职责:(简答)

(1)总体负责车站的票务管理工作,确保车站的票务运作顺畅。

(2)负责车站的车票、现金、票务备品安全。

(3)处理票务紧急情况

(4)检查、监督、落实车站员工的票务工作。

(5)必要时,处理客务的票务纠纷。

(6)保管部分备用票务钥匙。

4.班前作业流程

(1)与前一班值班站长进行交接,熟知上一班的运营情况;早班值班站长负责参加中心站组织的接班会。

(2)检查、清点钥匙、行车备品、对讲设备以及执法证、文书、票据等备品。

(3)认真检查“当班情况登记本”

①行车事项:列车运行情况;相关新通知;施工情况。

②乘客服务:乘客事务

③票务:票务新通知;客运值班员工作情况

④其他事项:上级临时安排或车站发生的事

⑤重点事项栏:一些重点工作的完成时间和负责人。

(4)检查各种台账记录并做好交接。

(5)检查文件、通知,核实夜班完成或未完成的工作,在接班中模糊、有疑点的问题要问清楚。

(6)完成交接后早班要在“当班情况登记本”上签名。签名后如出现因交接不清的问题时,由接班值班站长负责。

5.晚班:班前:提前30分钟到岗,到车控室在“车站工作人员签到簿”签到,学习重要文

件及上级指示精神。

6.车门(或屏蔽门)关门时,确认其运作情况,发现车门(或屏蔽门)未关闭好时,第一 时间通知驾驶员,并及时汇报车控室,负责处理故障屏蔽门。

7.班中:站厅安全员:在上/下行末班车到站前5分钟,在TVM上、每组进闸机前摆放相

应告示牌。

8.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的要求:

(1)安全准时(2)方便迅速(3)热情周到

9.换乘客流组织的换乘方式:站台换乘、展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换乘。 (简答)

(1) 站台直接换乘客流组织。站台换乘有两种方式:同站台换乘和上下层站台换乘。

(2) 站厅换乘客流组织

(3) 通道换乘客流组织

(4) 站外换乘客流组织

(5) 组合式换乘客流组织

10.从客流的时效性和产生原因可将大客流详细分为:(简答)

(1)可预见性大客流(2)突发性大客流(3)节假日大客流

(4)暑期大客流(5)大型活动大客流(6)恶劣天气大客流

11.大客流控制的具体措施(三级人潮控制):根据各城市轨道运营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大 客流控制的具体措施,以保证控制客流的顺利实施。如:①控制站台客流,控制点在站 厅与展台的楼梯口。车站应将站厅与站台之间的自动扶梯改为向上方向,避免客流交叉。 ②控制付费区客流,控制点在进站闸机处。车站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关停部分自动售票 机,进站闸机关停或将部分双向闸机设为只出不进,紧急情况下可以采用隔离带、铁马 隔离进站闸机,以减缓乘客进入付费区的速度,防止付费区压力过大。③控制非付费区 客流,控制点在车站出入口处。车站组织人员人为地控制出入口的乘客进站速度,必要 时可关闭部分出入口。

12.关闭扶梯的程序:

(1)确认有无发生异常声响或振动。如有问题则停止自动扶梯运行。

(2)停止运行之前,不允许乘客进入自动扶梯的梯口。

(3)将钥匙插入报警停止开关,鸣响警笛。

(4)确认自动扶梯附近或扶梯梯级上无人后,在用钥匙开启停止开关,自动扶梯则停止运行。

(5)一天的正常运行结束后须认真检查并清扫扶梯踏板、扶手带、梳齿、裙板以及扶梯下部专用房。

(6)正常停止扶梯运行后,应采取措施,设置停止使用牌,防止乘客将其当作楼梯使用。

13.屏蔽门具有三级控制方式:系统级控制、站台级控制和手动操作。三种控制方法中以手动操作优先级最高,系统级最低。

14.乘客的心理需求:乘客的一般心理需求:

(1)天然性需要(2)社会性需要(3)精神性需要(4)安全需求

(5)顺畅心理(6)快捷心理(7)方便心理(8)经济心理

(9)安静心理(10)尊重的心理

15.仪容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一般包括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等,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外观体现。仪容是指人的容貌。一个人的仪容仪表往往与他的生活情调、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和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会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

16.服务态度规范:(简答)

(1)主动关心乘客,并乐于协助老、弱、病、残、孕妇及其他有困难的乘客。

(2)安全意识强,在岗时时刻保持警惕,以确保乘客和行车安全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3)处理有关乘客问题时,应公平、公正、合理。

(4)遵守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

(5)遵循服务首问制度。当乘客询问工作人员时,被询问的工作人员必须负责到底,第一时间解决乘客的问题,不准让乘客询问其他工作人员,不准将问题推诿给其他工作人员解决,不准给乘客提供错误信息。

17.乘客进站:(5)确保通道照明设施状态良好,有足够的光亮度。

18.乘客要求退票:

(1)向乘客解释单程票一律不给予退票,因地铁原因除外。

(2)储值票到票务处办理退票手续。

19.残疾人下楼:车站厅巡、护卫及时安排并帮助残疾乘客乘坐残疾人专用电梯。

20.如何确保乘客候车的良好环境:

操作指南:确保站台卫生清洁,无杂物、纸屑,无积水,若发现站台不清洁或有积水,立

即通知保洁处理,并在有积水处放置“小心地滑”的告示牌。

备注:当班的值班站长应该多巡站,每班不得少于三次。

21.乘客出站:

操作指南:

(1) 确认站厅的出入口导向牌等标志信息是否正确,是否完整,若导向标志损坏,或

指示出错,车站员工应及时通过运营日况、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形式报到站务室。

(2) 若乘客不确定自己出站的方向,车站员工应给予主动、热情的指引,不能欺骗或

敷衍乘客。

备注:车站员工应熟悉地铁站连接的各大建筑物、商场、学校、医院等场所,以及采取的

换乘方式。

22.如何面对有投诉倾向的乘客

操作指南:

(1) 全体站务人员应具备预防服务冲突的两种优良品质:宽容大度、与人为善

(2) 处理问题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采用“易人、易地、易性”的方式,耐心地做好乘

客解释工作。寻求最佳的处理时机,避免投诉事件的发生。

易地处理:将乘客请到房间内或僻静处处置,给乘客留面子。

易人处理:必要时,交给其他站务人员处理。

易性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

备注:处理投诉尽量避免在乘客聚集的场所

23.乘客投诉处理原则:(论述)

(1)调查处理工作要及时、客观、公正。

(2)坚持处理彻底的原则,即原因分析要彻底、责任分析要彻底、整改态度和措施落实要彻底。

(3)严格执行有关信访制度。接受乘客投诉时,如有可能则及时澄清疑点;接受投诉不得推诿,必要时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领导。

(4)对乘客来信,除负责人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拆看;来信要认真登记、填写“乘客意见表”、检查落实,并将处理结果上报有关部门。

(5)对乘客电话投诉,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要认真登记、填写“乘客意见表”,说明回复时间后,在规定时间报告相关负责人。

(6)对于上级转发过来的投诉,有值班站长认真登记投诉内容,说明回复时间后,在规定时间报告站长相关负责人。

(7)相关负责人应认真对投诉进行调查,在处理过程中经常与乘客保持必要的联系。

(8)相关负责人应及时将投诉处理结果回复乘客,并表示感谢,力求使其满意;如果员工有过错,则应向乘客道歉及维护乘客合法权益。

(9)相关负责人应将处理情况答复相关部门,对被投诉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讨论,吸取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24.客流调查的种类:(简答)

(1)全面客流调查(2)乘客情况抽样调查

(3)断面客流调查(4)节假日客流调查

25.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内容:(简答)

(1)全线客流(2)车站客流(3)分流客流

(4)换乘客流(5)出入口分向客流

26.四阶段客流预测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与出行分配四个步骤。

27.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营销的目标:

(1)吸引到最多的乘客。(2)使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

(3)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8.轨道交通企业定价目标:

(1)以低票价吸引乘客

(2)资助那些能吸引新乘客的新措施

(3)引导乘客在非高峰期使用轨道交通系统

(4)根据政府需要对某些乘客实行优惠票价

(5)运输收入总体要能补偿运输生产费用,并能获取合理利润

29.轨道交通系统的售票方式:

(1)完全的人工售票方式(2)半自动售票方式

(3)自动售票(4)系统外售票

30.车票流程。车票按其流动方式,可划分为一次性使用和多次使用的车票。

31.突发事件处理:(论述)

(1)信息通报的原则、内容及流程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通报应遵循迅速、准确、完整的原则,任何员工发现或接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均应立即执行规定的通报流程,不得延误、中断或缺漏。

在进行信息通报时,发生立即需要外部支援的突发事件时,应坚持就近迅速通报的原则。

32.案例分析:

(1)2010年1月

(2)2005年1月

(3)2009年1月

(4)2010年2月

(5)某日,客流高峰期

(6)某,妈

乘客投诉:

① 工作人员在给乘客提供服务时,没有顾及乘客的心态

② 当乘客抱怨、不满时,售票员没有第一时间安抚,只为自己辩解。

③ 站长没有耐心倾听,只是解释售票员没错,无视乘客的建议和投诉。

④ 当发现乘客不满应耐心倾听。

第3篇:马原考试期末重点

马原考试期末重点【详尽版三稿修改稿】

重点内容:绪论,一到五章。 一.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①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②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也包括了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重点,参见书P】 2.马克思主义起源:①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和亚当斯密;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和欧文【重点】)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条件: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无产阶级斗争——三大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了解】 3.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4.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辩证法与唯物论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的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及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实践的含义: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

3实践的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生产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5.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这是意识的本质) 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依赖于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 6.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性的表现: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7.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去思考和理解并且解决问题。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也就是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8.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的特点:①客观性(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②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不同部分和要素相互联系、事物与事物之间具有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同意整体);③多样性(联系方式的多样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辩证法三大规律: ①对立统一规律

A.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B.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性(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统一性(同一性: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可以相互转换)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一是不同事物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性质、地位和作用都不相同。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D.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因而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试金石。

②质量互变规律: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的否定观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联系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0.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了解】

11.辩证法中几对范畴:因果范畴、内容&形式、本质&现象、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等【了解】

1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及其联系和区别: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所固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和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三.认识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观点是从实践中得到 2.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3.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认识与实践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5..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是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情的本质,满足时间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6.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一元性)。

7. 相对真理(因认识范围有限,产生的有条件、有限制的真理,即在范围上和正确程度上有限的真理。)和绝对真理(无条件、无限制正确的真理,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8. 什么是认识中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二者关系如何?

答: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在人的活动中表现为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9.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和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同意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是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的,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10.为什么说实践时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重点】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的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四.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

1.人类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主要指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和社会意识(具有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关系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要反映; ②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③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总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但是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拥有的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3.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4.社会形态的含义: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统一性和多样性、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了解】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重点】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综合。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组成,其中,政治上层建筑占主导位置,国家政权是核心。) 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6.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重点】

7.社会基本矛盾的外化解决方式(重点复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8.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9.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重点】【P130】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0两种对立的历史观:①唯心史观(英雄史观);②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11.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应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①历史背景②资本原始积累(形成、本质、后果→注意辩证分析)【了解】【见P139】 2.劳动价值论

①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a.社会分工的出现;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②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 ③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④私有制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重点】 ⑤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职能【了解】【P146】

⑥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重点】 附: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经济活动时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a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社会的进步。b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c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⑦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了解】 3剩余价值理论

①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②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③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了解】【P165】 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⑤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过剩。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想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了解】【P171】 六.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 1.垄断资本主义

①垄断的含义: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和联合,对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②垄断加剧竞争的原因:a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b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c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性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③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了解】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生产的全球化②贸易的全球化③金融的全球化④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了解】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从利弊两个方面辩证地讨论】【见P197】 (P.S.:这是课本的第五章,重点主要是第一节内容)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实现飞跃性发展是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而实现的。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在曲折中前进。

第4篇:秘书学期末考试重点

《秘书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1.在秘书信息工作中最能体现智谋性助手作用的环节是( B

)

A.信息的收集

B.信息的反馈

C.信息的贮藏

D.信息的加工 2.秘书办事要求主动、及时、迅速,体现的是秘书工作的( C

) A.服务原则

B.求实原则

C.效率原则 D.管理原则 3.秘书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应优先办理( C

)

A.最先发生的事

B.最先下达的任务C.急事要事

D.重要但不紧迫的事 4.“慎独”是秘书一种重要的( D

)

A.工作方法

B.思维方式

C.认知途径

D.道德修养方法 5.秘书的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其成果往往具有( A

)

A.潜隐性的特点

B.直接性的特点

C.公开性的特点

D.被动性的特点

6.“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指的是( B )。 A.调查过程

B.研究过程

C.行文过程

D.办会过程 7.秘书工作通过“主辅配合”领导,能够( C )

A.弱化领导工作效能

B.减弱领导决策作用 C.强化领导工作效能

D.强化领导决策职权

8.秘书活动的主体是( c

)

A.秘书部门

B.秘书工作

C.秘书

D.领导工作

9.会议结束后,秘书的文件整理、落实、催办体现了秘书为领导工作的( B

)

A.前期铺垫 B.补偿代劳 C.拓展延伸 D.拾遗补缺 10.当领导意图与下属抵触时,秘书对下级的正确做法是( D

)

A.批评指正

B.安抚附和

C. 暂时不理

D.多做解释

11.我国新时期秘书工作“三服务”的指导思想是指( ACD

)。

A.为直接领导服务

B.为上级领导服务

C.为相关的各级领导服务

D. 为人民群众服务

12.秘书工作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

BCD

)。

A.群众性

B.人民性

C.阶级性

D. 政策性

13.秘书处理来信的基本要求是(

ABC D

)。

A.及时拆封

B.详细阅读

C.认真登记

D. 回信答复

二、名词解释

1、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的特性和规律的科学

2 秘书职能:是在秘书机构、秘书职位功能的框架内领导根据组织目标和管理的需要而明确赋予秘书机构或秘书职位的具体职业权限。

2、催办:指必须办理答复的文件,依据承办时限的要求,及时地对文件承办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以确保落实。

3、拟办:文件的拟办是指对来文的处理提出初步意见,供领导人批办时参考。

5、秘书人际关系:是指秘书人员在工作生活中通过行为交往、语言交流等方式从而获得他人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并最终建立起彼此间融洽的合作关系。

6、秘书: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服务的人员。(狭义)

秘书是指位居领导人身边或领导机构中枢,从事办公室事务,办理文书,联系各方,保证领导工作正常运转,直接为领导工作服务并为各方面的事务与信息提供服务。(广义)

7、综理制:综理制条件下的秘书机构,是以组织和领导机构运转的整体需要为原则而设立的一个统一的办公机构。

8、分理制:分理制条件下的秘书机构,是一种职能分工型模式,是为适应现代管理日趋复杂、分工渐细而又需各部门相互协调而形成的秘书机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能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专业管理的作用。

9、秘书礼仪:

指秘书在工作和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10、秘书协调 :在其职责范围内或在领导的授权下,调整和改善组织之间、工作之间、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促使各项活动趋向同步化和和谐化,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11、会议:会议是人类群体有组织的会晤、议事行为或过程。通常有2人以上共同参与,以一定方式聚合在一起。

12、秘书的表达能力:秘书的表达能力是指通过语言、文字和身势等形式沟通信息、相互交往、合作共事的本领。(口头表达能力是指运用口语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就是运用书面文字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能力,即写作能力;身势表达能力就是运用表情、动作、姿势、声音、服饰和距离等非语言手段表情达意的本领)

三、简答题

1、秘书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是什么?

研究内容:(1)对中外秘书史及秘书工作规律的研究 (2)对当代秘书工作规律的研究 (3)对秘书工作管理体制的研究

(4)对秘书任职人员的要求以及秘书团队建设和办公技术的研究。 (5)对相关学科新发展在秘书学中应用的研究。 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实证分析法、事实研究法)

(2)系统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资料分析法 (6)科学抽样的方法 (7)历史研究法

2、秘书机构的管理工作内容是什么?

(1)秘书机构的整体管理:① 合理设置秘书机构

②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

③ 科学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④ 秘书机构的弹性管理

⑤ 完善秘书机构的信息系统

⑥ 秘书机构的办公自动化 (2)秘书人员的个人管理:① 工作管理

② 行为管理

③ 时间管理

④ 办公环境管理

3、秘书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政策性调研:了解调查对象对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等的制定贯彻情况,了解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落实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反馈信息

3 (2)基本情况调研:通过对各机关、单位的基本情况的调查, 了解情况,以减少工作的被动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3)市场调研:了解掌握重大的经济活动状况、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组织投资前景、市场地位等;了解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情况以及企业生产、销售、技术水平等情况,为有关部门分析经济状况情况提供信息

(4)专业题性调研: 对自然资源、社会生活以及人文状况的了解分析;对领导指定的或上级机关交办的重要工作的调查;对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事迹的调查

(5)舆论热点调研:是针对基层所关心的舆论热点以及带有倾向性、显露“苗头”问题的调查,为领导提供“以小见大”的启示性信息

(6)突发事件或事故调研:对有关事故事件的调查以求迅速查明原因,找出事实真相并提出处理建议。

4、会前、会间、会后秘书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会前准备:1)制定大中型会议方案(会议主题与议题、会议名称、会议议程,会议时间、日期、会议所需设备工具、确定会议与会代表的组成、会议文件范围、做好文件印制和发放工作、经费预算、住宿、餐饮安排、筹备机构)

2)会议时间安排(确定时间、议程和日程)

3)确定会议地点(上司和与会者方便前往、会场大小和会议规模相符、良好设备配置、不受外界干扰、有无停车场所、租借费用合理) 4)确定与会人员范围

5)准备会议文件资料(上司会议文稿、准备材料、发言人文稿、资料袋)

6)发放会议通知

7)制作会议证件

8)制作指示标志

9)预订确认会议室及会议布置

10)准备会议所需物品设备

11)安排餐饮

12)大型会议的接送站、报到

13)大型会议的预算经费 会间准备:1)会前的最后检查 2) 组织签到和登记

4 3)做好必要的录音录像工作

4)会议设备的的操作与维护

5) 做好会议的记录工作

6) 提供会议资料与联络协调

7) 做好会议的保密和保卫工作以及处理会议中的突发事件

8)组织好会议期间的食宿、车辆、娱乐、照相等工作

9)编发会议简报

会后工作:1)合理安排与会人员返程 2)提醒与会人员及时做好各种物品的清退 3)清理会场与文件 4)撰写会议纪要

5)整理会议资料,立卷归档

6)会议效果的评估

7)会议的总结

5、秘书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秘书机构的设置,必须遵循适应、精简、高效、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

(1)适应性:要适应领导的决策与管理工作的需要。秘书机构的规模大小、人员多少,取决于不同机关、单位的职级高低及其工作任务的需求。

(2)精简:中央、国家机关的秘书部门一般不超过三级。地方各级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一般一至两级。减少层次,减少环节,有利于高效运转。

(3)高效:要达到高效,必须重视秘书群体结构的优化,充分发挥秘书机构的整体效能。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秘书队伍的整体素质。 (4)规范化原则

(5)科学化原则:① 组织结构要科学

② 职责确定要科学

③ 团队人员配备要科学

6、秘书信息工作所收集信息有哪些类型? (1)按照信息源的性质划分: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5 (2)按信息的表现形式: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

(3)按信息在秘书工作中的作用:预测信息、动态信息、回馈信息 (4)按信息源的方向:上级信息、内部信息、下级信息

(5)按信息的内容:政策法规信息、指挥性信息、本单位信息、社会反馈信息、可比信息、相关信息、未来信息

7、秘书部门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1)信息网络渠道 (2)文书渠道 (3)书刊渠道 (4)调查渠道 (5)会议渠道 (6)信访渠道 (7)科研渠道 (8)档案渠道

8、秘书对上司的补偿作用及其主要内容? (1)时间的补偿 (2)精力的补偿 (3)知识的补偿 (4)能力的补偿 (5)智力的补偿 (6)心理的补偿

9、会议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目的、时间、会址、主持者、名称、与会者、议题、议程等

10、秘书公文写作包含哪些基本工作程序? (1)明确发文主旨

(2)收集有关材料,进行调查研究

6 (3)拟出提纲,安排结构 (4)落笔起草,拟写正文 (5)反复检查,认真修改

准备阶段 1)授受意图 理清思路

2)收集资料 寻求依据

3)拟订提纲 构思布局 草拟阶段 注意

1)讲究语法 字斟句酌

2)讲究逻辑 表达准确

3)讲究格式 遵规循格 定稿阶段

1)审核-发现问题

2)修改-改错与调整

3)定稿-领导审定 签发通过

11、秘书人员存在哪些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1)畏上心理 (2)自负心理 (3)厌倦心理 (4)讨好上司心理 (5)焦虑心理

12、秘书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主要有哪些方法?(1)主动配合适应

(2)尊重与服从,但不盲从 (3)委婉提醒,适时规劝 (4)维护上司间团结 (5)尽力消除分歧 (6)巧妙回避

(7)不要参入个人意见和态度

(8)淡化低调处理矛盾 (9)对领导说“不”的艺术

四、论述题

1、一名当代合格的秘书人员自身的素质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1)德:1)思想政治素质 A.远大的人生理想 B.坚定的政治信念 C.较高的政策水平 D.较强的法治观念 E.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F.较高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2)秘书观念问题

服务观念 创新观念 价值观念 参谋观念 信息观念 系统观念 效能观念 保密观念 3)秘书作风修养

实事求是

主动负责

艰苦奋斗

联系群众

雷厉风行

严细谨慎 4)秘书职业道德修养

廉洁奉公 不谋私立;埋头工作 淡薄名利;服从领导 当好助手;谦虚谨慎 平等待人;严守机密 不慕虚荣 (2)才:秘书的知识与能力素质

1)秘书的知识结构

(基本层次 中间层次 最高层次)

2)秘书的智力与能力结构(智力:观察力 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 想象力)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协调能力 管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3)秘书的基本技能(电脑应用 双语言 速记与快读) 4)秘书的特殊素质 (3)心理素质 (4)身体素质

2、紧密结合秘书工作实践论述秘书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 (1)辅助领导者正确决策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领导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信息的处理过程。

8 (2)协助领导者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的实质:按一定的目标,对一个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

[过程]

各方信息→领导者→信息处理→发出指令→控制管理系统→达到既定目标 (3)开阔领导者与秘书的思路

信息社会 · 现代领导者的“信息饥饿”。秘书自身也极需通过信息工作来开阔视野和思路,提高信息捕捉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参谋咨询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 (4)提高秘书工作效率

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的绝大部分工作如撰写公文、办理公文、立卷归档、调研、办会等等,实质上都是在处理信息。

3、秘书如何才能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1)当领导选择决策目标时,秘书要依据领导打算解决什么问题的意向,通过信息和调研,广泛深入地了解有关的真实情况,发现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提供领导在确定决策目标时参考;

(2)当领导酝酿决策方案时,秘书要围绕领导已定的决策目标,收集和处理有关的信息,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准确及时地向领导反映,并且协助领导去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对各种备选方案反复进行比较、鉴别这一论证,将其结果加以分析综合,并可提出自己的建议,报告领导供决策参考; (3)当领导审定决策方案时,秘书要为领导集体的决策会议做好会前准备和会中服务工作,以便于领导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同时,还要做好有关文件的起草、校核等工作,将领导作出的决策准确地加以表述并及时下达; (4)领导决策下达后,秘书要通过信息、调研、特别是督促检查等手段,及时了解和反馈决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和接受实践检验的结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促进决策落实,并可提出进一步实施决策或者补充完善决策的建议

第5篇:三年级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Unit 1 Hello 重点单词:pencil crayon eraser ruler pen school bag book sharpener pencil-case 重点短语:1: Show me your pencil/eraser/ruler/crayon/pen

2: Open your pencil-case/Show me your sharpener/Close your book/Carry your bag/Go to school

3: I have a book/pencil/ruler/bag

me too! 情景对话:1.----Hello!

------Hi! 2------Goodbye!

------bye! /See you!

3. ------- I’m Miss White ---------I’m Sarah 4.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Chen Jie/I’m Chen Jie --------Welcome! 5.-----Happy Teachers’ Day! --------Thank you!

Unit 2 Look at me! 重点单词:eye face ear nose mouth body finger leg arm

foot hand 重点短语:Touch your head/nose/eye/mouth/ear/face

Clap your hands/snap your fingers/wave your arms/cross your legs/shake your body/stamp your foot 情景对话:1.------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2. ------This is John --------Nice to meet you. 3. ------- Let’s go to school! --------OK! 4. -----Look at me. This is my head. 5. ------ Good afternoon! ---------Good afternoon! 6.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7. ------Where is your mouth/hand/ear/nose?

-------Here it is! 8. -----Happy Halloween! ------Thank you!

Unit 3 Let’s paint 重点单词: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 white brown black

pink orange

重点短语:1.show me your red crayon/green crayon/blue crayon/yellow crayon/purple crayon

2.Black, black. Stand up.

Pink, pink. Sit down.

Brown, brown. Touch the ground.

Orange, orange. Touch your head.

White, white .Turn around. 3. Colour the face yellow/Colour the nose green/Colour the eyes blue/Colour the mouth red/Colour the ear purplecv 情景对话:1:------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Very well, thanks

2:--------Let’s paint!

-------Great!

3:-------Look at my flag.

Unit4 We love animals

重点单词: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rabbit pig elephant bird bear mouse squirrel 重点短语:1:Act like a cat/Act like a duck/Act like a panda/Act like a monkey/Act like a rabbit/Act like a dog 2: Hunt like a mouse/Climb like a bear/Fly like a bird/Walk like an elephant/Jump like a squirrel. 情景对话:1.------Look! I have a rabbit.

--------Cool!

2.-------Look! I have a panda!

-------------Super!

3.-------I have a monkey!

-------Great!

4.--------Look! I have a zoo.

---------Wow!

5. --------I have a Teddy Bear.

--------Oh, really?

6. -----May I have a look?

----------Sure.

----------Here you are.

---------Thank you.

--------Oh, it’s nice! I like it.

----------Thanks.

Unit 5

Let’s eat 重点单词;cake hamburger hot dog chicken French fries bread water milk juice Coke tea coffee 重点短语:1:Show me the hamburger/Pass me the French fries/Cut the bread/Eat the hot dog/Smell the chicken/Make the cake

2: Pour the water/Show me the milk/Smell the coffee/Taste the tea/Drink the juice 情景对话;1:------I like hamburgers

-------Here you are.

-------I like French fries.

-------Me too!

--------OK! Have some French fries.

-------Thank you.

2:--------Have some juice!

--------No, thanks. I like Coke.

---------OK, Here you are.

------------Thank you.

----------- you’re welcome

--------- Can I Have some chicken?

---------- Sure. Here you are.

Unit 6 Happy birthday

重点单词: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balloon kite ball car plane boat doll 重点短语:1.Show me 1 and 2/Show me 3 and 4

2.Bounce the ball/Fly the kite/Throw the plane/Hold the doll/Drive the car/Blow up the balloons 情景对话:1:------Happy birthday!

-------Thank you.

2:-------How old are you?

-------I’m 9

--------Let’s eat the birthday cake.

--------Great!

3:---------How many balloons?

-----------4

--------This is for you, Zip!

----------Wow! Thank you. 特别注意; 1. mouse与mouth的发音; cat与kite的发音区别.

2.bread与chicken不能加“s”

请同学们多听磁带,并跟读。把单词与小短语读熟,认熟。并且把情景对话背过。我相信你们会取得好成绩的。

第6篇: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考试重点

数据:就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属性以及相互关系的任何字符、数字和图形。 信息三元组:实体,属性,值

信息的特征:1信息的客观性。信息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由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信息的存在也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2信息的价值性:人们通过利用信息可以获得效益,因此信息也是一种资源3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人们的认知程度受文化水平、实践经验、获得途径等因素的限制4信息的时效性。在特定的时间跨度以内,信息是有效的,超过这一跨度,信息有可能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5信息的共享性。共享性表现在许多人都可以使用同样的信息,信息不辉因为个别人的使用而消失。6信息的滞后性。信息滞后于数据,信息的滞后时间包括信息的间隔时间和加工时间7信息的存储性。信息可以被存储在不同的载体之上。8可传输性。信息的价值还表现在它的可传播性,有效的信息传播可产生更大的价值。9可扩散性。由于信息的传输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介质向外扩散。10等级性11变换性。同一个信息用不同载体表现,来载荷、表达互相转换。

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信息的特点:1信息量大2更新速度快3来源广泛

物流信息的分类:1按信息沟通联络方式分:a口头信息b书面信息2按信息的来源分:a外部信息b内部信息3按信息功能不同分类:a计划信息b控制及作业信息c统计信息d支持信息

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将其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并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系统。

数据仓库事务型处理:一般只处理少量的数据,但是要求有快速的相应时间,而用于决策支持的分析型处理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但允许较慢的相应时间。

数据仓库定义: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随时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过程

数据仓库特点:1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的数据库是面向主题的,是按主题区域进行组织的。2数据仓库是集成的(用于决策支持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因此,数据仓库除了可以包OLTP系统中定期地传送过来的数据,也可以包含外部数据。各种数据源中的数据经过提取、转换集成,最后被加载到数据仓库中。3数据仓库是不可更新的(人们利用数据仓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决策分析,对数据仓库的操作主要也是数据查询4数据仓库是随时变化的(许多决策分析常常需要对方阿战趋势进行预测。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常用的开发方法:1生命周期法2原型方法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4CASE方法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1系统规划2系统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组织能力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系统化、编写系统分析报告3系统设计(详细设计、总体设计)4系统实施5系统测试和运行维护

条码的概念: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

条码的编码方法:1模块组合法(条码符号中,条与空是由标准宽度的模块组成。一个标准宽度的条模块表示二进制的“1”,而一个标准宽度的模块表示二进制的“0”。商品条码模块的标准宽度是0.33mm。2宽度调节法是指条码中,条与空的宽窄设置不同,用宽单元表示二进制的“1”,而用窄单元表示二进制的“0”,宽窄单元之比一般控制在2到3

EAN-13码的结构:标准版商品条码符号由左侧空白区、起始符、左侧数据符、中间分隔符、右侧数据符、校验符、终止符、右侧空白区及供人识别字符组成,从起始符开始到终止符结束总共有13位数字,这13位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且其不同的组合代表EAN-13码的不同结构。

EAN-13码的编码规则:1唯一性:同种规格同种产品对应同一个产品代码,同种产品的不同规格对应不同的产品代码。2永久性:产品代码一经分配就不再更改,并且是终身的。3无含义:为了保证代码有足够的容量以适应产品频繁更新换代的需要,最好采用无含义的顺序码

EAN码的编码规则规定:起始符和终止符3个模块的编码均为101,中间分隔符5个模块的编码为01010。左侧数据副的编码方式不同。A与C之间是反码关系

PFID流程:1编程器预先将数据信息写入标签中2阅读器经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无线电载波信号3当射频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区时,射频标签被激活后将自身信息经标签天线发射出去4系统的接受天线接受到射频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经天线的调节器传给阅读器,阅读器对接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送后台计算机。5计算机控制器根据逻辑运算判断射频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6执行机构按计算机的指令动作7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个监控点连接起来,构成总控信息平台

射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1告诉公路的自动收费系统:2交通督导和电子地图3停车智能化管理系统5铁路货运编组调度系统6集装箱识别系统7RFID库存跟踪系统8生产物流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

物流条码技术的具体应用:1分拣运输(使用物流标志技术可减少人员出错)2仓储配送3机场通道4货物通道5运输中称量

物流EDI的概念:根据商定的交易或电子数据的结构标准实施商业或行政交易,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数据传输

EDI的工作原理:1制作订单: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计算机上操作,在订单处理上制作出一份顶戴,将所有必要的信息以电子传输的格式存储下来,同时产生一份电子订单2发送订单:购买方将电子订单通过EDI传送给供货商,此点单实际上是发向供货商的电子信箱的,它先存放在EDI交换中心上,等待来自供货商的接收指令3接收订单:供货商使用邮箱接收指令,从EDI交换中心自己的电子信箱中收取全部邮件,其中包括来自购买方的订单4签发回执:供货商在收妥订单后,使用自己计算机上的订单处理系统,为来自购买方的电子订单自动产生一份回执,经供应商确认后,此电子订单回执被发送到网络,再经由EDI交换中心存放到购买方的电子信箱中5接受回执:购买方使用邮箱接收指令,从EDI交换中心自己的电子信箱中收取全部邮件,其中包括供货商发来的,整个订货过程至此完成,供货商收到订单,客户则收到了订单回执。

EDI软件的构成:用户接口模块、内部接口模块、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格式转换模块、通信模块

EDI硬件构成: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电话线

GPS概念: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全球定位系统,它是利用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

GPS定位方式:1根据定位的模式:绝对定位(也称单点定位,通常是指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直接确定观测站相对坐标系原点绝对坐标的一种定位方法)、相对定位(在两个或若干个测量站上,设置GPS接收机,同步跟踪观测相同的GPS卫星,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就是相对定位)2根据定位时接收机的运动状态:静态定位(GPS接收机在捕获和跟踪GPS卫星的过程中固定不变,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变化的,是GPS接收机对物体运动轨迹的测定);动态定位(就是在进行GPS定位时,认为接收机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变化的,是GPS接收机对物体运动轨迹的测定)

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是信息通信业务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即设想道路交通应该能师每一个交通的参与者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又保持高度秩序化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