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析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很大,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部分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分析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治理;渗滤净化系统;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有近四分之一的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 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到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我县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二)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水质特点。(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 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 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 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但在运用中要考虑到建设与运行成本等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何刚,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

[2]宁桂兴,高良敏.浅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J].矿业科学技术,2007,(2).

[3]成先雄,严群.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J].四川环境,2005,(2).

[4]洪嘉年.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的认识和建议[J].给水排水,2006,(1).

作者简介:缪茂靠(1975-),男,浙江平阳县环保局昆阳环保分局局长助理,研究方向:环保污染整治、环境监察。

作者:缪茂靠

第2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一级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垃圾治理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如何从根本上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治理,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至关重要。本文以H县为调研对象,从农村生活垃圾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3个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6.021

Analysis on Rural Domestic Waste Treatmen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H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HUANG Yin(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2)

Key words Rural area;Domestic waste;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

社會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概念早在2005年就已经提出,历年来党的工作报告提到的都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但是在第十九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报告中加入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垃圾处理模式已初步形成,分为4级初级模式,由县、乡、村、户共同完成,即农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县级处理。这一处理模式由政府出资运营,已经对全国范围内90%的村庄进行了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乡镇村落地理位置比较分散,由各乡镇将垃圾收集转运到县城的运输成本太高,同时,县级垃圾处理设备和工艺有限,大都是采取填埋方式直接处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垃圾,而是简单地将垃圾集中;二是乡镇的环保设施配套不健全,地区之间差异大。普遍使用的是垃圾桶和大型垃圾箱,垃圾车数量有限,不能及时将村庄垃圾收集转运,垃圾露天堆放现象普遍。垃圾经风吹日晒后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垃圾中的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等成分混合后产生的渗出液进入土壤中还会破坏土壤结构,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1 H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H县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尾南缘,鄂、皖、赣三省交界,南临长江,自古称“七省通衢”、“鄂东门户”。截至2018年,全县下辖12个镇、4个乡、1个风景区,版图面积1 701 km2,2017年户籍人口99.37万人。全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从北向南倾斜,呈3级阶梯状分布。全县地貌主要由平原和湖泊组成,其中北部大别山余脉地势,中部分布垄岗平原及丘陵,中南部主要是湖泊,南部是沿江及滨湖冲击平原。全年气候温暖,年降水量1 270 mm,年均气温16.8℃。H县水域广阔,河流、湖泊、水库众多,塘堰密布,河流共34条,大小湖泊29个,大中小型水库24座,长江水道59.2 km,全县可利用水资源装机2万kw。H县境内磷矿探明储量1 300万t;铁矿储量5 800万t,品位45%左右;重晶石储量约50万t;硅石储量约1 000万t;钾长石储量约5 000万t;石膏储量约2.6亿t;滑石粉储量2 000万t;瓷土、石灰石、花岗岩分布较广,储量甚为可观。

目前 H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越来越高,垃圾也越来越多。过去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有机垃圾为主,如蔬菜瓜果等,容易被降解,其他如废砖瓦等建筑垃圾、农药瓶、废旧电池等总量不是很大,没有对农村生活环境和土壤、水资源造成太大危害。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难降解甚至不可被降解的成分显著增加,在部分偏远的乡镇,农村生活垃圾甚至已经包围农村、农田、公路。

农村生活垃圾产生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很容易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更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而传统的垃圾治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需求。

1.1 土壤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不经处理随意丢弃堆放,不仅会侵占农田面积,垃圾自身发酵产生的液体还会渗入土壤内部,影响土壤酸碱度,破坏土壤结构,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产生毁灭性伤害,进而影响土壤肥沃度和农作物产量。

1.2 水资源污染

H县由于环保资金的制约,乡镇村落并没有建立区域性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农村生活垃圾在等待乡镇一级垃圾转运车运输之前,大都是以露天堆放的形式散落在村落的各个临时垃圾点。垃圾中的有机物在露天堆放过程中,会随着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被分解,产生的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还会被雨水冲刷渗入土壤,进入河流,污染水资源。虽然现在农村已经基本实现了自来水的全覆盖,但还是有少量村民延续着用井水、河水洗衣做饭的习惯,受污染的水源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3 空气污染

农村随意丢弃和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在露天环境中很容易受到温湿度和光照影响,腐败变质,降解风化过程中还会持续产生灰尘和有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传播。同时,还有不少村民采取传统的焚烧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但这种做法只是让垃圾实现了空间上的转移,垃圾产生的危害并没有减轻或消失。

绝大多数村庄没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各种垃圾混合在一起,随意堆放在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会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造成污染。虽然在新的环境治理趋势下,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农村也基本实现了垃圾桶全覆盖,但是大型垃圾箱的数量还比较有限,而且距离居民集中居住区域较远,村民日常投放垃圾不方便,生活垃圾经常得不到及时清运。

2 H县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笔者走访了H县部分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村庄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还是停留在过去原始的状态,只有少数村庄采用了相对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总体来看,H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可以概括为2种类型。

第1类是相对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即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在貫彻环保理念和各级环保部门的号召下,有少数村庄率先实行了先进的垃圾治理模式。同时,乡镇一级政府按照村庄大小和人口比例为村庄配备了不同数量的垃圾桶和大型不锈钢垃圾箱,村一级又因地制宜地配备一定数量的环卫工人,负责清扫和处理垃圾。定时将村庄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到垃圾桶或者大型垃圾箱里,等待乡镇垃圾车集中转运到县城,县里使用填满场填埋垃圾。

第2类是相对原始的垃圾处理方式,即就地循环。目前,还有部分村庄的环卫设施配套不全,公共垃圾桶配备数量有限,专职环卫工人不具备相应的环保知识,乡镇一级垃圾车不能及时收集垃圾,导致垃圾长时间积压在村庄内部,最后只有3个去向: 一是随意堆放在空地、荒地、洼地上;二是随意丢弃在水沟、池塘、河流和湖泊;三是露天焚烧。

3 H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环保宣传不到位

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村民对于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对村容村貌和环境影响和危害还是有着一些认知,但是对采取不恰当的垃圾处理方式会对土壤、水资源产生何种隐患存在明显认知不足,同时也不太清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

3.2 环保资金投入有限

我国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中形成的格局是差序格局,也就是说国家在公共产品供给中,以城市为中心,向外不断扩散,离城市越远的农村,享受的公共产品越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

虽然近些年我国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格局,国家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的财政经费与城镇相比,相当有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另外在H县,不同村庄经济收入也存在很大差距,大多数村庄年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村级环卫工人都是对贫困户设立的公益性岗位,年收入大概在2 000元左右,远低于城镇或城市保洁员的薪资水平,很难维持稳定的农村保洁队伍。

3.3 环保监管缺失

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监督缺失的原因一部分是环保资金投入过少。作为乡镇一级,对村级垃圾治理负有监督责任,但是由于基层乡镇政府资金有限,解决村级环保设施和人员的能力有限,一昧要求村级监督垃圾治理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势必造成乡、村两级的矛盾。但是监督缺失的主要原因还是政府、农民和非利益相关者的第三方各自缺位,缺乏明确的监督主体和规范的监督体系。第一,政府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既是监督主体又是带动主体,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监督;第二,在监督过程中,农民群体缺乏话语权,达不到监督的效果;第三,没有建立非利益相关者的第三方监督,即能够从公正无私的目的出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进行监督。

3.4 基础设施、处理技术落后

城市居住环境和设备相对集中,但是到乡镇一级,农村居民居住密度明显小于城市居民,但农村生活垃圾种类不比城市少,而且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随意性,治理难度很大。现阶段农村基础环保设施不健全,垃圾处理方法落后,村民在采取传统的填埋、焚烧等垃圾处理方式过程中,很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是由于公共产品在城乡供给上的差距格局,国家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导致大多数村民极少甚至无法得到关于垃圾实现资源化处理的技术支持。

4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对策

结合H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一些成功案例和经验方法,笔者认为我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人作为垃圾治理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产生垃圾的根源,如何有效进行垃圾处理关键还在于人,环保部门应当牵头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组织教育机构和大篷车进村入户进行宣传,以通俗的白话、浅显易懂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乡镇一级政府可以号召村级举办村组干部会和宣传活动,强调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与村民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要潜移默化地在思想上提高村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性,还可以印制垃圾治理等环保知识宣传手册、广告单、横幅等,以逐步提高基层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4.2 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一方面把资金用在源头污染防控上。根据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奖惩相辅。制定一些量化指标,年底对各村当年的垃圾治理工作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拨付村级垃圾治理工作专项资金的依据。另一方面,把资金用在末端的污染治理上。政府财政要加大对农村的覆盖力度,安排好专项资金,保障收集、转运、处理等环节产生的设施设备费用和处理垃圾产生的费用,同时对困难乡镇、困难村进行减免补贴。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在农村引进市场机制,由政府搭建平台,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承包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筹措治理资金。

4.3 完善制度促进监督

当前我国有一部分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但是在技术指标上还有所欠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联合组建一批环保专业人才队伍,进村入户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当地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可行性高、符合地方特點的治理标准,并将治理成效划分等级,列入政府年终绩效考评体制。此外,还应合理区分上级政府与乡镇一级政府的权力和责任,让村一级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机制,成立工作小组,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切实担负起垃圾治理工作责任。鼓励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垃圾治理工作,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并对垃圾治理工作小组和其他村民进行日常监督,构建村一级内部监督框架。

4.4 加强技术支撑

我国经济由快速增长转型为平稳增长,将环保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应当更多地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发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同时鼓励高校加强技术型人才培养,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其开放就业市场;鼓励个人和团队的科技研发,奖励有重大科研成果的组织和个人,对有代表性的试点项目应当以点带面进行推广,并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村庄中推广简单、实用、高效的垃圾处理技术,对垃圾进行回收及二次处理,从而减少末端治理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2] 姚伟,曲晓光,李洪兴,等.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集处理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1):10-12.

[3] 岳立涛.近十年国内农村垃圾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环境管理,2010 (4):27-31.

[4] 马茜,殷培红,耿润哲.关于农村垃圾治理中政府、村民、市场的多元共治探索——以桐庐县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2):28-30.

[5] 王淑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分析——基于山东省L县的调研[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6):70-73.

[6] 赵细康,曾云敏,吴大磊.多层次治理中的向下分权与向外分权:基于农村垃圾治理的观察[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18 (5):83-93.

[7] 杨博,麻继臻,郑丰.农村垃圾治理的几个关键问题[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4):154.

[8] 张牧辛,刘畅,王珂,等.浅谈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治理对策[J].农家参谋,2019(7):29.

责任编辑:李杨

作者:黄訚

第3篇:浅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是农村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响应我国绿色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本文将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发展;生活污水;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逐渐摒弃经济发展高速状态,而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社会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改变原有的发展态势,追求以绿色健康为主题的发展模式十分必要。而在农村地区,虽然其经济发展有着向好的趋势,但是仍面临着生活污水等污染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进行探析。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有着经济薄弱的显著特点,因此其污水收集系统有所欠缺,农村生活污水通常通多明渠进行排放。同时,农村地区的群众环保意识不高,对于雨污难以实现有效分离,这样也使得污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稀释,不仅造成了污水收集困难,更加大了污水治理的难度。从目前的宏观环境来看,农村地区污水治理难成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污水排放系统的缺失使得污水在地面径流和向地下渗透的现象产生,从而严重影响农村的环境建设。

1.2污水治理技术与当地要求不符

对于我国而言,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均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不同的农村存在不同的实际问题,事实证明,只有将治理模式与农村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污水治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污水治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根据地域特点构建完整的治理体系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治理费用进行充分预估,在部分地区,为节约成本而在污水治理方面缩减费用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仅导致了污水治理的效果不尽人意,对于生态环境也有着很大程度的破坏。由此可见,对于不同地理条件的农村地区,采用相同的方案进行治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1.3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到位

对于农村来说,其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因为农村占据地面积广且部分居民居住不集中,日常污水排放很多。正因如此,农村污水处理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其经济来源相较于城市居民很少,经济情况比较薄弱,因此,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是比较困难的。通过相关报告,上级政府发现这一问题后,给与农村污水系统建设一些资金上的支持,但是由于农民居住分布较分散、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等问题,后期污水系统运行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故障,甚至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正因如此,农村居民受污水污染严重,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

2.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对策

2.1采用更加科学的污水处理技术

若想加快农村污水收集体系的建设步伐,采用更加科学的污水处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从污水治理的成功案例来看,改变农村污水收集效率低是进行治理的关键环节,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符合区域发展要求的污水治理技术才能够切实提高污水的治理效率。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得以改善,但是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量也呈现出高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量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正向关系。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展开污水治理工作的调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通过建设生活污水的收集网络,日益形成收集加处理的科学体系。而对于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废坑作为污水的收集地,通过集中处理的方式为大众提供健康、卫生的生活环境。

2.2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的污水污染问题严重,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这一现象的发生,导致农村居民的经济来源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对于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相关政府应该主动带头加大对其的资金支持,并且帮助其规划建设方案,委派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农村污水污染问题。后期运行管理方面,政府可以出面组织农村的一些龙头企业进行捐款,鼓励这些企业对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出一份力,另外,政府以及农村的管理人员等也可以在网上召集募捐,让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中。

2.3完善管理机制

仅靠资金和技术投入进行污水治理是远远不够的,在农村污水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备的管理机制,要及时对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制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农村地区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也是一项长期工程,相关管理单位必须严格做到责任到人,采取追究责任制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在工作体系中要设定一定的奖励和考核制度,真正挖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在发现问题时,要进行及时的排查和維修,真正发挥污水治理设施的正面作用,进一步保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进行。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工作也日趋严峻。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的发展模式逐渐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只有采取积极措施,重视污水治理的正面作用才能真正做到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本文首先从缺乏污水收集系统、技术要求与实际不符以及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到位三方面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而从采用科学的污水治理技术、加强资金支持力度以及完善管理机制三方面探讨了农村地区有效治理生活污水的现实路径。

参考文献:

[1]周琳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1(07):97.

[2]张阿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5):90-91.

[3]何镔进,卓识.浅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J].农村实用技术,2021(05):178-179.

[4]李秀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4):89-90.

[5]朱琳.浅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04):152-153.

作者:朱瑜

第4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析

摘要: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据调查,2010年我国农村污水排放量已达到270亿吨。有近60%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因此,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分析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治理;处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R1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水质、水量波动大。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与经济发达程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与习俗以及季节差异等因素有关。总体来说,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不稳定,不同时段的水质差别大,但是可生化性好,且一般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含有较多的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一般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不均匀,水量变化明显。由于农村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农村污水的排放一般在上午、中午、下午分别有一个高峰时段,夜间排水量小,呈不连续特征。

面广且分散。由于农村面广且一般没有固定的污水排放口,生活污水排放比较分散,缺乏排水收集系统,收集难度大,生活污水的处理率低。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原则

2.1 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处理模式与措施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村地区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等千差万别,使得污水处理方式不能过于单一,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用多元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处理模式与措施。具体可分为:以分散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邻近市政污水管网且满足市政排水管网标准的接入要求,宜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

2.2 采取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根据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选择,不能盲目攀比,而一味选择时下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的处理工艺,而应力求处理效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村实际的技术。

2.3 运行操作简便,日常维护管理简单

基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应特别注重选用简便易行、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利用当地技术和管理力量能够满足正常运行需要的处理工艺。

2.4 满足当前达标排放与今后再生利用需要

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地形地势和居民住宅建设布局等具体情况,探索处理工艺既解决当前村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问题,又充分考虑今后污水处理回用的需要,结合农业生产做到减量化、资源化,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3.1 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与其他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投资省、节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而污水在被处理的同时也被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

3.2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 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3.3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3.4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 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3.5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4.结语

农村污染的问题是随着三河、三湖污染的加重才被重视起来的,其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国内处理农村生活废水的例子很少,很多处理技术也仅仅处于中试和小试的研究阶段与示范阶段。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但在运用中要考虑到建设与运行成本等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 何刚.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

[2] 成先雄,严群.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J].四川环境,2005,(2).

[3] 乐小芳.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4):42~45.

------------最新【精品】范文

第5篇: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

水源是农村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更是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影响农村水质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具有分散较广、增长较快、污水成分较为复杂、水质变化较快等特点。农村污水的主要来源是村镇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大量污水排放,这些生活污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排放到自然水体之中,各类污染物直接进入河流,继而导致了农村整体水质富营养化,引发各种相关生态问题。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广泛推行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随着国家各部门对农村综合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以及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的综合生态环境水平和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已经有明显的改善,生活污水的治理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也占据一定的重要位置,但现阶段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及村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依旧存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养殖所产生的大量污水严重影响了周围河流的水质,并且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分布位置较浅的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不能继续作为农村生产生活的饮用水使用,大大减少了农村进行生产生活的饮用水源,为今后的用水问题带来威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许多城镇及村庄更多致力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缺乏重视,各地用于污水治理的经济投入普遍不足,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不符合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运行和维护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大多数城镇还停留对整体生态环境和水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的层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排放、治理等问题。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没有足够完整的机构设置,导致污水治理工程存在重复建设和严重的资金浪费情况,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农村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方面还没有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污水治理的难度。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可以预防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流引起严重的水源污染问题,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对于生活污水治理普遍存在重视建设、忽视收集的情况,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网建设从污水源头收集污水,而是对原有沟渠加以改建用以收集生活污水,这些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设施无法发挥其有效作用,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在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方面,相关工程没有系统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设计,对具体施工也没有明确要求和技术规范,上述情况的普遍存在直接导致污水治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的处理需要,成了应付上级工作的形象工程。

2 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农村居民生活以及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养殖所产生的污水,污水的排放没有规律且相对分散,这给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带来一定难度。农村居民的人口分布比较广泛,而且大部分村镇缺少污水排放管网的建设和完善,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加剧了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的情况。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不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同时段的水质会有所不同,普遍含有氮、磷等化学成分,水质的波动较大,可生化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较小,变化幅度较大,居民白天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明显大于夜间,而且在每天的上午、中午、下午都会出现污水排放的高峰。

3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方法分析

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进程。相关污水处理设备由于得不到长效的管理和有效运营使得污水治理事业停滞不前,这与国家大量的经期投入和政策支持不成正比。切实应用有效的治污方式、促进农村污水治理事业的长效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和巨大挑战。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现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措施具体总结如下:

3.1 因地制宜,科学的选择污水治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农村自身的情况,从地势地貌、地方经济实力、农民配合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拟定科学、规范的实施方案,制定合理、完善的建设规划,切实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力争使投入建设的污水处理工程能够发挥其良好的治污作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所选择的污水处理措施一定要满足农村实际的治污需求,并且注重相关财力投入、运行成本以及管理维护适应农村的发展现状。

3.2 应用自然处理系统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的研究很多,农村污水治理在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应该立足农村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选用相对成熟、操作简单适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治污技术。自然处理系统是指通过利用植物吸收、土壤过滤、微生物分解等科学原理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见的实施方式包括人工湿地的建设以及土壤渗滤系统等。人工湿地是指充分利用农村的环境资源,将农村的荒地、洼地、沼泽、废弃池塘等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地,利用土壤对污水的有效过滤功能、植物根茎对污水吸收、排污地点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达到净化污水和改善水质的目的。应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具有运行操作简单、经济投入较少、工程能耗较低、经处理的水质比较稳定等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原理的实用化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引起自身所具有的诸多优良特性在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建立长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使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发挥持续的治污作用,并且注意有效规避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缺点,保证农民的生活质量。

3.3 应用生物处理系统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生物处理系统具体包括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技术主要通过在污水中培养丰富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分解的作用原理进行污水处理;厌氧生物技术是利用一些微生物的厌氧特性和代谢功能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进行污水处理。常见的好氧生物技术包括生物转盘发、活性污泥法、SBR和AO法等;常见的厌氧生物技术包括厌氧滤池法、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第6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农村地区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生活污水粗放性排放,不仅导致河道水体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污水下渗还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本文首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现状,并提出治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以期为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对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6.244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重点强化农村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是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环境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进行专门分析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和解决对策,才能在缓解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推动整体环保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和发展。

1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

所谓农村生活污水,指的是农村居民在生活中排放的清洁洗浴污水、厨房污水和厕所污水等。农村生活污水有着随机性强和较为分散、分布面广等特点,污水水质较复杂且变化较大,但生化性较强,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

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来看,六十多万个行政村和二百五十多万个自然村占据全国总面积约90%,其污水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全国90%以上农村并未建有排污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直接肆意排放,最终径流到江河湖泊当中或渗透到地下水中。这不仅导致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氮和磷占比过大,也使得农村周边生态污染严重,居民健康受到较大威胁。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分析

2.1 污水排放和收集系统不完善

我国虽尽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治理现状来看,形势仍十分严峻。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收集系统不完善,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未建设污水排放系统,生活污水经由明暗沟直接排入到江河湖泊当中,或者在雨水径流渗透到地下。同时,雨污无法有效分流,污水未能得到有效收集,粗放型排放问题严重。在这一形式下,要进行污水的统一治理难度巨大。

2.2 污水处理技术实用性不强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分布地域条件不同,相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在推广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时无法采取相同标准和统一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探索和起步阶段,污水治理技术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当中,也就缺乏适合大范围的推广技术,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设计的具体技术也就十分匮乏。这样一来,在相关政策的强力推广下,一些农村地区不得不进行技术的生搬硬套,而不是结合当地水质特点进行有效选择。污水处理技术实用性不强,不仅治理效果不佳,浪费大量资金,还引起农村居民的较大不满。

2.3 缺乏长效污水处理管理机制

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相对漫长,且对资金投入要求较高,也就导致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未能建立起长效的污水处理管理机制。缺乏充足的运行费用,且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污水处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和维护,造成污水治理工作无法长效进行。部分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处于零管理状态,不仅设备故障无人维修,发生水池堵塞问题时也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污水处理中断,无法发挥长效作用。更严重的是,一些污水处理设施问题不断积累,引发二次污染问题。

3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

污水收集系统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因此,必须充分结合农村污水排放特点做好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工作。依据农村地域特点和自然条件,综合具体的社会条件和风俗习惯等考虑,对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方法进行有效设计。依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除市政统一收集和镇村集中收集外,还可采取住户分散收集的模式。选择最佳的收集模式,并建立起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铺设好污水收集管理网络,为生活污水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3.2 选择最佳污水处理技术

选择最佳的污水处理技术,才能有效契合农村特定的污水排放特点,达到最佳的污水治理效果。目前,我国投入应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有高负荷的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和多级跌水新型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两种技术的侧重点不同,处理效果和建设成本也存在一定区别。应当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从成本、能耗和维护、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选取最适合的处理技术。

3.3 建立长效污水处理管理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建立起长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才能实现长足目标并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和补助力度,并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农村居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起专业的设施管理队伍,既要保证管理人员专业的管理知识,还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污水治理管理和维护工作落实到位。此外,可采用第三方运营模式,委托工业企业或技术公司承担污水治理工作,在协议规范之下确保污水治理的长效性。

4 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必须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应建立起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选择最佳污水处理技术,并建立长效污水处理管理机制,确保污水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和长效进行。同时,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有效更新,并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以不断提高整体治理水平。

第7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围绕全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全域旅游和“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加快人工湿地(荷花塘)的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全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全域旅游和“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发展目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相结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按照“路、沟、池、圈、序”五字整治方针及“五有”标准(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机关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遵循“政府主导、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总体思路,统筹谋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协调联动,集中连片、分步实施,大力整治我县农村普遍存在的生活污水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着力改变农村地区的“脏、乱、差”现象,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加快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建设步伐。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规划,有序实施。以“多规合一”改革为契机,在对全县各自然村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农村人口分

1

布密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坚持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纳入全县总体规划以及村镇规划当中,通盘谋划,因地制宜制定实施计划,落实“一镇一策、一村一策”,统筹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二)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农民主体,充分调动村集体、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优选资信好、投融资能力强且有从事城乡水环境治理专业能力的企业,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投资建设运营,发挥企业在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规模化建设和专业化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涉农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建立“谁投资、谁运营、谁受益”的治理模式,安排适当财政补贴,确保企业合理受益。

(三)因村制宜,经济实用。以优化全县水环境为导向,在认真分析各自然村人口数量、居住状况、居民生活规律等基础上,结合不同村庄的地形地貌、排水方式及去向等特点,因村制宜选择适宜的治理模式和处理技术,明确治理目标、序时、措施等。

(四)示范带动,全面推进。以饮用水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注重近期和远期相结合,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全面覆盖”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村生活

2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强日常维护运行,确保治污设施发挥效用。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确保按计划、高质量顺利推进工程建设,切实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质量效果。

三、治理模式与要求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因村制宜,分类施治,适度超前,统筹考虑分散处理、就近处理或集中处理等方式,推广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按照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污水治理方式。

(一)对可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优先考虑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

(二)对不能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生活污水量大且易于统一收集的,建设雨污分流收集管网,采用一体化处理设施、集中式人工湿地等方式集中处理,即人口在500人以上的村庄重点推广人工湿地项目(即垂直流型人工湿地或潜流型人工湿地)。

(三)对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难以统一收集的村庄,应尽可能合理利用现有边沟和自然沟渠收集生活污水,采用氧化塘、稳定塘等方式分散处理,即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庄重点推广“荷花塘”项目(即表面流型人工湿地)。通过污水治理所排放的尾水需达到以下要求:

(一)尾水排放到环境敏感区的,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

(二)尾水排放到非环境敏感区的,尾水鼓励就地

3

还田、土地消纳等方式资源化利用。

(三)经处理后的尾水不得排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水质现状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的水体。

四、治理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全县8个镇119个行政村662个自然村(其中500人以上的自然村96个,500人以下的自然村566个)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即人工湿地(荷花塘)计划。科学编制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重点围绕列入37个美丽乡村建设名录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主要河流湖库周边、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周边、高速公路两侧、主要城镇周边(城镇规划建成区以外)、循环农业养殖小区周边等区域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2016年前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自然村有16个,其中500人以上的自然村8个,500人以下的自然村8个。2016年后实际需治理的自然村为646个,其中500人以上的自然村88个,500人以下的自然村558个。

(一)88个自然村采用人工湿地项目建设,计划分三年(2016年-2018年)实施。2016年计划实施的自然村11个(详见附件1),2017年计划实施40个(详见附件2),2018年计划实施37个(详见附件3)。

(二)558个自然村采用“荷花塘”项目建设,计划分四年(2016年-2019年)实施。2016年计划实施的自然村50个(详见附件4),2017年计划实施165个(详见附件5),2018年计划实施167个(详见附件6),2019年计划实施176个(详见附件7)。

(三)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即农户各类排污口接管等支管网以及

4

生活污水排沟等主管网),采取政府出水泥、石料等原材料,农民投工投劳的方式进行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农村污水治理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成员为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生态环保局、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各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加强统筹协调、分工协作、加强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生态环保局,负责日常协调推进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合作,建立涉及规划、项目立项、用地、环评、招投标、监理等环节的绿色联动审批通道,合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生态环保局负责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指导,编写技术规范,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县发改委负责项目立项、招投标等工作指导;县农业局负责村庄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采用建设养殖小区统一治理或户型沼气等方式治理养殖废水,严禁养殖粪便等生产废水直接进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排放到环境;县住建局负责做好村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从源头控制污染,推进卫生户厕改造全覆盖,严格落实三级化粪池防渗措施;县水务局负责可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村庄的污水管网建设;县国土局负责做好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用地保障;县财政局做好涉农资金的统筹和使用,出台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镇政府作为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建设工作;各自

5

然村作为项目后期运维管理落实主体,负责后期运维管理工作。

(三)多方统筹整合资金。在每年编制财政预算时,由县财政局根据当年的人工湿地(荷花塘)建设计划,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统筹整合“一事一议”资金、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扶贫等资金,争取将我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畴,将不少于20%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保障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和运行。实施646个自然村的农村污水治理项目预计需要费用16240.1万元,其中人工湿地项目(88个自然村)测算费用为5080.1万元,截止目前有9个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实际概算1130.1万元(含管网建设费用),剩余79个项目按50万元/个测算(不含管网建设费用),费用为3950万元;“荷花塘”项目(558个自然村)按20万元/个测算(含主管网建设费用),费用为11160万元。

(四)落实项目建设用地。人工湿地(荷花塘)建设用地要因村制宜,由镇政府牵头解决。涉及村集体用地的,直接使用村集体用地建设;涉及到个人用地的,优先考虑通过村集体用地置换的方式解决,如无法置换的,可采取“谁出地谁受益谁管理”原则,对提供用地支持项目建设的村民,人工湿地(荷花塘)建成后,水塘仍由其使用,种植荷花等作物以及养殖等所产生收益由其获得;涉及到基本农田的,在不破坏基本农田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在污水排入农田的入口处采取切合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工艺,保

6

证基本农田不受破坏。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各镇要按照“路、沟、池、圈、序”五字整治方针,通过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沟、渠、道)的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全面覆盖”的原则,开展人工湿地(荷花塘)建设。人工湿地项目建设采取市场化PPP模式建设。荷花塘项目建设采取政府出资,乡镇包干模式建设。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采取政府出水泥、石料等原材料,农民投工投劳的方式进行建设。

(六)细致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各镇要按照确定的项目建设计划任务,及时跟进具体实施项目的有关情况,并实行台账式管理,确保每个项目的建设进程。严格落实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规定,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保存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有关资料,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七)加强设施运行管理。按照治污设施常态化运行的要求,一是集中处理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开向社会招投标,由企业投资管理、政府补助形式开展;二是分散处理方面,由所在村负责日常管理,借鉴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模式,通过“政府补贴一些、村民自筹一些”的方式,每个行政村聘请一名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管护员,通过指导和技术培训,负责加强日常管护,定期或不定期清理杂物、悬浮物和沉积物,确保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各部门联动,建立农

7

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定期巡查制度,检查监测进出水量和水质,并分村建立档案。

(八)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县生态环保局负责印制人工湿地(荷花塘)宣传手册,采取电视、广播、横幅、网络等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围。各镇要通过已建成的人工湿地(荷花塘)项目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来。

第8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初探

摘 要:本文从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出发,介绍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及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等措施。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治理

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1.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农村人口的普遍特点是:人口分散,数量多,大部分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1.2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2.1水质特点 ①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②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③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④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1.2.2水量特征 ①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②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2.1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2.2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2.3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2.4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第9篇: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

随着农村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环境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由于农村环保工作明显滞后,农村环保长效管理机制尚没有建立,农村中的小城镇和自然村污水治理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等原因,绝大多数农户的生活污水和户养畜禽废水都是直接外排到自然水体的,造成了农村水沟、池塘、河道等水体较为严重的污染。农村的生活污染物无控制地直接排入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脏乱差”现象,当前已经非常严峻的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某些地方已经严重到直接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地步。

农村环境的污染,破坏了昔日的绿水青山,也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等文件、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们丽水市是浙江省西南山地生态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省内山地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个山区市,素称“九山半水半分田”,以山为依托的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水系,为该六江干支流源头区。其中

1的瓯江是浙江第二大水系,发源于我市庆元县和龙泉市交界的仙霞岭洞宫山锅帽尖,贯穿本市九县(市、区)。干流经龙泉、云和、莲都、青田四县(市、区)进温州入东海,全长388公里,境内长316公里,流域面积达13108平方公里,约占全流域面积的72%,占全市总面积的76%。飞云江也发源于我市景宁县的洞宫山白云尖。钱塘江、闽江、灵江、交溪等水系的部分支流均发源于我市龙泉、庆元、遂昌等市县的高山深山。从这一角度看,我们丽水市肩负着保护“六江”水系源头水质的重要义务。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丽水市总体上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优良的水质,清新的空气,苍翠的山林,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丽水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是发达地区中难得的一块“净土”。然而,纵观丽水市农村的现状,上述农村环境污染现象仍相当普遍,且十分严重,与省内外其他环保工作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维护青山绿水,保护好全市农村环境,既是为农村居民创建一个清洁、安静、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保障农民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保护“六江源头”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保障“六江”水系下游水质的需要。

2009年末丽水市总人口为257.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为212.3万人,占82%,绝大部分的人口都为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村庄分散,数量多,规模小。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

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从市环保部门资料得知,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外排,最终流至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不作处理直接向外排放。据调查,由于普遍存在着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者肆意横流,全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的水质了,一些养殖业比较多的村甚至是达到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浅表层地下水受污染后,许多远离市区、县城,未通达城市自来水仅依靠地下水生活的农民,只有常年饮食这些污染水。市环保局曾于2003年10月对全市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检测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这些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放有直接的关系。

需加强丽水市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必要性,从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就可见其一斑——

为促进农村环保工作,自2002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每年对创建成功的乡镇进行公告授于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2003年,莲都区富岭乡作为我市第一个申报乡镇,参加了首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评选活动的创建。 在最后的评定中,就是因为生活污水这一项指标没达标而未被通过。给丽水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截至目前,我们丽水

市只在近年的三批中总共18个乡镇(详见下附)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殊荣,占全市农村乡镇总数的11%。而相比与我市相邻的金华市已拥有26个;总人口45万人、县城除外22个乡镇的淳安县,“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已达到8个,占全县农村乡镇总数的36%。如此的状况,对于有着“全国生态第一市”优越条件和誉称的丽水市而言,目前的成绩显然是太差了。

因此,丽水市务必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把农村污水治理等环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加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专项资金投入。

(2)每年自上到下建立环保工作计划,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督查考核制等管理机制。落实责任、严格监管,将环保建设目标列入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四个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

(3)加快农村环保工程的实施。坚持合理、节约的原则,将农村环保工作,农户改厕、改厨、改栏等与村镇规划相结合,与中心镇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合理选点,科学实施,全面消除露天茅坑,积极推广经济适用、科学卫生、农民易于接受的“三格式”无害化户厕。采取铺设市政污水收集管和建立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方式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凡市政污水收纳管不能通达的乡镇、自然村,逐步建起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具体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采用自然土地处理、生

物-化学处理、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稳定塘、厌氧消化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

(4)强化环境保护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不断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浸透教育,从而真正形成领导重视、监督监管部门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5)建立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协调推进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环保、农、林、水利、卫生等多个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因此,需建立一个有利推进工作开展的组织协调机制,以整合资源,密切配合,形成有效合力。

上一篇:孩子学习声乐的步骤下一篇:中班健康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