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捐赠发言稿

2022-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言,是将需要陈述的内容整理成有条理的书面材料。发言材料的客观性、严谨性、科学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份发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家捐赠发言稿》,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企业家捐赠发言稿

慈善捐赠、社会资本与企业价值

摘要:慈善捐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社会资本的内涵和构成维度进行系统阐述,深入分析企业通过慈善捐赠提升自身价值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认为,慈善捐赠行为积累的企业社会资本通过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发挥作用,形成产品市场中获取现金流能力及其不确定性,进而影响资本成本;资本市场中资本供求状况、出资者对企业风险水平的评价等因素所决定的对企业出资行为,直接和间接地对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产生影响,同时对企业在产品市场中的表现发挥作用,影响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及市场占有率,进而影响企业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和资本成本水平的高低,上述各种因素的积极互动提升了企业价值。

关键词:慈善捐赠;社会资本;企业价值;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传导机制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2.001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逐渐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最为重要形式之一的慈善捐赠(以下简称“捐赠”),逐渐开始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捐赠是个人或组织在自愿的基础上将财物赠与和自身并无直接利益关系第三方的一种行为,可以对以市场为机制的初次分配、以政府税收为机制的再次分配形成有效补充,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者对于捐赠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三种结论: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捐赠会抑制企业价值形成[1-3];第二种观点认为,捐赠会提升企业价值,Cornell和Shapiro[4]、File和Prince[5]、Brammer和Millington[6]、Godfrey[7]等人的研究结论支持了这一观点;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之间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以Barnett和Solomon[8]、Bowman和Haire[9]、Sturdivant和Ginter[10]等学者为代表。Wang等选取了817家企业跨越13年期的数据,研究结果强烈地支持了这个命题:捐赠对于企业价值的积极作用存在一个边界点,越过这个特定的点,增加捐赠会对企业价值形成负面作用[11]。

从上述文献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捐赠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学术界仍未得出一致结论。Vander Laan等注意到,即使我们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捐赠)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仍然不知道推动这一关系的机理[12]。综合以上观点,学者对于捐赠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并未得出统一结论,主要原因在于:多数学者从企业捐赠成本观的角度进行研究[1,13-14],认为捐赠增加了企业额外的显性成本和高管隐性代理成本的支出,缺乏同时从捐赠能够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竞争能力等视角进行分析;其次,从捐赠收益观考虑,现有文献并没有深入研究捐赠行为提升企业价值的内部作用机制。基于当前关于捐赠与企业价值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学者们未能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过程和传导机制,才导致研究结论的模糊性和不一致性。因此本文试图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这一调节变量,梳理出捐赠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内在逻辑过程与传导机制,揭开捐赠对企业价值影响的“黑箱”(参见图1)。

图1 慈善捐赠、社会资本与企业价值内在传导机制图

二、捐赠形成社会资本的机制分析

(一)捐赠的内涵及其研究

捐赠是个人或组织在自愿的基础上将财物赠与和自身并无直接利益关系第三方的一种行为。目前学术界对于捐赠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捐赠的动机以及捐赠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上。关于企业捐赠动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捐赠是企业的利他主义观念,企业自愿服务社会和他人;第二,提升企业的声誉,Brammer和Millington以英国大工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捐赠的动机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声誉[6];第三,建立社会关系,Dali和Parish对中国2870家民营企业的调查发现,他们向政府的福利事业捐赠,目的是为了建立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以获取政治地位及稀缺政治资源[15];第四,风险管理,Williams和Barrett的研究显示,违反监管(环境、健康和安全)的企业进行捐赠会对企业声誉形成正向影响,表明企业在进行违法活动后,捐赠起到了挽救企业声誉的作用[16]。Chen等的研究发现,那些在环境问题KLD指数排名和生产安全较差的企业,其捐赠水平更高,說明捐赠可以作为一种重建声誉的方式。其他动机还包括缓解同业竞争的压力、减税、营销策略等[17]。

捐赠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学术界一直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者们没有厘清二者关系间的内在传导机制,而直接对捐赠与企业价值进行实证检验,进而导致了研究结论的模糊性与不一致性。因此,厘清藏于二者关系之中的“黑箱”,对深化二者间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藏于二者关系之中的“黑箱”就是企业的社会资本。

(二)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其研究

1.社会资本的定义。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于1980年在其题为《社会资本随笔》中提出。社会资本的出现是为了解释单纯用经济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不能解释的诸多问题。由于经济资本是基于理性人假说提出的,忽视了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互动对经济运行的作用,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对经济的运行起着类似于润滑剂的作用,可以用于解释更多社会经济问题。Bourdieu定义社会资本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18]。

Coleman在Bourdieu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其经典论文《人力资本创造中的社会资本》中,社会资本被定义为“一种责任与期望、信息渠道以及一套规范与有效的约束,它们能限制或者鼓励某些行为”[19]。在专著《社会理论的基础》中,Coleman对社会资本的定义进一步解释为“社会组织构成社会资本,它们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如果社会资本缺失,那么目标就可能不能实现或者实现目标需要耗费更高昂的代价”[20]。可以看出,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Granovetter[21]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一种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资源,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作为媒介影响人的行为和社会规则的运行。

Putnam对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提出社会资本应该包括网络、规范、信任这几个基本的要素,并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网络、规范和信任,它们有助于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进行协调和合作”[22]。Fukuyama认为群体成员之间共享的非正式的价值观念也应该包含在社会资本概念之中[23]。

综上所述,对于社会资本的内涵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得到广泛认同的定义,但可以明确的是,网络关系、信任、规范、合作、共同的价值观等要素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社会资本是企业与利益关系各方之间基于信任、共同价值观念而形成的良好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提升的潜在经济资源。

2.社会资本的维度。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研究社会资本,以Putnam为代表的诸多学者认为对社会资本进行维度的划分十分重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是被许多学者用于作为研究理论框架的是Nahapiet和Ghoshal的研究。Nahapiet和Ghoshal从企业社会资本自身特征出发,把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维度层次[24]。结构维度包括网络关系和网络结构两个方面,这一维度主要关心的是网络联系存在与否、网络联系的强弱及网络结构的形态,Adler和Kwon认为结构维度主要关系行动者社会(关系)网络的多样性[25]。关系维度包括共有的信任与可信度、规范与惩罚、义务与期望以及可辨别的身份,是人们通过互动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认知维度包括共有的语言、准则、符号和文化习惯,形成相互间的理解和沟通,以期达到某种默契的目的。

对社会资本进行维度的划分,使得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为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企业基于社会资本的维度划分对本企业社会资本进行理性、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社会资本进行理性合理的培育和构建。

3.社会资本的功效。在经济学领域研究中,社会资本被引入企业层面,与企业价值相联系,其实质是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创新与突破。从科斯开始,经历德姆塞茨、张五常、威廉姆森等人发展形成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种与市场相互替代的组织形式,这种替代源于企业在交易费用上的节约。但由于交易的复杂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交易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开始困扰着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社会资本研究范式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市场与企业理论之间的理论真空,作为研究企业价值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正如Laporta等人所述,社会资本是社会中人们的“合作倾向”,通过“信任与合作获取社会效率最大化”[26],从而揭示出社会资本能够节约交易费用、提升社会效率的经济学本质。社会资本既然是个人或企业的一种(潜在)资源或获取资源的能力,那么社会资本就能加速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和获取,促进企业与企业外部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正常进行,促使企业获取各种发展所需的关键性资源,进而创造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最终能促成企业价值水平的提升。通过对现有关于社会资本功效的文献梳理,我们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观点体如下:

首先,社会资本具有资源获取效应。Bouty认为企业社会资本能帮助企业获取参与竞争所需但又欠缺的各种资源[27]。Allen等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由于契约、产权等法律正式制度发育程度比较低,作为正式制度的替代,非正式制度(如社会资本、社会关系)具有保障金融交易正常进行的功能[28]。Guiso等人证明了在法律环境保护越弱的地区,社会资本对金融契约的影响效果越强[29]。在正式制度还未健全、市场经济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的中国,Bowles和Gintis认为,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影响资源配置[30]。国内学者关于社会资本的资源获取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资本能帮助企业得到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以及进入政府管制行业的机会。

其次,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相关。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与合作伙伴建立信任关系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创新。Brown和Duguid、Burt等认为,企业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资本,能帮助企业更方便地获取关键信息,进而达到促进企业间交流和学习的目的,最终表现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31-32]。

最后,企业社会资本与信息收益获取有关。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签订完全契约的可能性较低,导致契约签订各方在契约签订后会产生违约的机会主义冲动,Aghion和Bolton研究证明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契约各方在债务融资契约中的机会主义行为[33]。Moerman在研究银行贷款中发现,当信息不对称问题越严重时,银行会通过缩短贷款期限来控制违约风险,结果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34]。究其根源,信息不对称源于缔约各方相互不了解带来的对彼此信任的缺乏。Coleman指出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社会网络关系提高彼此间的信任度[19]。社会资本通过社会网络关系能帮助银行更好地识别借款人,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道德风险,从而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进而帮助贷款人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实现借贷双方的共赢。Knack和Keefer认为,随着贷款银行对企业信任度的提升,更利于双方建立长期的信贷合作关系[35]。

结合社会资本的内涵、维度以及功效,概而言之,社会资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社會资本的实质是能在未来期间给企业带来企业价值提升的经济资源,也就是说,社会资本能通过发挥社会网络关系、信任、合作的功效,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现金净流入,这一点强调了社会资本在未来期间通过现金流的形式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第二,社会资本是动态变化的,企业当前的社会资本是对企业过去的各种经济行为的反应,而伴随企业当前和未来的经济行为的改变,社会资本也将动态变化,正当的经济行为会进一步转化为企业正向社会资本的积累,而违法、违规的经济行为则会对企业社会资本形成损害,这一点强调的是社会资本的持续性。第三,社会资本是非正式的,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共同观念、规范形成的“潜规则”,是一种墨守的、不存在显性契约的制度规范。第四,无法用货币进行计量,强调社会资本是企业潜在的资源,需要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才能形成企业的价值。

(三)捐赠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需要企业长时期的悉心经营和培育。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形式的捐赠,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也是一个动态积累的过程,捐赠的目标、捐赠的方式、捐赠的数额、捐赠的领域以及捐赠的持续性都将会对社会资本的积累产生影响。

其一,不同的捐赠目标影响整个捐赠行为的过程。通常以商业目标为主要捐赠目标的企业,会对捐赠行为进行合理规划,会对捐赠项目进行理性选择,企图通过一定的捐赠行为达到树立企业良好声誉和形象的目的,从而获得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Gotsi和Wilson认为,企业声誉是利益相关者在一定时期对企业的全面评价,而这种评价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直接经验[36]。声誉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一定时期的捐赠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基于直接经验的评价,从而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联系和合作,进而形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联系和合作产生的社会资本。社会目标的捐赠行为通常只是企业一种偶发的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并不属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中的组成部分,因此,通常社会目标导向的捐赠行为不会促成社会资本的形成,相反,在当期财务报表上表现为一项费用,抑制了企业价值的形成。

其二,不同的捐赠方式影响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结果。捐赠的方式一般分为现金捐赠、实物捐赠和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等。现金方式的捐赠行为一般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常公众对于现金的敏感程度高于实物,例如某企业捐赠2000万现金比捐赠50万箱水产生的影响会更大(实质上二者价值相当)。捐赠产生的这种影响类似于“广告效应”,会迅速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声誉形象,进而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评价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良好的声誉形象会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和购买意愿,而其中正是企业基于社会资本的声誉形象在起作用。

其三,不同的捐赠数额形成的社会资本存在差异。一般而言,较大的捐赠数额会形成更加深厚的社会资本,因为较大的数额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反响,有利于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形成企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企业重要的隐性资源,也是企业社会资本的一种体现,正是这些隐性资源的不断聚合,形成了企业社会资本的不断累积和提升。此外,较大数额的捐赠行为本身也说明了企业具有较强盈利能力,能支撑如此数额的资金流出,其中传递的是企业较强的现金流获得能力和稳定的盈利水平,这种信号会被利益相关者捕捉,转化为对企业的进一步信任和合作意愿,巩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纽带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基于预期理论,公众对于企业的捐赠在事前会形成一定的先验主观预期,对于国有大型企业,公众一般会希望其履行更多的与其自身实力相匹配的社会责任,而对于中小企业,这种预期会降低。当大型企业的捐赠数额没有达到公众事前的预期,这种捐赠行为就达不到促进社会资本形成的效果,而当中小企业的捐赠数额超过了公众的事前预期,则会形成当下社会资本的迅速增加,这种不同产权主体捐赠数额对社会资本形成结果的差异值得我们注意,这可能是解释为什么部分企业进行了捐赠却不能收获与之相对应的企业价值提升的原因。

其四,不同的捐贈领域影响企业社会资本积累。捐赠于本企业所在行业相关的领域更能有效促进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通过对所在行业相关领域的捐赠,有利于企业加强与所在行业及相关领域利益相关者间的信息沟通,减轻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昂交易费用。值得关注的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的捐赠一般会受到政府或明或暗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企业的发展对于政府的依赖较为严重,甚至有时候与政府关系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存亡。通常与政府具有较好关系的企业,会获得诸如政府补助、税收减免以及进入壁垒较高行业等方面的利益,因此,企业的捐赠领域符合政府的预期或者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企业能够借此建立积极的政企关系。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发育完全,企业的融资来源大部分依赖于银行的贷款,而我国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又与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与政府较好的关系直接影响企业融资的便利性。这种便利性表现为较低的贷款利率,签订更优惠的银行贷款契约的谈判能力加强[37],贷款期限延长[34],贷款所需的担保品要求降低[38],以及更容易建立企业与银行之间长期的信任和合作关系[35]。

其五,捐赠的持续性影响社会资本积累。从短期上看,捐赠(无论是现金还是实物)在会计处理上体现为企业的一项营业外支出,短期而言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从形式上考察捐赠行为对企业价值似乎起消极作用,但实质上,企业价值来自于企业预期现金流获得能力,通过捐赠形成的企业社会资本使得企业形象改善、产品和服务的社会认可度提高,从而促进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以及销售收入的增加,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企业的美誉度,进而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从而提升企业价值。捐赠的持续性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前关于捐赠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因为当前研究仅仅从有没有捐赠以及捐赠多少进行度量,而未将捐赠的持续性纳入二者关系的研究模型中,从而导致研究结论的不一致。

三、社会资本创造企业价值的机制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企业价值的高低直接关系各方契约主体的利益,因而企业存在的重要目的就是创造价值。评估企业价值的模型很多,其中得到最为广泛运用的是现金流折现模型,该模型认为企业价值等于企业预期净现金流量现值之和。模型中包含两个关键变量——预期净现金流量和折现率,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企业价值(Company Value)=∑∞1FCFt(1+r)+t

其中:FCFt为预期净现金流量,r为折现率,t为时间。笔者认为,通过捐赠形成的企业社会资本,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分别得到目标消费者和现实(潜在)投资者的认同,一方面增加企业销售收入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提升盈利水平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水平,另一方面改善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降低了投资者对企业风险的预期,从而改善了资本成本的水平,通过现金流获得和资本成本的改善,提升了企业价值。

(一)社会资本通过产品市场创造价值的机制

产品市场通过预期净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于企业价值。产品市场生产出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被消费者的认可度将影响预期净现金流量,同时,由于产品市场的产出和提供的服务在动态环境中与消费者需求的匹配性存在不确定性的关系,这就形成企业的经营风险,这种风险会影响折现率(即资本成本)。

1.从预期净现金流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具有较好社会资本的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表现为较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是企业的“品牌资产”。根据营销学的观点,品牌资产包含四个维度的内容:企业能力联想、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以及品牌共鸣。企业能力联想是指消费者对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全面能力的理解,是对企业整体实力的一个评价。品牌知名度是指企业品牌为消费者所知晓的程度,是消费者对本企业品牌区别与其他品牌的辨别度以及消费选择时的回忆程度。品质认知是指消费者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后对产品满足其需求的一个总体评价。品牌共鸣是指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包含重复购买意愿和对品牌的义务宣传两层含义。

其次,具有较好社会资本的企业会转化为消费者对企业能力上产生创新能力、进取精神以及声誉等方面的联想,这种好感会转移到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认同上。捐赠行为的“广告效应”带来的社会资本的增加,使得企业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在市场信息有限的情形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多地受到企业能力和产品知名度的影响,由于具有较好社会资本的企业有较高的声誉为其产品的质量“背书”,因而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亲睐。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得到大幅提升,企业善意的捐赠行为会迅速被消费者知悉,使之区别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而使企业能更多地占领消费市场,提升销售量,促成企业价值的提升。Chaudhuri和Holbrook研究认为,基于品质的品牌信任会促进品牌忠诚和态度忠诚,这将有利于企业在现有品牌基础上,通过基于认知维度社会资本的通道传播效应,将高品质、高声誉的信息传播到新的品類产品上,形成品牌的延伸[39]。企业品牌延伸的能力越强,企业未来可持续盈利能力也就越强,现金流的增长性和稳定性也就越能得到可靠的保证。通过社会资本的媒介作用,使得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多次交易逐渐形成稳定的关系——即品牌共鸣。基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以及重新寻找替代品的时间成本,这部分消费者的重复购买意愿将得到加强,为企业形成持续稳定的现金流量提供进一步保障。基于口碑效应,通过社会资本的网络传播效应,良好的口碑会在消费者之间得到迅速传播,这种传播以企业良好的声誉形象、高品质的产品为信息内涵,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顾客资源。此外,良好的声誉形象能给企业带来价格溢价,这种溢价在财务上表现为预期现金流的增量。

第三,具有较好社会资本的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还表现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基于共赢格局利益绑定形成的合作。一方面,具有较好社会资本的企业,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声誉形象,将增进上下游企业对其的信任,另一方面,具有较好社会资本企业的背后隐藏的内涵是该企业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和信用水平,只有具有较强获利能力的企业才有实力进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捐赠,而这样的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规范意识,不愿意以声誉的损失为代价进行违规活动,因而与这样的企业打交道对于上下游企业而言会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此外,与具有较好声誉形象的企业打交道,对于上下游企业而言会产生“近朱者赤”的宣传效应,有利于上下游企业向市场传递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具有较好社会资本的企业会赢得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青睐,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与发展渠道,进而有利于企业在产品市场上交易费用的降低,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从而对企业价值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2.从折现率的角度进行分析。企业在投资基础上形成的经营活动及其产出与消费者需求的互动,形成企业获取净现金流能力及该能力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受到外部环境变动的影响,例如宏观环境的变动、行业状况的波动、竞争对手、竞争格局变化的影响以及目标客户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效用变化的影响,又受到企业自身内部经营波动及产品、服务品质的影响。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企业获取现金流能力的不确定性,从而从根本上决定了项目风险和企业风险的水平,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投资者和债权人面临风险的大小,债权人和股东对这些不确定性的评价,形成他们对项目和企业风险水平的认定,决定了他们对有限资本进行投资时对必要报酬率的要求,进而从该路径上决定了企业的资本成本水平。受捐赠形成的社会资本的促进作用,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表现出盈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企业的项目风险和经营风险较低,因此决定了企业能以较低资本成本获得发展所需资金,进而能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起到积极作用。

(二)社会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创造价值的机制

社会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创造企业价值也是通过预期净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两条路径来实现。从预期净现金流角度,资本市场中资本提供者对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表现的各种看法会直接、间接影响到产品市场中消费者对企业产出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也就直接、间接影响企业在产品市场中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及该能力的不确定性,进而对企业创造价值产生影响。

首先,从折现率的角度来看,资本成本的高低从宏观上来讲受到资本市场中资本供求关系的影响,受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影响,从微观上讲,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资本供给者对企业风险水平的评价,他们对企业的各种产出和服务在产品市场上的表现、竞争力以及现金流获取能力的大小、持续性、稳定性的看法,形成资本成本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外部资本供给者很难了解企业真实风险水平的高低。Allen等认为,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能起到替代正式制度,减轻信息不对称,促进交易正常进行的功能[28]。因此具有较好社会资本的企业能减轻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本成本,从而降低折现率。通过社会资本的持续作用,较好社会资本的企业能在与外部资本供给者的长期合作中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改善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升资本供给的稳定性、改善外部资本供给者对企业风险的预期、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社会资本的企业,能通过社会资本的网络通道作用、信息传递功能,把企业在产品市场中品牌声誉、现金流稳定性以及上下游企业稳定关系等优势信息传递给资本市场,降低资本市场对企业风险的预期,进而降低外部资本供给者对投入资金的风险预期,从而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并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作用,保持与资金供给方纽带关系的稳定,形成长期互利共赢局面。

[26]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and Shleifer A, et al. Trust in large organization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87(2):333-338.

[27]Bouty I. Interpersonal and interaction influences on informal resource exchanges between R&D researchers across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43(1):50-65.

[28]Allen F, Qian J and Qian M. Law,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77(1):57-116.

[29]Guiso L, Sapienza P and Zingales L.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4(94):526-556.

[30]Bowles S and Gintis H. Social capital and community governance[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2,112(483):419-436.

[31]Brown J S and Duguid P.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mmunities-of-practice: Toward a unified view of working,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2(1):40-57.

[32]Burt R S.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186-197.

[33]Aghion P and Bolton P. 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2,59(3):473-494.

[34]Moerman R.W.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on debt pricing and maturity[Z]. Chicago : Working Paper, 2009:20-30.

[35]Knack S and Keefer P. Does social capital have an economic payoff? A cross-country investigation[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112(4):1251-1288.

[36]Gotsi M and Wilson A M. Corporate reputation: seeking a definition[J].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1,6(1):24-30.

[37]Fombrun C and Shanley M. What's in a name? Reputation building and corporate strateg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0,33(2):233-258.

[38]Karlan D, Mobius M and Rosenblat T, et al. Trust and social collateral[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124(3):1307-1361.

[39]Chaudhuri A and Holbrook M B. The chain of effects from brand trust and brand affect to brand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brand loyalty[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1,65(2):81-93.

(責任编辑 王婷婷)

作者:谢获宝 陈宣 惠丽丽

第2篇:企业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法律规制还不完善,企业慈善捐赠定性没有法律依据、立法上缺乏对捐赠企业及受捐者相关权利保障、企业摊捐劝捐现象随处可见。欲解决这些困境,必须在立法上将企业慈善捐赠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明确捐赠企业与受捐人的合法权利,并对企业摊捐劝捐行为予以规制,引导企业主动捐赠。

关键词:企业慈善捐赠;法律规制;困境;出路

收稿日期:2014-01-03

作者简介:戚枝淬(1966—),女,安徽滁州人,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经济法;王锴(1967—),男,安徽池州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企业慈善捐赠法律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A820053。

慈善是众多社会成员建立在自愿基础之上从事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无偿救助行为。慈善捐赠本质上是平衡社会财富,均衡各方当事人利益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行为。企业慈善捐赠是整个慈善事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出于人道主义动机,捐赠或资助慈善事业的社会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慈善捐赠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劝导性社会责任,①其既受道德约束,又受法律规范。[1]近年来,我国企业慈善捐赠额逐年增加。据统计,2009年为131.27亿元,占全部捐赠总额的58.45%。2011年为485.75亿,占全部捐赠总额的57.5%。2012年为474.38亿元,约占全部捐赠总额的58%。②从我国企业捐赠情况来看,虽然总额每年不同,但企业捐赠所占全部捐赠总额的比例大致相同,企业慈善捐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固然有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国家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没有从立法上予以规范化。因此,有必要深入剖析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法律困境,完善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立法机制。

一、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立法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公益与慈善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公益与慈善不分,公益就是慈善。这从我国的立法中也可见一斑。如199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既适用公益捐赠又适用慈善捐赠。从广泛意义上来看,公益与慈善都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弱势群体的利益所进行的无偿行为,都是平衡社会财富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文明社会的进步,两者有其共通点,但从两者的内涵上看,慈善与公益具有不同的涵义。慈善是在慈悲心理驱动下的善举,如果将时间与产品转移给没有利益关系的人或组织,那么,这种行为就被称为“慈善”或“博爱”。[2]慈善是一种无偿救助行为;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是一种无偿帮助。两者的区别为:一是两者实施的主体不尽相同。公益实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慈善实施的主体一般是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二是两者的性质不同。公益带有一定的政府导向性,属于政府可以倡导的行为。慈善是非政府行为,具有民间性,属于自愿行为;三是两者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公益事业的侧重点是社会公共利益,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提供无偿帮助,帮助对象一般为社会公众。慈善事业的侧重点主要是济贫救困,救助个人或社会贫弱群体。公益作用的对象要比慈善作用的对象广泛。

从公益与慈善的上述不同点可以看出,公益和慈善两者内涵不完全一致,因此,有必要从立法上对慈善事业单独立法,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尚无一部统一、专门规制慈善事业的法律,而是将慈善与公益一并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范的侧重点是公益行为,这一立法对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作用不甚明显。目前,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10)等;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主要有:《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救灾捐赠管理办法》(2007)、《扶灾、慈善性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2000)、《关于企业公益性捐赠股权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2009)等;地方性法规有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2010年5月1日生效)、《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2011年10月1日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2011年11月1日实施)及《长沙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2012年9月1日实施),另外还有一批地方性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正在制定中。此外,地方政府对公益慈善捐赠也纷纷颁布了大量的规章加以规范。

总体而言,我国企业慈善捐赠并非无法可依,但企业慈善捐赠无法可用的困境则日益凸显,主要原因是:一是目前现有的这些规范性文件尚不能调整我国迅速发展的企业慈善捐赠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企业慈善捐赠的法律定性、企业慈善捐赠中捐赠者与受捐者权利保护、对企业强行摊捐和附条件劝捐等问题;二是这些规范性文件普遍效力较低,且绝大多数侧重于规范公益捐赠,很少有规范、引导企业慈善捐赠的。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系统规范慈善捐赠的法律,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慈善事业法》,在该法中设专章对企业慈善捐赠加以具体规范,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慈善捐赠。

二、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法律困境

(一)企业慈善捐赠定性无法律依据

企业慈善捐赠是企业将其财产的一部分从企业无偿分离出去,涉及到处分企业财产,属于企业重要决策事项,需要企业有决策权的机构进行决策。企业慈善捐赠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就我国整个慈善事业来讲,还没有从法律的角度确定其性质,只是在政策上有些规定。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从十八大报告中的这一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将慈善事业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将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慈善事业定性为社会第三次分配,但目前这一定性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撑,因此,需要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进行全面规范,形成法律与政策相互呼应,共同规制企业慈善捐赠,形成企业慈善捐赠常规化、法制化。

(二)企业慈善捐赠中捐赠企业及受捐者相关权利无法律保障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进行捐赠;二是通过企业本身设立的慈善基金会捐赠;三是企业与受捐者面对面的直接捐赠。目前第一种途径居多,其他两种途径虽然较少,但近年来发展较快。通过慈善机构或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捐赠,捐赠企业不直接与受捐助人接触,而是将款物捐赠到这些机构,如中华全国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一旦捐赠给这些机构,企业就完成了捐赠义务,至于所捐赠的款物是否能够到达受助人手上,所捐款物派什么用场等问题,很多情况下捐赠人无从知晓,慈善机构又不及时反馈信息,企业的知情权被剥夺,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致使企业捐赠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企业作为慈善捐赠的实践者,对捐赠款物的去向有权知晓,这就是企业的知情权,这种权利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目前,我国法律对捐赠者知情权的保护严重缺失,不仅如此,捐赠企业的监督权、建议权、赔偿请求权以及诉讼权等权利保护同样缺失。相对于捐赠者而言,受捐者主要是接受捐赠款物,这也是受捐者的权利,但对受捐者而言,除了接受捐赠款物权利之外,也应当享有对捐赠情况的查询权、慈善机构行为的异议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及诉讼权,但这些权利同样缺乏法律保护。

(三)企业摊捐与劝捐缺乏法律规制

在我国存在着地方政府及慈善机构借政府之名对企业捐赠进行强行或变相摊派的现象。企业迫于外在的压力不得不捐,但非情愿,这往往导致企业对捐赠产生抵触情绪,使得本来正常的慈善捐赠成为企业的一项负担,企业有苦难言。劝捐在我国也比较普遍,善意的劝捐一般人能够理解,如慈善家现身说法式的劝捐公众并不反感,但政府的劝捐或慈善机构及非营利性事业单位附条件的劝捐,企业一般难以接受,这种劝捐应当在法律规制的范围之内,但我国法律缺乏这方面的具体规制。现实中对企业摊捐、劝捐源于两方面因素,从企业捐赠的外部环境来看,我国还没有专门立法引导企业自觉履行捐赠义务;从企业内部运行分析,大多数企业仍以创造经济利益作为其经营目标,尚未形成慈善捐赠文化,大多数企业视捐赠为企业任意行为,企业想捐就捐,不愿捐就不捐,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在突发重大灾害事件情况下可以捐一点,但在通常情况下能不捐就不捐。上述内外两方面原因导致企业慈善捐赠被动、消极,而社会的发展又需要企业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由此便产生了摊捐与劝捐。

三、企业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

(一)立法上将企业慈善捐赠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慈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四大支柱,而慈善捐赠是实现财产“第三次分配”的有效途径。“第三次分配”的理论由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首先提出的:即在道德作用之下的收入分配,与个人的信念、社会责任心或对某种事业的感情有关,是个人自愿把一部分收入转让出去的行为。[3]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第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4]

较之以劳动收入或权益收入为基础的第一次分配以及国家以税收为基础的第二次分配来讲,第三次分配具有补充性,是实现公正分配的重要部分。虽然企业慈善捐赠参与到第三次分配中来,其不能代替个人与政府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但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来看,企业慈善捐赠在社会第三次分配中不可或缺,是社会分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与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尚处于政策层面,不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在国家立法上对此加以规范,以解决企业慈善捐赠的短期行为或不行为,引导企业慈善捐赠的可持续发展。

将企业慈善捐赠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立法上还需要理顺政府与企业慈善的关系,明确政府与企业慈善的边界。政府与企业慈善是彼此独立、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5]在慈善捐赠中政府可以号召、鼓励、引导企业慈善捐赠,但政府不能将慈善作为一种法定义务去推广。企业慈善捐赠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可以制定慈善政策、引导慈善行为。将政府在企业慈善捐赠中作用定位为引导企业慈善,需要从立法层面加以制度化,充分体现企业捐赠的独立性、自愿性与合法性;立法上应当明确企业慈善的自愿和民间性,并在此基础上,真正从制度上厘定政府权力和民众权利在慈善法律关系中的边界,包括明确政府管理慈善的权力范围与权力行使程序、政府监督慈善的措施与方式、政府管理慈善中擅权、滥权的制约和处罚;明确企业和慈善受益人的权益以及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法律救济途径等。

(二)明确规定捐赠企业与受捐人的权利

捐赠企业与受捐者是捐赠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从法律性质上讲,这是单务法律关系,捐赠企业应尽到捐赠义务,受捐者享受接受捐赠权利,但由于慈善捐赠社会公益性以及关系到社会特殊群体利益的保护,捐赠企业在履行捐赠义务中及履行义务之后应当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法律应当明确加以规范。立法保护捐赠者的权利具体包括:⑴自愿捐赠的权利。立法禁止以强制的方式迫使企业进行慈善捐赠,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捐赠系强制性,企业有权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捐赠行为自始无效。捐赠必须基于企业自愿原则,无论捐赠多寡,原则上应当签订书面捐赠合同。⑵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企业对其所捐赠资金的使用和运作享有知情、监督和建议的权利。企业有权知晓其捐赠款物救助的对象、范围,有权监督慈善机构合理适度使用捐赠款物,并可以建议捐赠款物的管理及救助对象。⑶撤销权。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慈善捐赠合同一般不能撤销,但立法上可以规定在特定的情况下赋予企业捐赠撤销权,如强制或变相摊捐、劝捐以及慈善机构工作人员故意挪用、截留、私分捐款等情况,捐赠企业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⑷赔偿请求权。如果慈善机构或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接管捐赠款物后对捐赠款物的遗失、灭失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捐赠人则可以请求慈善机构进行赔偿。⑸诉讼权利。如果慈善机构或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滥用权利,侵占捐赠款物,尚不构成刑事责任的,或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损害捐赠款物的,捐赠企业有权提起诉讼,请求相关机构和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构成刑事责任的,应担负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受捐者作为接受捐赠的一方,除有权取得捐赠款物权利之外,立法上还应当保护受捐者以下权利:⑴查询权。捐赠者通过慈善机构或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捐赠,受捐者有权向有关机构查询捐赠合同、捐赠款的数额、捐赠物状况等。⑵异议权。受捐者对实际受捐的款额以及物品与捐赠合同约定不符,可以向捐赠者或者慈善机构提出异议,捐赠者和慈善机构有义务给以答复。⑶损害赔偿请求权。捐赠者捐赠的物品存在质量问题对受捐者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受捐者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请求损害赔偿。⑷诉讼权利。受捐者的诉讼权利包括两方面:一是捐赠者与受捐者之间捐赠合同已经成立生效,捐赠者无故不捐赠或捐赠过程中又撤销捐赠的,受捐者可以起诉捐赠企业履行其捐赠义务;二是捐赠者捐赠的物品存在质量问题对受捐者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受捐者可以起诉捐赠企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禁止对企业摊捐与变相劝捐

在我国,对企业慈善捐赠强行摊派和附条件的劝捐经常发生,这与我国慈善立法的缺失以及企业文化的迷失有重大关系。虽然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但不是强制性法律规范,至于公司承担哪些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公司法没有具体规定。实际上,由于我国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企业慈善捐赠责任,导致企业慈善捐赠随意性较大。我国大多数企业慈善意识淡薄,企业没有慈善捐赠文化传统,捐赠没有形成常态化,企业慈善捐赠往往是在外力的摊派或劝导下进行的,这种消极的慈善捐赠,一方面不利于培养企业慈善文化,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慈善捐赠的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在立法上对企业摊捐与附条件的劝捐行为有必要加以法律规制。⑴禁止摊捐或变相摊捐。摊捐往往是政府部门或一些组织借政府部门的名义对企业慈善捐赠硬性摊派,这种摊捐背离了捐赠自愿的固有规则,不但不能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捐赠,而且也不利于企业慈善捐赠文化的建设,所以,在立法上对企业摊捐或变相摊捐明确加以禁止是引导我国企业积极参与慈善捐赠并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⑵允许善意劝捐的存在,禁止政府劝捐或附条件的劝捐。一些慈善家以自己的捐赠行为做示范劝导企业与社会公众参与捐赠,这种劝捐可以理解,也值得提倡,毕竟慈善家身体力行的做法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企业与公众容易接受并能积极参与。但政府部门的劝捐或者一些社会组织附条件的劝捐,往往是将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企业与公众,对此,企业与公众难以接受。毕竟慈善捐赠是捐赠者的单方行为,捐赠者有权决定捐还是不捐,以附加一些不合理条件的方式劝捐应当禁止,如企业不捐就不给企业办理年检、纳税申报等,这种劝捐做法不但使企业慈善捐赠失去了其固有的自愿性,而且挫伤了企业慈善捐赠的积极性,因此,立法上明确禁止附条件的劝捐十分必要。立法上应对禁止劝捐情形采取列举加概括性方式加以规定,明确法律禁止劝捐的具体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企业慈善捐赠是企业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承担这项社会责任需要企业可持续进行慈善捐赠,为保障企业慈善捐赠持续不断发展下去,立法不但要有现实性,而且还要有前瞻性,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加以规范,引导慈善捐赠。针对企业慈善捐赠存在的困境,必须寻求能够鼓励企业慈善捐赠的出路,有必要在我国现有的慈善事业立法基础上,制定专门的慈善事业法,完善慈善事业立法体系,对企业慈善捐赠涉及的问题进行全面规范,使企业慈善捐赠有法可用,以正确引导企业慈善捐赠在法律规范范围内运作,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觉践行其慈善捐赠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郑祝君.公司与社会的和谐发展[J].法商研究,2004,(04).

[2](美)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王业宇,陈琪译.三联书店,1995.321.

[3]厉以宁.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79.

[4]张多来,蒋福明.弘扬慈善精神,促进第三次分配[J].政工研究动态,2008,(17).

[5]张奇林.美国的慈善立法及其启示[J].法学评论,2007,(04).

(责任编辑:王秀艳)

作者:戚枝淬 王锴

第3篇:企业公益性捐赠税务处理

国家对公益事业捐赠规定了税收优惠,涉及文件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0]45号)等,为更好的指导实务工作者解析如下。

一、公益性捐赠的范围

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符合以下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社会团体:(1)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即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该法人所有;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2)申请前3年内未受到行政处罚。(3)基金会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3年以上(含3年)的,应当在申请前连续两年年度检查合格,或最近1年年度检查合格且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在3A以上(含3A),登记3年以下1年以上(含1年)的,应当在申请前一年年度检查合格或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在3A以上(含3A),登记一年以下的基金会具备本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条件。(4)公益性社会团体(不含基金会)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3年以上,净资产不低于登记的活动资金数额,申请前连续两年年度检查合格,或最近一年年度检查合格且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在3A以上(含3A),申请前连续三年每年用于公益活动的支出不低于上年总收入的70%(含70%),同时需达到当年总支出的50%以上(含50%)。

二、捐赠的扣除标准

一是《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含)的,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二是企业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财税[2009]124号 )。三是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财税[2008]160号)。四是企业发生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特定事项的捐赠,按照《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0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29届奥运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0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0号)等相关规定,可以据实全额扣除。

三、纳税人申请税前扣除时需报送的资料

纳税人在进行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申报时,须附送以下资料:(1)接受捐赠或办理转赠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的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证明材料;(2)由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出具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票据;(3)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注意把握捐赠程序凭据受赠人接受捐赠后,应当向捐赠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据,所谓合法、有效收据是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由中央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票据,并加盖接受捐赠单位财务专用印。捐赠企业如果通过银行汇款,应凭汇款单到当地“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开具有效收据。不能提供有效收据,则不能进行税前扣除。企业捐赠货币性资产,按照实际捐赠金额计算;非货币性资产以其公允价值计算。

四、注意事项

一是向名单内的公益性团体捐赠方可税前扣除。财税[2010]45号文规定,企业或个人在名单所属年度内向名单内的公益性社会团体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民政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税务和民政部门每年分别联合公布名单。二是公益性捐赠应取得合法票据。财税[2010]45号文规定,对于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或个人应提供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印制并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赠票据,或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方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也将是说纳税人可以税前扣除的捐赠票据包括两种:公益性捐赠票据和《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三是应注意审核捐赠年度相关团体是否具备资格。财税[2010]45号文规定,企业或个人在名单所属年度向名单内的公益性社会团体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接受捐赠的公益性社会团体不在名单内,或虽在名单内但企业或个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属于名单所属年度的,不得扣除。因此纳税人在捐赠时应首先审核接受捐赠单位是否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在捐赠年度未取得资格的,面临相关捐赠支出不得税前扣除的风险。

[例]某企业2010年全年取得收入总额为3000万元,取得租金收入50万元;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共计2800万元;“营业外支出”中列支35万元,其中,通过希望工程基金委员会向某灾区捐款10万元,直接向某困难地区捐赠5万元,非广告性赞助20万元。计算该企业全年应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

解答:(1)会计利润=3000+50-2800-35=215(万元);(2)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215×12%=25.8(万元)大于10万元,公益性捐赠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3)直接捐赠不得扣除,纳税调增5万元;(4)非广告性赞助支出20万元需要做纳税调增;(5)应纳税所得额=215+5+20=240(万元);(6)应纳所得税额=240×25%=60(万元)

[例2]2010年,某企业向上海世博局捐赠一批成本价格8万元的库存商品,公允价值10万元,按税法有关规定,其捐赠行为视同销售,应该计提销项税1.7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0.17万元,那么计算企业捐赠额是8万元,还是10万元,还是11.87万元,还是11.7万元,还是9.7万元,还是9.87万元。

解答:(1)营业外支出是9.7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9.7

贷:库存商品 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营业外支出”为何不是9.87万元,因为城建税等要视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才能确定,且依据了重要性原则。

(2)视同销售。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已解决。所得税的视同销售。一是视同商品销售收入1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二是视同商品销售成本万8元,调减应纳税所得额8万元。相应地产生:2万元应纳税所得额。视同商品销售收入10万元可以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的基数。

(3)捐赠扣除。《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0号),企业为世博会的捐赠,不论企业是否盈亏,均可以全额扣除,不受税法规定的比例限制。这里,涉及允许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额的确定问题:依据财税[2008]160号、财税[2009]124号: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其公允价值计算。因此,企业只要提供了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公益性群众团体在接受捐赠时开具的公益性捐赠票据或者《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均可全额税前扣除,扣除额是11.7万元,即: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28行“捐赠支出”的第1列“账载金额”是9.7万元,第2列“税收金额”是11.7万元,第4列“调减金额”是2万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编辑 代 娟)

作者: 田珺

第4篇:企业家捐赠发言稿

企业家捐赠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十分高兴参加此次活动,并代表企业家发言,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奖学助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人才的希望工程,是我们企业家们所开展的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

众人拾柴火焰高,扶贫济困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责无旁贷。捐资不分多少,善举何言先后。我相信:善款虽难以解决学生们诸多的生活困难,但爱心却能温暖人间。它将转化为弘扬传统美德的强大动力!少抽几条香烟,多帮几个学生。给优秀的学子们前进的动力,给身处逆境的孩子们雪中送炭。我们捐出去的是一份心意,收获的是一份好心情

xx的学子们,希望你们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希望你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更希望你们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报国之志,今后接过爱心接力棒,做爱心的传递者!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有成,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祝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

谢谢大家!

企业家捐赠发言稿

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有幸出席这个充满爱心、充满真情的“捐资助学”活动仪式,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谨代表xx镇党委、镇政府向关心和支持我镇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这次捐资的企业家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受资助的同学们致以诚挚的祝福!

捐资助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企业家们心系xx镇的教育事业,为xx镇中学和燕子河小学的同学们送来了温暖。你们的爱心义举,为社会企事业团体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你们的捐赠是真诚的,你们的关爱是无价的。

同学们,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没有忘记你们,时刻都在关注着你们。今天你们拿到的这笔助学金,每一分都充分凝聚着企业家们的爱心,寄托着他们殷切的期望和厚爱,希望你们把他们的关爱,化为奋发学习的动力,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

最后,祝各位领导、企业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同学们学业有成,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企业家捐赠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丰润区两位热心的企业家带着对xx镇孩子们的无限关爱,为19名学生带来了爱心基金,这浓浓的爱心让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至此,我代表xx镇的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们的善举,给我们师生的心灵带来了莫大的慰藉和洗礼。“行善有道,善行天下”,慈善是一项公众的事业,也是我们每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我相信,每一位师生会接过这爱的火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将这爱的事业传承和发扬下去。同时,我希望同学们要不负众望,奋力拼搏,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各级领导的关爱,实现自己的梦想!进而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向关心爱护我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体教师身体健康!祝全体同学学习进步!

谢谢大家!

第5篇:2020年企业家扶贫捐赠发言稿

企业爱心捐赠发言稿

尊敬的**客人,尊敬的各级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刚刚告别第*个教师节,我们又十分高兴地迎来了组织和参与“一支铅笔=美好未来”活动的**大众公司、领驭风云人物组委会、**财经日报、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及县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来宾。值此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前来参加捐赠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众领驭风云人物组委会爱心助学的义举深表感谢,对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贫困山区教育工作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资助兴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更是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发展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行为相结合的一大善举,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地处大别山南麓,是典型的贫困山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师资短缺,严重制约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团结全乡XX.X万人民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创新思路、艰苦创业,全乡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捐助是真诚的,关爱是无价的,各位企业家的义举及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见证的是社会各界朋友对大别山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燃起的是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伟大美德!你们的深情厚意和博爱精神将福泽千秋,**XX.X万乡亲将会永远铭记。

“一支铅笔=美好未来”,是这次活动的主题。风正扬帆,泽惠应时。我们在为各位来宾的义举感动之余,只有立即付诸行动。希望我们的学校要励精图治,严谨办校,把**中心小学办成一所领导放心、社会满意、家长称心、学生成才的学校。希望我们的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希望我们的学生要不忘恩情,珍惜机会,刻苦学习,努力使自已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的教育事业,恳请您们经常光临我乡指导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向关心、支持、帮助我乡教育事业的领导和来宾表示最诚挚的敬意与感谢!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企业爱心捐赠发言

尽微薄之力 点亮希望火种

址坊镇商会爱心捐助企业家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十分高兴参加此次活动,并代表企业家发言,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特困学生更需要社会的扶持和关爱。作为一名企业家者,积极参与这次捐资助学活动,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捐资助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人才的希望工程,是我们企业家们所开展的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

众人拾柴火焰高,扶贫济困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责无旁贷。捐资不分多少,善举何言先后。它将转化为弘扬传统美德的强大动力!少抽几条香烟,多帮几个学生。给优秀的学子们前进的动力,给身处逆境的孩子们雪中送炭。我们捐出去的是一份心意,收获的是一份好心情。

址坊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希望你们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希望你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更希望你们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报国之志,今后接过爱心接力棒,做爱心的传递者!同学们,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没有忘记你们,时刻都在关注着你们。希望你们把他们的关爱,化为奋发学习的动力,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

捐赠助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于受捐赠的同学们我想说,你们生活的道路上并不贫穷,你们求学的历程中也不孤单,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没有忘记你们,时刻都在关注着你们。从受助的这一刻起,你们又多了一个关爱你、支持你的朋友,多了一份关爱也多了一份期待。

我们希望受资助的学生要心怀感恩之心,要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身边所有的人;要自理更强,把他们的关爱,化为奋发学习的动力,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

同时址坊镇商会也号召更多的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加入爱心助学的活动中,关注更多孩子的成长。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有成,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祝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

谢谢大家!

企业捐赠发言稿

尊敬的***中心小学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有幸参加图书捐赠仪式。首先,我代表全体同学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祝大家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中心小学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心系乡村孩子们的未来。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学校老师们专心教学、悉心教导、辛勤付出,培养出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修养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神韵令人向往,而“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往往让人扼腕叹息,可见读书之重要。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多读书,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多读书,可以增加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同学们,你们是后备军、是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就要勤于学习,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发愤图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今天,我们把书送给你们,虽然不多,但也深深地寄托着我们对你们的殷切希望,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用心聆听老师的教导,排除各种不良习惯的影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努力争做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希望你们从日常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培养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诚实正直的优良品德;甘于吃苦,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关爱我们的老师,回报所有热心帮助我们的人,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贡献祖国、奉献社会的有用之才。

最后,“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借此机会,提前祝同学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也祝愿我们的学校在未来的日子里越办越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谢谢大家!

第6篇:春蕾捐赠企业家代表发言

资助贫困儿童企业家代表发言

刘 艳

(2012年5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参加“情满六一 心系春蕾”爱心帮扶对接仪式,首先感谢加区妇联给我们提供一个爱心平台,让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奉献爱心,能真正为孩子们做点事情。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对此次爱心帮扶对接仪式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在此作表态发言。

今年是隆昌鞋店成立周年,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爱心事业和公益事业,随着企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已捐助名贫困孩子,累计捐助资金元。我们的意愿就是让贫困孩子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健康茁壮成长,为贫困孩子营造宽松、幸福的成长环境。我们隆昌鞋店发展至今感谢山城人民的支持和厚爱,是山城人民助推我们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多年来,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每当看到自己帮扶的孩子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便从内心深处感到欣慰,那种回报社会,感恩山城人民的激情总是激励我永无止境的创业发展,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以更大的贡献回报和感恩社会。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明日辉煌的创造者,在这里我也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贫困孩子,奉献自己的爱心,用我们的爱心共

同撑起一片蓝天,为他们遮风挡雨,将爱心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同时,也希望受捐助的孩子们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以优异成绩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让爱心永驻山城,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美好、魅力新首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

最后,祝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们事业兴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我们的孩子们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第7篇:企业家爱心捐赠讲话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企业家爱心捐赠讲话稿》的内容,具体内容: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那企业爱心捐赠讲话稿怎么写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企业爱心捐赠讲话稿,来欣赏一下吧。企业爱心捐赠讲话稿(一)在这...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那企业爱心捐赠讲话稿怎么写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企业爱心捐赠讲话稿,来欣赏一下吧。

企业爱心捐赠讲话稿(一)

在这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好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参加这次隆重的捐赠书包授领仪式。对此,让我代表医院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向长期关心支持我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出席今天捐赠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敬意!

近年来,黄金医院在赣州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卫生局"服务于人民健康,服务于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于全省卫生中心工作"的目标,我们通过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行风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各项设施设备,促进了医院各项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和精神风貌。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赣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老百姓的信赖。借此机会,让我再一次向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和广大老百姓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是在潭口长大的,也是在潭口中心小学毕业出来的。这次资助虽然微薄,但回报母校理所应当、捐赠母校责无旁贷,这是我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能为振兴地方教育事业和"关心下一代"出一份力、献一份爱,我们无比光彩、无尚光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相信,潭口中心小学的所有学生一定会认真珍惜现在的大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永攀高峰。

最后,衷心祝愿潭口中小学桃李争艳、人才辈出、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企业爱心捐赠讲话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初夏时节,在 6.1 国际儿童节到来之时,由重庆市 96980 家政服务平台组织,全市 40 家优秀家政服务企业参与的———重庆"96980 家政服务平台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捐赠"主题活动在这里举行。值此机会,谨让我代表重庆市 96980 家政服务平台的服务企业向你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向辛勤耕耘、呕心沥血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为了支援国家的建设,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也为了你们美好的明天,你们的父母都到外地去工作了,留守在家的你们面临着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但是,我相信你们都是非常乐观、坚强、自信、阳光的。

一、作为留守儿童,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父母:出世为人,我们感恩家

庭。"百善孝为先"。你们的父母,是最勤劳的父母,是最坚韧的父母,是最值得敬重的父母,也是最具榜样力量的父母。正因为此,一位孩子在对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无论你们是贫是富,我都永远感激你们!我知道我手中的一书一本,身上的一丝一缕都浸润着你们的血汗,我会以我更加的刻苦和勤奋来报答你们!"

二、作为留守的孩子,我们感恩学校,感恩我们的老师。"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是我们美丽的心灵花园。没有了父母在身边的照管,是学校教给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和才干;是老师给予了我们慈母般的呵护,是老师给予了我们严父般的教育。是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付出了比对别的孩子更多的心血来关心我们,培育我们。一缕缕关爱的眼神,一次次暖心的微笑,一句句关切的问询。。。。。无一不写满老师对我们深深的爱

三、作为留守孩子,我们更加应该自豪。因为我们是祖国建设特殊的贡献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你们的父母,便是光荣地走在城市、甚至是走在这个经济时代最前沿、最功不可没的建设者!同学们,是你们的父母成就了城市的繁荣,成就了经济的发展;是你们牺牲了宝贵的父母亲情,牺牲了本应当享有的关爱呵护,成就了我们祖国许多伟大的事业!所以你们应当自豪,因为你们就是"五个重庆"建设的特殊贡献者。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亲爱同学们,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没有父母在家的留守生活,是你经受生活的磨炼与洗礼,奠定人生远大理想的最好开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 96980 家政服务平台企业的神圣职责。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秉承"服务为民"的企业精神,"把爱心、奉献、博爱"的理念深植到我们的企业文化之中,为公益事业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祝愿各位来宾: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快乐!

企业爱心捐赠讲话稿(三)

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我们隆重举行"园丁奖学金"捐助仪式。全校教职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捧出一份关怀,献上一片爱心,为这温暖的季节增添一份温馨。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参与捐助的全体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每一名一中人应尽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华美德的传承者和示范者。而我们一中的全体教职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奉献爱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心、责任、敬业"三项核心师德。

自 2XXXX 年以来,由校党委倡议全体教职工积极相应自发捐助设立了"园丁奖学金", 每年 5 月进行发放,主要用于奖励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子,支持和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校园内营造-爱心互助,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勇于进娶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促使每一名学生努力践行"诚信、勤奋、自信、责任、感恩"五项核心品格,锻造成为充满责任、满怀感恩的真正一中人。截至目前,"园丁奖学金"共开展了五届捐助活动,

捐助资金近 8 万元,受助学生达 100 余人。

今天的捐款活动中,全体教职工积极响应,人人参与,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本次捐助金额共 14520 元。这些捐款将用于资助我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希望我们的帮助能使同学们的成长道路少一分坎坷,让同学们的生活多一些阳光和欢笑。

古人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希望广大同学敢于正视困难,树雄心,立大志,努力把老师们的关爱化做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我们也希望每一名一中学子在我们充满爱的校园里,自觉历练五项"核心品格",学会感恩,学会去爱。

第8篇:爱心企业家捐赠仪式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校友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下午)好!

今天,我的心情无比激动。xx是我的父母之乡,xx学校是我的母校,数十年前,还是莘莘学子的我,满怀着人生的理想,从这里走出去,经过多年的努力创办了华利生物开发药业有限公司并将其不断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公司秉承“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开拓进取、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勤勤恳恳、扎实工作、锐意创新。至今公司在中药材加工、生产领域已具规模,并开始向多领域业务延伸。公司自身不断发展,更要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并且每每眼前浮现出同学们在破旧不堪的课桌椅上学习,体现出来的却是活泼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xx镇xx学校的校友同时作为华利公司的董事长,今天,怀着对母校的感恩、对同学们积极进取的敬佩之情,我回来了,回到了母校的怀抱,我能做的只有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拿出5万元钱给同学们购买课桌椅、希望能对母校的基础设施改善能有所帮助。

在这里,我想对同学们说,大家要相信艰苦的条件只是暂时的,作为困难的一种,艰苦的条件有时也是一笔财富。古往今来,在苦难中成长、在逆境中成材的事例不胜枚举,穷且益坚,志在青云的典范也比比皆是。关键就在于我们是以怎样态度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希望各位同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优良品德、培养过硬本领,希望你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要不断培养积极、健康、成熟、向上的心态,勤奋,努力、奋发有为、攻克难关、拼搏

而上;奋发学习,战胜困难,自立自强,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xx学校的希望在你们,xx镇的希望在你们。不管我们今天在座的校友是男生还是女生,是家境富裕的学生还是家境贫困的学生,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自强不息,我们就都会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人生。我们绝不要看低自己,自暴自弃,一定要相信——如果我不是最棒的,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最棒的人了。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希望各位同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学成归来,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你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有成!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明天更美好。谢谢大家!

第9篇:爱心捐赠发言稿,关于爱心捐赠的演讲稿

爱心捐赠发言稿,关于爱心捐赠的演讲稿

篇一:爱心捐赠致辞正式

爱心捐赠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们全校师生怀着无比感动的心情迎来了“

江西省南城县中天校具有限公司”

的代表来我校进行爱心助学捐赠活动。首先,我代表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诚心的感谢!向你们关注训练、慷慨解囊、爱心奉献的义举表示深深的敬意!

此刻,我心情澎湃,感动万分,千言万语,难以言表。今日“

江西省南城县中天校具有限公司”领导及爱心人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馈赠和关心,更是精神上的教益和鼓舞,你们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心训练课。我们也将记住这样一个感人的时刻,记住这样一个温馨的场景,有句古训说得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同学们要把感动化为行动,好好学习、奋勉向上,用好品行、好习惯、好行为、好成绩回报关心过我们的人,用学问、用本事、用爱心回报.。

我们全校老师也将带着.各界的殷切期望和情深意重,勤奋工作,细心育人,立信于心,尽责至善,努力提高训练教学质量,用实际行动感谢.各界赐予我们训练事业的支持和关心。让我们励精图治、精诚团结,把我们的学校真正办成一所领导满足、.满足、家长满足、同学成才的一流学校!

同学们,捐助是真诚的,关爱是无价的。蕴涵爱心的事业是太阳底下布满盼望的事业,布满爱心的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最终,我真心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情的掌声对今日到会的爱心人士表示诚心的感谢!的代表

篇二:爱心捐助领导讲话稿

爱心捐助领导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友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江城晚报的各位爱心人士,带着对我校同学的无限关爱,一路舟车劳顿,为我们学校家庭困难的同学慷慨捐赠,此时此刻,我感动万分,感谢之情溢于言表。至此,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向各位远到而来的领导、来宾表示热情欢迎和最真诚的感谢!在座各位领导的善举,不仅是对我校贫困同学的拳拳关爱,更是对我们学校训练工作的关怀、支持和鼓舞。

近几年,我们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提高。但据不完全统计,学校仍有近百名的单亲或家庭贫困的孩子在困难的求学。今日在座各位的爱心之举,给我们全校师生带来了莫大的鼓舞。我们学校也决不辜负在座各位的殷切盼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各级领导的这一份关爱付诸为行动,励精图治,严谨办学,把我校办成一所.满足、领导满足、家长满足的学校。

与此同时,我也想对接受资助的同学们提几点要求,一是牢记江城晚报的各位领导的深情关爱和热忱关心,但不能因此背上思想包袱,贫困不是你们的错,我们在座的各位关心你们的叔叔、阿姨们始终和你们站在一起,大家情愿和你们一起度过难关;其次是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练好本事,为将来成为.的栋梁之材奠定基础;第三是要懂得感恩,要把滴水之恩化作自强不息、奋勉学习的动力,化作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士气,盼望你们,在自己有力量的一天,能主动

回报.,把爱心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最终,我想说的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盼望。诚心祝福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当,万事如意,好人一生平安!

感谢大家!

篇三:献爱心捐助同学代表发言稿

献爱心捐助同学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友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一份真情、一份爱心、涓涓细流能汇成江海,我深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妙人间.

经过参加这次对我校对2021级商经班秦忠福同学的“献爱心”捐赠活动,我深深地感觉到这对于我们同学而言,不仅仅是一次一般的捐助活动,更是一次考验,一次思想觉悟的提升.

由于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会了如何奉献,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爱心种子播撒下去,使我们深刻体验到人间的温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刚才领导、老师及各班代表上台捐赠时的情景,让我难以忘记。我们无法一一书写每一个闪烁人性光芒的瞬间,也无力描绘每一份暖和人心的关爱与真情。是的,力量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贵在有份爱心。一颗颗仁爱之心的汇合必将重燃一个新的生命之星火,一份份点滴之恩必将托起一个家庭生存的盼望!为了解救对身边同学的困苦,大家毅然的慷慨解囊,无私关心。这是怎样感人的兄弟姐妹之情啊!犹如四月的芳菲,我们六职专这个凝聚了友爱魅力的大家庭愈发光芒耀眼!

在此,我想代表秦忠福同学及其家人,向全部奉献爱心的人们致以最真诚的谢意!感谢全部人的爱心捐助,是你们给了秦忠福同学重新拥有生命和美妙人生的盼望!

由于大家的善举不仅代表着对同学、对校友的关怀,同时也分散着大家最真心的祝愿和一片真情。感谢你们!

最终,我代表全体同学,盼望秦忠福同学能够英勇,顽强,永不放弃,战胜病魔!我们想让你知道:不管今后的路有多难走,你的身边总有我们的陪伴,我们信任,伴着大家的祝愿、关怀与关心,你肯定会制造诞生命的奇迹!加油!秦

忠福!

感谢大家!

《爱心捐赠发言稿,关于爱心捐赠的演讲稿》

上一篇:4s店市场月度工作计划下一篇:纪检监察审计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