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回报家乡发言稿

2022-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次成功的发言离不开一份优秀的发言稿,因为发言稿可以事前对发言者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梳理、总结,并在发言过程中帮助控制发言的节奏,让发言者在发言过程中胸有成竹,富有逻辑性。那么如何撰写发言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家回报家乡发言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企业家回报家乡发言稿

致富思源 回报家乡 回报社会

致富思源

回报家乡

回报社会

李刚曹事迹简介

商洛市商州东梓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的李刚曹,中共正式党员,高中文化,现年49岁,商洛市四届乡镇企业家,商州区第15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既是企业家又是村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他深刻体会着二副担子的沉重。李刚曹旗下的商洛市商州东梓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3年,属非公有制经济,公司占地53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职工300多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8人,高级管理人员15人。2008年为响应市、区政府号召支持商洛炼锌厂10万吨电锌技改扩建项目的用地,公司迁建至商州区沙河子镇拉林子村西坡塬,拟筹建年产万吨硫酸锌及其深加工项目。2008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11月建成投产,可提供450多个就业岗位,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3万元,可实现利润3000万元,可交纳国家税金1000多万元。

自2003公司跻身于商洛中小规模以上企业以来,公司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质量图生存,以诚信谋发展,收入增加,贡献增大。收入由500万元提高到8000万元,纳税由每年的4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连续6年被市、区人民政府和非公有经济主管部门评为:“优秀企业”“明星企业”。2008年被商州区人民政府授于“纳税企业”三等奖。李刚曹也被授予2007年优秀厂长(经理)称号。被 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商洛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商州区中小企业促进局确定为“重点扶持企业”。被商洛市委宣传部、商洛市商务局、陕西电视台、商洛市工业经济局、商洛市工商局、商洛日报社命名为“商洛最具活力企业”。2009被评为商州区明星企业,同时,李刚曹同志被评为“2009商州区首届劳动模范”;2010被商州区国税 局评为“纳税先进单位”、被商洛市发改委确定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尾矿综合开发回收利用示范企业”。

该企业主产品硫酸锌由单一化变为多样化,系列化,有工业级,化纤级,医药级,饲料级,选矿级等5大系列。其中七水硫酸锌被陕西省农业厅抽检为优质产品。饲料级硫酸锌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颁布发了生产许可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贵州、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湖北、江苏等十多个省区的大中城市。饲料级硫酸锌被天津友信国贸公司定购为出口产品,使之走出国门远销韩国、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深受用户的青昧和好评。

多年来,李刚曹高度重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他的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连续三年赢利。2004工业总产值500多万元, 上交税金44万元;2005工业总产值1900万元, 上交税金93.3万元;2006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上交税金338.39万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1.2亿,利税1600万元。企业生产流程及行业标准均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资源合理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了废物无外排,绿色环保式发展。

致富思源,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是李刚曹先生的一生的追求。企业发展壮大了,企业有积累了,他首先考虑的是当地村民的脱贫致富。毅然安排180余名农村剩余劳力和贫困户到公司就业,每年发放劳务工资180万元,并带动了当地运输业、建材业的迅速发展,其次是帮贫扶困。每年向敬老院孤寡老人,贫困户,五保户,老弱病残,贫困学生和村级小学等免费资助多达13万元。三是热心公益事业。面对晴天“沙尘暴”、雨天“水泥路”的村道,他捐资21万元修成真正的水泥路,并捐资为380户村民1000余人修水塔供水,捐款捐物15万元。2006向龙王庙小学捐资1万元。向城关中学捐资2万元。为李堡子村新农村建设捐资30万元。在带领自己本村村民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临村,2009年为拉林子村解决了多年来的吃水难和行路难,他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为该村的400多户1500多名群众解决了行路难和吃水难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受到了政府的表彰,堪称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兵,热爱公益事业的典型,劳动致富的带头人,同年他又为该村的1500多名群众交纳了社会医疗保险;四是救灾救难献爱心。响应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向临县丹凤水灾捐资6万元,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资25万元。五是支持地方建设。向市政建设江滨公园捐资31万元,为首届“秦岭最美是商洛捐资30万元”,为商洛举办首届核桃节捐资10万元,“7.23商洛水灾”捐款1万元、捐物30吨面粉。多年来,他先后为村级扶贫帮困、公益事业、邻县水灾、汶川地震、城市建设等捐资350多万元。

在这样的一个企业人的艰苦奋斗中,商洛市商州东梓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十多年的滚动发展,由小变大,从弱到强,现已成为西北最大的硫酸锌生产基地之一,质量信得过厂家,商洛市规模以上企业之一。通过李刚曹的不懈努力,借助年产万吨硫酸锌及其加工项目的建成,定能在商州这块富含希望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辉煌,造福一方;为商州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商洛市商州东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一年二月八日

第2篇:创业致富回报家乡

**年43岁,97年前曾是**村小学的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多年了。这个职业别说当时,就是现在在农村也是个很不错的职业,在一些人眼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他却放弃了安逸工作去闯荡市场,迈出了对他来说是吉凶难卜、毫无所知的征程。

那么是什么使他迈出了这一步呢?他说是一种创新观念的

驱使,是各类致富典型的吸引。现在普普通通的百姓出去后,经过一段艰辛的努力,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他产生了到外面闯一闯的想法。97年通过锦州制药厂亲属的介绍,他来到药厂当起了一名药品推销员。开始时工作很不适应,推销数量一直上不去,还经常碰壁,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终于排除了重重阻力,跨过道道难关,熟练掌握了药品推销这项工作。1997年-2001年的几年间,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钱是没少挣,可这时的他又不安分了,想要自己单干,加之广播、电视以及身边各类创业典型的吸引,他决心离开制药厂,不再为别人打工,开始到天津静海筹建属于自己的奶牛场。因为当时手中已经有了几十万元存款,想法确定后,他立刻组织实施,开始时他自筹资金买了50头奶牛,力图经过3-5年的时间一定要使自己的奶牛发展到千头以上。有人开始议论了,这是不是在吹牛,发展不是说白话,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能说发展多少就是多少吗?事实说明,这并不是在吹牛,一是这个人信念是十分坚定的,自己想办的事,是要通过各种努力一定要办成的。二是所处的发展环境十分优越,天津市静海县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是十分优惠的,只要你想干事干实事,无论是当地的还是外来的创业人员,他们都能帮助你协调贷款。通过努力他的真心和诚意打动了天津市静海县政府,他的宏伟发展蓝图列入了天津市静海县政府经济发展目标之列。2001年末,在天津市静海县政府的协助下,他的奶牛当年发展到750头,现在已发展到1000头以上。**现在拥有固定资产近3000万元,生产上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年纯收入50万元以上。现在他的奶牛厂已经形成了规模,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他没有满足于现状,还在继续设计着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正在为实现奶牛厂产、加、销一条龙,并且使自己的产品销售到国内大中城市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而努力奋斗着。

**在天津静海奶业确实占据了一片天地了,但他富了却没有忘记乡亲们。近年来,他能够主动和家乡人联系,他说,“我虽然富了,但家乡还有很多穷哥们,我决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如果当初我没有市场经济意识,不主动的走出这一步,我现在照你们强不了多少,穷哥们聚到一起还将是相依为命的场景”。05年的七月份村支部书记、会计去他的养牛场考察时,他说,乡亲们没活干,你就让他们到我这来吧!我这安排不了,我就往别处安排,在这总比在家种那点地要强得多,没有车费的我给拿,我现在拿得起,我这么做并不是把他们硬往我的场里拉,让他们为我出苦力、创价值,我现在不缺少工人,但我是要用家乡人的,我决不能看着家乡人没事做,在那挺着受穷啊。我今后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富自己,而且要带动更多的家乡人致富。过几年我实力更大些时,我要打回老家去,从家乡的实际出发,办一个或几个厂子,让家乡人有事做、有钱赚,从而为兴村富民做出我应有的贡献。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05年秋季家乡农业受灾时,他又往家打电话和家人联系说,听到家中受灾的信息很是痛心,我没别的本事,但我也是想献出一片爱心的,请把受灾严重而又外出没门路的人组织到我这里打工吧,我会让他们挣到钱的。秋收结束后,他又主动和村里联系,和村干部讲,找不到活的百姓往我这组织,我会让他们带着希望而来,载着收获而归的。

现在,**村在他的奶牛场务工的有60多人,每年每人都能挣1万元左右,而且吃住条件都是一流的。务工群众都说:“来**这干能挣到钱不说,心里也舒坦,还是家乡人亲哪!”。

第3篇:回报家乡先进事迹材料

乘势而为,蓄势而发 — 记厉明瑞回报家乡先进事迹材料 浉 河区市民厉明瑞,出生于 1960 年 6 月, 1980 年毕业于游河高中 ,1983 年— 1989 年分别在**衣制厂和市农工商公司打工, 1990 年— 1997 年在**市经营五金电料, 1998 年—

2006 年在**市第二电缆厂**办事处负责 2007 — 2009 年起任二缆集团业务主管。 随着党中央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特别是**省认定**市为新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和涉农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我自愿结合政策回报家乡,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已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农机合作社,其他农村合作组织正在计划进行中,当前,业务级政府的支持涉及大塘村支委的协助下,制定了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苏明玉同志任组长,负责上下联系和各小组分工,村支书张世银负责群众宣传征地协调工作。原老支书杨明德同志负责征地数汇总及合同及填写工作,老党员厉心贵同志负责农民用工生产工作,老农机年厉山宝同志负责农机施工和维修工作,现已与群众征地签定合同千余亩,流转土地区域涉及各个村民组,种麦翻地面积三百余亩,服务群众贰佰余户,投资近百万元的农机房和粮食库正在建设中,工作已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第4篇:耄耋老人用爱心回报家乡社会

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83岁退休职工潘英文,几十年如一日,用爱心回报社会。

作为一名退休老人,本应该颐养天年,享受社会的关心和爱护。潘英文同志虽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却精神抖擞,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潘老无论是从广播里、报纸上、或者是走在大街上,只要听到的、看到的,哪里有需要关心帮扶的,他就倾囊相助,甚至不远千里,前去慰问。他虽然一个月有几千元的退休养老金,在个人生活上却是非常的朴素,还经常“囊中羞涩”。

他帮扶的对象广泛,有“希望工程”、有“安居工程”、有“致富工程”、有“教育帮扶”、有“社会急救帮扶”、有“三峡移民创业帮扶”、有“自然灾害救助”、有“国际人道救援”等等。潘老逢人就说:“是党培养了我,退休了,我要‘夕阳红’,发挥余热回报家乡社会,感谢党恩”。

潘英文先生1932年11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马庙乡十月村七组。1951年,20岁的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加抗美援朝,同年五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52年6月,部队整编转入青岛海军工程大队,1956年被通令嘉奖。1958年4月,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到黑龙江“北大荒”农场劳动锻炼,1959年10月被评为“劳动模范”。1962年转到黑龙江虎林县税务局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月调入江苏省盐城农校(现为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担任保卫干事,1993年1月退休。2002年7月被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老龄委评为“先进个人”,2003年3月被江苏盐城农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12月被盐城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2月被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评为2006“优秀共产党员”。

潘英文老先生退休后一直热心于慈善事业。2000年回马庙老家探亲时,发现十月村小学的教室没有玻璃,冬天师生们冒着严寒上课。于是潘老先生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0元钱帮助十月村小学把四间教室和四间办公室安装上了玻璃。时隔不久,潘英文老先生又捐资3000元为同组的潘华伦家盖上了新房,使得潘华伦一家再不用冒着生命危险住在简陋、破烂的土墙房子里了。2001年1月12日,十月村八组村民潘复光和潘复君两弟兄的房屋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得一无所有,这两个年近60岁的单身汉兄弟,原本就十分贫穷,这样一来,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紧要关头,潘英文老先生雪中送炭,再一次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带头向潘复光兄弟一家捐款、捐粮,使得这两个可怜的兄弟渡过难关。潘英文老先生虽然家中还有90多岁高龄的母亲,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仍献出爱心片片,帮助别人,在马庙乡一带传为佳话。 马庙干群齐修路,以前小林、十月村的大部分村民赶场需绕道20多里的山路。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马庙乡村干部翻山越岭上门做农户的思想工作,由村民自愿投工投劳,修通马庙到黄丹的路(简称马黄路),全长12公里,沿途无数山高沟壑,为了早日实现这个几代人的梦想,在五百多人的筑路大军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插曲—十月村退休回村的老党员潘英文主动配合乡上的宣传动员工作,并出资千余元购买钻机、钻头送到工地,并主动监工。

犍为县中学学生张华侨2001年高考成绩在全县名列第一,被北京大学录取,但因家庭经济困难,为圆贫困学子大学梦,他毫不犹豫,拿出当月的工资表示祝贺和慰问。2007年6月,当得知张华侨同学因大病需要巨款治疗后,又将学校党委评定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奖金汇去,并于2007年4月赴北京大学看望帮扶的博士生张华侨,当看到张华侨同学身体恢复良好,潘老很激动也很高兴当场交与500元表示慰问鼓励。张华侨同学感动地说:“潘老是个大好人,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大老远来看我,只愿天佑好人,只愿老人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要问潘老这些年具体花了多少钱,做了多少事,帮了多少人时,他摇摇头“不记得了”,并说:“一个人应该多帮助别人,而且要不记回报”。但是,我们从潘老简陋的住所看到的锦旗、表彰、感谢信中了解到,近年来得到潘老资助的有《盐阜大众报》报社的员工,有盐城工学院机械学院患大病学生,有盐城龙冈小学患大病学生,有盐城阜宁县陈集中学患大病学生,有盐城登瀛小学患大病学生„„

潘老为印度尼西亚遭受特大海啸捐款100元,为四川汶川地震向红十字会捐款1200元,向“莫拉克”台风台湾地区捐款1000元,向“莫拉克”台风福建灾区捐款1000元,向印度尼西亚9·3地震灾区捐款300元„„

在潘老的感召下,他身边的一大批人一个个成为了爱心人士,大家都在默默地帮助弱者,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着力量。

社会上也有人朝他“白眼”,说他是个“大神经”,七八十岁的人了,还能活几年,就那么几个退休工资,还给他给你的,自己的日子都过不起来,子女一点也沾不到“光”,不知图个啥?

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门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我们欣喜的看到,跌倒的老人有人敢扶了,餐桌上的浪费越来越少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社会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上一篇:国家电网公司专业技术下一篇:行政处罚案件案卷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