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常见错误分析

2022-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作文常见错误分析

科技论文摘要写作与常见错误分析

摘  要:阐述摘要在读者检索科技论文和展示科技论文内容及学术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总结科技论文摘要在篇幅、结构、内容以及表达等方面的具体写作要求;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科技论文摘要写作水平,介绍科技论文摘要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多篇能源科技论文摘要中出现的错误,提出修改方法。

关键词:科技论文  摘要  写作要求  常见错误

作为提供推动科学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力量的信息源,科技论文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主要载体,是获得科技信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1]。笔者在多年的能源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发现,由于很多作者对科技论文摘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未掌握其写作方法,撰写的科技论文摘要中经常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为此,笔者谈谈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并选择几篇能源类科技论文摘要出现的错误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以提高科研人员撰写科技论文摘要的水平。

1  摘要对科技论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人们经常把文章的题目比作人的眼睛,通过题目可以大体上了解文章的内容。但如果想更进一步快速地了解科技论文的全貌,读者可以像观察人的面目表情一样,阅读科技论文的“脸”——摘要。摘者,有选择地取也;要者,要点、纲要也。摘要就是从论文中总结出的能反映该论文主要内容的文字。摘要是科技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写好摘要对科技论文的检索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1 展示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从科技论文摘要的结构来看,它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其中目的部分交代为什么进行研究,方法部分介绍研究的路径,结果部分是研究的成果,而结论部分则是对研究的最后总结。摘要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科技论文的主要内容、结构以及研究的创新点,也可以展示作者在研究中所取得成果的价值大小。

1.2 便于读者检索和阅读论文

科研人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可以避免重复的劳动,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新的研究成果。而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如何获得和掌握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呢?这就需要科研人员对公开的包含最新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进行检索。而科技论文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在为读者检索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使读者在题目和关键词相似且数量惊人的科技论文面前难以抉择,而摘要的作用此时就得以充分显现了。我们检索到的论文的研究成果对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参考价值是大是小?我们是否还要继续阅读全文?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论文摘要加以判断。

1.3 为形成二次文献提供支持

科技论文发表后,其摘要可以作为形成二次文献的重要参考。论文的摘要可以直接或通过稍作修改后成为科技文献摘要进行利用。这样可以避免其他从事科技文献整理工作的人在编写科技文献摘要时,由于对课题研究工作不了解或了解不够深入,使其撰写的科技文献摘要存在误解、欠缺,甚至错误。

2  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摘要拥有与科技论文正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科技论文的摘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篇幅大小适中

科技论文摘要的篇幅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就失去了摘要的意义,变成了论文;过短则无法把要表达的内容很好地传递给读者。过长或过短的摘要也不利于读者对文章的检索。根据摘要类型的不同,一般其篇幅长短也有区别。报道性摘要(相当于科技论文的简介)指出了论文的主题范围和内容梗概,长短以300字左右为宜。指示性摘要指明科技论文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长短以100字左右为宜。报道-指示性摘要则用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科技论文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篇幅以200字左右为宜。科技论文一般多采用报道性摘要的形式。

2.2 结构清晰完整

完整的摘要应该包括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这4个部分不可或缺[2]。摘要应该利用有限的字数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因此科技论文撰写摘要首先应该正确、全面地掌握论文研究的主题范围,并对主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所研究的主要对象、运用的研究方法、得出的具体结果及对结果进行剖析后的具有创新性的结论。然后作者将这些内容整合贯穿成逻辑性强、结构完整且简明扼要的文字。

2.3 内容紧扣正文

摘要是正文精华的浓缩,应突出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新规律等的展示,不能重复题目和引言中的信息,其内容也不能超出正文的内容范围。一些科技论文将题目的内容简单地复制到了摘要中,这是不可取的。比如文章《300MW级燃煤发电工程采用双管式套筒烟囱的探讨》的摘要中,“针对某300MW燃煤发电工程采用双管式套筒烟囱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的文字就应该删除。同时,论文引言部分一般是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也不应再写到摘要中,以免造成信息重复。论文的摘要中更不应该出现论文正文中未涉及的内容,如试验方法、结果、结论等。如果出现,那么该摘要就已不是这篇论文的摘要了。

2.4 表达深浅適度

第一,摘要是供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科研技术人员检索和阅读的,因此不应写入本学科已成为常识的内容。第二,摘要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第三,摘要中如果出现缩略语、略称、代号等,且相关专业的读者对其不能正确地理解,就应该在首次出现时加以说明。第四,除了确实无法表达作者的意思外,摘要中不应使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能含有插图和表格。

2.5 价值不必评论

科技论文及其发布的科研工作成果的价值大小,自有该领域内的专业人士来评价,因此科技论文摘要中不要对该论文内容或科研工作成果做自我评价,在摘要中对科研成果做过大或过小的评价就更不可取了。一些作者往往会谦虚地评价自己的科研成果,比如“会对相关研究起到微小的帮助”“是对课题的初步研究”等,这样画蛇添足的工作,只会使自己取得的成果被大家忽视。

2.6 其他要求

撰写科技沦为论文摘要还有一些其他要求,包括:用第三人称进行陈述;除非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外,在摘要中不用引文;摘要中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笔者”等主语。这些要求在撰写科技论文摘要时也应该注意。

3  科技论文摘要常见错误分析

了解了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后,科研人员就应该按照规范撰写科技论文摘要。下面分析作者工作中遇到的几个具体实例,指出这些摘要的错误原因,并提出修改方法。

3.1 结构方面问题

例1:论文《复合热泵系统在某楼宇智能表库中的应用》一文的摘要为:某楼宇主体建筑采用的蓄热电锅炉系统因蓄热水箱体积大,耗电量大,造成主体建筑选用的变压器容量偏大,锅炉房占地面积大,在供暖季运行时电费偏高。针对这些问题,从节能角度考虑,将蓄热电锅炉系统改为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复合系统,然后经过分析,优化管路确定技术方案并实施。

摘要应该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读完后应该让读者能够了解整个研究过程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该摘要介绍了在某楼宇中安装复合热泵系统的原因,以及复合热泵系统安装方案的确定及实施,是摘要的目的和方法部分,但缺少结果和结论部分。通过对全文的分析,认为该篇论文是完整的,因此根据论文,在摘要最后增加结果和结论部分,具体为“对技术方案应用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复合系统较原蓄热电锅炉系统的节能效果明显”。这样,这篇论文的摘要就完整了。

3.2 内容方面问题

例2:论文《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分析及实践》的摘要为: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工业企业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较大,减少工业能耗对节能工作意义重大,而能源管理是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文中通过建立与控制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分析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指出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的内涵与实质,及其节能作用。通过某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实例,总结该企业在能源输入、加工及转换环节中进行能源管理的措施,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论文的正文进行对比,发现该摘要第一句为正文引言部分的内容,造成了摘要和引言叙述重复。修改时可以将该句删除,保留文摘中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作为摘要即可,同时删去第二句中“文中”二字。

3.3 表达方面问题

例3:论文《城市集中供热热网优化研究》的摘要为:热网的优化是城市供热行业凾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完整的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热网一般包括一次蒸汽网、二次热水网和连接二者的热力站。探讨城市集中供热热网工程中常用的优化算法,改进原有的优化模型,找出一套解决工程实际的供热管网参数优化的计算方法。结合某热电公司集中供热工程实际,建立相關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优化算法,分别计算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的管段最佳管径和经济保温层厚度。

在该摘要中,“完整的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热网一般包括一次蒸汽网,二次热水网和连接二者的热力站”是该领域的常识,不需要作者在摘要中说明,因此可以将这两句话删除。删改后的摘要并不会影响读者对其的理解。

4  结语

鉴于摘要对于科技论文的重要的作用,科技工作者必须重视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并按照写作要求撰写摘要。撰写科技论文摘要要做到篇幅长短适度、结构清晰完整、内容紧扣正文、表达深浅适度,同时也不必做自我评价,这样才能使摘要符合科技论文的整体要求,使论文和作者的科研成果尽快得以传播,并发挥出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S].

作者:武德俊

第2篇:对高中英语常见语法错误列举分析

【摘要】语法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想要掌握一门外语,必须要掌握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高中英语语法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善于总结常见的语法错误,掌握正确技巧与方法,才能提高自身的语法水平以及运用英语的能力,学习英语才变得轻松。本文概述了语法对于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列举了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语法错误,结合具体例题例句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规避语法错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法 错误分析

一、高中英语语法

高中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一些语法考点包括:词汇搭配、动词时态、从句、非谓语动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较多较细,高中生在高考及日常考试时,应对一些选择题、完形填空、改错以及写作时,常会出现判断错误或者用法混淆导致丢分,下文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

二、常见语法错误实例及分析

英语时态辨析错误

在学习英语时态部分时,由于有多种时态,代表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或者状态,致使学生辨析不清,例如一些同学在确定句子的时态到底是一般过去时还是现在完成时出现困难,不能在准确区分,造成用法混淆,判断错误。

例句:Li Hua _______ in San Francisco for 20 years,but he has never regretted his decision to go back to home town.

A. had lived B. lived C. was living D. has lived

解析:答案为B. 解答此题时,一些学生会看到句子中出现了“has never regretted”现在完成时,那么自然而然的想到D选项,将前半句时态也定位为现在完成时时,故会选择“has lived”,这样是错误的,也为没有具有的结合实践的情境中去,分析后半句意为“他从不后悔回到家乡的决定”,可知李华目前已经回到他的家乡,“回家乡”这个决定的动作,影响了李华的状态,故后半句是现在完成时,再分析前半句,李华在旧金山居住十年,这是发生在过去,“居住”这个动作没有影响到李华目前的状态,所以选择“lived”。这就是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一个易错区分,一般过去时强调动作发生与现在状态无关,不强调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现在完成时则相反。

非谓语动词选择错误

在高中英语语法中非谓语动词部分知识点较多,存在很多难点问题,最易混淆的就是非谓语动词中的不定式和动名词用法,二者都可以在句子中充當主语,且在一些情况下是可以彼此替换使用的,但是它们是存在着用法差异的,有些时候在选择不定式或动名词做主语时,往往会不分析具体的情景,出现误选或误用,所以一定要注意区分。

例句:_______ a car during the rush hour is rasping.

A. Driving B. To drive C. Driven D. Drive

解析:答案为A。该句子的意思为在交通高峰时间驾驶是令人焦躁的,看到题目很自然的将答案按锁定在A、B选项间,因为二者兼可做主语,但是在选择哪一个来做该句子的主语时,要结合语境,用法稍有不同。即当选用不定式做主语时,一般表示的是特定的或者具体的行为、动作,而动名词则表示抽象的或者一般性的行为、动作。

三、规避语法错误总结

扎实掌握语法原则。这是避免语法错误的基本要求,高中英语中有很多语法使用的方式方法,要根据对应的原则,熟记于心,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课堂上在跟随老师记笔记的同时,自己在做习题过程中也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将做错过的题形整理成一个错题集,用于复习,随时查缺补漏。

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做题时,遇到复杂句可先分析句子结构,先分析主句结构,再分析从句结构,然后确定所缺成分,但是在语法知识的学习中,往往遇到的选择题、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都是要在具体的语句、语境中来分析解答,这就需要学生细心的先去分析语境,联系上下文,根据掌握的语法原则,再作判断,若只从句子的表面形式,可能会导致错误。

仔细分析善于归纳。经过大量的练习巩固知识,并辨析常见的语法错误,及时更正,避免重复出错。善于归纳规律,灵活的掌握,不死记硬背。突破难点,将语法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和记忆,在掌握重点的基础上,攻破难点,语法学习才会游刃有余。

四、结论

高中生学习英语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掌握构词和造句的规则,更容易理解这门语言,提高学习效率,还能通过重要的语法规则提高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及时的对常见的语法错误问题做出总结,及时规避错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经济发展全球化,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密切,作为正是积极汲取知识的高中生,更应该努力学习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未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形势,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娇娇.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游爱萍.基于高中英语语法填空的解题技巧和能力培养分析[J].海外英语,2016,(02):59-60.

作者:陈奕帆

第3篇:高中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英语写作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强调的一个核心能力,但在现实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谈之色变。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试图从学生作文中所出现的错误入手,找出制约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教学重点,总结出实际可行的教学对策,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高中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错误

笔者曾对我市某高级中学高二普通班级的学生(文科、理科各一个班级)进行调查研究, 对调查的文本进行整理、分类、记录,分析所统计的数据,将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分为词汇和句型两部分。

1.词汇错误。

① 动词错误。动词错误包括动词的时态语态错误、主谓一致错误、非谓语动词错误以及词性运用错误。在366个动词错误中,具体分配如下:

二、分析错误的成因

1.母语干扰——语言负迁移现象。在所研究的写作文本中,无论从词汇、句型、语法等表达上,普遍存在着汉语负迁移的现象,这不但严重影响了作文内容的表达,也妨碍了学生写作交际能力的提高。

2.思维模式对语篇组织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活动多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文章呈现出“行散而神不散”、重综合的特点;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建立在古希腊逻辑辩论体系之上,具有重理性、重分析的特点,这种“直线式”的思维模式使西方人在说话、写文章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依据主题,层层论证。正是由于中西方思维模式所存在的差异,因此在某些学生的英语作文当中就出现了主题不清、逻辑性差、上下文衔接不紧密等问题。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学生很少直接从英语环境中习得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注重传授语言知识,许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为讲解单词。此种教学方法使学习者脱离具体语境,将语言孤立出来,使词语失去了本身的具体性,必然结果就是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谈起语法也头头是道,但是一旦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各种各样的错误就出现了。

三、相应的教学对策

1.通过对比分析,解决母语负迁移错误。此处强调的对比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英汉语言对比、中西思维模式对比、中西文化对比。首先,对于母语干扰所造成的错误,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法来解决。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英汉语言的比较,包括语法、形态、构词造句及篇章结构等,发现可能产生母语干扰的语言现象,找出错误的根源,排除母语的干扰。其次,要想使学生摆脱中式思维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就必须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帮助学生熟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及写作方式。此外,文化对比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学习者的许多错误都与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关,了解西方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语言,从而更加地道地运用语言。

2.进行阅读训练和背诵练习,加强语言输入。英语阅读是积累知识和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选择难度适中、适宜学生水平、内容有吸引力的、简写或原版的英美文学经典著作让学生阅读。背诵式输入是一种解决英语学习中母语干扰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于初级学习者更为有效。语言学习的过程体现为输入——内化——输出。通过背诵,学生可以感知文章中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短语、句型甚至篇章结构。充分的背诵积累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帮助学生在语言输出时避免了母语的干扰。

3.提高高中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依据本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采用教学方法,科学选择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语境、提供机会,帮助学生将学到的词汇、语法知识放到具体的交际场合去检验和辨别,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避免语言知识传授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相互脱节的现象。

(责任编辑付淑霞)

作者:赵继辉

第4篇:公文常见错误分析

文秘和办公室工作学习资料

(第13期)

张家口市人口计生委办公室2005年7月31日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

一、生造文种

《办法》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3类14种,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通知”的“附件”行文。例如,《关于××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关于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等,这里的“操作规定”、“说明”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可以改成《××关于印发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不能作为文种使用的还有“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有的甚至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都是错误的。

二、混用文种

常见的是把相近的“请示”和“报告”两种文种张冠李戴。例如:《××关于批准成立××学会的报告》,《××关于元旦文艺联欢会所需经费的报告》。两个标题内容十分明确,就是要求上级解决问题,应该用“请示”而不是“报告”。报告是“向上级机关 1

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这类报告,只要把情况汇报、反映清楚即可,目的是让上级和领导了解发展情况,掌握工作进度,做到心中有数,不需要回复;而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需要回复,两者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区别。有时也存在“请示”和“函”混用。《办法》规定: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是用函。可是有些单位当有求于对方(不相隶属单位)时却用请示。

三、规矩格式乱

《格式》中就公文的格式、标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具体行文中常见错误有:

1.排版规格不当。公文标题应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上各行其是,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

2.发文号标注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错用括号。如,×政建(2003)240号;二是用虚数。如×政办〔2003〕005号;三是字体字号不标准。《格式》规定: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 “第”字。特别对于字号和字体,有的小于3号;有的用小标宋体字,有的用楷体,也有的用黑体,五花八门。

3.标题滥用符号。《办法》第三章公文格式第十条第六款中明确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但是在实际中,滥用符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关于转发×市政府《关于强化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责任制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关于转发×局《关于实行在网上公示建筑企业不良行为的通知》的通知”,以上两例中的“《》”符号都不应该使用,应改为:关于转发×市政府关于强化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责任制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关于转发×局关于实行在网上公示建筑企业不良行为的通知的通知”,

4.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规则。《办法》规定: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但是目前有些单位一些公文序数数词仍然存在使用不规则的情况,要注意《办法》规定的序数数词的写法,其中“

一、”下面是顿号,“1.”下面是圆号,而“

(一)”和“(1)”括号外面是不带顿和点号。

5.引用文号格式不对。《办法》规定:“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目前,有些单位对这一规定没有掌握好。如,“据×办〔2003〕12号文《关于××××××的通知》”,其引用文号的方法就是不符合规定的,正确的引用方式应为据《关于××××××通知》(×办〔2003〕12号)。

6.成文时间标志不清。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制发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

写为“0” ,并且右空4字,但在实际写作中样式更是花样百出,有的成文日期甚至早于签发日期。

7.“抄报”现象依然存在。在行政公文实际中,一些单位对上级单位抄送文件时仍然沿用“抄报”一词,这是要注意的。目前,行政公文无论是对上级还是对下级抄送,概用“抄送”一词。关于这,《办法》中有多出相关表述,第十七条规定“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等,它表示行政公文不再使用“抄报”一词。

8.附件标注不符合规定。附件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办法》对附件有明确的要求,但有些公文出现附件和正文之间的间隔或大或小,附件顶格标识、附件序号使用汉语数字标识,附件名称后加标点符号等毛病。特别是附件跟附注区分不清,在印发文件时不管是附件还是附注全当作附件,导致关系的确认错误。

9.盖印不规范。印章是公文制发机关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但不规范现象常见于一些文件中:如印章歪斜、不清晰、排列不齐;印章间相交或相切,相距超过3mm;联合行文单位印章顺序混乱,或一排超过3个,或左右距公文纸边距离不合标准等。

第5篇:标本采集常见错误分析

送检标本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主要过程的质量管理。大多数不满意的检验报告单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标本采集是影响标本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在加强与临床、护理沟通的同时,坚持标本的核实验收和不合格标本退回制度,目的就是为了把好标本质量关。以下是近年来血液及其他标本采集中最常见的错误,希望能引起重视。

1.凝血不充分:此类错误排在第一位,主要是抗凝血中存在小凝块,多发生在血常规检测中,为采血后标本没有充分颠倒混匀所致;另外,标本量过多,由于抗凝剂的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血凝块的可能性增加。微血凝块除易阻塞检测仪器外,由于血液内部分成分的消耗而影响检测结果。一份只有仔细检查才能发现小凝块的标本,可以使血小板降低30%甚至更多,红细胞、白细胞计数也可以降低10%左右。我们规定,对用于血常规的标本均轻轻颠倒并仔细观察,绝大部分可以检查出。 2.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正确:在凝血功能测定中,常有一些标本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儿童和入院检查病人标本,由于小孩采血难,入院时需检查项目多,最易发生抽血量不足,使PT、KPTT和TT假性延长,将误导临床诊治。因此,血液未到刻度的标本一律退回重抽。

3.标本溶血:许多指标在红细胞内和血清(血浆)明显不同,溶血可使LDH、HBDH、血K+、AST 、ALT或等值异常升高。此类错误是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如:压脉时间过长,采血不顺利、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过猛、等均可造成溶血。我们作过实验,选择20位体格检查者,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⑴用注射器抽血后不去除针头直接将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这时在真空管负压作用下针管内的血液被吸入;⑵用注射器抽血后先除去针头,然后打开真空采血管盖子缓缓注入标本,两种采血方法的标本同时作部分生化项目检测,结果是:前者比后者LDH上升23.4%-58.2%,平均33.7%;HBDH上升22.5%-61.4%,平均35.4%;AST上升6.7%-31.6%,平均13.7%;ALT上升4.7%-18.2%,平均11.4%;血K+上升23.7%-71.2%,平均36.1%,其它如TP、GGT和UREA等也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因此,我们主张用真空采血系统自然流出的标本为宜,如果必须用注射器抽血,抽血后要取下针头,再缓缓将血液注入标本采集管。对于未用真空采血系统的单位,若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有空气进入或产生泡沫,使用劣质采血器,标本收集管没有干燥均易造成溶血。

4.采血部位不当:有些病人需多次检查,或输液时间较长,有的护士会在病人输液更换瓶子时放出一些血液送检,即使先去除前面的10ml血液,结果也有明显变化。如一例输脂肪乳后直接从输液的静脉中采血,导致了许多结果错误,影响前三位的是:TG为12.4mmol/L(平时为1.0 mmol/L左右),血小板达560×109/L(上升了4倍多),总蛋白浓度从60左右上升到91.6(g/L)。其它常有明显影响的有血糖、血电解质等项目。虽临床也知道正确的采血方法,但由于护理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量超负荷,不时有此类标本送检,只有反复与临床沟通、宣传,加上对标本审核,对于血细胞比例明显不对,结果不合理或有异常变化,及时与临床联系,减少不合格报告发出。

5.采血量不足:对于血培养而言,采血过少可降低培养的阳性率。有文献报告,当培养的血量从2ml增加至20ml时,血培养的阳性率增加30%—50%,培养血量每增加1ml,阳性率增加3%—5%。由于标本已经注入培养瓶,不能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努力提高检验质量。

6.标本采集时间不当:对细菌培养、激素检查、找疟原虫或丝虫病原体,需在特定的时间,以提高阳性率。

7.标本运送和处理不及时:标本的运送虽不属采集范畴,但标本采集再规范,若不能及时送检,将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尿常规标本需在二小时内检测完成,否则细胞等有形成分开始破坏;离体过长的标本作血细胞分析时会影响分类结果;生化检测的标本也因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而变化。我们要求标本及时送检,到检验中心的标本尽快测定,不能及时测定的生化、免疫等标本及时分离血清,加盖并置4℃冷藏。

以上是标本采集过程常见的错误,属于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是前题和关键。有人对一份临床标本的整个测试时间分布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报告申请、抽血和运输占整个测试时间的55%,标本编号、分离和编程占14%,上机检测占4%,分析前的工作超过70%;用于仪器检测的工作量为25%;核对和报告的时间不足3%。除标本采集外,病人的准备工作,所用药物等对结果也有影响。如检查2小时血糖时没有按规定进餐(1个鸡蛋,2根油条,1个包子加1杯牛奶),结果为7.4 mmol/L,重新检查按规定饮食(75克糖溶于250 ml水中,5分钟内喝完),结果为5.4 mmol/L。

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要全部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主动和临床乃至患者的沟通,加深了解。通过沟通,让双方都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能真正重视标本的采集工作,从而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另外,检验科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质量意识,认真负责地做好标本的保存、处理等工作,并严格执行《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做好解释工作。

第6篇:话题作文常见错误

学生写话题作文,通常容易出现以下几种跑题情况——

第一,对话题中的词语或话题短语理解不准确或不全面。比如,把“诚信”理解成“信任”,把“和谐”理解成“团结”,把“坚韧”理解成“忍耐”,把话题“语言与沟通”理解为“做事必须从实际出发”,把“心灵的选择”理解成单纯的“选择”,把“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成单纯的“感情亲疏”。第二,由话题一步步蔓延开去。他还是由话题写起,但写着写着就偏离到另外的事情上去了。比如,有一个作文话题为“根”。有同学就写“根”,树根的根,那树根的根它就跟树干有关系,树根它滋养了树干啊,于是他就接着写树干了,说树干如何如何笔直,如何如何有价值,可以做大梁,可以做枕木等等。还没完,他接着写,树干它跟树枝有关系啊,于是就又写树干上面的那个树枝如何如何茂盛,那个树枝上面的树叶如何迎着风哗啦哗啦作响,那个小鸟也随着树叶一起欢唱„„就这样越写越远,然后写到小鸟在蔚蓝的天空自由地飞翔。他在写什么呢?写到天空上去了。而我们的话题是什么?是“根”。可他偏偏就这么一环套一环,套走了,走到不知哪座山上去了。

第三,画蛇添足,使作文部分跑题。比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有学生写道:“一位母亲来到幼儿园,她手里有一颗糖,只有一颗。她想,这颗糖应该给幼儿园最漂亮、最聪明的小朋友。这位母亲观察了半天,最后把这颗糖给了自己的儿子。事实上,她的儿子未见得是这个幼儿园最漂亮最聪明的。然而,相对来讲,在情感上,这位母亲对其他小朋友是疏的,对自己的儿子是亲的,这种亲疏关系影响到了她对事实的认知。”本来到这里就该收了,然而,他又生发出许多别的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天下的父母,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当我们饥饿的时候,为我们送上鸡蛋的是谁?是父母。当我们受冻的时候,为我们送上棉衣的是谁?是父母。作为子女,我们哪有理由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感情倒是很充沛,可是已经远离了话题。

第四,文章和话题之间若即若离,悬在半空,没落到实处。比如,以“位置”为话题,有个同学这样写道:“人活世上,演绎的角色不一样。世人又何必站在墙外,跂脚仰望墙里的风花雪月,又何必徘徊门外侧耳倾听屋内的欢声笑语?当你走进墙内,也许是一片腐朽与狼藉;当你走进门内,也许是一片凄厉哀吟。人啊,为何只看见袍子外表上的高贵,而看不见里面虱子爬过所留下的斑驳血迹?”这段话跟“位置”似乎是相关的,作者想要说的大概是,各人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各个位置都有它自己的精彩,不必老是渴望别人的位置。但这样的意思在文段中又没有明确地表述出来。读者完全可以把它理解成规劝人们要安分守己,或是要善于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等等。如果我们再在原文后面加上这样一些话,它就跟“位置”紧密联系起来了:“其实,我们不必艳羡和追求他人的位置,或许我们自身所处的位置就是一片乐土,只要我们以一颗平常、宽广、怜爱、知足的心活在这个残缺的世界上。”

第五,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不顾话题本身。以2004年江苏高考题为例。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面对这个话题,有考生就从材料出发引申出这样的观点来:任何事物都存在

对立统一的两面。接着,他就展开来写,人有长处也有短处,人生中有痛苦也有快乐,有灾祸也有福祉,事物有大有小,有里有外,有善有恶,有明有暗,等等。这样的文章不能说跟材料没有关系,但它已经脱离了话题本身,给出的话题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你可以写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面,但这两面只能是“灵动”和“沉稳”,不能是任何别的两面。

再以2004年青海题为例。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水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面对这个话题,也有考生仅从材料出发,在文章中大谈特谈金钱对人的腐蚀和毒害,最后告诫人们在金钱面前一定要保持冷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而话题是什么?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显然,该考生的文章已经偏离了话题。第六,在材料作文中,抓了枝叶,丢了主干。以2005年广州二模作文第二题为例。

据《广州日报》3月18日报道,称提供建造海珠桥的钢材的英国某企业向市政部门发来传真,提醒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历史,现已进入疲劳期,如继续使用则建议进行疲劳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又据介绍,海珠桥一直都是广州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点,已纳入广州市桥梁安全检测网,桥梁上都设有数据采集点,进行24小时检测。目前,市政部门正加紧制定疲劳测试方案。

这则报道给了你什么联想?或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有部分同学以为像这种没有明确给定一个话题的作文,只要从材料中任意一点引申开来都算符合要求。所以,有人就从材料中的“已经有100年历史”这个信息点出发,写100年前中国正处于满清政府末期。那时政府无能,经济衰颓,纲纪废弛;而我们现在必须吸取历史的教训,奋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竞争力,避免挨打。这种观点显然并不是这段材料的主要意旨。如果谈责任心,谈居安思危,谈对生命的珍爱,就应该算是吻合材料的主要涵义了。还有人谈钢筋的作用,谈桥梁的用途,这些也非常明显地偏离了材料的中心意思,该算跑题作文。

第7篇:雅思小作文常见错误

A 普通图表作文

1. “millions” 或者“thousands”在句子中出现时不能加复数,只有“数字+million or thousand”的说法。 2. “the number of”后面一般接可数名词的复数 ,“the amount of”,“the quantity of”和“the volume of”类似,后面一般接不可数名词。

3. 图表作文中不可以出现“I”或者“We”,雅思图表作文需要正式的书面语言,因此在语言使用方面要减少第一人称的使用,减少非正式的说法。

4. 引用数据时不需要使用定语从句,直接引用数据即可。

错误的例子:North America had a lower proportion of degraded land, which was only 5%.

正确的例子:North America had a lower proportion of degraded land, at only 5%.

5. 上升”和“下降”这些词(Increase, drop 等)都是不及物动词,没有被动语态。也就是“was increased”错的。

6. Reduce 和 raise 这两个词小作文用不到,因为是及物动词;arise 也不能替代 rise;“ascent/descent”不能用在小作文里。

7. 表示“占据”的时候,最好不要用“occupy”,而是使用“account for/represent/constitute”

8. “outnumber”的主语一般是可数名词的复数,不能是不可数名词;而“overtake/surpass”的主语多用于不可数名词,或者是“number/figure/amount/proportion”这样的词;“exceed”表示超过某一个特定的数字或容量。

9. 对象词的错误。对象词就是图里的数字所代表的东西。

10. 时态的错误。多为一般过去时,有时候可能出现一般现在时或者将来时态。过去进行时不可能出现。 11. 动态图过分注重数据和小的波动,而忽视趋势。所谓趋势,就是一个区间内最主要的一个变化(譬如说,如果大部分时候是上升,就是上升趋势)

12. 静态图过分侧重读数据,没有将数据归类和归纳(具备类似特征的数据要放在一起)

13. 很多学生使用奇怪的上升或者下降的替换词,而忽视词性的变换(应该使用名词或者分词去替换动词)。 14. Increase/rise/drop 这些词用作名词的时候,要用不定冠词“a”,譬如说“saw a drop” 15. 比较句中,比较对象不一致。 16. doubled 不及物动词,没有被动。

17. rise 的过去时是 rose,而不是 rised。过去分词是 risen,而不是 rose。

18. “Percentage/proportion…accounted for”永远是错的,只有人或者物可以充当 “accounted for”的名词。

19. Per cent 前面要加数字,譬如说“40 per cent”,而 percentage 一般充当主语,后面要 加 OF,“the percentage of …”

20. While 是连词,要连接两个句子。

21. 副词修饰动词,应该在动词后面。譬如说“increased slightly”,但是不能说“slightly increased”;slightly 也不能修饰名词,也就是“a slightly increase”是错的,应该是“a slight increase” 22. 形容词不能修饰比较级别,譬如说“was slight higher than”是错的,要说“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23. remained 后面只能加形容词,也就是“remain constantly”是错的,只有“remain constant”。“Maintain”不是“remain”的替换词,譬如说,只能说“remained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transport”,而不能是 maintained 24. “reach”这个词后面直接可以读数据,譬如说“reached 32 million”,不需要加“to” 25. 在动态图里,一般是 rose “数字”-fold,而不是“rose five times” 26. 没有“comparing with”的说法,只有“compared with”的说法

27. 当表示“数字很低,几乎可以忽略”的意思,应该用 minimal,而不是 minimum 28. 表示年龄的时候,可以说“people aged between 20 and 40”,不能把“aged”写成“age” 29. 图表作文总结段不能表达个人观点、进行推测和预测,图表作文只需要根据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0. 图表作文总结段不能出现数据,因为数据的表述已经在主体部分完成。

B 流程图

31. Equipment 是不可数名词,facilities 是可数名词复数

32. Materials 是材料的意思,而 element 是元素的意思(不能用于流程图) 33. 如果 A 步骤是在 B 步骤之前发生,那么应该是“A happens, before B” 34. 流程图不能使用祈使句

C 地图

35. Cross 是动词,而 across 是介词(不能充当谓语) 36. Expand 是扩大的意思,expend 是花费的意思

37. Happen, take place 表示“发生”的意思,都没有被动语态

38. 地图题只能说西边和东边(western side 或者 eastern side),不能说左边和右边(left side 和 right side)

第8篇:压力容器审图中图纸常见错误分析

(反应釜)

1. 压力容器类别错误,主要未按多腔容器划类原则进行。

例如:有一符合监察条件的反应釜,内筒最高工作压力为0.052MPa(400mmHg),最高工作温度:120℃,介质:易燃、易爆、中度危害。夹套:最高工作压力为0.6MPa(表压),最高工作温度165℃,介质:饱和水蒸汽。定出容器类别:一类。内筒实际上不成类别,只需按夹套来确定类别。

2. 由于类别的错误,带来一系列的错误,如:无损检测的比例、焊接接头系数等错误。 3. 技术特性表中主要受压元件材质缺少或者是少装量系数、操作容积等数据。

4. 内筒与夹套焊接,异种金属(如碳钢与不锈钢焊接)未采用高铬镍焊条,仅采用普通

不锈钢焊条,如:A102。

二、三压力容器不要用酸性焊条和酸性焊剂。 5. 技术要求中锻件级别不正确,出现Ⅰ级锻件。 6. 立式反应釜水压试验时,注明是卧试,应为立试。

7. 水压试验时,内筒为不锈钢材料未在技术要求中说明控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

25mg/l。

8. 技术要求中关于搅拌试运转未按照HG/T20569-1994执行。 9. 水压试验时,轴封处泄漏量的数据不正确。

10.

内筒介质为易燃、易爆特性,轴封形式采用填料密封,未采用机械密封。 11. 设备法兰的公称压力等级错误,密封面形式错误。 12. 设备法兰的紧固件选用错误。(螺栓、螺母、垫片) 13. 管法兰的公称压力等级错误,密封面形式错误。 14. 管法兰的紧固件选用错误。(螺栓、螺母、垫片)

15. 技术要求中缺少设备法兰与内筒焊接C缝的无损检测要求。

16. 技术要求中设备法兰与内筒焊接C缝的无损检测方法不正确,如奥氏体焊缝采用MT,应该为PT。

17. 介质为易燃、易爆的,未注明防爆电机和设备静电接地的要求。 18. 夹套上端缺少直径不小于10mm的排气口。 19. 管口方位图上少定位尺寸或定位角度。

20. 夹套与内筒焊接节点图标注不全面,扳边圆弧太小。 21. 缺少非径向焊接节点图。

22. 不等厚对接焊接节点图削边长度不够,CS、LAN为1:3;SS为1:4或1:5。 23. 温度计接管的长度太短,插不到液面以下。 24. 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的试压步骤不正确。 25. 悬臂轴应注明轴端到底封头的距离。

26. 带保温层的立式反应釜耳座选了A型,未采用B型。 27. 夹套进蒸汽口未设置防冲扳。

28. 导流板设置结构不合理,导致制造困难。 29. 底部接管不合理,开挡太小。

30. 技术要求中不锈钢钢板未注明应按压力容器用钢板交货。

31. 视镜在管口方位图上位置有误,应错开一个角度,不能在一直线上。 32. 管口在同一圆周上分布得太多了,强度削弱太多 33. 单垮轴的反应釜结构不合理,未设置人孔。

压力容器审图中图纸常见错误

(换热器)

1. 压力容器类别搞错,特别是有一腔的设计压力已是1.6MPa,还是定为一类,应该为二类。 2. 管板本身具有凸肩与圆筒(或封头)对接连接时,没有采用锻件,采用了板材。 3. 管板采用锻件时,级别不正确。 4. 管程、壳程的进出口温度调反。

5. 水压试验的压力不正确,管程与壳程对调了。 6. 结构上未设置放气口或排液口。

7. F型、S型位置安放错误,应对调,并注意是热膨胀型还是冷收缩型的长圆形孔的位置。 8. 鞍座安放尺寸不正确,未按照GB151-1999P87执行。 9. CS、LAN制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未提出热处理要求,并且密封面应在热处理以后进行机加工。 10. 设备法兰的公称压力等级不正确,紧固件选用不合理,密封面形式不对。 11. 管法兰的公称压力等级不正确,密封面形式不对,紧固件选用不合理。 12. 折流板缺口的方向不正确。 13. 折流板间距不正确,太大,不符合最大无支撑跨距要求。 14. 图纸上有非径向接管,但无非径向焊接节点图。 15. 管板固定端未远离圆筒焊有防冲板的接管端,圆筒组装困难。 16. 图样上进出口与管口表不一致,介质没有按逆向进出。 17. 甲型法兰或乙型法兰与圆筒组焊的C 缝没有提无损检测的要求。 18. 采用乙型法兰时,未设置法兰短节。 19. 乙型法兰短节与圆筒不等厚焊接未按JB/T4700—2000要求进行削边处理。 20. 采用长颈对焊法兰时,法兰与圆筒不等厚焊接未按JB/T4700—2000要求进行处理。 21. 对长颈对焊法兰,应注意:当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8倍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时,法兰与圆筒的对接焊缝必须进行100%的RT或UT,合格级别为RTⅡ级、UTⅠ级。 22. 不锈钢换热器水压试验时,技术要求中没有提水质要求,控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

对带衬环的法兰(不锈钢与碳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接)焊接材料用错,未采用高铬镍焊条。 23. 技术数据栏中可能会少一部分数据,如:管束级别等。而且级别可能搞错。 24. 技术要求中缺少部分内容,如材料的标准等,特别时是有关换热管的有关内容。 25. 当管程试验压力高于壳程试验压力时,接头试压在图样上未作要求。 26. 设备法兰应注意螺栓的跨中问题,图样上可能没有跨中。 27. 圆筒厚度未满足换热器规定的最小厚度。 28. 分程隔板的厚度未满足最小厚度的要求。

U形管换热器应注意U形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两倍的换热管外径,并注意防短路结构。 29. 管束能抽出来的换热器应设置防松支耳。 30. 重量超过30Kg的管箱最好设置吊耳。 31. 立式换热器如有膨胀节应注意它与耳座的位置。 32. 壳程进口处没有按标准设置防冲装置。 33. 管板与换热管焊接节点图中,换热管的厚度与标准中的厚度不一致时,未调整焊接坡口深度。 34. 在图纸上应注意尺寸标注是否齐全,管口定位尺寸是否齐全。

第9篇:机关公文规范性要求及常见错误分析

一、关于公文种类的常见错误

(一)报告与请示文种混淆。报告与请示都属于上行文文种,即向上级机关报送文件的文种,其中,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以及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请示适用于就某项工作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两者在行文目的上不同,不能混淆使用。

关于“报告”,需同时注意以下事项:1.报告中不得带有请示事项;2.在正文最后独立成段,注明“特此报告。”或者“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正。”

关于“请示”,需同时注意以下事项:1.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文主送一个单位;2.在正文最后独立成段,注明“当否,请批复。”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批复。”。3.“请示”应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具体编排格式为:在成文日期下一行,段落缩进二个字,放在圆括号中。

(二)报告与汇报混淆。报告属于党政机关公文正式文种,汇报不属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的规范性文种(关于**的汇报,关于**的建议)

(三)平级单位之间沟通协调工作使用“请示”“报告”。请示和报告都属于上行文;向市级发改、财政等部门行文时,以及向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

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都应该使用函。

(四)通告与公告文种混淆。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一般由中央国家权力机关或者国家级行政机关制发;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意见和建议。

补充:凡正式制发的文件,文种必须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所规定的文种类别中,不可以生造文种。

二、关于制发文件时的常见问题

(一)行文必要和规格问题。•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了“从严控制公文制发数量”和“严格掌握公文制发规格”两项原则。有些通知等文件只是进行普通的工作部署,可以使用函头通知制发,不必使用带有字号的正式文件制发。转发上级文件时,需要提出本级单位详细的工作要求,否则,可以不必再自己行文转发。

(二)公文审签流程不符合规定要求。由市教育局制发的文件,正确的审签流程是:科室人员起草文件,并经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同意文件内容→科室起草人员填写发文稿纸并签字→科长审签→办公室主任审签→科室分管领导审签→局主要领导审签(如需报请主要领导审签的)。

补充:1.依据局发文稿纸上的审签程序,按照逆时针顺序依次审签;2.不带签发日期的签发,属于无效签发。

三、关于公文版式的规范性要求及常见错误

(一)页边距及字体、字号。正式公文要求上下左右页边距依次为3.7cm、3.5cm、2.8cm、2.6cm(以前为3.2cm、3.2cm、

2.8cm、2.3cm)(办公室文书人员掌握即可)。各科室报给办公室所有材料的页边距上下左右可依次设置为3.0cm、3.0cm、2.6cm、

2.6cm,标题及正文内容可统一设置为30磅;如无特殊要求,正文文字一般使用3号仿宋字体。

(二)文件标题的规范性要求及常见问题。标题需由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单独一行)、事由和文种三个部分组成,由市教育局制发的文件在标题中必须带有“威海市教育局”。标题的字号、字体一般使用2号方正小标宋(以前要求使用创意简标宋字体,因许多办公电脑保存有之前的党政机关公文,为保证公文能正常显示,需同时在电脑中安装两种字体)。

常见错误:

1.标题较长时,将固定词语断开换行;标题分成多行时,多行标题排列成上下长度一样的长方形或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形形式。要领:标题应分一行或者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做到词意完整,居中对称排列,长短适宜,间距恰当,不可以断词换行;多行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正梯形、倒梯形或者菱形

2.需要转发上级多部门联合发文、一一罗列各部门名称导致标题太长。要领:可以使用•关于转发**等九部门**的通知‣格式,在标题中列出牵头发文单位名称,将多个部门使用数字概

括。

3.转发文件时,标题中多次重复出现文种。如•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要领:可修改为需要转发的文件字号加事由的标题(必须要由两部分组成),如•关于转发鲁教办发„2013‟7号文件进一步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通知‣

(三)正文标题层次及其格式错误。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

一、”“

(一)”“1.”“(1)”标注,其中,第一层用3号黑体字、第二层用3号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常见错误:

1.第一层标题后加标点符号。要领:第一层标题一般与正文具体内容分开,在标题的最后不使用句号等句末标点。

2.第三层次阿拉伯数字后的标点符号使用“、”。要领:此处的标点应是一个全角点号“.”,具体使用时可以切换为全角标点输入点号或者在半角点号(直接点击数字键盘区域的“Del”键)后打一个空格。

补充:

二、三层次的标题,如果后面紧接着正文具体内容时,在标题的最后可以使用句号等句末标点;如果

二、三层次的标题独立成段,后面不是紧接正文内容时,在标题的最后可以使用句号等句末标点。

(四)发文字号。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当标全称,用六角括号“„ ‟”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数字前不加“0”,例如:1不编为01),在阿拉

伯数字后加“号”字。

常见错误:文号中的六角括号“„ ‟”,误用做“【 】”或“[ ]”。

(五)正文中引用其他文件时格式错误。需先引文件标题(放在书名号中),后引文号(文号中的年份应使用六角符号“„ ‟”括起,而不能使用“【 】”或“[ ]”放在括号中),后面的正文中需要再次引用该文件时,可以使用文件的简称或者直接引用文号。

例如:根据威海市委、市政府•中共威海市委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威发„2011‟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六)附件说明。即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文件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下空一行首行缩进二个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果有多个附件,可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

常见错误:1.转发某文件或印发某方案类文件,需要转发或印发的文件标题不需要在正文后添加附件说明。2.正文后不注明“附件:”或者误为“附:”。

例如:

****(正文)。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 ******

(七)发文机关署名及成文日期:正文之后,必须要注明发文机关名称(以前没有这一项要求)。发文机关名称的下一行使用阿拉伯数字注明成文日期(以前要求使用汉字数字格式),年份应当标年、月、日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署会议议定或通过即生效的工作署会议议定或通过日期,领导签发即生效的文件署领导签发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八)附件的规范性要求及常见错误。附件即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附件应当在正文后另起一页编排;“附件”两字及附件顺序号用黑体字顶格编排在页面左上角第一行,且附件顺序号后不所使用冒号;附件的标题居中编排在页面第三行,附件的字体、字号、行距等格式要求与正文的要求相同。

四、补充及其他

(一)市教育局下发文件时的主送单位格式为“各市、区教育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工业新区社会事业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市直各(有关)学校、幼儿园”;在正文中涉及各市区时,第一次可使用“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各市区”)”,以后均使用“各市区”即可。

(二)在并列使用书名号、双引号时,并列的各要素之间可以不再使用顿号。

上一篇:护坡工程监理细则下一篇:命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