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生物测试一

2023-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理综生物测试一

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4届髙中毕业生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

B.生物大分子以主动运输方式出入细胞膜

C.多糖、蛋白质、核酸都可以水解生成大量的单体

D.DNA双螺旋结构解旋后仍可表达遗传信息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

B.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

3、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4、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

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

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

B.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

C.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伞形帽

D.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只受细胞核控制

5、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

该患者体内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A.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

B.效应T细胞裂解被病毒侵入的细胞

C.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活动增强

D.肌肉细胞中无氧呼吸的比例增加

6、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植株,雄穗着生于植株顶端,雌穗位于茎杆中部叶腋间。隐性突变b基因纯合使植株不出现雌穗而变成雄株,隐性突变t基因纯合会使原来产生花粉的雄穗变成雌穗而转变成雌株。若要后代只获得雄株和雌株,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A.BbTt(♂)XBBtt(♀)B.BbTt(♂)Xbbtt(♀)

C.bbTt(♂)Xbbtt(♀)D.bbTt(♂)XBBtt(♀)

Page

1二、非选择题

7(一)、(10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常用于科学研究。某小组在注射器中加入3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9mL空气后加塞密封(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加。请回答:

(1)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的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会逐代减少。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这种变化,通常用____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2)吸取少量培养后的培养液,滴加适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若

溶液颜色变为____,则说明气体体积增加是由于酵母菌进行了

____(“有氧”、“无氧”或“有氧和无氧”)呼吸。

(3)为排除气体体积增加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应在实验时

增设一对照组同步实验。请描述对照组的设置,并预测实验结果。

(二)、(9分)植物激素突变体是研究植物激素合成、代谢途径

以及生理功能的重要实验材料。某课题组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

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分别

喷施到5个不同突变体(生长速率分别为

lg1.2,lg1.4,lg1.6,lg1.8,lg2.0毫米/7天)的矮生豌豆幼苗上,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赤霉素能促进___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生长

素也具有促进生长的功能,其作用表现出____性。

两种激素在植物体内都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

细胞传达一种____代谢的信息。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图中设

置③组的作用是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体外喷施____能明显促

进矮生豌豆的生长,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对该激素生长反应越____(显著、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遗传性矮生植株体内缺少____。

8、(11分)一个正常眼色的果蝇种群由于受到射线照射,出现了两只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果蝇A X 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果蝇B X 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F2中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____(显、隐)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请解释实验一出现异常比例的原因,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D、d表示)。

Page

2(2)果蝇B发生的突变时____(显、隐)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____上,理由是____。

(3)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则褐眼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 9

(一)、(9分)随各地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下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综合利用的示意图。请回答:

(1)人工湿地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和绿化区植物,生物D属____级消费者。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

(2)该人工湿地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动植物吸收和____,达到净化的目的。为避免环境污染,在加剧净化同时,还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其生态学理由

是____。

(3)上图中A、B、C、D为该湿地中的四种鱼,其中C种群的数量变

化曲线如图所示,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若人工全部移

除B种鱼,则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

40、

(二)(15分)

下面是有关胚胎工程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胚胎工程是对动物____或____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胚胎工程任何一项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通过____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

(2)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____、____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若要充分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能,可给供体注射____,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

(3)卵子需要发育到____时期,才具备受精能力。此时的卵子____(能、不能)与直接取自附睾尾部的精子受精,原因是____。

(4)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____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Page

3生物答案

1-6 BDDDAC

29.(1)健那绿(2)灰绿色无氧(3)另取一相同装置,将注射器中的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等量的灭活的培养液,其它都相同。若对照组实验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表明气体体积增加不是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30、答案:(1)细胞伸长两重调节(2)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喷施的试剂种类对照(3)赤霉素显著赤霉素(或合成赤霉素的酶、基因)

31、答案:(1)显X

(2)显常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

(3)基因的自由组合

32、答案:(1)芦苇区植物、浮游藻类次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2)微生物的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b增大

39.答案:(1)胚状体阶段愈伤组织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2)完全未开放醋酸洋红不适宜

(3)花蕾消毒不彻底

(4)单染色体加倍缩短了育种周期

40.答案:(1)早期胚胎配子胚胎移植

(2)卵母细胞的采集精子的获取促性腺激素

(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能精子未获能

(4)发育培养液

Page 4

第2篇:2011年山东理综生物部分高考考试说明解读(一)

一、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的变化细解

1、与2010年考试说明的区别

细读2011年的考试说明生物部分会发现和2010年的考试说明相比,在能力要求上有些许微妙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能力要求有所降低,如在获取信息的能力(2)中“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重视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改为“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将对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由“重视”改为“关注”相对降低了该能力的要求。

(2)能力要求,顺序变化,有所强调

在能力要求部分由原来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改为了“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将“实验与探究能力”提前,足以说明了“实验与探究能力”在新的形势下,在生物科学的学习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3)语言更简洁 如在理解能力(2)中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内容。”改为“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文字表述更简洁。如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中

“ I.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水平”相当。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应用水平”相当。”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别”本身属于了解水平,“分析、评价”属于理解和应用水平,所以将“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水平”相当”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应用水平”相当。”删掉,使语言避免重复。语言更加简洁。

2、在考试内容上与课程标准相比发生的变化

(1)在内容上:2011年的考试说明与2010年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上没有变化,保持了新课程高考的平稳过渡,有利于师生的积极备考。但和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相比,生物必考的内容及要求都基本稳定,选考内容则大幅度删减,特

别是《生物技术实践》模块。在“微生物的利用”中,“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的利用”被删除,在“酶的应用”中,“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两点被删除,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中,“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被删除。这样的删减既明确了考试内容,减轻了考生复习负担,同时也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与其他选修模块保持一致,降低该模块的实验难度,进一步体现生物技术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性。而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则将生态工程部分全部删除。

(2)在表述上:《分子与细胞》模块:“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改为“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改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在《遗传与进化》模块:“配子的形成过程”改为“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受精过程”改为“动物受精过程”;“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改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在《稳态与环境》模块:“动物激素的调节”改为“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改为“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所有这些在表述上的变化,均更加明确具体,减少了内容,降低了难度,吻合了减负的要求。

第3篇:2018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三全真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精】

临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全真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 B. 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C. 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 D. 肺泡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进而导致硅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只有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形成与核仁有关;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内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代谢越旺盛,需要能量越多,细胞内线粒体数量越多;由于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内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进入细胞破坏溶酶体膜,使溶酶体膜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而出现硅肺。

【详解】原核细胞内的核糖体形成与核仁无关,真核细胞内的核糖体形成与核仁有关,A正确;由于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以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B正确;活细胞中的线粒体主要是为细胞代谢活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所以细胞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线粒体会定向地运动到这些部位,C正确;不是肺泡细胞中溶酶体内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是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内缺乏分解硅尘的酶,最终导致硅肺,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D,容易误认为是肺泡细胞中溶酶体内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不认为是吞噬细胞。 2. 下列有关某二倍体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有丝分裂会出现姐妹单体的分离 B. 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 C. 只有无丝分裂不存在细胞核的解体 D. 各种细胞分裂过程的细胞周期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二倍体真核生物细胞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三种,其中只有无丝分裂过程由于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形成,核膜、核仁等细胞核的结构不会解体消失。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中经染色体的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即形成,直到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才消失。同样,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才会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快乐

姐妹染色体之间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才会自由组合。

【详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后也会出现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并可观察到,B错误;无丝分裂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形成,所以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不存在解体现象,C正确;只有体细胞连续分裂才存在细胞周期的说法,D错误。 【点睛】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区别是解决判断本题的关键。

3. 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0.3mol/L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初始时液面高度一致,A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刚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 B. 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 C.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D. 若不加入酶,装置A、B达到渗透平衡时,S1溶液浓度小于S3溶液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水分子等溶剂分子由单位体积中分子数多的一侧透过半透膜向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少的一侧扩散,如图装置A中烧杯中S2为蒸馏水,而漏斗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所以烧杯中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多于漏斗中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所以水分子会透过半透膜由烧杯向漏斗内渗透,使漏斗内液面上升;同理,B装置中起始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等,水分子仍然会发生渗透作用。

【详解】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刚刚开始时,由于装置A和装置B中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分别相同,所以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A正确;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B正确;装置A因渗透作用,水分子进入漏斗使液面上升,加酶后,漏斗中溶液浓度继续增大,液面会继续上升,但是由于蔗糖被水解酶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其中由于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所以漏斗内溶液浓度减小,而烧杯中溶液浓度增大,故漏斗中液面开始下降,C正确;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溶液存在势能,所以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装置B中由于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最后两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相等,由于装置A中烧杯内的蒸馏水不可能进入到漏斗中过半,所以最后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U”型管两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即S1溶液浓快乐

度大于S3溶液浓度,D错误。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抓住渗透作用的原理,结合题干信息“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进行分析判断。

4. 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 B. 图丙中兴奋是从左向右传导的

C. 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高于细胞膜内侧 D. 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中a处之前的膜电位(-70mv)表示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此时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钠离子浓度,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钾离子浓度);a点开始接受刺激,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瞬时内流,膜电位由-70mv逐渐变为0,并进一步增大为+40mv,此时膜上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即动作电位而产生兴奋;当钠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内流停止,膜上的钾离子通道开放,膜内钾离子外流,使膜上电位逐渐由外负内正恢复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即cde为恢复阶段。对此结合甲图可知,由于处于恢复阶段的膜不能立即再产生兴奋,所以图乙表示兴奋由左传到右,而图丙表示兴奋由右传到左。

+【详解】c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所以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则

+Na+内流量增多,甲图的c点将提高,A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丙表示兴奋由右传到左,B错误;图甲、乙、丙中、③、⑧点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但整个细胞膜外侧钠离子仍高于细胞膜内侧,C正确;复极化(即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K外流方式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蛋白协助,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B,关键在于对比甲图,判断乙、丙两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

快乐

+

5.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而不需要解旋酶 B. ③过程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 C. 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二代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75% D. 图2中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a,核糖体沿箭头①方向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中过程①为DNA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⑥为翻译,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复制,图2为多聚核糖体的翻译,根据mRNA上三个核糖体上肽链的长短判断,肽链延伸越长,说明核糖体与mRNA结合越早,移动距离越远,所以核糖体沿mRNA移动的方向为①。

【详解】①是DNA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而不需要解旋酶,A正确;③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15B正确;将DNA放在含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DNA的复制过程,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一代DNA1515中均含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带N,即带N的核苷酸链占1/2;子二代中,由于新合成的每条核苷酸链都1515带N,所以在所有核苷酸链中带N 占3/4,C正确;结合前面的分析,图2中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c(因为其延伸的肽链最长),最晚结合的是核糖体a,核糖体沿箭头①方向移动,D错误。 【点睛】注意:一是虽然DNA复制和转录都需要解旋,但转录中不需要单独的解旋酶;二是核糖体沿mRNA的移动方向判断。

6. 如图是某家族中一种遗传病(基因用G、g)的家系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快乐

A. 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若Ⅲ—2含有g基因,则该基因来自Ⅰ—1的概率为0或1/2 C. 若要了解Ⅲ—6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只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即可

D. 最好观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以准确统计分析Ⅲ—2的染色体的数目和特征 【答案】B 【解析】

图中I -1与I -2都没有病,但是II-2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已知III-2含有e基因,若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其肯定来自II-2,而II-2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I -2,来自I -1的概率为0;若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其可能来自I -1,也可能来自I -2,来自I -1的概率为1/2,B项正确。若要了解III-6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需进行产前诊断或基因检测,C项错误。要确定III -2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由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故可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分析,D项错误。 【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遗传图谱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1)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如图所示:

;

;.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快乐

;

7. 已知香蕉是肉质果实,在香蕉成熟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呼吸速率可增加若干倍,呼吸高峰的出现标志果实达到成熟可食的程度。某同学测量了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呼吸强度及乙烯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香蕉果实中的淀粉在成熟过程中可转变为可溶性糖,一部分积累在果肉细胞的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使果实变甜;一部分参与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反应生成CO2。 (2)香蕉成熟过程中,人们认为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图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要延迟香蕉果实的成熟,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乙烯的生成;另一方面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措施,以达到目的。

(4)该实验结果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会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液泡

(2). 丙酮酸和水

(3). 随果实中乙烯含量的增加,【答案】呼吸速率上升

(4). 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其他抑制呼吸速率措施亦可)

(5). 不能

(6). 该实验选择香蕉作为实验对象,只能得出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会出现呼吸高峰,而不能得到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 【解析】 【分析】

快乐

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由于液泡占据细胞体积90%,说明细胞内游离的可溶性物质大多溶解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和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分析图示,由于呼吸作用高峰的出现标志果实达到成熟可食的程度,说明呼吸高峰之前,乙烯含量大量增加并达到峰值,所以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

【详解】(1)香蕉果实中的淀粉在成熟过程中可转变为可溶性糖,一部分积累在果肉细胞的液泡中,使果实变甜;根据有氧呼吸过程可知,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H],该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2)根据题意可知,“呼吸高峰的出现标志果实达到成熟可食的程度”,而在呼吸高峰出现之前,乙烯含量急剧上升,由此说明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

(3)若通过控制贮存环境中的气体含量以达到目的,通常选用低O2高CO2气体环境贮存,低氧气的条件能够抑制无氧呼吸,同时高二氧化碳又能够抑制有氧呼吸,所以可以采取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的措施,以达到延迟香蕉果实成熟的目的。

(4)该实验选择香蕉作为实验对象,只能得出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会出现呼吸高峰,而不能得到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

【点睛】解决本题一方面需要对有氧呼吸的过程熟悉,另一方面需要对图中乙烯含量的跃变与细胞呼吸的高峰出现的关系来推断乙烯的生理作用。

8. 研究表明,拟南芥中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与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代谢途径相互作用。phyB突变体水稻无法合成光敏色素,利用野生型和光敏色素突变体水稻作为研究材料,分析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对ABA生物代谢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phyB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体内内源ABA含量差异可能原因是:实验(b)中AB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是图中的OsABAOX

_____________(选填

1、

2、3),在phyB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快乐

_____________野生型。

(2)另有实验表明,外源ABA明显抑制光照下生长的水稻种子的萌发,且外源ABA对 phyB突变体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更明显。据此推测,在野生型水稻体内光敏色素通过感受光信号________(填“削弱”或“增强”)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3)ABA的生理作用除了抑制种子萌发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答案】

(1). 2和

3(2). 高于

(3). 削弱

(4).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解析】 【分析】

据图a分析,野生型的叶片和幼苗中ABA含量都低于突变体,且野生型和phyB突变体的叶片中ABA的含量都高于幼苗;据图b分析,phyB突变体的OsABAOX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野生型,而OsABAOX2基因和OsABAOX3基因的表达水平都高于野生型。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图中显示phyB突变体的OsABAOX2基因和OsABAOX3基因的表达水平都高于野生型,导致phyB突变体的叶片和幼苗中内源ABA含量都高于野生型;而phyB突变体的OsABAOX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野生型,说明ABA降解代谢相关基因是OsABAOX1。

(2)根据题意分析,外源ABA明显抑制光照下生长的水稻种子的萌发,且外源ABA对phyB突变体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更明显,说明在野生型水稻体内光敏色素通过感受光信号削弱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3)脱落酸(ABA)的生理作用除了抑制种子萌发外,还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和叶的衰老和脱落。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识图分析其中野生型和突变体叶和幼苗中ABA含量与三种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对应情况。

9. 已知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XY型)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酶1能催化白色前体物质转化为粉色物质,酶2能催化粉色物质转化为红色物质,酶1由基因A控制合成,酶2由基因B或b控制合成。已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纯合的白花、纯合的粉花和纯合的红花植株若干,选择_________________一次杂交可判断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是B还是b。

(3)若已知酶2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现有纯合粉花雌性植株甲、纯合红花雄性植株乙和含基因B的纯合白花雄性植株丙,试设计实验判断基因A和基因B的位置关系,并判断基因A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

【答案】

(1).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由未参与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2). 纯合的粉花植株和纯合的红花植株

(3). 选择植株甲和植株丙杂交产生F1,再让F1随机传粉产生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4).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9:3:4,且白花中既有雌株也有雄株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若B控制酶2的合成且A、a基因也在常染色体上,则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粉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_ _;若b控制酶2的合成,则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粉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白花的基因型为aa_ _。

【详解】(1)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现有纯合的白花、粉花和红花植株若干,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是B还是b,可让纯合的粉花植株和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由于亲本选择的是纯合粉花和红花,所以基因A都是纯合的,子代中A基因也是纯合的,所以可以只考虑B和b基因决定的花色。若酶2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则纯合的粉花植株(bb)和纯合的红花植株(BB)杂交后代全为红花植株(Bb);若酶2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 则纯合的粉花植株(BB)和纯合的红花植株(bb)杂交后代全为粉花植株(Bb)。(3)若已知酶2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要检测基因A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可用雌性植株甲和含基因B的纯合白花雄性植株丙杂交产生F1,再让F1随机传粉产生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亲本中纯合粉色雌性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含基因B的纯合白花雄性植株丙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随机传粉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9A_B_):粉花(3A_bb):白花(3aaB_、1aabb)=9:3:4,且白花植株既有雌株也有雄株。

【点睛】关于本题中(2)小题,想到选用纯合粉花与纯合红花进行杂交,主要是因为亲本中A基因纯合时,不管雌株还是雄株,A基因都不影响子代的表现型。关于(3)小题,在另一亲本的选择上,主要是从杂交(或测交)的角度思考,由于仅观察F1的表现型,不管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F1的表现型在雌株和雄株上表现型都是相同的,所以需要进行F1雌雄株的再次杂交,通过观察F2植株的表现型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10.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上述动植物组成的食物网。____________

(2)牛与鸡之间 __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快乐

(3)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人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均以10%计算,且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1).

(2). 无

(3).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4). 捕食与竞争

(5). 0.57 【解析】 【分析】

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详解】(1)在该生态系统中,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

(2)根据对种间关系的认识,容易判断出牛与鸡之间不具有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鸡吃玉米籽粒;人与鸡之间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因为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

(3)假设该农场生产的玉米总量为A,将其中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1/3×10%×10%+A×2/3×10%=7/100A;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则人得到的量为A×

2/3×10%×10%+A×1/3×10%=4/100A。因此,理论上人获得的能量是原的鸡供人食用,则人得到的量为A×来的4/7≈0.57倍。

【点睛】本题难点在于(3)小题的计算:需要假设玉米总量为A,分别表示出食物结构比例变化前和变化后人获得的能量,即可计算出前后的倍数。

11. 生物柴油是用动物植物油脂或脂肪酸与甲醇酯化合成的脂肪酸甲酯,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物柴油产业推广的难点之一在于动植物油脂原料成本较高,所以科研人员将寻找原材料的目光投向了富含脂肪酸的微藻,以下是从微藻中提取脂肪酸的简要流程:

①因脂肪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故选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提取。 ②溶剂浸提之前需将材料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生产生物柴油是用酸或碱进行催化,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科研人员欲分离筛选能产生催化该反应快乐

的脂肪合成酶的微生物,用生物酶法生产生物柴油。

①自然界中产脂肪合成酶的微生物较少,应在____________的环境取土样,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前可先进行选择(富集)培养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②由于反应物甲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而影响催化效率,要得到酶活性较高的菌种,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__,从培养基的用途看,这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③分离纯化的菌种还要发酵培养检测____________以确定其经济价值。

【答案】

(1). 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

(2). 材料含水会降低萃取效率

(3). 富含脂肪酸(脂

(4). 增加产脂肪合成酶微生物的浓度

(5). 甲醇

(6). 选择

(7). 酶活性肪、油脂等)(酶活力)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脂肪酸与甲醇酯化合成的脂肪酸甲酯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微藻中富含脂肪酸,因此该实验是利用一定的方法从微藻中提取脂肪酸;据图分析,实验流程为藻种培养、收集藻体、烘干获得藻粉、溶剂浸提获得粗脂肪酸。

(1)①脂肪酸具有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因此应该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提取。 ②由于材料含水会降低萃取效率,所以溶剂浸提之前需将材料烘干。

(2)①能够产生脂肪合成酶的微生物应该生活在富含脂肪等的环境中,因此应在富含脂肪酸(脂肪、油脂等)的环境取土样,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前可先进行选择(富集)培养,以增加产脂肪酶微生物的浓度。

②根据题意分析,要得到酶活性较高的菌种,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甲醇,该培养液属于选择培养基。

③分离纯化的菌种还要发酵培养,检测酶活性(酶活力),以确定其经济价值。

12. 胰岛素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但是胰岛素被注射入人体后,会堆积在皮下,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进入血液,而进入血液的胰岛素又容易分解,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如图是用蛋白质工程设计的速效胰岛素的生产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构建新的蛋白质模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图中构建新的胰岛素模型的主要依据是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从新的胰岛素模型到新的胰岛素基因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的胰岛素基因与载体(质粒)结合过程中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已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画出质粒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是否有专一性要求?__________(填“是”或“否”)。

(4)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大肠杆菌生产速效胰岛素,此过程中能够高效表达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株系叫做_________。 用此方法还可以生产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受体蛋白、血红蛋白)。 【答案】

(1). 蛋白质的预期功能

(2). 根据新的胰岛素中氨基酸的序列,推测出其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然后利用DNA合成仪来合成新的胰岛素基因

(3). 程菌

(6). 血红蛋白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蛋白质工程设计速效胰岛素的生产过程。蛋白质工程的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蛋白质工程得到的蛋白质一般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具有特异性,即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不具有特异性。

【详解】(1)根据蛋白质工程的过程,构建新的蛋白质模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而构建新的胰岛素模型的主要依据就是蛋白质的预期功能。

(2)从新的胰岛素模型到新的胰岛素基因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新的胰岛素中氨基酸的序列,推测出其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然后利用DNA合成仪来合成新的胰岛素基因。

↓(3)已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质粒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Ⅰ切割后所

(4). 否

(5). 工形成的黏性末端为:,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没有专一性。

(4)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得到的能生产速效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叫做工程菌。 用此方法还可以生产人的血红蛋白,但不能用于生成人的受体蛋白,因为受体蛋白是在人的细胞上发挥作用,即受体细胞必须是人体细胞,不能是大肠杆菌。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需要理清蛋白质工程的过程。

快乐

第4篇:高考生物免疫专题教案(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考点总结)

人体免疫专题突破

1、 免疫是机体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非特异性免疫————是人长期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一种抗原产生的免疫

2、 特异性免疫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3、 抗原和抗体

抗原——可以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反应都是抗原。

1

特点:(1)抗原具有异物性(一般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

(2)其次是具有大分子性(通常都是相对分子量大于10000的物质,如蛋白质); (3)第三是具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叫做抗原决定簇,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

抗体————化学本质是球蛋白。也就是说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抗原进入人体后,有的被体液中的相应的抗体消灭,有的则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前者称为体液免疫,后者称为细胞免疫。

4、 体液免疫

(1) 感应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后,除了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抗原,可以将其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这种抗原呈递,多数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相互作用来完成的。

(2) 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 这个过程有一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

抗原再次入侵,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及时清除抗原。

(3) 效应阶段

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5、 细胞免疫

(1) 感应阶段

与体液免疫基本相同

(2) 反应阶段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迅速的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T细胞。同样这个过程也有少量的T细胞成为记忆细胞。

(3) 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与被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 2

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的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被消灭。

6、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1) 各有其独特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7、 免疫疾病

(1) 过敏反应————过敏是指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趋向和个体差异。

(2) 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红斑性狼疮。

(3) 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分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二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使得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病毒乘虚而入。 防止措施:

①洁身自爱,不与除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

②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

③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纹眉、穿耳等。

④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严格消毒。 ⑤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8、 免疫学的应用

(1)器官移植

需要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第5篇: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周测9试题

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2.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 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3.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5.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 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基因频率分别为()

A.55%、45%、45%、55%

B.42.5%、32.5%、45%、55%

C.55%、45%、55%、45%

D.42.5%、32.5%、55%、45%

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7.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1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8.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为工业区。下表

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定向变异作用B.自然选择作用

C.灰尺蛾迁入,黑尺蛾迁出D.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

9.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30%,aa个体占10%,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增大,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10.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

()

1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

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③④⑤

二、双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全对6分,少选3分)

43.《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44.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45.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相同的环境中饲养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46.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S,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B.S纯合子的存活率不可能高于s纯合子 C.S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

D.该种群基因库中S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

三、非选择(每空2分共28分)

47.I.(10分)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 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部因素是是,进化的实质是 。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的原因是 。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是 。

II.(18分)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会改变基因频率。

(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有 。(2)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S)对灰色(s)为显性。187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SS基因型频率为10%,Ss为20%,ss为70%,此时黑色(S)的基因频率是。工业革命后,这种桦尺蠖种群中黑色(S)的基因频率会,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 所致。

(3)用人工选择的方法也能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用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出灰身雌雄个体,使其自由交配(实验在理想条件下进行),得到子三代。将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填入下表。

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周测9答题卡

班级考号姓名分数47.I

(1)(2)(3)47. II.(1)(2)(3)

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周测9答案

一、选择题:

47.I.答案(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

47.II.答案(1)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 (2)20%上升自然选择 (3)如表

第6篇: 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阅卷小结

汪细炎

今年我省高考理科综合阅卷点设在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前湖校区,本人于6月10日至17日参加了这次阅卷工作,作为一名理综生物阅卷老师,希望自己的一些阅卷感言能对广大考生高考备考有所帮助。下面我就这次阅卷工作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 2010理综生物试题分析

今年理综生物部分仍保持09年风格和趋势,难度是稳中有升,知识点的考查是突出主干,非主干知识有所涉及,主要涉及的知识有遗传,调节,生态,还有三大工程。这些知识在平时的复习中已是反复强调和重点强化,但有些问题不是很好回答。 1..选择题分析

五个选择题从题目设计及表述上看,属于考生喜欢答的类型,不会让人看上去摸不着头脑,唯一需要考生对知识的掌握要全面,对课本要非常的熟悉,能力方面不是很注重,所以大部分考生能拿满分。 2.简答题分析

理综试卷的31,32,33,34等4题为生物部分,题号与去年一致,但这部分考查知识与去年有很大变化,具体体现在31题考查的是有关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两重性,这题难度同去年31题比更难,主要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从阅卷情况来看,此题未做的很多,全省平均分为0.36分。32题考查的是有关神经调节和反射弧内容,这种类型的题目在以往的选择题做过,08年重庆高考也考过一个青蛙脊髓的反射弧,但此题有一空很不好填,学生很难想到,所以这题得分不是很高,全省平均分为4.59分。33题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复习过程中关于孟德尔的两个定律非常重视,学生也很熟悉,遗传定律很能考查学生的能力,真正掌握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进行转化语言信息,这道题就变得很容易,第1,2两小问很多学生能够答对,但第3问只有极少数学生做对,所以导致了这道年年都考的遗传题得分创历年之最了,全省平均分为3.65分。34题考查的是微生物与发教工程内容,作为三大工程必考内容今年首次出现在简答题当中,看似耳目一新,实际早有预见,所以对学生而言不会感到意外和恐惧,因为三大工程试题一向以容易著称,今年也不例外。全省平均分居各题之首,为5.81分。对于三大工程内容,只要将高中课本内容掌握即可。

二.2010年理综生物答题存在问题分析

有句话我们经常说,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用这句话来形容高考试卷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合适的,这次我改的是理综生物33题,我想结合我所改的这题将存在的问题归纳成一下几条:

1. 字迹潦草,书写过快导致阅卷老师看不清楚也看不懂 当然这里存在两重情况,一种是有的学生平常就字写得很潦草,让老师很难看清楚,写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几个字,每个字都让你认半天,实在是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我想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考生。还有一种情况是字写得还可以的,但是写得过快导致字写错了,比如第一空要填的是两,但一些学生将其写成了丙,其实我们阅卷老师也知道,但对于错别字高考阅卷是很严格的,所以这种情况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有些时候一个字都是关系着考生的命运。 2. 答题不规范,未按要求答在指定的区域里

本来这种情况应该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不发生的,但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这类问题也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不同题目的序号对错了,有的学生将化学答案答在生物答题卷上,还有将物理的答在生物答题卷上,当然这种情况非常少,局限于个别。另一种就比较多了,就是同一个题目不同小问之间颠倒了答案,遇到这种情况说老实话我们阅卷老师有些时候很难下手扣分,先请示下评卷组长,但是还是没有办法。有些同学本来如果不填错位置,可以得6分,但是位置错了,就是零分了。我们把它比做是一个天上,一个是地下。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悲哀。 3. 审题不仔细,盲目答题

有些同学不管你三七二十一,随便填个答案,题目根本都没看,这样答题命中率能高吗?像33题这道遗传题只要考生花一分钟的时间,我想至少可以得两分,也就是第一小问等于送分给考生,而第二和第三小问就需要考生去理解和分析了。所以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审题是得高分的前提。 4. 答题过于繁琐,简单问题复杂化 高考这样一种考试,我想对每一个考生及其家给无疑是很重要的,而高考改卷也同样关系到每个考生及其家长。我们都希望考生尽量得到应有的分数,但是你的答题有时很难让阅卷老师手下留情,该扣得还是要扣。写个基因型,本来很简单的,如正确的应填A_B_,但是问题出现了有的考生填AaBb,AABB,AaBB,AABb.这样写实可以的,还有考生将A和B颠倒,这样我们也给分,我个人认为这个不应给分,有种叫潜规则,就是我们默认这种A在前B在后的写法为正确写法。你破坏了违反了这种规则当然就错了。还有一种就是小写字母放前大写字母放后,当然这个明显错了。本来答案很简单,但我们考生写得很复杂,并且还写错。考生容易写错,阅卷老师也容易看错,如果是你的运气不好,两个老师都看错了,那你的试卷还会进入三评吗?

三.给2011届高三生物复习的一些建议

参加高考阅卷虽然很辛苦,但对于我们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我想通过阅卷能增加我们教学内容的把握,还有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所以对高考阅卷我想说的是我阅卷我成长。每年我们高三老师都会参加市里的,省里的高考研讨会,都会邀请一些专家就复习工作为我们支招。在这里我想三点建议,仅供参考。 1.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高考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想跟学生平时的学习有着很大的联系,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指导学生如何答题,如何使卷面清洁工整,如何审题等等。 2. 加强指导学生对课本的阅读

高考生物试题非常对课本知识的考查,所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做到滚瓜烂熟的地步。 3. 主干知识应重点复习强化

每年的生物高考都离不开主干知识,也就是遗传变异,生态与环境,生命活动调节,三大工程以及新陈代谢等内容,在高三总复习时应着重复习,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下功夫,在平时的训练中应选择不同类型和难度的试题进行强化。 总之,高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需要平时的刻苦努力,老师的辛勤指导,还有高考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护驾。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