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现代诗歌

2023-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欣赏现代诗歌

如何将西方现代音乐更好地引入大学生音乐欣赏教学中

摘要: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无论从音乐思潮、作曲风格还是创作技法、表现手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百年间的发展在整个西方音乐史发展历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在当今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进一步充实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的在音乐欣赏课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20世纪 西方现代音乐 音乐欣赏 重要性

音乐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是在历史不断演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0世纪早已过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的长河中始终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从印象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到噪音音乐、整体序列主义、偶然音乐再到爵士乐、摇滚乐、现代流行音乐,其派别林立、标新立异。它的音乐美的观念、音乐结构思维、声音素材的革新和存同求异,使20世纪音乐在当今社会中获得了一种独立的存留价值,变成人类音乐创造和审美观念刷新与提高的标志。

在西方20世纪的音乐作品中,音高、节奏、音色、时值、力度、调式调性等这些组成音乐作品的各类元素发生了巨大的改革,传统思想得到了解放,各类元素都得到了独立的发展。以前作品的思维结构是具有整体性的,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从以往的整体性过渡到某一种具体的元素当中,所以,从前以类型性面貌出现的所谓“曲式”(三部、变奏、回旋、奏鸣等),也因为各个作品形式上的独特构成而逐渐呈现出“非范式”的特征来,或许可称之为“泛结构性”。

当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所欣赏的音乐也变得极为丰富,不只是单单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古典音乐”。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现代音乐”“流行音乐”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特别是最近几年,大学生们对“现代音乐”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去了解和分析这类音乐,他们不仅仅是关注音乐的本身,而且也关心这种艺术形式在历史演变中的发展,以及注意作曲家使用的音乐素材和语言等。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多的呈现出期盼对这类音乐深层次了解的欲望。那么,何谓现代音乐,如何将它更好地引入到音乐欣赏课教学,带入大学生的心里?

一、20世纪现代音乐的含义

“20世纪音乐”它的含义有着一定的狭义性,常常被特指为一个特定的范畴,即“现代音乐”。而“现代”这个字眼与“新”不可分离,它常指严肃音乐中具有突破性和实验性的东西,如果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中没有运用所谓“新”的音乐语言,则不被认为是现代音乐。“现代”一词在当代社会的含义变得更为广泛,它既包括严肃音乐,又包括通俗音乐以及使用世界上不同地区得民间音乐素材而创作的音乐,不仅包括留下璀璨余晖的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也包含跨越时代、提早进入未来的称为“先锋派”曲风。

我们通常把20世纪现代音乐分为三类:一是与传统有较多联系的音乐。主要包括后期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新民族主义、原始主义、现实主义等等。这类音乐坚决保持固有的调性音乐,通常为多调性、泛调性和新的调组织观念,音乐中仍然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二是“先锋派”音乐。主要包括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偶然音乐、噪音音乐、电子音乐、音色音乐、简约音乐、概念音乐、后现代主义音乐等等。这是20世纪音乐中发展最快、离传统最远、最活跃、最多变,也最令人想探其究竟的部分。在音乐的理念、结构布局、素材、新音色等多方面都寻求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三是现代流行音乐,也称通俗音乐。主要包括20世纪产生的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新世纪音乐、流行歌曲等等。

二、20世纪现代音乐的特点

在20 世纪现代音乐发展进程中,音乐创作的理性化和音乐创作的多元化贯穿了20 世纪音乐发展的历程。

第一是作曲法则的发展。随着调性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无调性、多调性等新的创作技法。在节奏领域内,由于各种非常规的节奏形态被当代作曲家不停地创造着,促使了在节奏上20世纪西方音乐与上一时期音乐形成了明显的对比。音乐创作思维的多元化以及感性的回归与理性的融合等是其明显的特点。另外,微分音乐的产生,反映了音乐创作对伴音体系的突破。而且,音色成为了音乐创作的主要手段,作曲家通过寻找新异音色,将音乐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二是音乐创作思维的多元化。出现了整体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等特殊的音乐类型。作曲家们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创作手法,为音乐创作打开了更广阔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空间。

第三是感性的回归与理性的结合。主要体现在简约派要回归对声音和谐最直接的理解、新古典主义体现着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第三潮流体现着严肃音乐与民间流行音乐的融合。

总的来说,20世纪的西方现代音乐是在开拓创新、个性鲜明、多元融合中存在和发展的,也正是由于一种宽容才有了个性的展现,进而又出现了极端的尝试,直到回归后的融合与发展。

三、现代音乐与当今大学生的关系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是优良文化的弘扬者,他们始终关注着音乐创作的进展与变更,重视不断革新的艺术思潮。当代社会,不只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关心重视音乐,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看来音乐不只是文化表象的体现,同时也是时代与社会变革中的产物,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本着当今教育界要求培养精英大学生的目标,将现代音乐引入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并拓宽大学生的眼界。

近年来,怀着对新鲜事物的热情,大学生对于现代音乐的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然而,从对现代音乐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上来看,整体分为两种:一是喜爱现代音乐的创新技法、富于个性的音乐想象力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另一种是不喜欢现代音乐过于个性和过于注重形式,很多曲目让人听不懂,也让音乐本身失去内在魅力。

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求教师在曲目上结合实际情况做细致的选择,一是要有代表性,二是要有普及性。另外在对相关理论背景知识的讲解上要下功夫,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四、将现代音乐引入欣赏课堂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欣赏现代音乐的方法,不能再用欣赏传统古典音乐的方法来分析研究现代音乐,因为两者已从创作背景、创作技法、音乐特点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区别。而应先从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的一些全新化的音乐语言的基本表现要素出发,了解清楚乐理内部基本概念,才能更好的把握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其次,使学生充分了解现代音乐的创作背景。我们从与音乐本体,特别是与作曲家音乐创作过程直接相关的三方面来看,一是20世纪社会形势处于动荡不安、冲突加深的状态下,从而导致社会心理发生转变,引起了更多的慌张、忐忑等情绪;二是社会发展脚步加快,作曲家创新的心理要求急剧增长;三是个人主义较之19世纪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作曲家的自我意识空前增长。

再次,尽可能详细并通俗的讲解现代音乐的音乐语言,如全音阶、人工音阶、高叠和弦、复合和弦、人工调式、十二音技法、微分音、音组、音块、自由曲式、镶嵌式织体、轴心体系、分层写作等等。只有在对众多新的音乐语言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听懂现代音乐。

第四,教师应该系统的将现代音乐的发展概况、发展脉络等详尽具体、归门别类的讲解给大学生,并引导大家对现代音乐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从而使大学生对于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有相对完善的了解,且通过对众多作曲家全新创作理念的接触,进一步打开他们的视野,引发创新性思维。

第五,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其他们有代表性的现代音乐作品,如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勋伯格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利盖蒂的《大气》、梅西安的《异国的鸟》等等现代作品,要求精选、精讲、精分析,使学生从音乐本体的角度更深地理解现代音乐语言并领略其中的哲理和意境。

第六,可以选择一些当今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上的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像谭盾的《女书》、《水乐》,陈怡的《中国民族舞组曲》,叶小纲的交响曲《春天的故事》,高为杰的民乐室内乐《韶Ⅰ》、《韶Ⅱ》等。一方面使大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作曲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领略渗入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现代音乐的丰富多彩与地方特色。

总之,20 世纪的西方现代音乐是在开拓创新、个性鲜明、多元融合中存在和发展的,其个性的展现和极端的尝试导致回归后的融合与发展。现代音乐变化无穷,时至今日,仍然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由于这些音乐在时间上跨度较近,没有距离感,人们至今还没有办法获得历史的透视,所有不适合过早的下结论。但是, 它和以往的音乐有着共同之处, 现代音乐作品也会优胜劣汰,当中的优秀作品定会被更多的人所接纳,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身为音乐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选择更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发展的20世纪现代音乐作品推广到大学生中,使他们不仅对古典音乐,而且对离我们更近的现代音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引发创新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注启璋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李秋华.西方音乐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朱建.20世纪音乐漫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4]钟子林.20世纪西方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5]巢蓉.普通高校大学生研习与思辨现代音乐的价值之思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张雯雯.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的艺术内涵[J].外国问题研究, 2012,(09).

[7]唐宏智.现代音乐的存在方式分析[J].音乐时空,2015,(05).

[8]胡子奕.浅析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中开设西方现代音乐课程的重要性[J]. 音乐大观,2014,(04).

作者:陈旭

第2篇:如何欣赏舞剧音乐?

从事指挥专业多年,常常遇到音乐爱好者问起舞剧的许多问题。最典型的有:舞剧是以音乐为主,还是以舞蹈为主?舞剧的音乐与其他器乐体裁或者与舞曲有什么不同?我们耳熟能详的舞曲与大多同名的舞剧有何关联?怎样能更好地欣赏舞剧音乐,舞剧音乐又是否具备完整独立的音乐价值?这些问题表现出了观众对于舞剧和舞剧音乐的兴趣,以及一些普遍的疑问,同时也很具有专业性,值得大家一同探讨。

舞剧艺术起源:戏剧性渊源

舞剧,一般概念上是用舞蹈来表现情节的戏剧,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主要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表达戏剧矛盾冲突。

戏剧是人类文明与文化起源的重要元素。戏剧艺术,追溯起源,普遍认为发端于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或是劳动和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西方戏剧的早期形式——古希腊戏剧即被认为起源于酒神祭祀。古希腊戏剧对于整个西方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乃至审美习性,都具有深刻影响。

芭蕾舞剧是西方舞剧的经典形式。十五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芭蕾艺术有了最早的萌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流派的《仙女》《吉赛尔》和《葛佩莉亚》开启了浪漫主义芭蕾的新纪元。十九世纪后期《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名作的产生,使芭蕾艺术发展至一个高峰。二十世纪以后,随着舞蹈语汇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现代舞剧开始涌现出来。

中国戏剧艺术的血缘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歌舞。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舞》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的历史事件情节。此后,又出现了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作的《九歌》,具有更强烈的舞剧因素,但仍然是祭神的乐歌。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触前,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是我们常说的戏曲曲艺。从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是中国戏曲比较原始的形式。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方才初见端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舞剧,也是中国运用芭蕾形式创作的第一部舞剧,是1950年的《和平鸽》。之后,五六十年代间,中国以古典舞蹈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为基础,创造了以《宝莲灯》《小刀会》《鱼美人》《五朵红云》为代表的民族舞剧样式。六十年代中叶,《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相继问世,在中国芭蕾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成为中国芭蕾的著名保留剧目。它们开拓了芭蕾艺术表现现实题材的可能性,拓展了舞剧的表现功能,为中国舞剧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把中国舞剧音乐的创作水平发展到了新的境界。

新时期中国舞剧的创作视野和表现题材都有了极大的拓展,在大胆吸收借鉴之中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古典舞剧、民族舞剧、芭蕾舞剧及后来出现的音乐舞蹈史诗争相呈现创作和表演的繁荣丰富。七八十年代以后的《丝路花雨》《文成公主》等民族舞剧,以及现代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表现出中国舞剧的创新与探索。

纵观东西方戏剧和舞剧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其与原始崇拜、神话传说、宗教理念、音乐、歌舞、绘画等艺术和其它相关领域天然紧密相连,直至今天也仍然是舞剧的重要元素。

舞剧音乐构思:以内容为魂

舞剧音乐是作曲家专门为舞剧所写的音乐,它不仅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具有揭示剧情和内在刻画等独特作用,甚至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中外优秀的著名舞剧音乐均具有自身独立的音乐生命和审美价值。正如人们所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一部舞剧音乐的产生,最初由舞剧编导者拿出脚本,在与作曲家讨论、拟定出长度表后,根据剧本设定的人物、情节、历史时空、地域风情,由作曲家独立完成音乐作品。由于内容和功能的容量很大,舞剧音乐往往具有交响性。又因为舞剧没有人物对话,音乐因此要成为传递人物感情、渲染戏剧氛围、制造戏剧矛盾冲突的主要信息源。音乐模拟具象出情境的转换,牵引着时而舒展、时而紧缩、时而开放、时而凝固的肢体语言,撞击着观众的感观与心灵。

中外经典舞剧中,无论是经久不衰的《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葛佩莉亚》,还是近年来上演的新创中国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苏武》《一把酸枣》,都极好地融合了文学、影视、民歌、民谣、绘画等其它艺术门类,呈现出原作最精髓的内容,不仅给人以对原作的回味,而且还深有余音绕梁之感。

曾有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中国民族舞剧《五姑娘》,这部舞剧改编自流传在江南地区的吴歌《五姑娘》,描述了长工徐阿天和五姑娘的真实爱情悲剧,也描摹出中国十九世纪江南农村的风情画卷。

全剧似一首淳朴优美的长篇诗行,普通劳动人民的爱情悲剧发生在吴地温情脉脉的水土之间。“水田生情”“磨坊偷情”“荷塘深情”“太湖断情”前后几场与水关联的重要场景明晰了“情始于水、情终于水”的情节主线,与音乐丰富多变的线条充分交织融合。有时极具民俗风情的“呜哎嗨”山歌带来吴文化的抒情写意,有时音乐的静默又留出必要的想象空间,在音乐的和声、配器、对位等多种处理手法的变幻之中,舞蹈把复杂的内心世界立体、外化并有层次地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经由剧情的引领,悲剧最终发生在音乐的强烈对比冲撞中,显得震撼心灵又意味隽永,音乐与舞蹈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当整场舞剧结束时,观众们感受到余音绕梁的激情和感动,深深沉浸在舞、乐、剧的回味之中。我想,这正是舞剧艺术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舞剧音乐特点:陈述与表现

作为一种戏剧形式,舞剧有基本的剧情陈述过程,包括主要情节内容和过渡性段落,音乐也针对不同的内容性质和特点进行陈述与表现。

从音乐的陈述功能上看,舞剧音乐与其它音乐体裁有着相似之处,即包括主题材料、展开部分、经过性连接材料,也常常会形成完整的结构性段落和经过性段落。很多音乐爱好者可能较少观赏完整的舞剧,但一定聆听过诸如《天鹅湖》《胡桃夹子》这些著名的舞剧组曲,它们其实就是由舞剧中的多个段落构成的,作曲家一般会选用主旋律与其他有特点的段落来进行组合。著名的舞剧音乐因其完整独立的音乐价值,成为常用且深受欢迎的经典音乐会曲目。如《胡桃夹子》就是由“序曲”“进行曲”“糖果仙子舞曲”“特列帕克”“阿拉伯舞曲”“中国舞曲”“芦笛舞曲”“花之圆舞曲”构成的,它们是全剧的精选,代表了整部舞剧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在传统的舞剧中,作曲家一般比较强调这些舞曲的写作,十九世纪的大量舞剧都有这样的组曲形式,人们对于这些舞曲也十分熟悉。中国舞剧的经典代表《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也分别有两套组曲产生,并且成为音乐会的常演、加演曲目。

舞剧音乐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音乐,在一些完整的段落中,其结构多为三部式,有再现,也有回旋性。舞曲的主题常常为舞蹈风格,由于世界上的舞蹈样式很多,节奏形式十分丰富,因此也就塑造出多样的舞蹈形象。舞剧音乐的写法多为主调风格,音乐织体较清晰,有些舞剧还有特定的主题,在整部舞剧中多次出现,从而巩固戏剧性以及结构的统一性。

对于舞剧音乐来说,音乐速度十分重要,因而舞剧音乐与舞蹈的相互关联在音乐速度演绎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我们在舞剧中欣赏音乐时,会发现相比较于我们所熟知的舞剧音乐组曲,它在快慢及其变化等速度和力度方面,有时会有不同。这是因为在舞剧中,音乐必须配合舞蹈动作的进行而做适当的调整,比如较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不可能使用极快速的音乐。

舞剧音乐作为音乐形式的一个种类,它的音乐风格必然受其时代特征的影响,同时也与作曲家个人及其作品的风格一致。如柴科夫斯基的三部经典舞剧既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又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标志性的风格辨识出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音乐创作技法也是舞剧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十世纪以后,随着整体作品风格的改变,大量的现代音乐创作技法被引入到舞剧音乐中来,这些在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舞剧中都有鲜明的表现,如《春之祭》《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而现代作曲技术中强调音乐张力与冲击力的风潮,也反过来影响着舞剧的题材风格与舞蹈形式,尤其为现代舞和民族民间舞蹈所广泛采用。

在乐队的使用方面,十九世纪舞剧的乐队编制多为双管形式,二十世纪后也有大于双管的编制。中国舞剧还采用中西乐队同组的形式,或是在西方交响乐队中加入独奏性的中国民族乐器,如《白毛女》中“扎红头绳”的舞曲音乐使用了板胡,《红色娘子军》中“军民联欢”的舞曲音乐使用了竹笛,均在音乐表现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恰如其分地凸显了民族色彩。

舞剧音乐欣赏:审美与经验

总的来说,由于舞剧综合着舞蹈之形象艺术和音乐之抽象艺术,舞剧音乐欣赏相比较于其它器乐题材来说更为简单、直观,同时陈述方式的具象性、标题化和情节性也便于加深对于音乐主题的理解。只要更多熟悉舞剧音乐在与舞蹈结合时的某些特殊处理方式,就可以更好地欣赏舞剧的音乐和主题。这当然需要欣赏者除了了解音乐,也对舞蹈及其语言有所欣赏认识,具备一定的观赏经验和感受积累。但无论如何,正如大家印象中的,一部出色的舞剧,比一部单纯的交响乐作品更具视觉与听觉的完整享受。

人们欣赏舞剧,除了欣赏独舞、双人舞、群舞等优美的舞姿,聆听舞剧音乐多重身份的表达和表现以外,引人入胜的剧情、生动各异的造型,还有华美多彩的服饰、变幻有趣的舞美灯光等等,也都能成功吸引观众。在这所有之中,正是舞剧音乐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直至整部舞剧的情感色彩基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其它所有音乐形式一样,舞剧开阔了我们对音乐与舞蹈多维度的想象,也丰富了自己的审美体验。

当然,仅仅欣赏舞剧组曲音乐并不能完整感受舞剧的魅力,就像仅仅听歌剧的咏叹调并不能完整了解一部歌剧作品一样。我们鼓励大家培养和提高舞剧音乐欣赏水平,也是希望对大家更好地欣赏完整舞剧作品有所帮助。

随着舞剧的现代化发展,当今多种形式、题材甚至跨界实验性的舞剧正不断涌现。当代舞剧也跟随着当代艺术的脚步,更多关注着现代生活境遇和人们内心的矛盾、生命的本质意义及自我认知,拓展更加多元化的艺术价值。我们可以通过一出舞剧,看到传统舞剧的程式化表演,也同样可以看到现代艺术创新的尝试;可以看到舞台艺术的多元化革新,也同样可以看到经典精髓的现代化演绎。而这些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哪怕只是一闪而过的创新,被始终存在的音乐所表现、接纳。好的音乐是舞剧灵魂的完美诠释者,也必然是深深触动每一位观众的重要元素。

是的,在我看来,舞剧音乐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在舞剧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舞台元素背后,音乐塑造刻画了时代的背景、情节的演进、人物的关系和故事的结局。也是在音乐之中,深厚的人文历史、绚丽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富有哲思的性格命运,如此生动清晰地被雕琢出来,以想象填补着心理期待,同样实现着音乐的最高艺术价值。

作者:戴路青

第3篇: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摘要:为上好音乐欣赏课,我尝试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融洽关系,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发挥主体作用,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在这美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用变化多样的方式,尽情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按主体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上好 音乐 欣赏课

音乐欣赏被称为音乐艺术的第三度创作,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主渠道,也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感受音乐,并能运用平时的音乐积累,自然地流露真挚感情,我应用了和谐施教的要素进行尝试。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英国教育家柏西·布克说过:“一名教师,你首先的紧迫任务就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创设适当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可以语言描绘,可以借助画面,可以利用身体语言等。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我先放映日本侵略者侵华滔天罪行的投影,并用低沉的语调、悲痛的情绪及相应的手势讲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容。同学们看到了我大好河山被敌寇践踏,听到神州大地哀歌四起,个个义愤填膺,产生了欣赏的强烈欲望,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这样,学生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中了解了乐曲的内涵,感悟了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英勇气概和民族精神。

二、教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胆小、害羞、自信心不足,在欣赏课中只有被动地接受和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我试着让学生自悟自得,发表创见,发动学生用自己已有知识去描绘音乐。如在欣赏《采茶扑蝶》时,针对乐曲为ABA三段体音乐的特点,我让学生用各种形式来描绘音乐的段落。结果有的学生用彩笔画出“红白红”,有的学生用数字“121”表现,还有的学生用“手心手背手心”来示意等等,同学们用自己的形式表现了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感悟到自己完全有能力独立理解音乐,体味祖国大自然的优美情韵。

三、融洽关系,创设和谐课堂气氛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因而,需要学生大胆联想,自由抒发。其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将起很大作用。如果老师采用说教式,就会约束学生的思绪,学生不敢大胆表现,课堂气氛一定会很沉闷,就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我除了注意保持和蔼可亲的教态外,还注意语言的表达。当需要时,我一定会说:“我们一起来。”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我和学生一起为它进行打击乐伴奏,然后教几个比较简单而又具瑶族特色的舞蹈动作,最后随着美妙的乐曲,与全体学生一起即兴跳起欢乐的瑶族舞蹈。学生觉得老师有亲和力,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样,创设出了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进入了民族团结的意境,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发挥主体作用,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艺术大师李可染也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由此可知,想象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应注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为,这是引导学生发现和获取知识与智慧,并形成能力的手段。通过欣赏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具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可以加快学生理解音乐、认识音乐、掌握音乐的进程。如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前,我先诵读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之后,让学生根据诗文所描绘的意境欣赏作品,充分想象曲中所表现的“皓月皎洁,春江波平,江上泛舟,箫鼓遥闻”的境界,设身处地感受美和创造美。于是,文学爱好者妙笔生花,构思了一篇篇抒情隽永的散文;美术小组的学生挥毫泼墨,一幅幅“江楼钟鼓”、“渔舟唱晚”的美景跃然纸上。整个课堂呈现了“诗——乐——画”之走势,整个课堂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氛,达到了让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预定效果。

总之,欣赏教学是一种音乐实践活动,在这美的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将身体各种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用身体表现,用乐器演奏,用各种变化多样的方式,尽情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按主体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

作者:全宇增

第4篇:如何欣赏现代诗歌

篇一: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江苏赣榆厉庄高级中学 仲丽 邮编:222121 电话:82708121 在高中课本里,编选了一部分现代诗歌,大部分学生反映读不太懂。不知如何鉴赏。下面就教学心得谈谈自己的浅陋之见,以给同学们一点帮助,并就教于方家。

(一)通过抒情解诗

抒情是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任何一首优秀的诗,都是诗人真挚感情的结晶。因此,赏析新诗可以从感受诗情入手。在具体分析中,我们如果能正确把握作者的不同的喜优、爱恨之情,就能判断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痛斥什么等等问题。如韩瀚写张志新烈士的诗歌《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诗人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精心构置了一个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中心,这就是“生命的天平。”抽象意义上的“生命”本来是无形的,因而也无所谓轻重。诗人借助“天平”这一具体可感的意象,赋予无形之物以有形,并且衡量出不同生命的轻与重。诗人在“生命的天平”的一头安放着烈士“带血的头颅”,另一头则是“所有的苟活者”,使读者由对这一形象画面获得视觉上的不平衡感的同时,体会出诗人对烈士的无限崇敬,对他人、对自我的否定与批判,读者的灵魂怎能不为之震撼?它必然会在读者的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共鸣。

(二)通过事件解诗 有些诗,作者描绘的意境、突出的主题往往和人物的活动有关。鉴赏这类诗,必须抓住事件,把事件理清。有时还要把事件补充完整,把事件作为鉴赏的钥匙。如《水乡行》一诗: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鱼网作门帘,/挂满树;/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榴火自红,/榴浅舞;/家家门前,/锁一副;/要找人,/稻海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蛙声住,/水上起暮雾;/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橹。读后判断,到水乡来的是哪类人?a、毕业回乡的学生;b、定期前来的干部;c、本乡本土的居民;d、饶有兴趣的初访者。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诗句“进庄出庄”“送客”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中写的事件是一位客人到水乡找人,结果未遇,只好离去。所以我们可以判定这位客人不是a、c是两项。再看,这位客人因不知道要找的人会在稻海深处而未遇,以及客人对水乡环境的新奇感,对“一手好橹”的赞叹之情,我们不难发现客人不是对水乡熟悉的人,于是又除去c项。这样到水乡来的应该是d项,即饶有兴趣的初访者。 (三)通过形象解诗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如诗人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要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我们就不能不重视所咏之物——礁石。礁石的特点是坚硬的,作者把它放到一个又一个浪中,但礁石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它已蕴涵了作者的情和志,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抓住了礁石这一形象,中华民族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对前途充满希望、百折不挠的形象就突出出来了,同时,我们也可以概括出这首诗的主题,即表现出了一种不怕厄运、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四)通过哲理或事理解诗

有些诗歌,可以从推敲作者所表达的哲理或事理方面来鉴赏。如阅读臧克家的《有的人》这首诗,我们只要弄清楚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问题,全诗的主旨就明确了。

(五)通过想象解诗 诗歌是浓缩的智慧,以最有限的诗句,拓展出无限的空间;以最精短的形式,承载起最博大的内涵。所以,有时需要我们去想象,即对诗歌内容、作者、背景作综合性思考。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读这首诗,要抓住三个要点:第一节的“黑夜”、“黑色”,第二节中的“光明”。“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这种“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的象征;“黑色的眼睛”在这里具有双重寓意:一方面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另一方面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的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了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叛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有了这种语感,你就会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得到一个意象:漆黑笼罩,夜已漆黑,眼已漆黑,一切皆黑,这个世界除了黑,一切皆无。但是“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却在这一片黑暗中显示出了一个亮点,这个亮点虽然也是黑色的,但是这却是黑得发亮的眼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追求光明的本性是多么顽强,即使是在最黑暗的环境中生存,即使被最恶毒地摧残,人类追求光明的本性也不会磨灭。黑暗的巨大和善性的顽强于是就在对比中得到了彰显。

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示一个庞大的主题,一代人就被顾城浓缩成两行,无尽的话也被顾城浓缩成18个字。《一代人》既是一代人的自我阐述,又是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不止以上几种,其他的如句式、结构、章法、节奏美、跳跃性等等都是我们鉴赏诗歌的途径,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灵活地把握各种鉴赏方法,以达到现代诗歌鉴赏的审美目的。无论用什么方法,读懂一首诗,并能产生共鸣,就是成功。篇二:如何鉴赏现代诗 如何鉴赏现代诗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现代诗则反映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新诗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大有裨益。那么,如何鉴赏现代诗呢?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 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 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品

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视诵读。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 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篇三:如何欣赏现代诗

第一, 背景的理解。如果你不理解背景你就不知道作者在写什么,到底为什么写这首诗。 第二,诗本身的理解,要逐字逐句地读,读通读透,如果这两点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么下面就不能进行。

第三,诗都是由一个个意象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就是要你找出诗人列举的意象物,然后看这些意象物各自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看看总体上表达什么意思 第四,读诗其实根本就不是在读诗,是要你用自己的感觉去体会去把握的,所以不要参考什么别人的评注,这是最下等的读诗之法。读诗最上乘的方法莫过于无法。要你自己去感觉,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此话不无道理。另外,优秀的诗篇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怎样,而是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所以,诗歌的学习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而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则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揣摩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诗言志。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诗歌形式的五个要素

现代诗歌表面上看无一定之规,给人无从下手之感,但分行、韵律、意象性、风格、情境,都构成了现代诗歌形式的重要元素,抓住这五要素,就能有效地进行分析。 1,分行。

首先一目了然的就是分行。即使是一篇通讯报导分了行也会有诗的感觉。美国学者卡勒举过一则通讯的例子: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棵法国梧桐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 下面试试把这则通讯分行朗诵: 昨天

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 猛撞 在一棵

法国梧桐上车上四人 全部 死亡

朗诵时再加以悲哀的调子,还真是一首不错的诗呢。这一点很简单,不多谈。 2,韵律。 从韵律开始,进入了诗学相对复杂的层面。很多背过唐诗的人从小就会感到古体诗的韵律美。几岁的孩子可以什么意思也不懂但一口气背出几十首唐诗来。其中起作用的就是韵律感。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父母都逼着他们背唐诗,而不背郭沫若的《女神》呢,一方面他们认为唐诗有更永恒的经典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也在于唐诗有强烈的韵律感。语言本身是有音乐性的,这种音乐性——一种内在的音节和韵律的美感不仅限于诗,日常语言中也潜在地受音节和韵律的制约。 3,意象性。

意象性是诗歌艺术最本质的规定性之一。诗句的构成往往是意象的连缀和并置。这一特征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诗句往往是名词性的意象的连缀,甚至省略了动词和连词。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纯粹的名词性意象连缀,省略了动词、连词的诗句在西方诗中是不可想象的。可以对照一下唐诗的汉英对译,比如王维的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它翻译成英语是这样的:“as the sun sets ,river and lake turn white”。“白”在杜甫诗中可以是一种状态,在汉语中有恒常的意思,“白”不一定与“日落”有因果关系,但是在英语翻译中,必须加上表示变化和过程和结果的动词turn,过程的是因果关系,而且必须有关联词as。又如杜甫的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译成英语则是这样: 补充: 4,风格。

从意象性随便谈及的是“风格”。意象性是诗歌的普泛的属性,本身没有风格特征,但诗人选择哪一种类型的意象却标志着风格。比如法国象征派大诗人波得莱尔写诗就不回避我们看上去是丑恶的意象,甚至专门写腐烂的尸体,因此被称为恶魔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发明的是“审丑”的艺术,专门写尸体5,情境。

分析现代派诗歌,更好的一个角度是情境。它不完全是意境,而有情节性,但其情节性又不同于小说等叙事文学,其情境是指诗人虚拟和假设的一个处境,按卞之琳所说,是“戏剧性处境”。如他的《断章》,是现代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现代诗歌史上最有名的诗。 这是大师对诗歌的诠释,你好好看看,肯定对你理解诗歌有好处,呵呵呵···希望对你有用 我国的新诗,开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它挣脱了旧诗格律的束缚,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融入了外国的自由体、阶梯式等诗歌样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欣赏现代诗歌,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领悟意图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欣赏诗作的钥匙。如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艾青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如《樵夫,别砍那棵树》,由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老橡树成了诗人及其家人的庇护者,是他们欢乐的源泉,是过去美好年华的承载者。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这首诗的人,也会把它作为表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揣摩意境 意境包括客体描写对象和主观感受体验两个方向。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诗人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抒怀。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想起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悲苦的身世、低下的地位、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创设了凄凉、衰败、荒寂的意境,从而寄托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剖析形象在把握诗歌意境的基础上、要对诗的形象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叙事诗中的人物、写景诗中的景物、抒情诗中的抒情对象等,不同时代给诗人不同的影响,因而在欣赏时就要体会诗歌的时代特色。同时,还要注意诗人的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喷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欣赏中,既要体味风采豪放、气度飘逸,也要品评沉郁雄厚、苍老悲凉。如现代诗人邵燕祥的《致空气》,这首诗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诗中的空气象征着理想、信念、友谊等,表示对某物的执著,并且运用了咏物抒怀的手法。在席慕蓉的《长城谣》中,长城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在作者的心里更是故乡的象征。品味感情首先要品味诗歌的魅力,诗人把最真、最纯、最美的感情融入诗中,使诗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如《致空气》,你会被诗中的真情实感所打动,诗人把空气当作一位亲昵的朋友来写,让人觉得真实可触。其次要分析感情线索的作用。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这一感情线索,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的赞美,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第5篇:如何欣赏现代诗

第一, 背景的理解。如果你不理解背景你就不知道作者在写什么,到底为什么写这首诗。

第二,诗本身的理解,要逐字逐句地读,读通读透,如果这两点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么下面就不能进行。

第三,诗都是由一个个意象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就是要你找出诗人列举的意象物,然后看这些意象物各自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看看总体上表达什么意思

第四,读诗其实根本就不是在读诗,是要你用自己的感觉去体会去把握的,所以不要参考什么别人的评注,这是最下等的读诗之法。读诗最上乘的方法莫过于无法。要你自己去感觉,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此话不无道理。另外,优秀的诗篇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怎样,而是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所以,诗歌的学习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而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则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揣摩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诗言志。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诗歌形式的五个要素

现代诗歌表面上看无一定之规,给人无从下手之感,但分行、韵律、意象性、风格、情境,都构成了现代诗歌形式的重要元素,抓住这五要素,就能有效地进行分析。

1,分行。

首先一目了然的就是分行。即使是一篇通讯报导分了行也会有诗的感觉。

美国学者卡勒举过一则通讯的例子: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棵法国梧桐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

下面试试把这则通讯分行朗诵:

昨天

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

猛撞

在一棵

法国梧桐上

车上四人

全部

死亡

朗诵时再加以悲哀的调子,还真是一首不错的诗呢。这一点很简单,不多谈。 2,韵律。

从韵律开始,进入了诗学相对复杂的层面。很多背过唐诗的人从小就会感到古体诗的韵律美。几岁的孩子可以什么意思也不懂但一口气背出几十首唐诗来。其中起作用的就是韵律感。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父母都逼着他们背唐诗,而不背郭沫若的《女神》呢,一方面他们认为唐诗有更永恒的经典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也在于唐诗有强烈的韵律感。语言本身是有音乐性的,这种音乐性——一种内在的音节和韵律的美感不仅限于诗,日常语言中也潜在地受音节和韵律的制约。 3,意象性。

意象性是诗歌艺术最本质的规定性之一。诗句的构成往往是意象的连缀和并置。这一特征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诗句往往是名词性的意象的连缀,甚至省略了动词和连词。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纯粹的名词性意象连缀,省略了动词、连词的诗句在西方诗中是不可想象的。可以对照一下唐诗的汉英对译,比如王维的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它翻译成英语是这样的:“As the sun sets ,river and lake turn white”。“白”在杜甫诗中可以是一种状态,在汉语中有恒常的意思,“白”不一定与“日落”有因果关系,但是在英语翻译中,必须加上表示变化和过程和结果的动词turn,过程的是因果关系,而且必须有关联词As。又如杜甫的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译成英语则是这样:As spring comes to the city,grass and leaves grow thick”,其中表示时间性的关联词As、动词comes、grow都得补足。从中可以看出意象性尤其是汉语诗歌艺术最本质的规定性之一。 补充:

4,风格。

从意象性随便谈及的是“风格”。意象性是诗歌的普泛的属性,本身没有风格特征,但诗人选择哪一种类型的意象却标志着风格。比如法国象征派大诗人波得莱尔写诗就不回避我们看上去是丑恶的意象,甚至专门写腐烂的尸体,因此被称为恶魔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发明的是“审丑”的艺术,专门写尸体 5,情境。

分析现代派诗歌,更好的一个角度是情境。它不完全是意境,而有情节性,但其情节性又不同于小说等叙事文学,其情境是指诗人虚拟和假设的一个处境,按卞之琳所说,是“戏剧性处境”。如他的《断章》,是现代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现代诗歌史上最有名的诗。

这是大师对诗歌的诠释,你好好看看,肯定对你理解诗歌有好处,呵呵呵···希望对你有用

我国的新诗,开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它挣脱了旧诗格律的束缚,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融入了外国的自由体、阶梯式等诗歌样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欣赏现代诗歌,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领悟意图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欣赏诗作的钥匙。如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艾青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如《樵夫,别砍那棵树》,由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老橡树成了诗人及其家人的庇护者,是他们欢乐的源泉,是过去美好年华的承载者。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这首诗的人,也会把它作为表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揣摩意境 意境包括客体描写对象和主观感受体验两个方向。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诗人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抒怀。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想起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悲苦的身世、低下的地位、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创设了凄凉、衰败、荒寂的意境,从而寄托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剖析形象在把握诗歌意境的基础上、要对诗的形象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叙事诗中的人物、写景诗中的景物、抒情诗中的抒情对象等,不同时代给诗人不同的影响,因而在欣赏时就要体会诗歌的时代特色。同时,还要注意诗人的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喷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欣赏中,既要体味风采豪放、气度飘逸,也要品评沉郁雄厚、苍老悲凉。如现代诗人邵燕祥的《致空气》,这首诗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诗中的空气象征着理想、信念、友谊等,表示对某物的执著,并且运用了咏物抒怀的手法。在席慕蓉的《长城谣》中,长城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在作者的心里更是故乡的象征。 品味感情首先要品味诗歌的魅力,诗人把最真、最纯、最美的感情融入诗中,使诗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如《致空气》,你会被诗中的真情实感所打动,诗人把空气当作一位亲昵的朋友来写,让人觉得真实可触。其次要分析感情线索的作用。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这一感情线索,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的赞美,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第6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论文

诗歌艺术是中国文化经典中一支灿烂的奇葩。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西周时代社会现实生活,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的再现,是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她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感知中国古代先民的意识情趣,感知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颠峰时期,那是一个崇尚文学的时代,是一个歌唱的时代,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正因如此,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这缤纷灿烂的诗词圣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弘扬传统文化,使之实现创造性的转化,以适应现实的需要,这些都是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任务。1、注重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使之引发思考,同时这也是对文言文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尝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老生常谈的现象,改变课堂教学沉闷乏味、单调落后的现象,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潜能。首先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歌的钥匙。每首诗歌的教学,先让同学们从聆听名家配音朗诵开始,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吟诵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正如古人所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营造诵读诗词的氛围,把学生带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其次在吟诵诗歌的同时,通过对经典名著的点评,根据每首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到课外去吮吸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把同学们带入图书馆,让他们与好书为友,以诗词为友,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阅读能力。这也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师说》认为:老师就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问题的人。那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解释疑惑问题?如何当好引导者与合作者?《论语侍坐》给了我们启迪,孔子让每位学生言志,给予每个人畅所欲言的机会。现代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要使学生对久远的诗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达到赏析,我们就必须营造一种诗歌赏析的氛围,本着“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加聪明,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创意”的宗旨,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充分联系社会生活背景,去理解、赏析诗歌。比如曹操的《短歌行》的教学课堂,教师进行作品背景介绍后,将课堂还给学生,交由学生,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联系他们了解的文学作品及文学作品中对曹操的认识,畅谈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达到赏析诗歌的目的,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有的学生说“曹操是真英雄,不是奸雄”。有的学生说“曹操是位出色的诗人,不当丞相,做一个自由诗人多好”。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论基础。课堂是开发潜能、培养智能、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使语文课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诗歌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诗文的赏析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配合教学,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想法,举办一个“诗词知识”竞赛。让学生们进入备战状态,分组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们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经过一系列的比赛,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加鼓舞了学生的士气,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的热情。中国文化经典是古代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她滋养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研究、探索这一文化经典中诗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需要,是培养一代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这缤纷灿烂的诗词圣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4、保持诗歌的陌生化,有意识的忽略传统的课前预习。

长期以来,我们已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而语文学科更被约定俗成为:课前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熟悉内容,课上老师检查字词,讲解内容和主旨;课后记背及练习有关内容。这就使诗歌学习这种娱情审美的乐事变成了枯燥机械学习的模式。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课前的预习,其有存在的价值。学生自主的去熟悉字词,了解家生平、写作背景、创作风格及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更是一件令老师无比快意的事了。可这恐怕只有寥寥几个的学生吧,对大多数同学而言,预习只是一种停留在形式上的作业罢了。所以对诗歌的新、陌生就能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特征。而这何尝不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呢?

当然“教无定法”,以上只是我在诗歌教学中的一点点不成熟的思考,探究和实践,恳请得到同仁的指教和帮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是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今后语文教学领域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第7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精读:《天狗》

略读:《井》《春》《无题》《川江号子》 

二.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现代诗歌“生命的律动”的内涵。

2. 结合课文,领悟现代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



(二)方法与过程:

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习现代诗的朗诵。 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各篇诗歌蕴含的人格魅力。 

三. 教学步骤: 

(一)单元知识总括

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这些诗篇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天”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为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为船夫搏斗急流的坚韧。我们应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生命的律动”是这些诗作内涵的共同特征。不过,每篇诗歌所表现的生命形态是各不相同的。《井》所表现的是一种“静默”的生命形态,与《天狗》里张扬、凌厉的“天狗”形象及其代表的生命意志大相径庭:前者趋于内敛、收束,后者则显得外张、夸饰。同时,不同生命形态蕴涵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如《无题》全篇渗透着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令人产生崇高感;《川江号子》也包含了悲壮的意味,但更多的是悲慨与孤寂。

诗歌的思维方式是十分奇特、令人费解的,因为诗人往往采用隐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将自己的感觉进行了变形或转移处理,使得显示出来的形象与他要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

现代诗歌的朗诵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应理解诗的内涵和情感特征,这是诗朗诵的基本前提,如果对诗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就无法正确地进行朗诵;其次,要把握诗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句法、韵律、节奏,这是诗朗诵的关键;再次,善于捕捉语词的弦外之音,使自己的朗诵富于个性化。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自由诗,朗诵起来难度相对大些,在没有明显的韵脚的情形下,应格外留意这些诗的内在节奏和旋律。本单元所附的知识短文《走进诗的世界》,从总体上说明了现代诗的基本特征。这里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诗的定义,这是由于人们对诗的理解千差万别所造成的,不过诗有自己的基本的格式和规定。 



(二)《天狗》 1.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卓文君》等。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六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著作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

一、

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

九、

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其中文学20卷)行世。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他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2. 诗歌分析

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一形象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全诗共有四节。第一节的起句“我是一条天狗呀!”犹如横空出世,“天狗”的形象就此脱颖而出。紧接着,诗人连续用四个“吞”字,展示了“天狗”的无比豪放的气概,这一节末尾的“我便是我了!”是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

为了强化“天狗”的气势,诗的第二节又连续用四个“光”和“Energy的总量”,凸显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这一节里的“月”“日”“星球”“全宇宙”,直接承续上节而来,从范围和气势来说是逐步升级的。 第三节是全诗的核心和高潮,通过“天狗”的“动”的形态(“飞奔”“狂叫”“燃烧”),来展现它的狂放不羁的性格。其中,“飞跑”是理解“天狗”的动感精神的关键:诗人除了连续用三个“我飞跑”外,还用了一个比喻(“电气一样”)和三个“在……上”的句式,来烘托奔跑的速度,勾勒了“天狗”一往无前的姿势。至于这一节里的“剥皮”等动作,显然将“天狗”的恣肆狂放推向了极致。由此,最后一节的两句才显得顺理成章。

总的来说,这首诗从第一节的“吞”(积蓄能量)到第二节的“放”(“光”),再到第三节的恣意“飞跑”,也就是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天狗吞日”“飞奔”的壮美图景。

这首诗,由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我”的带动而完成,整个诗篇的所有字句都听从“我”的召唤和推动,向前奔涌不止。诗句从“月”到“日”再到“一切的星球”直至“全宇宙”,都过渡得极为自然随意,几乎来不及选择和停留就被“我”裹挟而走,这股奔涌的语词之流直到“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二句才戛然而止。全诗以“我”为起端,以“我”的爆裂而告终:“我便是我呀!”本来宣告了“我”的完成,同时预示了“我”的壮烈的毁灭,因为与之相连的是“我的我要爆了!”。

与“天狗”的狂放气势相适应,这首诗不仅主题思想趋于阔大、高远,而且语言、风格极为强劲、有力。无论从气势还是风格来说,这首诗都是空前绝后的。

在这首诗里,“天狗”形象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写的“我”(民族与时代新人),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叛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见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里牵涉到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的关系。郭沫若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主张“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他的好友田汉在给他的信里也说:“你的诗首首都是你的血,你的泪,你的自叙传”(《三叶集》)。这正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

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应该说,泛神论思想贯穿整部《女神》。一般认为,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杂糅了以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十六七世纪泛神论哲学和古代中国、印度哲学里的泛神论思想。他曾这样说:“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这就可以解释,这首诗中为什么多次出现了“月”“日”“星球”“宇宙”等词语。同时,郭沫若诗里的科学观念与泛神论思想是相辅相成的,“X光线”“电气”“神经”“脊髓”“脑筋”等科学术语的使用,可以被视为一种科学观念的表现。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均开阔了诗人的眼界,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有助于他的诗里包容宇宙万物,从而使其诗风雄奇、健美。

这首诗的整体手法是拟人,“天狗”形象的塑造能够生动地展现充满豪气的时代自我精神。拟人手法也便于诗人进行富于想象力的夸张:“天狗”的“吞”“月”“日”“星球”以及“全宇宙”,“天狗”的“飞奔”“狂叫”“燃烧”乃至“剥皮”“食肉”“吸血”“啮心肝”,就变得十分自然、合理。因此,这首诗的拟人是巧妙的,夸张也是合理的。 这首诗的诗体形式同它展示的“天狗”形象和表现的思想主题是相得益彰的,也同《女神》里的其他诗篇一样,是完完全全的自由诗体。郭沫若称:“形式方面我主张绝对的自由,绝端的自由”(《论诗三札》)。《天狗》正是如此,似乎惟有采用这自由的诗体,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天狗”的狂放不羁。在这首诗中,诗句是长短不一的,每一节的行数也不固定,且没有统一的韵脚。不过,郭沫若更看重的是一种内在的节奏,即随着情绪的起伏消涨而形成的韵律,这是一种自由不拘中的调协。他往往通过铺排、复沓等手段实现这样的韵律效果,如连续三个“我飞跑”就让人感到某种迅疾的节奏。 



(三)《井》 1. 作者简介

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的霹雳州,在那里念完小学和初中后回国,在福州英国教会创办的福州私立三一中学(现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就读,1937年毕业后考取浙江大学生物系,因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迁往贵州,故借读于厦门大学生物系,1939年又转学到西南联大(昆明)外语系就读,先后在昆明、湖南芷江担任“美国志愿军大队”(即陈纳德的“飞虎队”)翻译一年,后又到印度比哈尔邦的“蓝伽训练中心”任少校翻译官两年多,1945年回西南联大毕业。同年,到重庆《大公报》任国际版编辑一年后,出国到新加坡南洋女中和华侨中学任教三年;随后在香港《大公报》任《文艺》副刊编辑兼《新晚报》电讯翻译一年,1951年10月回国在北京新华通讯社国际部工作,直至1986年退休。其间,1974年到临汾山西师范学院(现改为山西师范大学)任外语系教师及系主任四年。

杜运燮在厦门大学生物系借读期间,因选读林庚教授的“新诗习作”课程,而影响了他的一生历程——放弃理科学习而改为文科学习和诗的创作。他经沈从文先生介绍,在香港《大公报》发表诗作,最早发表的一首诗是《粗糙的夜》。在西联大学习期间,他于1940年参加西南联大最有影响的文艺社团——冬青文艺社。该社主要成员有林元、杜运燮、刘北汜、汪曾祺、查良铮(穆旦)等,聘请闻一多、冯至、卞之琳为导师,出版专门刊登杂文的《冬青》壁报以及《街头诗页》等。1946年,他的《诗四十首》被巴金把列入《文学丛刊》第8集,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部诗集。以后他又相继出版了《南言集》《晚稻集》《你是我爱的第一个》《杜运燮诗精选100首》《海城路上的求索——杜运燮诗文选》等诗集,散文集有《热带风光》等。 2. 诗歌分析

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与《天狗》里的“狂飙突进”式的生命律动不同,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

全诗有七节,每节三行,诗的外形和句式显得比较齐整,如同“静默”的“井”。第一节,首句“我是静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突出了“井”的沉静与沉默的品质。接着是对“井”的“完整和谐的世界”的描绘:“草叶”“天空”“浮云”。

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第二至六节,便是“我”与“你们”的对话。这里的“你们”,是指来井边取水的人们,他们因“饥渴”“前来淘汲”。有意思的是,诗人没有描绘“你们”取水的具体情景,而是以“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写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这样,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巧妙地利用水面的映现作用,写“井”的“瞥见”,其实是一种相互观看。

第二节的“温暖”被带入了第三节:“我”“只好被屏弃于温暖∕之外”。此处的“只好”颇为得体,与“井”的坚韧品质一致。“温暖”与这节的“荒凉的寂寞”“孤独”构成对比,使得“永远澄澈的丰满”的“井”的特性更好地显现出来。

第四节更进一步,作者用“表面”和“深处”这对相反的词,展示“井”的“冷寂”与沉静,一任“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因为取水人只汲取了井的“表面”,无法深入它的内心。这层意思在第五节里得到了强化,“也只能”一语充分显示了井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于是,“井”的“静默”品质获得了深厚的支撑——“黑暗的地层”与“无边的宇宙”。

第六节仍然采用对比的方式(“垃圾”与“洗涤”),将“井”的品质进行了深化:“默默地承受一切”。这是一种“静默”中的忍耐与“承受”。同时,“洗涤”“垃圾”之后,“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表明了“井”的高洁、自持的品性。

最后一节是全诗的总结和提升,再次强调了“井”的“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这几个词语准确地概括了“井”的丰富而可贵的品质。尤其是末尾的“绝不逃避,也不兴奋”“苦笑几声”,十分形象可感,“井”的不卑不亢的姿态跃然纸上。

此诗中关于“井”的描述,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总体性的勾画,中间的五节构成了一个整体,是具体的呈现。

诗中关于“井”的描绘是层层深入的:第一节是粗略的概描,以“草叶”“天空”“浮云”衬托,特点是“完整和谐”;接下来,以“荒凉的寂寞”“孤独”反衬“澄澈的丰满”,以“冷寂的心灵”接通“黑暗的地层”和“无边的宇宙”,并用“洗涤”保持自我;最后,“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完成了“井”的素描和透视。诗中设置了一个“我”与“你们”的对话情景,从侧面展现了“井”的遭际:“被屏弃于温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和“孤独”,被“淘汲”和“扰乱”,任“花叶腐烂”在“心灵深处”,因垃圾淤塞而“被遗弃”。总的来说,相对于外部的污浊环境,“井”是一个无私的给予者,而且是坚韧的、“默默地承受”的。在此诗中,“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这品格显然是某一类人才具有的。提示学生留意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上世纪40年代),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这首诗的语调和节奏。全诗语调平静、节奏舒缓,与“井”的静默品性相宜。这是一首形式比较自由的诗,但严格地押了韵。作者采用的是抱韵、换韵和交叉押韵的方式,如第一节“叶”“界”押韵,第二节“候”“忧”押韵,第三节“暖”“满”押韵,第四节“面”“烂”押韵,第五节“面”“联”押韵,均属于抱韵;第一至四节的韵脚不同,第六节“弃”“涤”“己”押韵,第七节“诚”“奋”“声”押韵,是为换韵;而第三节“独”与第四节“处”押韵,与各节内的押韵构成了交叉押韵的关系。此外,这首诗多用双音节词和五个字的偏正词组,是整首诗的语调和节奏的基础。 



(四)《春》 1.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他自幼聪慧,小学二年级时,他的习作《不是这样的讲》被天津《妇女日报》选用。1929年,他考入天津南开中学,随即开始创作诗歌,校刊《南开高中学生》经常刊登他的诗文,其中1935年发表的杂感《梦》,是他以“穆旦”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作品。1935年,穆旦考上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先后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及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在那里,穆旦在诗歌表现方法方面开始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写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诗,多数发表在香港《大公报》“文艺”副刊和昆明的《文聚》杂志上,成为当时大后方最受瞩目的青年诗人之一。1940年,穆旦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后赴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工作一年多,回国后辗转于昆明、贵阳、沈阳等地工作。他的第一本诗集《探险队》于1945年由昆明文聚社出版。1947年,他在沈阳自印了《穆旦诗集(1939-1945)》,次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本诗集《旗》。1948年,穆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1951年获硕士学位。1953年初,穆旦与夫人周与良一起回国,在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大量的诗歌翻译,至1958年他共翻译出版了普希金、雪莱、拜伦、济慈等人的诗集十余种。1958年,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错判为“历史反革命”(1979年平反)。直到逝世前夕,穆旦仍在不懈地翻译和创作,翻译了《唐璜》《丘特切夫诗选》《欧根•奥涅金》等。 2. 诗歌分析

这是一首写春天的诗篇。全诗只有两节,第一节写大自然的春天,第二节写生命的春天。既写出了大自然春天的迷人,也写出了生命春天的焦虑与迷惘。

第一节表面上写春天的景致,但其重心不在春天的景物本身,而在对春天的感觉。首句“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是以动写静,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和饱满的色块,呈现了春草的蓬勃生命力。随后,“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的“他”指上句中的绿草,“渴求”“拥抱”二词准确地勾画了草与花的关系。紧接着的花朵“反抗”土地、从地里“伸”出来,将花朵的顽强生长、挣扎的具有动感的形态,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前面三行,通过草、花、土地的描绘,把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展现在读者面前。接下来的三行,作者的笔锋忽然一转,写到了春天的“暖风”。“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大概吹醒了屋子里的人(这里的“你”并没有具体所指),他推开窗子,看到了满园夺目的春色。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节末行连续用了“满园的欲望”和“美丽”这两个抽象的词语,写浓浓的春意和琳琅满目的春景,这是以抽象彰显具象,再次突出了前面描绘的此起彼伏地涌来的春色。这三行起到了过渡的作用,预示着下文将要展开的内容。

诗的第二节实际上承接第一节,表现的是生命的春天:在春天气息的催发下,青春正“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第一句里的“蓝天”应和着上节的斑斓的春天景致,“永远的谜”体现了春天的神秘和充满诱惑。而“紧闭的肉体”突兀地显示了青春期独有的特征,肉体是被禁锢的、得不到施展,与后面的“卷曲又卷曲”相呼应。相比之下,“泥土做成的鸟的歌”更为形象,一种为沉重感所牵制的轻盈和飞翔的渴望,一种“被点燃”“却无处归依”的无奈、焦虑和迷惘——这些复杂的意绪被准确地传达出来。最后两行,借助于“光,影,声,色”的“赤裸”和“痛苦”的“等待”,强化了“紧闭的肉体”所受到的蛊惑。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二行,但包含的诗意和诗情却十分饱满。与传统的吟咏春天的诗作多好写景抒情不同,此诗的最大特点是在春天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了人的眼光、人的感情、人的欲望,尤其是人的感觉。经过感觉的过滤之后呈现的景致,便显得结实有力。要留意此诗在语词运用方面的特点。

(1)语词的厚度和力度。这主要体现在对春天的颜色和形体的描绘上,例如写“绿色”,诗人用“火焰”状“绿色”之盛、之逼人眼目,用“摇曳”写出了“绿色”具有动感的形态,倘若换成其他词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更不消说后面有“渴求”“拥抱”两个动词的加强;又如,写花朵的生机蓬勃,用了“反抗”和“伸”,也是两个表示形体的动词,它们足以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至于“泥土做成的鸟的歌”,更是巧妙地展现了“歌”所负载的双重力量(轻盈与浑沉),这就是王佐良所说的“肉体化”。

(2)矛盾方法的运用。例如,第二节中“紧闭的肉体”与青春期蓬勃的活力、“泥土”的滞重与“鸟的歌”的轻盈以及“点燃”与“无处归依”等,均构成了矛盾,这无疑增强了诗句的张力与密度,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借助于郑敏概括的“穆旦的语言只能是诗人界临疯狂边缘的强烈的痛苦、热情的化身。它扭曲、多节,内涵几乎要突破文字,满载到几乎超载,然而这正是艺术的协调”,进一步领会这首诗的语言魅力。也可以再找穆旦的其他诗作来读。

(3)某些句式的欧化。现代新诗受西方诗学影响很大,表现之一是句法的因袭。像这首诗里的“当……”句式、“如果”这一关联词、“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的倒置用法,都可看出西诗影响的痕迹。还可以了解穆旦对文言和旧体诗词语言的拒斥,不用“陈旧的形象或浪漫而模糊的意境”,而强调用“非诗意”的辞藻入诗。 



(五)《无题》 1. 关于“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上世纪40年代,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主编均为胡风)、《诗垦地》(主编为邹荻帆、姚奔)、《诗创作》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邹荻帆、绿原、冀汸、阿垅、曾卓、孙钿、牛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两集共十八册)、“七月新丛”与“七月文丛”的诗集中;1981年出版的《白色花》收录了“七月诗派”二十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基本的创作路子,其诗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2. 诗歌分析

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本诗的主题是崇高的、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

全诗共十五行,没有分节,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头两行是第一个层次,接下来的五行是第二个层次,随后的七行是第三个层次,最后一行是第四个层次。

“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起句是一个设问句,一下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读者也许要问:诗人为什么这样问?“仆倒”“这大风雪”指什么?请留意“这大风雪”里的“这”,指向了当前、眼下,给人以现场感。紧接着这个问句,诗人马上给出回答:“是的,我们将。”十分简介、干脆,以肯定的语气强调了问句中的事实,把“我们将”从前句的疑问,转化成后句的斩钉截铁般的肯定。这是第一层,以虚拟的情景将死亡的问题提到读者面前,这一层为全诗定的调子很高:昂扬、悲壮。

接下来,一个“而”字,既表转折,又是承接,引出的情景延续上二句而来:“温暖的血∕将随着血而融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小草的须”“五月的河”里。这是第二层,是对开头二句主题的深化:死亡并不可怕,它会发生转移。

随后的八行,再次用一个“而”字起头,将“雪后的平原”“袒露出来”。那是一个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归于宁静的天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一派祥和安宁的美丽景致。这是第三层,是对前面主题的延续和深化:烈士用鲜血换来了人民的和平。

最后一句,“风……”表面上是沿着“天”“水”“鸟”“鱼”的思路写“风”,但作者的笔锋忽然一转,“墓碑”蓦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是第四层,是全诗的点题之句,堪称点睛之笔,使诗意得以完全显现。 这首诗的语言运用也颇值得玩味,重点是诗的句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这首诗的作者是上世纪40年代“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此诗具有“七月诗派”诗歌的某些特点: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一(最长的十二字、最短的二字),并善于将诗人的人格、情感等渗透到所书写的对象中,把内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全诗多处用复数第一人称“我们”来传达这股情绪之流,使诗情更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有特点:首句十分突兀地用了“?”,给人以极大的震撼;第二行“是的,我们将”只有五个字,却用了两个标点“,”“。”,语气非常简洁有力。第七行末也用了“。”,表明情绪之流随意象之流的中止;随后,第九行末用了“,”,显示了某种过渡和提示。最值得品味的是最后一行的“……”,此时诗情已得到升华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



(六)《川江号子》 1. 作者简介

蔡其矫,1918年生于福建晋江园坂。1930年入培元中学,在学校壁报《激流》上首次发表文章;1935年转到上海暨南大学附中,参与“地下救国会”。1938年11月,入延安鲁迅文学院文学系,次年10月前往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之后任文学系教员,讲授“作家与作品研究”课,受普希金和雨果作品的影响开始写诗。1942年因阅读惠特曼《草叶集》而受影响,写成《肉搏》,为成名诗作。1948年秋被调到平山东黄泥中央社会部培训班,1949年4月随中央进入北京。1951年起在中央文学研究所任教员,1955年冬到海军东海舰队的舟山基地和厦门基地的观通站、海岸炮和炮艇上考察并写作。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回声集》,同年秋至次年春跟随南海舰队从厦门到广东旅行,远至西沙群岛。1957年11月,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专写东海和黄海的诗集《涛声集》,不久去武汉长江规划办公室挂职政治部宣传部长,在考察汉江、长江途中写成《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诗。1958年1月出版诗集《回声续集》。同年被错划为“右派”,于年底回福州,在省文联当专业作家。1979年出版《司空图〈诗品〉今译》,次年起陆续出版诗集《祈求》《双虹》《生活的歌》《福建集》《醉石》《倾诉》等。 2. 诗歌分析

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就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诗的原稿的末尾本来还有几句:“歌声远去了,∕我从沉痛中苏醒,∕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回答你的呼吁”,作者后来把它们删去了,用省略号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此诗的首行,就以“碎裂人心”将川江号子的撼人魂魄的音色展现了出来;随后两行中的“万丈断崖”和“飞箭般的船”,交代号子的“源地”,凸显了号子的陡峭与迅疾。接下来的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它们在结构上与前三行相同,写到号子的“回声”的“震荡”,里面渗透着悲音,“悬岩”和“漩涡”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接着的三行,先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然后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地将号子与生命勾联起来。

这一部分从不同侧面刻写了川江号子的气势,及其带给诗人的听觉上的震撼。“你”的使用,创设了诗人与船夫之间的对话关系,末了以“向我流来,流来”,将号子的宏大音流引向了“我”。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便自然地转入了“我”的视角。

第二部分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先是“巨大的木船”映入眼帘,接着目光移向船上的“桨”,最后聚焦于桨边的人。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很快,“雨点”的意象转化成船夫们“千年的血泪”,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那些“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了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 诗的最后四行(即第三部分),忽然插入“但是几千年来”一句,其中“但是”既表示转折,又承续前面三行的意绪;随后的一个设问句“有谁……”,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

【模拟试题】

1.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习题。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 远远的街灯明了, 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 天上的明星现了, 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 定然是不甚宽广, 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 本诗第一节的两句诗,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答:

2. 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答:

3. 诗人对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表达了他怎样的理想? 答:

4.“哪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是作者原诗中的句子,这里删去了“哪怕”。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答:

 静 夜 郭沫若  月光淡淡,

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 白云团团,  漏出了几点疏星。 

 天河何处?

 远远的海雾模糊。  怕会有鲛人在岸,  对月流珠?

5.“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一句中的“漏”能不能换成“露”? 答:

6. 请你运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把第一节诗中的优美画面描述出来。 答:

7. 诗的第二节“天河何处”这一问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题答案】

1. 不能。因为“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为下文的想象作了铺垫。

2.“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所描绘的事物都是出自想象,作者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这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使我们读后也同样受到鼓舞和感染。 3. 表达了作者对所受压迫的反抗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4. 猜测的语气变为肯定的语气,形象鲜明实在,同时减少了两个音节,读来铿锵有力。

5. 不能。很少的几颗星透过云团,闪闪发光,“漏”字准确地表现了这一意境。“露”有显露的意味,而“漏”是无意而自然的。

6. 参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的疏星。

7. 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

第8篇: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

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第一题、赏析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完成题目: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1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赏析练习:

①简析“海”所蕴含的深义。

②简析“山”所蕴含的深义。

③说说“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④说说“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⑤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第二题、赏析《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完成题目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2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诗歌第一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飞天袖间的花朵”指的是什么?“痛苦的希望”具体含义是什么?

3、请发挥想象来描绘这幅画面,把第三节的意象串联成一段话。

4、在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5、作者将陈旧的与新生的对比,将痛苦的与欢乐的对比,旨在表达什么?

6、“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第三题,赏析何其芳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3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本诗描绘了几幅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2、赏析下列诗句:

(1)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3)“收起青鳊鱼的乌桕叶的影子”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澈了” (5)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3、请就本诗语言和内容特点,对诗歌进行总体评价: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4、我们学过的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作品不少,请写出两句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句。 第四题:阅读新诗。完成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中经达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1.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联盟的

4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 。

2.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

,另一种是:

3.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

第五题:赏析《蝈蝈与蛐蛐》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娇美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篱落上飘扬, 那就是蝈蝈的嗓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芳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茂密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寂静,从炉边就唱起了

蛐蛐的歌声,在逐渐升高的室温,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茂草中欢叫。

1、把这首诗分为两节,并写出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2、诗人由“蝈蝈”写到“蛐蛐”是怎样过渡的?诗人又是怎样将“蝈蝈”与“蛐蛐”联系在一起的?

3、“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4、诵读这首诗,说说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5、你听到过蝈蝈或蛐蛐的歌声吗?请用两三句话描写其中一种昆虫的鸣叫。

第六题:赏析《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成题目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5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前后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3)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6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4) 那里是太阳,是春天。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5、“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这些诗句通过 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水乡景色的变化,“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

6、“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的活”这里的“我们”是指 ,这句暗示了

7、诗人为什么对“辽远的一角”寄予爱和希望?

8、诗歌以“永恒的中国”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

第七题:赏析《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中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什么?

2、怎样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3、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着土地的热爱之情? 请对之进行赏析。

4、诗中的“我”是怎样的形象?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5、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挚爱土地,歌唱土地,献身土地的感情寄托于“一只鸟”?

6、把这首诗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相比较,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7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8.《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第八题:赏析《静夜》完成题目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1、体会诗歌中“淡淡”“团团”“笼罩”“疏”“漏”“怕”等词语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

2、这首诗中,前后两节,内容侧重点是什么?两者有什么联系?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九题赏析《天上的 街市》完成题目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8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本诗第一节的两句诗,其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我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对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表达了他怎样的理想?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是作者原诗中的句子,编入教材时删去了“哪怕”。请你再认真品读,说说这样的修改有什么好处?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题,阅读《乡愁》完成题目: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9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本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题:赏析《祖国》完成题目: <<祖国>>莱蒙托夫

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 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10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1、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2、:《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3、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十二题:赏析《黑人谈河流》完成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第十三题:赏析《星星变奏曲》完成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11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脆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着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1.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地体验这首诗,请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作点赏析。 最欣赏的句子: 我的赏析:

3.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的感受:

4.“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12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深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第一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海是理想境界;②山是重重艰难险阻;③诗人确信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因而理想在心中曰曰夜夜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④“照亮”写出了“全新的世界”的光辉灿烂,本句写出诗人实现理想境界后的兴奋和惊喜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

13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笔宝贵财富。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生活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

第二题参考答案:

1、答案: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五个。

“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的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则显示出祖国在痛苦中奋力抗争、顽强不屈的形象。最末一句的“──”表示语意转折,由前面对祖国形象的描绘,转而直接表达对祖国现实状况的深深的理解和真挚的热爱之情,知之深,则爱之切。“祖国啊!”一语显得深沉而凝重。 表现出诗人深沉而悲痛的感情。

2、:“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象征了美好、吉祥、希望,“„„是希望,„„是花朵”运用暗喻。希望如同“飞天”袖间的花,虽然美丽诱人,但尚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此意象来比喻人民心中的渺茫的希望。

“痛苦的希望”的含义是:祖国人民数百年来都有美好的希望,但现实并没有像人产希望的那样(许多理想都破灭了),所以是“痛苦的希望”。

3、明确:“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出来的祖国“挂着带泪的笑涡”,犹如“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历经磨难,吐发新绿,新生的祖国已经站到“雪白的起跑线”上就要奋斗拼搏了,看,地平线上,“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照亮了东方的天宇,这不是祖国母亲的写照吗?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京戏希望,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本节写祖国的新生、希望。

4、由悲哀愁苦变得欣喜、激动。我决心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

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升华感情达到了高潮,

5、新生的中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正在向明天进发。中国的明天定会更好!

6、这句话是全文感情的升华。——既然祖国不顾一切地哺育了“我”,那我也要无条件地回报祖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报国情怀。 第三题参考答案:

1、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2、答案: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3、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14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四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土途,也有坎坷),(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意思相近得1分) 2. 生活中的坦途 ;生活中的坎坷 。(意思相近即可)

3. 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第五题参考答案:

1、大地的诗歌„„可喜的草丛中间。//大地的诗歌呀„„。一层:描写盛夏“蝈蝈的乐音”;第二层:描写严冬“蛐蛐的歌儿”

2、过渡句是:“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诗大结尾,作者巧妙地运用联想,将“蝈蝈”与“蛐蛐”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音乐”,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不会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3、人们应该不断的追求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4、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的赞美和热爱。 第六题:参考答案

1、[析]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形象入手,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诗中描写的形象有“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天气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灵活多样,可以将多种表达方式结合使用,可以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本题意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的前后两部分对比鲜明,从词语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多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如:残损、彻骨、寂寞、憔悴、阴暗等,极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表的感情。后半部分多用积极的、暖色调的词,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等,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所在。

3、 [析]此题旨在通过对一些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

(3)“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4)“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4、[析]设置此题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加深对本诗所写形象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于体会本诗作者在安排结构上的匠心。 [参考答案]:

15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参考答案]对比、拟人;花草树木因遭受摧残践踏以至寂寞憔悴无人爱怜的情景。 6[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中国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7[参考答案]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可以不像畜生那样活,蝼蚁那样死。

8[参考答案]对“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寄去深情的祝愿,诗人心中永远有一个敌人无法夺走的“永恒的中国” 第七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土地:祖国 ;河流:人民的悲愤 ;风:战争,祖国受的苦难 ;黎明:胜利,祖国崛起

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是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艾青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5、“鸟”在这里是泛指,是共名,作者寄情于“鸟”,其意思在:一只微不足道的“鸟”“尚知道位卑不敢忘忧国”,更何况人呢?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则”

6、思想内容:为了祖国而奉献一切的豪情;表现形式:托物抒情。

7、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8、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第八题参考答案:

1、叠韵词“淡淡”“团团”写出景物的朦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伤;动词“笼罩”,以动衬静,写出动态、柔和、宁静、朦胧的夜景;“疏”与“漏”的照应,写出了几颗星透过云层无意而自然显露出来,让人看到一丝光明;“怕”字写活了海雾似有情似有泣,诗人的忧与爱感动海雾中的鲛人,使人领悟到鲛人流的不是泪,而是心血、真情,语言精练、含蓄、深刻,表达得淋漓尽致。

2、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将第一节的写实与

16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二节的想象结合起来。——“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3、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第九题参考答案:

1.不能。因为“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为下文的想像作了铺垫。2.提示:“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所描绘的事物明明都是出自于想像的,作者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这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使我们读后也同样受到鼓舞和感染。3.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4.猜测的语气变为肯定的语气,形象鲜明实在,同时减少了两个音节,读来协调,铿锵有力。 第十题参考答案:

1.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的。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手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2.“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3.“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4.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第十一题参考答案:

1、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2、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3、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17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十二题参考答案: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第十三题参考答案:

1.(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2)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2.只要言之成理即可。3.“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4.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 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第十四题参考答案:

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下载: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2.“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3.“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4.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

18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第十一题参考答案:

1、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2、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3、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第十二题参考答案: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第十三题参考答案:

1.(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2)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2.只要言之成理即可。3.“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

19 / 19

第9篇: 经典现代诗歌欣赏-63首

2.《你一定要走吗?》——泰戈尔 3.《系一根心弦》——泰戈尔

4.《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印度]泰戈尔

5.《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泰戈尔 44.《一个人》——[一禾诗社]

45.《流星》——余婷娜 46.《菊》——唐突

47.《热爱生命》——汪国真

48.《爱在身边》——[德]歌德

了鞍子站在门口。

如果我们设法挡住你的去路,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歌声罢了, 如果我们曾设法挡住你,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眼睛罢了。

旅人,要留住你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有眼泪。

6.《思绪之束》——[美]卡尔〃桑德堡 7.《只要彼此爱过一次》——汪国真 8.《初恋》——[日]岛崎藤村 9.《我的恋人》——戴望舒

10.《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拜伦

11.《茶的情诗》——张错[美]

12.《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舒婷 13.《沪杭车中》——徐志摩 14.《对镜》——哈代 15.《佛外缘》——郑愁予 16.《等你轻声唤我》——洛夫

17.《咏一朵枯萎的紫罗兰》——雪莱 18.《爱与痛的迁徙》——冷月如霜 19.《难道爱神是„„》——食指 20.《这也是一切》——舒婷 21.《阶段》——赫曼赫塞[德国] 22.《我 不 是》——何博传 23.《这 句 话》——叶志祥

24.《像这样细细地听》——茨维塔耶娃 25.《你相信爱情吗?》——佚名

26.《我已不再归去》——西梅内斯[西班牙]

27.《夜风》——慕清 28.《百年孤寂》——林夕

29.《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 30.《要怀着希望》——[西班牙]阿莱桑德雷〃梅洛

31.《月下》—费特[俄] 32.《寒武纪》——林夕

33.《那不是我的天堂》——忆明珠 34.《再别康桥》——徐志摩 35.《当你》——罗洛

36.《亚玛儿菲夜曲》——[美]蒂丝黛尔 37.《两天》——许由 38.《秋天》——顾城

39.《远方》——安德鲁〃怀斯 40.《独吟秋潭》——何阳

41.《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汪国真 42.《原来是为了分别》——洛拜 49.《门前》——顾城 50.《在我心灵深处》——岛崎藤村

51.《珍惜生命,尊重别人,也尊重我们自己!》——玛莎

52.《我就要沉默了》——[俄]普希金

53.《我曾经爱过你》——[俄]普希金

54.《致 凯 恩》——普希金

55.《禅意》——席慕容 56.《莲的心事》——席慕容

57.《月桂树的愿望》——席慕容

58.《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59.《无怨的青春》——席慕容

60.《渡口》——席慕容 61.《前缘》——席慕容 62.《一见钟情》——辛波丝卡

63.《信仰》——席慕容 ------------

《你一定要走吗?》——泰戈尔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夜是静谧的,黑暗昏睡在树林上。

露台上灯火辉煌,繁花朵朵鲜丽,年轻的眼睛也还是清醒的。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我们不曾以恳求的手臂束缚你的双足,

是什么不灭的火在你眼睛里灼灼发亮? 是什么不安的狂热在你的血液里奔腾? 黑暗中有什么呼唤在催促你?你在天空的繁星间看到了什么可怕的魔法, 是黑夜带着封缄的密讯,进入了你沉默而古怪的心? 疲倦的心呵,

如果你不爱欢乐的聚会,如果你一定要安静,

我们就灭掉我们的灯,也不再弹奏我们的竖琴。

我们就静静地坐在黑夜中的叶声萧萧里,而疲倦的月亮

就会把苍白的光华洒在你的窗子上。 旅人啊,是什么不眠的精灵从子夜的心里触动了你?

《系一根心弦》——泰戈尔

你七弦琴流泻的乐声 跌宕,变幻。

琴弦向我悄悄地系上 一根心弦。

从此我的心一年四季 与你弹奏的乐曲一起 铮铮作响,

我的魂与你的旋律一起 袅袅荡漾。

你的眸子里闪耀着我的 希望之灯,

你的花香中交融着 我的憧憬。

从此白天黑夜, 在你绝世的娇颜之间 我的心放光,开花, 怡然轻晃,

你的脸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印度]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是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是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泰戈尔

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 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闹市中度过, 我的双手捧着每日的赢利的时候, 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 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

让我永远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了,箫笛吹起, 欢笑声喧的时候,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思绪之束》——[美]卡尔〃桑德堡

我想起了海滩,田野, 眼泪,笑声。

我想起建造的家—— 又被风刮走。

我想起聚会,

但每一次聚会都是告别。

我想起在孤单中运行着的星星,

黄鹂成双成对,落日慌乱地,

在愁闷中消隐。

我想要越过茫茫宇宙, 到下一个星球去,到最后一个星球去。

我要留下几滴眼泪, 和一些笑声。

申奥 译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汪国真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初恋》——[日]岛崎藤村

记得苹果树下初次相会 你乌黑的云发刚刚束起 一把雕梳斜插在头上 衬着脸庞如花似玉

你温情地伸出白皙的纤手 把苹果塞进我的怀中 那微泛红晕的秋之硕果 恰如我俩萌生的恋情

但我无意地吐出叹息 轻轻飘落在你的双鬓 欢乐的恋爱之杯 斟满你的蜜意柔情

在那片苹果树林里 有一条自然而成的小路 羞赧地向我问起 是谁最早把它踏出

《我的恋人》——戴望舒

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 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 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 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 她有黑色的大眼睛,

那不敢凝看我的黑色的大眼睛---- 不是不敢,那是因为她是羞涩的, 而当我依在她胸头的时候,

你可以说她的眼睛是变换了颜色, 天青的颜色,她的心的颜色。

她有纤纤的手,

它会在我烦忧的时候安抚我, 她有清朗而爱娇的声音,

温柔到销熔了我的心的话的。

她是一个静娴的少女,

她知道如何爱一个爱她的人, 但是我永远不能对你说她的名字, 因为她是一个羞涩的恋人。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拜伦 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舒婷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对镜》——哈代 当我照我的镜,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消磨这幽深的夜晚, 尽管这颗心仍旧迷恋, 尽管月光还那么灿烂。

因为利剑能够磨破剑鞘, 灵魂也把胸膛磨得够受, 这颗心呵,它得停下来呼吸, 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虽然夜晚为爱情而降临, 很快的,很快又是白昼, 但是在这月光的世界, 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

1817.2.18 查良铮 译

《茶的情诗》——张错[美]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依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

我必须热,甚至沸腾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工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地(噢,轻轻的) 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 祝福我吧,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在晦重的夜色里, 它像一点漂流的渔火。 你可以设想我的小屋, 像被狂风推送的一叶小舟。 但我并没有沉沦,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当窗帘上映出了影子, 说明我已是龙钟的老头, 没有奔放的手势,背比从前还要驼。

但衰老的不是我的心,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它用这样火热的恋情, 回答四面八方的问候; 灯亮着——

一支橹声,

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 睥睨明里暗里的压迫。 呵,灯何时有鲜明的性格? 自从你开始理解我的时候。 因为灯还亮着, 祝福我吧,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沪杭车中》——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见我形容憔悴, 我说 但愿上天让我的心 也象这样凋萎

那时

人心对我变冷 我再也不忧戚 我将能 孤独而平静 等待永久的安息

可叹

时间偷走一半 却让一半留存 被时间摇撼的 黄昏之躯中 搏动着 正午的心

《佛外缘》——郑愁予

她走进来说: 我停留 只能亥时到子时

你来赠我一百零八颗舍利子 说是前生火花的相思骨 又用菩提树年轮的心线 串成时间绵替的念珠

莫是今生邀我共同坐化 在一险峰清寂的洞府 一阴一阳两尊肉身 默数着念珠对坐千古

而我的心魔日归夜遁你如何知道 当我拈花是那心魔在微笑 每朝手写一百零八个痴字 恐怕情孽如九牛而修持如一毛

而你来只要停留一个时辰 那舍利子已化入我脏腑心魂

我看不见我 也看不见你 只觉得

唇上印了一记凉如清露的吻

《等你轻声唤我》——洛夫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要看,就看荷去吧

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 从水中升起

我向池心

轻轻扔过去一拉石子 你的脸

便哗然红了起来 惊起的 一只水鸟

如火焰般掠过对岸的柳枝 再靠近一些

只要再靠我近一点 便可听到

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转

你是喧哗的荷池中 一朵最最安静的

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

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 等你

等你轻声唤我

《咏一朵枯萎的紫罗兰》——雪莱

这一朵花失去了香味,

夕阳 蝉鸣依旧

它象你的吻,曾对我呼吸; 那鲜艳的颜色也已消褪, 不再闪耀着你,唯一的你!

一个枯萎而僵死的形体, 它以冰冷而沉默的安息

折磨着这仍旧火热的心。

我哭了,眼泪不使它复生!

我叹息,没有香气扑向我!

唉,这沉默而无怨的宿命

虽是它的,可对我最适合。

《爱与痛的迁徙》——冷月如霜

寂寞迂回梦的蝶衣 风中掠过泪的痕迹 在你微凉的掌心里是

谁的忧伤在栖息

心的背弃遥远北极 你的冷漠让人窒息 结冰的爱无法继续 沉沉心雪悄然堆积

是否有些爱情注定会反向背离

伤过心又怎能计算出爱与恨的距离

是否谈及未来总那样漫无边际

再多努力也穿不过宿命的缝隙

如果爱的可能只有千万分之一

我依然愿意在轮回里等你几个世纪

如果现实中爱总这样不如人意

我是否该试着把付出忽略不计

指间的温度怅然依稀 眼角的泪水淋湿记忆我会打点这无奈的残局 然后带着爱与痛随风迁徙

爱的余味在苦涩中游

《难道爱神是„„》——食指

难道爱神是焦渴的唇

有两颗痛苦的心

还有两颗沉重的心

只顾痛饮殷红的血、晶莹的泪 而忘却了在血泪里 还有两颗跳动的心难道爱神是纤细的手 只醉心于拨弄心弦的琴 却忘却了在颤抖中 还难道爱神是无影无踪的风 只顾追逐天堂上轻浮的云 而忘却了地狱里难道爱神是心舟的浆 无意间摇碎了月儿在湖心的印 而忘却了在波动中 还有两颗破碎的心《这也是一切》——舒婷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夜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略过耳旁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而且为他斗争,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阶段》——赫曼赫塞[德国] 正如花会凋谢 正如青春消逝 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亦复如是 生命 会在每一个阶段召唤我们 心啊 预备告别过去 重新开始 心啊

勇敢地寻找 寻找新的境地

我们必须离乡背井 否则便要受到终身监禁

瘠中育果。

睡的生活。

地把你等着。。。

心啊 就是这般 要不断 告别 辞行 《我 不 是》——何博传 怎忍心你的抚摸! 我是滴血的杜鹃, 令你在血光中思索。 我不是妩媚的花朵, 怎甘心你的攀折! 我是山野的刺枣, 教你在贫我不是吉它的轻乐, 怎陪伴你的欢乐! 我是爆冬的沉雷, 摇醒你沉假如你不是浅薄, 就会在痛苦中寻我。 我愿在误解的重轭下, 耐心《这 句 话》——叶志祥 风和帆 纠纠缠缠

大约正是为了印证 这句话在撕裂心肝

云和月 遮遮掩掩

也许正为悄悄说过 这句话而惶惶不安

浪和岩 摔摔打打

是否正寻求一切机缘 用这句话盟誓苍天

叶和花 依依恋恋

这句话总被秋风吹散 各自寻梦相期来年

我和你 恩恩怨怨

多么想把这句话 重复倾吐一千遍

可是我 一次也不敢

天堂地狱一瞬间

《像这样细细地听》——茨维塔耶娃

像这样细细地听 如河口

凝神倾听自己的源头 像这样深深地嗅 嗅一朵 小花

直到知觉化为乌有。

像这样

在蔚蓝的空气里 溶进了无底的渴望 像这样

在床单的蔚蓝里

孩子遥望记忆的远方。

像这样

莲花般的少年 默默体验血的温泉 „„就像这样 与爱情相恋

——译/飞白

《你相信爱情吗?》——佚名

世界消失了, 我会在天堂爱你; 如果你走了,

我会在泪水中爱你; 如果我走了, 我会在远方爱你。 如果你的心死了, 我会在生命中爱你。 阳光掉进了古井里 会知道黑暗的温柔, 当我真的想你了才明白 爱你是我心里的最痛! 但很悲哀的, 在现实生活中,

却往往叫你失望叫你落泪; 你最爱的,

往往没有选择你; 最爱你的,

而最长久的, 偏偏不是你最爱 也不是最爱你的,

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 那个人。

《我已不再归去》——西梅内斯[西班牙]

这种声音

让我重温杨柳岸边的晓梦 看见这一脉温情的眼神 如飘着三叶草的芳香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已不再归去

晴朗的夜晚温凉悄然 凄凉的明月清辉下 世界早已入睡

我的躯体已不在那里 而清凉的微风

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 探问我的魂魄何在

我久已不在此地

不知是否有人还会把我记起 也许在一片柔情和泪水中 有人会亲切地回想起我的过去

但是还会有鲜花和星光 叹息和希望 和那大街上

里 悠然而生

浓密的树下情人的笑语 还会响起钢琴的声音 就像这寂静的夜晚常有的情景 可在我住过的窗口 不再会有人默默地倾听 《夜风》——慕清 我能听见天籁般的音乐 从些许春天小草儿的叶尖 从鸟儿飘落的羽毛在美人蕉或者临水小窗 夜风 打着优雅的手语 两片剪纸亲昵的姿势 像月色下的鱼

游入荷叶深处的幻想 在湖畔或者更远的郊野 那丝竹一般的叮咛 听出你古筝般的耳语 沐着月色的清丽 我深爱着这个夜晚

深爱着你鸢尾花似的叮咛 似草地上的炊烟 含蓄不语

《百年孤寂》——林夕

心属于你的

我借来寄托 却变成我的心魔

你属于谁的

我刚好经过 却带来潮起潮落

都是因为一路上 一路上 大雨曾经滂沱 证明你有来过

可是当我闭上眼再睁开眼 只看见沙漠 哪里有什么骆驼

背影是真的 人是假的 没什么执着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 泪是假的 本来没因果 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风属于天的

我借来吹吹 却吹起人间烟火

天属于谁的

我借来欣赏 却看到你的轮廓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署名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写于1928年,初载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要怀着希望》——[西班牙]阿莱桑德雷〃梅洛 你懂得生活吗?你懂,

你要它重复吗?你正在原地徘徊。 坐下,不要总是回首往事,要向前冲! 站起来,再挺起胸,这才是生活。

生活的道路啊;难道只有额头的汗水,身上的荆棘,仆仆的风尘,心中的痛苦,而没有爱情和早晨?

继续,继续攀登吧,咫尺既是顶峰。 别再犹豫了,站起来,挺起胸,岂能放弃希望?

你没觉得吗?你耳边有一种无声的语言, 它没有语调,可你一定听得见。 它随着风儿,随着清新的空气, 掀动着你那褴褛的衣衫,

吹干了你汗淋淋的前额和双颊, 抹去了你脸上残存的泪斑。 在这黑夜即将来临的傍晚,

它梳理着你的灰发,那么耐心,缓缓。 挺起胸膛去迎接朝霞的蓝天,

希望之光在地平线上已经冉冉升起。 迈开坚定的步伐,认定方向,信赖我的支持

迅猛地朝前追去„„

里。

亮的清辉里。

《月下》—费特[俄] 我和你一道漫步, 在月亮的清辉里。 我的心快醉了, 在神秘的沉默池塘像一块闪亮的明镜, 小草在呜咽不息, 磨坊、小河和远处都已沉浸 在月亮的清辉里。 能够悲伤?能够不活着? 在这迷人的世界。 我们静静地走着, 在月《寒武纪》——林夕 故事从一双玻璃鞋开始 最初灰姑娘还没有回忆 不懂小王子有多美丽 直到伊甸园长出第一颗菩提 我们才学会孤寂 在天鹅湖中边走边寻觅 最后每个人都有个结局 只是踏破了玻璃鞋之后 你的小王子跑到哪里

蝴蝶的玫瑰可能依然留在 几亿年前的寒武纪 怕镜花水月终于来不及 去相遇

《那不是我的天堂》——忆明珠

那不是我的天堂,

如果那里没有风花雪月, 天堂,也不是我的向往。

我向往风——

我向往大鹏的翅膀。 大鹏翅膀底下的风, 扫九天云而动万里浪。

我向往花——

我向往勇士的坟圹。 勇士坟圹间的花,

漂浮着侠骨未泯的奇香。

我向往雪——

我向往高寒的地方。 从高寒处坠落的雪, 引来长流不尽的春光。

我向往月——

我向往少女的梦乡。 悬在少女梦边的月, 是心灵在无邪地窥望。

然而我并不向往天堂, 如果那里没有风花雪月, 天堂,也不是我的向往。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当你》——罗洛

当你在自己的内心找不到安宁 幽静的大自然只能使你寂寞 当你在自己的内心找不到力量 日夜奔流不息的浩荡大江 只能从你身边白白地流过

生活像一面镜子

不要徒劳地从它的背面去寻找你渴望的光明

生活像一列翻山越岭的列车 不要在进入隧道的时候感到绝望 出口在隧道尽头 而列车是在前进

《亚玛儿菲夜曲》——[美]蒂丝黛尔

我仰问繁星的夜空, 我应赠情人什么—— 夜空答我以沉默, 上帝啊寂寞。

我仰问昏暗的大海, 海上有渔人奔波, 大海答我以沉默, 下界啊寂寞。

哦,我也能赠他哭泣, 我也能赠他悲歌 可是我怎能终身 赠他以沉默!

《两天》——许由

我只有两天 我从没有把握

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

我只有两天 我从没有把握

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

我只有两天 每天都在幻想

一天用来想你,一天用来想我

我只有两天 我从来没有把握

一天用来路过,另一天还是路过„„

《秋天》——顾城

黑夜是凝滞的岁月, 岁月是流动的黑夜。 你停在门口,

回过头,递给我短短的一瞥。

这就是离别吗?

难道一切都将被忘却? 像绚丽的秋天过去,

到处要蒙上冷漠的白雪。

我珍爱果实,

但也不畏惧这空旷的拒绝。 只要心灵饮着热血,

未来就没有凋残的季节!

秋风摇荡繁星,

哦,那是永恒在天空书写; 是的,一瞥就足够了, 我已该深深把你感谢。

《远方》——安德鲁〃怀斯

那天是如此辽远 辽远地展着翅膀 即使爱是静止的 静止着让记忆流淌 你背起自己小小的行囊

你走进别人无法企及的远方 你在风口遥望彼岸的紫丁香 你在田野拣拾古老的忧伤 我知道那是你心的方向 拥有这份怀念 这雪地上的炉火

就会有一次欢畅的流浪 于是整整一个雨季 我守着阳光 守着越冬的麦田 将那段闪亮的日子 轻轻弹唱

《独吟秋潭》——何阳

枫叶落了一回 天更凉 坐禅溪旁 夜阑风寒 没有欲望 失去了冥想

一泓清冽的休止符 凝住了九曲回肠 秋去也 谁惆怅 欲笺心事 独吟秋潭 难难难 沉静的水面 倒映着月光 一道清凛的剪影 把我的容颜 拉得很瘦很长

《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汪国真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 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原来是为了分别》——洛拜

原来是为了分别 命运 才安排我们相逢 没想到却是一见如故 更没想到一笑离去后 心情会沉重

有一种感觉很模糊 但却很深刻

那是我吻你时的颤抖 而尽管想你 怎么也 描不出你凄然的笑容

有一种感情很真挚 但却很朦胧

若问我为什么爱你 我不能回答 但爱你 使我心灵深深颤动

我不必乞求朝朝夕夕 能和你相依 只希望 这一份伤感能为你珍惜 当你历尽沧桑之后

或许会说 你曾经爱过我

《昨夜有雾》——尹玲

要如何做成一朵玫瑰 一朵纤美的玫瑰 且不那么快风干 当你不断重新开始 又要不断遗忘 你难道不知晓 若非不断的出发 便无法完成一次 真正的回归 一千只伸展的翅 何如一双栖止的鞋 昨夜有雾

雾中的确伫立着 一株 等待的 树

《一个人》——[一禾诗社]

愁绪一直裹满你的身体 神经宛若街道,分不清东西 长久的难受 没有什么笑容

人们怀疑你是不是抑郁过度 很多的诱惑使我摆不正位臵 和你说话

我感觉自己像个小丑

这尚且是在夜里

冬天里你站在风中,双眼含情 你到底又想起了什么?

象远方,我寄出信片 终日心神不宁 主的恩赐!他让我 选对了时间

那时你正跪在地上,低声祷告 那是爱的鉴证, 人生最灿烂的花火。 流星——

刹那间的毁灭, 造就了永恒的美丽。

流星划过天际,

那是恋人眼泪汇成的银河, 那是山盟海誓写下的承诺。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背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泪水大豆一样打湿了书籍

从此我变得温柔 一发不可收拾:

背对星光,我从一 数到了一百

噩梦〃记忆

我的内心开始透明而纯净 这使你容易变成一种借口 小心的挂入体内要记录人世的恩典 要感激你血管凝固时的快慰 要一人面对竹林,静候秋之流失 要学会朝灰尘微笑 在黑暗深处隐藏得 恰倒好处。要守住某种秘密,不和他人分享 有时候你沉默着,一言不发 有时候你爬上故乡的废墟,嗅嗅战友的尸想起了先知。 《流星》——余婷娜

流星划破天际,

是夜神之剑割裂了长空, 预示着,

只有把过去彻底地遗忘, 才能使灵魂重生。

昨天的完结, 未来的起始点。

流星划落天际,

是一抹绚丽的流苏燃烧了夜空, 就如同,

美好的感情总伴随着伤痛, 流星——

短暂的幸福, 转瞬即逝的爱。

《菊》——唐突 黑夜

移向菊的花蕊 谁在远遁

静静的石头下 一声叹息 恍若游丝

流星——

还有人 在风中伫立 他的眼神 是否 已经飘零 但我

不因夜色的浓重 而放弃辨认 暖暖的香 离我很近

我的心中 已很亮堂 谁的目光? 是我看到了 菊花的眼睛!

《热爱生命》——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爱在身边》——[德]歌德

当晨曦染红了大海时, 我想起了你;

当月夜穿透了流泉时, 我又想起了你。

每当遥远的路上,扬起来沙尘, 我看到了你;

深沉的夜里,流浪者在歧路上忧虑时, 我也看到了你。

浪起来了,在深沉的涛声里, 我听到了你;

万籁俱静,在我常去倾听大自然的幽林中,

我也听到了你。

我就在你的身旁,尽管你似乎在那遥远之处。

你离我是这样的近!

太阳落山了,一会儿群星就会向我闪烁。 噢,你要是也在那儿,该多好啊!

《门前》——顾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窗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的情歌唱给你。

纱织进布里。

愿让你踩成泥。

《在我心灵深处》——岛崎藤村 在我心灵深处, 藏着一个难言的秘密。 如今我成了活的供品, 除了你又有谁知。 假如我是一只鸟, 就在你窗前飞来飞去, 从早到晚不停翅, 把心底假如我是一只梭, 就听任你白嫩的手指, 把我春日的长相思, 融入假如我是一片草, 就长在野外为你铺地。 只要能亲吻你的脚, 我甘叹息溢我被褥, 忧思浸我枕席。 不待晨鸟惊醒梦魂, 已是泪打床湿。 纵有千言万语, 何能表我心迹? 唯有以我火热之心, 寄琴声一曲予你。

《珍惜生命,尊重别人,也尊重我们自己!》——玛莎

在二战集中营里,一个叫玛莎的小女孩写了一首诗:

这些天里我一定要节省。 我没有钱可节省;

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 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和我的思想和我的心灵

和我的精神的火。

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

我需要他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 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

我将多么悲伤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

《我就要沉默了》——[俄]普希金

我就要沉默了!然而,假如这琴弦

能在我忧伤时报我以低回的歌声;

假如有默默地聆听我的男女青年

曾感叹于我的爱情的长期苦痛;

假如你自己,在深深的感动之余,

能将我悲哀的诗句悄悄低吟,

并且喜欢我心灵的热情的言语„„

假如你是爱着我„„哦,亲爱的友人,

请允许我以痴情怨女的圣洁之名

使这竖琴的临终一曲充满柔情!„„

于是,等死亡的梦覆盖着我永眠,

你就可以在我的墓碑前,感伤地说:

『我爱过他,是我给了他以灵感,

使他有了最后的爱情,最后的歌。』

《我曾经爱过你》——[俄]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 爱情 也许在我的心灵里 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让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地 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 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 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