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外部监督报告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外部监督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银行外部监督报告

银行债权监督与公司外部治理: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从政治法律制度、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竞争、声誉机制四个方面综述关于银行债权监督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间作用关系的文献。综述表明,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获得更优惠的银行贷款政策,但是会导致过度投资、恶性增资。政治干预产生“信贷歧视”,导致我国银行债权治理效应的弱化。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银行通过控制权市场发挥着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产品市场竞争对银行债权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对企业声誉的关注有助于提高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银行债权与公司治理各个机制之间的关系,但并未充分研究银行债权如何通过其他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及效用,也缺乏银行债权治理机制的具体研究。同时,大部分学者仍停留在银行债权与其他治理机制的单一关系研究上,并未从互动角度进行研究。

关键词:公司治理;银行监督;外部治理机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模式日益多元化,但长期以来,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在企业融资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负债融资而导致的债权治理是公司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公司治理效应。而相比小规模分散的诸如债券持有人、商业信用提供者等债权人而言,银行作为大贷款人,可以凭借其“专家式”的投资角色和所拥有的信息优势作为众多债权人的“受托者”对贷款企业进行监督,在企业公司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值得特别重视。因此,有必要将银行债权从各种债权中抽出来,集中研究银行债权监督作为一种与各主体治理机制并列的机制,研究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尔街“金钱游戏”的全球化使以往主要以银行为代表通过借贷活动为实业提供资金,从实业成功中获得利息回报的金融模式发生“异变”,金融日益脱离实体经济自我膨胀导致2007年这场始自美国、区别以往、危害深远的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这说明“美式金融资本主义”须深刻反省。在中国,银行贷款仍是企业最为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并且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使银行长期以来消极的资金提供者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即使最近,就间接融资体系来说,银行“有钱难贷”、企业“融资难”,以及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现象也在多个区域,尤其在经济和金融活动活跃的江浙地区表现突出,说明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问题严重存在,良好的银企关系并未真正形成,其症结之一可归结为银行缺乏对贷款企业发挥有效监督效应的机制和激励。市场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近年来,各地的诚信社会、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已取得突出进展,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但是,部分地区债务人躲债外逃,无序的民间借贷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了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各地政府政治绩效主要依靠经济指标带动,促使地方政府严重干预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是弱化的。鉴于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独特地位,探索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司治理理论创新与实践,除继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外,在进一步改进包括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内的外部治理机制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充分重视发挥银行债权监督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强化银行的债权监督效应,这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银行债权监督作为一种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挥作用。银行债权治理机制与其他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及内部公司治理机制相互作用,才能最终发挥作用。鉴于外部环境对银行监督机制的影响,以及银行在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将银行债权监督与其他外部治理机制作用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并探索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郑志刚(2006)指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包括政治经济环境、公司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竞争、声誉市场。本文主要从银行债权与政治、法律制度的关系,银行债权与控制权市场的关系,银行债权与产品市场竞争机制的关系及银行债权与声誉机制的关系这四方面进行文献梳理。

二、银行债权与政治、法律制度

分权化改革促使地方政府保护区域经济,地区的经济指标成为政治家政治晋升的首要因素,导致各地政府对地方市场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破坏了银行与企业之间以经济利益效率最大化为原则的自由信贷契约,导致银行信贷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法律制度是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的有力武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政府的软约束力,提高债权治理效应。鉴于目前我国政府干预导致银行债权的软约束力及债权人保护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这一现象,我国学者对银行债权与政治、法律制度的关系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主要从政治关联、政府干预、债权人保护这三方面展开。

(一)政治关联影响银行债权治理效应

目前,学者对“政治关联”这一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了政治关联对企业贷款政策的影响,政治关联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差异,政治关联与企业恶性增资的关系,政治关联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及政治关联对银行债权监督效应的影响这几方面。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政治关联”虽然能缓解企业融资问题,使企业获得贷款优惠,但会产生过度投资、恶性增资的现象,增加银行信贷风险,导致银行债权治理效应弱化甚至恶化。

第一,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优惠政策。政治关联与企业贷款优惠政策呈正相关。杜颖洁、曾泉(2011)研究发现,政治关系和银行关系对企业的贷款优惠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Faccio(2006)对42个国家进行相关研究,发现具有高度政治关系的企业在融资方面成本更低,还能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这种现象在政府干预程度高的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Yin-Hua Yeh、Pei-Gi Shu 和 Shean-Bii Chiu(2013)利用两个外生事件——2000台湾总统大选导致了民进党与国民党的50多年的执政党转换以及2004年国民党最终输给民进党来探讨三个问题:政治联系如何影响银行贷款优惠,根深蒂固执政党的地位如何影响银行贷款的优惠类型和公司治理结构是如何影响银行贷款优惠。研究发现, 在2004年大选前,与国民党政治关联(民进党政治关联连接)的公司是伴随着更高的(低)非正常回报。在2004年意想不到的结果产生后,这种回报出现了逆转。研究发现,政治连接与银行贷款优惠呈正相关。Charumilind等(2006)从政治关系角度出发,研究了在泰国企业中,较强的政治关系可以获得长期银行贷款,并且贷款时也只需提供较少的抵押资产。

第二,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优惠影响明显。李维安、郝项超(2012)通过实证分析了政治关联方式差异对民营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优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治关联对于民营企业获得更多银行贷款优惠的确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同政治关联方式其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民营企业家的政府官员背景能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优惠,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政治身份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研究还发现,董事的地方政府官员背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额,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长的贷款期限和更为宽松的贷款条件。因此,民营企业聘请具有地方政府官员背景的董事也是获取银行贷款优惠的一个重要替代机制。

第三,政治关联导致恶性增资,产生负面的银行债权监督效应。张敏、张胜等(2010)认为,政治关联使企业享有更多的银行贷款优惠政策,但是会导致过度投资,影响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导致负面的银行债权治理效应。张兆国、曾牧、刘永丽(2012)对政治关联、银行债权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贷款,但导致过度投资,影响企业价值。同时,对不同性质的投资做了分析,分析表明贷款投放更多资金在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上。唐洋、高佳旭、刘志远(2012)认为,在信贷约束下,银行对信贷的审查过程中,企业无形资产和股权投资的风险可识别性、可控性小,而固定资产的可控性更强,企业更愿意向企业的资产投资发放贷款,这与张兆国的研究相冲突。因此,唐洋加入了信贷资源配置这一因素,研究了政治关联、信贷资源配置与恶性增资这三者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政治关联越强信贷资源可获得性越强,越容易产生恶性增资。

(二)政治干预导致银行债权治理效应弱化

目前,关于政府干预对银行债权治理效用的影响这一研究领域已经较为全面,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信贷歧视”、政府干预导致银行债权软约束、降低政府干预是否有利于银行债权治理效用更好地发挥这三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信贷歧视”,降低了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白俊、连立帅(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间的信贷资金配置差异主要源于禀赋差异。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总体有效,但由于政府干预的存在,尚未取得持续性进展;在银根紧缩时期信贷资金配置差异中合理部分亦有所下降。李斌(2006)选取1999~2002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在我国的制度环境下,银行在对不同性质的公司发放长期贷款时是否存在差别贷款行为。研究表明,相对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能获得更多长期借款,然而在政府干预程度比较低及金融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国有银行的差别贷款行为有所减弱。

第二,政府干预导致不良贷款,导致银行债权软约束。Lau(1999)、陈信元(2010)、王鲁平(2011)认为,国有银行受到国家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会导致银行风险贷款的增加,降低银行对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企业甄选力度。Firth 等(2009)认为,政府的强制干预及银行的非市场竞争环境,会导致银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良贷款率增加、银行监督效果弱化。谭劲松、简宇寅、陈颖(2012)研究了政府干预与不良贷款的关系。研究发现,政治晋升政府绩效目标是导致政府干预的主要动力,政府干预导致了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有所差异,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相比民营企业数量更大,贷款期限越长,担保条件越低。La Porta (2002)认为,信贷歧视会破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原则,降低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会导致坏账的增加。

第三,政府减少干预有助于提高银行债权治理。方军雄(200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的减少,会大大提高银行的自主性,金融歧视的程度也会相对降低,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银行信贷的配置效率,使银行在发放信贷时,更多地以企业的实际会计信息、经营状况、还款能力、信用状况等方面为依据,对借款人进行详细审核,减少信贷风险,增强银行对债务人的监督。王建军(2011)利用双重任务约束模型框架分析了政府干预与银行信贷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干预虽然在短时间没有导致银行不良信贷的增加,但如果一直保持这种干预力度,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信贷资源配置失效。因此,他认为,政府应该适度减少对国有银行的干预,尤其是政策性银行的干预,在进行政策干预时,不能一味追求地方经济和政治指标,要重点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银行信贷的风险问题。

(三)我国债权人的法律保护

目前,学者关于债权人法律保问题的研究已较全面,主要研究了目前我国法律制度对债权人保护的完善及目前我国债权人法律制度保护不足这两方面问题。葛军(2005)认为,债务人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主要源于自身利益的保障的激励,但是银行也必须有一定的法律制度保障才能更合理有效地参与公司治理。

第一,我国现行法律对银行债权人的保护不断完善,增强了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丁希炜(2011)对我国债权人法律制度保护进行详细研究。他认为,2007年实施的新《破产法》中的“破产管理人制度”规定了由专门人士担任破产管理过程,严格按照市场规则运行,避免了行政干预;“破产重整程序”强调了债权人可以申请破产重整程序,预防了债务人利用破产制度违约。新公司法对股东滥用有限责任和公司法人独立地位、逃避债务的行为及对关联交易行为严厉打击。2006年,刑法修正案对债务人的欺诈行为进行更为严厉的处罚。由此可见,债权人法律制度保护措施在不断完善,这些法律制度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使银行更有动力参与银行治理,提高公司治理治理效率。

第二,我国债权人法律制度保护不足制约了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债权监督。慈东(2011)认为,虽然现行法律对债权人的保护有直接或间接的规定,但是直接的债权人保护法律制度比较少,还不能完全保障债权人的利益。李杨(2007)认为,某地区的金融环境除了政府,还有企业本身、金融机构、地方的法律法规政治制度、地方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由此可见,债权人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会直接导致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银行债权公司治理效应。谢德仁、陈运森(2009)研究了金融生态环境对融资性负债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地区上市公司的融资性负债水平与债务重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较弱。他认为,作为市场运行的“基础设施”,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融资性负债发挥治理效应,但此效应会被政府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所削弱。谢德仁、张高菊(2007)研究了金融生态环境、负债的治理效果与资产重组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环境越差发生债务重组的可能性越高。改善金融环境、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有助于更好发挥负债的治理功效。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学者关于银行债权与政治制度环境的关系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也切合实际。这些研究为完善银行监督机制提供了参考:银行发挥债权监督效应就必须处理好银行、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解决银行债权软约束必须严格落实政企分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是,对于法律制度与银行债权监督的关系研究相对缺乏,大多数学者还停留在法律制度对债权人保护的法规制度研究上,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

三、银行债权与控制权市场

银行作为控制权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具有特殊的优势,基于银行与企业的借贷关系,银行掌握了企业客户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控制权市场中企业收购兼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的这一作用也激励了企业管理者的合理管理动机,提高了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根据这一理论,目前对银行债权与控制权市场的研究日益丰富。学者主要研究了银行债权在控制权市场中的作用、银行贷款与公司收购的关系及银行如何通过控制权市场加强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等。

(一)银行在控制权市场中的作用

银行掌握贷款企业的信息,通过信息的传递在公司兼并收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学者主要研究了银行在企业收购兼并中的作用。

第一,银行在兼并收购过程中,会与收购方产生利益冲突。Huong N. Higgins (2013)研究了日本银行与企业在收购兼并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银行与收购目标公司存在借贷关系,银行掌握了目标公司的信息,银行具有鉴证作用,但是银行为了自身利益会扭曲信息,导致收购方的财富增益和银行关系呈负相关。

第二,银行贷款与借贷公司成为收购目标呈正相关关系。 Ivashina(2005)研究了银行贷款在公司控制权市场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银行贷款与借款者成为收购目标正相关,并且并购的成功率与借款强度也呈正相关关系。他认为,银行债权在控制权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我国银行贷款与借贷公司成为收购目标呈负相关关系。邓莉、张宗益等(2008)验证了我国银行贷款对借贷公司成为收购目标的关系,以及被成功收购的概率,结果表明,企业与银行的贷款强度与该公司成为收购目标呈负相关,我国银行贷款在控制权市场这一公司治理机制上是弱效的。

(二)银行通过控制权市场加强公司治理

我国关于银行与控制权市场的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近几年主要研究该领域的学者是邓莉。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银行在控制权市场中具有信息优势,通过控制权市场能有效发挥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

第一,银行在控制权市场中具有信息优势。Fama(1985)认为,银行贷款的信息优势是银行成为控制权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 Allen和Jagtiani(2004)认为,收购方在选择银行作为自己的咨询方式时会考虑该银行与目标公司的贷款关系,借助其所选咨询银行的信息优势来增加收购的成功率,银行被选为咨询方的可能性更大,从中获取收益。

第二,银行的信息优势提高了银行债权监督效应。Ivashina(2005)研究了银行愿意将信息传递给收购方发的原因,研究表明,银行为了减少劣质客户违约风险,有动力寻求更优质的客户,刺激企业提高公司业绩,降低被收购兼并的风险,从而发挥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邓莉、张宗益(2007)认为,银行作为大贷款人,承担了较大风险,在贷款决策中对贷款申请者的信息审核也会比较严格,内部资料也要求提供得更为详细。因此,在贷款审批这一环节会产生很多的信息流,银行可以借助这些信息去纠正公司管理上的失误,使不称职的管理者产生强大的破产、被收购和兼并的压力,从而达到参与公司治理的目的。邓莉(2008)认为,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是企业的主要资金供给者,是企业的大债权人,但我国限制商业银行持有企业的股份,因而银行也只能是企业的债权人。而我国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没有债权人董事,银行不能更好地通过银行董事、银行股东等方式参与公司治理。因此,银行可以利用其贷款人的信息生产和传递功能,通过控制权市场来实施对公司的治理。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实证分析与理论是一致的,表明银行在控制权市场的确发挥了重要作,为银行参与控制权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银行债权与控制权市场的关系研究中,国内研究严重缺乏,仅有少量的实证分析研究。

四、银行债权与产品市场竞争

产品市场竞争对信息透明度有重要关系。一般理论认为,产品市场竞争能够确保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西方与中国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同,西方在成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银行债务能发挥正效应,但是在中国竞争机制尚未完善的基础上,银行债权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甚至弱化。目前,学者主要从债权融资在产品市场竞争的作用及产品市场竞争对银行债权治理效应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的。

(一)债务融资在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关于债权融资对产品市场竞争的文献表明,债务融资的“双刃剑”特点导致债务融资对产品市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是债务融资可以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价值;二是债务融资会削弱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价值。

第一,债务融资可以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Brander 和 Lewis(1986)认为,对于盈利较高的企业来说,债务融资能够发挥有效的财务杠杆作用,这类企业利用规模效应,降低产品价格,在同类型企业中赢得竞争优势,提升企业价值。他们在研究债务融资对产品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时发现,竞争均衡时,企业的债务融资会带更高的产量。

第二,债务融资会削弱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价值。曾宏、王后华、汪莹莹(2008)认为,对于盈利低的企业而言,债务融资会增加其经营风险,导致竞争对手的市场资源掠夺及攻击性行为,降低企业价值。他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期限债务融资对产品竞争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期债务融资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不显著,长期债务融资降低了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了企业价值。

(二)产品市场竞争对银行债权治理的影响

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一种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对信息透明度有着重要作用,银行根据企业信息发放贷款,进行债权监督,从而发挥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

第一,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企业信息传递,减少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 Botosan(2005)认为,企业通过产品市场竞争向潜在和现有竞争者传递信息,信息透明度越高,规范性越好的企业越容易得到外部投资者的信任。王雄元、刘焱、全怡(2009)认为,虽然向相竞争对手传递企业内部信息会导致竞争对手对客户市场资源的掠夺,但是在中国,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存在于资本市场上,企业通过传递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获得投资者和银行的认可,缓解融资问题。大企业竞争力强,核心技术和信息即使传递给竞争对手也难以被模仿,因此这些企业更倾向于在产品竞争市场中披露企业内部信息。

第二,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银行债权监督效应的发挥。王雄元、刘焱、全怡(2009)认为,在中国,虽然企业通过产品市场竞争传递了企业的信息,但是却能获得更多的融资。信息披露使公司外部投资者及债权人更多了解企业信息,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企业通过传递信息,让债权人和投资者认可企业价值就能够更好获得资金。债权人通过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信息披露降低了贷款风险,同时也有利于银行对企业的监督,更好发挥银行债权治理效应。曾宏、王后华、汪莹莹(2008)认为,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时,传递的正面信息,才能更容易获得银行的结算融资贷款。银行根据企业竞争地位及信息的了解实现银行监督,发挥银行债权治理效应。

从目前研究银行债权治理机制与产品市场竞争机制关系的文献可以看出,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银行债权的效用不一样。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提供了实证数据,也为银行如何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发挥债权治理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银行债权与声誉机制

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是银行风险控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贷款之前,银行并不能全面了解贷款企业的真实信息,导致贷款合约不合理性。银行更倾向于向风险较小的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但是,信用贷款在银行总贷款中的比重加大,如何控制信用贷款风险,寻找优质信用贷款人成为了目前学者研究的问题。目前,学者普遍认为贷款者的声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参考指标。学者们主要研究了声誉与贷款优惠政策的关系及银行通过声誉机制提高债权治理效应这两方面。

(一)声誉影响企业贷款优惠

金融市场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信贷市场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声誉越差的企业此类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声誉成为银行制定贷款政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第一,良好声誉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贷款优惠。Benjamin(2001)认为,公司风险与声誉负相关,高经营风险会导致企业难以从外部获得债务融资。Cianci(2010)认为,良好的声誉会使企业在陷入困境时更容易得带投资者的鼓励和帮助。Hall(2004)认为,管理者的个人声誉会带给整个组织极大的正面影响,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度。Allen(2005)认为,声誉和私人关系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

第二,企业控制人声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债务融资。叶康涛等(2010)研究了企业最终控制人的声誉对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表明,声誉差的企业控制人在银行贷款政策上有较大的限制约束条件,银行贷款与最终控制人的声誉呈正相关,与企业整体声誉并没有明显关系,这说明银行关注的是最终控制人的声誉。金融发展程度不同,声誉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也不同,金融发展程度与声誉对债务融资的影响程度呈负相关,这说明市场化程度与声誉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二)银行通过声誉机制提高债权治理效应

Diamond(1989)认为,银行关注贷款企业的声誉,贷款人的违约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未来企业的贷款政策,为了避免违约风险和声誉丧失,高信誉的贷款人会避免高风险的投资,防止高风险的出现,也降低了银行的金融风险。银行通过这种传导机制迫使企业经营者加强声誉的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发挥良好的银行债权治理效应。Gopalan(2005)认为,较差的企业声誉,一方面预示着贷款人的违约风险大,同时债权人的金融风险也会增加,债权人通过对企业声誉评估确定贷款政策。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声誉机制可以作为一种非正式替代机制在资本市场中发挥作用,为银行选择合理贷款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一)主要结论

第一,本文主要围绕政治、法律制度,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竞争,声誉机制四个方面开展银行债权监督与公司其他外部治理机制间作用关系的研究,其中银行债权与政治、法律制度的关系是研究的重点。这一研究范围整体上是较为全面的,得出的结论也是符合实际的。但是,关于银行债权与控制权市场、银行债权与产品市场竞争、银行债权与声誉机制这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尤其是银行债权与声誉机制关系的研究严重缺乏。

第二,从研究银行债权监督与其他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关系的文献中可以归纳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关于银行债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政治关联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但是会导致过度投资、恶性增资,削弱银行债权的治理效用;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导致银行债权治理效应弱化,减少政府干预有助于更好发挥银行债权的监督效应;目前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有助于银行债权发挥治理效用。关于银行债权与控制权市场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银行通过信息的传播在控制权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贷款强度与公司收购关系密切,由于我国金融环境还不完善,银行债权在控制权市场发挥的作用是弱化的;银行可以通过控制权市场更好发挥债权治理效应。从关于银行债权与产品市场竞争机制的关系文献可以看出,银行债权对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银行能够通过有效的产品市场竞争发挥债权治理效应。有关于银行债权与声誉机制的研究表明,企业良好声誉在银行信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从研究银行债权监督与公司外部的三个治理机制的互动关系文献中可以看出,由于各个国家制度背景、经济环境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在银行贷款与公司兼并收购关系这一问题上尚未得到统一结论。这表明,在银行债权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关系的研究问题上要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变量,必须结合各国的经济体制和时代背景。

(二)研究展望

上述文献中学者们主要研究了银行债权与其他外部公司治理各个机制之间的关系,并未研究银行债权如何通过公司其他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及效用,也缺乏银行债权治理机制的具体研究。内容上,大部分学者仍停留在银行债权与其他治理机制的单一关系研究上,并未从互动角度进行研究。结构上,将各主体治理机制分裂开来分别研究各个机制与银行债权治理机制的关系,并未从整体框架上研究各个治理机制的相互作用。研究银行债权监督与其他外部公司治理机制间互动效应主要是为了更好解决我国目前债权软约束力的问题。目前,银行债权监督弱化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深入研究银行债权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作用机理,制定合理的银行债权监督机制,为银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因此,如下研究显得极为必要。

第一,研究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关系是未来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方向。未来关于各种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公司治理机制之间彼此不是独立的,一种机制的选择取决于另外一种机制,孤立研究某个机制必然导致结论失真和政策失误。为深入研究银行监督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机制,必须充分考虑治理机制间互动性和相关性。

第二,针对银行监督的具体机制展开研究。需要在构建银行债权与其他主体治理机制相关性的框架下,进一步对理论和实践中银行监督的具体机制进行适当归类,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几种机制(如贷款合约、贷款人的监督、关系贷款、银行间的信息共享等,或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与事后监控等)的公司治理效应及机理,进一步找出其中的制约因素和不完善之处。深入研究银行债权的监督效应,对重要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通过重要相关性的研究,完善银行债权监督机制,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三,深入研究我国的银行债权监督的效应。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利用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成果,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并利用我国的实际数据进行的。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条件下,要考虑企业与银行的所有权。目前,学者对国有银行的研究较丰富,缺乏对非国有银行及非国家控股企业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对我国银行债权治理机制及其实际实施状况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仍然十分缺乏。未来的研究要立足于国情,深入研究中国的案例及机理。

第四,深入研究声誉机制。声誉机制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之一,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通过声誉机制能更好地发挥债权治理效应,但目前学术界关于声誉机制与银行债权监督的研究相对缺乏,需要更加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llen, Linda, Jagtiani, et al. The Role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J].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4(36).

[2]Botosan C.A.,Stanford M. Managers Motives to Withhold Segment Disclosures and the Effect of SFAS No.131 on Analysts Information Environment[J].Accounting Review,2005(03).

[3]Brander J,et al. Oligopoly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the Limited Liability Effec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76).

[4]Charumilind C,Kali R,, Connected Lending: Thailand before the Financial Market[J].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120).

[5]Cianci A.M ,Kaplan S.E,.The Effect of CEO Reputation and Explanations for Poor Performance on Investors Judgments about the Company’s Future Performance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10(04).

[6]Diamond D.W., Reputation Acquisition in Debt Marke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9(04).

[7]Faccio M.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 Can They Squeeze the State?[J]. Journal of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6(96).

[8]Gopalan R.,V.Nanda, A.Seru, Reputation and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Indian Business Groups[N].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5.

[9]Hall A.T, Blass F.R, Ferris G. R., et al. Leader Reput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in Organizations: Implications for Dysfunctional Leader Behavior[J].Journal of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4(04).

[10]Hermalin, BenjaminE., Weisbach, et al. Boards of Directors as an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Institution: a Survey of the Economic Literature[N]. SSRN Working paper, 2001.

[11]Huong N. Higgins. Conflicts of Interest between Banks and Firms: Evidence from Japanese Mergers[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2013(24).

[12]Invashina Victoria,Nair Vinay B.. Saunders Anthony Massoud, Nadia Stover Roger, Bank Debt and Corporate Govermance[N].SSRN Working Paper,2005, August.

[13]La porta R., Silanes L, Shleifer A., et al.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2(03).

[14]Lau L. J..The Macro Economy and The Reform of the Banking Sector in China[N].BIS Policy Paper No. 7,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Basel,Switzerland.1999.

[15]Michael Firth, Chen Lin, Ping Liu, et al. Inside the Black Box: Bank Credit Allocation in China’s Private Sector[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9(33).

[16]Yin-Hua Yeh, Pei-Gi Shu, Shean-Bii Chiu. Political Connection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referential Bank Loans[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3(21).

[17]白俊,连立帅.信贷资金配置差异:所有制、歧视抑或禀赋差异[J].管理世界,2012(06).

[18]慈东.论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制度[J].企业导报,2011(06).

[19]丁希炜.金融改革与债权治理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

[20]邓莉,张宗益,李宏胜等.银行在公司控制权市场中的作用——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 2008(01).

[21]邓莉,张宗益.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7(01).

[22]杜颖洁,曾泉.政治联系、银行关系与银行借款: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3]方军雄.民营上市公司真的面临贷款歧视吗[J].管理世界,2010(11).

[24]方军雄.所有制、制度环境与信贷资源配置[J].经济研究,2007(05).

[25]江伟,李斌.制度环境、国有产权与银行差别贷款[J].金融研究,2006(11).

[26]李维安,郝项超.政治关联方式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优惠[A],第四届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

[27]李杨,王国刚.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6-2007)[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8]谭劲松,简宇寅,陈颖.政府干预与不良贷款——以某国有商业银行1988~2005年的数据为例[J].管理世界,2012(07).

[29]唐洋,高佳旭,刘志远.政治关联、信贷资源配置与恶性增资——基于传导效应和调节效应的研究[A]. 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30]王连军.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干预与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财经研究,2011(05).

[31]王鲁平,康华,王伟.终极控股股东、成长性与负债水平——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

[32]王雄元,刘焱,全怡.产品市场充争、信息透明度与公司价值——来自2005年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贸经济,2009(10).

[33]谢德仁,张高菊.金融生态环境、负债的治理效应与债务重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07(12).

[34]谢德仁,陈运森,金融生态环境、产权性质与负债的治理效应[J]. 经济研究, 2009(05).

[35]叶康涛,张然,徐浩萍.声誉、制度与债务融资——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 2010(08).

[36]朱冬琴,马嘉应.信用贷款、金融发展与企业家声誉的信号传递[J].上海经济研究, 2012(05).

[37]朱凯,万华林,陈信元.控股权性质、IPO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基于金融发展环境的分析[J].金融研究, 2010(05).

[38]曾宏,王后华,汪莹莹.债务融资行为对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内部资本市场作用下的分析[J].系统工程, 2008(05).

[39]张敏,张胜.政治关联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J].管理世界, 2010 (11).

[40]郑志刚.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41]张兆国,曾牧,刘永丽.政治关系、债务融资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 2011(05).

(作者单位:邵国良、任梦,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王满四,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大学生创业研究院)

作者:邵国良 任梦 王满四

第2篇:中国银行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企业机构名称: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四川北路支行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2259号中国银行主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基于银行的核心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银行卡之上的系统服务。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国际汇兑、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29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银行将坚持可持续发展,向着国际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主要的宏观环境因素、竞争特点、竞争激烈程度、竞争对手及竞争实力分析:商业银行需要在外部环境进行四大方面完善,包括税收制度、利率和费率制度、征信系统和债权人法律保护。目前银行税负过高,对呆账坏账核销的税收待遇也不合理,总体来看,当前税收制度不利于银行目前稳健经营和银行的资本金积累。在当前的税收体制下,政府从银行抽走了过多资金,银行不良资产增多,迫使国家又不得不掏钱还给银行。因此,对银行的税收政策应该进行调整,以适应银行改革的需要。在利率和费率方面,由于银行本身没有定价权,因此资产风险很难对冲。费率和利率相互有隐含的替代关系,如果费率市场化了,利率也会市场化,两者会相互弥补,但目前这两个变量全部是行政决定的,这就导致存贷差一旦放大,银行马上就倾向于多贷款。在征信系统建设方面,目前征信系统不够健全,而征信系统需要政府统一建设。银行在贷款决策当中,所获得的外部信息目前还没有一个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尽管新破产法对债权人的保护有所改善,但仍有不足。比如在抵押贷款和劳动债权孰先孰后方面,从银行角度来看,现有法律,尤其是地方保护的司法系统对债权人的保护还非常不够。

第3篇:中国建设银行文西支行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中国建设银行文二西路34号支行(公交310路 130路 194路 K199路 804路 86路可在文二西路与益乐路口站下),是一家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

一、经营范围: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发展批发和零售产品,专注中间业务,包括支付和结算服务、个人理财业务和公司财务管理,专注住房按揭和储蓄产品多样化,并建立业内领先的信用卡业务。

二、银行业的目前的宏观环境: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欧元区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陷入衰退,日本经济依旧低迷,“金砖”国家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通胀压力较大,欧元区收缩风险加大,国际油价将高位震荡,人民币汇率在“跌停”中创下新高,中国货币政策将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国内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开始暴露,货币政策转向使银行流动性压力有望缓解,2012不是 世界末日,但将是形势严峻复杂的一年。

三、中国建设银行相对于外资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其竞争优势体现在:

1、建设银行的强势和资源能力。

①属于国有大商业银行,财务资源充足,实力雄厚,传统的业务基础为银行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在中国的服务网络遍及大江南北,良好的企业形象深入人心,形成了较大的银行业务客户群。

③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不断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④已形成不同层次的较为优秀的人力资源。建设银行的上市,管理体制和内部结构的改善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涌入。

⑤方便、快捷、全面的服务,优质的客户服务系统。

2、建设银行运用目前国内最高安全级别的商用操作系统,建立网上动态安全监控系统,对网上银行系统实行全天侯24小时监控。

3、建行的内部管理理念在四大行中比较超前。

4、建行最早上线ERP系统,实现了全行系统性的财务管理。

四、建设银行文西支行面临着的周边银行的威胁:

1、面临周边的中行世纪新城支行、花旗银行杭州城西支行等银行的激烈竞争。

2、面对新的收益增长点,附近的中行世纪新城支行、花旗银行杭州城西支行可能发起新一轮的营销攻势。

3、周边客户的消息能力增强,越来越理性,选择的周边的银行空间增大。

建行文西支行周边银行布置图

第4篇:《企业战略管理》中国农业银行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中国农业银行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企业机构名称: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三灶支行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三灶亦园路68号

一、经营项目: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中国主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其致力于建设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现代商业银行,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自营及代客资金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人寿保险等领域。

二、资金力量:截至2013年末,中国农业银行总资产145,621.02亿元,各项存款118,114.11亿元,各项贷款72,247.13亿元,资本充足率11.86%,不良贷款率

1.22%,全年实现净利润1,662.11亿元。当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农行位列第64位;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以2012年一级资本排名计,位列第10位。

三、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1、政治与法律因素(P)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发挥金融核心作用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温家宝总理曾表示,将维持中国农业银行的完整性,表示中国农业银行需要强化市场地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农村经济。

2、经济因素(E)

近年来支持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一些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减退;“投资—出口”外循环拉动的高增长优势不在;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以及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面临重估调整。

3、社会环境因素(S)

1)我国居民对银行的存在持认同态度,并且对银行的存在有依赖性,接受度很强。

2)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强化了储蓄意愿。居民储蓄存款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预防心理。

3)社会教育水平难以满足金融业发展的需要,人才缺乏使银行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4)信用文化薄弱阻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中国近代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充分,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主体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守信意识和信用道德理念。

4、技术环境(T)

1)信息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管理制度创新。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持下,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不断创新,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日益成熟。

2)在网络经济中,企业经营者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暂时赢得居于垄断或竞争优势地位,但无法长久持续这种创新优势。

3)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要求人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很多商业银行希望在降低自身运营成本的同时,有效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以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

四、产业环境分析

1、行业内竞争者:主要有国有独资银行的行业、新兴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银行市场竞争激烈,农业银行将面临严峻考验。

2、卖方:国内企业和居民的储蓄惯性为中国银行提供了大量而稳定的资金来源,但是未来吸储压力在增加。

3、买方:中国农业银行拥有中国最大的农业客户群,与许多企业存在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好的买方市场。

4、潜在入侵者:主要包括:外资银行、金融控股集团、转制后的政策性银行和储蓄性金融机构性银行、改制后的地方商业银行、民营资本参股的中小银行。

5、替代者:目前农行面临两方面的替代威胁: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

五、竞争对手分析

中国农业银行内竞争者主要有国有独资银行的行业、新兴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银行市场竞争激烈,农业银行将面临严峻考验。

1、国有独资银行。处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主体地位的其他三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工行、中行和建行,这三家无论在人员、机构网点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上,均处于我国整个金融领域绝对地位。

2、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那个大潮中诞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优势,成为了中国金融市场十分活跃的力量

3、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城市合作银行。我国原有约5000家城市信用社,有相当多城市信用社已失去合作性质,实际上已办成小型商业银行。

4、外资银行。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市场开放,国内银行原有的市场准入方面的优势不再存在,与外资银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金融市场中平等竞争。外资银行大多是混业经营的全能型跨国银行,其全球性的经营战略和全能型的经营方式,从多方面挤压国内银行的发展空间。

因此,虽然中国农业银行是国有四大行之一,但想要在现行的金融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还需要更好的发展自身业务强项,并积极学习其他外资银行的全球性经营策略,注重与时俱进,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并获利。

第5篇:银行委托外部审计管理办法

XXXXXX银行外部审计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XXXXXX银行(以下简称“我行”)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参与我行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促进我行各项业务稳健经营,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XXXXXX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行内控风险管理部负责外部审计业务的委托、协调与评估,并指派专人负责。

第三条我行执行董事对外部审计结果负最终责任。

审计内容

第四条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 1.资产负债表审查。审查重点:金融企业信贷资金的风险大小、负债情况、资金的流动性,特别注意有关项目的编制是否正确。

2.利润表审查。审查重点:企业的资本利润率,是否真实反映所有者投资的盈利水平。

3.所有者权益审查。审查重点:企业资金的变动情况,分析资金流入或流出的原因,判断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及财务核算、管理上是否稳健运作。

第五条对损益真实、合规性进行审计具体内容包括:营业利润的审计、投资收益的审计、营业外收入及营业外支出的审计,利润分配的审计等方面。

1.审计重点

(1)营业收入,包括: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其他营业收入(手续费收入、汇兑收入等)。

—1—

(2)营业成本,审计时注意资金的利率、期限和还息方式合规性及入账真实、及时性。

(3)贷款呆账准备、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正确。

(4)债券投资业务授权审批的合规性、投资收益确认的及时性,正确性。

(5)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是否按国家规定的比例足额提取。

(6)关注营业外支出规范性。

审计委托

第六条我行选择审计机构时应当委托具有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声誉良好的外审机构从事审计业务。对合格外审机构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

(一)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保持独立性;

(二)具有与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等相匹配的规模、资源和风险承受能力;

(三)拥有足够数量的具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审计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具备审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

(四)熟悉金融法规、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及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种风险管理政策;

(五)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六)具有良好的职业声誉,无重大不良记录。

第七条外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的档案,应交由我行档案管理部门完整保存。

第八条外审机构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我行不宜委托其从事外部审计业务:

(一)专业胜任能力、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审计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明显不足的;

(二)存在欺诈和舞弊行为,在执业经历中受过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且未满三年的;

业务协调

第九条内控风险管理部指定负责人在受托审计中介机构为我行提供审计服务时做好协调工作,协调工作可以通过定期会议、不定期会议等方式进行。

第十条外部审计单位应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告知内控风险管理部指定负责人,重大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1. 重大的控制薄弱环节;

2. 错误和违规事项;

3. 违法行为;

4. 开展审计工作时遇到的困难。

第十一条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利用外部审计工作的正确性,内控风险管理部指定负责人可以协助查阅外部审计的工作方案和审计工作底稿。

第十二条受托审计中介机构应向内控风险管理部提交管理建议书,内控风险管理部参考管理建议书中提及的内容计划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我行采纳管理建议书并提出整改行动之后,内控风险管理部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各部门、支行采取了适当的后续措施及纠正行动。

第十三条跟踪中介机构的审计进度,及时向我行反馈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中介机构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审计业务。

业务评估

第十四条审计业务完成后,对委托外部审计的业务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审计及商业机密信息的保密;

2. 中介机构同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协调情况;

3. 业务约定书承诺条款的实现;

4. 专业知识和经验;

5. 独立性;

6. 保持恰当的工作关系;

7. 审计质量。

第十五条受托进行审计的中介机构应遵守其执业准则及行业规定,对于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或隐瞒重要事实对我行造成重大损失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涉嫌欺诈行为的,我行将依法提起诉讼,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受托进行财务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按照其执业准则应当发现,而未发现的严重错误及舞弊事项,如对我行造成损失,注册会计师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外审业务评估结果是中介机构的执业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投标我行委托外部审计业务的考核依据。

第十八条本办法所指的审计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我行年报审计、信息系统外包审计、工程决算审计、所得税汇算审计、司法鉴定审计、资产评估、验资、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我行内控风险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6篇: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共行政外部监督系统之监察监督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共行政外部

监督系统之监察监督

在省公职考试中,公共行政管理相关知识考查占比越来越多。本文就公共行政外部监督系统的监察监督做一深入解析。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

行政监督的作用主要是对行政的政治方向和对行政政策的贯彻执行起保证作用,通过行政监督,保障行政机关正确地行使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行过程和行为所实施的监督,这些监督主体既包括内部的行政机构,又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利益集团、公民等。狭义的行政监督指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机构的监督。关于狭义和广义的概念大家只需要了解就可以。在这里,我们主要重点关注行政外部监督系统里的监察监督。

二、检查监督 1.含义

所谓监察监督,是指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办理下一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必要时也可以办理所辖各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如果监察机关之间对监察事项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监察机关确定。除此之外,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将其所管辖的监察事项指定下级监察机关管辖,也可以将下级监察机关有管辖权的监察事项指定给其他监察机关管辖。最后,监察机关认为所管辖的监察事项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监察机关管辖的,可以请求移送上级监察机关管辖。

2.机构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接受监督,而且监察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监察委员会由主任、副主

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3.主要职责

在这里需要给大家强调的是监察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维护宪法法律,对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负责组织协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等。总而言之,就是可以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4.意义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新组建的监委不设党组,与纪委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这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

以上就是关于行政外部监督之监察监督的内容,希望大家充分了解并掌握监察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内容就达到了应试的水平。

第7篇:中国建设银行南通分行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机构名称:中国建设银行南通分行营业部

地址:南通市姚港路1号

经营项目:市民业务、对公业务、贷款业务、国际业务、客服中心95

533、个人理财业务、凭证式国债。

资金力量:中国建设银行南通分行是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所属二级分行,下辖海安、如皋、如东、通州、海门、启东六个县(市)支行、6个南通城区支行。近年来,按照商业银行管理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改革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强化经营管理,努力提高经营效益,严格防范金融风险,坚持合规经营,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的道路,集存、贷汇、国际业务、房地产、信用卡、代理、咨询等多种类、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为一体,发展成为业务齐全、科技领先、金融服务手段安全迅捷的国有商业银行,为南通地区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主要的宏观环境因素、竞争特点、竞争激烈程度、竞争对手及竞争实力分析: 商业银行需要在外部环境进行四大方面完善,包括税收制度、利率和费率制度、征信系统和债权人法律保护。

目前银行税负过高,对呆账坏账核销的税收待遇也不合理,总体来看,当前税收制度不利于银行目前稳健经营和银行的资本金积累。

在当前的税收体制下,政府从银行抽走了过多资金,银行不良资产增多,迫使国家又不得不掏钱还给银行。因此,对银行的税收政策应该进行调整,以适应银行改革的需要。

在利率和费率方面,由于银行本身没有定价权,因此资产风险很难对冲。费率和利率相互有隐含的替代关系,如果费率市场化了,利率也会市场化,两者会相互弥补,但目前这两个变量全部是行政决定的,这就导致存贷差一旦放大,银行马上就倾向于多贷款。

在征信系统建设方面,目前征信系统不够健全,而征信系统需要政府统一建设。银行在贷款决策当中,所获得的外部信息目前还没有一个基础设施能够提供。

尽管新破产法对债权人的保护有所改善,但仍有不足。比如在抵押贷款和劳动债权孰先孰后方面,从银行角度来看,现有法律,尤其是地方保护的司法系统对债权人的保护还非常不够。

上一篇:预备党员转正申请表下一篇:谈话谈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