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看法

2022-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推广普通话看法

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摘 要 在列举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问题,并就课改理念、课程内容设置、教师素质以及评价机制等的发展趋势上提出了看法,以期有助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开展。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体育 高校

一、前言

建国以来,学校教学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已进行了八次改革,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在这种大背景下逐渐开展深入。由最初借鉴前苏联的经验,以技术教授为主导,强调体育为国家服务,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课程的指导思想,到最近一次的改革,注重体育教学的“健身”功能,同时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注重学生的主体个性与个体差异。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该坚持探索,以期建立新的符合高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推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回溯

学校体育的改革核心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其就是一种将体育课程中陈旧的、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部分转变为新的、能适应社会以及现代教育客观实际情况的特殊过程。此过程为体育课程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必须的动力机制。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始于1979年的全国体育卫生工作会议,至今已走过了35个年头。沿着历史回溯,不难发现,在多次改革中收获有成功的经验,但同时也品尝到了失败的教训。

回顾历史,我国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之路,大致走过了以下阶段:

(一)1979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其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标志着大学体育课程正常秩序的恢复,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然而,此大纲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难以反映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特征,难以把大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明显区别开来,表现出大学体育课程中学化的倾向[1]。

(二)二十世纪80年代,某些学者提出了“真义体育”的理论问题,主张“体育即增强体质的教育”。这个主张与“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所体现出来的“学生体质水平普遍较低,亟待通过体育锻炼提高”的研究见解相契合。[2]因此,许多高校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线,开展了关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一系列改革。同时,我国一些地区开始设想改变高校体育课程单一模式化的现状,着手修订适应地方特色并契合时代精神的新的教学大纲。届时,“三基加素质”、“体质为主”等多种模态体育教学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三)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其是在总结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指导纲要将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具有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4种类型将高校体育课进行定位,即“基础体育课、选项体育课、选修体育课及保健体育课”。它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导向性,规定了一所学校内允许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但并未强调各校可以设计不同的课程模式,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仍是在此纲要提供的框架基础上进行的求同思维的模式。

(四)1999年,我国第三次体育课程改革在教育部的主导下启动。到了2002年,教育部新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要求在2003年新学年开始时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本纲要对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以及内容确定原则、评价体系等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尤其是确定了体育课程的5个教学目标,提出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新理念,但并未对具体运动项目的分类及课程模式的构建进行任何规定。与过去的相比,本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历史性突破,为广大体育教师预留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带动了高校体育向前迈进的步伐。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一)就目前而言,教育界普遍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教学中也以此观点为重。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有些高校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盖过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优生得不到优化,差生得不到补差,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体育教育观念,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不能盲目抬高学生的主体性,要力求以自身的主导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转变“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一些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繁多,但普遍来说教学质量并不高,而且也缺乏理论课教学。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但在我国,很多高校对于“体”这个方面却并不十分重视。可相对而言,现在很多体育教材体系的涵盖面却是相当广泛,或可言之为面面俱到,在贪多求广的同时,质量却不高,并不能契合大学体育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而言,由于受到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任务的束缚,许多高校虽然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安排有理论学习课时,但基本并不开展。大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可说是十分薄弱,对其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自主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教学评价,在一方面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信息反馈作用,对教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本次教学改革对于教学评价,在《纲要》制订时内容比较饱满,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现实因素的影响,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首先,在学生评价方面,虽然这增加了教师整体教学效果的可靠性,但是其中难免会掺杂学生的个人喜恶成分,使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而教师为了获得学生的较高评价,不排除有降低教学要求的可能性,从而影响体育课程改革效果的实现。其次,在评价学生方面,《纲要》提出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将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中。但不少研究表明,目前各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以体能和运动技能为主,在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发面仍缺乏客观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评价方式上,仍是以教师评定为主,学生自评与互评不足。

(四)高校体育教师是实行体育课程改革的直接执行者,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与任务的主力军,是发展高校体育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既担负着选择课程内容与教学信息的责任,同时也被赋予了安排学习环境与传播学习信息的责任。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想迈进新的领域,就对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现实是,大多数院校体育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并不能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分布并不均衡,中青年教师数量偏少,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断层的危险;教师职称结构也不容乐观,主要现象是高级职称教师年龄偏大化,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少,相较于其他学科,缺乏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四、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展望

(一)正确定位体育教育理念,落实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和科学理念。高校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其相同的责任。而作为一项工作的基础,指导理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正确定位体育教育理念,更新传统的体育观念,认真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理性认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不盲目提高学生所谓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能与运动技能等客观基础情况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发展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落实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构建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科学程度,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基础因素,而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合理课程结构的构建,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程度。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需要,更要着眼于满足终身体育的长远需要和社会需要[4]。而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高校教学内容与中学区别有限,部分高校则贪大求全,有的却又很单一[5]。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者进一步研究《纲要》的要求,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基础上,开设新兴体育项目课程,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适量增加理论课程的设置。

(三)促进教师水平提高,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体育知识处于螺旋状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终身教育的理念。其次,体育教师更应该正确认识当今的师生观,一方面不因循守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需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因噎废食而盲目提高学生的地位。尊重学生的同时正确定位自身,由单向关系转为双向的互动。

而评价体系作为一种手段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中,不仅是教学过程开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重新构建体育学习的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是当前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不为技术至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各项能力、认知、行为与态度,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定等方式相结合进行的评价方式,被广大学者教师所认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各种难题,如很难对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客观评价,因学生评价制度的影响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等。综合而言,现行的评价机制还有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

五、结语

综上而言,体育课程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变革创新,不仅涉及到其本身,更是整体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师知识结构、教材等的更新发展。跟随改革步伐的前进,随着社会需求的提高,体育课程改革的地位及其成就必将水涨船高,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丁宝龙,顾渊彦.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2):74-75.

[2] 周则桐,玄文波,王闯等.浅谈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4):57-61.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中国网china.com.cn.2010-3-1.

[4] 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89-92.

[5] 王广,王兴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96-97.

作者:史一钦

第2篇:浅谈对农村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一点看法

我国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颁布了有关学校艺术类教育的工作性规程,对中小学艺术类教育做了相应的规定,而美术课也是义务教育必学的一门课程,也是学校实施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很多农村中学美术方面的教育改革被提上日程,并要求全方位开展素质性教育的今天,仍然出现有诸多问题,其实施美术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致使农村初中生仍然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我在乡村中学从事高中美术教学近二十年,关于农村地区高中美术教育,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我国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意义

农村是我国的建国之本,在农村发展全面教育也是势在必行而美术教育是农村学生德、智、体、美教育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存在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农村青少年开拓眼界提高审美观,陶冶情操,开发思维,提升自我修养;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美学的创造力、培养其想象力和观察力。相关教育学专家就曾表示过“审美教育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的基础”。这样他们就可以发现身边的美,作为一种描绘和记录只有感同才有深受。有学者认为,人类大脑用艺术、宗教、实践以及精神和理论的思维形式才能来掌控着世界。所以艺术教育是重要的。

二、农村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由于是乡村中学,国家的素质教育方针在乡村高中一纸空谈,学校教育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

所以在应试教育及高考的升学的竞争形势下,很多乡村高中学校更多地重视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总是在埋头备课、周而复始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兴趣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在乡村中学,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多地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难以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多元化发展的美学教育早就不可避免地边缘化。

比较典型的表现是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之间存在着的矛盾一直困扰着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文化课考试的压力,学校普遍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文化课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学生的学习也以高考学科为主,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和对美的动手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许多农村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教育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二)农村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城市,家长的素质、见识都比较高,会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课余时间会支持孩子学习钢琴、美术、舞蹈、跆拳道等等,而在农村,由于经济及家长素质的原因,这一切被家长看作是孩子“不务正业”。

在长期的乡村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素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三)美术教师如何积极从身边寻找教学资源

在长期的乡村基层教育实践中,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未能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再加上多数学校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育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民族民间工艺、民族建筑艺术、传统美术发展与嬗变、现代艺术潮流等方面的内容及其与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的联系,对激发学生理解美、认识美的热情,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作用有时远超一堂普通文化课的教学所得,这一点,乡村美术教师应有传统功利之外的必要坚守。

三、针对这些状况所作的教育实践

(一)高中美术教学如何导课

导课,看似可有可无。其实,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设计,一定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上课情绪。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一般都会努力寻找吸引学生兴趣的可能切入点。如在上齐白石作品欣赏时,我在上课之前先充分准备齐白石传奇生平资料,特别是他57岁之后衰年变法,开启中国美术大写意之一代风尚的相关资料,学生听了之后很是开心,因为中国传统美术原来也不一定比西方美术差劲。当学生找到自信的切入点之后,兴趣自然也就来了,后面的教学环节展开自然变得比较顺利。所以要让学生对鉴赏课产生好奇,首先导课是很重要的,你是不是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二)在理解艺术作品时注重学习与传统的联系

在美术鉴赏中,教师的一般习惯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教学手段主要是图片欣赏,然后就是教师的课堂随便说说便结束,手段的单一性不仅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极易陷入疲倦,学过的东西很快忘记。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起来的过程中,我尽量尝试从传统美术经典作品的鉴赏上去引导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感悟美及其对个人性情的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十里蛙声”如何理解,八大禽鸟“白眼”的特定历史因素认识等方面入手讲解,以期加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三)创建问题性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美术素养普遍不足的现实,我在备课时要求自己认真预设本课的问题,认真总结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习得的经验,不断强化自己因材施教的能力,积极寻找教师乐教的切入点,认真思考学生乐学的触发点,特别是通过身边无处不在的白族传统工艺美术(白族扎染、白族传统刺绣、白族木雕等)的案例引导学生不断走向从抽象到具象的美术素养提升过程。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途径

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美术的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直观、有效的手段。如今,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许多乡村学校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对于广大美术教师扩大教育鉴赏容量,丰富学生自选学习内容和自定学习进度具有特别明显的助力作用,对教师进行个别化教學,对相关艺术作品进行形象化的创造和加工,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手段,十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系统化的形象思维训练,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多媒体手段助力美术教育,应该成为当下美术教师的一种内在需求。

作者:李红文

第3篇:普通话推广和中华民俗文化的融合

目前,民俗文化的定义并没有得到统一,并且以一种不成文的文化模式存在着,如春节要贴对联、放鞭炮、包红包;筷子文化、方言文化等也都属于民俗文化。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都深入人心,已然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通常人们的思想、行为会受到民俗文化的影响,所以,民俗文化也可以成为行为规范。随着普通话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用语,政府对普通话的推动工作非常重视,但现阶段我国普通话的推广效果并不显著。尤其是一些对民俗文化比较重视的地区,普通话推广受到影响。因此,为了大力推动普通话发展,相关人员应重视普通话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普通话来了解民俗文化内容,从而达到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各个民族之间的良好交流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语言,虽然多元化的文化和语言是我国的特色,但也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拥有七个大方言区,在每个大方言区内还存有很多小方言,这些不同方言在语法、读音方面有较大的差距,使得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交流不畅通,容易出现一些误会,影响交流双方的关系。相较于其他方言,普通话更为方便和实用,可以有效消除不同方言之间的沟通障碍,促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的交流。因此,推广普通话是必然趋势。

促进政治和谐、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任何社会都需要简单有效和易于管理的沟通方式,这在形成和谐政治体系和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和人口比例显著提高。而且各地区的部分人们会选择到大城市工作、发展,然而不同地区地方言有所不同,这影响了人们的交流沟通。因此,需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只有各个地区居民拥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才可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还可以推动商品的流通,促进市场发展,经济得以快速提升。

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中普通话的推广是核心内容,积极推广普通话可以促使教育事业全面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化、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进而有效地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此外,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附于标准化的语言文字,普通话是我国统一的语言。所以,大力推广普通话可以大大提升国民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水平和运用能力。

强化人民民族意识

民众在对民族情感进行表达时,语言是最基本的表达手段,能够很好地寄托民族感情。而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推广普通话可以提高人们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

普通话推广与民俗文化融合存在的困境

学习普通话主动性有待提高

民俗文化是各个民族经历长久的历史发展积淀的文化瑰宝,人们祖祖辈辈都是依照民俗文化生活、生产发展的,对民俗文化有很深的情感。这也使得一些地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普通话的推广产生了阻碍作用。

普通话与方言文化的矛盾

我国拥有多个民族,国家对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予以尊重和保护。各地区民众自幼形成的发音口形、舌位的变化,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在大力推广普通话时,上述的原因可能使得民众在学习普通话时较难改变语言习惯,导致其学习普通话比较困难,进而会出现放弃学习普通话的现象。

教学方法不合理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推广比较困难,一些偏远的地区只有重要岗位的人员会讲普通话。另外,一些地区教育行业中缺少双语教师,并且其教学理念更加重视理论教育,使得普通话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高,从而影响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各个地区的学校教育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途径,所以,每个地区应重视学校开展的普通话教学。大部分地区顺应发展需求开设了双语教学,但是部分双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其主要是对学生讲授普通话学习的理论知识,这种方法既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减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和熟练运用普通话。此外,教师对实践教学方面不够重视,其主要以跟读训练为主,并未给学生设置充足的实践训练时间,使得学生不能进行个体化语言训练,导致普通话学习效果在短时间内未得到提高。

普通话推广和民俗文化的融合措施

加大普通话的宣传

第一,政府应加大普通话宣传。在普通话推广时,各个地区政府部门应重视对普通话的宣传,让大众正确认识普通话和了解说普通话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提高大众学习普通话的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普通话的学习活动中,这对普通话的推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政府部门要在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的各种宣传广播中使用普通话,以及民俗旅游的广告宣传也要使用普通话。这样可以为民众提供学习普通话的环境,以提升民众学习普通话的意识。政府部门还要在农村地区大力宣传普通话,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学习普通话,进而加快普通话普及的进程。

第二,各地区学校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校园是普通话宣传的重要场地,有效的宣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話的兴趣,以促进普通话的普及。学校可以通过电子大屏幕的方式宣传普通话,如“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等宣传标语,让普通话推广氛围充满整个学校,以此实现宣传普通话的作用。另外,学校还可以在学校周刊中推广普通话,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普通话、学习普通话。

平衡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国家制定和实施语言政策是希望大众可以更好地掌握普通话,以便于人们使用共同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我国方言比较多,众多语言的和谐共存,就需要保持语言本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一,保证各种语言之间的平等关系。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没有等级的划分,应对语言的多样性予以尊重。所以,推广普通话期间要做到与民俗文化的有效融合。

第二,普通话与方言相互促进。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方言在保护和传播地理文化的文献记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方言转换过程中,它不仅影响普通话的语言系统,而且影响着普通话的成分,有利于增强普通话的生命力。另外,在普通话与方言文化共同发展期间应当灵活使用各种语言。人们身处不同场合时需要选用合适的语言:在家庭环境进行对话或是亲人间交谈时,人们使用本民族语言或方言,有利于人们和谐融洽的交流;在一些重要场合或学校时就需要使用普通话,这样可以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由此看出,普通话推广需要与民俗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在各个地区实现长远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教学对普通话推广具有极大的作用。各地区学校应重视普通话教学的良好开展以及教学方法合理使用,这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普通话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写作等方式,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另外,一些地区有着众多脍炙人口的民俗歌曲,教师可以将这些歌曲翻译成普通话,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这也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普通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名著,让学生充分感受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深沉、鲁迅的犀利、林语堂的幽默……这也就自然而然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知与了解。像这种阅读活动可以是班级性的,也可以是全校性的,它既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能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选择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视频学习普通话,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学习能力。

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教材

学校开设普通话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学校应不断完善普通话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材内容,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明确教育内容和相应的教育方案,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根据不同专业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以满足学生在通识教育中的需求以及不同层次交流方面的需求。从整体分析来看,教材的最佳内容是以传统普通话课程为基础,充分结合传统教材的优势和学生的需求,选用符合教育最终目标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知识水平。在学习期间,教师应结合普通话课程的特点,引入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课程,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创造机会。将实践课程与学生的工作成果相结合,教师要主动走下讲台,加入学生。教师要纠正学生发音和语调上的错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表达能力;在制定实践教育主题时,应以学生生活为重点,如最新的娱乐新闻、学校新闻等,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育,积极配合完成教育活动。

多种活动推动普通话普及

各地政府部门应借助当地传统文化加大对普通话的普及。各个地区都具有独特的民俗节日,大多数人们都会参与到活動中,这时将普通话融入民俗节日中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比如,中秋节时期,普通话推广部门可以举办有关中秋的诵读晚会,学校、单位及个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活动。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普通话可以找到被大众喜爱、社会普遍接受、影响力和感染力较强的载体形式。这可以提高民众对普通话的认知与了解,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众普通话的水准也得以提高。另外,学校是普通话普及的重要渠道,所以,教育部门对学校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各地区学校都积极开设普通话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民俗文化推广普通话;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写比赛,选出优秀作品在展示栏中展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普通话的水平;还可以举办演讲比赛,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可以锻炼普通话的运用,逐渐将普通话深入内心,这些对普通话的推广都有着积极的推动的作用。

家园共育营造良好语言学习环境

对于普通话教学来说,家园共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方面的一致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所以,各个地区学校的普通话教学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为此,家庭教育要为普通话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普通话环境,相关的教育人员要向家长加强普通话的宣传,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鼓励家长利用图书、电视等不同的媒介为孩子创造普通话学习的氛围,并鼓励孩子在家中多说普通话,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

民俗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民众的生活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普通话在推广时,应积极与民俗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众的普通话水平,还可以传承与发扬民俗文化。此外,各地区政府和学校等要积极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以及普通话的意识,提高人们参与普通话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平衡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创新教学方法、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教材、多种活动助推普通话普及、家园共育营造良好语言学习环境等方法,促使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张赫.浅论推广普通话与中华民俗文化的关系[J].语文课内外,2019(28):294-295.

[2]张鹏.试论普通话的推广与文化自信的构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9-11.

[3]刘清华,黎佩璇,孟菁菁,等.普通话推广现状、问题及路径探究——以陕西省绥德县为例[J].品牌研究,2021(21):264-268.

[4]周文伟.新时期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参花,2020(16):34.

[5]盛丽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普通话推广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52):34-35.

作者:古力努尔·乃比江

第4篇:对普通话的看法

普通话作为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我国56个民族无障碍交流,互相帮助,团结进步的基础,更是不同地区人们在极短时间内表达、理解、思考语言含义的基础。学会普通话也成了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它可以使我们在做事情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语言。21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勇于承担起学普通话,讲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规定: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980年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明文规定:“国家推行了全国能用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统一 。大力推广普通话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

要适应社会的竞争必须学好普通话。 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心脏以及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广普通话的迫切性日益突出。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从大处讲,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我们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从小处说,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需要。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普通话和我们祖国一样,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它成为联合国六种语言之一,成为香港、澳门同胞以及外国人争相学习的热门语言。普通话,在这个时候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沟通需要,它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习惯的影响极大,越晚学习普通话就越难。所以从小学习普通话,培养孩子的语言表演能力就尤为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语言培养和自身的语言培养。 普通话,看似很平凡,可其中的作用却是很大的,它可称之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桥梁。

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事业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是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

普通话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你到外地去,大家对你说的都是方言,你一句也听不懂,有时还会闹出些笑话:比如,四川人把鞋子叫孩子,要不知道,就会闹笑话。这时,普通话就该挺身而出了,用它来解决沟通上的问题是再好不过的了。 说好普通话,会方便你我他。

公司职场时间禁止说方言,必须说普通话,对企业长远发展壮大有着战略意义。在职场说普通话,不仅是企业对员工的起码要求,也是员工应具备的起码素质。“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国家语委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有这样一个案例:张小姐是不折不扣的安庆人,说着一口地道的安庆话。因为方言,上学时候闹过不少笑话,最经典的就是军训时,语出惊人:“我的鞋子(hai zi)掉了!”可想而知周围人的惊异程度,好在对于日常生活并没什么影响。这一跨进职场,普通话不过关的坏处开始显现出来。老板要她给供货商打电话订货,供货商问她前一阵的货款啥时结啊。她说老板出差了,三四号回来再给办款。结果,供货商直接打电话找到老板,质问为什么今天才一号,还要拖到三十号才结款?一点都不讲究诚信。老板回来后当着全公司人的面狠狠挖苦了她一番,还责令她赶快整好普通话,免得丢公司的脸面。

城市生活中,普通话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你通往完美职场关系的标签。尤其是作为公司OL,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形象,各地方言的不同会造成一定程度上沟通的差异,往往误解就是在这样的不了解中产生。现在大城市中一些企业招聘人员时都要求员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普通话,每天坚持说,并在说的时候注意发现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方言问题后,找到正确的训练方法,不断完善。从而使自己掌握流利准确的普通话,为未来的就业拓宽道路,同时为未来的人际交往减少障碍。

第5篇:普通教师对督导的看法

普通教师看督导评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督导在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在推动学校改进和发展、保障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普通教师,通过观察和了解每年的各级督导评估活动,谈谈自己对督导评估的看法。

一、当前素质教育发展与督导机制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使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主要问题表现在: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行为还在不少学校存在,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没有转化为教学行为,陈旧的学生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栉栲,落后的教学手段也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强的保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是摆在教育督导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逐步形成了一套利于学校发展、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督导评估模式与机制。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离不开教育督导的有效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进行‘两基’督导检查的同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教

育督导工作只有全面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才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努力。

1、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导向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探索促进一切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教育督导不仅在对防止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事情发生、纠正某些偏差方面,而且在对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保持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素质教育按其规律发展等方面,有保驾护航的作用。在这种作用下,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2、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评价功能。素质教育在全国已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各地各校实施程度和进展情况如何,需要对素质教育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区分评定、搜集信息、提供证明、表扬成绩、批评不足。通过教育督导评估,可以鉴定出各校在素质教育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从而为以后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调控能力。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清楚的问题,产生一些“误区”,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及时地加以调整、修正和解决,教育督导把发现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误区”等,反馈给有关部门,督促其改善教育领导管理工作,组织力量对难题集中攻关,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推进。

4、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激励功能。这种激励是通过强化正确的教育行为,否定不正确的教育行为来实现的。通过肯定性评估,使从事素质教育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获得一种成就感,即使在多方面“压力”下甚至“困

境”中也能坚持改革,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通过否定性评估,帮助某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明确不足,转向素质教育。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对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经验进行推广和表彰,也可以通过对某些热衷于搞应试教育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批评来激励前者,鞭策后者。

三、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激励作用

(一) 强化办学基准评估活动,能有效地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自主办学的意识,促进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方向,自行选择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行研究确定自主发展方向,允许和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它更加有利于调动各类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校了解自身发展变化的轨道,看清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促进学校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最优整合,帮助学校树立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重点,优化发展的对策,促进学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开展发展水平评估活动,为学校的自主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1、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修养、情感态度、学识能力、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很大的教育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学校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模式,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甄别的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等,在教师的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在考核时间上,采取期末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分为几个方面,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成绩、附件、多角度表彰的其他项目。在考核办法上,采取学生评议、教师互评、学术组织评议、家长评议、学校考勤、领导抽查、学生考试等方式。学校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制度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新课程实验能否深入进行的关键性环节。我国现行的评价理论、方法和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对学生素质发展评价,评价功能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考察;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单一,过于强调量化评价,对质性评价不够重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正是针对传统学生评价的种种缺陷而提出的。教学评价不同于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它是一种重在过程的,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

3、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校长评价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校长就必须有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找准自己的办学目标。

学校的发展目标体系主要由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两个方面构成。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准备在将来多长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则是学校希望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当然其中很多内容是由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但考察一所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本校学生的整体特色。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是否适当、合理,要依据四个方面的客观因素,即社会的客观需要、学校的发展的客观水平、学校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发展目标的实现,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大小和时间设置,也取决于学校实际的发展能力如何。学校发展的能力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与校本培训能力、争取社会支持能力、教科研氛围与能力、校本课程建设,校本教研的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等。学校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大小,是当前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反映,主要表现为学校可以获取的物力、财力、人力、智力等资源支持的多少。学校发展当然是需要条件保障的,一所学校只有符合社会需要,与政府、社区以及学生家长等维持一种良好关系,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在考核指标上,督导将校长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开展评估,校长的素质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学校的自主办学积极性会空前高涨。

4、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评价制度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想成才,首先成人,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因此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识。在学生的品德素养评价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他们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在校内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教育形式:(1)将班会上成团体心理辅导课(2)在班里建立小小咨询台(3)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4)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开展“学校生活论坛”(5)将品德养成于社会活动中;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性评价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1)“激励性评语(2)特长生评价(3)家校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我评价;(4)鼓励学生写激励日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等。

5、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信息技术评价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大力开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将是信息时代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它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促

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6篇:关于普通同学对留级生的看法

问题一:你对留级生和留级制度的总体评价

北方1:留级制度弊大于利。由于北方学院每学年学费要17000,留级制度对于家境贫寒的同学来说负担较大。

信息1:留级制度对留级生个人较有利,部分留级生高中成绩十分优秀,但进入大学之后,选择多了、管理松了,由于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而造成了学习上的低迷。留级制度可以让这些同学重新找到一个适合的方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个新的规划。但是,从全局上考虑,这个制度总体上来说是弊大于利,对学校全面的影响不好。学校应本着尊重人才的原则,给留级生一次机会。

信息2:留级制度对留级生个人是有利的,留级生成绩较差,平时不学习。如果不留级任凭其自由发展,对他本人的人生是有影响的。例子:我的同学是中国海洋大学的,他的大学不存在补考,如果挂科超过三科就会留级。这种制度在激励学生们成长,督促其改变陋习。

土木1:留级制度弊大于利。我认为留级生应该退学。既然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就应该寻求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留级制度只能使留级生恶性循环。他们不去上课,无法融入到新班级中去也不了解新班级的情况。于人于己,都不方便。

人文1:弊大于利。这种制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是他们无法融入比自己低一级的同学中去,始终以学长的心态去接触新同学。而且会对留级生考研、就业等方面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经济1:自己班级有留级生本来应该住在他们宿舍,可是搬到了大四的男生宿舍。觉得留级生和普通同学没有什么区别,自己熟悉的这位就是比较爱玩游戏,平时跟班级其他男生交集很少。

管理1:弊大于利,学生留级的信息一般学校不会通知家里,留级生的学费需要自己打工区去挣的,有些留级生还会欺骗家里,对留级生不管是生活还是心理都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管理2:弊大于利,一些留级是与老师发生矛盾而留级,平时很努力,而是一位一次作弊与老师发生矛盾而留的级,留完后很少去上课。 北方2:有一定作用,一开始学校已经告诉他们学校的制度,但他们却知道政策而不去遵守,理应受到些惩罚,起到一定的警示的作用。

土木2:弊大于利,制度不完善,很大一部分留级生不去上课原因:

1、惯性,逃课已成习惯;

2、新的老师名单上没有他们的名字,点名不会点到他们,他们不会感受的任课老师方面的压力。如何做到留级生不在留级,需要各系做好工作,做好导员与课程老师的沟通,及时做好信息交流。 问题二:你对身边留级生现状的评价

北方1:我们班有两个留级生,一位同学已经退学去当兵,另外一位留级生从来不去上课也不学习。

信息1,信息2:我们所接触的那个留级生从上大学以来接触了网络游戏,留级之后依然沉迷于网络。但他是一位,可以说,还很优秀的人。他的母亲是数学老师,他本人初、高中学习成绩都很好,还曾任学生会职务,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土木1:我身边的那位留级生非常喜爱体育运动,对其他事物不感兴趣,他不喜欢也不适合所学专业,对自己人生的大体方向把握不到位。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也会和我们一起去打球,在宿舍里生活的也还算融洽,只是过分沉迷于自己的喜好了,不关心其他事务。

人文1:她不去上课,十分封闭,把自己关起来,不与他人说话,只是与另外一个同为留级生的同学进行交流。留级生对我们没什么影响,反而觉得是我们影响了他们,让他们不愿意根我们一起上课。

管理1:挺积极的,由于没告诉家里,边打工边上课,与原来班级同学关系处的还好,与现在班级相处不太好,生活规律与现在同学脱节,同学不知道她每天在做什么。

管理2:留级生留级后不去上课,已经留了两次,生活无规律,(凌晨睡,下午6点醒来,一天吃一顿饭),迷恋游戏。家里虽然知道学生的一些情况,通过家里的教导,好了一段时间,而后又回到老样子,整个人很懒散。人际关系还好。 北方2:留级后到处闲逛,一直没上课,导员虽然找过他谈过话,但不怎么起作用,到现在一直没回学校,不知去向。

土木2:了解到两个留级生,一个从未去班里上过课,生活无规律,留级生本身对留级持无所谓的态度,家里也知道,但家里对留级也不太关心。人际关系还不错,但多数是游戏方面的朋友。另一个,不是学习不好,平时作业也做,觉着专业不对口,对本专业考试无所谓,不在乎,导致挂了科,留了级。

经济1:在人际关系上,留级生不爱说话和班里同学交流少,一般是独来独往。在学习上,一般是去上课,但是成绩还是不好,因为不热爱自己的专业,对学习排斥抵触。在生活上,因为是济南人,经常回家,还比较不错。对留级生印象不错,觉得不麻烦人。而且自己有独特的想法,都有自己所长。

问题三:留级制度还有没有必要存在?如果存在,怎样去改进?如果不存在,又又有哪些措施可以给同学们以警示去好好学习?

北方1:留级制度没必要存在。这种制度太过于极端、绝对了,学习可以通过一个较为积极的方式,如不颁发毕业证给学习较差的同学,从而达到给广大同学以警示的作用。

信息1:这种制度有必要存在。原因是因为这种制度在某种情况下,是对留级生心理上的锻炼,使他们学会成长。

信息2:我觉得应分情况去看待这项制度的改进,我建议多听听留级生的意见,对留级生有更多的了解之后,根据他缺失、不足的方面对其进行针对性帮助。 土木1:我认为这种制度应该存在。因为各大高校都存在这种制度,是高校激励的大势所趋。改进的措施,我认为应当积极向其他学校学习经验,鼓励不同学校之间关于留级生这一问题的交流、讨论。

人文1:应该存在。但对于留级生不该以偏概全,一部分很上进但是理解能力差的同学来说,留级制度的弊端很明显。我建议学校多观察留级生的心理状态,可以设置一个心理咨询。这项制度需要想法律一样去完善,因为留级制度的存在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作用,无规矩不成方圆。

管理1:没有必要,留级制度不适合大学环境,对个人是一种伤害,耽误了人的青春。

管理2:没有必要,学校留级的目的想让他们再好好学习一下没学好的课程,但是目的根本没达到。系里不太重视留级生,留级生自己的课程都不知道。 北方2:没有必要,大学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去给学生发展,不能只让学习一方面耽误学生,留级一年就耽误一年的发展。

土木2:没有必要,警示作用,积极部分很少,补考和毕业证的警示作用就可以了,留级没有必要了。

经济1:我认为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学校应给留级生一年的机会,留级制度可取性在于可以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不能一味的对成绩不要求,但是要注意方法,不能一而再的留级,对他们的心理、生活上都带来很大不便。再是希望学校能向其他学校学习借鉴,激励规定学生的成绩不单单这一个方法,可以多多变通。留级制度可以存在,最好是一年之内的成绩全过,逾期就退学等等,关键也要看当事人的想法。

外国语学院同学代表对留级生的看法:

支持:一定程度上对学习有督促作用

不支持:①对条件不太好的家庭会造成经济负担

②强制留级阻碍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的学习,有可能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

③留级生会不想去新班级上课,不喜欢在新宿舍居住。对留级生的心理、人际交往造成负担。

④档案里会有记录,影响学生的就业

⑤有的学生会隐瞒家里人,留级期间不去上课,打工赚学费。不仅学生的学习不能保障,甚至学生的安全都无法保障

⑥已经有挂科不发毕业证的制度了,就不要再强制留级了

建议:①大多数人不支持强行留级制度,如果有意愿继续学习的,可自主申请留级一年。

②学校的重修制度不合理。其他学校都有重修辅导,安排挂科学生周末重修。我们学校没有重修的课程设置,没有重修辅导老师,就只是等一年再和下一年级一起考试,很大程度上还会考不及格。这会导致学生继续挂科,导致留级。

③学校应完善制度,留级生名单要及时过渡到下一个年级,宿舍要及时调整等等

④建议和其他学校交流一下相关制度

信息工程学院对留级生的看法:

看法:留级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实行起来还不够完善,

1、一些留级生家里不知道学生留级的事情,学生现在的表现,有些留级生羞于告诉家里自己的情况,而给自己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问题

2、系里与老师沟通和对学生的监管也有一些问题,留级生不知道自己的课程,不知道课程考试情况。

3、留级生的留级后的改变很小,留一年的一般就会延续留第二年,这样只会是恶性循环,收效甚微。

4、留级生挂科多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专业问题,专业没兴趣产生的自暴自弃,失去了上进心,留级你只会耽误他们的发展。

5、警示的作用也很小,补考和挂科不过的毕业证不予发放对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起到警示作用,真正留级制度的警示作用很有限。

建议:因为现在很多大学都在实行这项制度,说明这项制度有他存在的必要,现在咱们学校因为留级制度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说明对于咱们学校的校情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在实行过程中给予改进完善。

1、对于挂科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择留级或不留级,留级的话对他们的大学毕业没有影响,只要继续好好表现能顺利拿到各种证,而对于不选择留级的可以继续升到下一级,但他们毕业后只能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拿不到,或者是拿到肄业证之类的,要比其他同学要有受惩罚之处。

2、留级生的信息,个人情况,在判定学生留级时,通知学生留级时也应该通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一起去和学生商讨是否留级,毕竟留级的话还需要一笔不小经济费用。

3、各系需要完善好对待留级生措施,可以安排学习部人员,把留级生的课程信息通知到各留级生,与本系任课老师沟通好,把留级生的信息及时发布给各任课老师。

4、通过一些学生干部的辅助调查监督,对一些表现很差挂科很多的学生做一些心理辅导,一些学生挂科很多原因可能很复杂,可能需要一些外在的帮助引导。

第7篇:推广普通话

推普知识宣传资料

1、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4、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什么时间?今年是第几届推普周?具体时间是哪几天?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年为第十届推普周。 具体时间是2007年9 月10 日到9 月16日。

5、你知道有多少国家使用汉字吗?

除了中国,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

6、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7、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也就是说,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土词、土语和土音。这就表明普通话实际上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口语形式。也体现了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共同点与区别。

8、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9、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是什么?普通话水平证书全国通用吗?

普通话水平测试(缩写为PSC)是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领导下,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全国通用。

10、“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11、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12、国家推广普通话的12字工作方针是什么?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13、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笔试还是口试?包括几个项目?

完全口试,包括四项,100分: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10分 (2)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20分

(3)朗读短文(400个音节),30分 (4)命题说话(3分钟),40分

14、现阶段对一些岗位和专业人员的普通话等级要求是什么?

(1)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乙等(80分),其中语文教师、现代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87分),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92分)。

(3)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三级甲等(70分);1955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作达标硬性要求,但要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4)省级及其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甲等(97分)。 影视话剧表演及其播音、配音等专业的教师、学业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乙等(92分)。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离不开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语言,她抑扬顿挫,婉转悠扬,悦耳动听,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今天我们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现了历史上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之下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而奋斗,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如果没有这种共同语言,就会给我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全国人民中大力推广普通话,就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要学好普通话,就要学汉语拼音,就要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很遗憾,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虽然认识汉语拼音,却不一定了解《汉语拼音方案》,当然也就更不知道《汉语拼音方案》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汉语拼音方案》指由国家制定的汉语拼音字母连同它的拼写规则方案。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拼音方案,是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有关中国的专用名词和词语的国际标准。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批准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采用音素化的音节结构拼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的一种方案。她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四个部分,字母表规定了字母的形体、名称及排列顺序,共有26个字母,其中25 个字母拼写普通话语音里所有的音节。声母表和韵母表是根据普通话语音结构特点规定的,25个字母配合成21个声母和39 个韵母。其主要用处是:

一、用来给汉字注音,以提高教学汉字的效率;

二、给汉字注音,拼写普通话,用来帮助教学普通话;

三、用来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造文字的共同基础;

四、可以用来解决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的翻译问题;

五、可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六、可以解决编索引的问题;

七、语文工作者可以用拼音方案来继续进行有关汉字拼音化的各项研究和实验工作。除此以外,拼音字母在将来还可以用来解决电脑汉字输入、电报、旗语以及工业产品的代号等问题。过去因为没有正式的拼音字母,代号有的用注音字母、俄文字母,也有的用英文字母,相当混乱。我们有了汉语拼音方案之后,这类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从“26个字母搞了三年”,就可知道《汉语拼音方案》的经历非凡。她凝聚了吴玉章、林伯渠、萧

三、瞿秋白、龙果夫、郭质生等许许多多前辈多年的心血。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汉语拼音不但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注音和帮助推广普通话,而且已在国际交流、对外汉语教学、电脑输入、手机输入、手语、盲文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推广普通话更是意义非凡。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施行之后,借助于拼音方案学习汉语的人会更见增多。

但是,目前普通话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因为在当前,国人晋职、升学、考研、攻博,都要考外语。我们已经陷入对外语(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在中国,出身英语专业攻取任何学位,只要愿意,都如探囊取物一般。这一中国特色又如何叫人对英语保持冷静呢?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因此,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学好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迫在眉睫!

首先、搞好“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的全民动员、全面宣传工作:让“学好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家喻户晓!营造全民“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中国人都以“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为荣!

其次、让“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成为每一位中国人政治任务:语言文字工作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在我国宪法中明确提出“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

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既是国家意志,也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一位中国人政治义务!因此,“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可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尤其是国家公务员的政治任务来考查!

三、把“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与价值导向联系在一起:人们容易关注那些和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因此,在人们晋职、升学、考研、攻博时,首先要普通话过关,其次考虑专业知识,最后才考虑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外语过关。

四、完善“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的法律规章和规则,完善其测评体系:即建立一个高效的专家队伍,制定科学、有效的法律规章、规则和完善其测评体系。形成语委工作的机制,既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也要联合执法,注意舆论的监控。

五、主动与国际接轨:要主动把“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的国际推广和共建精神家园结合起来,做好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宣传,吸引更多的“老外”来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使汉语拼音、普通话国际化!

然而,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的普及、使用并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技术成就,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体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海外不断升温,“汉语拼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它已然融入亿万人的生活,与我们朝夕相处。”“在中国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的过程中,汉语拼音与我们一路同行。”

“一种文化工具,只要易学会用,适合时代需要,它本身就会自动传播,不胫而走。”“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首先从我做起!从我们做起!从我们中国人做起!从我们全体华夏子孙做起!

“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恳请共同加以积极的宣传和提倡!

第8篇: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众所周知,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汉语言是全世界占四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语言,普通话已经成为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纽带。

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历史文化发展不同,各个地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方言,比如我们知道的广东话、上海话、天津话、四川方言、湖南方言,还有我们自己说的内蒙西部话等等,不同的方言之间互相听不懂,大而言之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小而言之不利于我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因而必须要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民族语言来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我们标准的普通话。

总书记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要讲普通话,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老师们,同学们,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认真说普通话,做到发音标准,吐字清晰、音调正常,对不正确的发音积极主动纠正,不仅在课堂上说,在办公室说,还要在家里说,在公众场合说,到社会上说,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每个角落,去引领每一个人,鼓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说普通话,真正创造一个人人说,时时说,处处说的推普环境。让规范的语言之花处处盛开!

1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行动,让普通话洋溢在我们美丽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它成为我们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东联中学117班 许竞萱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二日

2

推广普通话,共筑我的中国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推广普通话,共筑我的中国梦》。

这个星期是我校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普通话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会听会讲的语言,是全国的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对于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和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在这里,我向大家提议,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推广普通话,不断地提高自己讲普通话的水平,让普通话成为我们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小我就常常做着一个梦,梦中的天真蓝,水真清,草真绿,花真香!

我在祖国的蓝天下自由飞翔。我上学前的梦想是:妈妈更健康、更漂亮,我更快乐、更茁壮,我的一家幸福美满。上学后,老师教导我:梦要更高更远,不能只有小家,还要有国家,国家的梦更伟大。于是,中国的梦就成了我的梦,我的梦就是中国梦!小梦连着大梦,一个个小梦想加起来,就组成了国家的梦想!

这梦啊,就像目的地,等待着我前往;这梦啊,就像是一座高峰,等待着我去攀登。

3

我的梦是像妈妈一样当一名小学老师。因为老师像红烛,照亮了孩子们的前程。老师像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孩子们的心里。

我还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智能机器人”,它有着和人一样的智慧,会干许多事情。这样可以让姥姥不再辛苦,可以轻松度过每一天!

我更想成为一名飞行员,驾驶着祖国的战鹰,飞翔在蓝天,守护祖国的领空。

一个人一生中有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新的梦想,当你实现了这个梦想,下一个阶段的梦想随之而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与祖国息息相关,两者少了谁都不行。

有了梦,我们才能长大;有了梦,我们才能有未来;有了梦,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强大;有了梦,我们的世界才能更美丽!

来吧,让我们大家从今天做起,“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行动,一起来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发扬光大,来实现我们自己心中美丽而骄傲的梦!

4

第9篇: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1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语言文字是关系到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繁荣,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广普通话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战略任务,今年也是《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颁布的起步年,语言文字在构筑和实现中国梦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字中国梦就是增强国家语言实力的梦,是提高国民语言能力的梦,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梦,是描绘美丽中国的梦!

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传播、沟通和交流工具,目前我国能用普通话交流的人数只有总人口的70%,而且大部分普通话水平不高,还有30%即4亿多人不能用普通话交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校是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主阵地,增强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和应用是我们每一位师生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的国家需要普通话,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魅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还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用普通语、规范字来交流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和谐,充满温馨。为此,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积极学习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用语。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口语发音,并且能和周围的同事、同学相互督促,积极地纠正普通话的不正确发音,提高普通话水平。

二、使用规范汉字,不写错别字,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

三、在各种场合使用文明语,不说粗话和脏话。

四、把说普通话和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弘扬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使学普通话、说普通话成为一种维护民族荣誉、增强民族凝聚力、崇尚祖国汉语言文化的自觉行为。

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我们都有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梦,我们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实现自己的梦。让我们从我做起,让普通话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让规范字成为我们的校园名片,一起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共同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带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为共筑语言文字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宁江区第七小学三年一班

2013年9月11日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推广普通话小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什么是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2、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3、普通话等于北京话吗?

严格地说,“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

4、普通话同国语、华语是一回事吗?

这三种称说指的都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中国的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称“华语”。

5、说“官话”就是打“官腔”吗?

“官话”是普通话的旧称,也泛指北方话,而“官腔”则是旧时官场中的门面语,二者不是一回事6、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

7、怎样才算普及了普通话?

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等之后,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8、汉语在世界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民通用语言,是中国的行政、贸易与教育的主要用语,具有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9、什么是普通话?我国推普形象大使是谁?

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我国推普形象大使是王小丫。

10、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开心一笑小故事

在一个偏僻的乡村,有一个游人因为肚子很饿,就走进一家面馆,说:“有什么好吃的,快烧一碗,我吃了要赶路。”可这家小馆由于特殊原因今天不营业,所以回答“咪„„.”意思是没有。而这个游客听成了面,他想“面也行”,就点点头坐在哪儿等,过了好一会儿,不见有动静,就火了:“面条,快,怕我不付钱吗?”店里人说“洞咪,洞咪„„”意思是没有,那游客说冬瓜面也行,为什么不给我烧?“咪就咪,吵啊咪呀!”意思是没有就没有,争吵也没有,游客说“还有炒面,为什么不早说。”

故事(二)

一日,一乌蒙人进入北京一家酒店,小二热情的上来打招呼,问:“您吃点什么?”“六十一笼包子.(熘上一笼包子)”乌蒙人回答说.“那您要茶吗?”“七十一壶茶.(砌上一壶茶)”“那您要蒜吗?”“八十一头蒜.(扒上一头蒜)”“大哥,您来多少人?”“九十一个人.(就是一个人)”“哦,我马上给您做去.”

最终店小二和做菜的大师傅累得吐血身亡.

上一篇:翻转课堂十大精彩案例下一篇:2016机关党建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