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蜗牛二教案

2023-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撰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备课信息经过思维加工后的输出结果。教案撰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份优秀教案应是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智慧、教学经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教师应尝试编写具有个性、富有创意、具有活力的教案。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三年级科学蜗牛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三年级科学蜗牛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__蜗牛(二)教案_教科版

蜗牛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解结合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教学准备】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教师讲授:蜗牛睡觉休眠了,它会用黏液膜封住壳口,不再活动。 问2: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 学生回答:轻轻摩擦、轻敲、浇水„„ 解决:将蜗牛放入水中,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努力爬出水面。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多媒体展示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如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5.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结合蜗牛的身体特征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的问题,蜗牛能长时间放在水里吗?

四、继续观察蜗牛(多媒体展示,观看视频材料)

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2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 蜗牛(二)

⒊蜗牛

(二)

教学内容:⒊蜗牛

(二)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科学词汇:休眠,气孔,排泄,繁殖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细致观察,发现细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蜗牛,有孔的菜叶

学具:蜗牛,放大镜,杯子,水,菜叶等各种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回顾蜗牛的身体特征,运动特点。

二、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经过一周的饲养,同学们一定有了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交流一下在饲养蜗牛时的发现和遇到的困难。

2、学生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和经验。

教师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摘录重点进行板书。 蜗牛吃黄瓜,傍晚活动很活跃,有时候“睡觉了”等。

3、探讨解决如何唤醒蜗牛的问题。

①提问:我们也曾发现,想观察蜗牛时,可它却躲在壳里睡觉,怎么让它醒过来活动以便于我们观察?谁有此方面的经验? ②学生介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会有很多方法解决,如摩擦、敲打、热水烫等。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用伤害蜗牛的手段来解决困难,因此教科书提供了放入水中让蜗牛醒来的方法。③教师小结:放入常温冷水中几分钟,可唤醒蜗牛。因为蜗牛是用肺呼吸的,尽管它休眠了,但还在呼吸。当我们把它放入水中之后,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且努力爬出水面。

④今天带来的蜗牛,如果正在休眠,请尝试一下用此方法唤醒它。 学生实践操作:唤醒蜗牛。

三、观察蜗牛吃食

1、你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你发现它爱吃什么食物?它是怎样吃食物的?

2、学生交流饲养过程中关于“蜗牛进食”的发现。

3、讨论:蜗牛长牙齿吗?

4、提供放大镜,要求将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观察它怎样吃菜叶。

5、蜗牛除了爱吃菜叶,还吃其他食物吗?用什么办法来了解蜗牛的食物有哪些? ①学生讨论: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②归纳小结;在一只蜗牛的周围,等距离地放着菜叶、苹果、梨、橘子、面包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

③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四、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在蜗牛吃食时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2、学生交流,发现蜗牛排泄粪便。

3、指导再次细致观察,从什么地方排泄?如何排泄?粪便是怎么样的?

4、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蜗牛的吃食和排粪便是它的生命活动中很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蜗牛才能生存和生长。

5、你有观察到蜗牛的呼吸吗?你们能找到蜗牛的呼吸孔吗?

观察指导: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每间隔10多秒钟,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五、继续观察蜗牛

1、对于蜗牛,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2、学生讲述。

3、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关于蜗牛的秘密,需要你在继续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去观察,去发现。

4、布置课外任务:继续饲养蜗牛,进行观察,更深入地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

3、蜗牛

(二) 吃菜叶, 会排泄, 会呼吸(气孔)

第3篇: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二课 蜗牛

第二课

蜗牛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认识了解蜗牛的结构,习性并不难,观察完蜗牛后我却发现了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有许多同学将实验所用的蜗牛活活的给践踏了,当教师问他们为什么要杀害它们时,有的同学甚至理直气壮的说:“我妈妈告诉我蜗牛是坏蛋。吃我们的蔬菜。还打药杀呢?”教师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心爱护小动物,和它们做朋友。

第4篇:[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第2课:《蜗牛(一)》(精选)

第二课蜗牛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第5篇:二年级科学 4、观察蜗牛

《观察蜗牛》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小动物(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1、猜谜: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是什么小动物?(蜗牛)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蜗牛。

【评析】研究对象的突然出现,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

二、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

1、谈话:通过观察,你们对蜗牛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汇报,

3、谈话:对蜗牛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你们能不能把观察到的蜗牛外形画出来?

4、学生画画。

〖说明〗教师适时发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展评时,适时介绍不同种类的蜗牛,也可以利用图片或多媒体演示。

三、了解蜗牛的行为特征

1、提问:刚才的画图说明同学们对蜗牛又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关于蜗牛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提问: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

4、学生讨论。

5、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①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材料是一块玻璃、放大镜。

②蜗牛怎样吃食?

材料是盘子和若干食物。

③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

材料是干土、湿土,或干布、湿布。

6、学生分组研究并作记录。

【评析】我们的教学强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但是增加自由度并非放任自流,在引导学生充分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有选择地研究几个问题,是在学生思维充分发散基础上的集中,有利于学生研究的重要项目。

7、组织研讨。

①谈话:刚才的活动,大家表现都很好,每个同学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通过这次观察研究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

②学生汇报。

◇关于蜗牛的爬行;

◇关于蜗牛的吃食;

◇关于蜗牛喜欢的环境。

8、提问:如果要给蜗牛重新安一个舒适的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评析】研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一块儿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经验,从而形成每个孩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提高每个孩子的概念水平,所以孩子们都会大道理思考,如何给蜗牛安家。

9、提问:有同学发现蜗牛躲在壳中不出来,假如蜗牛一直躲在壳中,你有什么办法让它爬出来吗?又有什么办法让蜗牛缩回去呢?

【评析】此处调整了一下教材的顺序,目的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再提出研究项目,而且这个研究项目可以说是本课的高潮部分,相信学生对这项研究会有极大的兴趣和收获。

10、学生研究。

11、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12、谈话:你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蜗牛究竟是靠什么来对外界作出怎样的反应的。

四、巩固、延伸。

教学片断赏析

师:用什么方法让蜗牛从壳里爬出来?又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蜗牛从壳外缩回去?

(学生讨论研究方法后汇报)

生:用针刺它的壳,蜗牛没有反应。

生:用针刺它的触角,蜗牛动了一下,但没有出来。

生:用针刺它的头,蜗牛的身体缩到壳里去了。

生:用针筒吸水后注入蜗牛壳里,蜗牛慢慢爬了出来!

生:我们小组没有碰它,蜗牛也自己爬了出来。

生:它先伸出头部,再慢慢地把身体探了出来。

生:用针刺它的头部,他又缩了回去。

第6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 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

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知道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知道蜗牛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知道一些有关蜗牛的品种、繁殖等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在探究蜗牛特征方面的兴趣。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捉蜗牛,观察蜗牛。

(一)、导入: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评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

4、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 【评析】在捉蜗牛前,让学生对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研讨和准备,为以后类似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7、仔细观察蜗牛长的什么样?老师这里有放大镜和玻璃片,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上来拿。如果蜗牛躲在壳里可以放到水里浸一会儿,再拿出来。

(1)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3)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4)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

两对触角在头上,它的腹足扁又宽。

9、让学生在纸上用水彩笔画一只蜗牛。(画出主要外形特征,并适当加以修饰)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蜗牛进行描述,并用简笔画将蜗牛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能使学生掌握蜗牛的外形特点。 第二阶段: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

1、提问:我们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蜗牛,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3、提问:在这些问题中,你想研究哪个问题?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研究组长。

5、要研究这些内容,应该做哪些准备?怎样去做?你们需要哪些帮助?

6、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评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学生相同的研究兴趣分组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开阔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开展研究。

各组按照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作好记录。教师适时了解各组的研究情况,并提供材料和必要的帮助。各组可以根据研究情况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研究结束后各组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指定人员做好汇报准备(包括文字、图表、实验、照片、碟片或录象资料等)。 第四阶段:汇报。

各组按照自己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小论文、图片、实验、研究日记等都可以。其它小组可以对汇报小组提问或作出自己的评价。 第五阶段:总结和延伸活动。

1、从同学们的研究汇报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是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谈话:请同学们根据目前你对蜗牛的了解,给蜗牛设计一个舒适的家,并喂给它可口的食物,争取把它养的肥肥大大的。在饲养过程中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和活动情况,作好记录。

【评析】通过学生对在捉蜗牛、观察蜗牛过程中所掌握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整体的感知,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4、谈话:如果你还想对蜗牛作更多的了解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找(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5、谈话:同学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办成“小蜗牛”手抄报到展示栏展示。

【评析】力求使学生知道了除观察外,还能够到图书馆、因特网上查阅有关蜗牛的一些信息资料,初步体会网络的博大,学会使用搜索工具在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能对收集到的信息作简单的处理(摘录、保存等)。

教学片段赏析:

1、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的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师: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要经常给蜗牛喂食,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呢? 生:我想,蜗牛可能是吃菜叶的。因为我是在青菜叶上捉到蜗牛的,我发现青菜也上还有蜗牛的屎呢?(全班学生大笑)

生:蜗牛喜欢吃草、树叶等绿色的东西,因为我发现草丛里的蜗牛最多,树上也有。 生:我觉得如果给蜗牛喝牛奶更好,它一定也跟王杰(学生名)一样养的白白胖胖的。(学生哄笑)

生:我在书上看到蜗牛有很多牙齿,那它会不会啃萝卜呢? 生:我觉得蜗牛饿了什么都吃,我就是这样。 „„

【评析】教师巧妙地用了“估计”两字,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许多“有根有据”的见解,为学生验证自己的“估计”和饲养蜗牛奠定了基础。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了。那我们准备怎样来证明蜗牛是吃这些食物的呢,你认为需要准备一些什么和准备怎样做?

生:我们只要准备各种食物给蜗牛吃就行了,还剩下什么,就证明它不吃这种食物。 生:我反对,要是蜗牛不饿,一样也不吃怎么办?你也能说这些食物蜗牛都不喜欢吃吗? 生:我有办法,可以先把蜗牛饿几天再给它食物,它就会吃要吃的食物了。 师: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可以试一试,蜗牛饿几天是不会死的。

师:那我们在给蜗牛喂食物时,是一样一样试喂给蜗牛呢,还是将食物一起喂给蜗牛吃呢?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合理? 生:我觉得一起喂给蜗牛比较科学,因为如果你给了它树叶,它吃饱了就不会吃其它东西了。 生:我认为一样一样地喂比较好观察,我们能直接观察到蜗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 生:我想,我们可以把食物一起放在蜗牛周围,看它往哪种食物上爬,吃哪种食物。

生:那不一定,我们吃饭时,在桌子上放一大堆菜,你肯定是吃你最喜欢吃的,你平常也喜欢吃的菜可能现在就不吃了,因为,这里有更好吃的菜。我想,这样试的话,蜗牛也可能像我们人一样挑食,不能正确看出蜗牛平常吃什么? „„

师:那就不好判定了是不是,这没关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办法先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改进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同学们可以选择,你们也可以自己准备。请你们观察后做好记录,下次交流。 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教师在让学生设计验证方法的过程中,巧妙地用了运用“头脑风暴法”,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设计方法的同时从多角度来“评估”方法的效度和信度,为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了“轨道”。

2、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的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播放《蜗牛与黄鹂鸟》音乐)

师:同学们,你听过的歌曲吗?对,这是《蜗牛与黄鹂鸟》,那就请你猜一猜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

生:我猜蜗牛大约能爬8厘米。 生:它爬不到那么快,最多3厘米。 „„

师:你们想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先挑选两只蜗牛想办法让它们出来活动活动吧。 学生挑选蜗牛,把它们放在桌上。 师:你们准备怎样来测试蜗牛的爬行速度呢?

生:我们先让蜗牛在桌上爬,再用直尺测量一下爬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要是蜗牛爬得弯弯曲曲的,我们怎么测量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有办法解决?

生:我想可以用一根细线,按照蜗牛爬行的线路放好,再量一下细线的长度就知道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了。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其他的设计吗?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夹在两个直尺中间让它爬。 生:把蜗牛全部放在线上让它们爬。

生:我反对,这样蜗牛行动不自由,要是摔下来怎么办?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怎样使蜗牛爬过的线路更清楚一点呢?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放在白纸上让它爬,一边爬我们一边用铅笔在后面画线。

生:我认为可以把蜗牛放在玻璃上爬,这样,我们既可以将直尺放在玻璃下量长度,也可以看一看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

师:这个办法好。那请你们分一下工,哪个同学记时,哪个同学画蜗牛爬过的路线,哪个同学用线测量,哪个同学记录。 学生讨论分工,分组活动。 【评析】教师创设了学生研究的情境,再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如何测量,为学生搭好“梯子”,培养了学生估算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蜗牛一分钟爬的路程是多少?哪只最快?哪只最慢? 生:我们小组爬得最快的是6厘米,爬得慢的的4厘米。

生:我们小组的蜗牛有点懒,有一只一点也不肯爬,有一只只爬了2厘米。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试一试,蜗牛在铅笔上一分钟能爬多远? 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这个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蜗牛腹足的作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态度和耐心,学会测量曲线的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上一篇:广州最新购房限购政策下一篇:东南大学校三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