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

2022-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研究

摘 要:中考具有毕业鉴定和升学选拔的双重功能,对各中考学科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激励、导向、鉴定、反馈作用,科学有效的考前复习是中考获取较好成绩的法宝。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方法  根据以往中考物理的命题模式,中考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们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这一阶段的复习着重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这历来都是中考的重要内容。对概念、规律的复习,要懂得产生的物理情景和过程、表达的内容、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和注意点等,才能更为准确、长久地将知识点记住记牢。第二阶段教师应以课本内容的专题为主线,按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四大部分复习,这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第三阶段则应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一、教师是总复习的导航者

教师在物理的总复习中要时刻做好导航者,为学生的复习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教师要根据近年中考试卷的内容和自身教学的经验,来判断初中物理中“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这三大主题在中考命题中可能所占的比例。

据分析,每年的试题都会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突出生活、实践和应用,努力引导物理的教育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知识应用。因此,教师要有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这样学生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科学、严密、有逻辑的思维能力。学生们既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了问题,又可以让视野变得更加广阔。

另外,教师一定要提前给学生布置复习任务,让他们自主地去复习,且教师一定要做好后续检查工作。要求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写出自己理解的知识结构清单,并根据原来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和自己的感悟写出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然后在上课前交给教师检查,老师则可根据学生整理出来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同时在课堂复习时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教师再加以完善,这样在第一环节的复习中就可以得到较理想的效果。

二、复习内容的精简

在进入专题复习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尽量将基础知识、单元过关知识点,资料和模拟试卷上的试题进行对比、归类。如以下常见的几种方式:(1)相似定义的方式:物理量定义相似的,可采取类似的复习办法,如速度V(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压强P(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功率P等;(2)表征物质特性:主要是指针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规律进行对比、区别,如比热、密度等公式的左右物理量均呈正比或反比关系,这对于学生深化理解已有知识、增强记忆都有较明显的帮助作用;(3)分专题训练:分专项解决课程重难点,突出知识点联系,理清易混淆知识点,强化训练直至达到灵活运用。

三、复习过程的设陷和纠错

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整合此前班级教学反馈的信息资源,根据学生“病历”及复习中暴露出的物理知识接受障碍,可联系中考题型进行“设陷”,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克服呆板消极的思维定势。具体来说“设陷”的主要方法仍是联系教材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大量的针对性强化训练,帮助学生矫正错误的物理解题思路,进而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前心理调节

临近中考前及时的心理调适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在中考复习的后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状态不同,大部分学生在这一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解题技能,他们的心态是稳定的;而也有些学生总觉得自己基础没掌握扎实,难题又无从下手,显得浮躁不安;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复习量大,给他们带来的压力逼得他们无法喘息,索性完全放松自己,贪图玩耍,甚至连一开始复习到的基础知识也遗忘,回到原点。针对这种现象在复习时就要求教师要多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心理变化,多与他们沟通,让他们在复习期间有个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引导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学会自我调整心态。促使学生在中考考场上正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物理中考复习中教师要详细考虑到内容多、时间紧的基本特征,选择有策略的复习方式。更要侧重于从教学方法选择与学生物理技能提升角度着手组织复习。要根据学生掌握的各章节知识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复习策略。要注重备考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工作,汲取精华,切实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真正把中考复习做得扎实有效。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作者:杨璐

第2篇: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

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一听到“中考总复习”,往往都会想到一个词语——任重而道远。的确,总复习是一项繁重的、辛苦的工作,尤其是中考前的总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达到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教师上课时,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少教师认为复习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总结,时间紧,任务重,认为中考复习没必要创设情境。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复习得机械被动,缺少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久而久之身心疲惫,课堂沉闷、无趣、低效。创设复习情境可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有效地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应用。实验、物理、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影像资料、社会热点,物理与技术发展应用重大成就,等等,都可用于创设复习情境,也可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等来创设学习情境。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必须做有心人,一方面,要开阔视野,扩大信息来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和科技中与物理的问题,丰富学习情景。另一方面,要根据复习内容的特点,多在情景整合上下工夫,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物理。例如,盖房子时人们为什么要打地基,在看两地是否一样时,为什么用一个长塑料管装上水,他是如何做到的,等等,用这些生活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活课堂。

2.突出主干知识,重视交流提升,提高复习有效性。

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上,使课堂45分钟内达到夯实基础与滚动提高的效果。例如:可以把主干知识、核心内容以填空、问答的形式呈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知识结构图,从而达到学会的目的。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应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网络放在首位。构建网络要选准切入点,突出核心概念、重要规律,要通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加强师生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自然形成知识网络,要给学生留足思考、讨论的时空,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3.章节复习策略。

在初中第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所有新课内容的学习,对初中物理的知识、内容、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新授课所学知识会受前面所学知识前摄抑制和后面所学知识的后摄抑制作用的影响,导致理解错误和遗忘。除此之外,新授课阶段更多地关注单个知识本身是否理解和学会运用,而较少地进行知识结构的整理,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头脑中的知识比较混乱,知识结构不太完整,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还有所欠缺。在此阶段,不要过分重视记忆所学知识本身,应关注引导、帮助学生回顾推导引出新概念、定理、结论的过程,回顾每一个实验探究的过程,多问“为什么”。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最终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一定的深度理解,从而为接下来的每一个环节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后续的复习更有效。

(1)重视课程标准和课本。课本是最重要的资料源,新课程标准是中考复习的“指南针”,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一定要紧靠课本和课程标准,抓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课本,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对比和归类。

(2)温故而知新,夯实双基。随着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逐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创新能力考核。其实,侧重对能力的考查,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弱化。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对知识的应用,二者不可分割。只有夯实双基,才能为解答创新性试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3)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初中物理教材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要求层次、重难点的定位及应用范围都以课程标准、课本为依据,并要求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在中考中又更为注重考查初中物理主干知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运用多样化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突出关键。

4.合理安排好时间。

其中一部分时间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新知识。还有一部分时间是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归自己支配的时间,这一时间可用来预习、复习功课,查缺补漏、训练等。所以老师布置作业要适量,要精选习题,不要搞题海战术,否则学生没有时间自己安排。另外,还要安排适当的锻炼身体的时间(现在因为中考体育加试,各校都安排了晨跑、其他专项训练,希望体育加试后仍然能坚持),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因为中学生不能成天只讲读书,育智只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只有德、体、美、劳与智和谐发展,才是真发展。没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什么事都做不好。

5.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复习。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些较为薄弱的环节,也就是针对一些知识点,学生可能并没有达到完全理解,而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可能因为众多因素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答,所以这些薄弱环节如果不被及时地解答,那么无论是针对考试还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来说,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在进行重点复习之后,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在最后的复习阶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式的复习,由此就可以让学生的基础在复习课的过程中得到巩固。

6.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优生是我们的希望,“差生”也是我们的希望。要发挥优等生的学习优势,让他们通过排难解疑,带动全班。不能把“差生”当成“尾巴”和“累赘”,要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心。所以在总复习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让他们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认记抓起。比如:知道对八大基本器材(刻度尺、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电阻箱)的读数和使用注意事项,知道公式,以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符号单位等。必要时,可以拿出往年的中考试题,让他们知道考卷中有一部分是自己会做的,一部分经过努力还是可以拿到分数的,从而增强信心。

作者:李汝启

第3篇:走出中考复习误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内容上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所以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再加上物理的内容单单只是靠死记硬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题目都是活学活用的,只是单单掌握一道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要求学生要掌握物理学习的重点、要点,以及解题思路,从这些方法入手去把握物理这门课的学习.再加上现阶段教材的创新和改革,物理中考的题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以下是针对中考方面,如何让学生把握中考的复习,达到物理成绩提高的效果,总结出的几点经验.帮助学生完成中考的复习,掌握物理这门课的精髓所在.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科学学科,它包含一定的科学性,所以比较难学,其解题方法,就算是照本宣科地把所有的解题步骤都记下来了还是不容易把握学科内容,解题的时候还是会遇到难题,题目还是不会做.所以根据题型的变化,将这些复习要点都总结出来,充分理解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学会分析题目要求,完成物理这门课程的中考复习,相信所有问题都会变得迎刃而解.

1 把握复习要点

1.1 从基础知识入手

从基础知识开始入手,首先通过对试卷的了解可以知道物理中考的试卷的难易度比例是3∶1∶1,也就是说,容易和基础的内容还是中考考试的重点,拓展和提高的部分考的并不多.所以抓住基础知识的复习,把握基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做到无论针对基本知识出什么形式的问题都可以很容易地解答出来,这样才是对基础知识的充分掌握,也就要求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或者现象中找到其中所运用的物理知识.

1.2 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物理课程内容都是从生活出发,解答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就要把握这样的思想,因为考题往往就是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例如:剪刀的杠杆、自行车的力学等等都可以作为考题的素材.通过这几年的中考题目就可以总结出这些题目的出处、以及解答技巧.通过平时的积累,多观察、多思考.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握这样的题目要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物理知识,并作出准确的解答.

1.3 把握开放性的题目

现在越来越多的能力拓展题都是针对学生开放性解题思路的训练.首先学生应当不要对这类的题目产生惧怕心理.仔细的分析和观察,在平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分析解答问题,这样在中考的考试当中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1.4 将知识总结联系起来

在复习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会进行模块的复习,这样会让学生记了这一块忘了那一块,复习效果欠佳.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应当把知识点总结成专题,然后将前后的知识充分串连起来,寻求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将物理知识编织成一个知识点网,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掌握每一部分的知识,不会有盲点.

2 关注热点问题

这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都还是包含很多现阶段的热点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进行物理知识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有效押题,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无从入手.同时,平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根据试卷上给的内容和材料,可以自己分析得到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仍旧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新的科学技术现状,例如:嫦娥一号奔月实验、磁悬浮列车等等.

(2)时事新闻当中出现的奇闻奇事.

(3)通过一张图片或者漫画,让学生从中找到涉及的物理知识,并作出相应的解答.

3 分析题型结构

只要把握题型结构,学会分析,就可以掌握.中考比较困难的题型就是简答题,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并不是用公式等作出解答就可以的,而是要求学生从概念的分析和理解出发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很容易跑偏,导致失分.所以,在复习这样的题型的时候就不要总是想着要死套概念和公式,要掌握解答的要领,灵活地解出答案.一般可以从这几个方法来进行分类解答:

(1)知识类型.例如:运动问题、光的问题、力的问题等等,这样的题目都有各自基本的答题模式,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分析解答.

(2)题目类型.按照题目的不同来分类,例如:直接叙述题、公式解答题、图表解答题等等.这样的踢门就要认真分析,以回答要点为答题重点.

4 注意复习中的误区

4.1 不要盲目地使用复习资料

很多学生都会喜欢在考前买一大堆的复习资料,这样虽然可以大量的练习,但是却有着很大的缺陷:很多资料的内容和题型都不是最新的,学生没有判断能力,这样复习的结果就是找不到真正考试的重点.所以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JP3]好的复习资料,准备好与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相对应的习题册.

4.2 不要总是做新题

很多学生都觉得物理跟数学一样只要不断地做题就可以考高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物理题目一定要做得精,掌握每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往往比做了十道题更有效果.从解题类型入手来做题,可以找到自身不熟悉,掌握不足的部分,从而进行重点突破,不要反复大量的做新题,既费神又达不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应该做一道就落实一道,才能把握复习的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不宜自己随便找题目.进入总复习阶段,各类型题已做过多次,应当熟悉的内容略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有疑问的问题上.

把握物理的中考复习,应当是系统地突破,掌握复习的方法,不要盲目地使用题海战术,往往不能达到很有效的复习效果还浪费时间.所以要把握复习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系统地复习.把握考试的热点问题,掌握热点问题的解决手法,善于分析不同题型的解题手法,从题型结构突破.最后认真听教师的讲解,把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上要求的内容充分掌握,不要走入复习误区.

作者:韩霞

第4篇: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

杨万坚

一、需要举例、记忆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要求:掌握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机械运动; 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其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速度公式;知道时间和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测量工具、误差概念;粗略估测时间、长度;会测量时间、长度、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要求:掌握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形成声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不同介质的声速比较的情况;乐音,音调,响度,音色;噪声,噪声的控制途径;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声的利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声能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第三章

物变态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要求:掌握温度的单位——℃及其规定,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0℃、37℃、100℃等);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体温计;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三种物态、物态变化,熔化,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熔点,凝固点;水的熔点值;汽化、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的方式、液化的方法;沸腾,沸腾的过程;沸点;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蒸发快慢的因素;升华、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雾、露、霜等自然水现象的成因。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要求: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

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反射定律(三条);镜面反射、漫反射,光路可逆,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平面镜成像特点(四条);光的折射;折射光线、折射角;折射规律(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色散,白光的组成;色光、颜料的三原色(两个三环图);这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的内容,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要求:掌握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的定义;平行于主光轴或经过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透过透镜的光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它们成的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2f>u>f、u)(像的大小、虚实、倒正)。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第2节

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要求:掌握质量及单位,质量不随温度、位置、状态、形状变化,质量的测量工具;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换算,水的密度值;密度是物质一种属性;密度定义式;用量筒测固体、液体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要求:掌握力,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性,弹性限度,弹性形变,弹力,弹力的方向、作用点;弹力在日常的称谓(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及实例;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位置确定;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公式。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要求: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几个力平衡,物体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运动和力的关系;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测量方法,增减摩擦的各种方法,两种摩擦的比较。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要求:掌握压力,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增减压强的方法;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连通器及其原理;液体压强规律及公式;大气压强及实例,大气压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高度、天气); 标准大气压;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要求:掌握浮力,浮力的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表述(F浮=G排=ρ液gV排)、使用范围;物体浮沉的条件(上浮、下沉、悬浮、漂浮)及实例。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要求:掌握功的定义、单位;用功的定义式进行计算;功的二要素;功的原理;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功率定义式;能量,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要求:掌握杠杆的定义,杠杆中的几个名词,三种杠杆及其特点;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杠杆示意图;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斜面;滑轮组的特点及公式;斜面越长越省力;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定义、大小范围、表示方法、影响因素;机械效率定义式,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关系式。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2节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要求:掌握纳米技术应用;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原子的核式模型;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扩散现象及范围;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热传递,热量及其单位;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容及其特点;热量计算公式;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热机

第2节 热机效率

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要求:掌握热机,热机的能量转化,热机的种类,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热机的效率;燃料的燃烧及能量转化,热值及其单位;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 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要求:掌握带电、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自由电子;验电器的作用;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规定;电路及其组成,通路、短路、断路,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电路图;常见的电源——电池、发电机;物质的导电性,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作用、区别;两个用电器的串、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强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工具;使用电流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1节

电压

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

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要求:掌握电压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常见的(36V、220V、1.5V)电压值,电源的作用,电池串联后的电压值;用电压表测电压值;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半导体,超导现象,超导体;导电性,电阻的概念、单位,电阻器及其符号;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材料的定性关系;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符号、作用、使用方法(4个接线柱);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要求: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电功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

要求:掌握电能及单位,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电功及其单位,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的过程;电功定义式;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及公式;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流的热效应及能量转化;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

要求: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输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保险丝,空气开关,两孔插座,三孔插座,漏电保护器等),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家庭电路中的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及公式;两种类型的触电;试电笔的使

用,几种容易触电现象,触电急救措施;保险丝材料的选择,安全用电常识。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要求:掌握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条形、蹄形磁体的磁感线,磁化,日常中的磁现象;磁极相互作用、磁场形状;奥斯特实验及其意义,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场及方向,电磁铁,铁心的作用;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读图;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能量的转化; 电动机的原理、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法拉第实验,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谁有关,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发电机的原理、能量转化。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要求:掌握电磁波及应用,电磁波可以传播信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及速度,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能源 第2节 核能 第3节 太阳能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要求:掌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核力,核能,裂变,聚变; 核能的优劣,核污染;太阳能的利用方法(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不可逆过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

二、需要解释、说明的知识点

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熔点,凝固点;沸点;蒸发,蒸发快慢的因素。

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焦耳定律;家庭电路中的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及公式;电磁继电器读图。 密度是物质一种属性;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滑轮组的特点及公式;斜面越长越省力;压强公式;功的二要素;功率定义式;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分子热运动,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容及其特点;能量守恒定律等。

三、需要计算的知识点

根据计算的综合程度,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一级计算:单一公式的计算,包括原型、变型。 速度公式(包括“桥”):v= ;浮力测量公式:F浮=G1—G2;热量计算公式:Q=cmΔt;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2.二级计算:两个公式的组合计算。 压强公式:p= ;密度公式:ρ= 。 3.三级计算:多个公式的组合计算。

⑴电学综合题: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的电路。

欧姆定律:I=U/R ;电功:W=UIt;电功率:P=W/t ,P=UI;焦耳定律:Q=I2Rt;家庭电路总电流与总电功率的关系:I=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R=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式。

⑵力学综合题:机械效率:η= ,W总=W有+W额;功的定义式:W=Fs;功率:P= ;滑轮组绳端拉力:F= 。

4.四级计算:下列两个关系,可以参与上述所有的计算中。 重力公式:G=mg;效率:η= 。

四、人文的知识点

要记住下面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和他们做出的与初中物理相关的科学贡献:

欧姆、焦耳、奥斯特、法拉第、安培、伽利略、牛顿、阿基米德、格里克、托里拆利。

五、作图的知识点

1.一般作图:

⑴光的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会做一条光线的光路作图。 ⑵平面镜成像:点、线的成像;能通过两条光路确定像。

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焦点(虚焦点)发出或对准焦点(虚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光路。

⑷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限于两个用电器(包括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可以外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运用4个接线柱;节点用加粗黑点表示。 ⑸安培定则、磁场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画出磁感线方向(箭头);磁体N、S极;小磁针N、S极;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电源的正、负极。 ⑹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用黑点、箭头、线段长短、字母表示力,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最终达到难度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两个静止物体接触的情况;对于成一定角度的力,不要求写出度数,只按该方向画出带箭头的线段即可;各力的大小用线段的长度大致表示出来;不区分静摩擦和滑动摩擦;不必在重心标注O点。

⑺杠杆的示意图:在已知支点O的情况下,做出F

1、l

1、F

2、l2。力臂的画法:双箭头实线或垂直符号加虚线均可。 2.特殊作图:

光学黑箱、光路设计(一条光线的光路:光的反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综合);电学黑箱、电路设计(范围同上述电路图相同)。

六、实验、探究的知识点

声现象: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三条);平面镜成像特点(四条);折射规律(从空气斜射到水等物质、从水等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2f>u>f、u)(像的大小、虚实、倒正)。

物态变化: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影响蒸发,蒸发快慢因素;沸腾,沸腾的过程。 电流和电路:两个用电器的串、并联电路;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电压

电阻:用电压表测电压值;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4个接线柱);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

电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焦耳定律。

电与磁:磁极相互作用、磁场形状;奥斯特实验,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场及方向,电磁铁,铁心的作用;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能量的转化;电动机;法拉第实验,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谁有关,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发电机。

质量和密度: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固体、液体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运动和力 :粗略估测时间、长度;测量时间、长度、平均速度。

力和机械: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弹力;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位置确定;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摩擦力大小因素,摩擦力测量,增减摩擦的各种方法,两种摩擦的比较;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滑轮组的特点。

压强和浮力: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液体压强规律;大气压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功和机械能:机械效率概念及影响因素。

热和能: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扩散现象;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的概念。

七、情感点

情感点在要求上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 ——价值判断、第二层次——价值取向。 1.价值判断:它是较低的层次要求。是“价值取向”的基础。 ⑴要求:

能对某问题或事件表达感受,做出反应。具体地说:能够通过搜集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有关材料等途径,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选择有关问题的对错。 ⑵举例: 对:“能简单描述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的要求:

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声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⑶价值判断点:

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电磁波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探索历程将不断深入,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将不断深入,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机械使用的历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机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内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太阳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核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价值取向:

它是较高的层次要求。 ⑴要求:

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潜移默化,通过多次 “判断”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意识或价值取向。具体地说:能够通过搜集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有关材料等途径,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对提出的问题找到可行性的解决办法。 ⑵举例:

对“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的要求:能够通过搜集信息、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判断有关说法的对错,提出自己的节约用水的观点和可行性建议。 ⑶价值取向点:

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八、需要记住的常数

15℃时空气中的声速;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水的密度、比热、沸点、凝固点;冰的熔点、密度;照明电路电压、安全电压、干电池电压值;重力加速度g;标准大气压值。

第5篇:初中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 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电路的几种状态:

①、串联电路: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通道,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一定大小不变地通过第二个元件,只要电路中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

②、并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特点:

电流有两条或多条通道,各元件可独立工作。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用电器。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1 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伏;

②0~15伏,每小格 表示的电压值是 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 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 兆欧=1000千欧;1 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导体本身的电阻大小与电压大小和电流无关

17、滑动变阻器:A.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

作用 :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正确使用 :

a, 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

b, 接线要 " 一上一下 ";

c, 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

18、欧姆定律 : 导体中的电流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I=U/R 公式变形R=U/IU=IR. 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

19、电功的单位:

焦耳,简称焦,符号 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

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功)多少的仪器。

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 220V的电路中使用;

B、“10(20)A”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 20安;

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 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 600转。

21.电功公式:

W=Pt=UIt( 式中单位W→焦(J);U→伏(V);I →安(A);t →秒).

22、电功率(P) : 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电功率的计算

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

当U> U0时,则P> P0 ;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U0时,则P< P0 ; 灯很暗,

当U= U0时,则P= P0 ; 正常发光.

24.焦耳定律 :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Q=I2Rt公式中单位:I→安(A);R→欧(Ω);t→秒(s)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

2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 .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

27.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保险丝的特点:电阻大;熔点低

2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 :

一是电路发生短路 ;

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6篇:河北省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第7篇:中考科学——初中物理推导与证明

1.

2.

3.

4.

5.

6.

7. 8. 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导出:串联的两个导体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由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导出:并联的两个导体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请证明在有两个电阻R1和R2的串并联电路中都有P=P1+P2 请证明:在远距离传输电能过程中若发电机输出功率和传输导线电阻一定的情况下,输电导线上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与传输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其机械效率与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和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请证明对于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实心的不同种柱体在高度相等时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对于能够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总有:物液V排V物

对于密度比液体大的实心物体用弹簧秤悬挂并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总满足:物

液GGT示数

9. 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实

验室中常用“交换法”来测定物体的质量。即先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l;再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2。试证明被测物体的质量mm1m2

10. 一具形状不规则的木棒水平放置于地面上,采用如下方法测定其重量:在木棒左端

以F1的竖直向上的力刚好能提起木棒,在木棒右端以F2的数值向上的力也能刚好提起木棒。证明木棒的重量G=F1+F2。

11. 某汽车质量为M,当其在水平路面行驶时,发动机输出功率恒为P1,此时汽车以v1

的最大速度匀速行驶。当汽车行驶入长度为L高为h的斜坡上,发动机输出功率为P2,已知在斜坡上汽车受到的总阻力为水平路面上的k倍。证明在斜坡行驶时汽车的最大速度v2

12. P2v1LMghv1P1kL

天津在支援四川德阳地区抗震救灾活动中,一辆满载物资的总重为G牛顿的运输车,将物资沿ABCD路线运至D处,AB段海拔高度为h1米,CD段海拔高度为h2米,如图l4甲所示。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v米/秒运动,汽车t=0时经过A处,tl时经过B处,t2时经过C处,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功率P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简化为图l4乙所示(P

1、P

2、tl和t2也为已知量)。

甲乙

请利用已知量证明汽车沿斜坡BC段运动时所受总阻力

fP2(t2t1)G(h2h1)v(t2t1)

第8篇:初中物理中考模拟练习题

(八)

一、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44分,每小题2分,错选、多选,该小题不得分)

1、下列四个单位中,属于电量的单位是 ()

A.库仑

B.伏特

C.瓦特 D.欧姆

2、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法拉第 B.焦耳 C.牛顿 D.托里拆利

3、声音的传播 ()

A.只能在固体中进行 B.只能在液体中进行

C.只能在气体中进行 D.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真空不能传声

4、下列测量工具能直接测量物重的是 ()

A.天平

B.弹簧秤

C.案秤

D.杆秤

5、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

A.铜线

B.人体

C.橡胶棒

D.硫酸溶液

6、人从平面镜里看到的自己的像是 ()

A.实像7 B.虚像

C.变大的像

D.变小的像

7、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

A.必须通过做功 B.必须通过热传递

C.做功和热传递必须同时进行 D.可以通过做功,也可以通过热传递

8、放在衣箱里的樟脑块,时间长了会变小,这种现象属于 [ ] A.凝华

B.升华

C.液化

D.熔化

9、下列事例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给机器上润滑油 B.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

C.给地板打蜡,使地板光滑 D.旅游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10、某容器中装有50厘米深的水,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 [ ]

11、保险丝应该 ()

A.串联在电路上

B.并联在电路上

C.由熔点高的金属丝制成

D.由电阻率小的铜线制成

12、下面四组电阻,分别并联以后的等效电阻最小的是 ()

13、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桶水的比热比一杯水的比热大 B.比热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C.温度高的铁块比温度低的铁块比热大 D.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14、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

A.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B.任何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C.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D.磁场是由无数条磁感线组成的

15、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是短路,二是 ()

A.用电器通电时间过长

B.总电阻过大

C.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D.电流做功过多

16、当温度一定时,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导体 ()

A.导体长的,电阻一定大 B.导体横截面积大的,电阻一定小

C.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越长的电阻越小 D.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越长的电阻越大

17、重100牛的木箱,在20牛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20米,推力对木箱做功 () A.400焦

B.1600焦

C.2000焦

D.2400焦

18、甲、乙两台机器,甲做了1000焦的功,乙做了2000焦的功,则 ()

A.甲的功率大 B.乙的功率大 C.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一样大

D.无法比较甲、乙两台机器功率的大小

19、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2,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8∶15,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之比是 () A.2∶3

B.15∶8

C.5∶

4 D.4∶5 20、如图1所示,木块以5米/秒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了10秒,木块克服摩擦阻力做功1000焦,则作用在滑轮上的拉力F是(不计滑轮自重及滑轮与绳和轴的摩擦)?

[ ]

A.20牛

B.40牛

C.10牛

D.5牛

[ ]

A.杠杆仍保持平衡

B.杠杆的A端向下倾斜

C.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

22、在图3电路中,电源电压一定,灯L的电阻恒为20欧,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中点时,伏特表的示数为2伏,安培表的示数为0.2安;当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右端时,伏特表的示数为 ()

A.3伏

B.4伏

C.6伏

D.8伏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共6分,每小题2分,错选、漏选,该小题不得分)

23、下列四种光学仪器,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是 [ ]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最简单的潜望镜

24、下面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大小的物理量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C.图4所示的交通标志牌,表示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千米/时

D.图4所示的交通标志牌,表示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米/秒

25、在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滑向最右端时,安培表和伏特表示数的变化是 [ ]

A.安培表示数变大,伏特表示数变大

B.安培表示数变小,伏特表示数不变

C.安培表示数变小,伏特表示数变小

D.安培表示数变大,伏特表示数不变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6、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__伏。

27、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填“排斥”或“吸引”)

28、一只乒乓球从桌面弹起后,乒乓球在空中受到__________力作用。(忽略空气阻力)

29、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沿着__________传播。 30、电能表是测量__________的仪表。

31、水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2、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的存在。

33、站在汽车上的乘客,当汽车突然向右转弯时会向左倒,是因为乘客具有__________。

34、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和__________体中发生。

35、图6是一个三孔插座,1孔应跟__________连接。

36、坐在行驶着汽车里的人,如果以自己为参照物,他认为汽车是_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37、渔夫叉鱼时,看到河里鱼的位置要比实际鱼的位置浅些,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的缘故。

38、在玻璃、松香、萘、沥青中,有一定熔点的物质是__________。

39、人刚从游泳池里上来,会感到冷,这是因为皮肤上的水__________时,从身体__________了热量。

40、人从楼下匀速走到楼上的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_____,机械能。(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1、完全燃烧10千克煤油,放出的热量是 焦。(煤油的燃烧值

42、电动机工作时,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43、当电磁铁的铁芯和线圈匝数都固定不变时,要通过改变__________才能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44、重2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

45、某段电阻丝的电阻是20欧,通过它的电流是1安,通电10秒钟,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焦。

46、一个标着“220V-40W”的灯泡,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它实际发出的功率是__________瓦。

四、作图题(共6分)

47、在图7中,物体重15牛,用图中所给的标度画出重力的图示。(1分)

48、在图8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1分)

49、光线AO以45°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里,在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图9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1分)

50、在图10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1分)

51、图11表示的是一个玻璃棱镜和垂直射向它侧面的一束光,试画出这束光通过棱镜和从另一侧面射出来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分)

五、实验题(共10分)

52、图12中,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_厘米。(1分)

53、图13表示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__________℃。(1分)

54、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如图14所示,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是__________克。(1分)

55、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所依据的公式是__________。(1分)

57、用伏特表测量并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请在图16中按照电路图用笔画线将实物连接起来。(1分)

58、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1)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安培表、伏特表的“+”、“-”端。(2分)

(2)实验时,测得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伏,从图17读出通过小灯泡灯丝的电流是__________安,则小灯泡的功率是__________瓦。(2分)

六、计算题(共10分)

解题要求:(1)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

(2)代入数据;

(3)凡有数字运算的题目,运算过程和结果都要写明单位。

59、质量为0.1千克的铝块,温度由80℃降到30℃,铝块放出的热量

60、如图18所示电路,设电源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6开关K在接点1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中点,

度变化。当

求:(1)电源电压。(1分)

(2)开关K在接点2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2分)

(3)题中所述前后两种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所消耗的电功率之比。(1分)

初中物理中考模拟练习题

(八)答案及平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A 2.A 3.D 4.B 5.C 6.B 7.D 8.B 9.D 10.C 11.A 12.B 13.D 14.A 15.C 16.D 17.A 18.D 19.C 20.B 21.C 22.A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3.ABC 24.BC 25.B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6.220

27.排斥 吸引 28.重

29.直线 30.电功

31.升高 32.大气压

33.惯性 34.气

35.大地

36.静止

37.折射 38.萘

39.蒸发 吸收

42.电

43.电流的大小

46.10

四、作图题(共6分) 47.(1分)

说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全画对,共给1分。只要一处有错误,就不给分。不注明“15牛”不扣分。 48.(1分)

说明:力臂画正确,但没有标明字母L的不给分。 49.(1分)

说明:反射光线画对了,但缺箭头、未标反射角度的不给分。 50.(1分)

说明:N、S极标对,共给1分。只标出N极或S极,不给分。 51.(2分)

说明:画出两条折射光线,并完全正确的给2分。画对其中一条折射光线就给1分;光路基本正确,但缺箭头,只扣1分。

五、实验题(共10分) 52.2.55(1分)

说明:2.54或2.56同样给分。 53.-3(或零下3)(1分) 54.1.4(1分)

56.60(1分) 57.(1分)

说明:只要有一处连错,就不给分。

58.(1)(2分)

说明:正确画出电路图的,给2分。只要一处有错误就不给分。没标出“+”“-”端的扣1分。

(2)0.4;1(2分)

六、计算题(共10分)

=10伏 (1分)

说明:用其它方法计算,只要过程合理,结果正确,同样给分。 61.解:木块露出水面时受三个力:重力、浮力和金属球的拉力

=33牛 (1分)

说明:同60题。

第9篇: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7章

1第一章 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2第二章 声现象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 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

(3)汽化:液

(4)液化:气

(5)升华:固

(6)凝华:气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固,放热(水结冰) →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液,放热(液化气) →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固,放热(霜的形成)

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4第四章 光现象

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26.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7.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9.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3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3.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5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5.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 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

(2)当f

(3)当u

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

当u=f时无法成像。

37.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8.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6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3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0.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1.密度的计算公式:

42.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

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4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44.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7第七章 力

45.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8.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9.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上一篇:中学交通安全教育班会下一篇:教师培心得体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