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大纲

2023-03-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物理复习大纲

解读物理《考试大纲》 明晰高考复习思路

摘 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和主要依据,指引着教师日常教学。充分解读考试大纲,理解物理学科能力要求,为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提供有益指导,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解读;物理考试大纲;能力;高考复习

一、 物理学科能力要求的解读

1. 理解能力: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理解能力”的考查叙述如下: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从考纲关于理解能力列举的5个典型题型示例以及历年高考真题,笔者从以下方面展开解读:(1)概念规律的理解(P305例1,P306例3,P307例4);(2)情境、状态和过程的理解(P306例2);(3)关键语句的理解(P306例2,P307例4);(4)隐含条件的理解(P307例4);(5)图像图表的理解等(P308例5)。

2. 推理能力: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推理能力”的考查叙述如下: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从考纲关于理解能力列举2个题型示例,个人的解读是:(1)定性推理(理性问题具体化,通过逻辑思维推理)(P310例7);(2)定量与半定量推理(用表达式说话)(P309例6)。

3. 分析综合能力: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叙述如下:(1)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2)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3)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考纲关于分析综合能力列举的3个题型示例以及历年来的高考题,个人的解读是:(1)情境、过程分析示意图;(2)情境、过程分析的两条主线;(3)找联系的基本思维方法 (4)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叙述如下:(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2)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从考纲关于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举的3个题型示例以及历年来的高考题,个人的解读是:(1)函数问题;(2)图像问题;(3)几何关系问题;(4)求极值的问题。

5. 实验能力: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实验能力”的考查叙述如下:(1)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2)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3)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从考纲关于应用实验能力举的4个题型示例以及历年来的高考题,个人的解读是:(1)原理的确定;(2)器材的选择;(3)步骤的设计;(4)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误差的分析。

历年高考实验考查的题型为:(1)读数实验题;(2)操作类实验题;(3)理解类实验题;(4)探究类实验题;(5)设计类实验题。

二、 必考内容范围要求的解读

在力学模块中,相比去年而言,今年增加了选修35的“碰撞与动量守恒”。而这一章中,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为Ⅱ级要求,其他均为Ⅰ级要求,另外必考物理增加了选修35的原子物理模块,但是整个原子物理都是Ⅰ级要求。同时,必考实验由2016年的11个变为2017年的12個,增加《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三、 展望2017年高考

1. 试题结构不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选考题。

2. 必考内容增加:(1)原子物理可能会以选择题、物理学史、计算题第一问与动量结合等形式出现。(2)动量题型出现几率较大,可能至少会有一道实验题。若以计算题形式出现,与能量结合起来考查几率较大。(3)2017年高考必考内容增加了,综合程度增加了,估计选择题难度会有所下降。

四、 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1. 复习思路的两条主线:(1)重视考纲专项:力学综合、电磁综合,实验综合,原子物理综合,选考综合。(2)重视考题专题:选择题专题,实验题专题,计算题专题。个人建议两条思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尤其要巧用选择题,课堂20分钟完成8道物理选择题,剩下25分钟讲解。平时学生在家练习时相对应要求他们严格控制时间,狠抓时间意识;2. 查缺补漏;3. 知识融合;4. 综合训练;5. 提出目标:单选题不失分,多选题得高分,实验题拿满分,大题酌情处理,但前几问要拿满分。计算题第一题得高分,第二题第一问要得分。

“春宵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在高考物理备考中,科学制定备考方案,适应考纲变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调整备考策略,结合学生实际,厚积薄发,将知识从课堂引向考场,落实到考卷,取得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邱国民,丁丹华,安徽省安庆市,安庆市第二中学。

作者:邱国民 丁丹华

第2篇:《固体物理》复习大纲

«固体物理»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

固体物理学的基本内容(专题除外), 主要有:晶体结构, 晶体结合, 晶格振动和晶体热学性质, 晶体的缺陷, 金属电子论和能带理论. 主要参考书目: 1. 黄昆, 韩汝琦, 固体物理学, 高教出版社

2. 陆栋, 蒋平, 徐至中, 固体物理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3. 朱建国, 郑文琛等, 固体物理学, 科学出版社

«新型功能材料»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光学工程

一、复习大纲

1,材料、新材料的重要性;

2,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形成与学科内涵;

3,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的内容;“四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用图来表示);“四要素”在材料研究中的作用;(要求能结合具体材料事例予以说明) 4,如何理解材料、特别是新材料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5,怎样区分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的内涵是什么?

6,了解新型功能材料中相关科学名词的解释,并能给出适当的例子,如:信息材料;光电功能材料;能源材料;高性能陶瓷;纳米材料;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材料);压电材料;铁电材料;复合材料;梯度材料;智能材料与结构;材料设计;环境材料;低维材料;生物材料;非线形光学材料;光子晶体;半导体超晶格;等等;

7,注意了解材料检测评价新技术的发展;注意了解材料的成分测定、结构测定、形貌观测的方法;材料无损检测评价新技术的发展概况;

8,能结合具体的材料对象,给出材料的成分分析、原子价态分析、结构(含微结构)分析、形貌分析等所采用的主要技术,以及利用这些技术所得出的主要结果;

9,对若干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XRD),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俄歇电子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核磁共振谱分析,等,能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它们在材料物化结构分析中的作用和能解决的具体问题;

10, 材料科学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综合性学科;材料科学技术的学科内涵极为丰富;当代材料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其主要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8个方面。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这8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1, 了解重要功能陶瓷(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是信息功能陶瓷)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所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要求能至少对一种重要功能陶瓷有比较详尽的了解)

12, 当给出功能陶瓷的具体配方和所使用的具体原料的纯度(百分比)后,能具体的计算出该功能陶瓷配方的称量百分比;(该方法适用于不同材料的配比计算)

13, 功能陶瓷发展中所需解决的共性科学问题有哪些方面;

14, 信息功能材料对信息技术乃至整个信息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信息功能材料可进一步分为信息的检测与传感材料,信息的传输材料,信息的存储材料,信息的运算与处理材料,以及信息的显示材料。分别以一个具体的材料为例,对上述材料的作用予以说明;

15, 在前述五大类材料中,至少选择两类材料为例,对其制备、特性和应用进行讨论,并由此说明信息功能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6, 了解当前信息功能材料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要求至少能对一种重要信息功能材料有比较详尽的了解和分析) 17, 光子晶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8, 信息功能材料的总的发展趋势和共性科学问题;

19, 科技界公认,纳米科学技术(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o ST) 被认为是21世纪头等重要的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将改变几乎每一种人造物体的特征。纳米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对未来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纳米科学技术必将妊育并产生出一大类重要的高、新技术。试从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角度,讨论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内涵和应用,并举例说明; 20, 结合具体材料对象,说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有代表性的制备技术; 21, 纳米材料都具有奇异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概括为两大类:量子效应和表面/界面效应。说明纳米材料的这两大类效应的具体内容;

22, 纳米材料表征的重要意义何在?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包括哪些方面? 23, 当前国内外人工晶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选择1-2种具体的晶体对象予以说明;

24, 在人工晶体的研究与发展中,其共性关键科学问题有哪些;

25, 新能源材料的定义是什么?结合具体材料对象,说明研究新能源材料的意义,并综合分析该类材料的发展趋势;

26, 大体了解生物医学材料和仿生材料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27, 大体了解环境材料(或生态环境材料)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28, 重点学习、深入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中主要涉及新型功能材料)学科中,需要着力解决的十大重要科学技术问题;能针对其中两个(或至少一个)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结合具体材料对象的事例,深入地进行分析和讨论; 29,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新型功能材料的发展战略;(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的发展战略为例来说明)

30, 我国新型功能材料的发展战略;(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的发展战略为例来说明)

二、参考书目 重点参考书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师昌绪,材料科学技术。该文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委员会编,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一书的前言。 3 “高技术新材料要览”编辑委员会编,高技术新材料要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第1.10节。 其他参考书目:

1 干福熹主编,王阳元等编著,信息材料,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该书中相关章节)。

2 雷永泉主编,新能源材料,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该书中相关章节)。

«热力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其它热力学基本规律、均匀物质(含电介质、磁介质等)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函数、热动平衡判据、单元系的复相平衡、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等相关内容。能够熟练应用热力学理论推导、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问题,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 参考书:

1. 《热力学》,王竹溪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热力学统计物理》(热力学部分),汪志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复习大纲:

掌握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除外)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反应、化学热力学原理和化学平衡原理等方面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状态(含气体、溶液和固体)、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含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和化学反应的方向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内容。能够熟练应用无机化学理论分析、计算较为复杂的综合问题,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 参考书目:

1.《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陈种菊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 材料学

一、 主要参考书: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第五版(英文影印版)作者:William D. Callister, Jr.,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2. 《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谢希文,过梅丽 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3. 《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4.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科学出版社 徐洲等编著 5. 《金属固态相变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康煜平编著 (注:无机材料方向参考1~2本书,金属材料方向参考3~5本书)

二、 考试复习内容:

1、固体结构

晶体学基础、金属的晶体结构、陶瓷的晶体结构、相结构和非晶态结构

2、 晶体缺陷

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3、 扩散

扩散理论和热力学,扩散机制,扩散激活能,影响固体材料扩散的主要因素

4、金属和陶瓷的力学性能

弹性变形的本质、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与断裂。陶瓷材料的结构与其力学性质的关系。陶瓷样品的力学性能的测定。

5、回复与再结晶

静态回复与再结晶、动态回复与再结晶

6、金属的凝固

形核与长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细化晶粒的措施、熔液的精炼。

7、二元相图

相图的热力学、常见的二元相图及其凝固

8、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奥氏体的形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扩散型相变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切变型相变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三、 参考重点:

无机材料方向:

1、

2、

3、

4、

7、部分 金属材料方向:

1、

4、

5、

6、

8、部分

«功能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学

一、功能材料定义和分类

二、金属功能材料

1、形状记忆合金: 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

2、贮氢材料(合金): 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

3、非晶态合金: 定义、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分类和应用。

4、超导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微观图像和BCS超导微观理论、 低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

三、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

1导电陶瓷(电子导电陶瓷、 离子导电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 2气敏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 3湿敏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 4生物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 5功能转换材料( 压电材料、 光电材料、 声光材料等):定义、原理和分类。

四、高分子功能材料

1、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性能特点,优势和应用。

2、高分子药物及药物释放和送达体系

参考书目:

1、“功能材料概论”,殷景华等,哈尔滨工业出版社;

2、“新型功能材料”,贡长生等,化学科学出版社。

«材料物理性能»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学 主要内容: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热、电、磁、弹性与内耗)的变化本质、变化规律、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及其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光学性能、介电性能不作要求。

热:热容、热膨胀、热传导、热电效应 电:电导率、电阻率 磁:磁化理论

弹性与内耗:模量、内耗机制 名词解释:各章节基本概念

简答及问答:金属材料物理性能(热、电、磁、弹性与内耗)基本理论、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及其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教材:

田莳:材料物理性能,北航出版社,2003 陈述川,材料物理性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宋学孟,金属物理性能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新型无机材料»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学

《新型无机材料》要求了解当今国际上重要的新型无机材料的概况,重点掌握新型无机材料的制备原理、制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型无机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参考书为《新型无机材料》(郑昌琼、冉均国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全书分为四篇十八章:第一篇 绪论(重点第二章)。第二篇 低维材料(重点第

三、五章)。第三篇 高技术陶瓷(重点第

六、八章、十

一、十

二、十三章)。第四篇 无机生物医学材料(重点第十

六、十八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大纲

一、材料晶体学基础

二、材料相结构

三、晶体缺陷

四、固体扩散

五、相图(二元相图)及合金凝固

六、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七、回复与再结晶

八、金属固态相变

九、材料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和技术

十、合金钢及热处理基础

参考资料 1.材料科学基础 上海交大出版社 胡赓祥等 2.材料科学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石德珂 3.材料科学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潘金生 4.金属材料学 吴承建 冶金工业出版社

«材料物理化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材料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程的考试要求是具有良好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能顺利开展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二、方法和考试时间

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物理化学”考试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共100分。

三、考试的主要内容

1.热力学定律的基本概念,意义及方法。

2.晶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晶体的对称性, 晶体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典型的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晶体的缺陷,缺陷分类及基本规律。 3.非晶态固体,表面与界面,扩散与固相反应,烧结的相关知识。 4.相平衡与相变的相关知识,各类相图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5.纳米材料的常用表征手段及分析方法,其他通过研究生阶段学习应该了解的常用的纳米材料及技术有关物理,化学知识。

参考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贺蕴秋,王德平,徐振平 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材料物理化学》,张志杰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或其他有关参考书。

«功能材料»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一、功能材料定义和分类

二、金属功能材料

1、形状记忆合金: 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

2、贮氢材料(合金): 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

3、非晶态合金: 定义、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分类和应用。

4、超导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微观图像和BCS超导微观理论、 低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

三、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

1导电陶瓷(电子导电陶瓷、 离子导电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 2气敏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 3湿敏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 4生物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

5功能转换材料(压电材料、 光电材料、 声光材料等):定义、原理和分类。

四、高分子功能材料

1、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性能特点,优势和应用

2、高分子药物及药物释放和送达体系

参考书目:

1、“功能材料概论”,殷景华等,哈尔滨工业出版社;

2、“新型功能材料”,贡长生等,化学科学出版社。

«纳米材料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一、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二、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能(含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四、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五、纳米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六、纳米复合材料

七、纳米材料的应用

注:以上内容涉及纳米微粒,一维纳米材料和纳米块体材料。

参看书目:由于目前没有一本较全面的纳米材料学的教材,因此可参阅相关的书籍,不限于列出的资料。

1.纳米材料科学导论 陈敬中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 张立德, 科学出版社 3.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 许并社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4.纳米材料学 曹茂盛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技术»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技术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生物信息处理、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等分支的重要基础。其中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技术的组成部分。本试题主要考查对C/C++语言和数据结构的掌握,数据结构的算法描述与实现以C/C++语言方式出现。 复习大纲 C/C++语言部分 一 基本概念

内置数据类型、变量、表达式语句以及函数 二 基础语言

C++语言预定义的内置和复合数据类型;表达式;语句;抽象容器类型 三 基于过程的程序设计

函数;域和生命期;函数重载;函数模板;异常处理;泛型算法 四 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

类的定义、初始化、构造与析构;操作符重载;用户定义的转换;类模板 五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类继承与子类型;多继承与虚拟继承;iostream库 数据结构部分 一 基本概念和术语

算法设计的要求;算法效率的度量;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二 线性表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三 栈和队列

栈的表示和实现;栈的应用;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链队列;循环队列 四 串

串类型的定义;串的表示和实现 五 数组和广义表

数组的定义;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矩阵的压缩存储;广义表的定义和存储结构

六 树和二叉树

树的定义和基本;二叉树的定义、性质与存储结构;树和森林;赫夫曼树及其应用 七 图

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图的连通性问题;最短路径 八 动态存储管理

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边界标识法;伙伴系统 九 查找

静态查找表;动态查找表;哈希表 十 内部排序

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十一外部排序

外存信息的存取;外部排序的方法 十二文件

基本概念;顺序文件;索引文件 参考书

1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谭浩强、张基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C++ Primer(第3版)》中文版,Stanley B Lippman,J o s é e L a j o i e,潘爱民 张丽 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

3 《数据结构(C语言版)》, 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生物医学电子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电子学》是以电子学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临床诊断和治疗、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问题,并为之提供手段和设备的科学。因此,《生物医学电子学》是一门跨学科、高技术的课程,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复习大纲

一 生物医学信号的特点和提取

生物电与非生物电信号特点、提取方式、提取过程中的干扰与噪声。 二 生物医学信号放大

生物电放大器前置放大电路种类、隔离级设计、生物电与生物信号的放大器设计。 三 信号预处理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非线性变换、电压比较器、采样保持电路、信号的模拟运算。 四 信号处理

信号数字化处理基础、数字信号的基本变化、离散系统的基本变换、随机信号处理。 五 生物信号遥测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生物信号遥测方式。 六 电刺激

电刺激产生兴奋的条件、临床点刺激、心脏起搏、除颤。 七 现代生物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概述、超声影像设备、XCT断层扫描系统、核医学影像设备。 参考书

《生物医学电子学》,蔡建新,张唯真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王保华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普通化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一 考试内容:(带下划线者为考试重点) 1. 气体、大气污染与防治 1.1气体定律

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1.2道尔顿分压定律

1.1.3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式──范德华方程 1.2大气及大气污染

1.2.1大气的组成和层次 1.2.2大气污染 1.3大气污染的防治

1.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3.2大气污染的防治 2.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2.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2.1.1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1.2热力学第一定律 2.1.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焓 2.2化学反应的方向 2.2.1自发过程 2.2. 2吉布斯自由能 2.2.3熵

2.2.4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 2.3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2.3.1 化学平衡 2.3.2 平衡常数 2.3.3化学平衡的移动 2.4 化学反应速率

2.4.1化学反应进度与反应速率 2.4.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水的污染及其处理 3.1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3.1.1水的熔点、沸点 3.2.2水的温度体积效应 3.1.3水的比热容、熔化热、气化热 3.1.4水的介电常数及溶解特性 3.2 溶液的酸碱性 3.2.1 酸碱质子理论

3.2.2弱酸弱碱水溶液的pH值 3.2.3缓冲溶液

3.3 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 3.3.1 溶度积及溶度积规则 3.3.2沉淀的转化 3.3.3分步沉淀 3.4 水的污染

3.4.1酸、碱、盐等无机物污染 3.4.2重金属污染 3.4.3有机物污染 3.4.4热污染

3.5水质指标与水处理

3.5.1评价水质的工业指标 3.5.2水处理 第4章 物质结构基础 4.1原子结构

4.1.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4.1.2核外电子运动描述 4.1.3核外电子的分布 4.1.4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4.1.4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4.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4.2.1 离子键 4.2.2共价键

4.2.3 分子的几何构型及杂化轨道理论 4.3.4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 4.3.5分子间力和氢键 4.3晶体结构

4.3.1晶体及其结构 4.3.2离子晶体 4.3.3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4.4.4混合型晶体 4.4.5实际晶体 5. 化学与能源 5.1 能源概述 5.2 煤、石油和天然气 5.3电化学原理及化学电源 5.3.1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5.3.2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5.3.3 化学电源 5.4核能

5.4.1 核裂变能、核电站 5.4.2 核聚变能 5.5新能源

5.5.1太阳能 5.5.2氢能 5.5.3 生物质能5.5.4地热能 5.5.5 海洋能 5.5.6 风能 6. 化学与材料 6.1 概述 6.2 金属材料

6.2.1 金属材料概述 6.2.2 金属元素通论 6.2.3重要金属结构材料 6.2.4 重要金属功能材料 6.2.5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6. 3 无机非金属材料

6.3.1概述 6.3.2新型陶瓷材料 6.3.3激光材料 6.3.4耐磨耐高温材料 6.3.5纳米材料 6.4有机高分子材料

6.4.1高分子概述 6.4.2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6.4.3传统高分子材料 6.4.4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6.5新型复合材料 6.6信息材料

6.6.1半导体材料 6.6.2光导纤维 6.6.3化学传感器 6.7生物材料

6.7.1 生物材料的发展历史 6.7.2几类重要的生物材料 6.7.3生物材料发展现状与展望 6.8智能材料

6.8.1 智能材料的概念及其功能 6.8.2 智能材料的应用前景

二、参考书

《大学化学教程》

主编:谢克难 科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三、题型要求及分数比例: 1. 选择题(20分) 2. 填空题(30分) 3. 简答题(20分) 4. 计算题(30分)

第3篇:人教版初中物理大纲

科学之旅

有趣的声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色彩斑斓的光现象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光的色散

六、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古老而现代的力学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二、质量

三、密度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功勋卓著的电与磁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强弱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功勋卓著的电与磁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三、电阻

四、变阻器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

二、电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电与热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六、生活用电常识

第九章 电与磁

一、磁现象

二、磁场

三、电生磁

四、电磁铁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六、电动机

七、磁生电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二、电磁波的海洋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五、浮力

六、浮力的利用

无处不在的能量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二、核能

三、太阳能

四、能源革命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二、内能

三、比热容

四、热机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四、动能和势能

第4篇:初中物理复习教案

2005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系列练习(第一册 综合卷)

一、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有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 B. 人在泳池边看到水的深度比实际的浅 C. 夏日在浓密树阴下的地面下出现了许多光斑 D. 人们在湖边看到了小桥在水中的“倒影”

3、下列物质(或物体)都是导体的是

A 人体、空气、大地、酱油 B 塑料、金属、干木棒、 煤油 C 盐水、陶瓷、食用油、汽油 D 碳棒、人体、盐水、酱油

4、将灯丝熔断的灯泡重新搭上,接在原来的电路中,继续使用,灯泡的发光功率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 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6、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

A. 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 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 C. 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 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

7、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 B. 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 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 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

8、下雨天,张明和李宏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他们发现:打雷时,房间闪白光的同时,电视机屏幕会不断的闪烁,并会听到电视机会发出“咔咔嚓嚓”的声音,而且这些现象比听到雷声要早。关于此问题他们各自发表如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1)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快,但比声音慢, (2)电磁波和光的波速都是3×105km/s,它们都比声音的波速快

(3)电磁波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们在真空中能传播,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4)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传播速度就越快 (5)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慢,但比声音快,

(6)电视机屏幕会不断的闪烁,并会发出“咔咔嚓嚓”的声音是打雷时产生电磁波的干扰 A (1)(3)(6); B (1)(3)(4); C (2)(3)(5); D (2)(3)(6)

9、下列事例中,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的是( ) A. 接通电路后电铃发声 B. 接通电路后电风扇转动 C.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D. 电水壶通电将水烧开

10、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 B. 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D. 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11、下列关于光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在平面镜中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 物体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影子是光的反射现象 C. 人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是光的折射现象; D. 用放大镜可看到放大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12、移动电话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的信息交流工具,下列对移动电话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相当于一个无线电发射台 B 相当于一个无线电接收台 C 既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台

D 既不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不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台

二、 填空题(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3、图1是R1和R2两个电阻中的电流随它们两端电压变化的IU 图像,从图像可知,电阻R1__________R2(选填“<”、“>”或“=”)。

14、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看见人们的口中呼出“白气”,这是由 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它实际上就是由大量的浮于空气中的 __________组成的。

15、“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飞船上的电子仪器都 依靠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能电池把接收到太阳能的20%转化哦为电能,“神舟”五号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是由很多片单晶硅组成,每片单晶硅电池可输出0.6 V电压和0.1 A电流,则每小时照射到一片单晶硅电池上的太阳能为___________J。

16、两根阻值分别为R1=60Ω和R2=90Ω的电热丝,将它们串联后接在家庭电路上,经过25min产生热量Q。如果将这两根电热丝改为并联,仍接在家庭电路上,两电热丝并联后的总电阻 _________Ω,经过_________min可产生同样的热量Q。

17、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实验中,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分别测得了如下两组数据:

分析表1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分析表2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电压一定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距透镜40cm处,可以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实像,________________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

19、如图2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0、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需要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通过不同导线的电流。下表是给出 的几种不同的导线。(3分) 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1)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是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 (2)为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是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 (3)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A和导线________。

21、某同学做了一架简易照相机,镜头是一个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用这架照相机来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____________cm。

22、如图3是李毅同学“研究电磁铁实验”的示意图, 为了得到电磁铁产生的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可以使 ,并比较 得出结论;

为了得到电磁铁产生的磁场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 系,可以使 ,并比较 得出结论。 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叫做 。

23、张勇家安装了一个电能表,其表面如图4所示, 他家已经安装标有“220V ,40w”的日光灯6盏。

700W的微波炉一台,200W的电冰箱一台,1500W的电热水器一台,900W的空调2台。他家 同时使用这些用电器(填能或不能),若他家同时使用电热水器和两台空调,其他的用电器都不使用,则此时他家电路中的电流是 这两种电器使用2小时,他家电能表的表盘示数变为

24、如图5所示的电磁继电器,当控制电路接通时,灯______________ 亮。(填“ ”或“ ”)。

三、 简答题(25题6分,26题4分,共10分)

25、张宇同学坐在教室第一排第一个座位上,他经常看不清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这种现象叫做“黑板反光”,“黑板反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这种现象?

26、小明到姨妈家玩,他发现姨妈家在一个移动的插座插上许多用电器,如图6所示,小明告诉姨妈,这样用电危险,可能会导致电路中的导线燃烧起来引起火灾。小明的说法正确吗?请用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析。

四、 实验作图(27题6分,28题4分,29题6分,共16分)

27、(1)请在下图(甲)、(乙)的虚线框内分别画一个适当的光学 器件,使它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

(2) 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电源的“+”、“-”极。

28、如图7所示是李刚同学探究小灯炮的实际功率与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电路图,已知小灯炮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 测量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向B滑动,图8中是李刚同学实验过程中的草稿, 草稿中的读数记录和计算均是正确的,但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帮助他把这些数据整理后记录到下表中。

实验次数 电流表示数(A) 电压表示数(V) 小灯炮功率(W) 1 2 2.5 3

分析上表可知,小灯炮的实际功率随着小灯炮两端的电压升高而 (增大或减小) 小灯炮的额定功率是 。

29、 图9中的电磁铁为一个中间有抽头的电磁铁的示意图,小明为了研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通电电流的大小及线圈匝数的关系,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为:

(1) 先连接好如图7(甲)所示的电路,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较小,记为I1,发现电 磁铁吸引住大头针的数目较少; (2)调整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到I2,发现电磁铁吸引住大头针的数目增加; (3)再按图9(乙)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保持为I2,发现电磁铁吸引住大头针的数目进一步增加; 从以上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①

在实验步骤(3)中为什么要强调电流表的示数与步骤(2)中电流表的示数(I2)保持相同?

五、 计算题(30题6分,31题6分,32题8分,共20分)

30、如图10所示,R1=6Ω,电流表A的示数为1.5A,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 求:(1)R2的阻值是多少? (2)电压表V2的示数是多少? (3)电路消耗的功率有多大?

31、搬了新家的李明到商场购买某品牌的电热水器,下表是该品牌热水器的铭牌,表中的主要技术参数计算时可选用

额定电压(V) 220 电源频率(Hz) 50 一档功率(w) 1500 额定容量(L) 35 二档功率(w) 2000 设定最高温度(OC) 75 最大漏电电流(mA) ≤15 安全等级 一级 求:(1)这台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开关拔到一档加热,通过热水器的电流是多少? (2)这台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开关拔到二档加热,把一箱初温为15OC加温到最热功需多长时间。

(3)若李明在一个月内累计开一档时间为12小时,累计开二档时间10小时,这台热水器一个月共消耗电多少kwh?

32、 医院、宾馆等公共场所普遍使用高温高压蒸气消毒锅对物品消毒。图11(甲)为自动测定锅内温度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O为定值电阻,A为温度指示表(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RX为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锅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关于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锅内温度值/℃ 25 37.5 50 62.5 75 87.5 100 112.5 125 RX对应的电阻值/Ω 150 80 50 30 20 15 10 7

(1) 锅内温度为75℃时电流表指针指向0.24A;若锅内温度为112.5℃时电流表指针指向0.50A,如图11(乙)所示,问电源电压U与定值电阻的阻值RO各是多少?

(2)若锅内温度为125℃时电流表指针指向0.60A,求此时热敏电阻RX的阻值。

33、阅读理解题(6分)

磁悬浮列车——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 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便车体悬浮动物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高速列车相比,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擦,时速高达几百公里;磁悬浮列车可靠性大、维修简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仅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只有65分贝,仅相当于一个人大声地说话,比汽车驶过的声音还小;由于它以电为动力,在轨道沿线不会排放废气,无污染,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 阅读后请回答:

1、磁悬浮列车是怎样使列车浮起来的?

2、磁悬浮列车具有哪些优点?

第5篇: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授课教师:李志荣 授课班级:119班 授课时数:2课时

授课时间:2017年3月30日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3)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三)基础知识复习

1、引导语:同学们,浮力的知识在每年的中考题中或多或少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例如造船、游泳、飞机设计制造等方面,所以我们必须要学好,同时还要复习好!大家有信心吗?

2、定义: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3、浮力的三要素:

(1)作用点:在物体上。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2)方向:竖直向上。 (3)大小:F浮=G液排=ρ

gV排

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5、怎样判断物体的浮沉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则: 当F浮>G物 (ρ当F浮=G物(ρ当F浮ρ物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浮=G物). =ρ<ρ)时,物体悬浮. )时,物体下沉→沉底(F浮+F支=G物). 液物(2)词语解释:

1)漂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下为V排,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上为V露。

2)悬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V排=V物. 3)沉底: 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一个支持力. 4)浸没: 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

6、注意:

1)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2)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 = G 不同:悬浮:ρ

;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

3)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

与ρ

.

7、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或F浮=ρ

gV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质量、密度、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注意:在用F浮=ρ液

gV排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关键是分析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大小.

8、物体浮沉的应用

(1)轮船:采用”空心”办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达到增大浮力. (2)潜水艇: 浮力不变,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上浮、下沉的. (3)气球与飞艇: 用小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的体积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

(四)习题训练及辅导

1.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但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得(

)

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2.目前,制造中国自己航母的呼声越来越高,如图所示是某位网友提供的中国航母的设想图。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则有(

)

A.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

图5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3.浸没于水中的钢球,在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它受到的(

) A.浮力增大,压强减小 B.浮力减小,压强减小 C.浮力不变,压强减小D.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于(

)。

A.物体浸人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B.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C.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D.物体的体积和形状

5.有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若在水中加一些食盐,木块仍漂浮在水面上,则它受到浮力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6. 把质量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秤下,然后将它们分别全部浸入水中,比较弹簧秤示数则(

)

A. 挂铁球的读数大于挂铝球的读数 B. 挂铁球的读数小于挂铝球的读数 C. 挂铁球的读数等于挂铝球的读数 D. 无法研究读数大小

7.体积为3×10-4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 (1)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 (2)该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

8.一金属球在空气中称重是14.9N,浸没在水中称重是4.9 N。已知这种金属的密度为2×103kg/m3,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六)课外作业

2017年《考试说明》第61页练习5.3

第6篇: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

(一)

声学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光学

18.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2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2. 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23.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5.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 力与运动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3.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26.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 27.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

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 计算公式是ρ=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29.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0. 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31.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2.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3.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34.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5.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6.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37.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若有二力为F

1、F2,则二力同向时的合力为 F=F1+F2 ,反向时的合力为F=F大-F小 。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 利用惯性解释:①先描述物体处于什么状态,②再描述发生的变化,③由于惯性,所以物体仍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4 . 两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如果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力平衡. 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5.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6.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表面垂直. 压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物体水平放置且无其他力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7.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的公式是 P=F/S(F是压力 S是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通常叫“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单位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

8.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用来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叫压强计.

9. 公式p=ρgh 仅适用于液体. 该公式的物体意义是: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量、体积、形状等无关. 公式中的“h”是指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另外,该公式对规则、均匀且水平放置的正方体、园柱体等固体也适用.

10.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它的性质是: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茶壶、锅炉水位计都是连通器. 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11.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对浸入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之后的11年,即1654年5月,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2.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P=ρgh =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3米高的水柱,能支持约12.9米高的煤油柱.

13.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山上烧饭要用高压锅.

14.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钢笔吸进墨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

15.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F浮 =F下—F上).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F浮 G物 物体下沉;F浮 G物 物体上浮; 物体悬浮、漂浮时都有F浮 =G物,但两者有区别(V排不同) .

16.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是F浮 =G排 =ρ液gV排 . 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如铁等)制成空心的, 以浮于水面. 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都利用了浮力.

17.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分清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8.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 公式是F1L1=F2L2 或 = 19. 杠杆分为三种情况:①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1 L2,平衡时F1 F2,为省力杠杆;②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1 L2,平衡时F1 F2,为费力杠杆;③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1 = L2,平衡时F1 = 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为等臂杠杆,具体应用为天平.

20.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21. 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2.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 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23.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是W=FS. 功的单位是焦,1焦=1牛·米.

24.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这个结论叫功的原理. 将它运用到斜面上则有:FL=Gh. 或:F= G .

25. 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叫有用功,克服无用阻力做的功叫额外功. 有用功加额外功等于总功 .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公式是η= . 它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 机械效率总小于1。

26.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公式是P= . 单位是瓦,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另

外,P= = = F·v, 公式说明:车辆上坡时,由于功率(P)一定,力(F)增大, 速度(v)必减小.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

(二)

机械能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 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3.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①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微小. ②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5.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6. 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量. 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7.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水的比热最大. 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著.

8. Q吸=cm(tt);或合写成Q=cmΔt. 热平衡时有Q吸=Q放即c1m1(tt).

9. 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上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的利用中,可以利用内能来加热,利用内能来做功. 10.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氢的热值(最大)是1.4 ×108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 ×108焦. 电 学

1.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 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用绸子摩擦的玻璃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荷的符号是“Q”,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4.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发生转移. 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5.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能够提供持续供电

的装制叫电源. 干电池、铅蓄电池都是电源. 直流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

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6.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导电 . 7.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接通的电路电通路;断开的电路电开路;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连在电源两端叫短路. 用符号表示电路的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8. 电流强度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 "I"表示电流, "Q"表示电量, "t"表示时间,则 I= . 1安=1库/秒. 1安(A)=1000毫安(mA);1毫安(mA)=1000微安(μA);

9. 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实验室用的电流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0 .6安和 0~3安;接0~0 .6安时每大格为0.2安,每小格为0.02安;接0~3安时每大格为1安,每小格为0.1安.

10. 电流表使用时: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电压用符号“ U”表示,单位是伏,用“ V”表示.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 ,电子手表用氧化银电池每个也是1.5伏,铅蓄电池每个2伏 ,家庭电路电压为220伏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超过 36伏.

12. 测量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 实验室用的电压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3伏和 0~15伏;接0~3伏时每大格为1伏,每小格为0.1伏;接0~15伏时每大格为5伏,每小格为0.5伏. 13. 电压表使用时:①电流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4.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单位符号是“Ω”. 1兆欧(MΩ)=1000千欧(kΩ);1千欧(kΩ)=1000欧(Ω).

15. 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就可以逐渐改变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流. 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16.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个结论叫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示是:I= .

17. 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公式是W=UIt. 电功的单位是“焦”.另外,1度=1千瓦时=3.6×106焦, “度”也是电功的单位.

18.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公式是P=UI.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如"PZ220V 100W"表示的是额定电压为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 19.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结论叫焦耳定律. 公式是Q=I2Rt . 热量的单位是“焦”. 电热器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

20. 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 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伏的电压,零线是接地的. 测量家庭电路中一定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的仪表叫电能表. 它的单位是“度”.

21. 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危险程度以前,自动切断电路. 更换保险丝时,应选用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的保险丝. 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22. 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插座分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23. 测电笔的使用是: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24.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特别要警惕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应该绝缘的物体导了电. 电 磁

1. 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 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

2. 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

3. 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电池分化学电池(正极是铜帽碳棒)、水果电池、伏打电池(有里程碑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蓄电池(有铅和硫酸,污染大)、太阳能电池(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

发电厂发电有以下几种方式: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这是初中物理提纲,希望能帮助你

第7篇:初中物理总复习资料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

(一)

声学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热学

7.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8.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1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1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1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4.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15.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

16.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

17.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光学

18.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2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2. 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23.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5.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

力与运动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3.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26.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

27.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

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 计算公式是ρ=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29.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0. 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31.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2.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3.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34.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5.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6.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37.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若有二力为F

1、F2,则二力同向时的合力为 F=F1+F2 ,反向时的合力为F=F大-F小 。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 利用惯性解释:①先描述物体处于什么状态,②再描述发生的变化,③由于惯性,所以物体仍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4 . 两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如果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力平衡. 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5.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6.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表面垂直. 压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物体水平放置且无其他力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7.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的公式是 P= .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通常叫“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单位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

8.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用来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叫压强计.

9. 公式p=ρgh 仅适用于液体. 该公式的物体意义是: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量、体积、形状等无关. 公式中的“h”是指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另外,该公式对规则、均匀且水平放置的正方体、园柱体等固体也适用.

10.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它的性质是: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茶壶、锅炉水位计都是连通器. 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11.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对浸入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

强的值. 之后的11年,即1654年5月,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2.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P=ρgh =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3米高的水柱,能支持约12.9米高的煤油柱.

13.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山上烧饭要用高压锅.

14.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钢笔吸进墨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

15.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F浮 =F下—F上).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F浮 G物 物体下沉;F浮 G物 物体上浮; 物体悬浮、漂浮时都有F浮 =G物,但两者有区别(V排不同) .

16.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是F浮 =G排 =ρ液gV排 . 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如铁等)制成空心的, 以浮于水面. 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都利用了浮力.

17.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分清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8.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 公式是F1L1=F2L2 或 =

19. 杠杆分为三种情况:①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1 L2,平衡时F1 F2,为省力杠杆;②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1 L2,平衡时F1 F2,为费力杠杆;③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1 = L2,平衡时F1 = 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为等臂杠杆,具体应用为天平.

20.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21. 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2.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 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23.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是W=FS. 功的单位是焦,1焦=1牛·米.

24.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这个结论叫功的原理. 将它运用到斜面上则有:FL=Gh. 或:F= G .

25. 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叫有用功,克服无用阻力做的功叫额外功. 有用功加额外功等于总功 .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公式是η= . 它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 机械效率总小于1。

26.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公式是P= . 单位是瓦,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另

外,P= = = F·v, 公式说明:车辆上坡时,由于功率(P)一定,力(F)增大, 速度(v)必减小.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

(二)

机械能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 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3.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①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微小. ②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5.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6. 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量. 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7.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水的比热最大. 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著.

8. Q吸=cm(tt);或合写成Q=cmΔt. 热平衡时有Q吸=Q放即c1m1(tt).

9. 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上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的利用中,可以利用内能来加热,利用内能来做功.

10.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氢的热值(最大)是1.4 ×108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 ×108焦.

电 学

1.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 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用绸子摩擦的玻璃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荷的符号是“Q”,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4.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发生转移. 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5.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能够提供持续供电

的装制叫电源. 干电池、铅蓄电池都是电源. 直流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

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6.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导电 .

7.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接通的电路电通路;断开的电路电开路;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连在电源两端叫短路. 用符号表示电路的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8. 电流强度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 "I"表示电流, "Q"表示电量, "t"表示时间,则 I= . 1安=1库/秒. 1安(A)=1000毫安(mA);1毫安(mA)=1000微安(μA);

9. 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实验室用的电流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0 .6安和 0~3安;接0~0 .6安时每大格为0.2安,每小格为0.02安;接0~3安时每大格为1安,每小格为0.1安.

10. 电流表使用时: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电压用符号“ U”表示,单位是伏,用“ V”表示.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 ,电子手表用氧化银电池每个也是1.5伏,铅蓄电池每个2伏 ,家庭电路电压为220伏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超过 36伏.

12. 测量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 实验室用的电压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3伏和 0~15伏;接0~3伏时每大格为1伏,每小格为0.1伏;接0~15伏时每大格为5伏,每小格为0.5伏.13. 电压表使用时:①电流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4.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单位符号是“Ω”. 1兆欧(MΩ)=1000千欧(kΩ);1千欧(kΩ)=1000欧(Ω).

15. 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就可以逐渐改变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流. 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16.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个结论叫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示是:I= .

17. 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公式是W=UIt. 电功的单位是“焦”.另外,1度=1千瓦时=3.6×106焦, “度”也是电功的单位.

18.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公式是P=UI.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如"PZ220V 100W"表示的是额定电压为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

19.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结论叫焦耳定律. 公式是Q=I2Rt . 热量的单位是“焦”. 电热器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

20. 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 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伏的电压,零线是接地的. 测量家庭电路中一定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的仪表叫电能表. 它的单位是“度”.

21. 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危险程度以前,自动切断电路. 更换保险丝时,应选用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的保险丝. 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22. 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插座分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23. 测电笔的使用是: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24.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特别要警惕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应该绝缘的物体导了电.

电 磁

1. 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 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

2. 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

3. 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

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电池分化学电池(正极是铜帽碳棒)、水果电池、伏打电池(有里程碑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蓄电池(有铅和硫酸,污染大)、太阳能电池(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

发电厂发电有以下几种方式: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上一篇:文科高职热门专业下一篇:警示教育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