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有效性分析

2022-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体育教学有效性分析

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摘 要] 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提升中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点,以现阶段中职院校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方案实施状况为根本,结合近年来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特点和实际发展需求,分析其发展的方向,提出优质的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方案形式,起到提升中职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 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应用和推广,促使体育教学工作不但注重基础性体育教学方向的实现,如提升人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等,并且逐渐深入到学生的体育实践水平和人文素养中,这里理念的改变,促使其影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关注现代化体育教学提出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并设为实施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激发研究兴趣方案

新课改中指出,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在实际学习中不但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还是挖掘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将获取知识的方案和方向作为实际教学工作的重点,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失去了主体地位,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需要结合教学知识和学生实际创造的问题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自主创造,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主动的参与其中。依据兴趣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设定问题需要结合实际生活案例,结合丰富多彩的社会素材和现代化体育科技技术,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研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理念,促使学生构建优质的科学观念,提升整体学生的体育技术水平。

二、师生关系融洽的方案

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优质的沟通桥梁是实施有效性教学课堂的基础,体育教师需要关怀学生,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信任和尊重教师。优质的师生关系需要创造丰富、民主的课堂环境,在彼此互动学习信息时,有助于信息的共享化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点,改变自身的角色,促使学生构建全面的人格关系。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优质的关系受到教师角色的影响,教师由以往知识的传递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融入到学生学习中。因为教师转变为实际课堂教学工作的设计者、开发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换句话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结合自身资深的教学经验和技能,以及优质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升实际课堂教学工作的质量。

三、体育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方案

中等院校教学工作主要是依据就业为主导,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依据学生就业这一问题实施的。中职体育是一个基础的课程,一定要结合专业,创造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形式。教师和学生合作教学形式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合作实施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标。中职院校学生奠定的基础不完善,没有集中的注意力,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学习较为辛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集中一定的注意力,这样就提升了实际教学的质量。由此,教师需要与这些学生结合,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实际课堂教学的质量。依据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需要先进行有效的小组划分,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整体学习能力要彼此解饿和,优差结合。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自己团队的观点,并且与教师和学生交流和研究,最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以此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理念。而在实施体育特色教学形式过程中,中职院校需要结合其他院校优质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点,创造独特的教学形式。

四、学习内容开放性方案

中职院校实施的体育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内容需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促使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并且结合现代化需求和理念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是可变化的。当然,也需要关注课堂开发性教学资源的选择。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实施,需要精心选择优质的课堂信息资源,选择对学生体育观念构成、发展有意义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关注多种学科的融合方案,中职体育新素材更为关注从多种学科整合的观点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这有利于展现体育教学的优势,更可以将运动与身体、心理健康等有效整合到一起,丰富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体育观念。

五、激励制度方案

激励制度是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基础,也是依据。若是应用有效的激励制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实际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激励制度不但是一个分数,也不仅仅是一个名次,还是实际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职体育院校可以结合实际学生的学习情况、运动能力、运动特点等实施激励,结合科学的激励方案引导体育教学工作全面实施,以此促使学生构建优质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综合素养。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勉励式进行支持,可以发掘到学生的潜能,若是结合单一、无趣的语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因此,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方案是结合实际教学特点而创造的一个教学方案,最后是服务于中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在现代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情况下,达到培养学生优质的运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目标,是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依据方案。在中职体育教学工作中,只有掌控有效性教学的特点,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落实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汉锋.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2]邹婷婷,李维硕.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6,(08).

作者:王娟

第2篇:初中体育实心球教学有效性分析

【内容摘要】实心球是初中体育教学当中经常开展的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肌肉的发育和运动能力的提升。同时,实心球也是体育考试当中的重点考查内容,采取怎样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是当前体育教师应当重点考查的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应当革新自己的教育思路,从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学生主体出发,探究适合初中学生的实心球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运动技巧。本文将从初中体育实心球教学实践出发,探讨采取何种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希望能够给初中体育教师朋友们带来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教学 实心球 技术 有效性

实心球在中考的体育考试当中也是重要的考查项目,同时也是增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重要体育活动之一。在教材当中,关于实心球的教学标准,没有太多相关的说明,所以很多教师在开展实心球教学的时候,也显得无从下手。所以探索实心球的科学教学方式,提升有效性也变得十分重要。

一、研究背景分析

实心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体育运动器材,因为是实心的,所以得名实心球。实心球是一个重要的体育项目,对于力量和速度的要求比较高。已经有很多地区将实心球纳入到中学的体育考试当中。在投掷的过程当中,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都是很重要的,主要是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该运动的核心。笔者认为,影响到实心球成绩的主要有三个主要因素,首先是实心球出手的速度,其次是投掷的角度,最后就是投掷的高度。在这三个因素当中,速度占据绝对的影响。实心球最后出手的速度其实是由最后投掷实心球的距离以及时间所决定。如果运动员用力的距离越大,那么投掷的时间就会缩短,实心球出手的速度也就越快。对于一般的初中学生来说,影响他们实心球出手速度的因素就是他们的体质水平,以及他们能否在训练过程当中正确掌握实心球的投掷技术。另外实心球投掷的角度对于投掷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够在训练当中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投掷角度,就能够获得不错的成绩。出手的角度对于不同体质水平的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来说男生的角度比女生要大一些。实心球投掷的高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基本上出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因为高度主要是取决于运动员手臂长度以及身高等等。但是部分学生掌握不到要领,在最后用力的时候出现了屈肘现象,也会导致投掷高度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实心球教学的实践分析

1.明确实心球教学的相关目标

在开展实心球教学课程的时候,要先对于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育素质培养,讲解基本的实心球投掷动作,并且能够在开始活动之前,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保护,听从老师的指挥和指导。所以教师应当在制定教学相关目标的时候,先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心球投掷训练的相关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训练活动当中,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抓握实心球、如何运用力道等等。其次就是要注重学生上臂力量和核心力量的训练,加强学生的综合运动素质,为提升实心球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要收集相关的实心球投掷的技巧并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双手上投实心球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做好安全教育相关工作,维持好正常的课堂纪律,保证训练活动能够有序进行,避免学生因为嬉闹而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实心球教学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实心球的教学效果。

2.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体育教师在开展实心球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为学生预留出一段时间,能够让他们适应教学的节奏,提升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在课堂活动进行策划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们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比如跑步、跳操和小游戏等等,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后续实心球的训练和学习。通过准备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们也能放下紧张的心情,以轻松愉悦的状态进入到整个实心球教学过程当中。

3.重视实际教学的阶段

在开展实心球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抛弃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应当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实心球的学习过程当中。初中生一般来说对于新鲜事物的关注度比较强,敢于尝试新的挑战和新的运动。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环节,严肃的课堂气氛会变得活泼,学生也能够放下心理上的压力。从容的学习实心球投掷技巧。

三、提高初中体育实心球教学有效性的方式

1.创新教学观念,提升实心球的教学有效性

为了能够充分保证初中体育实心球的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从“以人为本”的概念以及“民主教学”的相关概念出发,将学生的需求作为开展活动的中心,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合理诉求。初中生的肌肉和生理指标各方面还在成长发育的阶段,老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必须要符合学生的锻炼和成长需求,避免强度过大的训练和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能够明白学习实心球的意义和作用在哪里,由此来激发学生自行探索实心球运动,从而产生自学行为。

2.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为了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其中,现代信息技术就是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不断丰富实心球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在學生投入训练的时候,不断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实心球学习的兴趣,更多的参与到实心球训练活动当中。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在课堂当中引入游戏。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和兴趣爱好制定他们喜欢和愿意参与的游戏。初中学生比较活泼。对于新事物的感兴趣程度比较高,更倾向于参与游戏。所以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加入一定的游戏时间。将枯燥的课堂内容与有趣的游戏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做游戏的过程当中,强化对于实心球技巧的掌握,加强课堂相关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实心球学习效果和体育运动素养。在初中的体育课堂当中,加入实心球相关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掌握实心球投掷技巧的信心,能够有兴趣自主参与到游戏和训练当中,在比较轻松的气氛当中完成实心球的学习,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高对于实心球投掷技巧的掌握。比如通过游戏问答的方式,来对实心球的结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等进行相应的了解,让学生们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学习实心球课程,重视实心球的学习。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了一个可以在课堂上展开的实心球游戏。具体包括了抛接实心球以及实心球传送等项目。具体以实心球传送为实例进行相关的讲解。准备二十个左右实心球,然后将学生们分成两组,两组同学面对面站立,中间大约有两米的距离。同组同学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米左右。然后每组的学生手中有一个实心球,双手举过头顶,将实心球抛给对面的同学。如果对面同学能够接住,就继续游戏。教师在旁边帮同学们统计最终哪一组的实心球能够接住的次数最多,哪组就是胜利的一方。初中学生的胜负欲表现的比较强烈,这种团队竞争类型的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且会为了胜利,会自主矫正自己的投掷动作,注意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不知知觉就提升了实心球的投掷水平。

3.创新评价体系,明确教学效果

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当中,为了能够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宏观的评价,需要教师创新评价体系,能够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不足。并且根据评价体系的反馈来调节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为了能够提升初中体育实心球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评价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开拓与创新。在传统的评价方式当中,基本上都是教师的评价“一锤定音”。教师可以考虑将学生在训练当中的表现,以及其他同学的评价考虑进整个评价体系当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教学效果和学习态度等等。

4.提升初中生心理素质健康

除了上面提到的必要措施之外,老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才能让学生在参与测试和考试的时候能够发挥出自己本身的水平。拥有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集中精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尤其是部分学生因为本身力量比较小,信心不足,导致在考试的时候发挥失常。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在练习的时候能够通过深呼吸和喊口号的形式为自己加油鼓劲,从心理上克服困难。

5.改良实心球的出手动作

在初中体育课程当中,体育项目琳琅满目。实心球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是比较综合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力量,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速度。学生在准备进行投掷实心球的时候,握球的手臂以及角度和高度等对于实心球的投掷成绩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查阅的相关书籍来看,只有掌握了实心球出手的角度和高度,才能获取比较高的初始速度,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笔者将从改良实心球的出手动作进行分析与讨论。

(1)改良出手实心球时角度

学生在投掷实心球的时候,出手的角度将对于投掷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从力学以及运动力学的研究和相关实践表明,投掷的角度保持在四十五度的时候,会形成一个抛物线,这样抛掷的物体,通常情况下也能够达到最远的距离。如果实心球投掷出手的角度超过了四十五度,这个时候物体在空中停留的高度是比较高的,相应的距离就会缩短。如果出手的投掷角度小于四十五度,这个时候物体在空中的高度就会出现过低的情况,距离也相应的会变短。实心球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有无数运动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将风速以及空气的阻力计算入内,实心球在投掷的时候,出手的角度最好保持在四十度到四十二度之间。保持在这个角度范围之内,才能投掷出更好的成绩。在刚刚开设实心球课程的时候,初中生的年纪比较小,所以力气也比较小,导致投掷的角度难以把握。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实心球投掷出手的角度进行规范和改良。在指导学生练习实心球的时候,老师要在旁边及时的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经常出现的动作不规范情况进行单独的辅导或者是集体的讲解,对于发力的技巧进行传授。初中学生平时很少锻炼到手腕和手指的力量,通常都会出现甩胳膊等小错误,直接导致了实心球投掷的角度要低于理想的角度,投掷的成绩比较低。笔者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方式,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心球投掷角度达到理想目标。首先是帮助学生能够更多的掌握投掷的正确姿势。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叮嘱他们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以免受伤。然后按照老师教习的不同方式进行投掷。其次是要掌握正确的发力点,多做相关的发力点的练习,用脚蹬地以及挺髋的动作要尽量标准。最后就是老师对于学生的单独辅导。这里有一些小技巧,就是可以使用皮筋或者是一些其他的辅助工具,规范学生投掷出手的角度。具体来讲是在两根标枪之间捆上皮筋,学生在进行投掷动作的时候,投掷出去的实心球的高度必须要跟皮筋的高度是相一致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自觉的规范自己投掷的角度,不断的进行调整,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

(2)加快出手投掷的速度

通常情况下,实心球投掷的速度是由投掷的时间以及距离来共同影响和决定的。简单来说,用力的长度缩短,时间也会缩短,这个时候实心球出手的速度也会提升。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上这两个角度来对学生给予一定程度的指导。首先是要规范和矫正投掷的动作和姿势。准备投掷之前要保持两脚分开站立,身体重心保持稳定,上半身要充分的后仰,一直后仰到身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幅度。上半身从肩膀到腰部一直到下半身的髋部和腿部都要延伸开来,整个身体就好像是一张蓄势待发的反弓。动作的标准程度将会影响到最终的投掷出手速度。老师可以先自己示范,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避免人太多太拥挤导致观察不仔细的情况。然后由学生来做动作,老师在旁边进行观察,对于动作不规范的及时的纠正。很多学生在投掷过程当中,全程低头,其实是不规范的,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纠正细节问题,养成正确的投掷习惯。

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初中体育教育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实心球的教學成为正常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会对学生的升学问题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应把实心球的教学作为重点,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升实心球的学习效果,取得更高的成绩,从而加强初中体育实心球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超凡.初中实心球教学策略整体性的思考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3):69-71.

[2]张海军,张红军.利用报纸进行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运动,2014(23):125.

[3]孙思思.PBL教学理念与初中体育高效课堂建设的整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

[4]钟卫洪.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2).

[5]黄敏娟.浅谈初中体育投掷实心球的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6(3):78.

(作者单位:杭州外国语学校)

作者:鲁红

第3篇: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分析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重视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在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教学情景;课外活动

前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进步和提高。它的特點是: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好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待于教师的重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科学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关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性问题,教师讨论了很多次,但对其定义却众说纷纭。比如,一些教师认为,从职业教育的观点来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学习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小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技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另外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少的精力,对小学生的教育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满足父母和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从广义的意义上讲,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科学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教学,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和提高。从不明白教师讲授的知识到了解教师所说的知识;从一开始的简单的学习,到后来的不断增长;从对学习的厌倦,到对学习的热爱。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忽视

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小学教育仍存在着偏重主要科目而忽视次要科目的错误,导致许多学校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够准确,甚至有些学校把本应分配在科学上的时间用在其它学科上。

(二)小学科学师资水平偏低

由于小学科学课程的课时设置相对较少,因此,相对缺乏高水平的科学教师,大部分的科学课程都是由一些年纪较大的学科教师来指导,但他们通常只接受过一些基础的训练,不懂得系统的学科知识,因而会影响到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不足

由于学校对科学的不重视,加之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导致很多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缺乏了解,科学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因而缺乏对小学科学学习的热情。

三、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性的途径

(一)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第一,要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的认识,相应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加强教师的职前训练,使教师自身的科学素质得到提升。第二,要加强小学科学教师的知识学习、培训、讲座等,不断地加强教师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增加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科学课中充分利用教材

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科学教材要灵活运用,创新运用教材,使教材更能充分利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按照相应的逻辑结构,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组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找到合适的教学机会。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教师,要提高其教学效果,必须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另一方面,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乐趣,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给予特别关注

探究在科学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而小学科学教学则以促进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为目标。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充分挖掘和运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探究学习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始终注意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讨论,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开放性”原则,认为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而且要不断开展创造性的小学科学课外活动,把教学活动放到室外去。比如,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外活动转变成不同的、富有创意的。小学科学课外活动是将小学科学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活动,是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六)建立小学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和学习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是把教学内容、学习实践、评价等多个层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尽管教学评价仅是科学体系的一项独立的组成部分,但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和建立一套合理的小学科学评价体系,使之能更好的帮助小学科学教师对课堂教学和课堂学习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关注和提高其有效性,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然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各有关方面的配合,才能逐步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姜霞.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建构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9).

[2]余常欣.注重以生为本,打造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6(09).

[3]陈启明.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策略[J].读书文摘,2015(02).

[4] 伍洪勇.小议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4(11).

作者:武海龙

第4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较为重要,教师需提升整体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模式与体系,以此提升教学管理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实验设计进行创新,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改进与增设实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学生的好奇心理作为推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特点的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现象。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铁树开花”实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知识与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整体教学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 针对实验设计内容进行创新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针对实验设计进行合理的创新,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管理模式,达到预期的教学创新目的。具体措施为:

(一) 针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针对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的改进,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方案。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氧气在空气中含量测定实验课程的时候,可以针对容器与实验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指导学生在学习实验知识的时候,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内容,优化教学管理模式与体系,充分发挥先进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提升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解决当前的教学问题,协调各方面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在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明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要求,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实践操作,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情况下,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使得学生在理解实验知识的情况下,提升整体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 针对实验教学进行增设处理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针对实验教学进行增设处理,创建多元化与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理解能力,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例如:教师在讲解烧碱知识的时候,应建立烧碱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模式,明确具体的反应情况,开展溶液的推测工作,使得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再如: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在瓶中加入烧碱溶液,然后利用科学的集气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记录实验反应情况,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活动中,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三、 开展实验操作活动

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合理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与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完成当前任务。且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猜想与假设的方式开展实验活动,在实验之前,教师需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科学选择实验仪器与药品,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活动,在学生探究期间,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观察能力,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例如: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知识的时候,需合理使用实验原料稀盐酸与大理石,在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从实验中搜集数据信息,在合理实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总结化学实验问题的答案,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效果。同时,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搜集数据信息,使得学生在实验中探讨与归纳,更好的总结知识,在合理开展实验活动的情况下,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明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情况,创新教学方式,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优化整体教学工作模式。首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期间,教师需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差异,使得学生在交流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分析与解决问题,明确思维障碍情况,纠正化学实验思维偏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其次,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期间,需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实验,正确的面对实验困难,在了解实验现象之后,能够最大化的学习与理解实验内容。最后,在实验教学期间,教师需创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客观进行评价,?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协调各方面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实验模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此优化教学管理方式,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五、 提升疑问实验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提升疑问实验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加大教学管理工作力度,优化整体教学工作模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疑问,使得学生根据初中化学问题学习与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从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总结丰富的经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六、 结语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明确各方面教学目的与内容,创建合理的教育体系,在教学工作中,能够通过科学的工作方式,提升初中实验教学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小飞.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策略实践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4):92.

[2]王争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新校园(中旬刊),2017(12):110.

[3]王发应.对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绿色化改进[J].化学教育,2017(15):60-62.

[4]倪海燕.应用微课程助力老师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7(95):152.

作者简介:

冯宝玉,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升学校。

第5篇: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摘 要: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学习历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感情上极易产生厌倦情绪。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也在逐渐改变。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以积极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不仅仅是符合现行的教育理念大潮,在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上也更有效果。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入手,就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 历史 审美 有效性

一、活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丰富教学内容

一门学科的教学是否有效,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传道式”的教学方式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在信息化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学工具越来越丰富多样,信息的集散也越来越频繁。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迎合学生的心理,活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某位教师在教学高一历史的第一课时,并没有直接进入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了在一开始就给课堂定下一个活跃轻松的基调,这位教师先是简单和学生打了招呼便问到:“同学们,地球从形成至今,已经度过了45亿年,在这45亿年间,你们可知道地球具体是如何演变过来的吗?又是如何诞生了今天的人类吗?”学生被这位教师的一番话调动了兴趣,纷纷用求知的目光望着她。“同学们,请跟着我看一段视频。”说完,这位教师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简短的科幻动画视频,视频的内容讲述了从地球形成起一直演变到现代社会的经过,里面涉及到了地质的变化,生命的形成,人类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等。视频虽然简短,可是却内容丰富,趣味十足,将几十亿年的历史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学生们纷纷看得津津有味,兴趣十足。视频放完以后,课堂的气氛已经变得十分轻松融洽,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位教师便顺势引入了教学内容开始正式课程,整堂课都起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提倡人文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热情

历史是由人类活动组成的,在人类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总不乏那些闪耀的人文精神光辉。不管是文韬武略扫六国的秦王嬴政,还是近代开眼看世界领导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那些载入史册的中外伟人们身上总有值得学生学习和欣赏的品德、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提倡这种人文精神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用这些历史伟人的高尚品德去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这不仅仅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大有裨益,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也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中国近代的血泪史。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先后涌现了许许多多爱国人物,他们为了中国的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其奋斗的故事可歌可泣。某位教师在教学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时,先是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了教学,让学生熟知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之后,这位教师

又引丁汝昌和邓世昌为主线,围绕这两人的英勇行为讲述了当时的整个战争背景,历史环境。通过历史资料片的放映,电影片断的演绎,以及一些介绍当时事件的历史资料,这位教师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这段历史的同时燃气了一股股爱国情怀,课堂气氛变得高昂和和谐。在正堂课的教学中,这位教师以爱国将领邓世昌和丁汝昌二人的遭遇为线索讲述,不仅发扬了这二人的崇高情怀,还在有技巧的引导下,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心情。最终,这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课堂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现行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和合作,让师生在教学中获得共同发展。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之所以有效性不高,就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至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方,反而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只有尊重学生的地位,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采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2中有一个探究活动课,其主题是要学生讨论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某位教师在这课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专门设置了一节课,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力表达自身的看法,并由学生来进行评价。而这位教师仅仅是负责维护纪律和引导。经过这样一节课,学生们不仅感觉新鲜有趣,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总 结: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教学,注重其中的审美教学,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活用多媒体设备,提倡人文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审美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郎顺利.高中历史审美教育与非智力因素[J].快乐阅读:中旬刊,2012(1) [2]谭维平.浅谈高中历史审美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1)

[3]拉巴曲吉.基于有效性教育下的历史审美教学探讨[J].教育界,2011(11)

第6篇:有效教学策略案例分析

有效教学策略案例分析 ——《绿毛龟》例谈

上学期,我上了五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课文《绿毛龟》。这篇课文是第九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家人精心喂养绿毛龟的情景和绿毛龟给家里带来的欢乐。文字浅显易懂,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在内涵理解上难度不大。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并用多种方法自己解决难题。于是我把这个作为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另外虽然是状物文章,但文章文辞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学生积累语言和学习表达的很好的范文。所以我制定了这个目标:体会课文用词贴切简练的特点,会抓住有关句子分析感受。

除了文本的理解,这堂课我还要教什么呢?读与写有效融合应该成为我这节课的主旨。我仔细看了文本,发现作者在叙述绿毛龟“姿态高雅”、“食态可掬”、“通灵之性”三方面时,写作结构与方法都是迥然不同的,用先具体后概括写了“姿态高雅”;写“食态可掬”则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总起分述绿毛龟的“通灵之性”。不仅仅只是动作上的描写,好几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穿插在一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宠物绿毛龟的可爱、美丽、有趣,喜爱之情也随之油然而生。教会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真正地让学生在课内受益,这个是我要的教学目标。再说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正是需要培养的一个技能。于是三维目标里我制定了“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绿毛龟姿态高雅、食态可掬、通灵之性的特点,学习作者抓特点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

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我是这样处理的:在课导入时,我这样说到“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与一只世间的可爱精灵亲密接触,看看它将给我们大家带来什么异乎寻常的惊喜?”随着《绿毛龟》课题的板书,我适时问到:关于绿毛龟,你知道什么信息?并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一信息的?由于课前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孩子爱动物的天性,何况是对于世界四大奇龟之一的绿毛龟,他们或借助于教材,或借助于网络,借助于书籍,借助于父母,从大小到体重;从外形谈到吃东西的模样;从绿毛龟谈到其他的三大奇龟-双头龟、白玉龟、蛇形龟„„学生娓娓而谈,说了还想说,让我深刻感受到孩子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信息交流激发了学生想了解绿毛龟的浓厚兴趣,我趁热打铁:那么“作者笔下的绿毛龟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与我们了解的一样?”我请同学们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去认识作者笔下的绿毛龟,同时探究我们一家大小为什么喜欢绿毛龟?在探究的过程中,我教会学生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如描写外形的句子;如吃东西动作的描写;又如通灵之性的神态描写。在一次次的咬文嚼字中,在一次次的深入朗读中,学生从外形、吃相、通灵之性三方面探究出了我们全家对这小精灵的喜爱;更从作者无声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的情感。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努力用各种方法自己去解决疑难问题”的落实,我是这样处理的:在教学设计时,我刻意地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抓住中心句“我对这只千里迢迢从无锡“飞”入我家的绿毛龟一见钟情。从此,它成了我们一家大小的宠物。”为教学的切入点。借学生对于“飞”以及引号作用的质疑引出,带领学生初步整体认知课文大意,通过读文解答问题,学生已掌握抓关键词来理解句子的能力,通过“千里迢迢、一见钟情”的解析,自然就理解了“飞”为什么加引号,体会到当我见到绿毛龟到我家时那种喜悦心情。甚至还有些学生还读懂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承上与启下的内容明确,作者总体写作思路也就了如指掌了。

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时,我跑出一个问题:绿毛龟是我们一家大小的宠物,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通过找、划、读,来谈谈他们的体会。而我则在一旁引导、点拨,帮助他们完善他们的语言。考虑到每一方面都有其难点,如何去突破它们,我却是动了点脑筋。学生抓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感受“姿态高雅”,实际还是挺空洞的,我运用了一组鲜活的图片帮助学生体会绿毛龟那碧绿如翡翠的长毛好似被微风吹拂的头发,温柔地、飘逸地在清澈透亮的水里飘飘散散,可爱的绿毛龟在水中悠闲自得的样子。那姿态就是高雅。“双手齐来,捧着那肉,”做做动作来体会,“咬、嚼、吞,津津有味地吃,”次序能否颠倒,感受它的吃食过程, “品尝千年难得一尝的佳肴”夸张手法所带给这只绿毛龟的食态可掬。作者观察的仔细,运用词语的准确,想象的合理,更加赋予了绿毛龟活力。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也学得轻松、扎实。

第7篇:有效教学案例分析及总结

“有效教学”指的是以最少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它包括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方面的含义。

一 “有效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点醒自己,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而课堂上的无效教学是对于一个教师最大程度的侮辱。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应该怎样去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才是最有效的,要时时提醒自己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效地教学,而有效的教学需要的是有效的教师。一个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

二 “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点”。

作为一名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指导、点拨、评价、矫正,从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炼精华,让师生之间的富有创建性的交往、沟通打开学生的求知之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的高度参与和教师的适时指导进行完美的结合。 要想使教学有效,一定先让学生的学习有效,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有效,一定先让学生能够全面参与。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经历,在经历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在经历中掌握方法,体验情感。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鲜活的,多样的手法促进学生的参与实效性,从而,使师生的共同参与创造活动成为有效教学的核心点。

三“坚持反思性教学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的达到有效性,还应该注意经常进行反思性教学,注意在评价时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过程、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教师的因材施教过程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关注教学环境、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式、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与应用意识、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等,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兴趣;有利于激劢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反思性教学成为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第8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信息技术是具有内涵和外延,是一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极强的学科,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的体现,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鉴于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处于崛起阶段,我们高中教师要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增强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昌盛培养人才。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一)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是由教师掌控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课堂教学,一方面满足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技能。所以,我们高中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学会合理运用信息知识。

(二)让学生全面认识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一般教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可以为学生拓展课堂教学之外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丰富多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外延伸,还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为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将兴趣激发培养作为先导

兴趣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如果保持极大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体验性教学是培养和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重点所在,而体验性教学的两大基本内容为成功与情境体验。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Flash

软件时,首先应当让学生对元件这个在

Flash

中有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对这一概念的讲解便成为课堂中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单一地向学生照本宣科,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且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在授课前精心设计制作简单的一系列运动渐变动画,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亲眼观赏,通过观赏动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简单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师要求学生观赏后将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从而完成实践任务,学生们在分组合作实践过程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利用积极的探索实践。但当生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但依然没有制作成功时会感到不解和失望,此时,教师可掌握时机将元件的概念提出,将转化运动对象为元件,

才可将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的道理向学生重点强调说明,同时重点讲解

Flash

中元件的重要性,此时,理顺思路的学生进行合作实践,便可成功制作出运动界面动画。

(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思维不一,对于知识的接受与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尊重与体谅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有些基础东西固然乏味但也很重要,所以教师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网站设计与评价这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看课本进行自己喜欢网站的各类设计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帮助,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可以从帮协助。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够带动学生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学习。

(三)注重创造和体验性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重视实践和技能的课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制定更加详细的实践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实践性的课堂教学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全面提升。

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形成“学生问,师生答”的教学氛围,并形成常态。学生先设疑,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

让他们在“思”和“问”的状态下去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和不足,及时反馈和适当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最重要的方式,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制作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保持引导者的角色,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查资料,做

PPT,最后制作网站,然后由每个小组的代表成员在课堂上演示,看每个小组制作网站的效果。这个过程,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断探索的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现代化教育理念渗透的表现,也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体现。

结束语

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重操作而轻理论的问题,为了有效推进课堂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拓展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力。

第9篇:教学设计过程 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学策略运用的合理性分析

题目:自主选择阅读教学案例一篇,分析执教教师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教学策略运用的合理性表现在哪里?

教学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揭示文题

1、导入。

三十年代,中国文豪鲁迅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这位女作家就是黑龙江呼兰县人-----萧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篇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 分析:

教师应用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一篇好的文章,我们要关注作者,要记住作者,更有必要了解他(她)的生平经历与写作背景。教师通过鲁迅对萧红的高度评价的话

语作为导入,目的是让学生未学其文,先对作者产生一种景仰之情,再潜心感受她文章的魅力所在。

2、板题、读题。 过渡:她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

分析:

教师利用一个疑问句的方式过渡到下文,它既抓住了阅读的本质,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一入园子,赏景物之自由。

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用心地读读。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第

2、13节)

2、读书(①投入情感;②想象画面)----评议----交流(用词概括是个怎样的园子?)。

3、学习写法。

作者在写这个园子的时候,哪些词语、句子写法很特别?她是怎么把园子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写得那样生动的?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用心去发现,后再交流。

分析:

这一板块,教师先直接领导学生学习园子描写部分,感受园子的五彩缤纷、丰富多彩、鸟语花香、生机勃勃。(表现:“所有的昆虫、农作物都是自由生长”)再教学生思考文章所应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语言清新、欢快,充满童趣, 透过语言文字,学生很容易与作者的自由心灵产生共鸣。

教师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心,全身心投入课文之中。此外,这种教学法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拓展学生的审美联想,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精神上得到满足,心理上产生愉悦,在强烈的情绪感染和心灵震撼下,激“愤”发“悱”,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二入园子,品作者之自由。

1、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用心读读3—12节,“我”和祖父在

园子里发生了哪些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划出有关词句,先与同桌说说在集体交流。

2、交流----品析----朗读。

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我追根究底地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3、你觉得作者在这样一个园子里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自由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开心幸福的„„)

4、了解“借景抒情”写法。 分析:

教师教学生先感受园子的自由,再感悟作者的自由,使教学板块清晰、明朗。本块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读懂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一天的劳动场景,与祖父之间发生的几件愉快、有趣的事情(祖父干农活,自己瞎闹,闹够了,又去玩,玩腻了,又跟祖父闹),通过这些特写的镜头,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自由快乐的。

也正因为作者的心灵流淌着自由的气息,所以她的眼中和笔下的园中一切景物都是自由快活的,作者写昆虫、农作物的自由,其实就是在抒发自己的童年生活自由的情怀。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自然而然的把 “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教给了学生,而且还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四、三入园子,悟自由之源泉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为什么这样自由?他有一个怎样的祖父?从文中哪些词句能体会到?

2、引导体会祖父的“笑”。(笑中有疼爱,笑中有宽容,笑中有教育,笑和爱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作者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常常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跟孩子似的。)

3、小结: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

4、仿写片段。(借课文13节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自由自在的写法来直接写一写我在园子里也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句式有点变化更好!)

分析:

这一版块,如果说前面“园子自由、作者自由”两个板块的设计是“果”,那么“悟祖父之爱”就是“因”。没有一个宽容、慈祥、疼爱她的的祖父,就根本不会有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文中没有太多的笔墨直接写一个怎样的祖父,教师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主要通过爷孙俩的对话,抓住祖父的“笑”,来体会祖父的和蔼可亲、宽容慈爱。同时,教师注重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本作为基础,要求学生进行仿写的训练和指导,不仅能有效地将写作学习和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还能降低学生的学业负重,改变学生在写作中感觉无话可说、无处下笔以及不懂得如何运用语言,头脑中也没有一定的语言资料的状态。

五、总结课堂,延伸课外

1、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2、总结:萧红在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因为她是个女孩,不喜欢,只有她六十多岁的祖父疼爱她,呵护她,所以,长大了后她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时候,她就想到了祖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祖父,才有这样一个园子;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祖父、这样一个园子,才有她这样一个童年的生活。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不一样的,祝愿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

好文章是需要你用一辈子来读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就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相信将来的某一天,你读完这本小说,再来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分析:

这一模块教师主要激发学生再次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稚拙之美,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原著和其他作品的愿望。使得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这符合新课标指出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言能力,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自己去摸索去感悟,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并进行心灵的自我关照。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

上一篇:做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下一篇:做一名合格的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