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探微

2022-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探微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探微

摘 要:生物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比较迅速的科学之一,初中生物是学生们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窗口,通过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学生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的了解会更加深刻,且初中生物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生物知识原理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进行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无论是制药还是基因工程都和生物科学有着莫大的联系。生物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学习的课程,许多学生会觉得生物难学,由此进入了一个生物学习的误区,带着生物不好学的态度进入到生物课堂中来,自然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会变得比较低下,学习效果也不明显。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们的生物学习热情会变得不高,这对学生们的生物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为此,初中生物教师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使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高,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总的来说,初中生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主要涉及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生物圈中的人等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得到确立,初中生物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正确价值观,由此可见,初中生物对于学生们的全面健康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新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师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需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心理,抓住学生们的学习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在生物课堂上更加主动积极,避免学生们因为对生物不感兴趣而造成学习能力低下的状况。

第一,初中生物教师提高学生们的生物学习兴趣,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生物专业知识。初中虽然只是学生们初步接触生物课程的阶段,但是对于学生们的高中和大学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刚接触生物知识的时候就能够有效的培养起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们的生物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会使学生们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深入钻研的良好心理。初中生物本身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为了让学生们的生物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师需要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来为学生们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些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能够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造成自己的知识过于陈旧,这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学习兴趣,还容易让学生们对生物产生反感情绪。教师作为生物课程的重要代言人,需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来为学生们做一个好的模范,让学生们了解生物知识的有趣之处,间接地使学生们对生物课堂充满兴致。

第二,提高学生们对生物课堂的兴趣,使生物教学更加高效。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的导入,课堂导入是一个衔接旧知识和引入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忽视了对生物课堂的导入,不利于让学生们对已学过的生物知识进行回忆,也不利于学生们对生物课堂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生物课堂的教学工作时,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注重对课堂的导入。加强课堂导入,培养学生们的生物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初中生物教师注重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来进行知识讲解,将新旧知识有效的串联起来,让学生们在生物课堂中将知识系统的记诵,以便提高学生们的生物学习效率。

在进行生物课堂的导入教学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入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学习生物体结构层次这部分内容时,讲解关于动物的结构内容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用已学过的关于细胞的内容为基础,询问学生们由细胞联合在一起构成的是什么?学生们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关于细胞的知识,指导如何用显微镜去观察动植物的细胞,也知道如何去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了,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们就会去思考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叫什么,以此类推,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问学生组织和器官组合在一起又分别构成了什么?

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主动思考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然后在生物教师的耐心讲解下,学生们能够理解动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再由组织构成器官,再由器官构成系统,系统再构成动物体,同时,初中生物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们牢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一结构。这样一来,学生们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被有效调动,同时学生们的生物思维也能够得到培养,这是非常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的。

二、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这门课程与实验是密切相关的,实验得出了许多科学的生物理论,因此生物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注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初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生物实验探究教学,重视实验教学时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们的生物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注重进行实验教学,近年来生物会考和中考的题目也与实验紧密联系着,在这种形势下,对实验教学加强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生物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学生们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们注意实验的操作步骤,避免学生们因为操作不当而发生一些危险事故。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小技巧。例如在学习观察草履虫的时候,初中生物教师需要让学生们注意在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取一滴培养液,在此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要告诉学生们因为培养液表层的氧浓度比较高,含氧丰富,因而草履虫集中分布在表层。

在探究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时,初中生物教师要注意告诉学生们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用滴管在两滴培养液中轻轻划一下,告诉学生们这是为了连通两滴培养液,使学生们更好地观察草履虫在面对食盐和肉汁的运动状况。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们正确掌握了实验步骤后,对于生物实验的兴致就会比较高,在此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需要督促学生们形成勤觀察和勤于记录的良好习惯。通过草履虫趋利避害的实验,学生们会更了解单细胞生物对刺激的反应,渐渐地学生们对生物学习就会更有动力。

总之,初中生物教师要加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让学生们的生物学习水平逐步提高,使学生的生物素养得到培养。

作者:沈伟

第2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探微

有效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等,都是我们教师所要吸纳和管理的新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是综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那么如何创建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呢?

一、 改革课堂模式,拓展学习空间

为了促进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努力把课程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使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教师应将学生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及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以此来拓展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大环境中接受思想的熏陶和锻炼,让学生与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理解和体验生活世界,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与珍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精神境界,培养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拓展学习空间,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在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由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取向转变为贴近学生周边真实生活的内容取向;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实施上应该由“注入式”转变为师生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建构的方式。“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即是基本的步骤。“生活——教学”,即课前教师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有关思想品德课方面的案例,使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入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从而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教学——生活”,则是学生将学到的思想品德课方面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结合时事,加深理论理解

新时期思想品德科目的考试改革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问题”立意的转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但其中的核心却在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讲这些理论时教师必须克服脱离实际、夸夸其谈、一味地说教的现象,思想品德课不能成为缺氧生气的一潭死水,而应该成为学生提高政治敏锐性,了解国内外时政大事,了解党和国家的工作,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使思想品德教学体现时代性,将时事政治贯穿于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现在的学生虽然并不喜欢灰色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但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却兴趣盎然。然而繁重的课业负担却又使他们对国内外的大事只知道个大概,没有时间去弄清其来龙去脉。因此,教师应该把时事热点贯穿于思想品德课之中,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时事政治的材料不能简单地罗列和拼凑,而是要融时政热点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时事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既可采用政治课3~5分钟新闻发布式,又可采用热门话题讨论式;既可撰文或出专栏,也可口头评述。实现政治教学与时事教育有机结合,可以收到多方面的效果:一是使时事教育正常化得到保证;二是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能够变政治课的“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使学生鲜中求活,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三、 优化教学方式,发挥最大效益

单一、机械、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致使课堂枯燥乏味,毫无生气,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和疲劳感。现代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节奏明快、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优化教学方式,能够松弛学生紧张的神经,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客观地讲,只有把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合理组合,正确使用,使之取长补短,才能产生整体综合效应。如“计划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但它们都各有利弊。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手脑并用、循序渐进、适应学生各自的学习进度、反馈及时、减少错误等长处是“计划学习”的特征。然而,学生难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采取行动,不利于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任务却又是“计划学习”的弊端。而“探究学习”则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直觉洞察力和创造性方面有显著的功能,但不利于完成系统掌握知识的任务、耗时费力又是其缺点。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是提高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的录像、悦耳动听的音乐、寓意深刻的典故、风趣诙谐的寓言都可以成为教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师把这些融入到教学之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此外,教师给学生看电教片,听音乐等,创设渲染讨论课题的情景,并使这些情景作为铺垫的信息融入学生的心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命题的讨论,就会比仅凭逻辑性或纯理论的讨论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 营造和谐氛围,凸显主体作用

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共同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彻底摒弃填鸭式的单向灌输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一个忠实的被动的受体,虽身在课堂中但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又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更严重的是抑制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建立平等、融洽、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爱学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爱你,喜欢你的课,必须走下讲台,走近学生,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所学、所做、所想、所爱,这既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措施,而且还能借此潜移默化地将思想品德课的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其次,教师要带着好心情去上课。教师带着微笑上课会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促使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微笑的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再次,教师必须给自己和学生正确定位,教师是主导是导演,学生是主体是演员,教学中师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学习和研究。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教师的课,做到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会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从而活跃思想品德课堂,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效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策略,作为反映教师教学状况的重要标准,理应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更应成为一名教师思考和实践的重要举措,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作者:唐爱林

第3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

摘 要: 初中政治是一门政治启蒙课程,对一个人的品德和政治修养具有关键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有效改进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思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有效性 情境创设 教学设计

初中政治是一门集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修养教育于一体的学科,它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延伸,除了在内容方面继续深化对学生个人思想品德的教育之外,还加入了政治理论知识。因此,可以说,初中政治是一门政治启蒙课程,对一个人未来的品德和政治修养具有引导作用。然而,由于政治学科本身具有的系统性、逻辑性和严谨性,加之初中生对政论理论不熟悉,对成人世界的政治观及相关政治行为意图不理解,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那么,教师在教学初中政治学科时,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最终打造高效课堂呢?以下,我根据多年政治教学实践,对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谈谈思考和建议。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缺少必要的互动

一方面,从中学政治学科教学现状来看,政治学科被摆到“副科”地位,无论是对政治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师对学科的重视程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对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大大增加了每一位政治教师的教学负担,一个教师往往需要教学几个班级的政治课程,有的教师为了省事,对所有教学班级采用相同的教案、方法,未能有效结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政治学习的不同基础,照本宣科、应付了事,致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交流。

(二)教学内容有所偏失

教学内容缺乏规范性,阻碍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如一些教师无视学生的理论需求,在教学中,通常对讲课主题“信手拈来”,想到什么讲什么,完全脱离政治教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吊起学生的好奇心,但致使在政治理论方面的教学缺位。学生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对政治理论掌握不充分,给学生复习功课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当下的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仍以教师“板书+讲述+练习”的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虽然具备一定的传统教学优势,却无法打造高效政治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进行教学,同样,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需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记录并记忆相关理论知识。这样,不仅未能有效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而且事倍功半,不利于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打造高效初中政治课堂策略

针对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并以此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也是前提。在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一旦培养起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学科的学习中,进而克服种种困难,最终高效学习。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情境创设转化为更加有趣的知识,从而构建充满趣味的政治课堂。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声音、视频、动画等特点,创设政治情境,给予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体验,吸引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之中。

(二)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政治学科,参与教学课堂。然而,在目前的政治课堂上,教师片面注重“教师的讲授”,整节课从头到尾几乎都是教师主导、学生倾听,没有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索与讨论的空间。这种缺乏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教学,对政治知识的传输及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从学生的课堂参与深度、广度及思维发展程度入手,积极发动他们有效参与课堂,以此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情境创设、活动组织、巩固练习,任何一个环节的设置都需要教师精心、合理地设计与安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需以学科特点为依据,有选择性地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发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对教学设计的不断优化,促进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原理的掌握,使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初中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春移眉.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讨.中学时代,2012.05.

[2]刘红.关于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措施探究.商,2013.08.

[3]李晓光.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文理导航(下旬),2011.03.

[4]黄生财.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才智,2013.01.

[5]廖信松.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作者:王亚南

第4篇: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探微

摘 要:体育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学生进步和发展为标准,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为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率是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也呈现出素质化发展趋势,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体育课堂改革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收获,有了一些显著的进步。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地学习,增强我们的教学水平,使我的课堂具有艺术性,使学生每节课都如沐春风,体验到运动的快乐,那么课堂的效果一定非常棒。用心去听课是提高自己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平时多利用网络、杂志、书本知识努力提升自己,做个好学有钻研精神的老师;有机会多听课,同学科的、不同学科的,都要听,学习每个教师的闪光点,比如有的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非常强,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比较新颖、教学设计比较合理……从每位老师身上得到适合自己的一些东西,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

开展“因地制宜”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做到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态,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法,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怀,那么课堂上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教师要坚信“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努力取得到学生的认可,这一点至关重要

只要学生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参与你的教学,积极推动你的教学。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就要有好的教学能力,首先让学生认可你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你的课十分愿意上,再就是你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既爱你又敬你。教学就是教中学、学中教,只有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制订的合理性

新课程要求,目标引领内容,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一节课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目标,明确这节课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然后为达成这个目标,采用更合理、有效、实用的手段。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课堂教学是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增强体育技能水平,还要熟知心理学知识并熟练运用。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和声细语地讲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而不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以教师的威信打压学生。其次,教师要激励学生。对于学生体育训练中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要在全班给予肯定评价,通过激发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和投入度。另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学生动作技巧掌握不到位,教师要给予点拨,遇到其他方面的困难,也应当尽可能给予帮助,为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训练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

2.注重分层开展教学,兼顾全体学生

运用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因,是立足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环节,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相关教学目标的评估。在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基础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让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训练目标。在分层实施体育训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里面都是与自己能力基础相近的学生,既便于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同时也能够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和成效提高。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兼顾学生整体发展方面作用较为明显,只有为学生量体定做训练目标和采取相应难度系数的训练活动,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3.借助各种手段促进教学成效提高

体育教学有效性离不开各种资源与手段的配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一方面可以在室内课教学中补充大量训练信息,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如向学生介绍奥运会的起源、体育明星介绍以及最新体育赛事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育知识,拓宽了体育课堂信息量。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疑难动作进行分解示范,要求学生观看动画模拟课件,让学生对于疑难动作的技巧难点具有直观形象的认识,结合室外课的示范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技巧掌握效果。另外,教师还应当将校本课程的作用发挥出来,以此作为优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如结合本地区体育发展传统,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训练内容,也可以结合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对学生进行防身术的传授,以及向学生教授健身操等,让学生增加对体育学习训练的兴趣爱好,由此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地融入体育课堂中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第5篇: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故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初中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起点,大部分是在八年级的下半学期进入物理科目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开始时还能够听得懂,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在九年级上半学期就开始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教学成效不高。故此,本文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教师传授学生高效预习方法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课前预习是确保课堂听课高效性的前提,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程前一定要教授学生高效预习的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做到有目的、有主次地进行听课。例如,教师在教授《声音的特性》这节内容时,要求学生首先要将内容通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己疑惑或难懂的知识点,并将简单的知识点通过预习独立掌握住,通过课后的练习题将其基本掌握。如,声音的三要素有哪些?教师在上课前要通过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简单的提问,以便确保学生预习的效果。当教师进行课堂讲课时,学生在预习中标出的疑难点便是学生听课的重点。这样,学生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就能确定听课的主次,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教学有效性的最佳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核心,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课堂高效性的切入点。例如,教师在教授《噪音的危害和控制》这节内容时,教师首先通过短片的视频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各种声音,然后由教师的提问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噪音的来源有哪些?”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与噪音有关的例子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

探究性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做合理的预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逐步引导到课程的内容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主动陈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的规律和现象。例如,在讲授《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通过“为什么我们在推一张桌子时,很省力?而在推一辆汽车时很费力?”这样的提问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去思考,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出不同的答案。此时,教师不急于给出评价,而是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来使学生在听课中自主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思维方式的形成。

四、强化学生实际操作体验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原型,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整合。例如,教师在教授《串联和并联》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多媒体实验操作,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观看实验想象的体验感,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城市夜间在树上闪烁的各种漂亮的小灯时,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各种颜色的灯光交替出现呢?”。有的学生就会出于激动表述自己家的服装店前也有这样的装饰,而且这种景象很多学生都有体会,熟悉的事物总是学生探索新事物最好的开端。为了弄明白其本质原理,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而产生高效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成效。

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还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磁现象和磁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磁现象内容的短片,在观看之后,通过展示磁铁的吸附功能来讲解磁场的知识,并组织学生也动手来感受一下磁场的存在。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磁现象?”这个问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使得学生在组内形成交流与合作,进行积极的探讨,将自己课堂上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充分展示出来。而在组间则形成了竞争,看哪一组得出的答案最全面、最正确,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远远胜于教师独自的讲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成效。

六、结束语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科学的方法施教,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第6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结合本校初中语文课题组有关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明确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和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目标,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文言文有效教学的以下三个策略:

一、培养学习兴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文言文,兴趣是前提。现在的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困惑:都什么时代了,为什么还要我们学习文言文?学生不明白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和意义,不知道文言文的价值所在,当然就很难提得起学习兴趣,更不必说肯下苦功钻研文言文了。怎样激发学习兴趣呢?

(一)了解文言知识,激发兴趣。

文言文是相对于现代白话文来说的。从时间上来说,文言文在中国文化史上已流行了几千年,直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写作的主流,这段时间其实不足一百年,文言文重要的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从文章形式上说,文与言分离,文字精练而优美,行文简练而历久不变,这是文言文的最大特色和优点。正因为如此,文言文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功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智慧、文化财富正是用这种叫“文言文”的东西来传承的,文言文就是开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明白这个道理,学生才可能会对文言文肃然起敬,对古代圣贤肃然起敬,才会下决心学好文言文。

(二)交给方法,维持兴趣。初中文言文教学,弊病在于教师常常以串讲和翻译为主,生怕学生听不懂,学生的“生活体验”及“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枯燥无味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语文学习应是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讲得口干舌燥,还收效甚微,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借助资料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典型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认识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得来的知识才能牢固、长久,也能维持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学以致用,增强兴趣。有人认为,学现代文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学文言文则不知有什么用。其实,文言文学习,我们也可以学以致用。比如,化用文言词句于日常生活与书面作文之中,使语言表达彰显典雅美;写作文时,用文言拟写标题,使作文标题蕴含凝练美;尝试文言作文,使文本富含底蕴美。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朗诵比赛、背诵竞赛、改写文言文、成语或寓言故事大赛、表演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生体验学习文言文的快乐,增强学习兴趣。

二、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策略

(一)诵读法内涵

当下,中小学古诗文教学都强调诵读,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很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诵读。那么,怎样理解诵读呢?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诵读简化为课内的朗读和课外的背诵,这未必是对诵读的精要把握。

“诵”和“读”,原意是有区别的,“诵”的本义在《说文解字》里是指把诗文按照一种抑扬顿挫的声调念出来。而“读”,《说文解字》解释为“籀书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为:“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是之谓读”。可见,读不仅包括诵,还特别侧重于内容的理解。即,“诵读”,就是通过诗文中

固有的语气、节奏、情感对其进行感知、熟悉、记忆、理解,达到对文章的全面深入理解的方法。如果学生的读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走进文字,没有发现文字背后古人说话那抑扬顿挫的风采,没有体会出古人那隐含在文字里的深沉的感情,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诵读失去兴趣。因此,教学中的诵读,不能是简单的背诵,也不能是单纯的朗读。诵读,第一层应该是会读,第二层是理解性的读,第三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韵味、有情感的审美式吟诵,最终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

(二)诵读法有效实施

了解了诵读的真正内涵,课堂上诵读法的实施就会行之有效多了。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真到了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见。我以为,文言文教学,诵读法可从以下四步着手:第一步,听读课文,认准字音。这就要求教师在范读时做到声情并茂,尽可能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务必让他们感觉到文章的美,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第二步,合读课文,明确节奏。学生一边随录音或范读轻声诵读,一边标画节奏,对一些难以确定停顿的句子,首先应借助注释、已有的语法知识,或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意,这样才不致读破句子。第三步,分读课文,领会文意。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个人读,分组读,可配乐朗读,也可开展朗读竞赛,使课堂上的琅琅书声不绝于耳,使学生以诵读为乐,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第四步,齐读课文,总理全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学生对全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分析、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诵读方法指导

背诵的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条规律,学生能最快背会的文章,都是我在课堂上运用线索式板书进行指导过的文章。由此,我总结出线索式板书可以对背诵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如教学《桃花源记》时,可以由以下关键词表示:忽逢桃花林――进入桃花源――桃花人的生活――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再如,教学《小石潭记》时,按如下线索梳理: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梳理完以后,再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背诵,课堂上经常进行这样的背诵训练,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日久天长,必然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的敏锐而强烈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加强古今联系策略

(一)语法常识归纳联系

现代中学生之所以觉得文言文难学难懂,是因为古人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与现代认识有差异的。但不能否认,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二者虽有差异,并非无章可循。其实,只要用心体会,就会发现,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与古代文学语言有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大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尤其是现代的书面语言里。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全文81字,其中绝大部分的词,古今完全同义,如:山、水、高、深、苔痕、草色、谈笑、往来等等;少数词虽然用法有些变化,但仍可以看出变化的脉络,如“有仙则名”的“名”,本是“名声”的意思,属名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出名”讲,学生只要细心揣摩,是不难意会的。在句法方面,除了末句“何陋之有”是倒装句,词序有些变化外,其余都和现代汉语的句法没有什么两样。只要多对学生进行归纳、积累指导,让学生掌握文言词语区别于现代汉语的一些规律性用法和特殊的意义,然后把这种能力迁移到文言文

学习中,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等方式对词形相同而词义和用法不同的常用实词、虚词进行归纳,对各种句式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并附例句,在知识体系和古今知识对比中学习,久而久之,文言文学习就由难而易了。

(二)课堂教学古今联系

课堂问题设置,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进行阐释、解读、延伸、拓展,精心设置与现今社会热点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今人和古人的深度对话。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设置了这样些问题:《桃花源记》中的真假细节有哪些?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认同作者的处世之道吗?《爱莲说》中“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就一定不好吗?这些问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也乐于探讨。字词讲解,对某些字义进行古今比较讲解,如利用形声字讲解“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利用成语“名胜古迹”讲解“予观夫巴陵胜状”中“胜”的意思。

总之,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也学还有很多,如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一般常用的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只要能把握文言文教学的四个内容: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相互协调,就能相得益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7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微

初中物理是启蒙学科,这个阶段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概念教学。物理学中很多规律和定律的表达形式都是由若干个概念构成的,因此,这些概念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物理的学习与发展。那么,怎样进行概念教学呢?

一、概念的引出

概念的引出为理解、掌握概念拉开帷幕,会把学生的注意引向对该概念的认识上来,为进一步理解、应用概念奠定了基础。在长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我是用以下几种形式来引出概念的。

1.从问题中引出概念

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有解疑,有所进取。因此,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积极去认识和思考,也能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相对静止”的教学中,课本举了一个法国飞行员在一次飞行中手抓飞行子弹的故事,这时老师就顺势提出问题:“飞行员手抓飞行的子弹结果没有受伤,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极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整个教室突然“沸腾”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为分析解决“相对静止”这个问题带来了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

2.从实验中引出概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概念也是实践的产物,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尤其是有的概念较抽象,难于理解,而初中生的生活经验缺乏,物理感性认识不足,知识肤浅、抽象思维能力弱,而实验就成为这些学生感性认识的来源,打开神秘金库的金钥匙。如在“比热容”这个概念的引出时,就设计一个相同的加热器(酒精灯)给相同质量水和沙子进行加热,结果沙子的温度上升得快,从中引出比热容这个概念,这样引得自然,学生接受得轻松,能起到顿悟的作用。所以在概念教学之前,首先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去观察和分析有关的物理现象,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去认识事物,找到其本质,最终形成概念。

3.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引出概念

复习巩固旧知识,然后推陈出新也是老师常采用的方法。如在“内能”这个概念的引出时,先复习“机械能的知识”,又复习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了这些旧知识的支持,引出“内能”就顺理成章。

4.从生活众多事例中引出概念

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相关的事例,然后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引出概念。如在“动能”这个概念的引出时,引导学生举出奔流的河水能冲断桥梁、飞行的子弹能击穿铁皮等例子,从而得出奔流的河水、飞行的子弹能够做功,引导学生找出这里的河水和子弹的共性,这样“动能”的引出就紧密联系了生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从情景引出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如果通过实验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就容易引出相应的概念,从而也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为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带来积极的因素。如在教学“声音的特性”时,采用多媒体播放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都纷纷聆听,然后自主思索:为什么每个人、每种乐器的音质不一样?自然而然就想知道究竟。这时,教师分别引出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过度非常自然。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引出以后,寻找事物的本质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用精准词项给它下定义,这是概念的形成过程。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表达,这是学好概念的根本。抓住每一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搞清概念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盯住关键“字眼”,针对有的学生表达不清、不完整等情况,应在概念的表达上进行严格的训练。如在理解“扩散”这个概念时,学生会理解为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物体彼此进入对方,但其实应理解为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才恰当,强调其中的“分子”两字。又如,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在理解时经常会丢掉“闭合电路”或“切割磁感线”等,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应想尽办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教学中还可通过新旧概念对比,启发学生分清异同,以便掌握新概念,如学习“蒸发”时我们很自然会把“蒸发”与“沸腾”联系起来,学习“内能”时会把“内能”与“机械能”联系起来……总之,概念教学应注重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三、概念的具体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应牢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个理念,学习概念也要体现“学以致用”的精神,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每学完一个概念,教师都应相应举一些典型例子,如果是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举一些反面例子,从中启发学生对概念的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惯性概念”后,请学生列举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例子,然后分析哪些是利用惯性的例子,哪些是防止惯性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有些事物的两面性……这样就能进一步巩固概念,同时还能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概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浅见,我们这些在教学第一线的“战士”更应更新观念,努力探索,不断进取。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一中初中部)

第8篇:初中英语教学探微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交际的地球村趋势,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英语的教学也日益重要,英语教学的改进也迫在眉睫。教学多年,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英语课文阅读是教学的起步,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可让学生先自读一段时间,找出重点和难点清晰的写在黑板之上。在开展阅读理解和口语交际练习的基础上,用提示关键词并拓展成文的方式复述全文或开展口语交际练习,有利于学生们结合课堂教学中本课的提纲和关键词及情节等提示,回忆本课要点,巩固要领,减少障碍,并为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做准备。如Learning English Book6Lesson2本课课堂教学内容较多,教学项目复杂,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案时,为了克服学生“望文生畏”的情绪,可将文中的几个要点归纳成简短的问题展示给学生。

二:寓教于乐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所以,教师要寓教于乐,采用游戏促进教学的方法,这样能够加深印象,对学生来说有无限引力,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和感悟,学起来非常轻松。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思维;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使学生情趣大振,热情倍增。

三:讲究授课艺术

授课中教师做出巧妙安排,台上会话的学生充分投入,表演聚精会神活灵活现,课堂宛如舞台;台下的学生全神贯注,精神集中兴致勃勃,一组结束后另一组跃跃欲试。教师满脸欣慰,不时地鼓励“Ok、Wonderful、Good!学生听了兴味十足,备感快乐。我们还可在歌曲教学中配上动作,使学生在动作中轻松学习英语。把学习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如“If you are happy,clap your hands."这首歌,在学生会唱这首歌后,可把部分动作任意改变。如把Clap your hands改为Close your eyes.Touch your ears.Tap your shoulder.Turn round.Touch your head等,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任重道远,想提高教学成绩,达到出色的教学效果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授课贵在灵活自如,有声有色,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使得英语课欢声笑语、满堂生辉。

第9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微

确立学生作文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体验作文获得感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 唐彩芳

作文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作文不仅是语文知识、写作技能的综合应用,更是一个人思想、生活和文化修养的集中表现。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的地位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也一定是举足轻重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上海市二期课改以来的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其写作教学方面始终是个空白,没有编写具体内容要求。因此,相比阅读教学而言,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坚持自行摸索,但终究难成气候,也鲜有成效。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对写作没兴趣、缺素材、文章缺少角度层次……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我在策略上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现在就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见解。

一、在发现与赏识中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激发起来了,学生就会乐意写作,热爱写作。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充分利用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相当重要的。随着教改的深入,现在的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关注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创造,把阅读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阵地,寻找读写结合点,以读引写,让读写真正融为一体。模仿学习教材的写作风格,创造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学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明确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的美景。借鉴《春》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仿写一段秋天或者冬天的景色。学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故事的续写。学了《卖炭翁》这首诗,对诗歌进行改写……这样形式多样的练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降低对作文的要求,放大学生习作中的优点、长处,这一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重要。学生本来就害怕写作,如果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经常批评,容易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真情的流露,只要是他们用心写的教师就应该多多地欣赏他们。对他们的文章多一些赞美和鼓励,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激发写作兴趣。“你写的真棒”、“你越来越进步了”、“你是未来的作家啊”、“开学到现在你的作文有了突飞猛进”……,这些鼓励的话语就像甘露时时刻刻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增强了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舞了他们的干劲,使他们更加乐意写作,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在品读与赏析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字、词、句的积累,要写出好文章来,那是不可能。所以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很多都是经典的好文章,一定要重视品读,理解掌握一些重点的字、词、句、段。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的雪地捕鸟的一系列动词: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细致地描写了雪地捕鸟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动作,准确生动而有层次的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专注和兴奋。像这种生动的语句,平时让学生多注意积累。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会贯通,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和源泉,写作是阅读的自然抒发,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很难写出一手好文章,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各类好书来积累写作的素材。要督促学生养成摘抄赏析美文的好习惯,每天有空就摘录一些好词好句,读读背背,品读赏析,经常能写写阅读的心得体会。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开展各种各样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黑板报评比、编写知识小报比赛、知识竞赛以及各种主题的征文比赛等等,给他们及时地评奖、发表优秀作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大量的写作的素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在启发与追问中拓宽写作思路

要写好作文审题是关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看到作文题目脑子里一片空白、无话可说。教师应降低要求,先不论学生作文写的好坏与否,至少要写得出有话可说。针对学生写不出的这种现象,我觉得教会学生看到作文题目要发扬发问的精神,反复思考,多多提问。比如作文题目是“追梦路上”,启发学生思考:谁在追梦路上?我还是他?首先确立了写作的对象。什么梦?文学的梦?写作的梦?还是跳舞的梦?确定了材料的范围,是属于哪个方面的。为什么是在路上?说明这个梦还没有实现。这样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明确了写作的方向,选的材料应该是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碰到的困难、挫折或者其他的小插曲,自己是怎么样积极地去应对的,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作文也不愁写不出了。再比如“我想为你做件事” 这个作文题目,看到题目先确定这个“你”是谁?是老师?是家人?还是同学?再考虑这个“想”字,说明这件事还没做,只不过是想做。所以有的同学看到题目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匆匆忙忙就动笔写我为你做这件事的经过,显然是错的。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这个题目的重点应该是“我为什么要为你做件事”。这样的启发追问多了,自然而然就开阔了学生写作的思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四、在点评和修改中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每次点评学生的作文,首先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长处。对于明显的缺点、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确、立意不高、选材不当、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谈、内容缺乏真实性等等,一定要及时地指出来,让每个学生能明确自己的文章存在哪些的不足,以便好好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的反复修改、批阅是教师的教学的任务,也是师生共同提高的一次机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修改中吸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外教师批改作文一定要讲究时效性,要及时、尽快地批好讲评好。如果学生写的作文教师十天半个月还没有批好,那学生写了些什么很快就忘得差不多了,十天半个月后学生拿到作文可能只看一下教师的评语就扔到一边去了,教师批改的再认真,对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批改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一定要讲究时效性,尽快、尽早。

作文教学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还比如写作时间的安排问题,中考语文一共一百分钟,写作文最多五十分钟,如果写作的速度太慢,那么考试肯定要来不及,因此训练学生写作的速度同样显得尤为重要。每次作文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当堂作文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作文,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们势必会提高写作的速度,在有限的时间里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作文。这样的训练多了,写作速度就自然没问题了。

学生的作文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选材新颖性、如何挖掘材料的深度、谋篇布局等等,有待于今后努力改观。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作文教学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尝试,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生写作的道路。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毕业典礼发言稿教师下一篇:找物业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