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探讨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施有效性学习的过程, 是学生习得知识, 锻炼身体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体育教学承担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任务,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明确教学目标,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采用恰当的动作示范, 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 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无疑要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给予重视。因此, 知识必须到位, 能力必须训练, 技能必须形成。应该时刻反思以下问题:通过体育训练, 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提升了吗?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是否得到发展?是否渗透体育的历史文化教育, 提高了体育素养?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实效性

《师说》里有句话说:“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课堂就成了师生之间平等交往, 互动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充分的自主条件之下,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从而使主体性体育教学顺利实施。在教学中, 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 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看法和发挥自己的才华。就拿准备部分来说, 我以前准备部分都是教师亲自带, 而现在可以让学生自己负责,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如学生可以自己创编一些比较新颖的准备活动, 也可以做一些相应的游戏。只要能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即可,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情趣和自我锻炼的意识, 又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2 教法多样, 提高教学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 但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徒劳的。在这里, 个人有几点方法可供参考:1) 游戏教学。游戏是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竞争性强的游戏活动,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 灵活运用游戏教学, 通过竞争学习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如我在课堂教学的准备运动中不限于单一的徒手操, 也会编排一些花样游戏。2) 利用比赛进行教学, 体育课教学从准备到结束都有竞争。运用竞争, 可使那些枯燥无味的单一动作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3) 利用差别进行教学, 利用学生的生理特点、体型、性别、素质、接受能力的差别, 运用这些差别, 引起竞争。4) 在游戏竞争教学中还要注意心理因素进行教学。游戏的功能是增强体魄, 开发心智, 促进交流, 带来欢乐, 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最先懂得规则, 学会扮演角色, 履行职责。在游戏中知道最初的集体观念, 合作交换, 权利与义务, 并且体验胜利与挫折, 刺激儿童的主动性与进取心。学生必须适应规则, 当他强大时, 才可以修改规则, 在与同学们玩耍、打闹、冲撞、友情、恶作剧中, 他们会获得情感, 心理的发育和成熟。5) 运用花样、多样的形式展开教学。在体育教学中, 如果教法单一、形式单一, 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变化多样, 根据学生好胜心理特点、引入竞赛, 效果就不同了。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锻炼状态, 同时刺激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让学生从不喜欢到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在完成必要的课堂常规后, 对于学生的准备活动可设计几个小游戏, 把学生分组, 安排好小组长去完成, 教师起组织、督促、监督作用就可以了。在中高年级, 该部分完全放手给学生, 教师只要向学生说明本课的活动内容需要活动哪些关节就可以了。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指导、点拨。例如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快速跑”, 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的是重点活动踝关节、膝关节、腰关节、肩关节就可以。至于学生是用徒手操还是慢跑+徒手操或者小游戏 (捉尾巴、踩影子等) , 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只有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才能做得更好。

3 多元评价, 提高教学实效性

体育新课标指出: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实际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判断, 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一般包括对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不能少了多元的课程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运动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做法, 要把学生的体能状况, 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情况, 对待学习和练习的态度, 在学习中和锻炼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内容都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小组内学生互相评定和教师评定等多种方式, 多元的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 更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身心健康、适应社会能力与创新精神, 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下一篇: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的现状分析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