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科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护理专科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编者按】近日,南京市中医院中医护理门诊正式对外开诊,一批有资质的专科护士为患者开展“望闻问切”。随着慢病人群扩大,护士在中医针灸、换药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护士门诊不仅方便患者就诊,还能降低患者就医负担。专科护理一词逐渐与大众亲密接触,护士只有打针拿药作用的固有印象得以改变。

第一篇:护理专科论文

在放疗科护理中专科护理指引的应用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放疗科护理质量,分析实施专科护理指引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放疗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2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并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采用相同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放疗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20名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结合放疗科特点和专科要求实施专科护理指引,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差异。结果: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分别为(3.25±0.17)分、(3.17±0.44)分,而对照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分别为(2.63±0.47)分、(2.33±0.3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专科护理指引应用于放疗科护理管理中,不仅可以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放疗科;专科护理指引;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健康需求增加,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明显提升,这导致专科护理在临床越来越受重视[1]。大量报道[2]证实,实施专科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服务质量,增加质量效果,但受护理人员工作经验、操作习惯、学历等因素影响,护患纠纷时有发生,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放疗科护理质量,我院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放疗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各选取2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专科护理指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放疗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2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并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采用相同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放疗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20名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结合放疗科特点和专科要求实施专科护理指引。观察组人员中含男、女护士分别为1名和19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21.3±6.5)岁;学历:大专、本科分别为12名和8名。对照组人员中含男、女护士分别为2名和18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21.1±6.3)岁;学历:大专、本科分别为13名和7名。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基线资料类似,组间统计学差异比较不具有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依据放疗科特点和专科要求实施专科护理指引,具体为:(1)由护理部、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等人员组成放疗科专科护理指引委员会,负责专科指引稿的修订、颁布和发放,同时成立专科指引专家小组,人员包括放疗科全体医护人员,负责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收集整理,经过协商后拟定专科指引稿,在获得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负责实施和监督,保证专科护理指引能够切实实施。护理人员对护理期间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和汇总,及时调整专科指引稿。(2)专家组要结合放疗科病房实情和需求形成自己的护理专科指引,包括常规护理指引和临床症状护理指引两方面内容,每一方面内容又细化为总述、护理目标和指引、评价指标及标准等内容。保证放疗科护理指引能够真正的指引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让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3)每个护理人员都要书记专科护理指引方案的内容,护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和讨论,同时要对学习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和考核,保证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够熟知其内容。

1.3观察指标[3]

应用统计学软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差异,每项内容均分为优、良、及格以及差四个标准,并分别赋分值4分、3分、2分和1分。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运用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护理人员评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明显占优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伴随我国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临床分科逐步专科化,而护理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专科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管理质量不仅影响患者康复效果,而且也影响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如何进行专科专科护理一直是各级医疗机构研究的重点[4]。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分别为(3.25±0.17)分、(3.17±0.44)分,而对照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分别为(2.63±0.47)分、(2.33±0.34)分,观察组各方面评分明显占优势(P<0.05),这和袁海萍等的研究报道相一致。常规护理内容繁琐、不够专业化和精细化,而专科指引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同时还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专业、有效的护理指引,防止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专科护理指引更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有利于临床护理安全管理[5]。

参考文献:

[1] 陈璐,奚兴,陈湘玉.临床专科护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6):62-65.

[2] 龔文妍,何慧,何雪浓.神经外科专科护理指引的临床应用对护士核心能力 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1):107-109.

[3] 杨勇,余时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及康复效果评价[J].激光杂志,2014,35(5):88-89.

[4] 龚文妍,占玮,何慧.脑外科专科护理指引临床实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30(6):62-63.

[5] 薛冬群,柳琪,亢东琴,等.对造口专科护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质量的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1):1466-1472.

作者:孙艳 李晓婷

第二篇:浅析糖尿病专科护理

【摘要】 糖尿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精心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糖尿病专科护理方式及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 专科护理 并发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发病增长发展最快国家之一,糖尿病人数已达世界上第二位。据统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到9240万[1]。糖尿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发达国家的资料说明,占人口约5%的糖尿病患者消耗了10%的国家卫生事业费。如何减少糖尿病的危害是摆在所有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难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对糖尿病的有效护理手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糖尿病的诊断

临床上所有病员都应做血糖检测,特别是有典型糖尿病症状患者(多饮、多尿、多食、易饥)、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肥胖者以及糖尿病家族史患者。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的血糖监测结果。其数值仍以空腹>7.0mmol/L,或糖耐量2小时血糖>11.1mmol/L作为切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若按空腹血糖进行诊断,漏诊率竟超过70%[2]。

2.糖尿病护理的现状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高血糖为其重要临床特征,病人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此病可导致心、脑、肾等多系统损害并且可能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或其他急性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应长期采取用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如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长期药物、自我监测以及掌握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等。糖尿病护理贯穿于患者終身治疗的每一步过程。

3.糖尿病一般护理

3.1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国际糖尿病联盟将健康教育列为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要求糖尿病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保证足够睡眠,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3.2糖尿病饮食 饮食指导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合理控制饮食是使糖尿病患者维持理想体重及代谢平衡的有力措施。理想的糖尿病饮食能维持满意的体重,使血糖、血脂恢复正常,防止或减少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标准体重(kg)二身高(cm)一105进行估算。膳食调配注重点限制糖摄人,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等。提供食用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香菇、紫菜、南瓜、土豆等。少食油腻煎炸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3.3糖尿病运动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应遵循因人而异、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步行、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不同的运动种类[4],在运动时应嘱咐患者注意在身边备糖果,一旦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食食品。

4.糖尿病治疗中的护理

4.1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护理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但是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错误观念,一方面认为注射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而拒绝使用, 另一方面认为只要应用胰岛素,就可良好控制病情而不注意自我监测和控制饮食等。

.4.2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

由于近几年来才开展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护士应耐心讲解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方便性、安全性、优越性,并提供相关资料使患者进一步了解,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①置泵前护理:帮助病人并教会病人血糖监测方法,向病人解释使用胰岛素泵的注意事项,尤其是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其发生低血糖反应的自救,嘱患者勤琳浴更衣,清洁卫生工作。②置泵后护理:建立血糖监测表,置泵后前3天为每日监测血糖5一7次,3天应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每天3一4次,为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每日检查输注装置是否通畅,输注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感染及过敏反应。若有异常,需撤掉并更换部位重新安装,。连续使用5一7天后应重新更换输注装置。取另一部位注射,以免发生皮下硬结,影响

胰岛素的吸收。

4.3口服药用药护理 合理用药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护士应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降糖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及作用机制。目前2型糖尿病的口服治疗药物仍主要为三大类[3]:第一类为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此类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服药时间应在餐前30分钟左右,此类药物有较高导致低血糖风险;第二类加强胰岛素对周围细胞作用药物,包括双胍类和胰岛素增敏剂,该类药物为肥胖或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用药,特别适用于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乳酸中毒、水肿、骨质疏松等,应注意观察护理;第三类为糖苷酶抑制剂包括拜唐平和卡博平等,此类药物适用于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采用餐中或餐后服药,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5.糖尿病并发症护理

5.1急性并发症的护理

5.1.1. 低血糖反应的护理:低血糖时,因细胞缺乏足够的糖,可出现抽搐、头痛、出冷汗等症状。治疗低血糖可用10~15 g单糖口服,或一杯果汁,一杯含糖饮料或2~3 g葡萄糖片。切不可给予更多的糖,以免使血糖水平过度上升,对控制血糖无益。半个小时再复查血糖。

5.1.2酮症酸中毒的护理: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由于急性感染、过食、创伤、妊娠和分娩及突然中断胰岛素而诱发,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5.2慢性并发症的护理:

5.2.1糖尿病足的护理:护理上应注意: (1)每日查看足部和趾间有无水泡、抓伤或皮疹。(2)每晚用温水洗脚,注意趾间皮肤清洁,洗净后擦干。(3) 任何时候不得赤足行走,以免足部损伤,不要用化学制剂涂擦局部。(4)剪趾甲时要注意不要伤及皮肤,预防感染。(5)如出现皮损、溃疡及时就医。

5.2.2其他并发症护理 糖尿病眼病是导致患者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年定期对眼底情况进行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眼病,从而进行相应治疗,减缓其发展速度。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应监测其肾功能,及时调整用药品种和剂量,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后期最大的威胁,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可导致脑梗塞、心肌梗死等,其护理特点也有相对特殊性,应结合相应的专科特点进行护理。

小结

近年来,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和糖尿病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应在传统的糖尿病护理的基础上,在健康教育和患者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医院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宣传的组织者和主要执行人,成为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得力的伙伴与患者的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 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潘长玉.重视老年人糖尿病的筛查工作[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6(4):195-196

[3]刘晓明,刘宏. 糖尿病的护理[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2):58-59

[4]桂喜荣.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76-77

作者:李操

第三篇:不只是治愈:专科护理的意义

【编者按】

近日,南京市中医院中医护理门诊正式对外开诊,一批有资质的专科护士为患者开展“望闻问切”。随着慢病人群扩大,护士在中医针灸、换药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护士门诊不仅方便患者就诊,还能降低患者就医负担。专科护理一词逐渐与大众亲密接触,护士只有打针拿药作用的固有印象得以改变。

其实,早在1910年,北美护理专家就提出要培养在某专科、专病上具有较高水平的护理人才,英美等国的专科护理至今已经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医疗资源紧缺、慢病人群不断增多的我国,专科护理的发展亦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专科护士概念面面观

“专科护士”专在哪?

专科护士又称为临床护理专家,简称为CNS,是指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自然形成了一批“护理临床专家”,护理临床专家首先是专科护士的雏形,而且,是在某临床领域具有广博的经验,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临床能力,能向病人提供质量最高的护理服务的护士,除直接护理工作外,还起了咨询、指导作用,其权威地位得到了认可。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护理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护理临床专家。CNS除具有上述“护理临床专家”的特征以外,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要具有执业资格

2. 要遵循执业的标准

3. 是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

4. 在某个专科领域为卫生保健的服务对象提供专门化的服务

5. 可有专门的工作岗位和职责

6. CNS已成为护理专业中的一种分工

按美国——专科护士最早在美国提出并实施。1900年美国护理杂志中一篇题为“Specialties in Nursing”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专科护理的概念。从1954年开始,在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护士专业技术能力形势的驱动下,美国专科护士的培养逐渐定位于硕士以上水平的教育,并扩展到临床的许多专业,包括ICU护理、急救护理、糖尿病护理、瘘口护理、癌症护理、临终护理、感染控制等各领域,其目的是为临床培养高质量的专科护士,提高临床护理实践水平。如今美国已经在200多个专科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专科护士,这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在医疗机构、社区保健、家庭护理以及护理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拿大、英国——加拿大、英国等在60年代也开始实施专科护士培养制度,但与美国所不同的是,专科护士的培训并非全部定位于硕士学历教育,而是根据专科特点,设置包括理论、实践、研究等方面在内的专科教育课程进行培训。

日本——1993年,日本护理协会成立了专科护士认定制度委员会,并开始在ICU护理、糖尿病护理、感染管理、癌症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等13个护理专科领域培养专科护士。

香港——1992年成立了13个护理专家组,开发了21个专科护理领域;1993年年底开设了专科护士的职位;1999年34个专科共有185名专科护士;2003年在抗击SARS时期,香港仅感控护士就有53人。管理架构:直属中央护理部或在部门运作经理的领导,每个医院根据需要,在不同的专科分别设1-2名,每个专科护士下面有多名专责联络护士。由医院提出计划,医管局统一聘用。工作范围以本专科为主,根据转介请求,到相关专科查房、巡查指导。工资待遇同病区经理等同。

中国内地——我国内地现有的少量专科护士中,多数为大专学历,中专次之,本科最少 .根据我国护士队伍学历结构的现状,如果把专科护士的学历要求定位于本科及以上,则很难同时满足“具有丰富的专科临床工作经验”的条件,而这一条件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专科护士的学历要求放宽到大专学历及以上,允许先完成专科证书课程,取得专科护士的执业资格,同时要3~4年内完成高一级的学习,亦即获得本科、硕士学历(学位)或研究生课程结业。

职能和作用:超出一般理解

专科护士的职能和作用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利用专科护士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教育,促进康复和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

二是对同业的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整理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三是开展本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本专业领域。

四是参加相应的管理委员会,参与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的考核评价工作和成本效益的核算工作。

角色:多面精英

临床专家:直接护理者和护理的指导者,提供、管理、指导和评价护理;

协作者: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各学科专业的人员协调合作;

教育者:帮助和促进他人学习;

临床顾问:向咨询者提供专家意见和建议;

研究者:通过科学研究获取新的知识以丰富护理知识体系和改进护理实践;

管理者:应用管理程序(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和评价)营建一个有利于护理实践的环境。

由此可见,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投身于护理实践,并在专业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成为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和发展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无疑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方向。目前,北京、广东、重庆等地已经开始在ICU护理、糖尿病护理等领域开展专科护士的培训,很多地区在专科护士培训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必将会从无到有,从局限于ICU、糖尿病等领域扩展到较宽的临床实践范围,专科护士对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所发挥的作用定会愈加显著。

准入制度:甚为严格

(1)符合专科护士任职资格。

(2)接受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委托的30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委托医学院校的相关专科护士硕士学位课程班300学时的专业培训,并在相应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实习3个月,获得相应的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3)由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门机构或组织开展准入管理工作。确定评价标准,进行基础理论、专科理论、论文答辩、专科专业技术和专科护士能力考核,经该机构或组织审核准入后,方可从事专科护士工作,并享受专科护士的有关待遇。

(4)精通本学科基本理论、专科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专科危重病人的救治原则与抢救技能,在突发事件及急危重症病人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5)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能循证解决本专科复杂疑难护理问题,有指导专业护士有效开展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能力。

(6)有组织、指导临床、教学、科研的能力;是本专科学术带头人。

(7)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获取学科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

(8)及时跟踪并掌握国内外本专科新理论、新技术,每年接受相应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

(9)遵照执行省级卫生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专科护士扛大梁的时代

专科护士和医生一样上门诊

日前,南京鼓楼医院举行了一场大型义诊,参加义诊的不是医生,而是专科护士。比起普通护士,专科护士不仅熟谙护理专业知识,而且也能帮助患者解决疑难护理问题。记者了解到,南京一些三甲医院都已经开设了专科护理门诊,患者挂号可以看到医生,也可以挂号看专科护士。

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主任陈雁介绍说,所谓专科护士,是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有专业职业资格。目前鼓楼医院开设了包括骨科康复护理门诊、妇科围手术期护理门诊、PICC护理门诊等13个专科护理门诊,其中独立型门诊8个、协作型门诊5个、专科护理专家门诊2个。无论是不是在鼓楼医院治疗或手术的病人,只要有相关的护理问题,都可以挂专科护理门诊的号来咨询。记者了解到,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三甲医院也都开设了护理门诊。很多老百姓反映,比起一些医生严肃的告诫,坐诊护士的解说更细致,更好理解,态度也更亲切。

医生上门诊不陌生,但护理门诊能做什么呢?“很多患者来住院,不是疾病,而是手术后引起的并发症。”南京护理学会理事长陈湘玉告诉记者,很多大医院的病房“一床难求”,很多病人手术结束后没多长时间就被要求出院了,出院时不少病人身上还带着导尿管或一些引流管,病人和家属都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这些都是专科护士的工作。

“另外,专科护士承担更多的,是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陈湘玉理事长表示,南京一些医院开设糖尿病教育与管理门诊,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相关的医学、护理学和糖尿病防治、饮食、运动、自我监测、自我管理、心理调适等相关知识。在糖尿病教育与管理门诊,患者会建立各自的档案,以便查询记录进行治疗。

2020年我国护士将达445万人

国家卫计委日前表示,国家将制订并实施“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争取到2020年,全国护士总量达到445万,较2015年新增护士就业岗位121万个。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护士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15年底,中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人,较2010年的205万人增加了119.1万人,增长幅度为58%,年均增速为9%,增幅和年度增速均为历史新高。

国家卫计委表示,下一步将制订并实施“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争取到2020年,全国护士总量达到445万,较2015年新增护士就业岗位121万个。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14人,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达到100万人。同时,加强护士能力培养,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快发展老年护理。

护士担重任的美国“一分钟诊所”

2000年,美国人Pontius与2个合伙人Rick Krieger、Douglas Smith在当地的一家食品店内创立了第一家快医疗QuickMedx保健中心,两年后改名为“一分钟诊所”(MinuteClinic)。

“一分钟诊所”全天24小时,每周7天营业。

他们的尝试也被视为基于零售的便捷保健诊所(CCC)的开端。这个模式一出现,就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2005年,“一分钟诊所”被CVS收购,CVS在美国和巴西拥有7800多家零售药店,近1000家药店内诊所,这些药店靠近居民小区,据称75%的美国人距离CVS零售药店不足3英里,这对于看病通常需要预约的美国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现在CVS的“一分钟诊所”遍布34个州,有1000多家,预计在2017年达到1500家。

那么“一分钟诊所”是如何运作的?到底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成功之处?

“一分钟诊所”当然不是什么病都可以看,只针对普通疾病、轻微外伤以及皮肤病。包括感冒、喉咙痛、红眼病等常见病,一共40多种。也可以提供高血压评估及监测、高血脂监测;接种疫苗及注射,健康咨询如学校体检、夏令营体检等。

“一分钟诊所”只需要几十平米的一个空间,包括等候时间在内,平均每位患者在诊所的逗留时间是15分钟。每天只要有30名患者光顾,诊所就实现盈亏平衡。

要颠覆传统诊所,“一分钟诊所”有什么狠招?

狠招1:将标准化做到极致

标准流程:“一分钟诊所”采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病人到诊所后,诊所采取病人随到随诊、随治随走的做法,不必提前预约,所有治疗均不超过15分钟,医护人员也会及时告知患者需要等候的时间。

· 收费:“一分钟诊所”会清楚列明每项服务的价格,既透明又低价,病人就诊的花费大大低于去医院的开销,也没有医院那么繁冗的手续。价格在30美元~110美元不等(平均69美元)。

比如:小病:包括过敏、咳嗽、外耳炎、结膜炎或睑腺炎、鼻窦炎或鼻塞、咽喉炎等;轻伤:如虫咬、轻度烫伤、轻度刺伤、扭伤、拔刺、拆线等,收费为79~99美元/每种。

· 诊断:虽然只要聘请注册护士和实习医生,不过他们与普通护士不同,都具有硕士学位并在相关专业轮转后才可获得执照。获得执照后在很多州是可以看诊常见病的,但是在有些州则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诊疗。

· 转诊:病人到诊所后,护士只需要根据既定的自动诊疗方案,听取病人陈述的病史和病情,就可以自行快速处理易于诊断的病症。复杂的病症则会马上转交给专业医护人员诊治。

虽然整个过程没有实现1分钟那么夸张,但是整个过程一般会严格控制在15分钟之内,效率极高。

随着公司的发展,“一分钟诊所”意识到与医疗保险企业合作的重要性;由于民众认可度高,保险公司、雇主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愿意将一分钟诊所纳入给付范围,一些雇主很高兴地发现:那些到“一分钟诊所”看病的员工,不仅为公司节省了医疗支出,耽误的工作时间也少了。

狠招2:一体化方便快捷

经过护士或是医生助理的初步判定是“一分钟诊所”能够治的病,就会立刻进行检查、化验。确诊后就会开药给你,这个时候就可以去CVS的药店去拿药了。

“一分钟诊所”被CVS收购之后,在“一分钟诊所”不仅可以看病买药,也可以购买生活用品,看完病买买买吃吃吃完全没有问题。

这样一站式的体验,极大地提高了用户对一分钟诊所的粘性。

也有缺陷

“一分钟诊所”的医生助理或执业护士的平均年薪超过90000美元,比全国医生助理平均公司高12%,比美国员工的平均薪水高39%。

虽然工资高,但是医生护士要干的活也多,例如执业护士需要做记账、拖地、清理房间;看病流程非常程式化,医生容易厌倦;排班多,经常周日也得上班,这导致了员工满意度较低。

对于病人,诊所内的设施相对简陋,用户的体验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即便如此,“一分钟诊所”还是为美国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哈佛商学院克里斯坦森教授将“一分钟诊所”称为“破坏性创新”,“一分钟诊所”始终跟随不断变化的消费趋势,这个快餐式民族,已经逐渐让看病变成像了吃麦当劳一样方便的事情。

专科护理与慢病康复

当务之急:普及慢病防控

北京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慢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日前,记者从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了解到,健康宣教与指导是慢病防控的重要措施,北京22家市属医院中已有13家开展了19个护理门诊的工作,由专科护士或高年资护士为患者提供提供咨询、健康指导、伤口换药、传授居家护理知识、技能等。

今年5月12日是第105个国际护士节。近日,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表示,为更好地诠释护理工作内涵,促进市属医院间相互交流,提高公众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水平,将举办“2016年北京护理文化周”系列活动。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慢病严重影响了首都百姓的健康,而健康宣教与指导是慢病防控的重要措施,护士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北京22家市属医院中已有13家开展了19个护理门诊的工作,由专科护士或高年资护士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护理服务范围包括糖尿病护理咨询、高血压、房颤患者护理咨询、哮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咨询、留置深静脉置管出院患者的管路维护、外科手术后腹壁造口患者的造口护理、母乳喂养知识咨询、心理护理咨询等10余个方面,为患者提供咨询、健康指导、伤口换药、传授居家护理知识、技能,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负责人透露,今年护理文化周,将推出以慢病防控为主线的公益服务现场活动,结合患者门诊咨询、家居护理、疾病康复过程中普遍缺失、最需解决、经常误解的护理问题及健康需求,推出12个现场展示的互动项目,传播健康知识,让百姓面对疾病,防控有法。

能见效果的慢病健康教育

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医院医疗护理部根据1997年和1999年以美国DM协会意见修订的DM诊断标准,选择一年间就诊和住院的95位糖尿病患者,由专科护士进行专科护理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经统计,得出以下结果,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果显示,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实施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显著提高。

表2结果显示,患者每周自觉运动次数、每周自测血糖次数、每周自我足部护理次数实施后明显多于健康教育实施前。

表3结果显示,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显著低于实施前。

同时,糖尿病患者对专科护士的满意度为93.68%(89/95)。

现阶段,我国社区医疗与护理规范化和规律化的程度相对欠缺,使需要终身治疗康复的患者回到家庭后的社区支持得不到保障,社区DM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有限。慢病患者健康自控管理的难点,在于是否能持之以恒地使用合理、限量、科学的饮食治疗,是否持之以恒地坚持运动锻炼,专科护士在专业指导时,要善于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重点放在培养患者的自制能力,让患者了解限量饮食和运动锻炼对自己康复的意义。

通过知识教育,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懂得治疗必须是长期、综合而全面的,在于专科护士密切配合下,更多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监护、自我保健、平衡饮食、合理摄取营养、合理用药,并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活动。专科护士定期和不定期的电话追踪和随访,询问患者的执行情况,同时鼓励和监督患者提高自控力。

更好的医疗协作→更低的成本

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卫生部门和医院当前消费者参与项目经理Frances Sagona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使用注册中心,需要关注临床环境的进展情况。Frances Sagona此前曾担任巴吞鲁日综合医疗中心诊所运行主任一职。

“我们对电子病历的使用情况做了一项调查,明确了血压管理不得当的状况,”Sagona说。为了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她观察了患者进入急诊室后测量血压的时间和方法。

“我们发现护士急忙跑进来测量血压,而医生重新测量了血压,但是记录的地方却不正确,”她说。由于他们未能获取信息,所以无法全面管理患者,这并不是一个可控的环境。调查后,他们重新教育医生,正确记录血压。

住院医生,是指基本医疗工作的完成者,需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开医嘱,并全程关注病人诊治的医生。他们目前从事的工作是琐碎甚至笨拙的:在一些医院,住院医生的工作内容包括贴化验单、为科室大大小小的领导搜集可供论文撰写的病例、有时也会因经验不足或者不了解复杂的医保情况被资深的护士和药剂师批评。而如果有专科护士的帮助,无论是简单到血压测量,复杂到化验单的归档,数据的收集都会全面准确许多。

Braunstein指出,流程标准对于持续跟踪至关重要,与预后指标密切相关。例如,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或两次血红蛋白检查,确保血糖值控制得当。医疗服务提供者需要对这些检查进行记录,如果患者未能跟进检查,必须积极地联系患者进行干预。

“他们在不在诊室,我们都能随心所欲地对他们进行管理,”他说。更好的医疗协作关系可避免重复检查,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了更好的结果。

医生继续调整自己的医疗服务流程,他们的医疗服务质量也一定得到提高。全民医疗分析方法更规范的时候,成功的目标胜利在望。“这是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实验,”Braunstein表示。

来源:医学教育网、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微信公号、

北京青年报、健康教育、中国数字医疗网

第四篇:产科安全护理模式对助产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

摘要:目地:孕妇助产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确立值得妇产科安全医疗方法实施后的实际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的10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与基本护理,而实验组给与妇产科安全护理方式,观察并剖析妇产科安全性护理方式对护理质量的危害。結果:经妇产科安全护理,实验组的分娩产妇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对分娩产妇采用妇产科安全护理方式,这不仅仅可以提升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工作能力,也可以降低产妇分娩后的一系列副作用,确保产妇及宝宝的安全性,非常值得在医学中宣传和执行。

关键词:产科安全护理模式;助产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孕妇分娩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有效全方位的助产专业服务项目不但可以协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减少产妇分娩过程的风险性,还有利于消除产妇的负面情绪,以积极的心态迎来新生命的来临。

助产工作并不是纯粹的护理产妇,它还需要兼顾腹中胎儿。助产工作因而复杂化,且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敏感度。因为产妇及宝宝的独特性,助产时要慎重且逻辑思维活跃,在可以解决紧急事件的同时要有风险防范观念,助产针对产妇及宝宝的实际意义十分重要。因而,提升助产护理刻不容缓。对分娩产妇采用妇产科安全护理方式来提升助产工作,研究这类方式对助产护理质量指标值的影响,实际研究过程如下所示: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的孕妇分娩产妇100例,所有研究过程需产妇签署通知单。经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实验50例。在身体状况、年龄、及其怀孕时间层面,两组的产妇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无差别的比照医治科学研究。

1.2 临床标准

临床医学纳入标准(1)在参加本次研究前,所有的产妇在一个月内除了常规护理未进行其它护理;(2)想要服从此次研究的产妇。

临床医学排除标准(1)患有傳染性疾病;(2)慢性肾衰者以及肝功能不全者;(3)患有先天性疾病的产妇;(4)对药物过敏并患有较为严重精神疾病、心理问题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主要是孕妇有哪些需要,医务人员着手解决。而实验组采用妇产科安全护理方式,(1)将全部护理人员及妇产科医生组织在一起,推行2个医师带三个护理人员工作制,资历高者带领资历低者;(2)护理人员要全过程不间断观察孕妇的血压值、心跳、胚胎、子宫收缩状况,发生问题应做好紧急措施并立即报告;(3)各组员应当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护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一对一”陪伴分娩制。待产室“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分娩室“一对一”的全程陪伴。分娩助产士的全程陪伴可以精确把握产妇的状况,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此外助产士还需要密切关注产妇的情绪,由于欠佳情绪的造成可以提升中枢神经的体液调节,使儿茶酚的浓度值升高,阻拦宫缩和子宫颈口扩大的开展,不利经阴道内分娩的开展,提升分娩时出现意外的发病率。助产士应在临产前告之产妇痛疼产生的规律性及对应的减压方法,清除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产程中根据不断与产妇沟通交流来分散专注力缓解产妇的痛苦,用激励的语言鼓励产妇。生完孩子亦要同产妇亲属-起关心产妇情绪避免产后忧郁症的产生。

1.4 护理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娩后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乳房肿胀情况、尿潴留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获得的数据集中归类,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产科安全护理,实验组的分娩产妇阴道娩后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乳房肿胀情况、尿潴留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讨论

孕妇分娩后的护理工作早已变成产科护理工作的头等大事,因为牵涉2个独特对象,孕妈妈及宝宝,二者的身体、精神都极其敏感。因而,安全高效的护理可能提高孕妈妈以孩子的安全系数。产科安全护理方式在确保母婴平安健康的同时,也提升了医师及护理工作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提高了她们的专业技术能力,也提高了她们解决紧急事情及规避风险的能力。

妇产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产程观察、新生儿复苏、妇产科常见药品、常见问题的学习培训等以提升助产师的专业素养[3]。此外还可以加强个性化服务,提倡以孕妇为中心的业务方式,保证入院时教會孕妈妈自数胎动、胎动异常的辨别、先兆临产的识别.子宫收缩的应对措施等。产房分娩期内,助产师一对一守候分娩,指导拉玛泽呼吸法解决痛疼,开展温暖产房守候分娩、确保母婴用品充足、臀红的处理、产后康复等的宣传教育。生完孩子需用心开展组织工作、当场示范性健康教育知识专题讲座、独特案例跟进,便于将新的产后康复、育儿意识带给孕妇及亲属。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分娩的100名孕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实验组采用产科安全护理,观察分析产科安全护理对助产专业护理质量指标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科安全护理后,实验组分娩后阴道出血量、宫缩、乳房肿胀、尿液储留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5)。

综上所述,产科安全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确保产妇和婴儿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赵燕. 探讨产科安全护理模式对于助产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 饮食科学:下半月, 2020(3):1.

[2] 龚黎敏. 产科安全护理模式对助产专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 2022(21).

[3] 王茜茜. 产科安全护理模式对助产专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2019.

[4] 何艳, 吴婧. 产科低年资护士助产士风险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4):3.

[5]鲁国香. 人性化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的影响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11):1.

[6] ]Bick,D.E.,Beake,S.,Hundley,V. et al.A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urvey of heads of midwifery services of uptake, benefits and barriers to use of obstetric early warning systems (EWS) by midwives[J].Midwifery,2014,30(11):1140-1146..

作者:邓小铃

第五篇:急诊专科护理管理实践与成效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与成效。方法建立健全急诊专科护理管理制度,明确部门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的急诊专科护理标准质量,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在急诊专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对工作范围、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并制定护理质量测量标准。结果实施后,急诊专科护理管理在医疗服务满意度、危重病抢救成功率、急救物品合格率、院内感染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急诊专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投诉率降低,成效良好,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诊专科;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实践与成效

持续质量改进理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推进的一种全过程管理的新型质量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增强满足要求的一种循环活动,使产品的质量达到更优,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不断改进,从而使产品质量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及需求[1]。在新时期下,持续质量管理的理念是医院质量管理工作展开的重要依据,其主要应用方法是对现状进行测量与分析,并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求解决办法,对问题加以解决,并对实施结果进行测量[2]。我院从2016年在急诊专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对急诊专科护理管理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与评价,使急诊专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也明显提高,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有38名,其中男护士2名,女性36名;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为(32.52±2.48)岁;学历:本科17例,大专19例,中专2名;工龄1-21年,平均工龄(15.47±3.16)年;职称:护士13名,护师19名,主管护师6名。急诊科室主要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急救和治疗护理与监护。

1.2方法:在急诊专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成立以主管护师为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为组员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在主管护师和质量控制小组领导和带领下让急诊专科所有护理人员参与到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去,主要负责急救物品、护理操作、护理文书、教学科研及消毒隔离等工作,对其进行持续性和过程性全面管理[3]。同时制定关于急诊专科护理的质量管理标准,其中主要包括有基础标准、环节标准和终末标准等,基础标准主要是对护理人员、急救设施与急救环境的质量标准,环节标准主要是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终末标准则是指护理结果,各项标准均按照检查、分析、改进与评价这一程序进行质量管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让护士对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充分掌握。根据科室间与护理部的質控标准让科内的护士进行自查,并根据急诊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来查找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管理力度不足,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与服务意识薄弱,护理操作不熟练,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等问题[4]。对于存在的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如护理管理力度不足主要是由于急诊专科中的护理规章制度缺乏完善,护理操作不熟练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操作技能及专业急救理论知识不足,对于危急重症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等,对科室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1.3实施对策:

①加强急诊护理质量控制,监理完善的护理制度:首先应明确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职责,并充分落实每一个人的责任,对护理感染控制、急救物品管理、护士操作培训与护理文书控制等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身上,进行分工协作。同时质控小组还要每月根据护理质量标准对其进行检查和考评,将急诊专科各项工作内容都受到控制状态,科室中的护理人员还要定期召开质控会议,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形成质控循环过程,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和目的[5]。除此之外,为了使质控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就要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急诊管理制度、护理质量考评制度等,并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与落实。同时还要制定紧急预案管理,如仪器在使用中的故障应急、吸氧与吸痰故障应急、停电停水应急等,组织护士进行定期演练,确保护理人员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有序展开。

②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应加强对急诊专科护理人员的急诊专科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根据护理人员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应予以重视,由工作责任心强,且护理操作熟练的高年资护士进行带教,为低年资护士进行针对性指导,还要结合急诊专科的护理操作特点,对护理人员的专科急救技能进行重点培训,如心电监护仪操作,心肺复苏监护、除颤仪操作等,还有呼吸机连接、气管插管配合及其注意事项等[6]。此外,还要积极鼓励护理人员进行自学和继续深造,参加学术讲座,订阅相关护理杂志等,对自身的护理知识进行不断更新,提高理论水平。组织护理人员对病例文书书写规范进行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能力,对书写流程进行简化,使护理文书书写更加规范。

③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消除护患纠纷的隐患问题:对于急诊科患者要进行积极的健康与教育,做到及时安抚、解释与沟通,同时还要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疾病知识及其相关治疗知识进行讲解,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家属配合,在对患者给予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缩小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的信任度,同时还要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宣教、健康宣教,并对患者展开饮食指导、辅助检查与康复训练等。

1.4效果评价:分别在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对急诊专科患者及医生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持续质量实施前和实施后的医疗服务满意度、危重病抢救成功率、急救物品合格率、院内感染合格率进行观察与比较。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1.结果

实施后,急诊专科护理管理在医疗服务满意度、危重病抢救成功率、急救物品合格率、院内感染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详见表1: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循环、不间断的活动,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就要不断创新,满足患者需求,在急诊专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首先需要明确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始终坚持以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作为其最终目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而在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过程中,其重要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及其综合素质,也是急诊专科护理质量改进的主要内容,通过以质控小组为单位,充分激发起每个人的团队管理意识,让全员都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来,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积极性,也是护理质量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7]。其中,护理质量改进核心的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又降低护理成本,由于急诊专科护理工作的工作强度大,患者发病急,病情严重等,在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减少医疗缺陷,确保医疗安全,就要杜绝医疗差错的发生,这始终是护理质量改进的目标,在护理质量考核和评价中需要正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对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与完善,同时还要对护理流程加以改进[8]。

在急诊专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和改进,其要求是确保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与护理服务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传统管理者的角色得以转变,更加强调的是医务人员的合作性与团队精神,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管理能力,同时又使护理成本降低,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护理管理目标。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实施,使急诊专科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对于医疗风险减少与就医环境的安全性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护理理念,通过建立完善的护理服务流程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使护理服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为急诊专科患者提供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急诊护理服务水平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桑宝珍,叶桂香,李钰燕,王欣. 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01):53-56.

[2]邱小婷,胡敏,刘运萍,彭敏,张冰,胡利群.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17,15(18):2188-2191.

[3]李娜. 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培养效果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7,30(13):72-73.

[4]陈玲. 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70-71.

[5]丁芬娟,毛雅琴,朱丽华,邵小平,方春春. 急診科轮转护士规范化路径培训的实践[J]. 护理与康复,2015,14(12):1161-1162.

[6]潘艳. 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05):107-109.

[7]王娜娜. 急诊科护士工作环境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吉林医学,2016,37(08):2097-2100.

[8]李赛梅,岑小浴. 护士分组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探讨[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01):105-106.

作者:李腊梅

上一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下一篇:化学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