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工作压力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护士工作压力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护士工作压力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海岛护士因其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和社会公众理解支持不足等因素而承受着高于一般职业的工作压力,如果调整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工作效率降低。

第一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分析

摘要:精神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在行动方式和思维逻辑方面迥异常人,这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据行业调查数据分析,精神科护患之间的矛盾爆发率在各科室中位居前列。过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负担让精神科护士普遍承受着非常强的工作压力。数据显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离职倦怠普遍高于医院其它科室的护士。因此,利用科学的方法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对于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策略

作为护理工作中最艰难的一种,精神疾病护士必须要始终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人手的短缺让他们身体极易出现过劳状态,产生了较强的工作压力。长此以往,对护士本人和家庭都造成了严重的侵害。

一、我国精神科护士工作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早已突破一亿大关,人数位居世界首位。截止2020年,精神疾病注册护士的人数只有不足十万人。众所周知,精神疾病患者绝大多数患有行为障碍或者暴力倾向,他们比其它疾病的患者需要更多的护士来进行护理和监督。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我国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护士数量都极度匮乏,有的医院甚至一名护士要负责二十多名病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综合性医院中,一名护士需要负责的病人不超过3名。虽然工作量极为庞大,但是所得收入却明显偏低,造成我国每年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护士的离职率都在30%以上。

二、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分析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强度高导致身心疲惫

随着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飛速增长,(精神科)住院病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全国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纷纷呈现出一床难求的局面。据统计,我国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护患比例严重失调,平均每名护士负责的病人几乎达到了综合性医院的10倍左右。同时,精神病专科医院由于病患的特殊性,病房和疗区的封闭性远超普通综合性医院。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封闭、拥挤的环境,使长期工作其中的护士群体难堪其重,身体和心理极易陷入疲劳状态。

(二)护患矛盾频发,安全无法保证

精神科护理,一直是护患矛盾爆发的重灾区。患者家属长期处在患者护理的疲惫之中,这让他们经常处在一种焦躁的状态之中。有的患者家属甚至将病人长期难以痊愈归结为医院护理工作不到位,同护士产生言语口角甚至肢体冲突。有的精神疾病患者患有幻视等障碍,有的时候甚至是出于保护护士的心态,却在实际上对护士造成了人身伤害。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时极易失去对身体和情绪的控制,而且发病时他们的爆发力和破坏力尤为惊人,普通护士根本难以制止。如果这时病人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只有极少数家属会从客观上思考引发的原因,多数会认为是护士在监护过程中玩忽职守,这让本就人手短缺的精神疾病护士时刻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

(三)劳动与付出不成正比

我国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护患比例严重失调,平均每名护士负责的病人几乎达到了综合性医院的10倍左右。换言之,精神疾病护士的工作强度往往远超综合性医院护士。可是在两者的收入对比上却相差无几甚至低于后者。由于人员的短缺,精神疾病护士的夜班频率也大幅超过综合性医院护士,虽然夜班医院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可是夜间环境也正是精神疾病患者容易发病的时段,护士们要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只能缩短巡视的间隔,并在巡视中投入更多精力,这使他们晚上很少有能够休息的时候,工作压力巨大。

三、缓解精神疾病护士工作压力的策略

针对现阶段精神疾病护士工作压力产生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缓解的策略。

(一)转换思想,在工作中释放压力

尽管国家医疗卫生管理部分已经在探索多方面减轻精神疾病护士工作压力的途径,但是短时间内精神疾病护士的工作强度无法得到明显减轻。那么护士就只有依靠自我的思想转变,增强自己的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对精神疾病护理工作的科学认知。明确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是对患者和家属信任的最好回报。以此来化压力为动力,更好地投身于工作之中。

(二)构建护士安全保卫体系,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各地政府和人大应根据当地精神疾病护理护患冲突的实际情况,出台精神疾病护士身心健康保护条例。在护患矛盾发生后,若确定责任方不在护士,要对他们给予坚决支持,对于无理取闹甚至恶意损伤护士身心的行为,要支持护士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肇事方进行严惩。利用宣传媒体积极宣传护患和谐的正面典型。在社会上营造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的氛围。

(三)适当增加精神疾病护士的绩效收入

针对精神疾病护士收入偏低的现状,各地政府应将其需重点解决的问题。精神疾病患者在近年来数量的增幅已经远超护士人数的增加。这给本就供不应求的精神疾病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精神疾病护理工作的绩效,应充分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不以治愈率等作为考评的标准,而是将管理责任、实际工作量以及技术要求完成度等方面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硬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之分配观。

四、总结

当代精神疾病护士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此,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增加他们行业认同感、构建护士身心安全保护体系、适当增加他们的工作收入,体现社会对于他们劳动的尊重。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他们的工作压力,促进精神疾病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菲菲, 王爱青, 代贝贝,等. 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其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07):1204-1207.

[2]李若琳, 张福峻晖, 李红丽. 精神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状况及与心理弹性关系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年37卷4期, 491-492页, 2020.

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一病区 湖北武汉 430023

作者:林少丽

第二篇: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及对策

【摘 要】压力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护士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专业发展空间小、人际关系复杂、社会地位低等方面,这些压力使护士对护理工作产生疲倦,自身发生疾病的概率增加,自身生物钟紊乱等,易使护士在工作中发生差错,严重者还导致医疗事故,对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事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然而加强护士自身修养、改善医院环境、关心护士心理、提供发展平台、发展良好人际关系、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社会地位等是有效的减压措施,而切实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才能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对策

【Key words】Nurse;Woke stress;Nursing;Countermeasure

工作压力是由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1]。随着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的工作压力也随着增加。压力持续在高水平,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精力来调节,使机体平衡失调[2],如果这些压力调整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还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工作效率,因此护理人员对此进行广泛研究,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来源

1.1 工作环境

主要包括环境差、仪器设备不足、病区拥挤、职业暴露风险等。病房中噪声污染,医疗仪器正常运转的声音、报警音、病人的呻吟声等,要求护士注意力高度集中,及时发现并解除故障;病重患者比较多,所需的各种医疗仪器设备不足,护士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快速灵活的处理突发事件,使工作压力增大[3]。护士的办公区放置大量的治疗物品和仪器,而病区出入的人员较多又复杂,工作环境太拥挤,使护士产生一定的压力。急诊科护士长期处在承担紧急抢救的重大责任的工作环境中,使其工作压力高于普通内外科护士[4]。护士每天都要进行注射、穿刺和处理各种分泌物及污染伤口等工作,而这些工作都存在暴露的传染性伤害[5]。同时,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会威胁病人的健康,护士必须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些职业风险性给护士带来压力[6]。

1.2 工作强度

由于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使工作量加大,让护士长期处在超负荷的情况下,脑力及体力劳动消耗加大,身心疲惫[7]。现在多数医院的护士未能达到规定人数,有的医院床位与护士比不足1:4,严重缺少护士[5]。病人多,导致护士经常加班、倒夜班。夜班打乱了护士正常的生物钟,造成护士不同程度的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等[8]。倒夜班時,基本是一个人,需要完成的护理任务更重、工作量更大,使护士常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9]。

1.3 专业要求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医院、社会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不但要有广博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达到护理工作的复杂多变性要求[10]。患者也会对护理工作起监督作用,不仅要求护士操作准确讯速,还要求护士有各方各面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由于工作量大,护士参加护理学术活动和护理科研的时间少,深造和外出学习的机会也很少,使其自身发展受到限制[5]。

1.4 人际关系

护士在工作中建立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如果不能很好处理, 就会产生人际冲突[11]。如担心与医生的配合不适应,同事之间因工作繁忙而互相忽视情感和合作关系,与患者关系处理不当等[12]。特别是护患关系,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有的患者不顾及护士的尊严和感受,出现一些护理偏差时便指责护士的护理行为,让护士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降低了工作成就感和荣誉感,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13]。在工作中缺乏其他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尊重,使医护关系紧张,不利于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

1.5 社会地位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认识,护士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得不到人们的认同。由于护理事业起步晚,发展不够迅速,间接影响了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14]。另外,医院的主体部分是医生,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护士遵医嘱执行,护士的工作大多不被患者及家属认可[15]。工资与福利待遇低,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是护士对自己工作的付出与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相比及与其它行业同龄人相比而言工作强度大[16],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使护士得不到满足,产生悲观的心理,从而产生压力[17]。

2 对策

2.1 个人方面

2.1.1 提高自身心理调适能力

护士需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各种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有效的释放压力。护士应及时调整自身的身心状态,减轻工作压力[18],如对亲戚朋友倾诉,多參加体育、娱乐活动等,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应对能力,减轻工作压力,维护身心健康[19]。处理好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以良好的品德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各种事件[20]。

2.1.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有计划的安排作息,在长时间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后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爬山等,确保每天都有休息的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各种疲劳、利于体力的恢复,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质量[21]。各种班次的不一样,使护士的正常生活规律发生改变,就需要护士自身来适应这种变化,每天保持8小时的睡眠时间,按时规律的摄入营养均衡的食物,达到机体需要量,使身心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之中[22]。

2.2 医院方面

2.2.1 改善环境

努力为护士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改善办公条件,将办公室、治疗室、病房优化[10],提供足够的医疗设备,定期检修仪器设备,减少噪音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办公区、治疗室,放置各种物品有序、整洁;病房应宽敞、整洁、明亮,减少陪伴的人数,使家属或陪伴尽可能不在病室喧哗,为护士及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提供足够的医疗废物处理的设施,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2.2.2 关注护士心理

医院定期组织护士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成立相关小组,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其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23]。宣传护理事业中的典型模范、先进事迹,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理性的待人处事,维护其身心健康。护士长要多关心护士的生活、学习、工作,了解其心理,适当合理的增加人力配备,使护士有时间、有精力、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和非护理性工作[24]。

2.2.3 提供发展平台

医院领导应关心、支持护理工作,在福利待遇、外出深造、晋升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以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25]。适量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尽量满足护士合理的要求,增加其成就感,来减轻工作压力[21]。护士长应提供快速发展的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机会,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引导护士的学习兴趣,鼓励继续高等教育,并通过讲座、知识技能竞赛、国际护士节等活动形式来创造各种深造和晋升的学习机会[26]。

2.2.4 协调人际关系

医护之间配合默契,如果遇到配合不协调时,医护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之间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各自的想法,不相互指责。护士根据对病人的家庭社会文化背的了解,对个体差异有针对性、有技巧性与其沟通,并给予患者及家属人文关怀,充分体现护士的爱心和责任心从而建立良好关系[27]。护士长鼓励护士之间在工作上相互关心,支持和配合,使科室进入团结、轻松、向上的良好氛围。

2.2.5 完善管理措施

完善护理管理机制,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地安排护士的班次和护士人数,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利于护士身心健康的恢复[9]。科室制定精细的安全防护制度,要求护士严格执行相应的工作制度,分析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关整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发生[28]。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在认真负责的工作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安全。定期对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与护士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使护士更好的保护自身安全[29]。在组织结构、薪酬分配、激励制度上更多地考虑护士的切身利益,营造安全、轻松、团结、友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23]。

2.3 社会方面

卫生部门根据国内日益增多的高学历护士,以及国内护士的多层次化,制定相应的人才使用体系,为不同层次护士提供一定的发展平台,让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她们能够勇敢的承担一定的责任,充分体现护士的价值,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14]。通过政府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的医疗体制改革, 医院从实际出发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建立良好的护士支持系统等措施,更好的减小护士工作压力[30]。通过媒体的宣传,让人们理解护士的工作,使护士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从而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综上所述,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应该对护士面临的诸多工作压力来源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护理工作的宣传,建立健全的医疗制度,使护士工作压力减轻。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积极上进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减压措施,才能降低工作压力给护士带来的身心损害,保证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

[2] Demir A,Ulusoy M,Ulusoy MF.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burnout levels in the pesional and private lives of nurses[J].Int J Nurs Stud,2003,40(8):807-827.

[3] 刘翠翠.综合性医院ICU护士工作压力来源的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149-151.

[4] 杨琴,张昱,张澜.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87-290.

[5] 王华好,李宝英.分析现代护士压力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8):121-122.

[6] 孙艳梅,戴丽君.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11(01):66-67.

[7] 余银珍,杨红霞,赵鑫.儿科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國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20-21.

[8] 邹华钦,吴凤兰,虞文芳.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及应对策略[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1):18-19.

[9] 吕艳存,杨雨菁,陈东琼.浅析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及相应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8(11):174-175.

[10] 汪清华,高玲.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全科护理,2012,10(27):2557-2557.

[11] 张侨,王保林.护士如何应对护理工作中的压力[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3):227-228.

[12] 文庭亮,杨冬玲.ICU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措施[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2,9(11):56-58.

[13] 徐兰.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对策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3,27(1):14-15.

[14] 周岳敏.从护士社会地位谈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2(07):204-206.

[15] 农彩云.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来源与应对措施的分析和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2):2656-2656.

[16] 陈丽羚,赵惠芬.泉州市ICU护士工作压力与离职意愿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2):1147-1149.

[17] 王丽波,王喜艳,付秀华.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09):265-266.

[18] Albercht JL.What job stress means for the staff nurse[J].Nursing admirdstration Quarterly,2002,7(1):1.

[19] 郝爱珍.浅析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J].基层医学论坛,2012,6(24):3133-3134.

[20] 周长兰.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3,9(07):1391-1392.

[21] 刘颖超.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02):71-72.

[22] 黄娜.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全科护理,2012,10(26):2468-2468.

[23] 邵宝琴.儿科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88-2989.

[24] 韩英,胡绍毅,黄红梅.肿瘤化疗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及应对措施[J].重庆医学,2009,38(01):110-111.

[25] 何莺娟.神经外科护士压力来源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32):3046-3047.

[26] 向丽娟,胡亚东.护士专业素质状况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2,33(7):57-59.

[27] 吴美玉,孙岩,裴淑颖.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因素分析与对策[J].河北医药,2012,34(13):2059-2060.

[28] 聂瑞霞.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及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1,4(15):126-126.

[29] 李健慧,陈秀琴.护士频繁转岗的原因分析[J].中国水电医学,2009,12(02):127-128.

[30] 傅亮,叶涟漪,郑云慧.不同级别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0,24(10):2747-2748.

作者:佘开扬 林凤琼

第三篇:海岛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护士工作压力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海岛护士因其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和社会公众理解支持不足等因素而承受着高于一般职业的工作压力,如果调整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工作效率降低。认真分析海岛护士工作压力,探讨其应对措施,对提高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积极应对压力,指导护士释放压力,减轻职业疲倦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海岛护士;压力;护理;对策

护士压力也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1]。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与服务竞争的大潮中,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成立,每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机遇,面对新的挑战,人们对海岛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学科的发展,不仅要求护士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然而由于职业性质、超负荷的工作、社会评价不公平等给海岛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着护理事业及护理质量的提高。认真分析海岛护士压力的原因,探讨其应对措施,对维护病人权益,体现医院职能,更好地推动海岛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护士压力原因分析

舟山市总工会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市区5家大型医院临床护士压力现状的实地调查,调查采取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有368名护士接受调查。据统计,96%的被调查护士存在着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近45% 的被调查护士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90%的被调查护士反映工作压力较大,其中感到重度和极重压力的护士达35%。海岛护士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人际关系复杂、职业风险大、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等因素。

1.1工作强度大, 技术要求高。

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是构成海岛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海岛护士工作时间大都是轮班制,“三班倒”或“全夜班”打破了护士正常的生物钟,过强的工作压力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海岛护士工作的对象比较复杂,年龄、职位、病况等各不相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士工作已从单一的执行医嘱开始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患者的血管都有各自的特点,特别是对癌症、年老体弱的患者和婴幼儿的操作技术要求更高, 聚集各种穿刺难点,尤其在8:00到10:30治疗的高峰期,经常出现人手短缺,某些护士经验不足难免手忙脚乱,如果稍有疏忽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2],每天接触不同性格、脾气、知识、经济背景不同的患者与家属,应对患者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治疗护理等常规工作,还要处理各种应急突发事情,感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职业暴露的风险,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放射线等威胁,以及拥挤的空间和不良的空气,遭受疾病的侵袭等不良环境。加之护士以女性为主,同时要扮演护士、母亲、妻子等多种角色。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绪周期性波动以及生儿育女、家庭劳动的负荷,如果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面对一系列紧张刺激时,常常会冲动,又因职业需要将其抑制,导致心理健康处于不良状态中。

1.3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压力

护士的工作关系比较复杂,主要存在着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等各种关系。工作关系越复杂,角色冲突就越明显,护士的工作压力就越大。如果护士处理不当,很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尤其是在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它直接涉及护患双方权益、健康与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降低了老百姓打官司的门槛,导致医疗侵权诉讼频发。护理人员面对患者多样的情绪起伏变化,只能微笑面对,久而久之,护士在这些关系之间难以找到心理平衡点,容易出现焦虑,信心不足,精神衰竭等情况。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时,会感到地位低,人身安全不佳,对工作满意度下降。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会使护士“精神耗竭”[3]。

1.4知识更新的压力

在人们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形势下,新毕业生的文凭越来越高,现在很多医院招收护理专业的也要求本科学历,而在医院里,目前大多数护士是中专毕业,在这个以学历文凭择人的社会,这些中专文凭的护士面临着很大的学历压力,她们必须在繁重的工作同时,参加各种各样的学历文凭继续教育。在业务能力方面,当前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医疗知识更新换代较快,新设备层出不穷,对海岛护理人员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技能才能满足工作需要。学历和技能也是造成海岛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因素之一。海岛护士既要完成日常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利用休息時间参加培训、自学,加之海岛交通不便,给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致使海岛护士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

2 应对措施

护士职业压力作为一个应激源, 其应激反应的大小受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对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 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降低应激反应水平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 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海岛护士本身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同时医院管理层应该不断激励员工, 采取相应的解压措施。

2.1护士的自我缓解

(1) 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因起主导作用, 作为海岛护理人员本身, 应该学习一些减压的心理疗法。当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时, 可以通过与同事或者上级、家人之间的积极交流寻求支持, 及时地宣泄情感等方法来缓解压力。如护士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与体育锻炼;定期组织护士领略大海风采,以观海来放宽心胸;鼓励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对护士进行心理指导,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海岛护理队伍中的先进事迹, 弘扬奉献的精神,引导护士热爱本职工作, 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培养理性待人处事的能力,缓解紧张情绪, 维持身心健康。护士应以最佳的工作方式、最高的工作效率、最好的护理质量, 全方位服务于患者。

(2) 提高业务水平。娴熟的操作技术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基础, 是建立和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过硬的操作技术是增强工作信心的重要保证,能起到放松、缓解、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护士应该在业余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比如各部门的护士可以经常组织业务学习或培训,定期举办各种工作经验交流会或外聘专家来讲座,或者应用网络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先进、安全、可靠的操作手法,从而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动向, 不断更新和拓展专业知识。同时,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改善工作环境,营造和蔼的人际关系

管理者要努力为护士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改善办公条件,将护士室、治疗室环境优化,各种物品放置有序,标识明确,便于护士查找。关心体贴护士的心理感受,积极疏导不良的情绪,指导护理人员释放压力。国内外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可以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提高个体对各种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积极的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心理耐受能力。管理者要想方设法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如在“国际护士节”组织文艺活动、外出郊游、召开谈心会、生日送小贺卡或小礼品,让护士有一种归属感。同时也可用语言或者墙报、宣传单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其进行权利和义务的宣教, 加强其对护士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尊重。这些都可以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缓解病人的忧郁和护士工作的疲乏感。

2.3 运用激励机制, 合理配备人员

护士长要根据工作量合理的安排人力,实行弹性排班,尽可能做到新老搭配、工作能力强与工作能力较弱的搭配,护士长排班时,充分理解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親,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尽可能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缓解过度身心疲惫,按比例配备护理人员,按层次、职能增加护士数量,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工作,巧妙交替脑力和体力劳动,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当护士有负面情绪,又无法解除时,要帮助她们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和寻求外在支持[4]。在新的护理模式下,护士通常期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领导和服务对象满意, 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基本的尊重和支持。因此, 管理者不要一味地注重工作成果和业绩表现,应该多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 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 使护士能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管理者要根据各员工的特点, 扬长避短, 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方法, 在组织结构、人员安排、效益分配和工作环境上更多地考虑护理人员的切身利益, 为她们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氛围和尽可能放松身心的工作环境。

3 总结

总之, 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正式批复,给海岛护士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大背景下,加上医疗职业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海岛护士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海岛护理人员的压力是必然存在的。为此,海岛护士要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职责出发,客观评价自我在社会中的位置,不断提高适应压力的能力,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及时地宣泄情感,掌握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使海岛护理人员正确对待各种压力,提高海岛护理质量。以便建立最佳的心身状态,为我们的护理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素珍.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107.

[2] 李春花,余雨岚.浅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8-39.

[3] 谭玉兰,宋玉兰.运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护士职业压力初探.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95-97.

[4] 胡佩诚,宋燕华.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护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7~45.

作者:陈英

第四篇: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主要压力因素,并探讨减轻手术室护士职业压力的对策。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28名手术室工作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因素按其严重程度依次为工作负荷、管理因素、复杂人际关系、不良工作环境、护士自身因素。结论:手术室护士存在的职业压力因素不能忽视,建议从合理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实行人性化管理,加强自我防护,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加强沟通交流和法律知识学习,增强维权意识等方面来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及改善身心健康。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压力对策

作者:鲁静梅

第五篇: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措施

【摘 要】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特殊工作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护士缺编工作超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人际冲突。针对护士压力过大问题,提出减少手术室护士压力源的对策,从而减轻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措施

压力又称为应激或紧张,是个体对任何需求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当人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或减轻工作压力源时,就出现了工作压力。而压力源则指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进非特异性全身应激发的各种因素。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护士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压力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导致心身疾病,如身心耗竭综合症,焦虑,忧郁等。现对手术室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综述如下。

1 手术室护士主要压力源

1.1心理压力源,主要来自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手术室面对疾病复杂,年龄不一,文化背景不同等各种各样的人群,护理服务具有高风险性。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保健水平的要求也随之增高。手术室工作节奏快,有很多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手术结局,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医疗纠纷,这些都加重了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

1.2 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目前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肝,艾滋病,性病的发病率上升,手术室护理工作与血液,体液密切接触,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亦加重了护士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而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

1.3 工作超负荷,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护士缺编,致使护士工作繁忙,每2个护士每天要做4-5台手术,多时可达7-8台,连台和加班现象十分严重,每日的疲劳积聚难以恢复,导致过度疲劳综合症,其躯体化症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1.4 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人际冲突,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处理不好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其次,管理者的不予支持和医生的不满意都会使其感到不被接纳,降低了归属感,因而出现心理压力。手术室内人际关系包括了医护关系,护际关系,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因为医护之间角色要求不同,同时由于护士成就感低,导致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情绪和工作,尤其是护患关系处理不好,往往会发生护患纠纷。

1.5 在综合性医院管理中的重视度,由于护理收费低廉,社会上重医轻护观念使护士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护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严重挫伤了护士的自尊心。在高压工作环境下得不到劳动付出后应得的合理报酬,医院管理层忽视护士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教育,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恶性循环。

2 减少手术室护士压力源的对策

2.1 加强专科业务的学习,提高整体业务水平。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新的仪器设备的不断出现,对手术室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技能以适应外科手术的发展需要。对此我院已陆续派护士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学习,通过逐步培养使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的业务能力与外科高新精尖手术技术同步发展。通过岗位培训,参加继续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每个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护士长不定期地进行跟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因业务能力造成的工作压力。

2.2 改善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为护理人员提供温馨工作氛围。护士的不良心理是诱发各种护理差错的严格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手术室护士长应该积极为护士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要尊重和理解护士,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各种需求,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护士都有一个发挥才华的舞台,使护士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克服不利于工作的心理障碍,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德。

2.3 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手术室工作有其特殊性,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数量,减轻因长期加班和高劳动强度导致的疲惫和精神压力。根据每日手术数量及时调整人员,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忙闲不均,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分层使用护理人员,注意能力高低搭配,性格互补,对工作起指导作用。这样既能保证手术的配合质量,又可减少因工作不熟或疏忽造成忙碌和体力浪费,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2.4 严格岗位工作人选,由于受手术室工作性质制约和环境的影响,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上岗前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专题教育,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奉献精神。同时要加强护士的职业法律意识,在尊重,维护患者权利同时,强化自我保护能力。

2.5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素质训练,提高对职业压力的适应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寻求疏导不良心理情绪的方式。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上台时间长,体力和脑力消耗较大,平时要加强身体功能锻炼,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容对待各种压力源,减轻压力带来的身心损害。管理者要给护士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培养缜密,热情,精细,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通过具体心理减压措施,如定期组织运动比赛,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2.6 加强职业防护。提高防护意识,认真洗手并加强防护用具的使用,在接触血液,体液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重视医疗职业防护行为的训练,是保障医疗职业防护的基本条件。在手术室导致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的损伤最多见应加强防护工作,规范安全技术操作流程,针刺伤伤害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医院管理者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在工作中进行督导,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措施。

3 小结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及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护理工作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手术室护士存在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和医院管理者的理解,关心和重视。建议医院从管理角度减少或消除护士工作压力源,帮助护士本人正确的认识工作压力,设法减少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作者:孙涛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论文下一篇:护理专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