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美国人的不同

2023-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人与美国人的不同

美国人的冷漠与中国人的热情

冷漠与热情是一对反义词,多半是用来描述人与人在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一个人是冷漠还是热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性格,所以才会有生性冷漠或生来热情之分野。

谈到冷漠,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些对他人不热情甚至不友好的人及其行为。其实,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冷漠是指人在处世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决绝的态度。冷漠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清楚自己做事的目的,他的行为是绝对受理智掌控的。他不会轻易受外界的影响,也不会为他人的观感情绪所左右,更不会出于爱“面子”而去违心地做自己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所以说,冷漠的人一定是理智的人。

话说到此,如果我说美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属于这种冷漠之人,不知道你会不会有太多的异议。说美国人冷漠,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美国的外国人来说,未必会接受。因为美国人的热情是出了名的,走在路上连陌生人都会和你打招呼,搞得你心里暖融融的,还有什么比这更显得热情呢?然而,当你真正走近他们,情况便远非如此。

和美国人交往的机会除了在公司里,更多的是来自孩子的校内校外活动。给孩子举办生日派对是司空见惯的活动,每位母亲都会十分上心,为了自己孩子的快乐嘛,即使低下头去求别人也是值得的。记得就有这样一位美国母亲,平时总是昂着个头,一副高高在上的尊贵模样,家长们对她的印象自然好不到哪儿去。等到她要给儿子办生日派对了,电话一直打到班里每个同学家里,催促着大家去参加,出于面子不好回绝,很多人还是去了。场也捧完了,派对也开过了,这位美国母亲就又恢复了原样,照样高昂着头,爱理不理人的样子,好象全然不领情似的。其实,你大可不必指责她,说到头来,她有什么错呢?她邀请你孩子去参加派对,是你自己情愿去的,她也并没有威逼你,更没到你家拿骄子抬你去啊!

从小事可识大体,美国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他求你帮忙或捧场,选择权在你手里,你可以帮,也可以不帮。但如果你选择帮忙,就说明你是情愿的。所以,你就不能有图报的心理,更不要推理说,将来你若求他帮忙,他也会痛快地答应。因为按照美国人的思维逻辑,这实在是两码事。这就是美国人的冷漠式思维,它很有逻辑,也不无道理,但就是令很多中国人想不通。

美国人在这点上做得不能不令人钦佩。比如,孩子课外参加的许多球队,多半都是由家长志愿参与的一种活动,一般家长要担当教练,裁判,陪练,甚至清场,募捐,等等,这里家长的参与就显得异常重要。我以前一向认为美国人是比较愿意做志愿者这件事的,但是,从我带儿子参加足球队和棒球队的亲身经历,让我也看到了一些另类的美国人。他们绝不会做他们不想做的事,如果他/她认为那件事于己关系不大,或者觉得有别人替他们做了最好。尽管教练(也是家长)一再强调这类活动是volunteer base,他们也会全然不顾,绝对不象咱们中国人那样,碍于面子管怎么着也去做点吧。

很多事情让我感到一些美国人的冷漠是渗透到骨髓里面去了。事实上,美国人的这种冷漠不仅表现在他们之间的社会交往中,也表现在他们的家庭关系中,夫妻之间,父子/母女之间,甚至在夫妻离异过程中,几乎无处不在。说到底,都是由他们那种冷漠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较之冷漠,热情一直是为人称道的一种品行。我们谈论一个人有多好时,经常会说他多么热情友善。热情自然也是有所不同的,有发自肺腑的,也有无可奈何的。后者多半就是出于面子,因为爱面子,或者说有时是迫于面子,人们不得不去做好多事。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我们中国人的“面子”文化。不知道有多少人撰文抨击过这种豆腐渣文化,把它说得一文不值。在面对美国人的冷漠思维和冷漠行为的时候,倒使我怀念起中国人的“面子”来。其实,凡事总有正反两个方面,“面子”文化有它的弊端,但也有它良性的一面。至少,讲究面子会使人感到什么是难为情和不好意思,会使人产生羞辱感以及对不住他人的正常人的感觉。一个人如果全然不顾及面子,那么,他从思维到行动都会无所顾忌,他既不会考虑别人的情感感受,更不会权衡别人的利害得失,而只要自己舒服畅快就行。这也正是一些美国人所向往的自由。说到底,美国人的冷漠思维和行为还是来源于他们对于个人自由的崇尚与追求。

中国人一向有爱面子的传统,爱面子似乎已经成为我们思维习惯的一部分。有些事尽管认为并不是自己份内的事,可做可不做,但很多时候碍于面子,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了。这也是中国人总留给别人热情的印象(当然,很多也的确是出于真诚)。这样看来,中国人的热情中就夹带着许多盲从的成分,和美国人的冷漠中伴随着坚定的理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当然,不可否认美国人当中也不乏热情者;中国人当中也存在着冷漠之人。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不管是美国人的冷漠,还是中国人的热情,在它们的背后都隐含着两种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前者是理性的,有明确方向的;而后者则是被动的,有时甚至是盲目的(真诚的热情理当除外)。回顾历史,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反差,在中美两国的许多外交事务中,不是也曾有过“令人刮目”的表现吗?

第2篇:美国人的思维是桥牌 日本人的思维是围棋 中国人的思维是麻将

谈起日本人思维的特点,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从属的、单纯的;

(二)融合的、同化的;

(三)现实的、实践的;

(四)乐天的、明朗的;

(五)宽容的、温和的;

(六)敬雯的、重礼节的;

(七)纤巧的、艺术的。不足之处:缺乏理论,思维受到派阀影响,处于闭锁状态中。善于模仿,缺少独创精神,情绪不够稳定。

有关日本民族的思想形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日本人认为,在儒教和佛教传入之前,日本人没有思想。有的日本人则认为,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固有的思想及道德——神道就存在。这两中说法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战后,随着日本的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等诸学科的发展,古代日本人的思想轮廓已经划分出来。城户幡太郎的《古代日本人的世界观》(昭和五年,1930)和《国语表现学》(昭和十年,1935)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古代日本人的思想。这两部著作至今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城户幡太郎反对就事论事的立论方法,主张从人民生活方式的角度即从美术、学术、道德、宗教等所谓的文化形态入手,在同外国的有关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后,发现日本民族特有的性格。他还认为,所有的文化意识都必须通过语言进行表达,所有通过日语的独特表现法,自然可以领悟民族的思想意识了。 对现实持容忍态度的思维方式

中村元在《东洋人的思维方法》中指出:“在日本人的思维方法当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原封不动地肯定为了生存所处的自然环境或者是各种客观条件。他们往往把所有客观现象视为绝对的东西。”明治以后的哲学家称这种思维形态为“现象即实在论”。古代日本神观的特点是,相信世间许多事物都存在神灵。他们习惯将人间神以外的各种神也都一并人格化,祖神化。日本神社便起源于这种思维方法。同时,日本人在接受佛教影响的问题上也持相同的态度。日本人根据这种思维方法接受、消化佛教哲学。从中国传入的唯识论有各种各样的系统。日本人没有接受强调空洞理法的正统唯识论,而单单接受了强调现象(世俗道理立场)面的唯识物。日本的天台学不同于中国的天台学,由日本古代天台学者创造的教学体系,尽管沿用了中国佛教术语,但其根本思想却有很大不同。日本天台的特点在于重视“事”(物)超过重视理(论)。此外,日本的儒学家并没有全盘接受理气二元论,而仅仅成了唯气论者。谣曲《游行柳》、《杜若》、《西行樱》中有关草木成佛、蝴蝶成佛的说法都基于肯定现实的思想。以上提到的日本人的这种特点,就是在自然科学十分发达的今天,依然保留下来。例如,日本人习惯在“水”、“茶”等字签名加上敬语“御”字。在日常会话中时常对事物使用敬语的民族,可能只有日本。这种习惯称呼法大概起源于对世间万物的客观存在的承认及对它们的神圣性的承认。日本人的这种喜爱大自然的思维方法与日本特殊的地理条件有关,处于季节风地带的日本列岛,其自然环境与其说是与人作对的压迫人的,倒不如说是与人相融洽的,使人感到亲切的。日本人不是处于与自然对立的角度,而是始终处于与自然一体的角度看问题。世界上的各种宗教都将现世比作秽土,将来世比作乐土,只有日本的民族宗教(原始神道)承认现世的价值。日本人将中国传入的佛教变成以现世为中心的宗教,强调“即身为佛”的理论。 尽管日本人宗派的、派阀的倾向十分明显,但他们从来不同持不同意见的人力争。在处理社会的现实问题方面,他们始终采取一种稳妥的政策。神佛合体,接受佛教使其成为民族的宗教,尽量减少佛教同神道的摩擦。 折衷主义的思考与个别主义的思考

容忍现实的现实主义思维方式造成了日本人精神生活中的两个独特的思考。一是折衷主义的思考态度,一个是个别主义的思考态度。这两者绝不是两个毫无关系的个体。

日本人默默地承受现实给予的一切。即使有时出现相互矛盾或者完全对立的事物、现象,日本人会同时承认这种完全矛盾或者对立的现象、事物,不怀疑,不拒绝。由于日本人彼此间富于宽容、姑息的感情,所以他们能够面对各种各样的思想采取极其融洽的立场。但是,这种“A不在B,B不在C”摸棱两可的态度,很难引起理论上的争论,因此也很难获得普遍真理。使日本人陷入无理论或者反理论的境地,最终导致无组织的反科学主义、直观主义、行动主义,在某种极端的场合,还会导致接近神秘主义的“个人体验的绝对性”。战争期间大力提倡的“日本式世界观”、“日本主义哲学”均属于缺乏普遍性的机会主义。

西方人来到日本,使他们惊叹不已的是,一个日本人竟能够同时接受几种信仰。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在神社举行婚礼,用儒教的道德标准指导日常生活,死后葬在佛教寺院内的墓地。如果是知识分子的话,他很可能还有基督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从不怀疑各种宗教和世界观在自己的头脑中是否能够和平相处。这一度使外国人怀疑日本是否有真正的宗教。

折衷主义对日本学术界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近代儒学、朱子学、阳明学、国粹学均在日本兴盛起来,由此出现了“折衷主义学派”。他们主张广采诸学派之所长,避其所短。学问的本质内容重于形式。井山金峨经过取舍选择,提出训诂以汉、唐注疏,道德已宋、明学说,诗以中晚两唐诗歌,文以唐宋八家为准的思想,至今日本学术界仍然沿用“折衷主义学派”的称呼。

日本人普遍使用一种特殊的思考方式,即始终根据个别的、特殊的信仰认识普遍真理。天皇意识形态就是这种个别主义思想方式的典型。直到今天,支持天皇制的人们仍然一味强调日本国的特殊性、个别性,而不愿意从普遍真理的角度进行自我反省。日本人过分地强调这种特有的个别主义的思考方式就看不到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的一面,使自己陷入非科学的、非理论的思考方式之中。战争中日本人所犯的错误并不能说与这种个别主义的认识毫无关系。

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思考方式

日本语回答否定式的问题时,习惯同西文完全不同。例如“您知道了吗?”“是,不知道。”实际上,日本人并不是就事论事地回答问题,而是针对对方的回答首先用“是”表示一下我听到了这句话,然后再回答实质性的问题。日本人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便造成日本语言中敬语层次十分复杂的局面。实际上,日本人使用名称代名词的时候,必须考虑对方的身份以及与自己的亲疏关系。除了人称代词以外,就连名词和动词的使用,也讲究适当的分寸。中村元称它为“会话中的礼仪”。尽管其他一些东方国家在封建制度十分发达的阶段,曾经使用过这种方式,但都未达到日本的程度。对于日本人来说,人伦共同体的存在往往优先于个人的存在。在认识自己之前,必须认识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

今天的日本人会毫不犹豫地考虑到座次的问题。和歌森太郎在他的小论文〈日本人的权威感〉中谈到座次的先后顺序 他谈到:“(1)首先注重信仰的作用。除了神事、佛事仪式以外,日常会见也总是将专职神官、僧侣安排在上座。这种习惯大概沿用了古代的风俗。(2)根据职位安排座次。发布命令者往往座上座。(3)根据财产的多少决定尊卑,安排座位。(4)根据年龄安排座次。这里的年龄还意味着社会经历、社会经验等等。”日本人通过这种形式确定本人的社会地位。在由完全闭锁的人伦组织构成的水稻耕作民的社会共同体中,有十分严格的规矩,任何人都不可能打破它。日本人的道德及道德规范只不过是理念化了的共同体习俗。所以,尽管日本人十分重视发展体现闭锁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伦组织——家和体现主从关系、因缘关系的国家的道德规范,但每个日本人却十分缺乏从个人的角度对道德的认识。七世纪以后,佛教传入日本。本来主张平等、否定阶级身份区别的佛教理论在日本竟变成了强调主从关系的教理。十五世纪日本茶道兴起,开始它以鼓吹新兴都市大商人的资本主义职业理论为主。随着时代的推移,它逐渐向近代封建社会的身份制度、武士的统治政策妥协了。近代的儒教在建立武家政权的理论方面起过很大的作用。这种理论注重人伦组织往往超过注重真理,真理只有在能使人伦组织合法化、合理化的时候,才被承认。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这里借用中根千枝的论述:“明治以来知道今天,日本式经营管理一贯站在„企业即入‟的立场。经营者与职员以工作为媒介,缔结一种契约关系。正如经营者经常说的那样,是靠„主从因缘结合起来的伙伴‟。这种关系甚至可以同夫妻关系相匹敌。这种强行的集团一体感形成了自我封闭的环境,产生很强的孤立性。同时它必然酿成固定的家风、社风。它们成为各个小集团的标志,进一步促进了集团化的形成。此外,也形成了家人和外人有差别概念。人们往往把处好与„家人‟的关系当作头等重要的大事。”

露斯-本尼迪克特也有一个论述:“日本人喜欢吵架,同时又很温顺。他们既是军国主义的,又是审美的。既是放荡不枭的,又是很讲礼貌的。既顽固,又很顺从。既是忠实的,又是不忠实的。既是勇敢的,又是歇斯底里的。既是保守的,又是欢迎新东西的。”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翻译介绍到日本的时候,曾经遭到保守派的批判。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不得不对它作出科学的评价。正因为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基础的,所以他们往往忽视制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普遍次序。只要对他的关系网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他们什么都可以干,并且对罪恶缺乏敏感

第3篇:了解美国人:美国强大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一共同利益

林语堂与赛珍珠有多年的合作关系,赛珍珠是林语堂的出版商。林语堂因此觉得自己与赛珍珠有很深的友谊,所以当林语堂想发明中文打字机但经费短缺时,就向赛珍珠借钱,没想到被拒绝,他很是想不通,于是与赛珍珠绝交。这件事很说明中美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觉得相处时间长又没有龃龉就有友谊,但美国人缺少友谊这个概念,美国人讲利益。赛珍珠帮林语堂出书,是互利的行为,林语堂赚了稿费,也赢得了名声,赛珍珠更赚了大头。后来林语堂与赛珍珠闹翻后觉得自己吃亏了,自己拿的版税只是10%,而不是50%。林语堂可能觉得自己与赛珍珠应是地位相同的伙伴关系,所以应拿一半。可是,出版商有发行管道,控制了市场,他们拿走大部分利润,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一直是美国的现状,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想自己做老板的原因。至今美国的版税标准仍是8%到12%。所以林语堂不必感到自己吃亏了。如果他感到吃亏了,按照美国人的想法,他应该换个出版商。林语堂显然不习惯这样的思维。林语堂的想法可能是,我现在帮你赚钱,以后你也帮我赚钱。林语堂向赛珍珠借钱发明中文打字机,与借生活费是不一样的,生活费数量往往较少,周期通常较短。借钱做发明,类似于借钱做生意,借的数量往往大一些,还钱周期通常长一些。赛珍珠很可能从商业眼光来看这件事,觉得新发明风险大,不愿借,也挺正常。后来林语堂发明的打字机也没产生利润。

林语堂不必生赛珍珠的气,也不必因此而后悔与赛珍珠的交往。当初不是赛珍珠帮他出书,他也不会有后来的地位。中国人文章写得好的人很多,林语堂之所以至今还被人记得,主要也是因为赛珍珠帮他出的几本英文书,因为中国作家能出英文书的屈指可数。

美国人不是不可以交往,只是与他们交往时要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中国在历史上是超级大国,所以其价值观念在世界上也影响过其他国家。但现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了,别国不会受中国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会受美国价值观念影响。所以,中国不能再输出友谊了。在与别国、别国人交往,要以利益为重。共同的利益可以弥补文化上的差异。

二价廉与物美

一次网上与一位国内朋友交谈,他问我能不能在美国搞到软件项目给他做,他认识几个天津大学的学生,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把软件项目给做出来。

众所周知,美国外包的软件项目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外包到印度,中国 软件人才不少,可却很难揽到美国生意。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国人英文程度不好所致,这确实是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不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一个亲人生病了,需要找一位医生开刀,一家印度医 院说,“到我们这里来吧,我们医院的医生有多年丰富的经验,至少开过十例这种相近的手术,都很成功,而且费用比美国医院低30%。” 另有一家中国医院说, “到我们这来吧,在我们这里做手术是最便宜的,费用比美国医院低70%,因为我们都是让医学院的学生来做得。”你会选择哪家医院呢?

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毫无疑问他会选择印度医院,中国医院虽然更便宜, 可是让医学院学生开刀,他们有经验吗?我的亲人不成了他们的试验品吗?

选择软件公司与选择医院的道理是一样的。美国人不光考虑成本,也考虑对方有无经验,能否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文中开头的那位朋友不了解美国人思维,当然接不到美国的软件项目。

如果了解了美国人的思维,例中的中国医院就可以说,“我们医院的医生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像你亲人这样的手术我们已做过十多例,每个手术都很成功,而且我可以给你这些病人的电话,你自己可以去核实,而且我们的费用比印度医院还低。”这样的表述,不怕接不到美国人的生意。

三开一元钱店发大财

几年前有个朋友跟我商讨开一元钱店的事,我们在一起研究了半天,最后认定开一家一元钱店一年可以赚五万元,当时觉得赚这个数字发不了财,不值得放弃自己的工作去做。但后来发现,在美国就有以开一元钱店发大财的人。我们当时计算一元钱店的收益时,只计算了每年的利润,却忽略了店铺本身的价值。

按照美国人的思维,如果这个店能够持续赚钱,那这个店本身就很值钱。如果现在的十年期债券的利息是百分之五,那你如果要得到五万元的利息,你需要多少本金呢?答案是一百万。如果你的店也能每年产生五万元的利润,那你的店也值一百万。

如果你只有一家店,别人可能不愿化一百万来买它,因为经营风险很大,今年能赚五万,明年不一定赚到。但如果你能够多开几家,开成连锁店,美国人就会认为你的经营风险大大减少了。这时你的店就一定值钱了。连锁店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每个店的价值都高于单独经营时的价值。

美国有一家上市公司,叫“美元将军”(Dollar General),它开了6817个连锁店, 每个店平均一年赚约5万美元,它的总市价是68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店价值一百万美元。 当初开这家连锁店的人发了大财。

其实,本来中国人开一元钱店有优势,因为一元钱店里的东西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但为什么没有见中国人开一元钱店发大财的呢?原因是中国人不愿合作,觉得与人合作容易受气、受骗,只信任家庭成员。因此中国人的通常做法是开一个一元钱店,几年后赚了一些钱后就把店关掉了,想不到去开新店来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见,按中国人思维赚不了大钱的事,到了美国人手中,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照样可以赚到大钱。

四以“粗心”对待粗心

在美国刚进公司工作时,公司要求员工穿西装打领带。我那时不习惯繁文缛节,上班没多久,一天开车上班到了半路,才发现领带忘了打,回去拿意味着迟到,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准时到班上要紧。当时心中是惴惴不安,生怕被老板骂。

到了班上,那一整天,与老板打了几个招呼,老板都没提我领带的 事,我不由得庆幸,看来老板也是个粗心的人。

等到第二天,我打好领带到了班上后,老板笑着说,你今天可没忘带领带。

原来,老板前一日的“粗心”是故意的。他不当时指出,是不想影响我的情绪。事情过去了,再提起来,气氛轻松,当事人 也不会再有精神负担,我不由佩服美国人的考虑细致。我的一个白领女性朋友也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在银行工作的她一次穿了超短裙去上班,第二天收到老板的一个电子邮件,内容是一段人事部门所制定的服饰要求,其中有服装要端庄的话,她顿时明白昨天穿超短裙上班有些不合适。事请已过,她也不感到什么不自在,下不为例就行了。

五赔本的买卖也做

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到中国店买东西,如果用信用卡付帐,他们会要求你最低消费十五元左右,看起来他们很有道理,信用卡公司会收取商家的手续费用,如果你消费少了,中国商家会觉得他们在付完信用卡公司的费用后,赚不到钱了。可到美国店去买东西,即使是几毛钱的食盐,你一样可以用信用卡买。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商家愿意在少数交易上亏损,只要大部分交易赚钱就行了。有人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其实赔本的生意也 可以做,只要赔的可以从赚的那部分中补回来就行。

美国店都允许客户 退货,这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可是失之东隅,受之桑榆,此举赢得了人心,客户在这些店消费 更多了。所以中国店不如美国店规模大,因为中国商家不能做一点赔本生意。

六用过程而不是道德说教解决问题

中国人碰到社会问题,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靠道德说教。比如说一稿两投问题,十几年前我还在国内大学读书时,就见到报刊上不时有人呼吁作者不要一稿两投,最近在网上,看到又有人发出同样的呼吁,而且,确实存在有些网络作者一稿两投的现象。这说明这么多年的道德说教并没有收到成效。

这是为什么呢?有些刊物或网站要求作者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回音,稿件再自行处理。可是,作品也有青春期,很多文章时效性很强,让作品等一个月,就象让一个姑娘等十年再找婆家一样,很多作者自然不愿意了。

到了美国后,发现从没有人呼吁过不要一稿两投,但是,却没有发现有什么稿件同时出现在两家刊物上。美国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美国人通常把社会问题归因于过程,而不是人的道德。要解决问题,就要重新检讨事情操作的过程,通过改变操作过程来防止问题的发生。

用美国人的思路解决一稿两投问题,我们可以先看另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找工作时,你也经不起等待,你可能会把履历表送给一百家公司,但你不会去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去上班,为什么呢?你寄履历表给公司,只表示你对去这家公司工作有兴趣,并不表示你已做了承诺,如果这家公司要你,你就一定得去。当任何一家公司真得想聘用你时,他们需跟你再联系一次,你这时只能答应一家。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女两嫁的情况了。

同样,当一个作家投稿给一家出版物时,他也应只是表露他想在这家出版物发表的兴趣,如果出版物真得决定要用这稿件了,寄一个合同给作家,甚至可以用电子邮件通知作家。得到作家签名的合同,或者回复的电子邮件时,这才算得到了作家的授权。如果作家授权给两家出版物,出版商可以根据合同来起诉作家,没有哪个作家会惹这种麻烦。

过程变化一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中国人应该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无讼未必真礼邦

以前在国内时,读到文章,说到美国人爱打官司,觉得这是一件消极的事。古代的贤人以无讼为最大的成就。

可是,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再发现多讼不是坏事。中国人爱讲理,路上两个人相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红耳赤地说上一天,引来很多头伸得象鸭子一样的看客,白白在浪费时间。在美国出了车祸,不用吵架,让保险公司去判断,再不服就上法庭,到了法庭,管你服不服,你都得服从法庭的判决。这就是让法庭来解决争端的好处,省得自己白费口舌。在中国报纸上,经常看到民工到雇主前静坐要工资,单位派出专员到其它单位去讨债。这些本来都是应该通过法律来解决的事,可大众却在花费无谓的时间。

美国人爱打管司,反应了美国人对法治的信任。中国人不爱打管司,不一定是民间太平无事了,而很可能是源于中国人对法律系统的不信任。中国要过渡到法治社会,需要公平执法,爱打官司人多了,未必不是件好事。

文章摘自《了解美国人:美国强大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转载请注明。

第4篇:人的七个不同层次

人的七个不同层次:1奴:非自愿工作,辛苦难忍被人监督;

2、徒:能力不足但自愿学习;

3、工:老老实实按规矩做事;

4、匠:精于一门艺或技术;

5、师:掌握规律,并传达给别人;

6、家:有一个信念体系,让别人生活的更美好;

7、圣:精通于事理,通达万物,大公无私,为人民立命。

【佛家经典4句箴言】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4.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 总之,善待自己!让自己快乐!

1、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

2、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3、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

4、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5、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

6、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7、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1、人生首先要是望远镜,看远;再就是显微镜,看细;接下来是放大镜,看透;其次是太阳镜,看淡;最后是哈哈镜,笑看生活。

2、人为什么会犯下同样的错误?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前一次不够痛。

3、聪明的人,总在寻找好心情;成功的人,总在保持好心情;幸福的人,总在享受好心情。

人生有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好在适度。 虚心过头就成为虛伪; 自信过头就成为傲慢; 原则过头就成为僵化; 开放过头就成为放纵; 威严过头就成为架子; 谦逊过头就成为懦弱; 随和过头就成为盲从; 胆量过头就成为张狂; 精明过头就成为自私; 直率过头就成为草率。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慈悲和智慧人生的得与失,成与败,繁华与落寞不过是过眼烟云。而陪伴我们一生、如影随形、不离不弃的只有心情;如同呼吸,伴随一生的心情是自己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让别人快乐是一种慈悲,让自己快乐是一种智慧。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 成 熟 的 味 道 》 1.果实的成熟不是颜色美丽,而是味道甘甜。2.女人的成熟不是能力非凡,而是温良贤淑。3.男人的成熟不是圆融处世,而是善于担当。4.性格的成熟不是心平气和,而是万物空灵。5.人生的成熟不是无欲无求,而是惜福造福。6.政治的成熟不是斗争胜利,而是妥协双赢。

雨果说:“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笑,是劈开阻碍陌生人之间交往坚冰的利斧;是融化人与人之间心里隔阂的熔炉;是胶合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粘合剂;是促进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的春风雨露。一句话,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和最圣洁的语言;是人类最具魅力和威力的表情动作。 【深思五句话】 1.岁月不饶人,首先不饶女人;机会不等人,首先不等男人. 2.被恨的人,没有多少痛苦;去恨的人,少了许多幸福。 3.钱财不但可以改变人的个性,还可以让人露出本性。 4.人追钱跑,越追越穷;钱追人跑,想穷穷不了。 5.不要把知识和智慧混淆:知识教你如何生存;智慧教你如何生活。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我们知不知觉,承不承认。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若不疑,人间不寒。若不离,世界不远。若不恨,苍天有暖。若不语,四海升平。

智和慧,其实是两个词:急中生智,定静生慧。 智是一种能力,慧是一种境界。 智是知道如何进,慧是懂得怎么退。 智者拿得起,慧者放得下。拿得起是本事,放得下才是自在。

第5篇: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不同

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会产生了不同的节日,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也因地而异,但人们关于节日都有着同样的感情。他们要么借此为幸福和健康祈祷,要么借此来实现他们的美好心愿,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些节日表达了他们对传统的怀恋之情,同时也传达他们追求梦想的远大抱负。实际上,节日是人类文化具体的一方面。这些节日的庆祝仪式大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我们的家庭,宗教信仰,种族起源,政治,经济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关注和意识。蕴涵在节日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体现在这些节日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之上。

一、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起源

1、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2、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圣诞节,复活节也与宗教有关。

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西方节日的方式

1、庆祝中国节日的方式

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节日。它的庆祝活动丰富而且隆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林语堂,著名的华人学者,曾经对春节做了一个很好的描述道,古老的中国农历新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相比之下,其他节日似乎黯淡许多。这五天,整个民

1 族穿着最好的衣服,关闭商店,打锣,放鞭炮,等等。这是好运的一天,每个人都期待着一个更美好和更繁荣的一年,每个人都开心地增加一岁,并准备对他的邻居说带来好运的吉祥话。

2、庆祝西方节日的方式

在平安夜,绝大多数庆祝圣诞节的人们都会在他们自己家里举行一个特殊的节日庆祝仪式。家人们通常会装饰下那棵圣诞树然后把彩色包装的礼物都放在下面。在圣诞节那天,同样有许多庆祝的活动。在圣诞节交换礼物、赠送圣诞贺卡给亲朋好友是全世界庆祝圣诞的习俗。

三、中国和西方节日的文化差异

1、节日的不同名称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西方传统节日的首要不同是给节日命名的方式。通过观察那些节日的名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些差异。中国的节日多数都是以季节来命名的,而西方的节日则多以宗教形象或事件命名。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天气和季节在农业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最初为农业丰收庆祝而创立的那些传统节日都和季节有关。以季节节气来命名也很容易让农民们记住这些节日。通过节日的名字,农民们就可以适时打理庄稼。例如,春节是适宜播种的时节。还有中秋节、夏至、冬至等等。尽管有些西方节日也是以季节来命名,如历史上芬兰的施洗约翰节,但是在宗教传播之后,特别是基督教的传播之后,节日都相继以宗教来命名。与中国不同的是,宗教在西方世界里占了主导作用。上帝和耶稣在他们的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当我们得知绝大多数节日都是以宗教命名之后就不会大吃一惊了。所以,就有了耶稣诞生日、耶稣受难日和圣周六。

2、文化差异的价值

西方人十分尊敬人与自然。他们强调个人价值,并且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重视个人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但在中国,人们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集体当中,他们重视集体而不是个人价值或个人的自由发展。所以在传统文化中,西方人强调个人,宣扬个人主义。然而,中国人继承了儒家的集体主义,因此表现出对整体情况的考虑。以中国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节为例,两者都与内心情感相关并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七夕着重对民间牛郎织女传说的追忆而非对他人情感的表达,而西方人则借着情人节自由地传递情感,

2 从而丰富现代人的生活。庆祝七夕的方式老套而繁琐,但食物同样是主题,因此七夕偏离了现实,并逐渐被人们遗忘。而西方的情人节却充满了现代人文主义和浪漫色彩,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生活氛围。情人节表现的不同之处反映出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中国人羞于表达情感,而西方人则大胆又不拘小节,强调方式的简洁与浪漫,而非吃吃喝喝。

显然比起接受中国传统节日,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都觉得接受西方节日要容易得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节日用的是世界通用的公历,而中国传统节日用的是中国特有的农历,因此其他国家的人就很难与我们同步。除此之外,西方文化还展现出对人权的尊敬和对个人发展的重视。可以从西方节日中看出这一点,再次举出情人节的例子,它已成为全世界的节日,并已不再仅仅为恋人们而设。在情人节当天,人们可以向所爱之人毫无保留地倾述爱意。这是人类的天性,不论他或她来自何方,他和她都需要爱。情人节因此能为全世界所接受,并在这一特定的文化中成形。而笼罩在封建主义的阴影下,中国人很难在除非是夫妻男女才能接触彼此的时代发展这样一个节日。由于大部分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在封建统治下发展的,外国人很也难接受这些思想。

结论: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我们学习文化的有力工具。它在中西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受欢迎,因此了解传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节日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而丰富多彩的活动保存了国家文化中最精妙、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尽管中西文化中存在着许多差异,它们却都代表了爱与自由。因此,我们能从一个国家的节日中找到它的文化特征。节日不属于只是属于特定国家的,它也同时属于全人类。对于中西传统节日起源和庆祝方式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更深的国家文化。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庆祝西方节日,尤其是圣诞节和情人节。而西方人也对中国传统节日产生了兴趣。因此,我们相信中西方人民将会对彼此有更好的了解。

第6篇:【美梦网】美国留学不同学历不同的申请条件(精)

美国留学不同学历不同的申请条件

一、高中生去美国留学的条件:

1、年龄:美国高中是 9-12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三至高三。国内学生初二毕业 至高二在读学生均可申请入读美国高中。国内学生读完初二后可以直接申请入读美国 高中 9年级,而国内高二在读学生建议申请入读美国高中 10年级。一般美国读高中的 最低年龄要求为 14岁。

2、学术条件:美国高中对于学生在中国的成绩也会予以评估。一般会要求平均分 在 80分以上。一些好的私立高中,甚至要求学生的成绩在 90分以上或者在全年级前 10%。因此,学生国内的成绩好坏对于录取会有影响。

3、英语标准化考试:美国高中会要求国际学生提供英语标准化成绩,如:SLEP 、 TOEFL 、 IELTS 或 SSAT 。学校通过英语标准化成绩确定该学生的英语程度,以此来决 定该学生是否需要参加 ESL 语言课程及相应年级和课程的选择。 SLEP 是专门设计给国 际学生去美国念高中而设立的。这个是对国际学生最基本的英文测验,分数是 20分到 67分。根据分数将大致分为三个等级,就是初级、中级和高级。大约从 20-45分是初 级, 45-55是中级, 56-67是高级。

4、推荐信:申请高中会需要学生提供三封推荐信。英语老师,数学老师,班主任 或校长各提供一封推荐信。推荐信中需要老师对于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各方面情况做 出评价和推荐。好的推荐信也是学生能否被美国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有时候,好的 推荐信可以弥补学生学术成绩上的不足。

5、学生申请自述:学生自述(brersonalStatement 一般需要学生自行撰写。可 以做一下子自我介绍,兴趣爱好介绍,获奖或者课外活动介绍等。有些学校也会有自 己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格,或者命题小作文让学生填写。这主要是让学校对学生有一个 初步的认识。

6、家长申请自述:家长申请自述主要是要求家长介绍一下孩子。可以包括孩子的 成长,性格,或认为孩子的优点,发展方向等情况以及自己的职业,家庭情况等。家

长自述能让学校了解家长眼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成长环境。这对以后学校照顾学生会 有所帮助。

7、学校面试:美国高中申请基本都需要面试。面试一般分为,现场面试,电话面 试以及视频面试。现场面试一般需要 1小时左右。电话和视频面试一般需要 20-30分 钟;根据学生面试情况决定面试时间长度。学校通过面试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8、家庭财力:家长需要提供银行的存款证明来担保学生在美国期间的学费。存款 证明需要原件,各大银行均可以。一般建议,去美国读高中的家庭存款证明能在人民 币 100万元左右。

美国高中分为私立高中和公立高中,一般来讲,中国学生只能进入美国私立高中 进修。对于美国私立高中全年学费和生活费用总和在 20-40万人民币不等。也有一些 私立教会学校费用就相对比较便宜些,一年大约在 12-18万人民币。

9、美国高中生留学费用(以年为单位: 学费:1万美金 -4万美金不等。

生活费:8千美金 -1.2万美金,各州的消费水平不一样,生活费用相应也不一样。 保险费:一千美金左右。

安全费:大概是 200美金。

申请费:各个学校不同。一般是一百多美金。 书籍费:因人而异。就几百美金,也有不需要的。

二、专科生去美国留学的条件: 那么专科生去美国留学有哪些要求条件呢?很多媒体曾报导过,专科生留学美国 主要有三大硬性要求:一是学生专科在读期间的成绩证明,已经毕业的学生要提供毕

业证明;二是学生的英语能力证明,即托福网考 79分以上或雅思 6.5以上;三是资金 担保。

首先如果专科生想到美国留学,是需要在校成绩所修学分大于或等于 12个美国学 分的,所以报名时专科生需要提供必要的成绩证明。而且,留学美国必然要有足够的 资金支持,综合注册费、学费、生活费等多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每年需要有 20万人 民币左右的花费。

不过就第二条来说,在实际报名时,英语成绩证明中硬性的托福、雅思成绩的要 求有较大误差。如果以上面的英语成绩指标作为标准,估计绝大部分的毕业生会失去 报名资格。毕竟专科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不像本科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 备托福或雅思考试。

事实上,托福或雅思英语成绩并不是所有美国大学的硬性要求,有的美国大学只 要学生英语水平能够通过校方的录取测试即可。学生被录取后,可以参加英语培训强 化语言能力,保障顺利学习。

如果具备优秀的英语成绩的话,对专科生留学美国当然更好。如果不具备相关英 语成绩,也无需紧张,只要平时打好英语基础,便可以减轻必须考托福、雅思成绩的 压力。

【更多相关留美申请知识请访问:http://apply.indexedu.net】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标语下一篇:导师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