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订单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23-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订单农业的体系还不成熟。美国是农业发达国家, 因此美国订单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1. 订单农业发展的现状

订单农业最早出现在美国, 但是在1930-1950年, 才真正发展起来, 除了在美国发展以外, 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兴起。20世纪末, 订单农业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 尤其在美国、日本、荷兰和加拿大这几个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 订单农业已经成为发达农业国家重要的农业基本特征之一, 对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最早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 当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了适应这种双层经营体制的形势, 国家和许多农民签订粮油订购的合同。这是最初的我国订单农业的雏形, 当时的订购合同已经具备订单农业的一些特征。到了后来, 农产品运销大户和乡镇企业的兴起使得我国的订单农业在一定程度得到了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 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和日本, 韩国等周边国家开展水产品、蔬菜加工的合作。20世纪90年代,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订单农业开始受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重视。21世纪, 订单农业基本覆盖了我国各个省份, 采用订单农业进行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也越来越多, 不再局限于蔬菜和水产品, 包括粮食用订单农业进行生产的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 (小麦、水稻、玉米等) 、经济作物 (甘蔗、棉花) 、茶叶、水果、畜产品以及各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都是订单农业生产的范围。从订单农业覆盖的品种、农户和企业的数量以及地区来看, 订单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是公司和农户实现互惠互利的重要形式。订单农业有效地减少了我国农户生产的盲目性, 对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 订单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 违约率高达70%, 让好多农户和企业产生畏惧心理。订单农业合同的双方彼此之间没有相应的利益约束机制, 导致合同的违约率居高不下, 这是困扰我国订单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

2. 美国订单农业发展的经验

2.1 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支持

在美国, 订单农业的参与主体除了公司和农户, 还有政府、农业协会, 以及其他非政府的公共机构, 这些机构在美国订单农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订单农业的实施过程中, 各部门的分工很明确, 尽管每个部门的利益不同, 但是每个部门都会按照合同规定, 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保证订单农业的高效性。美国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都很重视订单农业的发展, 积极为订单农业在本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农场主和涉农公司与订单农业有关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比如制定订单农业有关的法律, 并加强立法, 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为农户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规范农业订单的格式, 使合同的条款通俗易懂, 便于合同双方的理解和实施;建立农户和公司信用档案制度, 约束合同双方的信用, 避免发生农户或者公司出现违约的情况;建立订单农业利益协调机制, 防止出现严重的合同纠纷事件, 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2.2 美国的农民文化素质较高, 涉农公司信用较好

由于美国农场主的文化素质比较高, 能够较好地理解合同规定的条款, 在和涉农公司谈判的时候, 知道如何利用合同规定的条款, 让自己不处于劣势中, 以保护自己应有的利益。美国农户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有利于他们与农产品订购公司的合作, 方便订单农业的进一步实施。在美国, 涉农公司的规模一般比较大, 数量上也要比我国多, 并且这些公司在社会上的信誉比较好, 为了维持自己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 这些涉农公司一般不会轻易违约。

2.3 有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撑

美国有发达的金融体系, 为订单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农户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筹措到生产所需的资金, 完成合同规定的农产品供应量。而企业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的贷款, 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与更多的农户签订订单合同, 订购更多的农产品, 向市场上销售, 以获取更多的经营利润。且美国许多农民都会购买农业保险, 当涉农公司出现违约时, 农民可以利用保险来减少因为公司违约带来的经济风险。

2.4 美国发达的期货市场可以规避订单农业的市场风险

美国大部分农场主都会参与期货市场的交易, 并关注农产品期货价格的近期走势,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并决定是否和涉农公司签订订单农业合同。通过农产品期货价格的走势, 农民可以预期农产品近期现货价格是上涨或者下跌。美国农场主还可以利用发达的期货市场进行农产品期货的套期保值, 以规避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3. 美国订单农业的启示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订单农业的规模, 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 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等都不及美国的订单农业。因此, 借鉴美国订单农业发展经验, 对我国订单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引导农户积极参与, 加强多方合作

尽管我国的农户数量较多, 但是单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 农民与龙头企业之间的联系比较少。而美国的农户数量虽然不多, 但是生产经营规模却很大, 这是我国订单农业与美国订单农业的最大区别。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使得我国农户在订单农业中处于劣势, 政府应该重视订单农业的发展, 向企业和农户宣传订单农业带来的益处, 引导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组建成农民合作社或者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的, 壮大农户的实力, 引导农户积极参与订单农业。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 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农业企业和农业协会应该加强和农户的合作, 给予他们在生产资料、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上的帮助, 在与农户签订合同时, 耐心向农户解释合同中农民不易理解的条款。政府还应加强同农业企业、农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 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鼓励它们发展订单农业。

3.2 培育农业大户和龙头企业

美国订单农业的主要参与主体是生产规模较大的农业大户和大规模的企业, 对订单农业的需求比较旺盛,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订单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大户和龙头企业, 提高订单农业参与主体的规模和实力。龙头企业在订单农业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是负责农产品销售的中心, 因此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影响着订单农业的质量和效果。在培育龙头企业时, 我国应该注意评析企业的内部收益率、科学技术开发的水平、市场开拓能力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 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 并重点扶持它们, 把这些企业培育成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农户的培育, 为具有发展潜力, 提供经济上的援助, 在税收上给予农户一定的优惠, 并提供他们在农业上的技术服务。政府还应该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发放贷款, 扩大他们的经营规模。

3.3 监管和保险双管齐下, 减少订单农业的违约率

违约风险是制约我国订单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订单农业的违约率比较低, 主要是政府和非政机构严格的双重监管, 而中国的订单农业较高的违约率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我国政府需要制度严格的订单农业法律, 对订单农业合同设立统一的格式, 规范合同的条款, 加强对农户和企业违约的监管, 一旦出现双方出现违约, 应该给予一定的处罚。建立有效的保险机制可以减少订单农业的违约率, 订单农业合同双方可以购买责任保险, 在出现违约的时候保险费用由违约方承担。如果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 则由农户承担违约责任,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农户违约的风险。而如果企业没有按约定的价格收购农产品, 则由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3.4 利用期货市场降低订单农业的市场风险

美国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避免了农产品因为价格波动过大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我国发展订单农业, 可以借鉴美国这种做法, 降低订单农业的市场风险。订单农业相当于远期现货合约交易, 一旦合同订立, 交易双方就不能中途退出, 因此订单农业的风险很难有效转移。由于农产品的质量一旦生产出来就难以改变, 但是农产品从运输到销售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农产品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容易出现波动。期货市场则解决了农产品因价格波动给农户带来的风险。

价格是订单农业比较敏感的问题, 农产品市场价格有一定的随机性, 农户进入期货市场进行期货保值, 可以将市场风险重新分配或者转移市场风险给其他市场的参与者。此外期货市场实行保证金制度, 这为交易双方的履约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农户通过期货市场的对冲平仓, 弥补自己在现货交易中的亏损。除了套期保值, 期货市场还有价格发现的功能, 交易双方在签订订单合同时, 可以参考期货市场的价格确定合同标的物价格。一般来说, 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价格和期货市场的走势基本差不多, 因此农户和企业可以根据农产品的期货价格约定订单标的物的价格。当前, 我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及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 政府应该向农户宣传有关期货市场的知识, 加深农户对期货市场的了解。

3.5 引入利益制衡机制

中国订单农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订单履约率低。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利益制衡机制的成功经验。第一, 加强订单合同的约束力度, 比如在某些条款后附加不可撤销的条件和惩罚性措施, 强制要求合同双方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第二, 保证合同双方利益均衡分配, 保证在利益分配过程以及结果的公平性, 尤其是切实保障农户的公平收益权。只有利益的均衡分配, 才能调动农户参与订单农业的积极性, 企业也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最终实现共赢。

摘要:订单农业是指农户与企业, 或者中介机构签订农产品生产的相关合同, 并按照合同的要求,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营销模式。它可以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 能有效缓解因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产品滞销问题, 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 是现代农业主要的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之一。本文通过对订单农业发展的介绍, 并吸取美国订单农业发展的经验, 为中国订单农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发展,启示,订单农业

参考文献

[1] 尹成杰.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村经济, 2001 (05)

[2] 雷玉明.关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湖北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09) :55-56.

上一篇:浅谈企业标准信息的有效性管理下一篇: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采购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