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劳动保障工作计划

2023-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如同白马过隙,我们总是在和过去告别,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做好计划,那么该如何书写计划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乡镇劳动保障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乡镇劳动保障工作计划

我国乡镇企业劳动保护现状及对策

摘 要:我国乡镇企业劳动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劳动合同中缺少劳动保护方面的条款,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欠缺,职工缺乏安全保护培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内容抽象,缺乏可执行性,行政部门和工会对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不力,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薄弱,技术的落后也是原因之一。应制定狭义的劳动保护法,强化企业法律责任,加强劳动保护执法监督,加强法制宣传,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意识,以有效改善我国乡镇企业劳动保护状况。

关键词:乡镇企业;劳动保护;现状;对策

我国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用两章的内容对劳动保护有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在劳动保护问题上,我国还相继颁布了《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一系列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制下,我国劳动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劳动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乡镇企业,劳动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了解乡镇企业的劳动保护状况,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在江苏省的连云港、南通、南京、苏州4座城市进行了“乡镇企业劳动保护措施实施状况调查”,有大约2 000名职工接受了调查访问。本文拟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当前乡镇企业劳动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劳动法的相关理论,结合劳动立法实践,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乡镇企业劳动保护存在的问题 1.劳动合同中缺少劳动保护方面的条款 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从调查结果来看,42%的职工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没有相关内容,44%的工会与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中也没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的内容。就目前而言,乡镇企业职工很难凭借自己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合同、工会与企业之间的集体合同中的相关条款来有效保障自己在法律上的合法权益。 2.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欠缺,缺乏安全保护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60%的企业不向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而是用一定的金钱补助来作为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的替代品。在提供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的企业中,12.5%的企业只提供质量较差、种类不全的防护设备、设施。45%的企业在职工上岗前,没有对其进行如何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方面的专门培训。劳动保护措施的不完备无疑给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是对职工权益的极大侵害。 3.劳动保护监督力度不够 全国总工会早在1985年就已发布《基层(车间)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该条例第3条规定:凡有300名职工以上的基层工会和500名职工以上的车间工会,设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300名职工以下的基层工会和500名职工以下的车间工会,设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均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和上级工会劳动保护部门指导下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企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加之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管理和监察体制不健全,使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受到冲击,甚至不复存在,安全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人民日报》,2003-02-12)。如一些私营个体企业和改制后的国有集体企业呈现无主管部门、无工会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据调查,28%的企业没有设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分别有38%和30%的企业没有设置监督检查员和保护检查员。正是由于缺乏这些监督、检查专门委员会和专员的设置,以致工会在乡镇企业劳动保护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在安全生产的运行中问题颇多。 4.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调查发现,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了相应劳动保护用品的情况下,仍有52%的职工不会使用。其中有的是嫌麻烦,有的则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自己注意安全即可,不使用也无所谓,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安全保护用品不会对劳动保护产生作用,只在应付检查时才使用。可见职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于劳动安全保护措施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二、劳动保护现状原因分析 1.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内容抽象,缺乏可执行性 我国已出台的法律法规由于涵盖范围广、包容性强,对于解决劳动保护措施方面的问题针对性不强,很多都只是笼统地提出对策或者努力方向,缺少实施细则等配套的法规来辅助提供一种具体、可行性的操作机制,使得一些法律条文还停留立法层面,真正由纸上法转化为活法的微乎其微。如衛生部和原农牧渔业部1987年颁发的《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办法》规定,所有乡镇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卫生法规、标准,接受卫生部门的劳动卫生监督。凡新建、改建、扩建的乡镇企业,劳动卫生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已建成投产的乡镇企业,劳动条件不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逐步达到国家或地方卫生标准。《办法》还强调指出,乡镇企业不得安排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者从事有害作业和繁重体力劳动,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胎儿和婴幼儿健康有影响的有害作业。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危害的乡镇企业,应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和劳动卫生档案。违反本办法,造成职业危害加重或严重后果的企业领导及直接责任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本办法从宏观上对企业的劳动保护措施提出了要求,但在微观有待完善。其未能有针对性地对乡镇企业职工这样特殊的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保护,为他们提供便捷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 2.行政部门和工会对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不力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第10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履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等职责。这里所说的检查是指日常检查、定期检查还是抽查?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导致该项职责运作起来没有形成固定的检查周期。举报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劳动者积极检举揭发用人单位的不法行为。同时,也没有对检举揭发的劳动者进行专门保护,部分劳动者害怕打击报复,不敢举报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导致用人单位存在劳动保护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可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履行职责的实际状况不令人满意。 用人单位内部的工会组织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企业因劳动保护措施不完备而损害职工利益的行为未及时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会不是执法机关,没有足够的权力,且其成员大部分本身就是劳动者,受制于用人单位,现实生活中还大量存在着工会主席被用人单位收买的情况,从而导致工会这一重要的监管机构形同虚设,不仅降低了工会组织的权威形象,也使得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薄弱 用人单位法律意识薄弱,没有社会责任感。企业在逐利天性的驱使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会尽可能减少成本,从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设备下手,能省则省,或者选择较为劣质、便宜的用品和设备,弱化了劳动保护工作,没有承担其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劳动者维权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知识。劳动者在利益上受制于用人单位,经济上不独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存在的劳动保护方面的问题,不敢检举揭发。加之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劳动者维权意识不强,对于用人单位侵害其劳动权益,不会据理力争,拿起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4.技术不达标,存在潜在危害 当前社会新兴产业飞速发展,由于劳动防护措施不完备而导致的潜在的职业危险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有时很难发现和检测,容易诱发一些劳动安全事故。比如在电子厂中的核辐射、化工厂中的尘毒危害煤矿的粉尘危害等等。一桩又一桩的职业危害事件无不在向我们敲响警钟,必须加强技术发展,提高检测水平,及时淘汰劣质防护用品、设备,更新、引进先进劳动器具,使得劳动保护措施真正有保障[1]。 三、完善乡镇企业劳动保护措施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劳动保护立法,强化企业法律责任 尽快出台与已有立法相配套的细则、条例,弥补法律法规的漏洞,使其更有可操作性。建议制定狭义上的劳动保护法,专门调整劳动保护问题,规定可涉及劳动防护用品、设施的配备与监管,劳动保障监察的运行程序和强制措施,劳动卫生安全工作环境监管等等方面。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比如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立法的高潮中,原联邦德国也于1974年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法》。两德合并后于1996年修改完善并颁布了《劳动保护法》,该法规定详尽具体,规定了企业是劳动保护的责任主体,企业要建立由雇主代表、工人代表和企业医生及劳动保护专业人员组成的企业劳动保护委员会,并对该委员会的任务做出了规定[2]。现行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规定轻微,要加大对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为了惩治对待劳动防护用品能省则省的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83条明确了处罚力度:对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但目前相比较企业收益而言,很多企业会选择接受5万元以下的罚款,而对整改意见置若罔闻,究其原因,就在于违法成本太低,这无形中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所以必须尽快调高惩罚基准,同时相对明确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使处罚落到实处,给违法者以警示。 2.加强劳动保护执法监督,严格依照法律进行监察,强化执法监督功能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应严格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善检查和检举揭发机制。确立日常检查制度,定期对乡镇企业劳动保护实施状况进行监督。同时明确检举、揭发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勇于揭发的劳动者的保护,消除劳动者的顾虑。 各级工会组织要配合、协助劳动监察部门对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开展进行定期、全方位的检查与监督,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提出一定的整改意见[3]。对置若罔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置职工安全于不顾的企业应建议有关部门对其采取惩罚、整治措施。 3.加强法制宣传,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意识 加大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贯彻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劳动保护的法律意识。对于乡镇企业而言,要提高其安全意识,自觉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提供质量合格与种类齐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备,积极主动接受工会组织和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督;对于职工而言,要提高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综合运用协商、调解、诉讼、仲裁等各种途径切实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4.设立行政许可,加强对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生产的监督 政府对于劳动保护器具的生产许可应从严把关,将许可证颁发给真正有资质的生产商。并由具有国家资质的社会检验机构对器具进行强制检验认证,质量合格的颁发认证标志[4]。在投入企业生产过程中,政府也不能放松监督,采取抽查或者定期检查的方法,保证劳动保护器具的质量。 企业应当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严格按照劳动防护用品产品说明及相关标准中的要求督促、教育职工正确佩戴,制定并实施适宜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的职业、工种要求发放不同种类的、质量合格的防护用品。职工也有按要求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维护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和责任[5]。 四、结束语 劳动防护措施犹如是司机身上的“安全带”,如何让这根“安全带”真正发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值得企业、职工和政府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这也是三方主体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只有企业提供完备的“安全带”、职工正确佩戴和政府、工会对质量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三者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处理好当前乡镇企业劳动保护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漏洞,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参考文献:[1] 温仁.美国的职业安全卫生监察体制[J].劳动保护,1993,(1):45.[2] 陈黎.友邦的启示——在德意志感受劳动保护(连载一)[J].现 代职业安全,2004,(12).[3] 贺媛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J].法制与 社会,2009,(6):335:339.[4] 李嘉.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监管发展[J].劳动保护,2008,(10):35-37.[5] 王银有,闫慧芝.加强职工劳动保护的实践与探索[J].管理荟萃, 2012,(1):40-41.(责任编辑:赵蕾)

作者:于莹莹 徐霄

第2篇:乡镇企业员工权益保障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 社会转型期,乡镇企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为乡村社区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乡镇企业在员工权益保障方面却存在比较严重的缺位现象,制约了乡村社区的和谐。现阶段,乡镇企业的员工权益保障水平普遍偏低,通过对山东省X镇民营经济园区的30家乡镇企业及其300个员工的实证研究,发现乡镇企业的自身条件、员工的文化素质、乡土社会的特点影响员工权益保障水平。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员工 乡土社会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日益提上日程。众多周知,社会转型期,我国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系统协调统一的社会。其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其中最为重要方面——“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社会公平正义[1]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不断调整社会基本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内容。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晴雨表、风向标,劳动关系的和谐需要以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为基础。近年来,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不断报道劳动者权益受损现象,而且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2010年上半年的富士康“十连跳”事件引起了社会成员的极大关注。可以说,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员工都在日益重视员工权益问题。但是在远离行政权力主导的乡村社区中,情况却有所不同。乡镇企业的员工权益保障水平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员工招工中的知情权未得到保障;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低;劳动时间长,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劳动时间;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且加班费用的支付未遵循法定支付金额;社会保险购买率低,福利待遇较差;安全生产条件较好,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工作环境很差;仍有部分员工的平等自由权未得到保障;员工受训率较低,且培训内容单一。研究发现:乡镇企业的自身条件、员工文化素质和乡土社会的特点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乡镇企业的员工权益保障水平。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展开对影响因素分析。

博弈理论指出,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一种博弈关系,他们都是参与博弈的直接主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他们总是从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出发考虑,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博弈策略。在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双方首先要进行合作博弈,才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当然这要求雇主与雇员之间达成一种有约束力的协议。然而,这种协议在乡镇企业中难以达成。因而,雇主与雇员之间便会形成一种非合作博弈,即参与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优先考虑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雇主与雇员在进行博弈时存在四种情况,如图一。(1)当雇主采取斗争,而雇员采取合作形式时,即雇主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而员工仍然坚持为企业创造财富时,如图中左下角,雇主获得最大利益为7。(2)当雇主与雇员全部采取合作形式时,即雇主主动保护雇员的合法权益,而雇员积极工作,创造更多的财富时,雇主和雇员都获得比较多的利益,如图中左上角,雇主获得的利益为6,雇员获得的利益为4。(3)当雇员采取斗争,而雇主采取合作形式时,即员工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与雇主对抗,而企业本身就已经在某些方面保护员工合法权益时,员工获得最大利益,如图一的右上角,雇员获得的利益为5。(4)当雇员和雇主都采取斗争形式时,即雇员因为员工权益受损不断与雇主斗争,生产积极性差,旷工现象严重,而雇主未在员工权益保障方面作出改进时,雇主与雇员获得的利益都是最少的,员工不提供劳动力,那么最终的结果是员工失业,企业只能破产或资本外移。

一、乡镇企业的自身条件影响员工权益保障水平

乡镇企业的自身条件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企业规模两个方面。因而,从经济效益和企业规模两个方面考察乡镇企业的自身条件对员工权益保障的影响。

首先,乡镇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员工权益保障。乡镇企业这个“蛋糕”在被分割时,要视“蛋糕”的大小而定,“蛋糕”越大,员工分得的相对较多。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具有较高同质性的乡镇企业中竞争更加激烈。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为赢得竞争,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乡镇企业尽量压低企业成本。然而保障员工权益势必提高企业成本,因此,员工保障水平在不同经济效益的乡镇企业之间存在差异。通过对企业年销售收入与各类员工权益保障状况的交互分析,发现经济效益好比效益差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略高,劳动时间相对较短,劳动报酬较高、福利待遇水平更好、安全生产条件好。通过对年销售收入与员工权益保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见表1),发现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权益保障的满意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18。总的来说,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员工权益保障水平相对好一些。

其次,乡镇企业规模影响员工权益保障。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设立工会,一般有工会组织的企业,员工的满意度较高。这是因为有工会的企业,工会可以代表员工与企业交涉,反应员工意志,企业针对员工的意见,完善各种政策,使员工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员工在与雇主展开博弈的过程中,工会是员工采取斗争形式必不可少的组织,作为员工利益的代表者,代表员工与企业进行“对话”,才能够迫使乡镇企业不断改善员工待遇,使劳动关系在不断的博弈过程中走向协调。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乡镇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还十分微弱,员工与雇主的博弈不能达到博弈矩阵中的第三种类型(雇主合作,雇员斗争),实现员工的最大利益。

二、员工自身文化素质影响员工权益保障水平

员工文化素质影响员工权益保障状况。首先,员工的文化素质影响员工的职务,通过对文化程度与员工岗位的多重方差检验(见表2),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的工作岗位存在显著差异,文化素质高的员工,职务或岗位相对较高。乡镇企业在员工权益保障中存在分层现象,随着员工职务的上升,其所处的权益保护层也会上移,如图二。员工文化素质的差异造成工作职务或岗位的差异,导致不同文化素质的员工处在不同的员工权益保护层。通过对员工职务与员工权益保障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见表3),Eta系数为0.252,说明员工职务或岗位与员工权益保障满意度的存在正相关关系,职务或岗位越高,员工对企业在员工权益保障方面的满意度就高。其次,员工的文化程度影响与员工对相关信息的知晓程度,从而影响员工的权利意识。调查显示,乡镇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大都集中在初中水平以下,占54.7%。文化程度较低,员工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清,调查中,了解《劳动合同法》内容的仅占16.3%,而不太了解和一点也不了解的占83.7%。博弈论强调信息的重要性,认为信息是影响博弈均衡的重要因素。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信息掌握程度决定了其最优战略的选择。由于雇员文化素质的限制,雇主与雇员在博弈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员工对自己的权利没有明确的认识。因而在博弈过程中,他们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忍让,以保住自己的饭碗。信息不灵通造成员工在博弈过程中的忍让,使得乡镇企业能够轻易逃避各种保障员工权益的责任。

三、乡土社会的特点影响员工权益保障水平

乡镇企业处在农村社区中,其发展离不开农村社区这一客观环境。乡土社会的内在结构性力量,如习俗、传统等,对乡镇企业产生重要影响。乡土社会孕育了乡镇企业,对乡镇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乡土社会的特点同时也制约了乡镇企业对员工权益应有的保障。

首先,“熟人关系”的交往原则,使得乡镇企业与员工之间更多地建立非契约关系,以致员工权益保障缺乏最基本的契约性约束。中国乡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费孝通认为,“熟人社会”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朴素表达。在农村社区这个“场域”中,信任建立的基础是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乡镇企业中的员工大都是互相介绍进入企业,他们之间有着良好的信任关系,对自己所工作的企业也有比较高的信任,他们相信企业会善待自己,而不是通过劳动合同这种契约形式确定企业与他们的关系。费孝通认为,只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迁,在越来越大的社会空间里人们成为陌生人,由此法律才有产生的必要。因为只有当一个社会成为一个“陌生人社会”的时候,社会的发展才能依赖于契约和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通过制度和规则,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与信任。而现今的乡土社会与“陌生人社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乡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难以建立,进而影响员工权益保障。

其次,乡土社会供过于求的劳动力现状与乡民的强烈求职意愿之间的反差,导致员工在与雇主的博弈过程中,为保住自己的“饭碗”,大都采取“默许”方式,形成“雇员合作,雇主斗争”的博弈状况。一方面乡镇企业中,员工获得的收入明显高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收入,另一方面,在乡土社会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乡镇企业。因而,员工都非常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如果员工与雇主对抗,有可能出现对雇员损害更大的情况——被开除。因而,为保住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工作,员工对企业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表现为“默许”。调查显示,几乎没有员工与企业发生过劳动争议,也证明了这一点。乡镇企业员工很少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与雇主对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乡镇企业损害员工权益的机会主义心理。

再次,乡民看重血缘关系,乡镇企业大都采用家族式管理,员工权益保障存在“差序格局”,大多数普通员工难以进入家族成员所处的员工权益保护的核心层,而是处在员工权益保障的底层。乡土社会中的乡民具有浓厚的血缘意识,在乡镇企业中表现突出。浓厚的血缘意识,使得大多数乡镇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而家族制的管理方式造成员工权益保障水平在同一企业中出现差异。与费孝通所提到的“差序格局”相似,乡镇企业在保障员工权益的过程中存在“差序格局”。与企业老板关系密切的员工得到的保障多于普通员工。一些企业,员工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其受保障的力度。在不同的劳动保护层中,随着与雇主关系亲密程度的递减,员工所处的保护层逐渐下降。此外,家族制的管理方式,使乡镇企业笼罩着浓厚的家族色彩,非家族内部的成员难以进入家族成员所处的保护层。

四、对策

毋庸置疑,乡镇企业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转型,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工权益保障问题逐渐凸现,有违社会公正,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将乡镇企业员工权益保障问题提上日程。就目前看,要继续发挥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进而提高乡镇企业员工权益保障水平。

首先,继续发挥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是经济主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它除了承担创造经济利润的经济责任外,还担负着培养人才、保护环境、参与社区建设等社会责任。正如美国的管理学家H. R. Bowon 针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的社会契约概念中所说的,企业存在于社会期望中,就必须遵守社会建立的指导准则、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被认为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契约。从现阶段看,乡镇企业主要担任了“经济人”角色,创造的利润和税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持。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乡镇企业不仅应该担任“经济人”角色,注重一般GDP的增长,更应该看重绿色GDP的增长,不断完善“社会人”角色,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工人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往往是防守的,基本不会采取进攻。在乡镇企业中更是如此,农民的维权意识比较低。一方面,员工安于现状,满足于一份比农业制生产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素质比较低,造成农民的权利意识模糊。因而,要提高乡镇企业的员工保障水平,唤醒员工的维权意识至关重要。在我国,农民权利意识淡薄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分割下的教育资源的“缺失”直接相关。长期以来,国家重视城市社区的教育事业,将大量经费投资于城市教育,对乡村地区教育的投资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教育资源的缺失使得许多农民失去享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得不到提高。随着社会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从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现在规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国家的法律法规打破了教育体制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使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有了发展的保证。这样,为农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平台,能够保证向劳动力市场输送更加合格的人才,促使员工在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在与雇主的博弈过程中作出更加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http://cpc.people.com.cn(2006-10-11).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风笑天: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4]秦颖等: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江汉论坛,2001(7)

作者:纪晓飞 申 琦

第3篇:加强乡镇站财务管理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摘 要: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事业单位,既代表政府动物防疫、执法、监督公益性职能,又面对农村千家万户提供畜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不是以利润最大化或单位价值最大化为其根本目的。作为农业事业单位,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完成事业计划和其他各种事业任务。近几年,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业务活动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财务管理不应再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而应该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模式,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开展成本管理。以藁城为例,加大对兽医站的管理力度,狠抓了畜牧财务管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藁城 畜牧 畜牧兽医站

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是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了完成事业计划和行政任务,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的活动。乡镇畜牧兽医站一般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自身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或者虽然有一定的收入,但不足以抵补单位的全部支出。国家为了保证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各项工作和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通过国家预算把一部分社会收入,以无偿的形式通过各种方式拔给乡镇畜牧兽医站,用以支付各项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设在基层的事业单位,担负有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疾病,确保动物及产品的安全生产和质量保证,推广科技成果的培训和实施的职责。畜牧兽医站所从事的事业活动是以畜禽为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检疫、防疫、诊治、配种、保健、消毒等服务项目,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是结合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以当地的农村为市场,主要有饲料经营和其他非相关的活动, 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的作用是由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职能决定的。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体现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与国家、其他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乡镇畜牧兽医站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等党和政府的法律法规。第二,有利于完成事业任务,认真履行执法、监督以及服务职能,确保我市动物安全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让市民吃上放心肉,提高畜禽产品的国内外竞争力。第三,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有利于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稳定,杜绝出现“站垮、网断、人散”的局面。

乡镇畜牧兽医站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利润的最大化或本单位价值的最大化,而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事业计划的完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特殊条件和因素,决定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财务管理不能象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那样开展财务管理。它的财务活动受到物质生产部门所提供的社会总产品的制约,其根本任务就是在一定资金条件下妥善筹集,合理安排,及时供应,节约使用各种资金。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合理安排,保证资金供应,促进事业计划的完成。积极组织收入,大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分析、检查和监督。

1、强化管理意识

畜牧经济的发展必须强化财务管理意识,畜牧财务管理做得好与否、做得是否到位,关系到能否调动畜牧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增收增效的大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衡量基层兽医站工作业绩的标准。藁城市畜牧水产局结合本市畜牧系统财务管理的现状,根据上级有关财经法规,拟定了切实可行的适合本行业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选拔了一批年轻的大中专毕业生担任会计,集中培训,规范标准,统一管理,把乡镇兽医站财务管理纳入为畜牧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轨道,为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强化制度管理

为确保各项制度能够长期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藁城市畜牧水产局还先后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财务管理,包括年初各站必须做出全年的收、支预算。严格遵守财经法规,收取符合规定的事业性费用,以弥补经费不足。制度的不断完善,有效地扼制了以往不尽合理财务事项的发生,提高了各兽医站的财务管理水平。

3、强化内控机制

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努力提高单位各种效益和资产的运营质量,努力降低消耗,减少开支,减少各种存货积压,提高经济效益。

几年来,藁城市畜牧水产局制定了一系列内审计划,使内审不断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局审计机构每半年对各镇站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就地审计,年终则对全年的收、支情况对照年初的计划及各种规制度视其完成落实的情况,各项收入视有无超范围、超标准现象,各种支出检查有无违规现象。根据各站收支情况,对照年初制订的岗位责任制,确定奖罚分配方案。近几年全市14个镇站的收入逐年增长,实力不断壮大,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各镇站均在市畜牧水产局的資金支持与自身投资相结合下建设了达标的化验室。尤其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中,在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首先投资购置疫苗、消毒剂等药品和器械,保证免疫、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 100%,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在省、市组织的多次检查中始终名列前茅。

畜牧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杠杆,乡镇兽医站就是这个杠杆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结实了、壮大了,畜牧经济就发展,社会经济就进步,人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就有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建平.乡镇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河北会计.2011年第五期.

[2]杨玉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J].会计视角.2012年第十期.

[3]荣梅等.“实施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强化会计监督职能,[J].财务与会计.2012年第2期

作者:张军华

第4篇:乡镇劳动保障工作计划

文章标题:乡镇劳动保障工作计划

2007年是我镇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按照市、区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年劳动保障工作总体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落实政策、完善制度、推进法制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快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保持劳务关系和谐稳定,大力加强维权工作和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一、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

1、落实工作责任。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增加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先目标。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村(居)委会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保持就业和再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100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人,“4050”人员再就业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要达到488人,其中跨省转移就业120人。

2、确保政策落实。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层层分解区政府确定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效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继续把再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创业培训联动机制,着力解决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3、强化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推进就业服务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认真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整治劳动力市场秩序、创建“劳务经济”等活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方针,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管理和服务,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突出抓好独立工矿区关闭破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做好大学毕业生、复员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就业工作。

4、加强职业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手段,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加大在职培训力度,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抓好扶贫培训,建立一个有实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打造培训品牌。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探索建立公文写作培训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加快创业培训中心建设。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认真组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按照3的比例启动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工作。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按照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要求,积极探索企业化管理事业的单位改革改制的职工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措施。医疗保险要重点研究解决困难企业、困难群体,特别是关闭破产、改革改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同步推进生育保险。失业保险要研究实行市级统筹的办法。工伤保险要积极稳妥地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参保工作,研究解决国有企业“老工伤”的问题。

2、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扩面征缴为重点,以五里牌镇蜡烛厂参加社会保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积极推行“五保合一”和社会保险双基数征收工作,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和稽核力度,强化基础管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三、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推动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启动实施“劳动合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督促检查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指导企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台帐。大力推广各行业各领域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98以上,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50以上。完善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积极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努力探索在乡镇一级建立三方协商机制。

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湖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按照“主动巡查、突出重点、规范行为、严格程序、依法处理”的要求,深入开展劳动合同签订、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清理规范职业中介等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保基金征缴率、农民工工资清欠率。积极推进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维权队伍建设。

3、全力做好维稳信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职工分流安置政策,妥善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劳动关系调整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认真研究职工分流安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认真做好企业军转

第5篇:乡镇2011年劳动保障工作计划

2011年是我镇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按照市、区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年劳动保障工作总体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落实政策、完善制度、推进法制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快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保持劳务关系和谐稳定,大力加强维权工作和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一、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

1、落实工作责任。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增加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先目标。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村(居)委会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保持就业和再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100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人,“4050”人员再就业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要达到488人,其中跨省转移就业120人。

2、确保政策落实。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层层分解区政府确定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效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继续把再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创业培训联动机制,着力解决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3、强化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市场

管理,推进就业服务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认真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整治劳动力市场秩序、创建“劳务经济”等活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方针,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管理和服务,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突出抓好独立工矿区关闭破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做好大学毕业生、复员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就业工作。

4、加强职业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手段,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加大在职培训力度,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抓好扶贫培训,建立一个有实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打造培训品牌。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探索建立培训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加快创业培训中心建设。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认真组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按照3%的比例启动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工作。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按照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要求,积极探索企业化管理事业的单位改革改制的职工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措施。医疗保险要重点研究解决困难企业、困难群体,特别是

关闭破产、改革改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同步推进生育保险。失业保险要研究实行市级统筹的办法。工伤保险要积极稳妥地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参保工作,研究解决国有企业“老工伤”的问题。

2、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扩面征缴为重点,以五里牌镇蜡烛厂参加社会保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积极推行“五保合一”和社会保险双基数征收工作,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和稽核力度,强化基础管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三、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推动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启动实施“劳动合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督促检查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指导企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台帐。大力推广各行业各领域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98%以上,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50%以上。完善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积极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努力探索在乡镇一级建立三方协商机制。

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湖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按照“主动巡查、突出重点、规范行为、严格程序、依法处理”的要求,深入开展劳动合同签订、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清理规范职业中介等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保基金征缴率、农民工工资清欠率。积极推进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维权队伍建设。

3、全力做好维稳信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职工分流安置政策,妥善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劳动关系调整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认真研究职工分流安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认真做好企业军转干部工作。切实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完善和落实信访工作预案,及时、果断、妥善的处置各类矛盾和问题。

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1、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镇上下恪守“真心真意为民着想,诚心诚意为民解难,实心实意为民办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职业风范和“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廉洁自律、勤政高效”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服务站作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流程。坚持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一个“心齐气顺、和谐相处、运转协调”的工作环境,努力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向前发展。

第6篇:乡镇2011年劳动保障工作计划

2011年是我镇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按照市、区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年劳动保障工作总体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落实政策、完善制度、推进法制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快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保持劳务关系和谐稳定,大力加强维权工作和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一、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

2、确保政策落实。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层层分解区政府确定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效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继续把再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创业培训联动机制,着力解决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3、强化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推进就业服务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认真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整治劳动力市场秩序、创建“劳务经济”等活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方针,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管理和服务,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突出抓好独立工矿区关闭破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做好大学毕业生、复员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就业工作。

4、加强职业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手段,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加大在职培训力度,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抓好扶贫培训,建立一个有实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打造培训品牌。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探索建立培训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加快创业培训中心建设。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认真组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按照3%的比例启动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工作。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按照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要求,积极探索企业化管理事业的单位改革改制的职工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措施。医疗保险要重点研究解决困难企业、困难群体,特别是关闭破产、改革改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同步推进生育保险。失业保险要研究实行市级统筹的办法。工伤保险要积极稳妥地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参保工作,研究解决国有企业“老工伤”的问题。

2、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扩面征缴为重点,以五里牌镇蜡烛厂参加社会保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积极推行“五保合一”和社会保险双基数征收工作,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和稽核力度,强化基础管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三、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推动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启动实施“劳动合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督促检查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指导企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台帐。大力推广各行业各领域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98%以上,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50%以上。完善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积极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努力探索在乡镇一级建立三方协商机制。

与本篇

乡镇2011年劳动保障工作计划

内容有关的:到

机关单位工作计划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第7篇: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社保、增收、就业为出发点,以完善体系,加强管理为抓手,把社会保险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工作重点,围绕年初各项目标责任,认真开展工作,不断加大社会保险工作和促进就业、引导创业工作力度,努力提

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为我镇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2012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制度抓规范,建立两级管理体系,提升社会保障软实力

劳保工作的日常业务共涵盖了社会保险、劳动力转移、劳动监察、创业指导等十余项工作,一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好的推动工作,我们在年初对县上下达的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指标进行分解,有计划、有步骤的形成工作思路;在年末对本工作进行梳理,查缺漏、找不足,总结工作经验;年初镇上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每月将各村工作统计汇总一次,并先后建立了协管员培训,内外监督等工作制度,规范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质量;为了方便群众及时准确了解社会保险的最新政策,我们将办事流程及重要政策制成宣传单下发到农户手中,提高了告知率,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全镇的社保工作形成了“镇、村”两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责任,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全覆盖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

二、强服务抓管理,做细做好各项日常工作,打好社会保障基础

结合“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今年,镇劳保所在全镇掀起了服务百姓零距离、业务办理零推诿、为民办事零拖延、目标任务零积压、服务态度零投诉的“五零服务”。不但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也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进展。

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超额完成。

1、全镇劳务输出共1008人次,其中,女性472人,帮带输出24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6人(其中女性110人);

2、共发放、张贴招工、用工信息、宣传册200余份;对全镇外出务工人员、创业人员按地域分门别类建立基础台账,完善工作平台,为全面准确掌握和指导全镇就业情况打下基础。

3、接受群众政策咨询100余次,新发放各类支持就业、鼓励创业政策宣传册300余份。

二是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继续开展。

1、全年征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共计25.35万元,参保人数达2928人次,新增参保382人次。

2、建立健全“新农保”参保人员档案2900余份,并逐一核实参保人员信息,按村组形成缴费及待遇享受人员花名册,纸质档案按年龄段分门别类全部装订装盒。参保人员信息录入2354条,基本实现网上管理。

3、发放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政策宣传页1200余份,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政策解答,征收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费共计1291人25820元,完成率达106%,超额完成本目标任务。

4、对我镇曾在企事业单位或乡办企业工作3年以上人员、可享受养老保障人员进行了补充认定,共排查40余人,并登记造册。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三此同时三服务三促进

一是“新农保”参保率仍偏低。“新农保”是劳保所全年工作的重心。造成此项工作进展滞后,主要存在空挂户口问题对参保工作的影响。我镇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这些人长期居住在外地,杳无音讯,但户口一直留在原村,在征缴过程中无人可寻;同时受地域、环境的制约,部分群众对政策不能完全理解,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缴纳。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深入农户家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

第8篇: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报告

2013年,我乡劳动保障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践行以人为本和"人性化服务"理念,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乡劳动保障工作呈现出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现将我所2013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用足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更加明显。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乡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157人次,其中,一产转移农村劳动力1221人次,二产转移农村劳动力1192人次,三产转移农村劳动力1744人次,转移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3422人次,有组织转移1731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411.06万元,其中一产转移农村劳动力创收708.18万元,二产转移农村劳动力创收691.36万元,三产转移农村劳动力创收1011.52万元。

2.狠抓创建,创建创业型县活动深入开展。把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健全了创建创业型县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工作考核"五大目标体系",完善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截止2013年10月,全乡征集创业项目资源库创业项目83户个体工商户;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创业7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笔,金额40万元;其中大中专毕业生4笔金额35万元,复转军人小额担保贷款1笔,金额5万元。

3.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多角度分析和把握节后用工形势,多层次搭建求职招聘平台,多方位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多地区加强劳务对接合作,多渠道建好企业"人才库"的"五多"举措,成功应对了年初出现的企业"招工难"问题。同时,结合乡远程办加快完善规范灵活的信息网络建设,将**县信息网络延伸到了全乡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有40%的村完成了信息网络服务网点建设,进一步方便了企业和劳动者就近就便开展求职招聘活动。首次举办窝依莫克乡春季用工招聘会1次,收集企业岗位信息200余家,1200条,推荐就业150人次,介绍成功100人次。

4.完善制度,狠抓扩面,覆盖城乡社保体系更加完善

以"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按照"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参保扩面"的原则,扎实推进"全民社保"工程。截至12月5号,全乡新农保全面完成参保率、覆盖率和续保率三项核心指标。全乡共有6202余农村居民纳入了新农保,60岁以上发放人数1139人,发放率达100%,2013缴费新农保缴费人数4862人,续保率达到100%。

5.围绕转型,狠抓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更加有力

坚持以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开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为我乡经济转型升级输送了大量实用型技能人才;截止2013年10月,完成农牧民参加各类培训5070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575人次,双语培训168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815人次。

6.注重效能,狠抓队伍,劳动保障队伍能力更加提升

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法治型"团队为目标,把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做好人大行政执法迎评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劳动保障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得到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劳动保障队伍不稳定、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有待进一步解决,业务能力、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我所将进一步加强对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的政策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为民办事服务的能力。深入开展劳动保障系统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真正落实"人性化服务"理念,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窝依莫克乡劳动保障所

第9篇: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平台建设“六到位”的标准要求,2004年由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了___镇劳动保障服务所,同时成立了5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服务体系,在做好基层劳动保障工作、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大力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开拓就业渠道,使1102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97名“4050”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开创了就业工作进社区、社会保障

进社区、城市低保进社区的工作局面,全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喜人态势。

一、劳动保障基本情况。

___镇地处城郊,总人口40770人,其中城市人口18871人,辖13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按照业务部门的按排部署和总体要求,镇政府从着力抓好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入手,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劳务输出、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区岗位开发、社会保险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

(一)、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要求,镇上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县上在人员编制紧缺的情况下,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8人,正式干部7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11人,其中,镇劳动保障服务所8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10人,并将劳动保障所需的经费并入社区经

费,列入县财政统一拨付,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劳动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人力物力上的保证。

(二)、结合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首先从抓硬件入手,争取劳动部门资金,购置了办公设施,做到了“五个一”,即有一块牌子、有一部电话、每人有一套桌椅、有一个资料柜、有一台电脑。镇劳动保障服务所有独立的办公场地96平方米,配备9套办公桌椅;五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同各社区居委会合署办公,做到了标识台帐、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五统一。

(三)、夯实工作基础。所站成立后,组织人力对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状况、下岗失业人员、辖区单位用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六册一表”下岗失业人员花名册、离退休人员花名册、劳动力资源花名册、辖区内用工单位花名册、享受城市低保人员花名册、求职意愿登记表,并录入微机实行动态

管理。截止目前累计登记失业人员1633人、“4050”人员143人、零就业家庭32户54人,《再就业优惠证》发放660人,企业退休人员766人,为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四)建立工作制度。劳动保障服务所站成立后,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站所职能职责,制定完善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工作职责》、《社区劳保站工作职责》、《劳保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再就业优惠证办理工作程序》、《劳务输出工作程序》、《职业介绍工作程序》、《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工作职责》、《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制度》等9项工作制度,并使之上墙公示,从制度上保证了劳动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二、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主要成效。

1、摸清了底数,促进了就业。社区劳动保障人员经常对辖区居民和用工

单位进行走访,不断更新充实劳动保障的各类台帐,特别是对下岗失业人员做到了“六清”即思想动态清、家庭情况清、劳动技能清、择业观念清、身体状况清、经济收入清。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发布栏及时发布各种用工信息,随时开展用工职介活动,使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2、就业再就业政策深入人心。一是利用开展失业登记和就业服务等时机,对失业人员进行择业观教育,树立勇于走出家门,国营私营都是单位,各行各业都是工作的观念。二是利用各种例会、信息栏、板报、张帖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宣传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各项政策。三是树立了一批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积极创业,下岗不落志再就业典型,通过组织先进典型演讲会的形式,现身说法。使劳动保障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就业援助有序开展。一是收集发布信息送岗位,为了使再就业援助活

动落到实处,针对掌握的失业人员的具体情况,多方搜集用工信息,编发劳务用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二是以人为本送服务,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和指导,对572名失业人员进行了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详细掌握了他们的求职意愿,特别是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开展了一对一服务,制定服务计划书97份,就业援助有序开展。

4、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体。一是针对“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58个,安置58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并为他们落实社保补贴41064元;二是为有创业意12全文查看

上一篇:公司对管理层奖励计划下一篇:干部作风问题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