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的师德和师能

2023-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论新时期的师德和师能

浅谈提高教师师德和师能的重要性

师德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一、立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而一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

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立师德是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二、强师能

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们常问: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认为,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具体是:

1、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终身学习者不是一个盲目的学习者,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剧增,使教师受到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轰滥炸”。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4、课程设计的专家。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使教师不仅要参与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而且愈来愈拥有课程设计的自主权。教师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原则,了解知识产生和更新的状况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

5、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要学会应用这些教学技术。教师应是新的料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些方面的行家里手。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知识。

6、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相对于人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以此培养学习的技能,在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些方面教师是指导者、领路人、导航员。

7、客观公正的评价者。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就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和评估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对其成绩的评估要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技术、力求科学、客观、公正。

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让我们每一位拥有人民教师称号的人,怀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使自己能够担当起培养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韩愈说,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陶行知先生说,老师要“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于漪老师说,在我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一个“够”字。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师观,但是教师的职责是育人,这一点是共同的。而育人者必需具备育人的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便是育人者应有的素质。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具有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师德、师智和师能。古人言:“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德才兼备,德是统帅,是首要的。

教师要将自己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要靠其高尚的品德。教师的使命就在于用自己的心灵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思想,用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高尚品德的老师能教出拥有高尚情操的优秀学生;一个缺乏敬业精神的老师能带出对祖国、对未来有高度责任心的学生;一个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美好的老师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反之,师德高尚的老师,不仅能使普通班级成为团结奋进的优秀集体,使一般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能使后进生发生本质的转变。因为他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爱自己所执教的班级和学生。这种爱心使他能贴近学生的心灵,这种爱心使他有了一双慧眼,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即使面对好学生也能及时发现他的不足,帮助他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即使面对后进学生也能及时看到他的闪光点,鼓励他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在成功的道路上昂首前进。他的敬业精神和爱心,也能使他找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潜心思考,认真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带好班,上好课。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教育楷模。一个教育教学能力不合格的教师,不可能肩担起教书育人的道德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具备三种“力”,即“教育能力、事业动力、人格魅力”,“动力”是前提,“能力”是基础,“魅力”是升华。“无能”不能当好教师,“无德”不能当教师。师德与师能并重,才能当教师,才能当好教师。

师能--技高为师。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是 :1.本体性知识—-胜任岗位的基本保证;2.文化知识—-博采众长自成一家;3.实践知识—-机智丰富的个体存在;4.条件性知识—-成功教学的“金钥匙”.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优秀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反思;2.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善于对信息技术优化、整合;3.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积极维护和保健. 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要有良好的育人技巧,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同时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使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和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在这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师生之间更便于交流,教师也能更充分地挖掘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自由的空间内得到焕发,实践能力得到加强。早在一千年前,韩愈在《师说》中就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先进师生观。其实,只要教师教育得法,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老师。此时,对于教师来说,更应摆正位置,尽力引导并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把学生的进步、成功看作是教师的光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好数学,成为“经师”,而且更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者,成为“人师”。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

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就向你打开。数学教育应该是建立在爱上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数学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就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数学的执着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数学教育要重视智力因素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数学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刚毅的性格,以激发学生为数学拼搏的豪情。

我们的教学直接面对生命,生命是人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需要的整合体,因此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提高教学效率。面对生命,上中学数学课就要有激情,融氛围之美、数学之美、探索之美、发现之美于数学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不是一种苦役、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创新是人类时步的灵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层次最高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第2篇:浅议新时期的师德与师能

福州五虎山学校 严加宽

“何为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创造,创造什么?正确的理解是创造学生完整的生命。

有人说:“一个人经常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渐渐形成什么样的态度,就造成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对儿童的作用就象国王一样伟大。”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很大程度操纵在老师手里,再从学校的教育职能来看,学校是公共教育机构,它与家庭中的父母、亲人的作用不同,其作用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学校担当着道德教育的重任,未成年人从6岁起至18岁这一段人生的重要时期都要在学校里度过,这正是一个人生命急速成长的阶段。学校的环境好坏、教师的师德水平对他们德性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不管其主观上是否故意,客观上他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另一方面教师还担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所以,如何提高新时期的师德与师能已是势在必行。

一、新时期的师德内容与师能要求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就曾经遣责过那种只为个人私利而选择职业的做法,并提出了自己的择业标准,他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为人类福利奋斗的一生。教师职业也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因而是最崇高的职业。人民教师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选择教师这个职

- 1践着的形象化的直接、具体的行为,看得见摸得着,具有较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所以,我们认为新时期的良好师德与师能更为重要。

1、教师在培养人的活动中,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更要用自己的行为品德教人。因而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标准要求更高。

2、教师在培养人的活动中,学生往往总是把教师视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尊敬的人,以教师为仿效的榜样,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具有更高尚的道德行为。

3、教师在培养人的活动中,教师的道德行为,不仅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人生道路,而且通过学生还影响学生乃至社会,其影响程度之深远,是其它职业道德行为所不及的。这就决定了对教师道德行为要有更高的要求。

4、光荣的人民教师,既要体现全民范围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规范,又要体现先进分子的道德建设的要求,具有道德的超前性。因此,人民教师的道德行为和能力的要求,比历代教师的要求都要高。

三、没有完美的师德与师能就不能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福州日报》2004年4月2日刊登了评论《老师该用什么来维护自尊?》对因为学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广州一女教师便恼羞成怒打学生耳光的荒唐事进行了分析,揭示“霸道师尊”的危害。更为严重的是前不久,安徽泗县小骆中学初一学生陈贤被老师掴了耳光,回家后产生了以死告倒老师的念头。于是喝了两瓶

- 3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一定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形象和印象,但不等同外在的奇装异服。

3、教师要学会表达。同样的知识内容,如果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学生虽然能接受却感觉味如嚼蜡,但如果能学习些演讲技巧,在讲授时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高超的演讲技巧,认真组织、旁征博引,必然会引得学生兴趣盎然。

4、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的时候,教师也不例外。当你感觉精神紧张、身体疲劳时,不妨在周末好好睡一觉,傍晚去幽静的地方散散步,这样会使你的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当你感到心情比较烦躁时,可以在家听听音乐,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去听一场音乐会,那种高雅平和的氛围会让人烦躁的心境平静下来,从而恢复你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作为教师,教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知识的充实,对工作的热情尽责,其背后的动力都来源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五、建立关爱和睦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德与师能的养成、发展和提高

美国一位教育顾问欧内斯特〃门德斯提倡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关爱和睦的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主张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达到彼此理解,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和学生身心的健全与发展。

一些教育者只想简单地获得学生的尊重而非喜欢,其实仅仅赢得学生的尊重是不够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察觉到老师关心他们甚至喜欢他们。事实证明,学生更愿意接纳自己所喜欢的人而非仅仅被他们所尊重的人。

- 5响应,有些人则逃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有人则极力反对与他人发生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如果师生之间不能很好地交流,彼此就会产生误会和隔阂,从而影响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要在班级中建立关爱和睦的关系,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如何通过展现出对学生利益的真心关爱来与他们发生联系。特别是我们全封闭教育的民办学校,孩子都远离家庭、远离父母、亲人,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关爱,我们不仅要当好老师,还要象孩子们的父母一样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跟他们建立关爱和睦的师生关爱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新时期师德师能的提高,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师德师能的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四有新人的一项根本措施。教师应注重自己的师德行为,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并运用道德行为这种教育手段,有效地教书育人,对此,教师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要不断增强自己道德行为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始终置身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之下,使自己的道德行为日臻完美,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任务,把推进课程改革摆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突出位置上,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004年8月

- 7 -

第3篇:修师德 强师能 铸师魂 做新时期优秀教师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可见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而广之,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教师高尚的品德和修养,是培养好学生的重要前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秘密就是教师爱学生”。我们的爱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灵丹妙药,我们的爱是开启学生自信之门的金钥匙。教师的责任心,就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灵魂,是教师应有的真正追求。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大爆炸的社会。科教兴国,是党和国家实现民族强大的伟大战略决策和必然的历史选择。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民族素素质和人才素质的较量,故教育事业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经济要振兴,需要科技发展,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队伍。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是那么重要,它关系到千百个家庭幸福;它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学生,所以我们应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目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

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当名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同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始终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我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爱岗敬业,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一流的学术成果,要求我们开阔眼界、志存高远、要有勇攀学术高峰的精神;积极培育优良校风,要求我们进一步弘扬校训精神,从我做起,内练素质,外塑形象,展示人民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当名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今后我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鞭策自己,从实际出发,认真实行以下几点: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育事业,走上三尺讲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的理想追求。教育是令人陶醉的事业,是我最愿意从事的事业。为此,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一个群体,始终要注意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

第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满天下”。在教学中,我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然,爱学生不是一味的迁就、放纵学生。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并加以启发。对违纪的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办事。应转变教

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三,立足本职,教书育人。我认为:一位称职的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上好每一节课,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集体中的威信。教育是一门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

“说了一定行动,行动了一定有成果”,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在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当名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蠡县教育的蓝天。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