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创新评价

2022-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业产业创新评价

湖南省农业产业安全评价

摘要构建了基于“四力”模型的农业产业安全新指标体系,利用新型隶属函数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1—2013年湖南省农业产业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产业安全度一直处于“基本安全”及以上区间,其中,2010、2011年处于“安全”区间,2013年处于“很安全”区间,其余年份均属于“基本安全”区间;农业产业生成力指数、竞争力指数和依存力指数一直处于“基本安全”及以上状态,而农业产业控制力指数则存在从“基本安全”状态向“不安全”状态转变的趋势。因此,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创新进程,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尤其要对外资进入和外资并购控股制定更为严格的市场机制,提高农业产业控制力,为农业产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农业产业安全;“四力”模型;模糊综合评价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已由2001年的279.1亿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1 875.6亿美元,居世界前三位。然而,由于农业天然的弱质性,易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发展形势并不乐观。比如,近年来发生的“高盛养猪”事件、张裕A事件等跨国企业针对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的“斩首行动”,已经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形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农业产业安全问题,有助于厘清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和困境,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当前农业产业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农业产业安全的内涵研究。朱晓峰[1]将农业安全界定为农业在所有产业中处于稳固的基础产业地位,具有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徐洁香等[2]则认为自主生产能力、自主控制农业生产能力、国际竞争力构成了农业产业安全的“铁三角”。朱丽萌[3]侧重从抵御外来威胁和风险等方面阐释农业安全。倪洪兴[4]认为农业产业安全是主题功能实现情况、产业控制力情况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者的综合体。任大鹏等[5]认为资源配置问题是农业安全的核心。②农业产业安全的评估。学者们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6-7]、数据包络分析模型[8]、因子分析法[9]、模糊综合评价方法[10]、熵权法[11]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进行测算。张淑荣等[1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棉花产业作为样本,对棉花产业安全进行了评估。③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Vandana Shiva[13]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大型农业跨国企业的垄断势力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安全成负相关。王欣兰等[14]认为我国在国际贸易地位和待遇方面的不平等会威胁到农业产业安全。杨巍[15]研究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并未产生显著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反而导致我国农业产业风险加大。倪洪兴[4]发现农产品贸易对农业产业安全会产生双重影响。任大鹏等[5]认为农业劳动力是影响农业产业安全的长远因素。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农业产业安全的内涵研究还不够透彻、系统;当前专门针对省域的农业产业安全研究比较缺乏,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由于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等优点,已成为测算农业产业安全的主流方法,但现有成果在等级隶属函数的设置上过于简单,未全面反映真实的经济状况。笔者依据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模糊数学、产业安全理论等知识,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基于“四力”模型构建一种新的农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种新型等级隶属函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加入WTO以来湖南省农业产业安全进行实证分析,为湖南省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维护农业产业安全提出针对性建议。

1农业产业安全指标新体系“四力”模型的构建

综合来看,国内农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表1)[3,7,11,16-17]大部分是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我国经济为研究样本,以某个具体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建立的。这些指标体系仍存在产业安全内涵和外延不清晰,过分强调产业控制力、竞争力和对外依存度,未体现产业生成环境、恢复能力等方面要求。鉴于此,以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产业安全理论为基础,提出农业产业安全指标体系的“四力”模型,包括农业产业生成力、农业产业竞争力、农业产业控制力和农业产业依存力4个部分。基于“四力”模型的农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2湖南农业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

2.1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根据“四力”模型指标体系,该研究选取了产业政策、劳动力成本等15个经济变量。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湖南科技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对于部分缺省数据采用均值代替。为检验所选用数据的质量,并观察各变量的基本特征,消除异常数据对之后分析的影响,2001—2014年湖南省农业产业安全主要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各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可公度性,直接计算会导致评估结果失真。因此,接下来将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首先利用取倒数的方式将逆指标转换成正指标;然后采用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化纲处理。

2.2指标权重的确定该研究采用客观赋值中较为常见的因子分析法确定权重。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得到主成分的特征值和因子得分系数。由于权重一般取值范围为为0~1,而因子得分系数可能出现负值。为此,运用以下公式进行处理:

wi=pj=1(aij×λjpj=1λj)/ni=1pj=1(aij×λjpj=1λj)(1)

式中,aij表示得分系数;λi表示主成分的特征值。

利用因子分析和公式(1)得到湖南农业产业安全各指标的权重,見表4。

2.3模型的设定由于人们对产业安全的判定主要来自先前经验和感知,目前安全与不安全之间并未形成明确的界限。因此,与其他方法相比,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发展起来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产业安全评估更为准确、有效。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之前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标,计算到取值范围为0~100。计算公式为:

Pij=60+40×Xij-maxXij-minXij (2)

(2)设定隶属函数。由于人们对安全的评价存在模糊区间,比如在0~20分时,肯定是“极不安全”,但20~30分,则可能在“极不安全”和“不安全”摇摆。同样,40~50分既可能处于“基本安全”区间,也可能处于“不安全”区间。因此,当前大多数学者采用的等组距隶属函数并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鉴于此,采用下列方式设定隶属函数。

A1(x)为“极不安全”的等级隶属函数,定义如下:

A1(x)=1,0≤x<2030-x30-20,20≤x<30(3)

A2(x)为“不安全”的等级隶属函数,定义如下:

A2(x)=x-2030-20,20≤x<30

1,30≤x<40

50-x50-40,40≤x<50(4)

A3(x)为“基本安全”的等级隶属函数,定义如下:

A3(x)=x-4050-40,40≤x<50

1,50≤x<60

70-x70-60,60≤x<70(5)

A4(x)为“比较安全”的等级隶属函数,定义如下:

A4(x)=x-6070-60,60≤x<70

1,70≤x<80

90-x90-80,80≤x<90(6)

A5(x)为“很安全”的等级隶属函数,定义如下:

A5(x)=x-8090-80,80≤x<90

1,x≥90(7)

2.4湖南农业产业安全评估结果根据隶属函数(3)~(7),计算得出2001—2013年湖南省农业产业生成力、竞争力、控制力和对外依存力这4个一级指标体系下各二级指标相对于评价集的隶属度,然后根据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相应的模糊变换得到对应的一级指标的隶属度,每个层次按类进行评价。湖南农业产业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2001年湖南农业产业安全隶属于不同等级的概率分别0、0.235 4、0.382 1、0.368 8、0.013 7,根据最大隶属原则,2001年湖南农业产业安全属于“基本安全”。根据这一原则,2001—2009年湖南省农业产业安全属于“基本安全”,2010、2011年属于“安全”,2012年属于“基本安全”,2013年属于“很安全”。总体上看,湖南省农业产业安全呈现从“基本安全”向“很安全”转变的上升趋势,尤其是2011年以来,农业产业安全等级上升明显。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湖南农业产业安全处于“安全”或“很安全”区间的状态还不稳定。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的大背景下,湖南农业产业安全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根据湖南农业产业安全指标体系权重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农业产业安全的4个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

(1)农业产业生成力指数由“不安全”等级向“安全”等级转变,呈现变好趋势。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引进和改进国外已有的先进技术,国家农业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度以及技术吸收学习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湖南省一直把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落实税收优惠、财政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强金融融贷力度,2014年农业科技进步貢献率超过60%,比全国高4.4个百分点,因而湖南省农业产业生成力不断提升。

(2)除2013年处于“很安全”等级以外,湖南省农业产业竞争力指数均处在“基本安全”区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湖南省农产品出口额的国内和国际占比不断提高,“三品一标”数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十。但湖南省产值超过10亿元的龙头农业企业不足20家,出口农产品技术含量仍较低,大品牌较少,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大多数年份的湖南省农业产业竞争力指数处于“基本安全”区间。

(3)农业产业控制力指数与前两各指标变化趋势截然相反,从2001年的“安全”依次向“基本安全”“不安全”等级转变,表明湖南省农业产业的控制力在不断下降,外资的引入对农业产业控制力已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加入WTO以来,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企业的的并购活动增加,比如我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已有64家被跨国粮商参股控股,参股占比高达66%。因此,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控制力不断下降,已跌至不安全状态。

(4)农业产业依存力指数变动比较频繁,但多数年份处于“基本安全”区间及以上。虽然近年来,湖南省农业进出口依存度不断下降,但由于对外国资本依赖形成一定的惯性,这会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3结论与建议

该研究构建了基于“四力”模型的农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湖南省农业产业安全度进行了实证测算。结果表明,2001—2013年,湖南省农业产业安全度呈现从“基本安全”向“很安全”转变的趋势,但并不稳定,仍需对农业产业安全风险问题保持警惕。4个一级指标中,农业产业生成力指数和竞争力指数与总指数评估结果几乎一致,农业产业依存力指数变动比较频繁,在“基本安全”附近波动,农业产业控制力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变坏趋势,从“安全”向“不安全”状态转变,表明外资并购、控股农业企业已对湖南省农业产业安全形成了显著的威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为维护湖南省农业产业安全,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国内外经济环境,加快农业产业创新进程,提高农业产业的生成力;细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避免盲目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建立更为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对外资参股控股农业企业必须制定并严格市场机制,提高农业产业的自主控制力,降低农业产业的对外依存度,从而确保湖南省农业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晓峰.论我国的农业安全[J].经济学家,2002(1):25-30.

[2] 徐洁香,邢孝兵.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探析[J].商业研究,2005(17):11-18.

[3] 朱丽萌.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安全预测[J].财经科学,2007(4):112-116.

[4] 倪洪兴.开放条件下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0(8):8-12.

[5] 任大鹏,朱启臻,李平,等.关于中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的学术讨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0-107.

[6] 许芳,刘殿国.中国农业安全度的生态学评估:基于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法的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53- 56.

[7] 孙容,刘殿国.对外开放条件下农业产业安全生态学预警:基于灰关联-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法[J].生产力研究,2009(9):136-137.

[8] 宁学敏.基于DEA原理的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度的评估与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4):49-51.

[9] 金赛美,曹秋菊.开放经济下我国农业安全度测算与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320-323.

[10] 肖文兴.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11] 董银果,梁根,尚慧琴.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2-68.

[12] 张淑荣,魏秀芳.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状况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11(2):92-95.

[13] VANDANA S.Stolen harvest: The hijacking of the global food supply[M].Cambridge,MA:South End Press,Cambridge Massachusetts,2000.

[14] 王欣蘭,姜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农业产业安全问题及其保护对策[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3(3):122-124.

[15] 杨巍.外国资本流入与我国农业安全: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20-24.

[16] 何维达,何昌.当前中国三大产业安全的初步估算[J].中国工业经济,2002(2):25-31.

[17] 何维达,何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产业安全估算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 (2): 50-56.

作者:肖文兴 马永军张德容刘善球

第2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满意度评价

摘 要:基于山东省临朐县山楂种植基地农户的调研,选取影响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满意度评价的20项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四分图模型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满意度,揭示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农户对“收货效率”、“提高收入”等的满意度好,对“改变就业方式”、“议价过程”等的满意度不够。据此,提出完善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升农户参与热情、提高农户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满意度;四分图模型;临朐县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management; Farmers’ satisfaction degree; Quarter graph model; Linqu County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增加农户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农户的满意度不仅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继续壮大,也是衡量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效应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满意度,对于保护农户利益、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

1 相关研究综述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戴维斯(J.H.Davis)和戈德伯格(R.A.Goldberg)首先提出了“农业综合体”的概念,并将其内涵概括为“农业再生产中的产、供、销三方面业务的有机联合”[1]。随后,美国学者罗纳德(Ronald.D.Knutson)详细阐述了其概念、组织形式等[2]。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陈吉元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的农业[3];牛若峰则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结合为完整的产业体系[4],他根据带动主体的不同,将农业产业化经营划分为松散型与紧密型两种类型和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及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带动型五种模式[5]。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农户,农户的满意度评价直接影响农户继续合作的意愿,影响规模化经营,因此微观的农户满意度问题逐渐受到关注,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影响因素、满意度评价等方面,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logistic模型、四分图模型等。针对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季湘铭[6]和杨夏林[7]分别研究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户对合作社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得出社员的认知度、销售费用降低程度、农产品价格涨幅等都正向影响农户满意度;柯木飞等则认为应从合作组织、家庭、农户三方面的经营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8]。凭据已知的影响因素,学者们又从不同的侧重点着手研究农户的满意度。李东等运用ACSI模型分析了农户对企业技术指导活动的满意度[9];陈瑜等评价了农户对合作社的运营、管理机制、参与效益等的满意度[10];程爱华等则研究了农户对龙头企业的满意度,得出农户对基地养殖、企业收购、现钱结算等的满意度好,对技术指导、协议价等方面的满意度低[11]。

综上所述,现有满意度评价主要集中于技术指导、利益分配等方面,对交易过程、合作效益等的研究有所缺失,而农户对交易过程、合作效益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农户继续合作的意愿,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继续壮大,因此对农户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农户为视角,借助四分图模型,完善农户满意度测评体系,对研究区农户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并据此探寻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升农户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临朐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西南部,县域土地面积89.9万km2,人口80.7万人。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亿元(按当年价计算),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15∶45.2∶39.8。改革开放以来,临朐县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作为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14年,全县发展龙头企业105家、合作社1 437家、家庭农场54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5处、专业村52个,共吸附非成员农户5.8万户,助农增收30多亿元。

本研究选取临朐县山楂种植基地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为调研对象,涉及洛庄村、王家峪村、箕子山村、吕匣村、呈子村和河口村6个村庄,山东华良种业有限公司、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相亮山楂合作社、永诚山楂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015年7~8月,采用结构式访谈方法,共访谈合作农户128户,现场填写调查问卷。经后期筛选,确定有效调查问卷120份。

2.2 研究方法

为了反映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视程度与满意程度,引入“重要度”和“满意度”两个指标,并采用李克特量表[12]对两个指标进行量化。将重要度分为非常不重要、不重要、较重要、重要和非常重要5个程度,分别赋值1、2、3、4、5;将满意度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较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5个程度,分别赋值1、2、3、4、5。并用四分图模型[13]将农户评价满意度和重要度的得分情况划分为四个区域:A 区(优势区)、B 区(修补区)、C 区(机会区)、D 区(维持区),见图1。

3 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农户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农户原有的种植养殖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同时,由于获得了较多的生产物资、市场信息等,农户的交易费用有所降低。农户通过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技能,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降低了自然和市场风险,最终获得农业生产收益的最大化,参与热情得到提高。

综合考虑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个生产过程,并根据研究目标以及数据的可采集性等,建立包含20个指标的指标体系,从生产服务、交易过程、合作机制和合作成效4个方面来研究农户的满意度。

4 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

4.1 调查数据分析与处理

从调研农户的年龄结构来看,41~60岁的壮年和中年最多,占84.32%,40岁以下的青年数量最少,占6.86%,这说明青年农民外出打工的现象较为普遍。从农户文化水平看,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占29.41%;初中文化水平占59.80%,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占10.78%,这与农户的年龄结构有一定关系,也符合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在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知程度方面,17.50%的农户表示了解其运行模式,56.25%的农户表示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26.25%的农户表示不了解,可见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知水平整体不高。

采用较常用的克朗巴哈一致性系数(α系数)分析了调查结果的信度,一般而言,0.5<α<0.7,说明问卷可靠性一般,需进一步整理;α≥0.7,问卷可靠性高。运用SPSS19.0分析调研数据的信度,得到总体的α值为0.784,其中满意度的α值为0.815,重要度的α值为0.798,说明数据可靠性较高。

4.2 满意度和重要度计算

采用四分图模型对合作农户满意度进行测度,用Ii表示农户评价各个指标的重要度(Importance Degree),用Si表示农户评价各个指标的满意度(Satisfaction Degree),i为测评指标数(i=1,2,3…,n),Di为重要度测评指标,Qi表示农户对各指标评价的重要度为同一级别的农户占总农户的比例,r为对各指标评价重要度的级别(r=1,2,3,4,5);Xi为满意度测评指标,Pi表示农户对各指标评价的满意度为同一级别的农户占总农户的比例,l为对各指标评价满意度的级别(l=1,2,3,4,5);用S表示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满意度,其中Sj( j=1,2,3,…,n)表示农户评价各个指标满意度的最大值。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公式(1)和(2)计算农户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及重要度,得到表2。

根据上述满意度和重要度得分,以横坐标x为农户的满意度,纵坐标y为重要度,利用Excel绘制出农户满意度四分图,见图2。

根据各指标的重要度和满意度得分,运用定量评价公式(3)计算得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总体满意度为0.72,可见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满意程度较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实际实施效果好。

4.3 结果分析

4.3.1 A 区——优势区 落在这一区域的指标共有13个,占全部指标数量的65%,表明农户对指标的重要度和满意度评价都比较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效果好。

就“交易过程”来看,作物收获后,合作组织会及时在合作村庄设立收购点,并按照合同条款规定的价格回收农产品,所以农户对合作组织的收货效率、收购价格、履约情况等方面满意度高,满意度分别为4.06、3.23、3.93等,继续合作的意愿强,满意度为3.49,使得农户对“合作机制”的整体满意度也比较高。

就“合作成效”来看,农户根据合作组织提供的市场信息,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与养殖结构,增加了种料作物、药材、瓜果的种植比例,以及肉鸭、山蝎、狐狸等的养殖比例,对改变种植结构的满意度为3.39。从调研数据来看,2009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以来,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逐年减少,在所调研的120户农户中,小麦种植户仅为13户,种植面积也多半在1 hm2左右。大部分农户改种白菜种、萝卜种等经济作物,有78户都在种植种料作物,占总样本的65%。还有的农户种植药材、黄烟等经济作物来取代收益较低的粮食作物,继而农户对提高收入的满意度高,为3.81。

从落在优势区的指标数、满意度得分来说,农户对整体合作的满意度较高,这也是农户继续参与的动力所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改进。

4.3.2 B区——修补区 处在此区域,表明农户的期望值与实际感受度之间差距较大,共有6个指标。

就“生产服务”来看,农户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与服务、提供市场信息的重视度高,但满意度低,重视度分别为4.04、3.68,满意度却只有2.30、2.48。这主要是因为经营组织对农户进行集中技术培训、信息传递的次数少,同时由于农户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在生产中遇到问题后运用新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低,造成农产品出现不必要的减产,这也是农户满意度低的原因所在。就2011年华盛农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的合同来看,萝卜种的收购价格为90元/kg。由于企业前期生产技术指导不到位,致使农户由于采摘方式的失误导致种子合格率低等问题,企业最终给出30元/kg的收购价格,致使农户难以接受,虽然协商给予了合理解决,但是农户的继续合作意愿度不高,致使2012年没有农户再与其合作。

就“交易过程”来看,农户对议价过程、货款支付及时性、利润返还率的重视度高,但满意度低,重视度分别为4.66、4.76、3.60,满意度却仅为1.88、2.01、1.58,相差较多。这是因为农户与合作组织签订协议时主要采用协议价这种方式,但是农户议价还价能力低,收购价格主要由合作组织决定,一旦市场价高于协议价时,农户会为了更多利益将农产品卖给其他收购者,发生违约行为;农户将农产品卖给合作组织,货款的支付采取定期支付的方式,一般在年底结算,但是农户面临收入来源有限、生活支出大等困难,也会发生违约行为将农产品卖给其它企业;同时,农户只能拿到按协议价结算的收入,而没有享受到农产品售后的利润返还,这些都是农户满意度低的原因。合作组织应该重视这些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

4.3.3 C区——机会区 落在这一区域的指标只有1个,表明农户的重视度和满意度都比较低。农户对“提供生产资金借贷”的重视度和满意度都不高,满意度为1.95,重视度为2.40。虽然农户面临生产资金紧缺的难题,但是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戚、邻居等借钱,对合作组织提供的借贷行为持不信任态度,这也体现了合作组织与农户沟通不足、双方了解程度不够等问题。

4.3.4 D区——维持区 处在此区域的指标,农户的重视度低但满意度高,合作组织对这些指标要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农户的重视程度,争取更多农户参与其中。本研究中没有落在本区域的指标。

5 结论与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户对收货效率、履约情况、提高收入等的满意度高,继续合作的意愿也较强烈,合作组织应继续保持,并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针对农户在改变就业方式、议价过程、技能培训、利润返还率等方面的满意度低的问题,要大力开展对农户的科普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户成为农业专家;要延长产业链,提升加工能力,借助乡村旅游的契机,发展农家乐,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就业方式;同时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合作时要签订规范的正式合同,在现有协议价的基础上,尽量实行保护价收购和二次分配机制相结合的利益共享机制。

本研究采用的四分图模型,既可以得出定量的满意度、重要度得分,又可以直观地看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劣势所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评价各指标重要度时只考虑了农户的主观感受,进一步的研究应考虑专家打分与农户打分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改进的方向,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Davis J H,Goldberg R A.A Concept of Agribusiness[M].Boston:Division of Research,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1957:58-100.

[2] Ronald D K.Agricultural and Food Policy.[M].America:Prentice Hall,1983:26-31.

[3] 陈吉元.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6(8):3-7.

[4] 牛若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与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2,5(5):4-9.

[5] 牛若峰,夏英.中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与模式比较[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40-42.

[6] 季湘铭.发达地区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0.

[7] 杨夏林.欠发达地区农户对专业合作社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陕甘宁383户农户的调查[J].生产力研究,2014(4):82-86.

[8] 柯木飞,尹昌斌,江激宇,等.农户对专业合作组织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97-101.

[9] 李东,卢小磊,张万福,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技服务活动的农户满意度测评[J].农业技术经济,2011(8):89-95.

[10]陈瑜,杨林娟.甘肃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及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基于376户农户的调查[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28(4):59-63.

[11]程爱华,孟全省.基于四分图模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农户满意度研究[J].北方园艺,2011(18):209-212.

[12]亓莱滨.李克特量表的统计学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J].山东科学,2006,19(2):18-23.

[13]江金波,高娟.基于四分图模型的温泉游客满意度测评及其应用研究——以聚龙湾天然温泉旅游度假村为例[J].热带地理,2011,31(1):100-106.

作者:王丽 王慧

第3篇:沧州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分析

摘要: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探究当前沧州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沧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农业产业化;因子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农业尽快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沧州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速“三区同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努力创新,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020年农业产业化率增至69.8%。为此,本文以沧州市为研究对象,在参考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农业产业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探究当前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情况,对政府决策和理论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沧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沧州市始终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重要抓手,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相继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逐步搭建起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2020年沧州市与省建行签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安排300亿元专项支持金,构筑政府引导、金融助力、企业作为、协同推进的大格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兴旺这个关键,结合农业产业生产周期,开发更优质金融产品。同时引导银行机构、保险、担保等多方协调联动,降低农业产业风险,缓解农业产业发展难题,进一步降低农业产业资金成本,促进乡村发展提质增效。

随着沧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2-2020年,从整体上来看,沧州市农林牧副渔生产总值呈现上涨的趋势,由2012年的57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56.2亿元。2012-2020年,农业(种植业)产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312亿元,下降到2020年的261.1亿元。同时,农业产值占农林牧副渔总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由2012年的54.17%下降至2020年的39.79%。这表明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此外,第一产业占比也由2012年的11.33%下降至2020年的8.51%,且从2016年占比平均保持在8.2%左右,这表明农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

当前,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些影响或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特色产业规模不够大。泊头鸭梨、黄骅冬枣、青县羊角脆等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业主导产业基地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不高,农产品抗风险和灾害能力脆弱,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难以形成有力支撑。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单体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辐射带动能力弱,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还存在着产品增值率低、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的“三低”现象。三是行机制不够完善。农业合作组织不紧密,难以把生产、储存、加工、运销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约束,还没有真正形成健全完善的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化发展空间不足。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融资困难、管理人才短缺、科技支撑乏力、企业用地指标制约及土地流转不确定性等因素尚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

2 沧州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测度分析

2.1 样本数据收集与变量的选取

对于农业产业化国内外学者大部分都采用单一指标进行评价,任何单一指标仅能反应现象变化的一侧面,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坚持全面科学的原则,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从反映农业产业化水平的5个指标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具体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指数(X1)、农业占农林牧副渔总产值比重(X2)、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X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4)、第一产业占地区总值的比重(X5)、地区生产总值(X6)农业产业经营率(X7)和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X8)。

本文选取了2012—2020年的相关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2013-2020年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2020年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沧州市统计年鉴》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第三期(2011-2020年),数据具体如表2。运用SPSS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测度沧州市农业产业化水平。

2.2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由于指标之间存在单位不一致和数值差异较大的现象,所以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其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此增强数据的可比性。然后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看是否適合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可知,KMO值为0.609>0.5(最低标准),Bartlett 检验的显著性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0.05.通过以上两种检验,以上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

2.3提取公因子

我们运用主成分法提取主因子,从以下表4中可以看出,相关系数的矩阵有两个大于1的特征值:6.662、1.030,且它们的累计贡献率为96.159%。这说明这两个主成分基本上包含了8个指标的信息。因此,通过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分析,我们最终取这两个主成分F1、F2作为评价分析沧州市农业产业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公共因子。

2.4计算因子变量得分

我们先运用回归法计算得出因子系数矩阵,且计算出两个因子得分,然后用各因子所对应的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并求和再除以总贡献率,得出最终的评价得分F,即

F=(79.468%*FAC1+16.690%*FAC2)/ 96.159%,其具体情况如下表:

由表5分析可得,2012-2020年,从整体上来看,沧州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升级。尤其是在2017年,农业产业化水平高达1.183,这说明在这时期虽然农业产业化的规模不大,但是农业产业化质量方面表现良好。但是,在最近这几年中,尤其是2019年,沧州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出现下滑,这表明我市在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特色产业规模不够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资金投入不足等。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近几年,从整体上来看,沧州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农业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也存在农业特色产业规模不够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为此,为实现沧州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议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农业结构。按照提质、增量的发展原则,紧紧围绕京津两大市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积极打造京津绿色农副产品保障基地。优化粮、菜、果,提高种植业的发展质量。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专用型小麦和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种植,丰富种植业结构,引导农民种植油葵、冬油菜、棉花等作物。以产品高端为引领,积极发展高端设施蔬菜,实现蔬菜产业效益的跨越。按照提质、增量的发展原则,紧紧围绕京津两大市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积极打造京津绿色农副产品保障基地。优化粮、菜、果,提高种植业的发展质量。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专用型小麦和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种植,丰富种植业结构,引导农民种植油葵、冬油菜、棉花等作物。以产品高端为引领,积极发展高端设施蔬菜,实现蔬菜產业效益的跨越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创新“互联网+农业技术”,开展农业大数据获取与智能处理技术研究,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开展精准农业信息、科技服务等技术研究。依托“智慧沧州”平台,着力实施“沧州市农村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运用大数据手段为农业全产业链提供全面、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支撑服务,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依托农科院“三农服务中心”,建立起覆盖沧州市主要生产基地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为沧州农业大数据建设提供支持,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李轶冰.国内外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比较及启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2]刘媛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历程及效果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71-85.

[3]杨立勋,刘媛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测度及评价[J].农业经济,2013(1):12-14.

[4]韩曙平,郭军盈.江苏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及程度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

[5]李全新等.以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抚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规划为例[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0(7):53-56.

课题项目:2020年度沧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自筹项目:“沧州市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转型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4206006

作者简介:

刘全智,沧州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系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邮件地址: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国风南大道16号,061001

联系电话:17761556316

邮箱:903089844@qq.com

作者:刘全智 韩桂花 张志兴 黄坤明 马明娜

第4篇: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该如何发展农业,壮大农业产业,成为政府不断思考的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专业机构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来了解他们对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想法。

记者了解到,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研究出了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不同模式,如高原特色农业、彩虹农业、都市田园、大园小镇等。其中,高原特色农业是针对云南等高原地区提出的,在集中发展粮食、烟草、蔗糖、茶叶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推进特色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大力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这种高原特色农业模式在云南开远凤凰谷、普洱茶马古道等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实践,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

( 海南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 )

( 北京蓝调庄园 ) 彩虹农业的创新模式指的是在现有农业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特色、提炼文化、大胆创新、打造卖点,通过大地景观如多彩花田、彩色森林等多种农业种养殖形式,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丰富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功能,提升区域地产价值,实现农业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这种模式在北京蓝调庄园、海南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四川绵阳香草庄园等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彩虹农业的创新模式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贡献了力量,三农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 四川绵阳香草庄园 ) 如今的农业正在向多元化、产业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成功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高原特色农业、多彩农业等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正在覆盖越来越多的区域,国内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意。

( 普洱茶马古道 )

第5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莱西市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以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建设标准化基地为依托,以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为保障,抓好筑龙头、建基地、拓市场、构载体、保安全、育品牌等环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8.8亿元,同比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8867元,增长8.8%。

一、以培育龙头企业为主导,引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农业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活流通等功能,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们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着力扶持壮大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的“昂起”带动产业的“崛起”。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72户,其中168户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万福、九联、东生、海升四个集团公司发展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加工农产品120万吨,占全市农产品总量一半以上。

(一)壮大龙头企业。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引进“洋”龙头、培育“新”龙头、膨胀“原”龙头、挂靠“强”龙头的思路,打造一批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成长性、具有较强 1

的带动能力的行业排头兵。全市形成了以雀巢为代表的牛奶加工骨干企业,以九联为代表的鸡肉加工骨干企业,以万福为代表的猪肉加工骨干企业,以清水林为代表的蔬菜加工骨干企业,以海升为代表的果品加工骨干企业,以东生为代表的花生加工骨干企业。通过推动龙头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建立起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

(二)推进精深加工。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增上新项目和技改项目,依托项目膨胀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层次。万福集团引进英国康贝尔种猪1050头,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祖代种猪场,带动全市4000多农户从事生猪规模养殖,2009年出栏生猪90万头,屠宰生猪120万头,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海升国业有限公司投资2.75亿元,建成年生产4万吨浓缩果汁和1000吨天然香精的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出口2000万美元,带动9万户农民发展酸苹果25万亩,年产量22.3万吨。

(三)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名牌产品、优质产品申报认证工作,不断扩大我市农产品和涉农企业知名度。九联集团生产的“速冻调理禽肉熟食品”和万福集团生产的“万福分割猪肉”被评为“中国名牌”,东生、佳乐集团公司的花生制品获得“山东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有4种农产品获得“青岛市名牌农产品称号”;丰水梨、香菜、香芋等7种农产品先后获全国优质农产品称号。

二、以建设标准化基地为载体,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按照“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

市场国际化”的目标,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依托“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衔接,以产业化推进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产业化。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现行的国家、地区、行业农业标准进行收集整理,重点配套我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制订农业标准规范共145项。其中国家标准4项,省级农业地方系列标准77项,地市级农业地方系列标准18项,县市级农业地方系列标准46项,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骨干,以行业标准为主体,以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

(二)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各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环蔬菜(果品)批发市场规模种植区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为重点,建立区域特色鲜明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目前,在全市规划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38处、46.13万亩,已通过认定的基地26处、37.9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3万亩,绿色食品基地24.9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2.75万亩。

(三)狠抓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以减少农药化肥用量、保证食品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大对农资市场整治力度,严禁销售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三致”农药,推广高效、低毒、无害、安全投入品。四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方位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全市共有51项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18

个,有机食品24个。

三、以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为纽带,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将农业产、加、销等环节有机衔接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户与市场、龙头企业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发展四种模式的农民合作组织:

(一)能人领办型。重点发挥两类“能人”的作用:一是发挥农村中有影响力的经济能人作用,引导他们围绕生资供应、科技服务、产品销售兴办农村经济类民间组织。二是充分发挥农业部门技术能人作用,引导农业部门下岗或分流人员,用掌握的技术和资金兴办科研机构,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和科技农业。

(二)龙头企业带动型。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并将为其供应原料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科研机构负责为农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和培训,合作组织按企业的订单安排生产;企业为农户统一提供种子、物资、技术,并按统一订价收购农户的产品。

(三)涉农部门牵头型。引导涉农部门充分发挥技术、信息、服务上的优势,牵头创建农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收。市农业局下设的农技站牵头兴办的市花生产业协会,及时分析研究花生市场低迷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通过新闻媒体和下乡讲座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新树立了群众搞好花生生产的信心。近年来,我市花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出口量10多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1/5以上。

(四)村“两委”兴办型。发挥村“两委”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领导和服务作用,引导村级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链条、以合作组织为载体,搞好生产服务,使产前信息灵通、产中科技精通、产后销售畅通。通过村“两委”抓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带农户,推动全村乃至一个镇的农业实现产业化。

四、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为保障,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健全完善各类服务体系,确保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落实扶持政策。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加大对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做到了三个优先。一是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去年以来,共投入5.8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灌溉面积达到8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二是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优先扶持。从税收、信贷、土地、用电、用水、用工等方面予以扶持,推动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造提升加工技术水平。三是对种养大户优先扶持。通过提供担保、加强协调等措施,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问题,培育出一批种养大户。

(二)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这个桥梁,实现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国际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在稳步扩大东南亚、欧洲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美、西亚、俄罗斯等市场,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发展空间。2009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3亿美元。二是抢占大中城市市场。目前全市已发展流通类中介组织78个,农民流通大军9000余人。

2009年全市签订“订单农业”合同7000多份,订单农业面积达到45万亩。在各类运销组织的带动下,我市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南京、青岛等十几个大中城市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设立了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2009年,我市售往各大城市的果品、蔬菜达到160万吨。三是兴建产地批发市场。围绕主导产业,先后投资兴建了以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为代表的14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南菜北果”格局。2009年,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交易量达到12.6亿公斤,交易额13.5亿元。马连庄果蔬批发市场

一、二期工程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规划在2-3年内建成年成交量10亿公斤、成交总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果蔬专业批发市场。

(三)完善服务功能。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强化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强化政府职能,为农民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服务,促进农业发展。

第6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建农业合作社

联合社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己任,本着“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的原则,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企业+农户+超市的产业组织形式,发展“市场连接型、龙头带动型、专业协会引导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镇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镇现拥有耕地面积75000亩,旱地面积10000亩,山林13000亩,河流总长度368公里,渔船总数348艘。我镇虽然在保障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较大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龙港的农业与工业间、城乡与城区间的发展仍有差距,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传统的耕作方式依然存在,农户缺乏对土地流转法律观念的了解,农田抛荒现象屡有出现,粮食生产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二是营销人员缺乏,销售信息不畅,出现流通环节多,中间销售资金份额大的问题。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产品生产附加值不高。1

四是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最基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保鲜贮藏室,形不成商品经济。

二、创建农业联合社的重要意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联合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的整合。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方法,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职能和作用

(一)完善组织,创新模式

我镇以联合社为龙头,以“企业+农户+超市”的模式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效益,着力完善组织体系,探索发展新模式,努力落实上级有关文件政策要求。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组织各专业合作社兴办实体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资金互助,逐步扩大生产领域,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构建适应我镇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的经济实体体系。着力提高联合协作,共同辅设致富路。作为一个跨行业,跨区域,跨实体的联合性团体组织,以扎实工作作风,有效的服务理念,积极联合,吸纳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涉农经济组织和经济股份加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

社、涉农经济组织组成大合作社、大联合,逐步建立起畅通高效的协作机制。

(二)强化纽带,助农帮农

我镇联合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宗旨,解决各专业合作社农户遇到新困难和问题,为镇政府分忧。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产生的新建议,及时反映给当地政府,协调政府与合作社间、合作社与合作社间的关系,使其真正成为沟通“三农”的桥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帮助作用,结合我镇各专业合作社的实际,积极引导各专业合作社的力量,兴建或扩建效益好的农业生产基地,引进新品种,利用合作社间、农民间的联合优势,发挥联合社的平台作用。

(三)拓宽渠道,多方出拳

我镇联合社充分利用其优势与财力,努力做大、做强农业企业自身体质,按照章程规定实行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引导有实力的农民合作社,拓宽经营渠道,贯彻实施省府(2012)73号文件精神与内函,着力创办农民合作社产品初、深加工企业;实行规范化生产,商品化流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机制,以解决季节性农产品协调和卖难买难的问题,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截止2013年底龙港镇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达367家,从业在

册人员1800余人,注册资本金2.5亿元,固定资产1.5亿元。年种植水稻15000亩,西红柿7000亩左右,蔬菜10000亩左右,养殖业面积5000亩左右,瓯柑种植4000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6000余亩,占土地总面积45%;带动农户数和转移第一产业13000余户,占农户总数45%;实现农业产值4.9亿元。201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76.6亿元,农业总产值9.1亿元,工业总产值337.5亿元,财政收入18.5元,人均纯收入15370元。

四、农业合作社联合社未来发展展望

我镇联合社目前发展的思路是建立规模大、效益好、规范化、集约化的新型经济组织,把科技是第一要素作为联合社发展的核心原则,促使我镇农产品走出镇门,挤进国内,跨入世界。

(一)我镇现有耕地7万多亩,水稻5万多亩,其中种粮大户、合作社15000亩,为此我镇将以联合社牵头,筹建农产品、粮食初深加工企业,计划投资购进大型碾米机、烘干机、烘干调换机及其它基础设施,预计年烘干及深加工粮食7000吨,能解决龙港镇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15000亩,1400万斤粮食生产安全,通过科技和先进设备投入,提升粮食附价值收益约1000万元,真正全面实现农民+企业+市场(超市)愿望,达到跨入竞争市场行列。

(二)切实做好市场对接,提供龙港及周边区域发展西红柿的形势,努力开拓营销市场,建立良好优美的交易平台,

计划投资创办13000平米的综合西红柿交易市场,以缓解龙港镇7000余亩约1亿斤的农贸集散困境,从而增加劳务收入300-400万元,同时能解决200余人的就业问题。

(三)为有效稳定桌上产品安全,确保菜农的有效收入,我镇计划投资建立(果品、蔬菜、保鲜)高湿低温库,建立龙港镇1万亩蔬菜种植指导、收储、保鲜、销售一条龙服务

(四)瓯柑是我地的传统果品,有着解毒、止渴、去火的作用,同时也是送亲访友的最佳果品,有着历史良好美说,但市场面局限,影响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价格有所回潮的迹象,为解决果农种植积极性,联合社计划投资创办瓯柑深加工成汁,从而提高单位价格和市场供给。

为明确联合社农业经营体系是今后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镇政府将联合社农业经营体系主体发展摆在议事议程上来,加强指导和监督,继续加大土地流转支持力度。预期到2016年,土地流转率达70%,带动农户转移第一产业率85%以上,继续支持并制定观光、休闲、绿色农业的创新机制,拓展其发展空间,实现农、工、商同步发展。此外,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联合社与粮食生产安全建设,促使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发展。鼓励和支持单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联合型和产业链的生产渠道上来,在此基础上全面实现龙港大农业、企业大覆盖。加大对联合社创办实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土地使用、规划落实、项目审批、农电

使用、资金扶持等)。建议农口加大培训专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组织、法律和企业的规范建设准则,真正落实城镇发展与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轨道同步进行,实现共同繁荣和双赢。

第7篇: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

专家和综合示范与培训站建设

依托单位及站长名单

一、水稻产业创新团队

(一)岗位专家 1.品种选育岗位专家

周少川 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郭建夫 广东海洋大学杂交水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林青山 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总农艺师、研究员 张桂权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 2.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

曾列先 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水稻病害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张文庆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3.耕作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

黄 庆 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稻作新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徐培智 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郭荣发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 4.机械化配套岗位专家

熊元芳 省农业机械推广站副站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5.采后处理与稻米精深加工岗位专家

张名位 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6.流通与经济专家岗位

万 忠 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7.产地环境与规划(种植业综合)岗位专家 章家恩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学系主任、教授

(二)综合示范与培训站技术依托单位及站长 张伟群 韶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 谢启先 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粮油室主任、高级农艺师

曾海泉 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 肖 捷 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邵建明 茂名市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

黄显良 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 陈嗣建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农艺师

黄广平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陈荣俊 台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农艺师

二、生猪产业创新团队

(一)岗位专家

1.生猪育种与繁育岗位专家 蔡更元 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猪育种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张守全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 翀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遗传育种繁殖系主任、教授

刘小红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2.疫病防控岗位专家

宋长绪 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猪病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黄毓茂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副教授

马春全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医学系主任、教授

3.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

郑春田 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动物营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管武太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授

4.现代养猪生产与环境控制岗位专家

彭国良 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猪育种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刘德武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生产与管理系副主任、教授

张 豪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 5.产业经济(养殖业综合)岗位专家

赖作卿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二)综合示范与培训站技术依托单位及站长 娄高明 韶关学院动物疫病研究所所长、教授 曾秀锋 梅县客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 华 佛山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罗旭芳 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畜牧师

黄昌福 湛江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畜牧师 陈运棣 鹤山市民丰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畜牧师 李 岩 东莞市畜牧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兽医师 张国杭 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 梁建瑞 茂名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畜牧兽医师

三、岭南水果产业创新团队 (一)岗位专家

1.遗传育种与改良岗位专家

周碧容 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柑橘育种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魏岳荣 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香蕉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向 旭 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

刘成明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生物技术系主任、教授 2.栽培与耕作岗位专家

陈杰忠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教授 叶春海 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教授

邱燕萍 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荔枝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潘学文 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龙眼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3.病虫害防控技术岗位专家

彭埃天 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果树病害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邱宝利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 4.采后处理与加工岗位专家

陆旺金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教授 徐玉娟 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5.设施与机械化岗位专家

杨 洲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二)综合示范与培训站技术依托单位及站长 陈 健 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推广研究员 黄海英 梅州市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农艺师 罗 诗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李永忠 珠海市果树科学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张伟国 湛江市果树蔬菜研究所所长、农艺师 曾祥有 茂名市水果科学研究所所长、推广研究员 吉前华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范明和 潮州市果树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

四、花卉产业创新团队

(一)岗位专家 1.遗传育种岗位专家

吕复兵 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兰花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范燕萍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花卉与景观系教授、花卉研究中心主任

2.营养与栽培岗位专家

孙映波 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兰花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周厚高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园林学院总支书记、花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3.病虫害防治岗位专家

向梅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二)综合示范与培训站技术依托单位及站长 周晓云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科研科科长、农艺师 沈汉国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 许大熊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善信 东莞市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

五、特色蔬菜产业创新团队

(一)岗位专家 1.遗传与育种岗位专家

雷建军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

张 华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胡开林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作物遗传与品种改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长远 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瓜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2.病虫害综合防治岗位专家

何自福 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蔬菜病害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徐汉虹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3.栽培与营养岗位专家

陈琼贤 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栽培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杨 暹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学系主任、教授 李淑仪 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植物营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4.采后处理与加工岗位专家

张 雁 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5.设施环境调控与设施工程岗位专家

陈育辉 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二)综合示范与培训站技术依托单位及站长 黄邦海 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研究员 黄绍宁 深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研究员

樊胜南林奕韩

梁普兴陈仕军

詹荣耀江新晓柯开文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 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综合开发部部长、农艺茂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农艺师 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 徐闻县水果蔬菜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

第8篇: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问题与制度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问题与制度创新

作者:傅夏仙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05期

[摘 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着签约双方地位的非对等性、契约本身的非完善性以及契约执行过程中的败德问题。将合作制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对分散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并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增加农产在产业化经营中的收益。但同时,合作制的制度缺陷促使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即集合作制与股份制特征于一身的股份合作制的引入,它不仅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促使公司和农户增加资产专用性投资,稳定契约,减少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在于通过股份制的利益机制联结农民,通过合作机制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重塑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I321.42

[文献标志码]A

第9篇:东安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申报省重大产品创新项目申报材料

东安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

湖南省重大创新农产品项目申报材料

东安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是东安县“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是以“入园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行,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加工、物流为主,优质稻生产、特色水产养殖、东安鸡养殖、林业苗木生产等为辅,为农业综合性园区。园区总面积现为320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2000亩,核心区内已建成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6200亩,年产蔬菜1.8万吨以上,产值3600万元以上;已建成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园200亩,年产珍稀食用菌5000吨,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

东安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主要经营主体为东安霞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2011年,注册资本3028万元,其前身为东安县霞栖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为湖南省第三届蔬菜协会理事单位、永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12月24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以“东安农业”挂牌展示(挂牌代码666524)。目前,公司固定资产已达人民币23000万元,现有员工136人,其中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52人,在职员工中,已形成涵盖农产品种植、物流、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型人才群。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冷藏、贸易、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是东安县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企业。下面就本次申报的重大农产品创新项目介绍如下:

一、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1、项目名称:东安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年产5万吨双孢菇工厂化栽培项目

2、项目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地址:湖南省东安县井头圩镇东安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内

二、产品方案及规模

1、种类:自产优质双孢菇50000吨

2、销售区域为海外市场、沿海市场,供应量过剩的情况下部分鲜销国内一级城市。

三、行业与市场分析

1、国外市场需求量大,随着时间推移蘑菇市场的总需求量将大幅上涨,这为双孢菇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与之同时国内需求潜力也渐渐上浮,无论国内、国际市场食用菌种植都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2、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我国是食用菌出口大国的地位。但是国内年产141万吨的产量和年出口68.28万吨的销量,依然不能满足世界的总需求量,国际市场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3、发展蘑菇加工业特别是现代化、工业化的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食用菌加工的一条必由之路,依托科技和先进工艺高效、高质、高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能够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科技含量,从而获得市场认可。

因此,双孢菇的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四、项目投资与建设内容

1、项目总投入为60000万元人民币。包括建设投资25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1620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86.50%。设备购置费10000万元,土地流转费5000万元,流动资金10000万元,建设期利息8000万元。设计研发费用2000万元。

2、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单项工程包括:发酵槽、发酵隧道、出菇房、污水处理设施、配电设施、供气设施以及办公配套设施。

厂区主要的总平面设计指标为:项目总用地面积800亩,土地利用面积600亩,总建筑面积185.2亩,主要建设发酵槽976平方米,发酵隧道11460平方米,菇房91238平方米,办公楼1200平方米,包装车间600平方米,冷藏库600平方米,配电室500平方米。

3、设备购置安装方案 购置各种专用设备共计4128台套,设备总投资7650万元。其中发酵设备30台套;发酵隧道设备17台套;出菇房设备4065台套;以及其他配套设备16台。 设备安装费用按照设备费用的17.7%来计算,其总设备安装费用为1350万元。其他费用为1000万元。

五、市场开发与营销

针对公司主要销售渠道为国内销售,兼顾国际出口贸易,因此在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指导下,具体采用集中化的营销方案。向高端消费的海外市场作为集中目标销售区域,以国内市场作为二级市场,将未能按时销售的滞后产品或者生产良品销售。

本项目采用“生产企业——>经销商或代理商——>批发商—

—>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因其适应国际营销的发展需要,所以具优势。根据本项目产品的特点,采用代理销售、订单销售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其中,鲜销有机蘑菇和蘑菇罐头代理销售商选择主要考虑其销售能力、诚信度、经济实力和年可销售数量。

六、团队及组织管理

由项目单位负责该项目的全部债权债务,承担该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管理工作。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财务部、质检部、生产部、技术开发部等部门。

七、项目优势

1、政策支持: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有利于优化项目区特色优势的蘑菇产业链条,深度调整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促进项目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体来说,本项目是国家下列文件具体支持项目:(1)《国务院落关于加大城市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根基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意见》(国办发[2010]18号)

2、技术支持:建设项目采用荷兰克里斯汀(Christiaens Group)提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蘑菇生产技术——三区制蘑菇生产方式。

3、设备支持:项目所使用的关键成套设备从国外进口主要

生产设备均选自国内知名厂家——浙江宏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熟设备。

4、环保支持:蘑菇种植所需的堆料制备原料,主要使用畜禽粪便和麦秸为原料。通过将农户农田秸杆、养殖户畜禽粪便加以回收,高度契合国家禁止焚烧秸杆、保护环境的政策,由于本项目采用永久性空调菇房进行蘑菇工业化种植,大大减少了用于蘑菇种植的土地数量,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更加长远的保护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

八、经济效益

1销售收入 项目建成后,达产期新增年营业收入为50000万元,年产5万吨其单价分别是1万元/吨。

2销售税金及附加 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均新增税金:4220.4万元(其中增值税3836.8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383.7万元;无所得税)。

3、农民增收:

(1)劳动务工 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就业岗位500个,其中75%的岗位安排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按每个岗位平均2500元/月的工资计算,福利按工资的14%计算,在厂务工人员年工资收入总额可达1710万元。

(2)对蘑菇种植户的免费基料供应 一年基料供应量在20万吨,按照基料的批发销售价格0.5元/公斤来算,一年供应的基料为10000万元。还可以带动养鸡50万羽,养牛10万头。为农民增收1.5亿元以上。

九、其他效益

1、社会效益。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通过本,带动园区周围镇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及当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是有壮大了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可以为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一个更优的环境。三是有利于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年产5万吨双孢白蘑菇,将成为长江以南最大的双孢菇生产企业,有利于推动东安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2、生态效益。项目生产原材料主要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料为原料,所以通过发展双孢生产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双孢菇生产在为人类提供高营养、无污染、有益健康产品的同时,又为蔬菜生产提供了大量优质、无污染的有机肥料,并且氮磷钾含量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大量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所造成的污染,具有十分明显的生态效益。

十、项目进度

截止2017年12月底止,东安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第一期已建成双孢菇生产线一条,日产双孢菇15吨。第二期建设两条双孢菇生产线,其生产能力为第一条的三倍,建成后日产双孢菇将达到60吨,现已完成征地,三通一平,护坡、基础工程。钢架工程已完成大半部分,预计2018年下半年可全面投产。第三期工程再建设双孢菇生产线四条,日产双孢菇80吨,合计日产双孢菇140吨,达到年产50000吨的产能。第三期工程预计2019年底全面投产。

东安霞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8年1月2日

上一篇:会计实习报告例文下一篇:家长会发言稿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