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2022-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充满活力和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使用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工作的底线要求。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科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煤一建岭医发〔2013〕33号《中煤一公司岭北职工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规定,特制定儿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消毒隔离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等制度,并进行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二)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检查督促本科室消毒隔离工作。

(三)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洁,不戴戒指,不穿工作服、裤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四)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先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五)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六)以下情况必须洗手: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等。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应戴手套,并记录。

(七)病房及各诊疗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应用液体皂,使用擦手纸巾。不便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八)无菌容器及敷料钳每周灭菌1~2次,体温计用后要用高效消毒剂二步法消毒(最好一次一用或专人专用),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应保持密闭,定期灭菌,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垫。(皮肤消毒剂)

- 1用手消毒液揉搓不少于15S,1-3分钟进行手的消毒。

(六)做好防护物品的交接工作,及时补充防护和消毒物品。

(七)参加呼吸系统发热病人转运的司机和医务人员要穿隔离衣,戴手套和符合医用标准的口罩。病人也应戴符合医用标准的口罩。

(八)垃圾处理:使用密闭的垃圾筒,内衬双层医用垃圾袋,装满至3/4后,逐层密封,专人运送,避免污染其他物品。

三、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急诊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

(二)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三)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一定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四)所有诊室必须设臵流动水洗手设备,或配备手消毒设施。

(五)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六)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七)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八)病人使用的吸氧装臵、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九)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

(十)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 3

五、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二)患者的安臵原应为:感染病人与非干冉冉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臵。

(三)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进行一次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四)病人衣服、被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心、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的被褥及病人用过的物品。

(五)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六)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七)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八)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九)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一)治疗室、病室、厕所等颖分别设臵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二)垃圾臵塑料袋内,密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臵黄色或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袋外填写科室、种类、斤数、时间、责任人。

(十三)每季度抽查一间病房,进行空气细菌培养。

六、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洁身、消毒、更衣、戴好口罩、帽

- 5

第2篇: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1、新生儿室应相对独立,分设新生儿监护室、早产儿监护病房、隔离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

3、本科室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前要衣帽整齐,更衣、换鞋、洗手,患呼吸道疾病及传染病者不得入内,外来人员进入本科室要穿隔离衣,换鞋。严格探视制度,限制不必要的探视。

4、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5、保持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5-65℃,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病区内采用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2次,每次60分钟,并记录。

6、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湿式打扫地面及擦拭物体表面2次,如有血液、排泄物污染时先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消毒处理后再清洁。

7、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

8、实施生学监测定期监测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奶具、奶、消毒剂等,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9、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一人一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湿化瓶、吸引储液瓶应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10、暖箱、光疗箱、辐射台应每日行小消毒并更换湿化水,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时,应每周大消毒一次,用后进行终末消毒。

11、新生儿所用的被服、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位应终末消毒。

12、新生儿用的眼药水、扑粉、药膏、沐浴液、沐浴巾、浴垫、治疗用品等,必须一婴一用。

13、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婴儿使用一次性尿布应放入双层塑料袋内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14、发现特殊的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一般医 疗器械应专人专用,不得交叉使用。对患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 性感染的新生儿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第3篇:kDF儿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儿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 1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 3 新生儿隔离病室制度 ................................................. 5 高危新生儿保护性隔离措施 .......................................... 6 新生儿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 .......................................... 7 新生儿病房奶瓶、奶嘴清洗消毒制度 ............................... 8 饮水机消毒方法 ...................................................... 9 新生儿洗澡间消毒隔离制度 ........................................ 10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儿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 不同病种分病室,恢复期与急性期分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2. 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操作中每接触一个病人之后用速效洗手液洗手。 3. 所有房间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

4. 床单位每日晨间湿式清扫,一床一套;扫床套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备用,防止交叉感染。

5. 每季度治疗室做空气培养监测,符合标准要求,有留底记录,不符合标准有处理措施。

6. 体温计一用一消毒,用后在75%酒精中浸泡30分钟后备用;血压计袖带每周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洗净晾干备用;听诊器一用一消毒,手电筒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7. 所有治疗车、操作台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有明显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使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8. 静脉注射及抽血时要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针、一消毒。

9. 局部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无菌棉签浸润安尔碘擦拭注射部位一次,干燥后注射。

10. 每日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潮湿重新消毒。使用时应检查化学指示剂的颜色,如有疑问重新消毒。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11. 药杯一用一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洗后微波炉消毒15分钟,晾干备用;每季度做培养,以监测消毒效果。

1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12. 湿化瓶、吸引器、雾化器等物一用一消毒,用后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洗晾干备用。

13. 窗台、床头桌每日用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要求一桌、一巾、一消毒。

14. 病人出院后床单位用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15. 垃圾分类放置,医疗垃圾遵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

16. 便器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浸泡容器大小要适当,浸泡30分钟及时冲洗晾干备用;若自备便器,可在便器内放1-2片健之素浸泡消毒30分钟,每周一次;如有肠道传染病人要做好床边隔离。

2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 医护人员在进入病室前换鞋、洗手、戴口罩。

2. 非本病房工作人员及家属不得随意进入病室,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 非本病房工作人员由于工作需要进入新生儿病室,需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穿鞋套。

4. 新生儿病房实行不陪住、不探视制度。

5. 在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正确执行新生儿病房洗手规范。

6. 病室每日上下午需通风一次,每次15-30分钟;每日使用空气消毒柜3次,每次3小时,具体时间:8Am-11Am 2Pm-5Pm 8Pm-11Pm。 7. 病房设隔离室一间,具体要求详见《新生儿隔离病室制度》。

8. 床单位每日用清水擦拭;有污染及患儿出院后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9. 新生儿床单每日晨间护理后更换,有污染应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其所用的被褥、床垫罩全部更换,标注新生儿用品送洗衣房单独洗涤。

10. 新生儿贴身用衣服、包被、被罩,洗衣房清洗后打包送供应室消毒后方可给患儿使用。

11. 病室窗帘每月送洗衣房清洗一次。

12. 患儿所用奶具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的奶瓶、奶嘴清洗后在微波炉内煮沸消毒15分钟后,放置于消毒柜烘干后干燥保存,每月做细菌培养以监督消毒效果。

13. 配奶用饮水机每月消毒一次。

14. 暖箱在使用期间,每日用清水擦拭;每周消毒班护士用250mg/L含氯消毒剂 3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擦拭消毒。水槽中的无菌蒸馏水每日晨起更换,每周用250mg/L含氯消毒剂将水槽浸泡消毒一次。患儿出暖箱后按上述方法做终末处理,有登记。 15. 体温计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每日晨起更换消毒剂;血压计袖带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每个床单位备用一个,每日晨用75%酒精擦拭。 16. 呼吸机管路使用后送供应室统一处理。

17. 患儿洗澡应遵循先一般后感染顺序,做到散包区与打包区分开;擦澡巾一人一用一消毒;换药用的药液每日更换;容器每周

二、五更换并送供应室消毒。 18. 仪器设备(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等)、操作台、床头桌等物体表面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19. 氧气湿化瓶每日晨起更换蒸馏水,每周更换湿化瓶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备用,流量表用75%酒精擦拭后备用。

20. 每季度做卫生学监测,范围包括:病室治疗室空气、呼吸机管路、雾化器、湿化器、暖箱、床单位、操作台、医生护士卫生员手、奶嘴奶瓶、门把手、水龙头、仪器设备表面等,并将检测报告上报感染办。 21. 监测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评价。

4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新生儿隔离病室制度

1. 新生儿隔离病室收治范围:

1) 由儿科门诊收住院的新生儿,需先在隔离病室观察48小时后,在无传染性疾病后方可进入一般新生儿病房。

2) 病源检查结果为特殊病原体感染(包括耐药菌感染)的患儿。 3) 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

2. 隔离病室有患儿时,要保持关门状态,除每日使用空气消毒柜外,应紫外线照射消毒两小时。

3.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规范,加强手部卫生。

4. 隔离病室患儿的治疗护理工作应在其他患儿完成后最后进行。

5. 隔离患儿使用的体温计、听诊器、仪器设备等做到专人专用,每日按规定消毒处理。

6. 患儿使用过奶具要与普通患儿使用的奶具分开,进行隔离消毒处理后备用。 7. 患儿床单位,每日晨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8. 患儿更换的床单、包被、衣服放入医疗垃圾袋,并做好特殊标记送洗衣房单独洗涤。

9. 特殊感染患儿不得在新生儿洗澡间沐浴,应在隔离室用专用盆擦澡。用物使用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冲净晾干备用。

5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高危新生儿保护性隔离措施

1. 医护人员接触高危新生儿前按规范洗手。

2. 非新生儿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接触患儿,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 医护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 床单位相对固定,每日晨起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5. 新生儿床单、包被、衣服随污染随更换。 6. 听诊器专人专用,每日晨起用75%酒精擦拭。

7. 仪器设备(呼吸肌、监护仪、注射泵等)专人专用。每日晨起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6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新生儿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

1. 新生儿配奶间禁止非本室人员进入。 2. 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两小时。

3. 患儿所用奶具专瓶专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的奶瓶、奶嘴清洗后在微波炉内煮沸消毒15分钟后,放置于消毒柜干燥保存。

4. 消毒后的奶具要求清洁、干燥、无油腻、无污垢、无污物,每月随机做物体表面细菌培养,不得检出大肠杆菌、致病菌。

5. 微波炉每周用250mg/L含氯消毒剂里外擦拭。 6. 饮水机每月清洗消毒一次。 7. 每季度做空气培养一次。

7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新生儿病房奶瓶、奶嘴清洗消毒制度

清洗:

1. 按新生儿病房洗手规范将双手洗净。

2. 喂奶完毕,将剩余奶液弃去,剩余奶液不予保留。 3. 用清水将奶瓶、奶嘴洗净,瓶壁不可有残余奶渍。

4. 将奶瓶、奶嘴分别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水应没过奶瓶、奶嘴。 5. 配奶杯内、外清洗干净,放清水,以备消毒。

消毒:

1. 将配奶杯及盛有奶瓶、奶嘴的容器放入微波炉内。 2. 将微波炉火力调至高火,随时观察,水沸后煮15分钟。 3. 消毒后将配奶杯、奶瓶及奶嘴取出,放置在消毒柜烘干后干燥保存。

4. 每日晨起将所有奶具统一清洗消毒备用。

8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饮水机消毒方法

1、拔去电源插头,取下水桶,打开饮水开关,放去饮水机腔内的剩余水。

2、用酒精棉仔细擦洗饮水机内胆和盖子的内外侧。

3、用250mg/L含氯消毒剂充盈整个饮水机内胆,留置10~15分钟。

4、打开饮水机的所有开关,包括排污管和饮水开关,排净消毒液。

5、用7~8升的清水连续冲洗饮水机整个腔体,打开所有开关排净冲洗液体。

6、将饮水机擦干,开关处的后壁用酒精棉擦净。

7、放一杯水,闻闻有没有氯气味。如有,再放水,一直到闻不出氯气味。

9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新生儿洗澡间消毒隔离制度

1. 新生儿洗澡间禁止非本室人员进入。 2. 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两小时。

3. 婴儿洗澡顺序应遵循先一般后感染,感染患儿固定浴池。 4. 散包区与打包区明确分开,避免混用。

5. 患儿洗澡用台凳上罩一次性塑料罩,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 6. 擦澡用毛巾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7. 小换药用药液每日更换,容器每周

二、五更换并送供应室消毒。 8. 每日洗澡后的污物及时清理。

9. 隔离患儿洗澡更换后的用物要单独放置在有特殊标记的医疗垃圾袋中送洗衣房单独洗涤。

10. 每日洗澡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刷洗洗澡池、擦拭台面及洗澡用台凳。 11. 患儿用婴儿秤在晨间护理后需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12. 每季度做空气培养。

第4篇:消毒隔离制度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通病区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上班时应穿戴工作衣帽,着装整洁。隔离病房的工作人员应穿隔离衣、鞋,戴帽子、口罩,必要时戴防护镜和手套。

二、无菌操作前,操作者应戴好帽子、口罩并实施规范的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严格区域划分。处臵室要有明确的污染物品放臵区、清洁物品放臵区、无菌物品放臵区,并做清晰标识。可重复使用的无菌物品使用后,由操作者立即做初步处理,包括将医疗废物分类放臵、有明显血污迹污染的器具应做初步处理;然后集中放臵于污染物品回收箱中,加盖密闭存放。

四、无菌物品管理要求。各科室应在治疗室和(或)处臵室设立专柜,存放备用的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柜放臵,并有明显标识。无菌物品应按有效期顺序存放,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无菌物品存放柜应定期整理、清洁。无菌物品外包装应清洁、干燥、无破损;无菌物品名称、有效期限清晰;外包装灭菌指示物或包内指示卡变色合格。定期检查各类无菌物品的有效期限,过期物品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用无菌容器盛放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 h。无菌用品取出后暂不使用的,应用无菌巾包(盖)好,超过4h不得使用。尽量使用独

立包装的无菌持物镊/钳。特殊科室若需要使用干式无菌持物筒(镊/钳)时,每4h更换一次,一旦污染随时更换。

五、在中医操作过程中,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毫针、耳针、头针、长圆针、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等)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针灸针具、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针灸针具用后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及拔罐、刮痧、中药足浴器具、物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与灭菌。

六、皮肤黏膜消毒剂的管理要求。小包装皮肤粘膜消毒剂(100ml)安尔碘、酒精等开启后有效期限为1周。大包装皮肤粘膜消毒剂(500ml)分装使用时,开启后有效期限为1个月。大包装皮肤粘膜消毒剂(500ml)直接蘸取使用时,开启后有效期限为1周。消毒皮肤用的碘制剂、醇制剂等应密封、避光保存。病区盛放消毒溶液的容器每周灭菌2次。

七、抽出的药液及各种溶媒的管理。开启的无菌药液须注明开启时间。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4 h内使用,其它溶液不得超过24h。注射治疗时,应用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

八、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技术。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

理,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具体参见《医疗机构消毒技术管理规范》)

九、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臵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十、环境、物体表面的卫生清洁与消毒。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及时以用含有效氯500mg/L —1000mg/L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臵专用拖布,标识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紫外线消毒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应在室内无人状态下进行。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酒精布巾擦拭一次。如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使用中紫外线灯强度应不低于70µW/cm2,照射时间≥30min。应定期对机械通风设备进行清洁,遇污染及时清洁与消毒。

十一、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

枕芯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十二、器材设备清洁消毒。各类监护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由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氧气湿化液采用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可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清洗消毒。(具体参见《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机清洗消毒管理办法》)。

十三、终末消毒。病人转床、转科、出院或死亡后,做好清洁和终末消毒。个别耐药菌较多的科室应分批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并在病人收容少的时候对病区进行阶段性的终末消毒,每年至少2次。

十四、隔离管理要求。将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室安臵。若受到条件限制,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臵于一室。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臵。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按照《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2012年版)》执行。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床边隔离有隔离标识。

十五、手卫生要求。治疗室、处臵室、护理站、医生办公室应有完善的手卫生设施。治疗车上应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全体工作人员要掌握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时机与方法,提高落实手卫生的依从性。

十六、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南方医科大学中

西医结合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执行。

十七、职业暴露防护要求。科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科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指导。有职业暴露发生后处理的应急预案及报告制度。科室管理人员应提供职业防护的必要设施及用品。

十八、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消毒隔离管理。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手术室、重症监护病区、血液透析中心、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参照本制度并结合本专业相关管理要求另行制定。

第5篇:消毒隔离制度

肛肠疼痛科消毒隔离制度

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肛肠疼痛科制定以下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设施。

三、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小包装溶液使用有效期一周。

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七、病室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时开窗通风,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应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应遵循WS/T368 的相关要求。

八、治疗室、病房、厕所、值班房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识明确。

九、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吸引瓶,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未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十、病床湿式清扫每天1-2次,一床一套。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物体表面的抹布,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应进行终末消毒。

一、床单、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时,应每周更换;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十二、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的衣物。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洗涤、消毒方法等参照《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三、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地面的拖把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十三、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未消毒。

四、体温计用后浸泡于5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后,冲洗干净,干燥保存。

五、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六、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等特殊感染伤口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七、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置医疗废物,并做好交接记录。

肛肠疼痛科 2017-5-24

第6篇: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患有肝炎、活动期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不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待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

8、需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应优先做治疗护理工作;对实行床旁隔离的患者,后做治疗护理工作。

9、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10、病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不得混放;各种医疗垃圾桶标识明确;医疗锐器处理规范,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1、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12、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3、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14、一般情况下,病房应适时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上一篇:安全与职业健康管理下一篇:教师作风建设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