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2023-04-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如何制定一个合适的制度?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19、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实施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和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2、各诊室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使用紫外线灯或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周用75%乙醇棉球擦拭一次。

3、各诊室均应设有符合要求的手卫生设施,并在相应的时机执行手卫生。

4、地面、物表面应保持清洁,遇污染时,先使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清洁,再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min .

5、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体温计保持清洁。血压计袖带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晾干;听诊器使用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体温计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乙醇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水冲净,干燥保存备用。

6、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如氧气湿化瓶、止血带等,使用后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

7、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工作服、被服等织物,应立即更换。

8、每次出诊后的急救车及其抢救器材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9、医疗废物遵循《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处置。

第2篇:门诊、急诊、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普通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各科门诊医生、护士上岗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日常清洁、消毒、隔离制度。 (二)医务人员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应认真洗手,接触特殊感染病人要戴手套,脱手套后用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再用清水冲洗。

(三)每次洗手按六步洗手法,时间不少于15秒。

(四)每个诊室备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快速手消毒剂。洗手后用一次性擦手纸巾擦手或自然晾干,不得在隔离衣任何部位擦手。

(五)体温计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血压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袖带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清洁;听诊器胸件用后须75%酒精棉球擦拭。

(六)室内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温度允许时持续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七)桌面、窗台、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地面要湿式清扫并保持清洁。被病原菌污染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八)下班后认真洗手,更换口罩。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急诊科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 (二)各诊室有流动水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

(三)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传染病人后要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

(四)建立预检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做好必要的隔离与消毒。

(五)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加强日常清洁、消毒制度。保持各诊室空气新鲜,诊桌、诊椅、平车、轮椅、台面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不少于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消毒处理。 (六)急诊抢救设备及治疗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按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处理并清洁干燥保存。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七)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送医院感染办公室。

(八)急诊注射室、输液室、治疗室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 (九)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区要成立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措施和消毒隔离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认真填写《监控手册》做好本病区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

三、病房环境要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

四、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五、病房地面要湿式清扫,被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地面要用500mg—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六、病室、治疗室、走廊、卫生间的拖把要分别使用,有专用标记,用后清洗悬挂晾干,干燥保存。

七、病床每天要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桌、床栏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要及时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病人衣裤、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被褥、枕芯、床垫要定期消毒清洗。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特殊感染病人(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所用被服用后双层塑料袋包装,按医疗垃圾焚烧处理。

九、病人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十、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血压计的袖带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清洁,并有记录。

十—、病人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要分别放置不同颜色的袋内,由专人收集、运送。具有传染性的垃圾要用双层黄色塑料袋严密封闭,袋外应有警示标识,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三、严格探视陪住制度,特别是疾病流行时要加强病房管理。

四、对传染病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没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安尔碘及酒精开瓶后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注意密闭保存,一周内用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无菌物品(棉棒、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包装,须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病历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九)不能用同一注射器为不同的病人进行肝素封管。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功能划分和空气净化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33—200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要求,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标识明确,有实际屏障。设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消毒物品由清洁通道进入,污染物品经污染通道送出。分别设工作人员出入口与病人出入口。并设隔离手术间。

(二)手术室墙面、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排水管道通畅,便于清洗和消毒,排水口不暴露。

(三)加强手术室入、出口管理,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按规定通道出入。

(四)进入手术室工作人员要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出手术室必须更换外出衣、鞋。 (五)手术室内环境及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卫生、无尘、无污染。

(六)接送病人所用平车应用交换车,平车上铺单(防水、防渗漏)要保持清洁,一人—换。接送隔离病人平车应专车专用,严格消毒。

(七)手术进行中限制人员活动,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能超过3人,严禁串手术间。污染手术及传染病人手术禁止参观。减少开启通向走廊的门,严防污染空气进入。 (八)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九)手刷要一人一用一灭菌。手术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管理规范,外来器械管理规范。

(十)麻醉病人所用一次性导管及面罩严禁重复使用。 (十一)连台手术要重新刷手更换手术衣和手套。

(十二)特殊感染手术应由隔离标志,并于手术时挂于门口,术中需要物品时由室外人员传递,室内人员不得外出。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及物品首选一次性的,使用后进行双层密封包装焚烧处理,重复使用的应先浸泡消毒再清洗灭菌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三)灭菌器每锅有工艺监测、每包有化学监测、每周有生物监测记录。

(十四)消毒员应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上岗。

(十五)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台面、地面要进行彻底湿式清洁,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空气培养、物体表面、手培养和灭菌物品抽样培养。

(十六)加强空气净化系统管理,每日手术结束后对排风口外表面清洁擦拭,每周对排风口过滤网清洁一次,初效过滤网每半月清洁一次,高效过滤网每年更换一次并有详细记录。尘粒计数每年监测一次并及时检测内环境细菌污染情况。

(十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严格区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区域划分清楚,区域间有实际屏障,人、物分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二)工作人员上岗要衣帽整洁,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必须戴口罩、戴帽子、换鞋,并严格洗手。

(三) 无菌物品存放区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监测,灭菌物品每月进行抽样灭菌效果的监测。

(四) 器械物品清洗、包装、灭菌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灭菌物品有明显标志和灭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发放使用。包布干净无破损。

(五) 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有明显标识,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分区存放。 (六)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七) 消毒员应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上岗。 (八) 压力蒸汽灭菌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每日进行一次BD测试,均应登记备案。各种测试包体积符合标准。

(九) 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十)执行卫生部消毒供应室三项强制性标准。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l、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有实际屏障,限制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非限制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产前进行HBV、HCV、HIV有关检查,设隔离待产床和隔离产床,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做好标识,密闭运送,按医疗垃圾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严格无菌操作,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次性手刷严禁重复使用。

5、各类物品分别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消毒剂。

6、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监测。

7、医疗废物处理符合有关规定。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l 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第3篇: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培训

感染管理是医院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且多体现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把好这一关,因此我们安排了这项培训内容。

一、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1、环境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30分,停止清扫地面,避免不必要的人流走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2次紫外线消毒。

2、衣帽整洁: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口罩须遮住口、鼻、洗手,必要时带无菌手套。

3、有效日期: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日,过期或包布受潮湿、应重新灭菌,无菌包外应注明消毒日期。

4、保持无菌: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内或无菌容器内,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须放在固定的地方,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并按失效日期的顺序排列。

5、取用物品:取用无菌物时,应面向无菌区,须用无菌钳,手臂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注意不可跨越无菌区域。

6、无菌操作:进行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域谈笑、咳嗽、打喷嚏,用物疑有污染或以被污染,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位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紫外线灯安全使用制度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周用酒精纱布进行擦拭,若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3、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度或高于40度,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5、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l00uw/cm2,使用时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低于70uw/cm2立即更换。

三、消毒药剂使用制度

1、化学消毒药剂的应用原则应坚持合理、少用的原则对医院所用的医疗器材及用品,能采用物理方法的(如压力、干热消毒灭菌)不用化学消毒剂。

2、凡一次性使用物品、不允许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后反复使用,医院内常规清洁扫除,无需使用化学消毒剂。

3、使用时应按产品说明配成适当的浓度,并准确掌握使用时间。

4、要熟悉化学消毒剂的毒副作用,使用具有腐蚀刺激的化学消毒剂应避免直接接触和吸人,必要时采取带手套等防护措施。

四、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及用后处理制度

1、使用制度

A、使用前检查包装有无破损失效,穿刺针有无锈斑和污渍、衔接部有无漏气,检查产品包装的标识、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常见问题小包装无标识) B、发生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留取样本送检,详细记录,报告相关部门……, C、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立即停止使用,逐层上报至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袋处理。

2、用后处理制度

A、首先进行初步浸泡消毒,浸泡时输液器剪断,注射器空筒与活塞部分分开浸泡,针头单独浸泡,浸泡的部分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B、然后由供应室按数目收集,双方核对无误并签名,供应室进行毁型处理。 C、严禁重复使用。

五、几点需注意的问题

1、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及管道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无菌水。

2、急诊抢救车、平车、轮椅、检查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3、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4、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识明确,分开清洗,悬挂凉干、定期消毒。

5、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戊二醛灭菌浓度为2%,加盖浸泡时间为10小时,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0分钟,肝炎病毒浸泡30分钟,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6、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黄色袋装医用垃圾,黑色袋装生活垃圾,红色袋装放射垃圾。

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液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8、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灭菌物品(纱布、棉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9、内窥镜及附件用后立即去污染、清洁、沥干水分后消毒,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消毒剂如戊二醛浸30分钟。

10、压力蒸气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11、市售铝饭盒与陶瓷盒,不得用于装待灭菌物品。用带通气孔器具。

第4篇:消毒隔离制度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通病区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上班时应穿戴工作衣帽,着装整洁。隔离病房的工作人员应穿隔离衣、鞋,戴帽子、口罩,必要时戴防护镜和手套。

二、无菌操作前,操作者应戴好帽子、口罩并实施规范的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严格区域划分。处臵室要有明确的污染物品放臵区、清洁物品放臵区、无菌物品放臵区,并做清晰标识。可重复使用的无菌物品使用后,由操作者立即做初步处理,包括将医疗废物分类放臵、有明显血污迹污染的器具应做初步处理;然后集中放臵于污染物品回收箱中,加盖密闭存放。

四、无菌物品管理要求。各科室应在治疗室和(或)处臵室设立专柜,存放备用的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柜放臵,并有明显标识。无菌物品应按有效期顺序存放,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无菌物品存放柜应定期整理、清洁。无菌物品外包装应清洁、干燥、无破损;无菌物品名称、有效期限清晰;外包装灭菌指示物或包内指示卡变色合格。定期检查各类无菌物品的有效期限,过期物品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用无菌容器盛放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 h。无菌用品取出后暂不使用的,应用无菌巾包(盖)好,超过4h不得使用。尽量使用独

立包装的无菌持物镊/钳。特殊科室若需要使用干式无菌持物筒(镊/钳)时,每4h更换一次,一旦污染随时更换。

五、在中医操作过程中,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毫针、耳针、头针、长圆针、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等)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针灸针具、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针灸针具用后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及拔罐、刮痧、中药足浴器具、物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与灭菌。

六、皮肤黏膜消毒剂的管理要求。小包装皮肤粘膜消毒剂(100ml)安尔碘、酒精等开启后有效期限为1周。大包装皮肤粘膜消毒剂(500ml)分装使用时,开启后有效期限为1个月。大包装皮肤粘膜消毒剂(500ml)直接蘸取使用时,开启后有效期限为1周。消毒皮肤用的碘制剂、醇制剂等应密封、避光保存。病区盛放消毒溶液的容器每周灭菌2次。

七、抽出的药液及各种溶媒的管理。开启的无菌药液须注明开启时间。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4 h内使用,其它溶液不得超过24h。注射治疗时,应用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

八、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技术。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

理,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具体参见《医疗机构消毒技术管理规范》)

九、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臵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十、环境、物体表面的卫生清洁与消毒。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及时以用含有效氯500mg/L —1000mg/L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臵专用拖布,标识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紫外线消毒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应在室内无人状态下进行。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酒精布巾擦拭一次。如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使用中紫外线灯强度应不低于70µW/cm2,照射时间≥30min。应定期对机械通风设备进行清洁,遇污染及时清洁与消毒。

十一、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

枕芯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十二、器材设备清洁消毒。各类监护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由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氧气湿化液采用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可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清洗消毒。(具体参见《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机清洗消毒管理办法》)。

十三、终末消毒。病人转床、转科、出院或死亡后,做好清洁和终末消毒。个别耐药菌较多的科室应分批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并在病人收容少的时候对病区进行阶段性的终末消毒,每年至少2次。

十四、隔离管理要求。将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室安臵。若受到条件限制,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臵于一室。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臵。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按照《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2012年版)》执行。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床边隔离有隔离标识。

十五、手卫生要求。治疗室、处臵室、护理站、医生办公室应有完善的手卫生设施。治疗车上应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全体工作人员要掌握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时机与方法,提高落实手卫生的依从性。

十六、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南方医科大学中

西医结合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执行。

十七、职业暴露防护要求。科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科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指导。有职业暴露发生后处理的应急预案及报告制度。科室管理人员应提供职业防护的必要设施及用品。

十八、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消毒隔离管理。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手术室、重症监护病区、血液透析中心、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参照本制度并结合本专业相关管理要求另行制定。

第5篇:消毒隔离制度

肛肠疼痛科消毒隔离制度

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肛肠疼痛科制定以下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设施。

三、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小包装溶液使用有效期一周。

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七、病室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时开窗通风,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应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应遵循WS/T368 的相关要求。

八、治疗室、病房、厕所、值班房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识明确。

九、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吸引瓶,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未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十、病床湿式清扫每天1-2次,一床一套。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物体表面的抹布,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应进行终末消毒。

一、床单、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时,应每周更换;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十二、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的衣物。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洗涤、消毒方法等参照《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三、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地面的拖把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十三、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未消毒。

四、体温计用后浸泡于5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后,冲洗干净,干燥保存。

五、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六、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等特殊感染伤口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七、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置医疗废物,并做好交接记录。

肛肠疼痛科 2017-5-24

第6篇: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患有肝炎、活动期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不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待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

8、需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应优先做治疗护理工作;对实行床旁隔离的患者,后做治疗护理工作。

9、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10、病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不得混放;各种医疗垃圾桶标识明确;医疗锐器处理规范,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1、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12、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3、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14、一般情况下,病房应适时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