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

2022-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长期的、规范的、有效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探索而来的。而落实责任的关键,就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优化举措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新生儿室应相对独立,分设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监护室、隔离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二、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工作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口罩、帽子,穿洁净工作服,每次工作前后应认真洗手。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四、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所有用具1-2次(门把手、床头柜、桌凳等);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三次,有污染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拭。

五、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作好登记。

六、新生儿所用尿布(最好使用纸尿裤)、衣服、被子、被单等,应用消毒灭菌的棉织品,使用前必须高压灭菌,设专用柜存放。

七、新生儿沐浴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应严格分台使用,避免交叉。新生儿用的眼药水、扑粉、有膏、沐浴液、沐浴巾、浴垫、治疗用品等,必须一婴一用;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八、新生儿患传染病者,应分室隔离,床栏应挂标记。

九、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随意抛落地面,换下的尿布、衣物及时放入黄色污物袋内,污物袋每8小时更换一次。

博州蒙医医院

2012年10月

第2篇: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新生儿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日湿式清扫一次,每周大扫除,卫生工具应专用,应有醒目标志,室内不得有蚊、蝇、蚂蚁、蟑螂、老鼠等。

二、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55%-66%之间。

三、患儿被服应专用,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四、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器等。

五、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连续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应每周更换消毒一次。

六、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清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七、患儿使用后的奶瓶、奶嘴应用清水清洗干净后,高温消毒。每次喂奶前应消毒小毛巾,产妇应拭净乳头、双手,喂奶毛巾专用,每次均要洗涤,并高温消毒。

八、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

九、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十、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十一、医务人员在接待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疾病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后应当立即摘掉手套并洗手。

十二、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患儿,要实施隔离治疗、专人护理,并采取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十三、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所有废弃物按感染性废物进行焚烧处理。

第3篇: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1、新生儿室应相对独立,分设新生儿监护室、早产儿监护病房、隔离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

3、本科室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前要衣帽整齐,更衣、换鞋、洗手,患呼吸道疾病及传染病者不得入内,外来人员进入本科室要穿隔离衣,换鞋。严格探视制度,限制不必要的探视。

4、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5、保持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5-65℃,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病区内采用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2次,每次60分钟,并记录。

6、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湿式打扫地面及擦拭物体表面2次,如有血液、排泄物污染时先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消毒处理后再清洁。

7、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

8、实施生学监测定期监测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奶具、奶、消毒剂等,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9、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一人一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湿化瓶、吸引储液瓶应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10、暖箱、光疗箱、辐射台应每日行小消毒并更换湿化水,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时,应每周大消毒一次,用后进行终末消毒。

11、新生儿所用的被服、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位应终末消毒。

12、新生儿用的眼药水、扑粉、药膏、沐浴液、沐浴巾、浴垫、治疗用品等,必须一婴一用。

13、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婴儿使用一次性尿布应放入双层塑料袋内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14、发现特殊的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一般医 疗器械应专人专用,不得交叉使用。对患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 性感染的新生儿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第4篇: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生效日期:2007年3月20日 修订日期: 2011年5月12日

一、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无陪护监护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环境要清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50%~60%,空气、物体表面应达医院环境Ⅱ类环境标准。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定时开机,做好记录。

三、落实手卫生,病室内设置非手触式洗手设施、洗手图,配备清洁剂、干手物品,床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四、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必须洗手、戴口罩、戴帽子、更衣、换鞋,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五、早产儿室与隔离室分开,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

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七、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一次性呼吸机管路用后焚烧,重复使用呼吸机管路用后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八、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九、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十、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等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十一、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使用一次性诊疗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不得交叉使用。确诊为传染病人的,应转至专业医院治疗。

十三、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十

四、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暖箱内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留存监测资料。

十五、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第5篇: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措施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 患儿本身因素: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易于感染。①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较薄,容易擦伤而致皮肤细菌感染。②,由于新生儿皮肤的屏障功能脆弱,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③由于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 可使呼吸道黏膜功能降低,且易损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而增加感染机会。

2 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 因此手的消毒就显得格外重要。接触患儿及患儿用品前后都要注意手的清洁与消毒。洗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的步骤洗手。 3 环境因素:监护室内的空气流通及一些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如辐射台、暖箱、蓝光箱、监护仪等的消毒不严格,也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 2 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

1 进入 病房 应洗手、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工作人员外出换外出服及鞋,家属探视时执行更衣更鞋戴口罩制度。[1]

2 加强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的培训,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等;工作中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隔离,专人专护,防止感染的蔓延。有效减少医院内感染的机会。

3 严格无菌观念,严把医务人员洗手关。进行各种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尤其是介入性操作,要严格无菌操作。 .4 加强 病房 的消毒管理

1 新生儿病房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24~26 ℃,相对湿度55 %~65 % ,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

2 病室 内内的消毒,室内的地面、家具、医疗器械(各种暖箱、新生儿床、监护仪、呼吸机等) 、各种台面、治疗车、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液盒、病例夹、门窗等每日用消毒液进行擦拭。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放置,并有醒目标志。

3、加强患儿使用物品的管理与基础护理

1、患儿物品管理 每位患儿床单位的所有物品,高压灭菌后使用,保证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严禁共用及借用;

2、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 ①皮肤护理:每日给患儿 擦洗,保持皮肤的清洁,特别注意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涂凡士林,预防臀红。每2h 更换体位,防止骨突处受压过久,必要时应用减压垫,避免引起皮肤压伤。②口腔护理:认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溃、霉菌感染,每日常规做口腔护理。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应观察有无鹅口疮的发生,如果有,应在两顿奶之间涂抹制霉菌素。③眼部护理,每日予眼部护理1~2 次,并注意观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的颜色、量等。必要时妥布霉素眼药水滴眼。④脐部护理:每日脐部护理,保持脐部的清洁与干燥,脐护时注意消毒脐根部,注意观察脐轮有无红肿、有无异常分泌物、有无出血等,如果发现分泌物及时做培养,有出血及时处理。⑤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增加抗体含量。鼻饲的患儿,鼻饲用的注射器每次更换,鼻饲管隔日更换。人工喂养时做到一次一瓶一奶嘴,每日做好乳器具的消毒工作。

3 对于有侵袭性操作的患儿,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动作要轻柔,减少黏膜的损伤,同时加强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感染机会。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两次进行消毒;气管插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随用随弃。[2]

4、定期做好微生物监测:每月定期监测物体表面细菌指数: 做空气培养 ,如发现不合格者,找出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

5、加强个例院内感染的隔离控制:当发生有个例院内感染时,将患儿放置单独病室或相对隔离区,用物专人专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隔离区做明显标志,根据不同细菌定植情况采取不同隔离措施。

第6篇:消毒隔离制度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消 毒 隔 离 制 度

为进一步加强病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避免院感暴发,提高医疗质量,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科室制度:

1.工作人员在无菌技术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治疗室、换药室、病室等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空气消毒并登记。

3.科室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床等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消毒。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医院感染流行时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4.科室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5.治疗室、换药室、病室、卫生间等应分区设置专用拖布、抹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6.体温表用后流动水清洗擦干,置带盖塑料盒内,用70%-80%的乙醇溶液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净,纱布擦干、甩降后备用。带盖塑料盒每周

一、周四清洗、消毒后更换70%-80%的乙醇溶液。体温表甩降机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7.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被套、床单、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时每周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床上用品;传染病患者的床上用品用医疗废物袋装好后交洗涤中心处理。

8.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用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内,集中处置。使用无菌物品前应仔细检查外包装,超过灭菌有效期、包装破损、湿包时均不得使用。

9.科室重复使用的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供应。尽可能取消化学消毒剂的应用。

10.凡遇有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单独安置,严密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换药时不得进入换药室。污染的器械应先消毒再清洗、消毒或灭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做好自我防护。

1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尽可能安置在单人房间,若无条件时可进行床旁隔离。患者物品应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用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做好手卫生及病区的消毒隔离工作。

12.凡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如手术器械,口腔器械等,使用时必须达到灭菌要求。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压力蒸汽灭菌的选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或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有管腔的器械必须将管腔内注满灭菌液),以无菌水冲洗(必须冲洗内管腔),一人一用一灭菌。

13.凡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如螺纹管、湿化瓶等,使用时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等无明显污染时一人一更换,有污染随时更换,一次性使用螺纹管不得重复使用。

14.凡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使用时必须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清洁,血压计、听诊器用75%乙醇或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清洗、消毒、晾干。

2013.11.08

上一篇:新疆蒙古族被维族欺负下一篇:胶粘剂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