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

2023-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火烧云1

4火烧云(1课时)

4火烧云

第一课时

一、导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形态,积累文中的好词好佳句,背诵喜欢的好句好段。收集火烧云的精图片。

二、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收集火烧云的图片,了解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2、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形态,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3、自学生字词。 【课堂导学】

(一)体验——置境激情,导学体验

了解火烧云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早晨与傍晚的天空。有时,天空的云朵色彩缤纷,很美丽,那就是朝霞与晚霞,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霞、彩霞。有些云彩红得像火烧一样,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火烧云。

(2)播放火烧云媒体资源,让学生获得关于火烧云的感性认识。

(3)请学生介绍火烧云形成的原理,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而成,当太阳光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时,会受到大气层中空气的分子阻拦,空气中的灰尘和水滴也会使它们散射开来,使它们的光减弱。这七色光的波长各不一样,波长短的,比如紫色、蓝色光很容易被减弱;波长长的,比如红色、橙色光不容易散射。

中午,空气层较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其中,蓝色光反射得最多,所以呈现蓝色。

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空气层厚,黄、

绿、青、蓝、紫几种光受到散射,减弱得很厉害,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因此,天空呈现红色。)

(二)探究——释疑诱情,精导探究

(1)出示生字,了解生字的预习情况。 A读准生字。 B理解: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恍恍惚惚:形容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2)默读读课文,思考与讨论问题。 A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B给课文分段。 C交流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作者观察到的天空中火烧云的变化。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

第一段(1~2)第二段(3~6)第三段(7)

(3)学习第一段

1、这一段是写火烧云刚现出时的情景。请大家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火烧云上来: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2、作者是怎样写的?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的 小白猪──小金猪 白胡子──金胡子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学习第二段(3~6)

1、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火烧云上来时,可神奇了,竟然使地面的人啊、小动物啊全变了颜色,把它们染成了红色的、金色的、紫檀色的。火烧云的戏法还不止这些。我们接着往下看。请同学们思考:

(1)这篇课文写火烧云主要是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火烧云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颜色、形状)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火烧云的变化?先变什么,后变什么? (先写颜色变化,后写形态变化。)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把它们划下来。

(2)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的变化:

A颜色: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作者还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大家想想,这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么样? B变化多

课文写火烧云变化多,用了几个“一会儿”?一会儿这种颜色,一会儿又另一种颜色,说明火烧云的变化怎么样? C变化快

(3)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颜色,你会用什么词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5)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4~6段。

2、师:第4、5、6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火烧云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把它们划下来,并且把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着重号。

3、交流,教师补充并板书 形状:马──跪、站、伸 狗──跑 狮子──蹲

4、课文写火烧云变成了马啊、狗啊、狮子啊,并且,大家看,变成狗的时候,还不止是一条狗,大狗后来还有几条小狗。说明火烧云变化的形态怎么样?(变化多)课文写火烧云形态变化多,而且变化快。课文中哪些词和句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忽然、一转眼)

5、火烧云的形态远远不止课文中提到的这些。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形态,你会用什么词语?

6、小结 从第二段,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火烧云的变化,主要是写了火烧云两方面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火烧会变成马,变成狗,变成狮子,而且这些马啊、狗啊、狮子啊会跑、会跳。作者用的是动态描写。

(6)学习第三段(7) 1、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 2、这一段写的是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作者用自己的感受来说明火烧云变化实在是太多了。作者怎么说?(提示:作者说:一时恍恍惚惚的,觉得像这个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见,火烧云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 3、师:火烧云变化那么多,作者眼睛都看累了,想揉揉眼睛呆会儿再看。但是,怎么样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功夫,火烧云下去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提示:火烧云很美丽,美丽的东西往往是短暂的。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孩子们对火烧云的喜爱及留恋之情。)

(三)升华——感悟固情,活练升华

这篇课文写作者一次观察火烧云的经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及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学

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变化的写法,特别是对事物变化进行动态描写的方法。 板书:

4火烧云

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 上来时: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变化:先变颜色,再变形状(颜色多,变化多) 【课后导学】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阅读《绚丽多彩的火烧云》——杨紫嫣。

你见过火烧云吗?那真是一种变幻无穷的神秘景象。它会为你演出许多精彩的“影片”。

晚饭过后,火烧云慢悠悠地爬上了天空,给大自然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老鹰,鹰头向东,鹰尾向西。鹰是蹲着的,好像在孵蛋。过了三四秒钟,那只鹰展开了雄壮有力的翅膀,像在飞翔。这时风娃娃把鹰不知带到哪儿去了。

忽然,一只小花兔蹦蹦跳跳地来到了空中,那红白相间的“羽绒服”看了就让人着迷,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接着又来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那位少女不停地展示着那鲜红的裙子,一摆一摆的,漂亮极了。不知什么时候,那位少女又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云,变幻无穷的云,神秘莫测的云,美不胜收的云„„看!天空中的火烧云下去了。

三、导学反思

【导学经验】这篇课文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作者以小孩子视角进行叙述,把火烧云上来后地面的变化、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描述得生动想象,文章中也透露着自己对火烧云的爱。教学本课,重点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导学教训】因为是阅读课文,所以讲课的时候没什么深入去讲,课上还剩一点时间,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下仿写的题目。

【问题思考】《火烧云》虽然是阅读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收获到很多。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样的一类课文呢?需不需要多让学生更深入学习?

【建议补充】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第2篇:火烧云 教学设计 (1)

博达助教通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

投影片、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生字的写法。 “盈”字读音 “茄”字读音

“揉”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盈”的上半部“ ”,“又”不能忽视;

“庙”是“广”字头,撇要大,必须包住“由”,这叫半包围结构。

3.启发发言,讨论词义,检验查字典的能力。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解释词语。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各色云霞。

紫檀: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带红色,可做贵重的家具或美术品。紫檀色,和紫檀木相似的颜色。

高寿:长寿的意思。

恍恍惚惚:不真切,不清楚。

笑盈盈:满脸笑容的意思。盈,充满。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威武:本课指力量强大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条纹。百合色就像百合那样

博达助教通

的颜色。

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鲜明耀眼。 4.出示投影片,注意字音词义。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对的(√)。 (2)出示以下各字,请同学口头组词。 檀——紫檀色

檀香

檀树

紫檀 猪——小白猪

肥猪

野猪

猪圈 寿——高寿

长寿

寿面

寿辰 模——一模一样

模范

模型 恍——恍恍惚惚

恍然大梧

霞——霞光

红霞

霞光万道

彩霞 庙——孔庙

庙会

庙门

神庙 烧——烧火

烧水

火烧云

威——威武

威风

国威

威严 蹲——蹲下

蹲坐

蹲着

半蹲 (3)区别字形,辨析词义,然后组词。

形相近、音相同的汉字有很多,必须正确区分,把握字义。

教师指导学生把形相近、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区别字形、辨析字义是掌握这些字的好方法。最后通过组词加以验证,会使学生记忆牢固。

须(必须)

跪(跪下)

偏(偏远) 需(需要)

脆(干脆)

遍(遍布) 低(低头)

根(树根)

伸(伸展) 底(到底)

跟(紧跟)

申(申请)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变化。) 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通读全文是正确划分段落的基础,然后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自然段间的关系。 分段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日落时的火烧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部分讲到了这一点?”

(课文的第

3、

4、

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

(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 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

(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本文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按什么顺序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应该分为三段。) 教师板书“三段”,学生讨论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没有直接写火烧云,而是通过写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从侧面描写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的,并告诉我们这是晚上太阳要落山时的火烧云,也就是说火烧云就要来了。因此,这段的段意应该是:写天上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是先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又写了火烧云的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具体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博达助教通

第三段(第7自然段)这一段写到火烧云越来越恍惚,变化极快,几乎看不清楚了,说明火烧云就要消失了。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火烧云退去时的景象。

通过这样的分析,请同学说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巩固对本文结构的认识。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的到来、出现、退去的顺序写的。)

(三)请同学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注意积累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用具

(一)幻灯机,录音机,小黑板。

(二)火烧云幻灯片。

(三)有条件可以播放火烧云的录像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并以课题为题。请同学讨论,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火烧云认识程度的目的。

什么叫“火烧云”?你见过火烧云吗?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当时心情怎样? (火烧云是日落或日出时天空出现的红色云霞,色彩非常美丽。) 2.明确结构,抓住特点。

已故作家萧红通过仔细观察对火烧云做了生动的描绘,语言精练准确,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呢?

(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到来前 出现时 消退后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一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 1.学习第一段。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板书:霞光照耀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霞光使“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都在颜色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情具体描写了火烧云出现前的景物。)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

博达助教通

色?

提示同学把“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着想象。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画出说明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想一想火烧云是什么样子?

(火烧云是红通通的,好像着了火。) 板书:红通通

像着火

(2)理解“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中的“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一直”说明火烧云的面积大,而且是运动的,“烧”字本身就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火烧云的动感和美丽。(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 (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极”是什么意思?“极多”又是什么意思?)

(“极”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极点。“极多”就是很多、十分多、特别多、非常多。) 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也很快。) 板书:多 快

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边读边想。 出示小黑板:

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要求学生高度概括出颜色多,变化快。然后具体说明。

(颜色多表现为:火烧云不单是红色,还包括金、紫、黄、灰、百合色等说得出名的有九种,“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强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多的认识。

(变化快表现为:“一会儿„„一会儿„„”说明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持续时间都很短,转换频繁而迅速。)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为背诵做准备。 板书:颜色 变化

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

(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板书:色彩斑斓

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请一位同学改动小黑板上的问题,要求

博达助教通

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部分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部分。

出示小黑板,做如下改动:

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作者描写了马、狗、狮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见了。) 板书:形状

变化

(3)教师在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合上书,看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火烧云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有帮助。

①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幻灯片。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问:图上画的像什么? (马、狗、狮子。)

教师把一种形状定格在幻灯机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述图意,尽量按照作者描写马、狗、狮子的方法来说。

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样出现→什么样子→怎样消失来写的。 教师出示幻灯片也要有技巧,不能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就完了,这样反映不出各种形状的变化。教师应该拿着幻灯片在幻灯机上演示。比如马,一开始是“天空出现一匹马”,可以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那匹马大起来了”,这时教师要抬高幻灯片,投影幕布上的“马”就会真的变大,实际上是幻灯片离镜头近,图片被放大了。紧接着“那匹马变模糊了”。幻灯片继续抬高、投影幕布上就会模糊一片。这样演示既形象逼真,也符合作者“怎样出现”——“天空出现了一匹马”,“什么样子”——“马是跪着的”,“怎样消失”——“那匹马变模糊了”的写作顺序。

其他的形状都可以这样演示,同学们记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对课文的内容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好处。

利用幻灯片出示一段话: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发散思维。

(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也就是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也就是为什么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③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物,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说话能力。

如果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做以下提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

),过了几秒钟,(

); 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拐杖(

),又不见了。 ④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板书:形态万千

(3)小结第二段,使学生对第二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火烧云的形状形态万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火烧云,抓住了变化极多这个特点,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怎么像”,使人感到火烧云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神奇。遗憾的是火烧云不能像一幅画可以长久保存。

板书:奇

博达助教通

3.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齐读第三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在迅速变化中消退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 (“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若隐若现,虚虚实实。因为火烧云变化极快,所以人们的肉眼就会有这种感觉。)

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火烧云消失时,人们非常留恋。从“揉揉眼睛”,“沉静了一会儿”,“可是”,“偏偏不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带着留恋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板书:留恋

(三)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板书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讨论完成。作者在写火烧云的过程中,始终抓住火烧云的特点,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观察火烧云的颜色,作者抓住了颜色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个“极多”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不单是红色,而是色彩斑斓;四个“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转瞬即逝。观察火烧云形状时,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多,这一点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美;“两三秒钟”、“正在„„就”、“忽然”、“一转眼”等词语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一点又具体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作者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把握得这么准确。

2.启发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提示学生抓住两点:一是观察事物要抓重点;二是观察事物时,既观察静态,也要观察动态,做到静动结合。

(四)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第3篇:《火烧云》教学设计1(精选)

《火烧云》教学设计1

霸州市霸州镇范家房完全小学

闫瑞昌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

1 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2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

二、

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3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

4 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5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九、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6

变化(多):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火烧云 变化(快):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多):马 狗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着 一转眼

形状

变化(快):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7

第4篇:语文:《火烧云》1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上)

5火烧云

教学课型:诵读课、想读课。

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的整个过程。同时,要强调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⒉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好词佳句。 ⒋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⒌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⒈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写作特点。

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词,梳理清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

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⒋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全面把握课文。 ⒌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仔细观察生活与大自然,从中发现和体会到更多美好的事物,培养其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的发生过程,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文字材料;火烧云的影像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课时内容,开启新知。

⒈复习生字词。

⒉请学生回顾上课时学习的内容,教师可提出问题,巩固学生已学过知识。

⒊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去看看萧红笔下的火烧云到底有哪些具体的特点。

二、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重点,分析细节。

⒈学生朗读是要进一步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课文。

⒉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万丈,把地上的动物和人的身上多涂上一层金光,显得美丽。)

⒊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霞光可以体现火烧云上来的一个显著特点,为描写火烧云的美丽做好了铺垫。同时,它可以映衬出火烧云的特点,使人对火烧云到底是怎么样的充满想象,充满阅读的兴趣。)

⒋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重点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哪些是火烧云的静态描写?哪些是火烧云的动态描写?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色彩和形状,重点写了火烧云的形状。重点分析火烧云形状变化里的动态、静态描写,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作用。)

⒌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火烧云下去时天空变得恍恍惚惚,既像这个又像那个,什么也看不清了;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这样的美景的喜爱之情,它的离去使得作者恋恋不舍。)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⒈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⒉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教师提问:

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由第1自然段的“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可以看出来)

⑵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

⑶学生思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从而把握其特点。(五光十色、变化异常等,不强求一致,学生可各抒己见)

⑷指导感情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⒊指导自学交流第2—3自然段。

⑴先读课文,再勾画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

⑵课文哪些地方下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讨论后全部汇报交流。先讲火烧云从西烧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最后讲了“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⑶感情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⑷让学生思考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色彩斑斓”、“变化莫测”等均可) ⒋教师引导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第4—6自然段)。

⑴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作者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先写出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

⑵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用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⑶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形状变化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什么也不像)

⒌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感情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

四、教师总结、扩展。

⒈指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⒉师生一起总结:

⑴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表达了这样的感情?(热爱大自然之情)

⑵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五、全班齐读课文,仔细体味全文,把握文章的特点,注意积累优美的词句,尝试课堂背诵课文。

⒈课文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趣。朗读时,可让学生抓住生动准确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火烧云变化莫测的有趣景象,把火烧云变化之快、变化之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⒉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指导背诵,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第2—6自然段要了解记叙的顺序:先写颜色的变化,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重点词语来练习背;再写形状的变化,先写变成马,接着写马的样子、变化;再变成“狗”“狮子”„„让学生按着这样的顺序来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5 火烧云

变化多 变化快

霞光 五光十色 变化多端

火烧云 颜色 色彩斑斓 变化莫测 热爱自然

形状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总结方法,指导自学交流,引导领悟重点段落,推敲词语。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养成推敲词句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运用本课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 ,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训练写话能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的能力。

第5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火烧云》教学设计1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感受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快和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仿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教学准备

《火烧云》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揭题,识“云”

1.教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今天,我们就走近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去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那无比瑰丽的景象。(板书:火烧云)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萧红。

二、整体感知,读“云” 1.初读课文。

教师:那么,究竟什么叫“火烧云”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体会“烧”字的用法精妙。

2.再读课文。

教师:咱们写文章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篇课文就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和消退的顺序来写的,你能按照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分分段吗?(第一段1—2:火烧云出现;第二段3—6:火烧云的变化;第三段7:火烧云消失。)

三、读中感悟,云“变”

(一)颜色变化。

1.课件展示火烧云图片。(颜色不断变化)

2.漂亮吗?你觉得火烧云的什么很漂亮?(板书:颜色)

3.大家来说说看,都有哪些颜色?(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1)理解这些颜色词的意思。

(2)你能像作者一样再说出一些这样颜色的词吗?

(3)这么多颜色,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五颜六色、色彩绚丽等)

4.课件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自由读,除了读出颜色变化多的特点,还能读出颜色变化的什么特点?(变化快) (2)体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 (3)背诵这个自然段。

(二)形状变化。

1.教师:火烧云不但颜色变化多、变化快,还有什么也变化很快呢?(板书:形状) 2.课件展示图片:你看出这火烧云像什么了吗?(马)是站着还是跪着? 3.出示: 马是跪着的。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1)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二句?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这匹马有什么变化吗?(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1)教师: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天空出现一匹马。)它是什么样子的?(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它是怎样变化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它消失了吗?(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2)教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5.自由读一读

五、六自然段,作者按这样的顺序还写了火烧云变成了什么?(狗和狮子)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横线在书上标出来。

四、总结提疑,赏“云”

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多好啊,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2.再欣赏火烧云。

五、由扶到放,写“云”

回去之后,请大家也观察一下天空中云的变化,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

第6篇:火烧云

《火烧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1-09-07 21:37:12)

转载▼ 标签:

杂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火烧云的图片和动画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

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课文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二)检查、反馈、交流

1.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tán,不读tái;"寿"读shòu,不读sòu;"彤"读tóng,但“红彤彤”是读 第一声。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

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三、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②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避免重复、点题、与后文照应,写出火烧云动感。"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通过词语的变换,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四、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

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

)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这样写不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写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霞光"这部分的内容,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教时(公开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你瞧--(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二、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①: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②: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多。)

③:都有哪些颜色?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的图片。)

④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导: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举例),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导: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⑤: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个一会儿)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①:读读4~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像马、狗、狮子。)

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特别快。)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正在")

②: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作者想象到的。

③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4~6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

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消失了吗?--(板书:消失)

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顺序来写的。)

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⑤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与同桌一起练习说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1.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导: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记录了下来。让我们随着录音再一次去领略一下吧。(播放课文情景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想象,把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以及作者那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四、请学生配音

播放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五、总结课文: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色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美丽。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我们身边的美景(出示图片){目的有二:一是结合课本中“泡泡处”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学会积累、做个有心人;二是为下一节课的口语交际做准备}。同学们,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附板书:

上来了

颜 色↘

火烧云 变化着{

多 快 奇 形 状↗

下去了

教学反思:

一、

这是我到新的学校第一节公开课。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经过专家和领导的点评,找出了本节课不成功的原因。

1、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没做到因材施教。

且至今天为止,我虽已和该班孩子共同学习了13天,但对孩子的知识层面和接受水平了解不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不敢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互相讨论、大胆尝试,没能因材施教;对教材把握不准确,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却安排了两课时(公开课讲的第二课时)。

2、

2、教学方式转变不到位。

我忽视了初中和小学两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理解水平的差异、学习要求及侧重点的差异(同样是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似乎更注重情感领悟更关注人文信息,而中学语文课,更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没能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没调整好教学思路;没把握教学特点。从而导致本节课课堂容量过大,讲述内容过多,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许多知识只能一笔带过,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3、

3、没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

没体现出学生是探究者,没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整节课总是我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自主感和责任感

4、最后的图片展示纯属画蛇添足,目的性不是很明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