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4课火烧云

2022-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四上4课火烧云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4火烧云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反思)

4*火烧云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1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图。(出示云朵图片)瞧,这是春天清晨轻薄的浮云;这是夏日凝结不散的层云;这是秋日美丽的鱼鳞云;还有拥抱初升太阳的云海;风雨欲来的乌云。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它常常令人惊奇与震撼。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种自然奇观——

[板书课题:火烧云]

二、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1935年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中篇小说《生死场》。1940年在香港带病坚持工作,完成作品《呼兰河传》。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知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牛车上》、《马伯乐》、《朦胧的期待》等。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学生放声朗读,如果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可以把这一句话多读几遍。(出示课件)

生字正音:

紫檀色(tán)笑盈盈(yínɡ)凶猛(xiōnɡ)

庙门(miào)恍惚(hū)

解词释义:

笑盈盈:满脸笑容 。

凶猛:凶恶猛烈。

威武:威严有力。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2.反馈学习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通读全文,并思考讨论,明确:课文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了,接着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梳理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整体上描述了晚霞给天空和大地万物带来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主要写火烧云颜色、形状的丰富与变化。

四、精读感悟,积累运用

1.火烧云的样子。

(1)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云的图片,火烧云到底是哪一种呢?(出示图片)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像这幅图一样,一下就让人知道火烧云是什么样。你能找到这句话吗?默读课文并用“”画出这句话。

明确:天上的云一直从西边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2)指名读这句话,并思考把句中的“烧”字换掉行不行?

学生讨论,明确:不能换,因为一个“烧”字,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云朵的不断变化,感受到了它的鲜艳色彩,给人以动感。这体现了文章语言运用的准确生动。

2.火烧云上来了。

(1)火烧云上来了,大地仿佛变了一个样,学生齐声朗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人们喜欢火烧云带来的变化吗?学生明确:大家愉快地接受着火烧云带来的变化。

(2)霞光遍照大地,呈现出奇异绚丽的景象,不过更为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读一读3~6自然段,说说这四段又写了火烧云的什么?

教师明确:颜色、形状。

A.颜色特点(出示第3自然段)。

①快速阅读此段,用“——”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②天上仅仅只有这几种颜色吗?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发挥你的想象,说说还有哪些颜色?

明确:不止这几种颜色,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可以看出。还有玫瑰红、半灰半白等颜色。

③这一段写出了火烧云颜色上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明确: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

学生A:我是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句话体会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

学生B:我是从“„„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这句话看出来。

„„

师:了解了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学生齐读此段。

B.形状特点。

①在第4~6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有重点地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想一想。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A:我喜欢第4自然段,我从“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就„„”这些词语中,知道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得快。

学生B:我从“看的人正是寻找马尾巴”这句话中看出人们很喜欢看火烧云。

„„

②想象。

教师: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

学生A:还有可能变成小白兔、小绵羊。

学生B:也有可能变成花、草、树木。

„„

教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你能用知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吗?

学生: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③各小组讨论研究:这3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各组派代表课堂交流。老师总结,明确:通过同学们的研究交流,我们知道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火烧云在天空中快速而神奇的形状变化。

3.火烧云下去了。

真想把美丽的火烧云留住啊,可是它转眼就下去了,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齐读最后一段。

五、疑难探究

作者是怎样将火烧云绚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明确:首先,作者从整体入手,描绘了在霞光中万物的变化,仿佛为这幅图画奠定了总体色调。接着,作者采用了不同的构词方式,如,“金灿灿”“葡萄灰”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火烧云色彩绚丽多变的特点。最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将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形态各异的动物,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童话世界的感觉。这样,一幅色彩斑斓的火烧云图景就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六、课堂小结

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被火烧云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变化所吸引。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绮丽景象呢?课后大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大自然中像这样的景色还有很多,还需要你们用慧眼去细心观察。

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按火烧云的上来、变化、消逝的顺序来展开,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体感知,理解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在充分把握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2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火烧云》教学设计

4.《火烧云》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我要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勾画文中优美词句,多读几遍,并集累好词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观察自然界的火烧云。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火烧云的成因。 自主、合作、探究:

一、 展示、互动、检查预习。

1、我能描述火烧云的美丽景象。

2、我能给大家介绍火烧云的成因等课前了解的知识。

3、我学会了以下生字新词:紫檀(

)

笑盈盈(

)

一模(

)一样

恍恍(

)惚惚(

)

庙(

)门

凶猛(

)

4、我读一读喜欢的语句。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2、我们来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读句子,谈体会。

抓住重点句进行欣赏: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4、我们来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读句子,展开丰富的想象。

5、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的这么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 学后反思,当堂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

葡萄灰---------

---------------

-------------------- 笑盈盈------------

----------------

-----------------

2、我会背诵喜欢的段落。

3、我要学习《火烧云》一文中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展开想象,以《云》为题写一个片段。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课外收集一些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

第3篇:部编版四上语文《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

4* .火烧云

一、课前准备:

1、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2、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用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

教学反思:

学完本课,收获还是不少,虽然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但它接近学生的生活,孩子们比较熟悉云霞的出现。鉴于此种情况,在授课间,我应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朝霞和晚霞引入课题“火烧云”。结合图面与孩子们所见过的云霞变化去适当的释题。我设计了语言,引发自然界的奇丽。比如:清晨的太阳出来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通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云叫做火烧云。不过怎样去理解课文内容,针对本课语言的特色倒是不必要,只要认真地读,从读中感悟语言的优美。从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妙,生动、具体、形象、优美,从色美、形美的火烧云变化中去感悟作者的观察力度,从而增强积累与反馈,学习作者观察方法与想象能力,以致于一种学习能力。从学生作业情况看,学习效果很不错,如果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向,那本人有如下反思:

一、走进文本背景

由于本课是自然界的一种奇丽的景象,因为自然的奇丽,也引发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书写它们。火烧云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让学生通过资料了解课文背景还是有必要的。比如,作者萧红的生平,文学成就,主要作品,炎烧云的成因。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这些颜色的光的波长不一样,红色光波最长,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气的分子和空气里飘浮着无数细小的灰尘和水滴,它们都能够把太阳的各色光线分散开来,这叫做散射作用。太阳光中的光波长越短的,像紫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开来;波长越长的像红色,橙色光就容易散射。(资料)

二、议议主题 倾吐感悟 本课是写景的散文,学生应该掌握作者的思路结构。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只要用好手中的笔,准会涂抹出一幅幅多彩斑斓的美丽画卷,使人置身于其中,仿佛让人走进神秘般的童话世界,如醉如痴。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但只有真诚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发现它。”也就是只要我们睁大好奇的眼,就会发现;美就在身边。

三、阅读感悟 妙笔生花

本文多处运用了排比,想象,合理的想象使文章生动优美。在写作中,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写作文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与写作方法。一篇文章,加上合理的想象就会更加生动,形象,所表达的事物也更为具体,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会更加鲜明,深刻。《火烧云》这篇课文,作者大胆合理地运用了想象。比如: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马、狗、狮子等活灵活现的动物,读起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表。那么,怎样在写作中有效地发挥想象的功能呢?这是本人必须要在本文中渗透的一种习作实践。这个环节,我准备了下水习作,将自己在飞机上所见的云描写了一段:我从未见过的美!云,白得有些深厚,像被刚弹过的棉团,铺满了天空;顺着瞧,就是一床巨被,斜着看,又像一个巨湖的底,云被与天幕紧紧相依;时而弧形成180度,平视向前,一望无际的云棉厚厚的,就是天山上的白雪,是平毯似的,要是你能感觉云在流动;一会儿就成了连绵起伏的白色小丘,一座连一座,又随着小丘的断开,刹时又是万马奔腾,那跑在最前面的马正昂首长嘶,几秒钟后又不是马了,又是一只长嘶的羊,在它的肚皮下好像有一只小羊在吮吸奶水哩!瞧,天又开口了,远处的云层突然高涨,像黄河冲击的巨浪,太美了!……

接下来让学生写写“早晨的雾”“夜晚的天空”“秋天的田野”等素材。在学生习作的点评中,引导学生首先要知道人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得来源于人的知识和经验,多参加社会实践,写作素材本身就源于生活之中,然后想象的内容要合乎情理,要与现实事物有密切联系。这样想象的事物才会鲜明,生动。例如:写秋天的枫叶时,会想象到燃烧的火;写草地会想象到绿色的地毯,写春天的花儿,会想象到可爱的小姑娘等。

四、综合训练 学习领先

本文在写作上,作者就是从整体入手,然后,采用了不同的结构方式,积累有关气象谚语,与云有关的诗句,词语。如:“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有雨山戴帽,无雨去拦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与云有关的词语:(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成果纠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改变教与学的不协调现象。

第4篇:4《火烧云》教案设计

4* 火烧云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本文平实的语言风格,瑰丽的想象,引导学生在文中看画,借图画品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中重在通过读读、想想、说说等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中有画”的美妙,并通过读悟课文中想象的部分,来习得景物描写的重要一节,即从“看山是山”到“看山非山”,学习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解读景物和描绘景物。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搜集火烧云的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1)课前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及形状变化的语句。(2)搜集火烧云的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片激趣,谈话导入

1.(播放课件:火烧云)谈话导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多美的火烧云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吧!(板书课题) 2.火烧云如此美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这一神奇的景象描绘出来的吧!

设计意图:开篇以多媒体课件中的火烧云美景引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2.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从整体上描述了晚霞给大地万物和天空带来的变化。 第二部分(3~7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 3.分组读全文,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神奇景象。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精读课文,品文赏云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思考:作者主要抓住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变化? 2.交流学习:

(1)课文第一部分写火烧云上来时,地面和天空的景象。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作者描绘了火烧云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驰神往。通过阅读,你找到火烧云的霞光有哪些奇妙的地方了吗?人们的心情怎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霞光映照万物)什么是火烧云?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交流。

(指导朗读,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丽。)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课文的第3自然段主要描写火烧云的颜色纷繁艳丽,变化万千。请同学们思考: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说出来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的颜色?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品读情况。) (生交流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教师相机板书:颜色丰富多彩) (3)小结:(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片)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景象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4)过渡: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5)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的万千姿态。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小组合作探究,想象体会。) 学生汇报:

①比较句子,哪句写得好?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第一句写得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教师相机板书:形状变化万千) ②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你想什么天空中就有什么。(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想象。)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美丽的火烧云。(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让学生练习说火烧云还有哪些变化,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四、重点读文,学习写法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都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表现了火烧云的千变万化。 交流:

1.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表现火烧云美丽奇幻的特点,如霞光的“红”,颜色的“多”,变化的“快”,真实生动。

2.运用合理的想象。在描写云时,作者展开想象,把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结合起来,写得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小练笔做好铺垫。

五、深入读文,感悟主题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说) 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用自己的笔写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说出火烧云的美丽,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后要求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设计小练笔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读”为主线。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挑选感兴趣的内容汇报交流,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学习将作者的写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整堂课教学目标基本上都达成了,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

第5篇:4火烧云(1课时)

4火烧云

第一课时

一、导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形态,积累文中的好词好佳句,背诵喜欢的好句好段。收集火烧云的精图片。

二、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收集火烧云的图片,了解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2、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形态,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3、自学生字词。 【课堂导学】

(一)体验——置境激情,导学体验

了解火烧云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早晨与傍晚的天空。有时,天空的云朵色彩缤纷,很美丽,那就是朝霞与晚霞,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霞、彩霞。有些云彩红得像火烧一样,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火烧云。

(2)播放火烧云媒体资源,让学生获得关于火烧云的感性认识。

(3)请学生介绍火烧云形成的原理,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而成,当太阳光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时,会受到大气层中空气的分子阻拦,空气中的灰尘和水滴也会使它们散射开来,使它们的光减弱。这七色光的波长各不一样,波长短的,比如紫色、蓝色光很容易被减弱;波长长的,比如红色、橙色光不容易散射。

中午,空气层较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其中,蓝色光反射得最多,所以呈现蓝色。

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空气层厚,黄、

绿、青、蓝、紫几种光受到散射,减弱得很厉害,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因此,天空呈现红色。)

(二)探究——释疑诱情,精导探究

(1)出示生字,了解生字的预习情况。 A读准生字。 B理解: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恍恍惚惚:形容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2)默读读课文,思考与讨论问题。 A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B给课文分段。 C交流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作者观察到的天空中火烧云的变化。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

第一段(1~2)第二段(3~6)第三段(7)

(3)学习第一段

1、这一段是写火烧云刚现出时的情景。请大家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火烧云上来: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2、作者是怎样写的?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的 小白猪──小金猪 白胡子──金胡子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学习第二段(3~6)

1、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火烧云上来时,可神奇了,竟然使地面的人啊、小动物啊全变了颜色,把它们染成了红色的、金色的、紫檀色的。火烧云的戏法还不止这些。我们接着往下看。请同学们思考:

(1)这篇课文写火烧云主要是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火烧云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颜色、形状)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火烧云的变化?先变什么,后变什么? (先写颜色变化,后写形态变化。)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把它们划下来。

(2)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的变化:

A颜色: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作者还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大家想想,这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么样? B变化多

课文写火烧云变化多,用了几个“一会儿”?一会儿这种颜色,一会儿又另一种颜色,说明火烧云的变化怎么样? C变化快

(3)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颜色,你会用什么词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5)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4~6段。

2、师:第4、5、6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火烧云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把它们划下来,并且把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着重号。

3、交流,教师补充并板书 形状:马──跪、站、伸 狗──跑 狮子──蹲

4、课文写火烧云变成了马啊、狗啊、狮子啊,并且,大家看,变成狗的时候,还不止是一条狗,大狗后来还有几条小狗。说明火烧云变化的形态怎么样?(变化多)课文写火烧云形态变化多,而且变化快。课文中哪些词和句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忽然、一转眼)

5、火烧云的形态远远不止课文中提到的这些。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形态,你会用什么词语?

6、小结 从第二段,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火烧云的变化,主要是写了火烧云两方面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火烧会变成马,变成狗,变成狮子,而且这些马啊、狗啊、狮子啊会跑、会跳。作者用的是动态描写。

(6)学习第三段(7) 1、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 2、这一段写的是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作者用自己的感受来说明火烧云变化实在是太多了。作者怎么说?(提示:作者说:一时恍恍惚惚的,觉得像这个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见,火烧云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 3、师:火烧云变化那么多,作者眼睛都看累了,想揉揉眼睛呆会儿再看。但是,怎么样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功夫,火烧云下去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提示:火烧云很美丽,美丽的东西往往是短暂的。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孩子们对火烧云的喜爱及留恋之情。)

(三)升华——感悟固情,活练升华

这篇课文写作者一次观察火烧云的经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及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学

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变化的写法,特别是对事物变化进行动态描写的方法。 板书:

4火烧云

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 上来时: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变化:先变颜色,再变形状(颜色多,变化多) 【课后导学】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阅读《绚丽多彩的火烧云》——杨紫嫣。

你见过火烧云吗?那真是一种变幻无穷的神秘景象。它会为你演出许多精彩的“影片”。

晚饭过后,火烧云慢悠悠地爬上了天空,给大自然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老鹰,鹰头向东,鹰尾向西。鹰是蹲着的,好像在孵蛋。过了三四秒钟,那只鹰展开了雄壮有力的翅膀,像在飞翔。这时风娃娃把鹰不知带到哪儿去了。

忽然,一只小花兔蹦蹦跳跳地来到了空中,那红白相间的“羽绒服”看了就让人着迷,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接着又来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那位少女不停地展示着那鲜红的裙子,一摆一摆的,漂亮极了。不知什么时候,那位少女又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云,变幻无穷的云,神秘莫测的云,美不胜收的云„„看!天空中的火烧云下去了。

三、导学反思

【导学经验】这篇课文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作者以小孩子视角进行叙述,把火烧云上来后地面的变化、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描述得生动想象,文章中也透露着自己对火烧云的爱。教学本课,重点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导学教训】因为是阅读课文,所以讲课的时候没什么深入去讲,课上还剩一点时间,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下仿写的题目。

【问题思考】《火烧云》虽然是阅读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收获到很多。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样的一类课文呢?需不需要多让学生更深入学习?

【建议补充】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第6篇:4、《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培养兴趣

1、什么是火烧云呢?让学生观看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与观察火烧云的奇观。

2、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那一片片如火的云彩,那一团团如织的红霞,将天空装扮的像多彩的童话王国,在这个美丽的国度,有一群快乐的精灵,他们在童话的乐园中幸福地生活着,时时变换着自己的色彩和形状。你们想走进天边那个神奇、充满幻想的世界里吗?)

二、 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轻声自由读课文。完成电脑上的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火烧云的?(“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师板书。)

三、细品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 师: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这幅场景,同学们齐读,感受一下晚霞的神奇。 师:哪个词最能突出老人当时的心情?(笑盈盈),你试想一下当时老人是什么心情?(喜悦)

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2、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如果不用“烧”,而用“一直红到”好不好,为什么?(“烧”字不但写出了颜色,而且表现了火烧云的动态美,把云写活了,“烧“字用得精当、生动。)

3、学习第3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快)从哪体现出来的?(四 个一会儿,突出颜色变化快)

师:火烧云美不美呀,那读了这一段,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啊?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示范读。

要求并回答大屏幕问题:这一段中主要描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颜色变化)看看描写火烧云时作者共用了多少种颜色?师:你还能说出其他的颜色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

师:火烧云美不美呀,这么多的颜色,那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它吗?(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等)

4、学习第4——6自然段。

师:火烧云除了颜色变化多端,还有更神奇的在后面呢!听老师读课文,寻找一下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在作者眼里,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马、狗、狮子)这四至六自然段都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先写出现了,像什么,后来又变化了,不像了,便消失了)

师:那好,就请同学们按这个顺序说一说火烧云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用你们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会画的可以画出来。 小组交流,讨论。

每组学生上台展示、总结。 教师总结。

师:那除了作者向我们描述的几种美丽画面外,你们还能想象出其他的画面吗?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吧!

学生自由想象。 老师读课文。

5、学习第7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师:通过阅读,你能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吗?(余兴未尽,依依不舍) 师:就让我们也带着这样的情感,再一次齐读这篇课文吧!

四、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师:火烧云的变化是美丽的,瞬间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永恒,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师: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然后把它背下来。

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收集更多的有关火烧云的资料以及表示颜色的词语。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4.仔细观察朝霞或晚霞,写一篇观察日记 。

板书设计: 火烧云

上来了:霞光满天

颜色:变化多

变化着:

大自然的壮美

形状:变化快

下去了:恍恍惚惚

上一篇:环保局半年工作小结下一篇:幼儿园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