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学技能

探寻技能形成规律 提高技能教学效果

【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技能教学水平是职教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只有深入研究技能形成的规律,把握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的重要环节,根据其形成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技能教学的学习效率,才能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技能;动作技能;智力技能;技能教学

从企业的角度看,你采用的生产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你产品的品质与产能。对于职业院校,能否掌握一套良好的实训教学方法,就决定了你校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怎样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是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水平与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认识规律入手,深入研究技能形成的规律,才能保证探求、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实现提高技能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技能概述

(一)技能的内涵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活动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练习,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所以,技能的形成比知识的掌握要慢一些。技能形成以知识为基础,但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技能,一定的技能、特别是智力技能的形成,又大大促进了知识的掌握。

(二)技能的种类

动作技能,又称操作技能、运动技能,俗称动手能力。是指以完善、合理的程序组织起来并且近于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机体活动方式。如:打字、体操、使用工具、开汽车等。它是显性的、外在化的。他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主要依靠运动分析器调节有关肌肉、关节、骨骼的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

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智慧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以完善、合理的程序进行的并近于自动化了的智力活动方式。如:心算、鉴别诊断、案例分析等。它较为潜在,但也有其表现形式。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智力活动。合理的压缩思维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正确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程序,良好的思维品质智力技能的基本要素。

这两种技能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复合现象。如外科手术,汽车故障分析与排除、建筑施工放线、电视故障维修等。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其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掌握局部动作阶段(模仿阶段)。任何一种动作技能的形成都是从掌握局部动作开始的。此阶段联系者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不连续的个别动作上,个别动作之间不仅不协调,而且往往发生矛盾,还常常出现一些多余动作。此时要靠视觉控制动作,情绪比较紧张,动作比较呆板。如:学习金属工件的锉削初期,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注重了锉削力量的控制就忽略了平整性的控制,而注重了平整性的控制就忽略了锉削力量的控制。

2.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形成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练习逐步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动作之间的联系由不紧密到紧密,动作之间的矛盾现象开始消失,多余的部分得到排除,已经大体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协调的整体动作,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此阶段练习者的紧张程度逐渐减低,动作开始由运动视觉控制。比如在学习金工技能的锉削操作的这个阶段,学生就能较为连贯地协调好锉刀的用力方向和锉刀的运动平整,能够连贯地完成整个动作。

3.动作的协调完整阶段(熟练阶段)。这是在初步掌握完整动作的基础上继续练习达到熟练技巧的阶段。此阶段各动作之间的矛盾和多余的部分已经消失,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加强,形成了有机的整体。练习者的紧张状态消失,动作由视觉、动作觉共同控制发展到由运动觉控制,达到了自动化程度。在学习金工技能的锉削操作的这个阶段,学生就能够自如地、处于一种自然反应式地完成整个动作。

(二)动作技能的培养

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其实质是不断地提高学生对特定操作项目操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灵活性、稳定性和独立性。不断地提高学生对特定操作项目操作的速度。数量、速度都是质量的反映。

1.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依靠有效的练习,而明确目的是决定练习成效的先决条件。因为学生明确练习目的后就能积极主动、有的放矢地去练习。教师在每次练习之前,都要阐明练习的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练习什么,知道每次练习或每个动作的具体要求,怎样练习才能避免错误、少走弯路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动作技能。

2.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不掌握与技能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就无法形成,所以在练习之前教师必须讲清有关知识,各个动作的具体要求。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可以避免盲目尝试,所以在练习前教师要通过动作示范和言语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在头脑里形成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

3.根据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的特点,适当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技能的形成需要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但也不是练习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越好,应当根据技能形成各阶段的特点适当安排。

(1)模仿阶段。学生方面:要具备相应的知识,要知道操作过程,要看懂教师的示范,要模拟操作。教师方面:首要的关键是教师的示教标准化程度。教师示范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技能模仿的准确性。示范的方式可分为:教师本人示范、教师用电教手段进行演示。在进行电教示范时,合理运用其中的“慢动作”、“放大”、“缩小”等电教技术手段,将使示范更具典型化和表现力,观察效果更好。其次是做好“两个结合”:一是整套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二是示范和讲解相结合。示范应注意进行动作的合理分解,同时进行必要的讲解,提示动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重点部位。

(2)形成阶段。学生方面:一是要力求符合操作规范,二是要进行适量练习。教师要合理确定学生练习的方式、次数、时间间隔等,因为过度无休止的练习是不符合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当练习到一定程度时,达到了练习的心理的、生理的限度,巴甫洛夫对此称为“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精讲多练”是过时的提法,“精讲精练精测”是有科学道理的。教师方面:注重教学中的一般和个别教学指导,注重及时发现与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注重个别化教学。不仅是“师→生”,也可以是“生→生”。不同的学生在技能的掌握上具有其个体特征,必须根据具体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个别指导是技能训练的基本特点。注重及时矫正。教师应及时发现与矫正学生某些不规范的操作。矫正即纠偏,矫正必须及时,否则就难以矫正。我们常常讲教师在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中,应嘴勤、手勤、腿勤就是这个道理。

(3)熟练阶段。熟练是巩固的、定型的、接近于自动化的操作模式。学生方面:主要靠不断强化,以便使初步形成的技能得以保持和日趋熟练,实现特定操作的“动力定型”。教师方面,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提高练习效率。通过信息反馈,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练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就能集中力量纠正错误动作,巩固正确动作,提高练习效率。学生了解自己练习中的优缺点,除教师及时、具体的评价外,还要靠学生的自我检验,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我检验能力。

一般在开始阶段,由于学生要把有关知识转换为动作,比较困难,必须集中精力才能完成任务。所以,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随着技能的掌握,可以适当延长每次练习的时间和时距。低年纪的学生每次练习的时间和时距都不易过长;技能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每次练习时间和时距也不易过长,但总时数要多一些。在安排练习时间和时距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和体力等因素。

三、智力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一)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

1.智力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联合一个有机的整体。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首先表现为活动结构的改变方面。在智力技能形成之前,智力活动的各个环节往往是孤立的,不能很好地联成一体,有些概念也容易混淆,思路也有可能中断。经练习,思维能连续进行,概念的混淆现象消失,智力活动联合成整体。例如,阅读技能形成后识字、认读、理解词语、领会段意等就能联合成一个整体,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水平。

2.思维速度的加快和质量的提高。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所以,思维的速度和质量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思维活动是借助于内部言语来进行的,但在智力技能形成之前,智力活动还要套用外部言语的语法结构和逻辑系统进行,所以,速度较慢。在反复练习过程中,思维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的程序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结构,使展开式思维转变成简缩式思维,再经过一定的练习,当简缩思维的各个环节联合成一个整体时,智力活动的效率就大为提高。所以,思维的速度和质量是衡量智力技能的重要标志。

3.意志努力减少。智力活动离不开内部言语。内部言语的特点之一是发音的内隐性,即不发出能为他人听到的声音,只是进行内隐的发音反应—言语发音器官向大脑皮层发送动觉刺激相同的信号作用,但由于它对大脑皮层送去的刺激大大弱于语音送去的刺激。当智力技能形成,达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的程度时,就不需要更多的意志努力。所以,内部言语进行时意志努力的减少,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之一。

(二)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贝宁及其学派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是指知道活动的任务,了解活动的方式、方法,为智力活动定向,如学生在思考某一课题之前,老师告诉他将要思考的内容,并指导他如何思考,在学生头脑里形成活动过程(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为智力活动做好准备,这就是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和物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和物化活动阶段是指智力活动以实物、模象、图表等为支柱进行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智力活动离不开事物及其表象,如离开了思维活动就无法进行。例如:幼儿用两块糖加一块糖或用形象语言唤起他头脑里糖块的表象才能计算,说明他的智力发展正处于物质活动和物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外部语言阶段。有声的外部语言阶段是指借助于出声的外部言语进行的智力活动阶段,即智力活动时总是“念念有词”,并按照外部言语的结构进行。这一阶段的智力活动已经摆脱了实物及其形象,以词为支柱进行。这样就克服了前一阶段智力活动的局限性,在智力活动内化过程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与上述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差别只是不发出声音。

5.内部言语阶段。这一阶段的智力活动是以内部言语为支柱进行的,其主要方式是自问自答、自我表述。以内隐性、片段性、简缩性为特点。加里贝宁认为,经过练习达到了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的程度,似乎不需要意志参与就能进行智力活动时,就是名副其实的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以上五个阶段,可以理解为个体智力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做到了明确第一阶段的要求,尽快缩短第二、三、四段,提高第五阶段的质量,就能加快智力技能的形成。

(三)促进智力技能形成的方法

1.培养识别课题类型的能力和掌握解答不同类型课题的方法。不同类型课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其思维程序的简化、压缩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在示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善于识别课题类型,认真体会解决不同类型课题的途径、方法和步骤,从而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培养解决不同类型课题的智力技能。其实,我们在《数学》课程教学中采取的例题教学方式就是典型的代表。

2.创设技能应用的机会,培养技能正迁移的能力。“诀不离口”与“熟能生巧”是人们总结的在实践中培养技能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经常、广泛地应用技能创造条件。特别要利用多种联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解决个别课题的技能,概括为一般原则、方法,再把它应用到解决特殊事例上,以培养技能正迁移的能力。如采用相同类型案例的练习等。

3.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智力技能只有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形成。积极的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训练是培养智力技能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思考问题抱消极态度,遇事不认真思考,只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不可能形成智力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学生领会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一些新颖的、富有启发性的、经过独立思考才能解决的课题,由学生自行完成,借以激发学生在灵活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智力技能。

四、深入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改进技能训练教学方法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技能学习各阶段的特点与培养重点,选择、研究适合的技能教学方法。注意避免教学方法单一和普教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可以采用“示范——模拟——评价”三段教学法、“讲(教师精讲)、演(教师示范操作)、练(学生练习)、结(教师讲评总结)”四环节教学法 “明确目标——精讲点拨——示范操作——操作练习——评议反馈”五环节教学法、项目训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引导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体现职教特色的教法。教学组织形式由班级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课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小组化、个别化学习转变;构建教、学、练相互促动的技能训练课教学模式,使技能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守臣,等.心理学教程新编[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张玉清

第2篇:会计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研究

[摘 要] 目前,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许多职业院校教学效果的试金石,会计技能大赛促使各职业院校更加重视会计技能教学。如何构建不同层次的会计技能教学,建设科学合理的技能教学资源库、提高专业教师团队的技能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会计技能;竞赛;教学;考核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3. 079

[

0 引 言

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了11家部委、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至2018年增加至35家部委和单位共同举办。10年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由最初的10个专业类别、24个竞赛项目增加至2018年的26个专业类别、82个竞赛项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年度盛会。

会计技能赛项从2012年起也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比赛,该赛项每年都会结合行业要求进行内容和要求上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地引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此,笔者结合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技能教学现状和会计技能大赛的要求,对技能大赛与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相融合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以其能突出技能考核的独立性与实用性,真正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 高职院校会计技能教学现状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从2012年开赛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比赛内容和要求日趋丰富与全面。同时,随着我国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力度的加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7年和2018年管理会计技能被融入会计技能大赛中来。可见,大赛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技能大赛对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教育进行大检阅,并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技能教学与技能大赛的融合还存在许多问题。

1.1 会计技能教学重视与普及程度不够

近些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院校都在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但是,对技能教学的重视普及程度仍不够。目前,许多参赛院校为了能在技能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过度关注竞赛结果,只重视对参加技能大赛的个别选手开展强化训练,忽视了对会计技能教学的普及,没能把技能大赛真正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另外,由于每支队伍仅限4名参赛队员,名额非常少,学校一般都是临时组建参赛队伍进行突击训练,进行精英训练,并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学只重视理论课程、核心课程,会计基本技能教学课时偏少,且忽视会计技能训练,制约了学生会计技能的提高。

1.2 会计技能教学内容与技能竞赛相脱节

会计技能竞赛从最初的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两个环节,演变为现在的会计基本技能竞赛和会计信息化技能竞赛两个环节。其中,会计基本技能竞赛环节由四名选手抽签定岗,分别以出纳、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主管四个身份分工合作,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会计信息化技能竞赛环节采用由单人模拟不同岗位独立处理业务。

各院校在会计教学环节中,基本上都会开设会计技能竞赛所用到的理论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出纳实务、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实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控制、会计综合实训、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等。但是许多院校却不能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开设会计技能训练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将技能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导致理论教学不能更好地辅佐技能训练,技能教学也不能渗透到理论教学中来,会计技能教学内容与技能竞赛相脱节。

1.3 会计技能考核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技能的考核随意性比较大,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方法,依然停留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指标上面,设置了过程考核要求,但却缺乏系统性考核标准和详细的考核方案,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评价。考核工作没做好,难于调动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是最终关口,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保证技能训练的有效执行,激励学生将专业技能的学习进行到底。

1.4 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够

会计技能教学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技能任课教师,大多数是毕业后从校园直接走向校园,担任专业课教师。他们对企业真实的业务流程并不熟悉,对特殊业务的处理也只是纸上谈兵。虽然各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出台了一些措施,要求专业教师走进企业顶岗挂职以提高专业技能。但是在實施过程中,这些措施因为财会岗位具有较高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的限制,教师顶岗挂职往往存在走形式、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从而影响会计技能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2 提升会计技能教学水平的对策

2.1 提高思想认识,普及会计技能教育

会计技能大赛的举办, 体现了实际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各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强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应用技能的训练,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将技能大赛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实现由注重传统理论教学向突出技能教学的转变,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教学理念,普及会计技能教育教学, 而不能仅仅是面向少数参赛队员进行精英教育。

2.2 以会计技能大赛为指引,建设科学的会计技能教学体系

各高职院校要想办法将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会计技能大赛进行对接,在常规教学体系中融入会计技能教学要求,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紧密结合到一起。会计技能要求与对应的专业课程关系如表1所示。

2.3 立足岗位需要,科学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实际会计岗位中所需要的会计技能,不能仅仅依靠开设专门的实训课程开展训练,而是需要将会计技能训练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在会计基础课程中纳入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凭证的整理和装订、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流程的训练;在出纳业务操作中加强点钞技能和数码字的书写训练;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纳入不同会计岗位的业务训练等;在成本计算与分析课程中除了要求掌握不同成本计算方法之外,还要训练成本单据整理与录入、会计小键盘录入等训练;在税费计算与申报中加强不同税种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的训练;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要将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控制、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最好能模拟企业真实案例进行虚拟运营和管控。

2.4 构建科学的会计技能教学资源库

会计技能考核与传统的书面考核有很大的不同。书面考核的题型一般是固定的,且题量有限,主要借助文字对经济业务进行描述,考核重点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由教师直接进行人工评卷。会计技能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经济业务都是以原始业务单据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通过业务单据来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内容,并且进行会计处理。会计技能考核所涉及的知识点多,要求高,如果还是依靠教师进行人工评卷,就很难客观公正全面地进行评判。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技能教学资源库迫在眉睫。会计技能资源库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训练能力,对应的操作步骤、岗位分工、流程控制都应该有相应的考评模块,且需要利用开放式的网络平台,满足学生在线学习、技能训练及考核的需要,还可用于组织各级技能竞赛,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会计技能教学,将会计技能教学纳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 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会计技能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必然对任课教师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团队的整体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培养和锻炼专业骨干教师,挖掘有潜力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到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指导学生开展会计技能训练的同时,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们实践动手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结 语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不能只是考虑培养少量领军人才,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要想办法设计先进的教学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标准,构建成熟的技能考核资源库。这样才能保证技能训练按预设的目标顺利开展,才能保证技能考核的全面性和公平性,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会计专業技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彦.高职会计专业技能考核体系构建[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31-33,92.

[2]王维维.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及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以山东服装职业学院为例[J]. 职业,2017(36):39-40.

[3]蒋秀娟.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15(9):84-85.

作者:李婉琼

第3篇: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以江苏省财会技能大赛项目为抓手,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会计技能教学的现状,介绍了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有效融合的“四化,四提高”策略,将技能大赛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校;会计;技能大赛;技能教学;融合

作者简介:蒋秀娟,女,硕士,江苏省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设计体现了行业前沿的技术和理念,竞赛任务为企业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赛事的技术规范要求引入了行业技术标准。它一方面展示出职业学校师生饱满的精神风采和精湛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像“灯塔”一样为职业教学发展的指明方向。然而如何以技能大赛为媒介,将行业中最新的内容与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推动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会计职业教育改革中值得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的现状

1.高度重视技能大赛,会计技能教学普及不足

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作为落实教育方针的一项重大举措,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各校有比赛,各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已成为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一种常态。2015年江苏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参与院校高达56所,选手人数达310人,可见参与度之众,重视度之高。

通过调研,多数学校对竞赛结果过度关注,却没能把技能大赛的内容真正融合到日常技能教学中去。学校为了比赛临时组建参赛队伍组织教学,突击训练,由于参赛名额有限,未能参赛的学生则对技能大赛内容知之甚少,导致技能教学普及性不高。

2.会计技能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脱节

技能大赛项目内容来源于企业真实发生的业务,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引入最新的财税制度。赛项任务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而设定,如会计手工账务处理项目就是模拟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以仿真的原始凭证形式提供经济业务的资料,要求选手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包括账证表的填制、纳税申报、装订凭证等。

目前,会计技能教学还停留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阶段,将技能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和补充。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后,按照知识章节的顺序去安排相应的实训任务,这种课程内容的序化完全背离了实际工作过程,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技能竞赛内容学生完全无法适应。

3.会计技能教学实务层面的教材短缺

在现行会计专业教材市场中,只有会计理论教材和会计模拟实验作业两类。会计理论教材品种多、数量大,可谓是汗牛充栋;会计模拟实验作业教材只有习题没有规范讲解,实训内容往往也是辅助理论教学设置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大相径庭。真正立足于会计实务操作层面,贴近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内容紧跟财税制度的实训教材非常短缺。

同样,理实一体化教材也很缺少,比如会计电算化教材,市面上有很多,但都是立足软件操作的讲解,选用的例题很浅显,真正将业务和软件操作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材也是寥寥无几。

4.会计技能教学师资薄弱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会计实训指导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更需要真枪实战的实践操作经验。现在,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师大多由专业课教师兼任,专业课教师多数是大学毕业后从教,虽然在大学接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但没有会计工作的直接经验。因此,会计技能教学师资方面是一个瓶颈,教师的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三、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职业技能竞赛无疑对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脱离常规教学的问题,如何实现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我校在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中采取了“四化,四提高”策略,已初见成效。

1.技能竞赛项目课程化,提高会计技能普及度

会计技能竞赛项目涵盖了会计前沿技术和职业技术新要求,凝练了会计专业岗位技能。从近几年江苏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设置的项目来分:其中珠算、点钞、传票录入和票据录入项目属于基本技能项目;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电算化项目属于核心操作技能。会计技能教学设计中,将会计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为课程,在课堂中学习和训练,既明确了教学时间,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我校将珠算、点钞、传票录入和票据录入四个基本技能项目作为三门课程来开设,名称分别为“珠算”“点钞”“数据录入”。“珠算”在第一学期开设,每周4课时,在期末进行珠算普四六水平定级;“点钞”“数据录入”这两门课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在期末进行校内考核。学生在课堂中使用与比赛一样的设备进行训练,教师指导技能方法,不仅能保证训练时间,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保质保量的训练。

2.会计技能教学标准化,提高会计技能实用性

技能竞赛的评判标准是基于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标准,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对于某些岗位的技能操作标准,引入赛事规程的评分标准作为学生技能学习的考评标准,可以使学生对于真实企业岗位工作,有明确的达标界限和技术要求的认识,这更加凸显出会计职业要求,使会计技能竞赛有效地切入到会计技能课堂教学当中。如在会计手工账务处理项目中对二级科目的设置要求非常严格,应写而未写或错写的,记账凭证不得分。在会计教学课堂中可引入这一标准,一方面从规范性出发,另一方面,从学生职业习惯养成出发,从事会计工作就可无缝对接。

3.会计技能竞赛成果教材化,提高会计教学有效性

会计技能竞赛成果教材化,就是将技能大赛项目内容转化成会计教学资源,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将岗位所需的技能与知识有机地融合到教材中,形成技能课堂教学有效的学习资源。如果能将技能大赛资源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中萃取出不同的技能点和要求,形成校本教材、视频等形式的教学资源,将提高会计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我校会计教研组以历年的技能大赛会计手工账务处理项目试卷为蓝本,编写了《财务会计实务》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以教材是章节内容分成三部分:理论指导、实例解析和实战操练。理论指导部分分别介绍了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实例解析部分,以仿真的原始凭证来呈现业务内容。接下来对原始凭证一一分析解读,详细解说原始凭证应作为谁的记账依据,如何从原始凭证中提取有用信息。解读完毕,最后呈现这笔业务应填制的记账凭证作为范例。实战操练部分,将历年技能竞赛试题中同类型的业务进行加工编成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4.会计技能师资团队化,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就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而职业技能大赛则是教师专业技能学习重要途径。作为技能大赛指导老师,必须对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理论重点、技能特点、操作细节认识透彻后,才能对学生进行指导。赛项中设置了教师直接参与比赛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对技能有直接经验。注重教师选手的培养和技能教练团队的建设,并与技能教学团队相结合,是提高会计技能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校会计教研组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构建了教学研究团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现我教研组已组建了手工账务处理团队、会计电算化团队以及会计基本技能团队,在技能大赛中是教练团队,在日常技能教学中为教科研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协作、集体研讨、优势互补、传帮结带,不断提升自我,教师个体专业技能能力提升很快,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会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学校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的助推器,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为技能大赛提供了更强劲的理论和扎实的技术基础,学生活学活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提升了技能大赛水平,两者有效融合实现了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双赢。

参考文献:

[1]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4.

[2]周金琳.职业技能大赛视角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会计师,2015,(1):62-64.

[3]曹庆旭.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 22-23+26.

[4]刘新勇.基于会计技能竞赛的课程教学内化研究[J].职业技术,2014,(9):68-69.

[5]王猛.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五融合、五促进”,深化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0):61-63.

(编辑:郝婵)

作者:蒋秀娟

第4篇: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普通教育中有高考和中考这两种模式,而职业教育中则有技能大赛,职业教育中的技能大赛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相关行业的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并且竞赛的内容也是以企业岗位中的实际项目来设置的,所以技能大赛的相关要求也被引入了行业的技术标准中。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中的会计专业是为社会培养会计技能型人才所设置的,而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于会计理念知识的教学,会计技能的实践应用缺乏相应的教学平台,这样对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是非常不利的。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将职教技能大赛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能有效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教技能大赛 会计技能教学 融合策略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通常会以职教技能大赛来检测教学效果,技能大赛中所涉及的内容相关企业岗位中具体的工作任务,所以其内容也是相关专业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与职教技能大赛进行良好的融合,这样不仅能体现出相关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也能为会计专业的教学发展提供方向。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该如何将技能大赛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也是当前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技能大赛中具有会计行业中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将这些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有效促进会计技能教学的创新改革,同时也能提升会计专业的教学效率。

一、当前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的主要问题

(一)过于重视技能大赛,对会计技能教学不注重

如今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作用也受到了各界学者的关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对技能大赛的结果过于重视,反而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的教学。许多会计专业的教师对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意识还不够,这样便导致会计技能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大部分职业学校在接到技能大赛的通知后,通过临时组织参赛队伍来进行训练教学,但因为参赛人数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技能大赛的内容不了解,从而导致会计技能教学没有得到普及。

(二)会计技能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所涉及的内容不符

通常职业教育中所开展的技能大赛内容都是选自于相关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这种大赛的内容也是具有时代发展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是根据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来设置的,比如会计财务处理项目的内容就是模拟企业某个时期的经济业务来设定的。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的实际教学仅仅只是根据相关教材内容来开展的,学生们接收完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后,再根据教材中的顺序来安排相应的实训教学,而这种教学内容是与技能大赛的内容严重脱轨的,这样学生在面对技能大赛的内容时将会无从下手。

(三)会计技能教学中缺乏实务类教学材料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会计专业的教材只有理论教材和会计模拟作业教材这两种,在实际教学中会计理论教材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会计技能实验作业类的教材却只有相应的练习题,实训内容也只是根据会计理论教材内容所设置的,这与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是大相径庭的。另外会计实务操作方面的内容与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也没有很大的联系,实务类教材的缺乏将会造成会计技能教学的效率无法得到提高。会计技能教学所运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内容也只是对相关软件操作的讲解内容,具体操作的例题也没有真正体现出会计技能的可操作性。

二、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将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从而提高会计技能的普及度

我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项目内容包含了企业最前沿的技术和专业技能的最新要求,其中會计职教技能大赛中也汇聚了许多会计专业岗位技能。根据历年来会计专业技能大赛所设置的项目内容来分析,主要包括珠算、票据录入项目等基本会计技能,还有手工账务处理以及电算化项目也必考的操作内容,所以在会计技能的实际教学中应该要将这些竞赛项目作为主要教学课程,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训练,也要规定好相应的教学时间,并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会计技能教学中可以将珠算、点钞以及票据录入等基本会计技能操作设置为课程内容,将珠算教学设置在第一学期,并在期末时期进行珠算定级考核,而点钞、数据录入则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教学,同样在期末时期进行技能考核。学生在课堂学习所使用的会计技能设备应该要与技能大赛中的设备是一样,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指导会计技能方法,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的会计技能水平。

(二)提高会计技能教学的标准和实用性

会计技能大赛所采用的评判标准主要是根据会计相关的岗位标准来设置的,所以这种考核标准是科学、规范的。因此在会计技能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引入学生的技能学习的考评中,这样学生在面对真实的企业岗位项目时就能对达标界限以及会计技能要求有明确的认知。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技能大赛的考核标准可以更加突显会计专业的要求,从而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会计技能水平。由于有关会计手工账务处理的内容在技能大赛中所设置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任何漏写或错写都不能得分,所以将一严格的标准引入实际教学中就可以更加规范学生的操作,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习惯,从而学生在今后会计岗位也能得心应手。

会计专业的技能大赛内容是根据会计岗位最前沿的知识以及技术来设置,所以在会计技能的实际教学中应该要积极引入技能大赛的内容和要求,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促进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另外会计技能教学的有效创新也能为会计技能大赛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和技能内容,学生在学习中将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技能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提升自身会计技能水平的同时,也能促进技能大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兰.浅谈技能大赛背景下的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6,(20):455.

[2]凌学军.会计技能大赛视角下初级会计实务实践教学改革[J].经贸实践,2016,(20):18-19.

[3]蒋秀娟.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9):84-85.

作者简介:刘小灿(1966-),男,江苏靖江人,汉族,大学本科,财务会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会计学科教学。

作者:刘小灿

第5篇:关于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摘 要:众所周知,在我国普通的教育体系中包括主要中考和高考,而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最常见的则是技能大赛,职教技能大赛主要检验的是教学成果,同时这也是推进职教技能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职业教学中,会计技能的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在会计技能教学中,教师还是不能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会计技能的实际应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支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的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并简要提出几点融合策略。

关键词:职教技能大赛;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策略

引言: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技能大赛不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技能大赛中普遍涉及到每一个行业最受关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同时对于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都是一定的检测手段。因此,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会计技能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将其当做一门理论知识去教学,而是要将会计技能教学与职教技能大赛相融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职教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是为学生的会计技能发展提供明显的方向。基于此,如何在会计技能教学中,将职教技能大赛完美融合,发挥两者融合的最大教育价值,这也是当今教师应该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一、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的融合现状

首先,对于两者的重视程度有所偏差,很多教育工作者只看到了职教技能大赛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在职教技能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很多教师只是重视职教技能大赛,可是却总是将其与会计技能教学分开来,并没有认识到将两者融合对教育成果的重要价值。其次,会计技能教学的内容与职教技能大赛有所出入,职教技能大赛重要考察学生的思维灵活度,而会计技能教学中,教师总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这很大程度影响了会计技能教学的专业性和实时性,有很多教材中的内容并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通过这种会计技能的学习自然也无法在职教技能大赛中取得满意的成果。

二、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在會计技能教学中加入职教技能大赛的项目

在当今的会计技能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会计能力,就必须要对教材内容有所创新,不能只追求学生的会计理论能力,更加要注重的是学生对于会计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加强学生会计技能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在会计技能教学中,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近年来职教技能大赛的项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和普及职教技能大赛的项目,这样在参加大赛之前才不会措手不及,让学生长期保持在职教技能大赛的氛围中,加强学生对于会计技能的重视。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职教技能大赛的场景,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感受到大赛的紧张感,促进学生会计技能的提升。

(二)将会计技能教学标准化

在职教技能大赛中,评判标准一般是与企业实际工作标准相同的,其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教师就必须要加强学生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视。教师在平时的会计技能教学中,要将一些规定制定的趋于标准化,增加会计技能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引入职教技能大赛的管理和考核标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职教技能大赛的专业性和严格性。例如:教师对于一些会计技能的考核,要严格按照职教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这可以促进学生在今后实际的会计岗位工作中,也能保证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这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的会计学习标准,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想要将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有效融合,发挥两者融合的最大价值,教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要保证自己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教师一定要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保证能够对职教技能大赛的信息,以及近年来的主要考察方向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并能够将这些考察项目和考察方向与会计技能教学教材相结合,在会计技能教学中,在教学基础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能力对职教技能大赛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且能够应答学生的各种问题,保证学生能够有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时代对于人才的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已经不能分开对待,而是要正确认识到两者融合的重要价值,相关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两者融合的不良现状,从中进行问题分析,针对现状找出将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既要保证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在职教技能大赛中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为学生今后的会计岗位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蒋秀娟. 职教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策略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中旬-单), 2015(5).

[2]葛新旗, 周虹. 职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以会计技能竞赛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 2014(10):105-109.

作者:朱远清

第6篇:物流技能大赛背景下技能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

【摘 要】现阶段来看,新时期下,技能教学模式的优化上一定要依靠相应的教学思想或者是教学理论的指导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来。而物流技能大赛背景下,如何来促进技能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这就成为当前技能教学管理者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深入分析物流技能大赛的背景下的运行规则,才能更好地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好地促进技能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物流技能;技能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邵晓华,女,物流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

从某个方面来看,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一定要紧密依靠相应的技术条件或者是组织框架上进行建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各项教学工作的进行。只有深入探索更为高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更加成熟运行的技能教学模式。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和未来社会岗位的一致性,这就必须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或者是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和“理论+实践”的高度一体化,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解决技能教学上的各种问题,更能为物流管理教学专业改革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所以,本文从物流技能大赛的背景下进行教学模式优化,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技能模式的创新发展。

一、利用物流技能大赛为载体,构建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物流技能大赛发展过程中,我们都知道,物流技能大赛从本质目标上就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看,代表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技能大赛的技术性含量整体上较高,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全方位素质要求更为严格,能够有效地突出职业教育中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不足。但是,物流管理技能大赛训练过程对于一些参加训练的选手来讲现阶段还是非常单一和枯燥的过程,虽然说一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熟练掌握好各种物流管理的技能,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还是有待提高,所以在物流技能大赛背景下,一定要切实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分析的方法和独立思维方式,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二、物流技能大赛效果分析

在进行相应的物流技能大赛比赛过程中,可以以团队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每支参赛队伍可以由若干名学生选手组成,让一名学生作为主管,这样就能够让自己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相应的储备方案。同时,根据客户所提出的条件进行设计配送顺序,并设计好相应的配送车辆和行车路线,有效地调动各种设施租赁使用费用,设计不同的考虑方案,才能有效地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实施方案。

从某种程度上看,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物流技能大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各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各种教学效果的探索兴趣。另外,在选拔过程中,可以让所有的选手切实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做出储备方案制定,在报名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征和所喜爱的角色进行转换,加强对训练场地和虚拟客户的设置,确保比赛过程中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同时对进行货位优化和制定货位入库等方面进行设置,之后就可以进行订单处理,还可以编制可以实施的储配作业高效计划,只有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有效地找准学生自身的角色,切实根据货位不同的规格和堆码设计要求进行比赛。只有在充分了解貨物组托规章之后,有效地依据计算机绘制不同的图纸。

在物流技能大赛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技能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在参照以往的比赛规程中进行训练,这样就不仅仅能够有效地依据方案设计进行设置,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切实注重合理分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各自特点,协作能力的团队,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在技能教学模式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就一定要切实注重对储配方案的设计,其中,就是必须要设置专门负责资料包中的包装信息,其中,就包括是货物堆码主视图及俯视图的制作,还要尽可能地完成货物的储位以及相应的货物出入库顺序安排等任务,并对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负责订单的有效性分析和运输线路优化配送,所以,无论是从组托还是货物上的储位上,都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章程来进行,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环节之间的区别,才能更好地提升知识技能学习有了更大的进步。

三、物流技能大赛对促进技能教学模式的优化效果分析

1.注重运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运用。在当前的物流技能大赛过程中,教师只有将课程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而通过物流技能大赛,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在经过相应的实践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其中所渗透的内容,更加方便同学进行记忆,同时,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规则制定中,一定要完好无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货物出发的各种流程规划,有效地根据事物有关方面特征,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排队,逐步分清楚重点和一般,才能更为高效地对物品进行管理。

2.注重团队的合作。在技能教学模式上,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这就必须要打造相对全能的团队,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使团队成员之间进行相互配合,团队人员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沟通和信任,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之间的换位思考能力。与此同时,一定要切实注重整个任务流程环节,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并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得学生更好地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切实保障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意义上看,参加物流技能大赛,除了可以更好地运用书本知识,还应该要能够学会在物流管理中尽量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物流技能大赛,可以更好地增进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程度,对专业的知识能够最大程度掌握。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物流管理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技能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

4.不断提升物流技能专业教师的水平,注重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一方面,通过物流技能大赛的平台,物流管理教师可以有了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能够在丰富自身的知识同时,还要能够有效地促进培养人才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物流技能大赛的平台,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活动中发现物流管理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中所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师脱离实际状况。另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教育资源上进行全面融合环境学习,让学生更为直接地参与到技能大赛中去,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现阶段,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物流技能大赛背景下技能教学模式的优化,这就必须要利用物流技能大赛为载体,构建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对物流技能大赛的效果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技能教学模式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严霄蕙.物流高技能人才“学赛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4,(17).

[2]王蕾,程珊珊.高职技能教学与竞赛联动推进的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文学教育(中),2014,(4).

[3]刘甜,刘振河.“学训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5).

[4]贺红娟.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校企合作的促进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3,(6).

(编辑:秦俊嫄)

作者:邵晓华

第7篇:教育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小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表现在:

A.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B.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到小学高年级,小学生思维发展为抽象思维为主。 C.小学生的想象一般需要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具有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 D.小学生情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独立性较强,情感的实践性和持续性较差。 答案【】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是:

A.思想教育的能力:包括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分析预测与引导、寓思想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对后进生的疏导转化、协调校内

外各种教育力量的影响等能力; B.把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

C.对待教师集体:要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支持、顾全大局; D.学而不厌,勤于进取;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严谨治学,诲人不倦。 答案【】

3.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由马斯洛提出的是: A.认知失调论 B.需要层次论 C.自我效能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答案【】

4.导入就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是指: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导入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

C.导入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 D.导入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答案【】

5.课堂讲授的最高形式是: A.讲述 B.讲解 C.讲读 D.讲演 答案【】

6.____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 A.课堂讨论 B.作业 C.交往 D.讲演 答案【】

7.诊断性评价一般指:

A.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教学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B.评价对象根据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所做出判断。

C.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确定教学综合目标的到达程度并对教学成果进行全面评定。

D.由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过程。 答案【】

8.教学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是指: A.依据一定的教学规律

B.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义学习 C.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D.因材施教 答案【】

9.下面关于教学媒体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流动的方向,可以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B.按时代特点或科学技术手段,可以分为印刷媒体和非印刷媒体。

C.多媒体系统是指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系统,它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学习包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学习系统。

D.依据媒体对受信者感官刺激的类型,将教学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以及多媒体系统等。 答案【】

10.听课不是目的,____才是听课的根本所在。 A.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部门检查 B.对教师做定性评价

C.以听课为手段来进行教学评价、教学研究 D.观察教学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4×5)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众多,下面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流派的有: 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B.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D.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答案【】

2.课堂观察的准确性原则是指: A.计划性; B.去伪存真; C.全面观察; D.及时处理。 答案【】

3.课堂倾听技能的注意事项包括: A.避免不健全的倾听; B.避免虚假的倾听; C.避免错听; D.介入型倾听。 答案【】

4.如何理解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原则:

A.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强调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使其潜能和禀赋都得到不断开发和释放,以评促改。

B.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凭经验和感觉,而应该以科学的方法为参照。

C.要注意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抓住主要矛盾,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评价。 D.以开放的教育理念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针对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特征,采用开放性的评价体系,开放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与评价的空间,以多元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答案【】

5.教学目标的运用不仅可以指导教学,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功能: A.控制功能 B.导向功能 C.测度功能 D.激励功能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C】 2 【A】 3 【B】4【C】5【D】 6【B】7【A】 8 【D】 9 【B】 10【C】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4×5)

1【ACD】 2【BCD】 3【ABC】 4【AD】 5【ABCD】

第8篇:教学技能篇:作业设计技能

作业是师生共同耕耘缔结的劳动果实,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业的作用好比是秤,能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和少;作业的作用好比是一面多棱镜,能照出教师教学水准的高和低。作业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连结教与学的纽带,它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的作业技能关系到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完成作业的质量。

一、作业的含义及其分类

作业的分类多种多样,选择的角度不同,作业的分类不同。

从作业发生的场所上看,可以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从作业表达方式上看,可以分为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

从做作业的时间方面看,可以分为短期作业和长期性专题作业;

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可以分为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

从作业的选择性看,可以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即分层作业)。

二、作业的布置

(一)作业布置的原则

作业的布置,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机智的体现,其容量和难易程度等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全面思考、精心设计。另外,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而不能在下课铃前后慌忙布置,草草了事。通常,作业的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一般来说,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教学内容才是统一的。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设置作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遗传、环境与所受的教育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作业的表达形式、目的、内容、要求不同。作业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有个性的作业,以最终实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理想。如上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依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只限于对诗词的理解背诵,能力强一些的学生要求对诗词进行鉴赏。

2.系统性原则

知识本身不成型,通过梳理归纳才系统化∶能力本身不好量化,通过有序的训练才显露其发展轨迹。这种有计划、有条理、成体系的训练过程就是系统化作业,它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能让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习惯训导得更好,能力形成得更全面。

3、灵活性原则

作业的形式要新颖灵活,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手写作业外,应是当地运用口头练习(复述、讲故事等)、表演练习(小品、话剧等)、实际操作(课外实验、观察、测量、制作等)等多种作业形式。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作业选择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颖内容或活泼形式,会使学生“胃口大开”,变“不敢”为“要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层次性。做到“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的好,后进生吃得饱”。

6.开放性原则

作业设计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学生作业应从书本中走出来,从题海中走出来,走向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从学科作业封闭型走向整合作业开放型。新的课程环境要求大部分作业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和实践,作业答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二)课外作业布置的注意事项

与课堂作业相比,课外作业布置的难度更大一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布置课外作业在遵循作业布置几个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变规范、统一的作业为自主的、个性化的作业。这一点主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而言,作业的内容、方法和形式要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2)变封闭的作业为开放的作业。开放性作业突破书本知识范围狭小的限制,让学生的作业更贴近生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3)变独立完成的作业为合作完成的作业。新课程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作业的布置中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因为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往往需要其他人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这里的合作包括了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学生与家长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与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请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人翁态度和创新精神。最后,当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自问几个问题,例如,“它值得做吗”、“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它清晰具体吗”、“学生了解做作业的原因吗”、“它的数量和难度恰当吗”、“学生知道怎样去完成它并有可利用的材料吗”、“学生有完成作业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吗”等。如果教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布置的作业就是好作业。

上一篇:科技创新下一篇:净化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