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知识技能教学

2022-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音乐知识技能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社会正在进步,科技高度发展,教学讲究创新与探索,音乐是创造美感、激发人的大脑智力与潜能的重要途径。音乐是感情抒发与表现的主要形式,也是重要的平台。

小学音乐教学是引领小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的直接保障。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音乐的学习领悟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兴趣与爱好,同时也为学生的人生路铺下不同的基石。因此,如何搞好小学音乐教学成为我们音乐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将学生耐心领入音乐之门、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场景熏陶音乐氛围、领悟音乐内涵、激发学生巩固推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唱出音乐扬出美感。这就是我多年来从事音乐教学一直遵循的教学之法。下面我浅谈自己小学音乐教学中一点点体会与收获。

音乐教学在从前只是强调书本上的知识性的讲解和传授,死记硬背一些基本概念。一些音乐技能技巧都是机械性的重复训练,有时几个小小的音符要学生反复唱半小时死记它的阶高等。这些都是为了追求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最高目标,现在想想,很是机械,教师和学生都很不灵活,为了追求简单的教学目标就让学生做反复训练,机械运动。有时想起来很可笑。通过学习新课改,从前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师开始研究如何把音乐教学寓于学生的乐趣之中,使学生寓教于乐,轻松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但是有的音乐教师也出现了另一个片面的看法,出现了音乐教学中的“学习——想象——浮想联翩”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年轻的音乐教师,只追求了形式,而忽略了音乐知识的传授与音乐内在美的熏陶。正因为这些教师对音乐教学中新课改的片面理解,一些主要的音乐知识、学生应该掌握的乐谱知识、一些本该由教师学生演唱演奏的技能技巧的练习都没有了,教师的一些指导性过程也都没有了,所以,出现了部分教师对新课标错误理解,这样就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阻碍了新课标的正常诠释与实施。

凭着多年的音乐教学,我觉得当今的音乐教学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下面就我个人的教学略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点体会。

一、小学音乐主要教学内容

音乐知识是人类在音乐实践中获得的认知与经验的总和,音乐技能是人类掌握、运用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能力。音乐新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对音乐知识技能的规定有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有: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乐构、载体;识谱、表演唱、乐器演奏等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音乐底蕴,对国乐的欣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音乐的社会功能等。

二、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主要是为了探究音乐艺术,架起通乐之桥梁,是带领人们享受音乐艺术的美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以后走入音乐之路铺好基石。音乐知识技能是课程总目标的一个方面。所以,在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时,我们应该本着这个目标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研究和探索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好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音乐欣赏——领悟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靠听觉 ,是一门听觉功夫。倾听直接进入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音乐的知识技能是从音乐中提炼升华出来的,学习音乐要回到音乐中。著名的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曾经说过:音乐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播专门的名词和概念,学生对音乐课本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得到发展与升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欣赏与实践能使他们充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提供了基础。我发现学生在识谱时唱不准音高、节奏。于是,我就让学生倾听一些课本教材以外的音乐,比如一些名曲、民歌等等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更主要的是我通过把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穿插到其他学科中,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听讲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改变了一些学生的好动好闹的坏毛病。

我曾经建议各学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写练习的时候,放上一段轻音乐,即学生爱听而且很轻松的曲子做背景。在此场景下,学生再进行计算、写作,就思路敏捷,计算准确,性情居然大改从前。学生也一致反映学习时有音乐的辅助,效率提高了很多。此时我很高兴,说明音乐是开启人类大脑聪明智慧的重要的钥匙,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了,积极性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明显的成就感,他们对学习、对人生的信心提高了。这不是我们做教师的所求吗?

2.游戏识乐——体会音乐知识与技能。儿童喜闻乐见的是游戏活动,活动中他们兴趣盎然,同时有助于教师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把音乐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伟大的瑞士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既不能单纯的技术训练,更不应该脱离印象的理论知识和规则的传授,它首先应该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这种体验必须以音乐与身体运动结合的节奏运动为基础。他告诉我们节奏运动与儿童音乐的天性有着密切联系,音乐与儿童游戏活动中身体运动最容易结合。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和探究儿童本身及周围音乐节奏,尤其是儿童的游戏,稍加整理就可能把它们引入音乐教学中。这对我们做教师的非常有利,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生活的热爱,开启了儿童音乐潜意识。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编排游戏,让学生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进行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在四年级《月夜》单元中,《萤火虫》歌曲中教给学生下滑音的认识、唱和七度音程的唱法是知识技能的训练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让一部分学生扮演萤火虫随歌起舞,下滑音处,选择下滑动作演示一下,表现萤火虫可爱形象,遇到七音音程处就做一个飞速下蹲的动作来体会从“re”音到“mi”音急剧下滑的难点。此游戏活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过程,学会了演唱七度音程和下滑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感受力和敏捷反应力。

3.歌唱乐曲——轻松学习知识技能。歌声是最让人陶醉的,能给人以轻松的心情和乐感。歌唱能使学生了解演唱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歌唱使音乐教育切实可行,又有实效。歌唱的艺术感受最直接。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足够歌唱内容,学习音乐知识应该在歌唱活动中获得,我们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本素材,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学习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音准、节奏、速度这些音乐基本和乐理知识,让学生在歌曲表演创作方面有更好的掌握和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全面发展。

(责编 张宇)

作者:符春红

第2篇:小学低年级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初探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音乐教学不可能离开音乐知识技能而进行所谓的音乐教育,过分舍弃音乐技能的音乐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导致音乐教育走向死胡同。学生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因此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学生抓起。当然,教学除了必须遵循学习音乐的感知规律外,还应注意学生的兴趣点和可接受性。

一、培养学生的静听习惯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认为:“学习音乐必须从倾听完整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实际音响开始。”因此,从一年级的第一节课起,教师就要强调并且加大培养力度,培养学生倾听乐器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声音,倾听老师的声音,以及身边同学的声音。倾听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分辨什么是好的声音,什么是准确的音准,并且将自己的唱歌状态调整到最佳。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很难静下心来听音乐,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时间不太长的作品或是剪辑一些中外优秀儿童音乐作品,让他们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和最放松的状态,安静地听音乐。这样的练习每节课的前几分钟都可以做一做。

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1. 节拍练习

用“恒拍”建立基本的节拍感。我们把四分音符X组合在一起的节奏叫作恒拍,就像节拍器一样。可以用小游戏进行恒拍训练,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 2 3 4 四组数字,先给学生一个恒拍,让他们按照均匀的速度来念,然后教师随意擦掉一个数字,要求学生像刚才一样匀速念数字,在心里念擦掉的数字,对其他的数字则念出声。

划拍。在节奏教学中,可以把每个音符的时值形象化,就是划拍。一上一下为一拍,就好像是“V”型,切割时值,配合手势和念法来练习。学生跟着箭头伸手划拍子,嘴里跟着标注念“ta”“titi”“tidili”,动嘴的同时动手,深化记忆,让枯燥的节奏学习变得生动。

玩打击乐器。一年级,我们根据每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一到两种打击乐器,指导学生用它进行节奏训练。二年级,当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打击乐器时,就可以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演奏多声部节奏、编创小故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切实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 节奏练习

把同学的名字用节奏打出来。如:按节奏 × × | 和 × × × | 读“邓 杰 杨亚 婷”,随着座位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喊名字,手上打节拍,学生很快学会了这两种基本节奏型。

节奏朗诵。选择低年级学生熟悉的事物,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进行朗诵,如:

小鸭叫:2/4 × × | × × ||;

(四分音符) 嘎 嘎 嘎 嘎

大钟响:2/4 ×— | ×—||;

(二分音符)当 当

闹钟声: 2/4 × × × × | × × × × ||

(八分音符)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

机枪扫射声:2/4 ×××× | ×××× ||

(十六分音符)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汽车鸣喇叭:2/4 × ×. | × ×. ||

(附点四分音符) 嘀 嘀 嘀 嘀

(附点八分音符) 知了 知了

为更突出音乐本身的艺术性,还可以进行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如:

× × | × × × | × × × × | × - |

身 穿 小黑 袄,尾巴 像剪 刀,

× × | × × × | × × × × | × - ||

住 在 屋檐 下,早早 把春 报。

三、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

1. 教师的范唱

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的范唱几乎快被录音替代了。殊不知,教师的范唱对学生的作用远远超过录音,不仅从情绪、情感上能更容易感染和激发学生,还能让学生对旋律、音高的感受更明确。另外,若教师经常不范唱,会影响学生的歌唱兴趣和熱情,教师也不容易听辨学生的跑调。

2. 对唱名的训练

七个唱名的掌握对很多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我们可以结合游戏进行训练。选七名同学分别戴上音符1 2 3 4 5 6 7的头饰,先全部蹲下。教师开始弹奏,听到哪个音符,扮演那个音符的学生就马上站起来,直到七个音符全站起来。其他学生拍手一起唱,谁站错了位置或听错了音,就请谁跟着教师的琴声唱一遍音阶。

四、用唱名模唱乐谱

1. 师——生模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是这样解释“模唱乐谱”的:让学生看着乐谱,先由老师带唱,再由学生模仿老师唱出乐谱。这种教学方法可能有点“太小儿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是有明显教学效果的,特别是对于原先没有乐谱基础,或者识谱能力较弱的学生。

2. 生——生模唱

有些学生在课外参加了器乐或声乐的培训,这为他们在识谱上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对于这类识谱不成问题的学生,可以发动其充当“小老师”,一对一地帮助其他识谱有困难的同学。每次识新谱,我都会提供十五分钟时间由学生自由结对子进行互助学习。“小老师”逐句教,“学生”逐句学,不懂的地方再学。课堂上,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如果都靠老师逐一回答是不现实的。但有了配给自己的“小老师”后,他们学习中的麻烦一下就能得到解决了,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指着音符划拍逐个唱

在模唱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学生只听范唱不看乐谱的现象。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并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用手指指着音符划拍逐个唱,唱到哪里指到哪里。这样学生不但能在练习中慢慢熟悉音符和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还能在手指的运动中体会到歌曲中的节奏型,同样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作者:谢蔷薇

第3篇:高中音乐鉴赏课不能忽略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中新课程改革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为依据。它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体课程目标,包含以下三个维度: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过程与方法三、知识与技能。

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看,“知识与技能”是放在课程目标的第三位,因此我们有些教师就片面的认为:音乐的知识与技能不重要了,对“淡化音乐知识技能”的观点也片面理解为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做要求,或者是“低要求”,也有些教师摆脱不了过去“双基”教学的传统框架,因而在教学中尽量地淡化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内容,过分降低了教学要求的难度,影响了学生音乐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深深地体会到:高中音乐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绝不能忽略。

一、音乐是一门学科,具有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

由于音乐具有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来说,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十分必要,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音乐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扩展音乐事业就必须学习、了解和掌握必备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参与表演和创作和音乐的各类实践活动,就必须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与其相关的表演和创作能力。

二、学生已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非常贫乏。

多数学校和我校一样,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而农村的音乐教育几乎为零,就连最起码的唱歌教学都没开展,他们对音乐知识、欣赏知识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对艺术性作品也从未涉及。因此,在开始上欣赏课时学生们都是一片茫然,不知怎样欣赏,从何欣赏。针对这种现状,我及时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先给学生讲授了欣赏音乐的重要性,讲了欣赏音乐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欣赏音乐的方法等等,学生才开始逐渐进入到音乐欣赏的学习体验活动当中。

三、“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

(一)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论述:“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缺乏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那种与艺术仅仅是一面之交的水平,不可能维持我们的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参与。”

因此,音乐教学不能以任何理由忽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和传授。“关注音乐”是每位音乐教育者应该时刻牢记的首要职责。非音乐艺术化的教学不是音乐教育的本体功能。但是以往单纯地以乐理知识和识谱技能为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误识,则过分地强化了理性和技能的技术作用,从而导致了音乐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的片面化倾向,导致了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厌倦和恐惧心理。造成这种现象,应该说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教学方法陈旧所造成的。因此,在知识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师本身的教学基本功,结合学生实际,与时代结合,与社会结合,与其他学科综合,让我们的知识技能教学课活起来,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使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二)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专家专家吴斌指出:

对音乐教育的基本认识应该是所有学习者都应该在知识、技能和欣赏力方面得到发展,以促使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升华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前提下,音乐的知识与技能,表现与鉴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怎样理解和实施“知识与技能”目标

由上所述可看出:“知识与技能”在我们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实施“知识与技能”目标呢?

(1)按新课标的要求,基础教育中的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它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识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知识,还包括音乐创作和音乐历史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的知识。而音乐技能也不仅仅体现为视唱练耳、识谱读谱或演唱演奏的技术层面等,而是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某项歌唱或演奏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渗透于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将其视为音乐表现活动的一个环节或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音乐的概念、音乐的基本要素、常见结构及音乐体裁、形式、欣赏音乐的有关知识等。实践证明,有了这些音乐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不再那么茫然,那么无趣,而是能从欣赏音乐的角度,能从理解音乐的角度,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有兴趣地欣赏音乐了。其次,在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将老师的范唱、学生的演唱、视唱练习、舞蹈表演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既掌握了音乐知识,各种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兴趣也更加浓厚。

(2)要改变在教学中单纯传授音乐知识、以讲授代替体验的理性方式;要改变机械训练音乐技能、以枯燥练习代替探索、研究的倾向。应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入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并与情感、态度、兴趣和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在这点上,我深有体会:我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采用“竞赛”、“评比”的方法,注重与时代、社会结合,运用“开心辞典”形式,提高学生兴趣;注重学科综合,注重发挥自己的声乐优势,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大反串”、“课前三分钟表演”、“非常6+1”等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愉悦性的音乐教学方法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激发了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等亲身体验来加深了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学生的演唱技能、表演技能等都得到一定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总之,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的本职专业,音乐课堂教学始终不要忽略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音乐实践活动始终不能脱离音乐的本体,音乐的综合教学始终要以音乐为主线,要结合学生实际。即要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否则,我们就失去了音乐教师的专业职责。

作者:陈俐憓

第4篇:“知识与技能”教学才能彰显音乐教学的深度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音乐课——学生们下位游戏的;上台表演的;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百花齐放”景象。老师们也如八仙过海般各显着神通,能唱的唱,会跳的跳,教学过程俨然成了老师展示的舞台。一时间,“审美教育”成为音乐课的“重中之重”,把“知识技能”排挤的“体无完肤”。整堂课此起彼伏地充斥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音乐基础知识却在一边的角落里“黯然失色”。我曾观看过一堂这样的小学音乐课:老师在讲“大自然的音响”知识点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一时间,狗吼猫叫、鸡鸣鸭喊,整个教室俨然成了农家小院闹成一片,好不热闹。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次讨论“大自然中除了动物的声音还有那些声音属于大自然的音响?”教室中再次响起了用摇文具盒、敲桌子、捻响指等方式模仿的雷声、风声、雨声„„老师领着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而却把本课教学目标中要求的把各种声音有节奏的表现出来以及节奏训练一带而过。看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披上了自主的外衣,全体学生都高度参与、大胆实践,课堂上也似乎热闹非凡。殊不知这一简单的音乐知识不需要这样大动干戈,重要的节奏训练更不能一带而过。究其原因,还是音乐教师对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和“淡化知识”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这堂课,这样的课好看但也不过是流于形式,缺少内涵,没有深度。

又看过一节这样的音乐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唱《田野在召唤》时,用答数法对旋律进行分句,通过听辨“加附点与不加附点”的不同,并运用“划船”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附点音符的感觉,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附点音符的唱法。在学唱第二部分旋律时,老师使用不同音色的乐器同时演奏两声部旋律,带动学生声部演唱,体验并表现合唱的艺术效果。在整节课中通过语言渲染、力度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准确而生动地演唱歌曲。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听辨记忆乐谱的水平,也锻炼了学生视唱的能力,这样的课,谁又会说它没有内涵,没有深度呢?

音乐教师如能很好地把握“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尺度,通过种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寓教于乐,一定会让让枯燥乏味的训练成为深入理解音乐内容的阶梯,使学生在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更深入的理解音乐语言及其内涵的。

第5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

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二 、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三 、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社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氯化氢(HCl)、硫化氢(H2S)、氨气(NH3)甲烷(CH4)的化学式

【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式的知识,请大家读出投影仪上给出的化学式,观察这四种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它们都由氢元素组成,但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不同。

【教师】形成化合物的原子数目为什么不同,我们先来看一下硫化氢的形成过程。

【投影】展示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展示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以硫化氢为例让学生理解化合物形成过程,并初步建立物质在化合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同的观念,并由此引申出化合价的概念

【板书】

一、化合价

(1)化合价:用来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左符号右数目,注意和离子的表示方法相区别(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相同;位置不同,写法相反)

【练习】请写出铝离子、氯离子、氧离子的化学符号,并标出三种元素的化合价

【提问】离子所带电荷有正有负,同种原子可能形成不同离子,那么,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吗?一种元素是否只有一种化合价?

【板书】(3)化合价规则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金属通常显正价,非金属通常显负价

3、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5、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教学拓展

第- 42 -页 共68页

6、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显正价,非金属显负价

2、在化合物H2O中,氧元素显负二价,氢元素显正一价

3、在氧气中,氧元素显负二价

【投影】常见元素化合价表,要求学生背诵,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学生活动】教师给出化合价口诀,并将常见元素化合价谱曲,要求学生合唱,这时候学生学习热情得到鼓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要记清; 二三铁;二四碳;单质为零铜正二;金正非负和为零;

老师趁机提出,在化学反应中,虽然原子是最小离子,但有的原子总是作为 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原子之间不再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子集团称作原子团

【投影】六种常见原子团和化合价

顺口溜 :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只有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提问】我们学习化合价有什么实际应用呢

【板书】

二、化合价的应用

1、已知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步骤

(1)写出有关元素符号

(2)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用最小公倍数法求出化 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4)验证所写化学式是否正确。

口诀:正价前,负价后,价数交叉为角数

角数若有公约数,莫忘约去要记住

【练习】

1、写出氧化铁、硫酸铝、氧化亚铁的化学式

2、已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请同学书写相应的化学式

3、判断下列化学式书写的正误

氧化铝

AlO

氧化镁 MgO

氧化钠Na 2O

氯化亚铁

FeCl3

氯化铜CaCl2

硫酸铝Al2SO4

硫酸钠NaSO4

碳酸钠Na2CO3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铜Cu OH 2

氢氧化铁 Fe(OH ) 2

第6篇:音乐课的技能教学(推荐)

音乐课的技能教学——节奏

连音的练习。这是要解决声音结构上的一些问题,发声练习不只是练发音,还要学生接触很多节奏型,在唱歌时得到帮助。有时,一个好的练习可以解决多声部练习问题,咬字吐字问题,气息支撑问题,所以老师这种发声练习的设置是很有窍门的,要精挑细选特别适合孩子的,一举多得的。

老师们在教学时还可能会发现孩子唱歌时,唱歌词唱的不太清楚,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辅音发音的力量。在我们进行歌曲教学和合唱教学的时候,歌曲中哪一个字比较多,我们就可以把歌曲中的字换成这个练习中的,效果会很不错。因为地域特点,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典型的语言发音的特色,所以用什么练声的字母,老师自己选择。有时会针对作品设计练习,有时候是为了音乐能力长线的培养,这些都是孩子们需要的,所以老师们会自己的课堂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一种方法。

其实在班级合唱中,老师还可以顺带把节奏的训练再强化一下。可以先通过节奏的训练培养学生多声部的节奏听觉,之后再把这种多声部的合唱联系变成旋律,稳定性就会越高。

在合唱的同时,加入一些身体的节奏,能引起学生兴趣。多渠道、多感官的共同参与创造音乐形象,这种方式叫做立体节奏,也有人叫做人体节奏。这样的一种多声部,在一种互相补充的效果上,给学生更丰富的音乐感受和体验。

第7篇: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方法

一、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以学生能接受的简明语言,系统连贯传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讲授法一般分为讲解、讲述、讲演3种方法。

讲解法是叙述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的有关事实、现象、定理、定律的方法。讲解法要具体分析、解释与理论有关的内容。

讲述法是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述事件、过程及其结果的方法。讲述法强调对事物、事件的陈述。

讲演法是教师借助于语言与非语言的形式,完整系统地讲解事实,而且深人分析与讨论事实、事件、定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讲演法强调有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有结论。在运用讲授法时应注意: 1.保证正确的科学性与思想性。首先要有明确、清楚、正确的论点,读物内容既符合科学性的要求,X.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其次,运用论据应典型、准确、生动,论据要与论点相一致,并能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再次,论证的过程应符合逻辑学的基本要求,基本概念要准确,讲授内容要前后一致。

2.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与艺术性。在运用讲授法时,教师的语言技巧与艺术特别重要,语言要精练、清晰、生动、形象;充分运用形容、描绘、比喻、引证、比较、自问、反问等方式;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以及讲授的速度、讲授的声音:注意讲授的表情,教态的自然、从容,目光巡·视学生,以表情姿势动作助讲授,提高讲授法的效果。 3.提高板书质量。正确运用板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可以调节讲课节奏。认真设计板书的内容、形式与布局,板书的书写要工整、美观、大方。

4.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讲授法时应防止满堂灌,注意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二)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的交流方式,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谈话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的情况,调控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谈话法可以分为传授新知、巩固复习、指导总结式谈话。

传授新知式谈话,是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人新的有关问题,学生经过思考结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问题的方法。

巩固复习式谈话,是教师依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

指导总结式谈话,是教师在结束一个课题或一个部分教学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回答,或反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在此基础上概述总结的方法。在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 1.正确选定提问的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围绕知识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提问一些怪题、偏题。

2.正确选择与运用提问的方式。教师在提问时态度自然和蔼、循循善诱,提问简明扼要,防止出现模棱两可;尽量运用思考性问题,少用事实性问题,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适当的准备、思考时间;设计好提问的程序,前呼后应,逐步深人。 3.要鼓励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研究回答问题,要善于运用设疑激疑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与回答。 (三)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或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设备的演示,使学生获得或巩固体育知识的方法。演示法有利于学生获得体育方面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发展观察与思维能力。演示法的具体方法有3种:第一,有关的实物、模型与标本等,目的在于获得体育与卫生保健的感性知识;第二,连续成套的模型、标本、图片、幻灯、电影与录像等,目的在于了解有关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第三,教师讲授的同时进行实际的动作或操作示范等。在运用演示法时应注意:

1.明确演示的目的与任务。教师运用演示法时应明确为什么演示,怎样演示;还要让学生明确要他们看什么,怎么看,以便教师与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投人到演示中来。 2要做好物质准备。根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特点,做好实物、教具、幻灯、投影、录像等的准备,并考虑好实际演示的过程,有些演示可先试做一遍。

3.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法。演示要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及时运用;演示过程中要及时提问,或作适当的讲解;在运用演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对演示形式的注意,转移到演示内容及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方面来。

4.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大小适当,以便能让学生清晰观看。 (四)讲练法

讲练法是将体育方面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学中,有一部分操作技能,讲练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讲的体育知识,有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在运用讲练法时应注意:

1.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讲练法的具体运用形式,以讲为主,以练为辅;以练为主,以讲为辅,讲练并重,做到讲练结合,相得益彰。

2.做好教具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练习所需的用具。教师在事前要能熟练操作并能熟练示范。

3.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际练习的指导。操作技能不仅要解决知不知、懂不懂,更重要的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为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学习过程的指导。

二、运动技能传授的教学方法

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授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分解法与完整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与竞赛法。 (一)语言法

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从教师的角度是传授性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是接受性的学习方法。语言法的优点是能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学生传递有关信息,正确运用语言法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形成证确的认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体育教学中语言法运用的具体方式有:讲解、口令与指示、□头评价、口头汇报、默念与自我暗示。

1.讲解。讲解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练习)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讲解可以分为直陈式、分段式、概要式、侧重式、对比式、比喻式讲解法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讲解法时应注意:

(1)要明确讲解的目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具体选择讲解内容、讲解方式、讲解的速度、讲解的语气,抓住重点与难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讲解。

(2)讲解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原理,做到正确无误。另外,讲解的广度和方式要符合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为学生所接受。

(3)讲解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运动技术具有鲜明的动作性,教师要善于借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事物或巴经学过的运动技术,与所学运动技术产生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另外,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简洁明了地讲解所学内容。

(4)讲解要具有启发性。教师的讲解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注意采用对比,提问的方式促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将看、听、想、练有机结合起来。

(5)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体育教学中,讲解在学生面对教师并注意教师讲解时进行;学生练习过程中,或学生背对教师时一般不宜讲解。

2.口令与指示。口令是有一定的形式和顺序,有确定的内容,并以命令的方式指导学生活动的语言方式,如队列队形练习,基本体操、队伍调动等需要运用相应的口令。口令的运用应做到洪亮、准确、清晰、及时,并注意根据人数、队形、内容、对象等特点控制声音的大小、节奏的快慢等。另外,还可以运用口哨、铃鼓、击掌等来发布命令。

指示是运用比较简明的语言,组织指导学生活动的语言方式。口头指示一是在组织教学中运用,如布置场地、收拾器材;二是在学生练习时未能意识到的、关键的动作时用简洁的语言提示出来,口头指示应准确、及时、简洁,尽量用正面词。

3.口头评价。口头评价是指按教学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练习完成的情况以口头方式进行评价的方法。适时的、恰如其分的口头评价,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鼓励进取精神、提高练习效果,抑制不良行为、维持课堂秩序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口头评价时应注意:坚持以正面鼓励评价为主,否定的评价要注意分寸与口气。要能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提高的方法。

4.口头汇报。口头汇报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身的体验,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见解的语言方式。口头汇报对教师及时了解把握学生学习、掌握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调控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等,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运用口头汇报时,应注意认真研究提问的内容、时机、方式,并在事前做好认真的准备。 5.默念与自我暗示。默念是学生在实际练习前通过无声语言重现整个动作或动作的某些部分的过程、重点、时空特征,以提高练习效果的语言方式。自我暗示是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默念某些指令性的词句,自我调节。 (二)直观法

直观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直观法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具体性、真实性。证确运用直观法有助于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过程、时空关系等,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的具体方式有:动作示范、教具与模型演示、电影、电视、幻灯、投影、录像、助力与阻力、定向与领先等。

1.动作示范。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动作示范具有简便灵活、真实感强、针对性高。在运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 (1)要有明确的目的。动作示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运用示范时,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并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客观条件等,选择动作示范的次数、示范的速度、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方向、示范与讲解结合的方式。 (2)示范要正确。动作示范是学生建立正确动作表象的重要信息源,对子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动作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优美,同时又不便学生望而生畏,示范要体现出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运用正误对比演示时,要恰如其分,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3)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示范的位置与方向,对示范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示范的位置是示范者与观看者之间的距离与方位。示范的位置与方向要根据动作性质、场地器材布局、学生队形、要求观察的部位、安全要求等进行选择。通常是动作幅度大、移动距离长、速度快的位置较远,动作幅度小、移动距离短或在原地展现动作环节的位置较近。示范的方向有4种,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镜面示范。正面示范一般用于

显示左右运动动作;侧面示范一般用于显示前后运动动作;背面示范一般用于动作方向与线路变化较多,较为复杂的动作;镜面示范一般用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直接模仿的动作。另外,示范的位置与方向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尽量避免学生面向阳光或迎着大风观看等。

(4)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在体育教学中,示范与讲解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的功能,更好地感知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示范与讲解的效果。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具体选择示范与讲解结合的方式;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先讲解后示范再讲解、先示范后讲解再示范、边讲解边示范等。

2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是利用挂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手段,显示练习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正确感知练习、动作的方法。直观教具与模型往往是静态的,它能更长时间、更清楚地显示动作的结构、动作的关键等,具有示范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足之处是在人数多、距离远的条件下难以观看。直观教具与模型的演示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适宜的演示方式,注意演示的时机,并注意与讲解示范结合运用。

3.电影、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影、幻灯、投影、电视、录像是运用电化教学的视听手段,显示练习、动作过程、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更好感知理解练习、动作的直观方式。电影与电视、录像能够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角度准确、完整、清晰地显现动作,对于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理解动作的内在联系、提高动作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作用,不足之处是设备较为昂贵,而电视录像屏幕较小,影响直观效果。在运用电影和电视、录像时,应注意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播放内容,将电影和电视、录像与讲解示范练习 有机结合进来。 4.助力与阻力。是指借助于外力的帮助,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体验证确的用力时机、大小、方向、时空特征,从而正确掌握动作的一种直观方法。 5.定向与领先。定向是以相对静态的具体视觉标志,如标志物、标志线、标志点,给学生指示动作方向、幅度、轨迹、用力点等的直观方式。领先是以相对动态的、超前的视觉信号,给学生以刺激与激励,以利于他们完成动作的直观方式。在运用定向与领先方法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象特点合理设置视觉标志。 (三)完整法与分解法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和环节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低念,完整地掌握动作。不足之处,是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较为困难的环节。完整法一般在动作结构比较简单、协调性要求较低、方向线路变化较小,或动作虽然比较复杂,但动作的各个部分联系非常密切,不宜分解,或虽然动作比较复杂,但学生的运动技能储备较多,运动学习能力强时采用。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式:

(1)直接运用。在教授一些简单、易于掌握的动作时,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直接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

(2)强调重点。在教授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时,教师要求学生完整练习时,要注意动作学习的重点,甚至花完整练习中将某一环节单独学习练习。

(3)降低难度。在完整练习时,减轻投掷器械的重量,跳高横竿的高度,跑的距离与速度或徒手完成一些本来持器械的完整动作等。

(4)改变练习的外部条件,如在练习前滚翻时由高处向低处完成动作,在外力的帮助下完成完整动作。

2.分解法。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分解法的优点是降低难度,简化教授过程、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掌握动作的困难环节。不足之处是动作易割裂,破坏动作的完整结构,影响正确动作技能的形成。分解法一般是在动作比较复杂、协调性要求高,方向线路变化较多、或动作的各个段落与部分联系不是十分紧密可以分解,或学生运动技能储备较少,运动学习能力弱时采用。具体运用分解法时应注意: (1)根据动作技术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分解方式。任何·动作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完成的。因此,分解完整动作可以按空间的部位,以及时间空间的结合进行,如将一个完整动作技术从时间上分成几个相对独又互相联系的段落,具体分解方法有4种:

第一种是单独(纯粹分段法),即将一一个完整动作按时间的先后分成若 知识干段落,一个一个分开教授,最后再完整教授。

第二种是递进分段法,即将一个完整动作按时间的先后分成若干段落,旁左分别教授第一第二段落的基础上组合起来进行教授;然后教授第三段落。第三段落学会后,再将第一第二第三段落组合起来教授,以此类推,直至最后完整教授。

第三种是顺迸分段法,即将一个完整动作按时间的先后,分成若干段落,在教授第一段落的基础上,将第一段落与第二段落组合起来进行教授,以此类推,最后完整教授。 第四种是逆进分段法,即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按时间的先后,分成若干段落,教授顺序与顺迸分段法相反。

另外,按照空间部位将完整动作分为上肢、下肢、躯干动作等若干部分,分别进行教授与练习,最后完整地教授动作。在动作教学过程中,将时间的先后与空间部位分解结合起来进行。

(2)划分动作技术的段落与部分,应考虑各部分与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3)明确各部分与段落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为各部分与段落的组合作好准备。 (4)建立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分解,并及时向完整法过渡。运用分解法的目的是为了最终完整地教授、掌握动作技术。因此,在分解教授之前,必须首先使学生建立完整动作概念。另外,在学生初步掌握分解动作后,要及时向完整法过渡,并注意要有相当的完整教授时间,以保证完整地掌握与运用所学动作。 (3)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授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产生的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预先在教授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和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在动作教授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动作,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这不但影响学生正确掌握技术,而且可能导致伤害事故,损害学生健康。预防与纠正错误是有机联系的,对于一个动作错误的预防措施,也可能是这一动作错误的纠正手段。对于前一个动作环节错误的纠正,实际上是为预防下一个动作环节错误和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预防具有超前性,即能预见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动作错误,准确找出可能第 的原因,主动地、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措施,防患于未然。

纠正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发行性,即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动作错误,并能正确分析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尽快纠正。

1.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学生在动作学习过程中产生动作错误各不相同,原因更是复杂多样。动作错误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生理原因,又有心理原因。总体上讲有以下4种原因:

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完成动作时,动作概念不正确,完成动作的方法不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

生理方面的原因: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末达到完成动作所要求的水平,肌体疲劳,生理功能下降;无意识的本能动作。

教育心理方面的原因:师生关系紧张,教学内容安排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缺乏系统性,方法失当;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怕苦畏难,或过分激动兴奋、或自卑忧郁,缺乏勇气与毅力。

外部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场地、器材、设备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外界气氛条件干扰、卫生安全条件不好等,

2.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方法。针对上述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措施,预防与纠正动作错误。

(1)强化概念法。在动作教学初期,动作概念不清楚,未能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是形成动作错误的重要原因。为此,要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促进正确动作表象的形成。应该通过加强讲解、示范,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对比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明确正确与错误动作的最主要差异花哪里,主动避免与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2)转移法。在学生因为恐惧和焦虑、或受运动技能影响而形成错误动作时,应采取变换练习内容,采用一些诱导性、辅助性练习,将学生从已经形成的动作错误中转移出来,在此基础上正确完成新的动作。

(3)降低难度法。在学生完成动作过程中,由于身体素质与紧张心理造成动作错误,应运用改变练习条件,降低作业难度,分解完成动作等,以使学生在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的条件下完成动作。

(4)信号提示法。当学生在练习中由于用力时间或空间方向不清楚而出现动作错误时,可以用听觉信号,口头提示学生的发力时间、用力节奏等,还可以用标志线、标志点、标志物来指明动作方向、幅度等。

(5)外力帮助法。在学生用力的部位大小、方向、高度不清楚而出现动作错误时,教师可以运用推、顶、送、托、拉、挡、拨等外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的本体感觉,纠正动作错误。另外,还应特别注意激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完成动作的信心;要教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与纠正动作错误和学生相互观察到动作错误。 3.预防占到证错误的过程。预防与纠正动作错误贯穿于整个动作教学的全过程,从时间的先后可以分成练习前、练习中、练习后。 (五)游戏法与竞赛法

1.游戏法。游戏法是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游戏的特点是:根据形象或象征性的内容来组织学主的游戏活动,并花不断变化或突然变化的条件下,完成各种身体活动达到预定的目的;只是规定了达到目的的基本的行为要求,但不具体规定具体的行为方式,因此学生的活动具有广泛的独立性,对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及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个人与个人或队与队之间的模拟紧张关系,形成一种冲突的场面,表现出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能充分显示学生的道德品质;由于游戏中个人的选择性与独立性较大,导致在运动负荷安排,以及动作控制方面受到很大限制。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采取相应的规则与要求。 (2)在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3)认真做好游戏的评判工作,要客观公正评价游戏的结果,包括胜负,以及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

2. 竞赛法。竞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竞赛法的特点是:激烈的对抗性、竞争性;学生要承受很大的运动负荷;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发挥机体的功能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志品质。运用竞赛法时应注意:

(1)明确运用竞赛法的目的。运用竞赛法中胜负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无论是内容的确定,竞赛方式的选择,结果的证实都要服务、服从于教学任务。

(2)合理配对、分组。为了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运用竞赛法时,无论个人与个人比赛,还是组与组比赛,都要注意学生的实力比较均衡,或创造较为均衡的条件。

(3)适时运用。由于竞赛时,学生往往把注意集中于竞赛结果,而忽视动作过程与动作要求,进而可能导致错误动作的产生。因此,竞赛法通常是练习前练习中在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的前提下运用,并注意对学生完成动作质量的评价和要求。

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法

学练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与练习的方法。学练法强调学生学习的自律性,从目的、内容到效果评价都具有自我教育的特征;强调激发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学练法是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运用学练法时,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家长式、保姆式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方法与组织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另、练习的条件;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 (一)自学法

自学法是指往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学习理解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通过自学可以加深对体育知识与动作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认知、观察、分析能力,为学习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与动作技术奠定认知基础。自学法主要包括阅读法、观察法。

1.阅读法是学生通过阅读体育课本,以及其他参考资料,感知、理解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和基本原理方法。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给予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1)在指定阅读体育课本的基础上,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参考课外阅读进行正确引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卫生保健,以及动作技术方面的知识,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水平。

(2)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另外,要指导学生将阅读与思维结合起来;要指导学生自学体育图解的方法,结合图文阅读,加深理解动作技术结构,并将看与练结合起来。

(3)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联系学习生活,运动技术学习的实际,使阅读真正为解决体育实践中的问题服务。

2观察法是学生自己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学练的内容,初步建立动作表象和正确动作概念的方法。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

(1)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加强观察的目的性,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提高知觉的选择性,生动自觉地投人观察,建立完整而准确的动作表象,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序活动,教师应指出观察时的顺序,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通常观察的顺序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 (3)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注意动脑。在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所观察的动作进行分析比较,对动作的成败要问个为什么,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起来。 (二)自练法

自练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有目的地反复进行身体练习或实际操作,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形成巩固提高运动技能的方法。自练法包括模仿练习法、反馈练习法、强化练习法。

1.模仿练习法是学生按照提供的动作模式进行模仿性练习,体验运动感觉,形成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的方法。

2.反馈练习法是为获取学生自己所掌握的运动技能、操作技能与标准动作模式之间差异的信息,以加强自我诊断,不断改进与提高运动技能、操作技能的方法。 3.强化练习法是在多次反复练习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掌握运动动作,创设比较复杂多变的练习条件与外部环境,通过自我强化,迸一步巩固提高运动技能的方法。在运用自练法时应注意: (1)提高学生对自练法的认识。自练是在教师指导下练习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是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终身体育接轨的重要环节。只有真正掌握了自练法,能为独立从事体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2)教师要教会学生自练的方法。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模仿练习、反馈练习、强化练习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自我调控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自练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 (3)创设自练的环境与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学生独立自主练习的条件,要用分组练习、个人独立练习、自由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有自练的环境与氛围。 (4)课内外有机结合。为了培养学生自练能力,教师应结合课中所学所练的内容,布置课外与家家体育作业,让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简易安全的练习。 (三)自评法

自评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对独立地依据一定的标推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判断,促进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的方法。通过目评法可以促使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自评能力是体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能对体育行为进行正确自我评价时,是一个人自觉自主地学习的重要标志。自评法包括目标自评法、动作自评法、效果自评法。

1.目标自评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自己的现实可能性进行比较,判断学习目标是否合适,并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

2.动作自评法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自己对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完成动作的质量进行正确评判的方法。

3.效果自评法是学生对经过系统练习后自己完成动作的效果与成绩进行自我评定的方法。

运用自评法时应注意:

(1)教师要传授自评的具体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目标与自我可能性、完成动作的质虽与动作模式分析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来获取这些信息和运用这些信息。

(2)创造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条件。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动作完成情况、动作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另外,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观察与评价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3)及时对学生自评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对学习目标、动作完成、动作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的哪些自我评价是客观的正确的,哪些方面的评价与客观不吻合,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等,只有这样,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

第8篇: 音乐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

6264学校 管玲丽

摘要 通过听觉、合唱这两种适应群体训练的音乐手段,培养学生对元素性音乐的敏锐感知,激发他们对 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及运动变化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并使学生在音乐生活中能迅速 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 上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关键词 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 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 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 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 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 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 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 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 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学习: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 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 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

mi、sol这三个 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 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 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 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 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 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 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 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 :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 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 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 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 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 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 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 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 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 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丁丁说他是 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 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多种练习,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理解并掌握音乐元素,而且通过掌握音乐元素的过 程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气氛定会十分活跃。

2 、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 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合唱又是一门知识性、 艺术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训练则按其艺术表现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 生理特征,采用有效的启发和科学的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发声的诸多音乐元素。

(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 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 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谐 和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成人学习歌唱的思维 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少年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化 思维过渡发展。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直接感性经验为主,因而具有很 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必须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启发方式,在启发学生歌唱发声的 内在感受和协调歌唱发声机能时采用感觉替代和意象转移的方法,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合唱发声的基本音乐元素 ,从而培养支配自己,调节自己发声机能和器官的能力。在这点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炼准确,不能太 抽象,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艺术与技术要客观、科学,对学生要民主,通过诸多的 音乐元素本身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获得美的感受,具有美的鉴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 学习决心。以良好的声音状态相互感染,提供其感性认识的环境,从而避免对成人的效仿。

(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 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 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 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1)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

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

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 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mp或p,而不是mf,掌握 轻声歌唱应在mf以下的mp或p的声音力度上。

当少年儿童们学会了轻声流畅自如的头声歌唱方法后,往往同时也学会了有控制的歌唱技能。至此,孩子 们的合唱就能和谐和动听了。

2)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

脱离歌唱单独进行呼吸训练,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实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得当,是有益无害的。 每次排练时,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呼吸练习,长期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将会逐步获得显著效果。但是 由于呼吸练习不能立竿见影,往往被人忽视。 a、用“闻花”时的感觉体会歌唱的吸气:“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气时不耸肩,不出声。

b、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肥皂泡象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

要求通畅均匀的把气呼出。

c、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偷气)。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象的要求严格的发音练习。

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歌唱呼吸入手,是许多有经验的合唱教师常用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进行嗓音训练,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所有掌握的合唱音乐元素运用于歌唱实践。

3、有乐感的歌唱

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敏捷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所感受所理解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有乐感地 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 的歌声表现自己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1)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感情的范唱,并加上一些适度的表演动作,往往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歌曲的艺 术形象和蕴含的感情。

2)根据歌曲内容,辅之以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如绘制放映幻灯、展示挂图,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 背景等,充分挖掘和展现歌曲的艺术意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以深化。

3)编排适当的队形变化,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适宜表 演的歌曲,设计一些简单而不过份夸张的动作,创设一定的角色情节,诱发少年儿童自我表现欲望,鼓励他们 在做动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体验,并在相互影响和启迪中逐渐把握住对自我表现的分寸感。 结语 培养学生掌握音乐元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基础工程。途径和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在这个领域,最需 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施展全部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 文化素质这一目的。

第9篇:试论音乐教学中的板书技能

摘 要:音乐教学中的板书似乎与一般的板书既有共同处,也有不同处。文章对音乐课堂的板书技能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学;板书技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37-01

板书技能是教师运用在黑板或投影片上书写文字、符号或绘图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分析认识过程、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增强记忆,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类教学行为。

一、板书技能概述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用语言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但是,作为辅助教师口语表达的文字信息,即板书,是不可缺少的。板书可以系统、概括地展现讲授的内容,能够长时间、多次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二、板书技能的功能

1、强化知识脉络,便于理解记忆。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板书,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强化知识脉络,使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良好的知识板块结构,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知识的广泛迁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提供思维材料,进行思维导向。音乐知识之间联系紧密,逻辑严密,为此,教师教学时可选准为新知识提供最佳联系的旧知识设计板书,提供知识迁移的外部条件,通过对旧知识的提取、强化、加工、改组,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

3、提供正确示范,培养运用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板书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书写和运用音乐专业术语的示范。学生在学习音乐用语时,首先要学会规范的书写方式,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使用正确的音乐专业术语,这无疑需要教师运用板书为学生提供模仿的原型。

4、培养审美观念,激发创造能力。板书是书法、绘画、制图等艺术的综合体现。教师的板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文化素养。流畅漂亮的书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搭配合理的色彩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激发创造能力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板书技能的构成要素

1、书写和绘图。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实施板书行为主要是文字、音乐用语、乐谱的书写和一些简图、图像。书写文字、音乐用语和乐谱要正确、工整、笔画清晰、笔顺规范、大小适当,要规范使用音乐用语。绘图时,要注意大小比例恰当,要掌握基本的绘图笔法。

2、内容的编排。板书能够科学、系统、概括地反映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当从板书标题的确定、表现形式、各部分内容的出现顺序、相互之间的呼应和联系、文字详略等方面设计编排好板书的内容。

3、版面的布局。合理的板书布局可以有利于教师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领会知识。另外布局还包括要合理安排板书与教学挂图、屏幕投影的位置等,以利于学生听课,观看和记录。

4、时间的掌握。板书必须与讲解统一,与其它教学活动相配合。板书的书写、投影片的展示,要把握好时机,力求顺理成章,避免随意性。保留时间要符合教学的要求。

四、板书技能的类型

1、提纲式板书。把教学内容和讲解顺序,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提纲挈领地反映出来的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抓住要领,多用于体现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是常用的板书形式。

2、表格式板书。表格式的板书,是把有关内容分门别类列入表格。这类板书的优点是类目清楚,井然有序,便于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对比。常用于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之中。

3、图示式板书。图示式板书,顾名思义是用图画、文字、线条、符号、框图等方法表现教学内容的板书,使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图示形象化,从而化难为易,这类板书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特点,也可以把物质的变化过程和事物间的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

4、综合式板书。综合式板书是把文字性的音乐术语以及音乐知识内容和各种特定的音乐符号相结合运用的板书。这类板书的特点是能清晰、简明地反映音乐知识内在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内容,是音乐课常用的板书形式。

五、板书技能的应用

1、准确性。板书多是教学的重点,可说是“一字千金”,如果板书出现了错误,就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要求板书的内容要正确,不失科学性,出现在板书中的词语、音乐符号、图表等必须准确、规范、科学。

2、系统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按照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设计板书,紧扣教学目标,条理清晰。板书要体现学生的认知过程,讲究先后次序,哪些内容写在前面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哪些内容写在后面都不能随意变化。

3、艺术性。音乐教师在写板书、画板画或板图时应注意醒目、清晰、美观、规范、准确、工整,讲究艺术性。艺术化的板书能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其兴趣。而艺术性强的板书又能体现教师设计思想中的创造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4、条理性。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所以设计的板书也要体现层次分明和有条理性。板书将随着口语讲述而逐渐出现并保留于黑板或屏幕上,因此,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计划性。在课前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板书内容,根据教室黑板的大小确定安排板书的格式,预定好板书位置。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要认真安排,精心设计。

6、概括性。板书应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重点内容十分突出,并且要字迹工整。板书的内容虽然少,但它却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能反映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看过以后一目了然,很容易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总之,好的板书能把教材的脉络结构知识内容,有条理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同学面前,使之更好的获得知识,同时起到理解和记忆的作用。但是,无论板书如何完善,我们必修认清音乐教学中的主辅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使用板书,将板书技能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板书的功能,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音乐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上一篇:和君商学院选择题下一篇:种植业结构调整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