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用手机连

2023-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你如何用手机连

教你如何用短信追女孩

教你如何用短信追女孩!单身的学着点哦~

第一课:

当然,首先要知道女孩子的手机号码。

其次,要对她有兴趣啦。

发个短信:“上次跟你聊天很愉快,能否再次邀你出来聊聊天?”

注意:女孩子答应的话,要找的地点是个比较清静的酒吧,暂时别去饭馆或是d吧。第二课:

约完会回家之后可千万别忘记了发个短信:和你在一起聊天很快乐,期待能再次见到你。祝你晚安。

让她知道你是个贴心的人。

第二天,你还可以发个好笑的短信给她,比如:

1、黑猩猩不小心踩到了长臂猿拉的大便,长臂猿温柔细心地帮其搽洗干净后它们相爱了,别人问起它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黑猩猩感慨地说:猿粪!都是猿粪啊!

2、我是一颗豆,跌倒了,很气馁,有什么可以让我重新站起来呢?答案是----你。有这样一种叫东西,叫“猪鼓励豆”。

3、大熊猫过生日,有人问他有什么愿望。大熊猫说:我这辈子就两愿望,一是找个中医把我两黑眼圈去掉,二就是我想照个彩照。

……

让她知道你是个幽默的人(推荐你一个好地方 b223695.xici.net上那里多背点笑话)。注意:千万别发黄段子。

第三课:

早上起床的时候,发个短信给她吧:

早上好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今天抓到了几只?

记得有个mm这样回答我:

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呵呵,我比较像虫儿一些吧。

答曰:啦啦啦。晚起的鸟儿有虫吃。我吃我吃我吃吃吃。哗,好大一只美女虫!刚好,吃饱了。留下来吃午餐。

注意:是美女哦。女孩子都比较虚荣一些的,平时呀可以发些这样的短信:

1、今天见你打扮得很特别,非常可爱。

2、见到你今天十分漂亮的打扮,我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别吝啬你美丽的形容,要多美有多美。

第四课:

在接触一段时间有点儿熟,就是你耍宝的时候到了。古有唐玄宗为博f妃一笑千方百急咝迈r荔枝到l安,而今用你的短信去讨好你所喜欢的女孩吧。

1、暗示耍宝:如果有来生就让我们做对小小老鼠,笨笨的相爱,呆呆的过日子,纯纯的依偎,傻傻的在一起。冰雪封山的时候我们就窝在温暖的草堆里,我搂着你喂你吃老鼠药。

2、来个英文短信也不错:hi,what are you doing now,close your eyes,i will be here by your side,miss you day and night!

3、温馨的问候:忙吗?没事,只想用不打扰你的方式告诉你,我在想你,希望你收到我的短信时,你的嘴角是微笑的,让你身边的朋友知道你是幸福的。

4、调侃调侃,加深印象:我说:“你是猪。”你说:“我是猪才怪。”从此我就叫你“猪才怪”,终于有一天你受不了了,当众对我大喊:“我不是猪才怪。”

5、还是暗示的耍宝有效哦:听着,我要追你!我就认定你了!我一直以来找的就是你!这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把握的!我一定要追到你为止!(死苍蝇,我拍死你!)

6、发短信的好处就是能把平时当面不敢说的话说出来,哪怕酸得要死,吐的要命,女孩子嘛,都是喜欢甜言密语,喜欢别人关心的:

如果有一天,你感到疲倦,只要一转身,我的祝福就在你的身边,不管离多远,不管多少年,这祝福化为蓝星点点,闪在晨曦,闪在日暮,闪在你生命的每一寸空间。

知道我在做什么吗?给你五个选择:a:想你,b:很想你,c:非常想你,d:不想你不行,e:以上皆是

第五课:

这一课是谈谈发短信的量与质:

1、量在精不在多。女孩子应该不喜欢婆婆妈妈的男生,一天到晚围在身边吱吱喳喳的你烦不烦呀(追到手了另当别论)。

2、别老在发网上抄下来的短信。发挥一下自己的思维,既然喜欢她,就用用脑子吧,用心去发短信。

3、偶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故纵欲擒。一轮番的猛烈短信攻击,突然一两天一个短信都不发,当你的短信成为女孩子生活一部分的时候,她会纳闷今天为什么不发短信给我了?当她主动发短信给你的时候,无论说什么,你都已经步入成功的一半了。

4、给够足额的短信关怀之后,女孩子给你发的第一条短信往往是向你诉苦,如“我烦死了”“我快崩溃了”之类的,嘿嘿,还等什么,女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最容易追成功,赶快鼓励她吧:

其实天很蓝,阴云终要散;其实海不宽,此岸连彼岸;其实泪也甜,当你心如愿;其实我要你,开心每一天。

你要坚持住前进的方向。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与你共进退。我希望看到一个坚强的我,更希望看到一个坚强的你!!!

短信之后给个电话她,这是一定要的啦。

第六课

关心天气,关心mm。每天发一条天气预报给你的mm吧:

明天最低温度1度,最高温度13度,xx叫我告诉你:关心天气,就是关心你。别忘了多加一件衣服。(xx,就是你自己啦)

别把括号里的内容打在短信里哟,网上的短信不要生搬硬套,把别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那才是最高境界!

第六课

关心天气,关心mm。每天发一条天气预报给你的mm吧:

明天最低温度1度,最高温度13度,xx叫我告诉你:关心天气,就是关心你。别忘了多加一件衣服。(xx,就是你自己啦)

别把括号里的内容打在短信里哟,网上的短信不要生搬硬套,把别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那才是最高境界!

1 世界上难以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爱情

2. 相见不如怀念

3. 你以为最酸的感觉是吃醋吗?不是的!最酸溜溜的感觉是没权吃醋。根本轮不到你吃醋,那就是最酸最酸的。”

4. 你没有弱点,我有一个,我爱

5喜欢你不需要理由,不喜欢你什么都是理由

6想要仰望星空,就不要害怕夜黑

7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

8两个人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 9有些人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在一起,但是有一种感觉可以在心里守一辈子

10笑只是表情与快乐无关

第2篇:教你如何用中文说日语

你好 (哭你一起挖)

我回来啦 (他大姨妈)

哥哥 (哦尼桑)

可爱 (卡哇咿)

怎么? (哪尼)

你好帅 (卡酷咿)

原来如此 (骚带斯乃)

我吃了 (一打卡玛斯)

早上好 (我还要狗炸一玛斯)

怎么可能 (玛撒卡)

好厉害 (自由咿)

谢谢 (啊丽牙多)

怎么啦 (都西大)

偷一下懒 (傻不你呦)

这可不行 (所里挖那里蚂蚁)

为什么? (男的诶)

那是什么 (男的所里挖)

什么意思? (满家所里挖)

笨蛋 (八噶)

我明白啦 (挖卡打蛙)

这是 (库里挖)

加油 (刚巴黎)

搞定啦! (亚当!)

朋友 (偷猫打鸡)

不行 (打妹)

说的也是 (受打内)

太好啦! (有疙瘩!)

真的? (轰!逗你)

小姐 (我揪下嘛)

不要啊! (呀灭蝶!)

可恶 (扣手)

对不起 (狗咪那啥咿)

没关系 (一挖呦)

不要紧吧? (带胶布?)

约会 (带兜)

是的 (嗨)

晚安 (哦压死你)

到此为止 (哭了妈的)

真的啊!(哪里糊涂?)

哈级买嘛习带 哟罗习哭 哦乃噶一习马斯(初次见面 请多关照)

阿里阿哆(谢谢) 多模(多谢)

撒哟那啦(再见)

一肖腻(一起)

哟~西~(乖 好)

到一答习嘛习带(不用谢)

带gi吗西哒(完成了)

哦吗哒塞(大家久等了)

无里哒耐露嗦(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撒洗波利(好久不见)

加乃(再见 平辈之间)

加,啊西大(明天见)

一哭哇妖(开始)

哦摩西罗伊(有趣)

带含(不好)

吗哒耐(下周见)

吗呆妖 修拖吗呆(等一下)

吗一噶(算了吧)

带呆搞一(出来吧)

来克肖(轻松)

抗当(简单)

一哒(来了)

无来西(好高兴)

啦KI(幸运)

牧利哒妖(不可能)

磨机龙(当然可以)

哄do(真的?)

哄do哒(真的哟)

他魔西(好期待)

呼哒那来 死吗内(无聊)

死蒂吗塞(对不起 打扰一下)

系咖喱奚落(振作点)

西卡西(话说回来)

马达塞带(交给我吧)

套莫他季(朋友)

萨(好了)

一GO(走吧)

他恩吗骚(拜托了)

无露西(好痛苦 好难过)

西吗达(糟糕了)

杰呆(绝对)

恩吗一(美味)

哦一西 哦吗一(好好吃)

呀露加(不错嘛)

哦季比(小不点) 倒素露(怎么办)

哦吗哎(你„„)

哇哒西哇(我„„)

露塞(好烦 啰嗦)

阿闹(那个)

哦次该(冷静)

赛噶(世界)

暴季(小子 小鬼)

达卖(不行)

呀达(不要)

呆魔(但是)

米那(大家)

hi咩(公主)

哈呀一(好快)

哈呀酷(快点)

死ge(了不起)

Ki卖哒(决定了)

hi米资(秘密)

死高一(厉害)

啊不耐(危险)

靠季(这里)

磨磨(桃)

杀酷拉(樱花)

哪尼(什么?)

哪哒(什么啊)

哈瓦一(夏威夷)

哦噶西哇(好奇怪啊)

信季耐(不敢相信)

嗦死耐(是啊)

嗦噶(是吧)

VS(是)

HI(是)

一次哇(平常)

靠卖(抱歉)

哇路易(抱歉)

矛一(够了)

系噶无(不对)

卡哇伊(好可爱)

考瓦伊(好可怕)

卡喔一索(真可怜)

木带呆妖(没用的)

靠米季哇(你好)

哆磨(你好)

钢吧罗(加油) 呀哒(成功了)

吗萨嘎(不会吧)

一代拉吓(路上小心)

伊拉下伊马赛(欢迎光临)

哒来卡一噶(有人来了)

把该莫脑(怪物)

阿那哒哇(你是)

托太莫(非常)

哪露过哆(原来如此)

达卡拉(但是,如果)

哒改倒(只不过)

谷类托(太好了)

带叫布 碟死噶(没事吧)

带就不(没关系)

马达马达带死(没什么,没什么)

梭罗梭罗衣裤妖(差不多该上了)

吗达吗达打耐(你还差的远呢,你还未够水准)

呆魔 波酷尼他次哇 马达哈呀一(不过,要胜过我还早着呢)

死gi(喜欢)

呆死gi(最喜欢)

散塞(老师 医生)

道以他西嘛西太(不用谢)

哦哈妖 国杂一吗市(早上好)

Ko腻季哇(中午好)

空帮哇(晚上好)

哦呀斯米(晚安 平辈之间)

哦呀斯米那赛(晚安 对长辈)

啊拿大挖 透台摸 卡哇伊耐(你真可爱)

马萨噶(不是吧 怎么可能)

哦哇哒那(结束了)

Ki耶哒(消失了)

凹毛一ki路(放弃)

嗦(可恶)

气可肖(混蛋)

八嘎(笨蛋)

八嘎魔脑(蠢材)

奥多桑(爸爸)

奥噶桑(妈妈)

奥腻桑(哥哥)

奥腻将(姐姐)

巴将(奶奶)

奥季将(爷爷)

奥巴桑(老太婆)

一大大ki马斯(我吃了~ 吃饭前说) 过级缩哦撒嘛带习答(吃好了 饭后)

干把累(加油 一般女性说)

干把爹(加油)

过么恩哭答撒(对不起有人么)

啊一习忒路(我爱你)

阿娜大诺扩多啊斯ki戴斯(我喜欢你)

他大一嘛(我回来了 回家时说)

哦卡诶里(你回来啦)

拧偶(人偶)

靠季(这里)

一杯(一怕一)

米资(水)

一带啦下一(走吧,去吧 别人离开时说)

习字来习马斯(告辞了)

习字来习嘛习答(失礼了,打搅了)

一带ki马斯(我走了 自己离开时说)

哇噶里嘛习答(我知道了,我明白了)

哇嘎哒(我知道了,我明白了 是分かりました的简体型,只能用于平辈好朋友之间)

过哭老萨马带西大(辛苦了)

哦hi撒习不里带斯(好久不见)

扩来噶啦 哦赛哇你那里马斯(今后请多关照)

ki哦词开带(别人走时说有路上小心的意思)

毛哦习哇改阿里玛赛恩(对不起,抱歉)

到哦系带&囊带&那在(为什么)

快点(哈呀哭)

真可惜(咱耐他特那一)

才不是那样呢(送那咕嘟那一哟)

没有必要(一姿哟那一)

真帅(卡靠移)

战斗(他他凯一)

先借给我(一嘎那)

到此为止了(扫靠吗带哟)

这不是游戏(啊比缩接那一)

不要(一那那一)

晚上好(康吧挖)

捉迷藏(卡哭单包)

拜拜(家哎来)

很痛(一打一)

吃饭(他百奴)

大骗子(五速次给)

在这里(考考打哟)

说的也是(索哦打撕乃) 你骗人的吧(捂索打哟乃)

这只是小事一桩(哦呀虽一优打哟)

那当然(毛七弄打哟)

请多指教(哟牢西古)

真奇怪(啊西一哟哦)

交给我好了(吗可塞带哭打塞)

咦?(啊来)

果然(牙巴黎)

色狼(H)就是英文的H啦

禽兽(呀拉席)

包子(里科盲)

你好(阔你气哇)

晚上好(空趴哇)

中午好(哭你七挖)

早上好(哦哈哟锅崽一马司)

对不起(死密码撒)

柔声的对不起(拱买乃)

什么意思呢(多哟阔脱带死嘎)

没什么,没什么(妈打妈打带死)

太好了(哟嘎打)

请稍等一下(求脱麻袋哭打塞)

谢谢(啊里呀多锅崽一马司)

我回来了~~ (他大姨妈死~~)

我喜欢你(死疙瘩哟)

没关系,不客气(大衣jio不)

我要开动了(挖打一打逮吗司)

再来一碗(挖嘎挖里)

大小姐(舞西哟撒么)

不用了(仪脑哟)

加油(刚把带)

你太弱了(哦妈一哟挖一)

你欺负人家(一己挖弩)女生撒娇用 嘿嘿

不是了(西盖一)

开玩笑的拉(倒那一的哟)

心跳回忆(刀kei卖kei)

所类假(那么再见)

杀油拉拉(再见,但好像有永别的意思)

共卖(me)...(对不起)

四米妈腮(好像有点很慎重很正式的说对不起的意思)

大衣丝ki(最喜欢还可以简说成丝ki)(看过天使怪盗的应该很清楚)

jio多妈得(dei)(等等,等一下,还简说成jio多和妈得)

go几(这里) 所内多一一哟(“这样”无所谓么之类的意思)

挖嘎大(我知道)

西那来(我什么也不知道)

打卡拉(但是,如果)

多是德咯(怎么办)

明拉(大家)

挖大西挖(我)

轰度(真的)

哦呀色米拉撒衣(晚安)

こんにちは。

(kong ni qi wa) 你好。

こんばんは。 (kong ban wa) 晚上好。

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o ha yo go za i ma su) 早上好。

お休(やす)みなさい。 (o ya su mi na sa i) 晚安。

お元気(げんき)ですか。 (o gen ki de s ga?) 您还好吧,相当于英语的“How are you”,一种打招呼的方式。

いくらですか。 (i ku la de s ga?) 多少钱?

すみません。 (su mi ma sen) 不好意思,麻烦你„。相当于英语的“Excuse me”。用于向别人开口时。

ごめんなさい。 (go men na sa i) 对不起。

どういうことですか。 (do i u ko to de su ka?) 什么意思呢?

山田さんは中国語(ちゅうごくご)が上手(じょうず)ですね。 (ta na ka sang wa qiu go ku go ga jio zu de su ne) 山田的中国话说的真好。

まだまだです。 (ma da ma da de su) 没什么。没什么。(自谦)

どうしたの。 (do xi ta no) どうしたんですか。 (do xi tan de su ga?) 发生了什么事啊。

なんでもない。 (nan de mo na i) 没什么事。

ちょっと待ってください。 (qio to

ma te ku da sa i,可以简单地表达为:jou to) 请稍等一下。

約束(やくそく)します。 (ya ku so ku xi ma su) 就这么说定了。

これでいいですか。 (ko le de i ~de su ga?) 这样可以吗?

けっこうです。 (ke ko de su) もういいです。(mo i ~de su) 不用了。

どうして。 (do xi de) なぜ (na ze) 为什么啊?

いただきます (i ta da ki ma su) 那我开动了。(吃饭动筷子前)

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 (ko qi so sa ma de xi ta) 我吃饱了。(吃完后)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a li ga do go za i ma su) 谢谢。

どういたしまして。 (do i ta xi ma xi de) 别客气。

本当(ほんとう)ですか。 (hong do de su ga?) 真的?

(うれしい。 (so le xi ~) )?我好高兴。(女性用语)

よし。いくぞ。 (yo xi。i ku zo) 好!出发(行动)。 (男性用语)

いってきます。 (i te ki ma su) 我走了。(离开某地对别人说的话)

いってらしゃい。 (i te la xia~) 您好走。(对要离开的人说的话)

いらしゃいませ。 (i la xia i ma se) 欢迎光临。

また、どうぞお越(こ) しください。 (ma ta、do zo o ko xi ku da sa i) 欢迎下次光临。 じゃ、またね。 (jia ma ta ne) では、また。 (de ha ma ta) 再见(比较通用的用法)

信(しん) じられない。 (xin zi la le na i) 真令人难以相信。

どうも。 (do~ mo) 该词意思模糊。有多谢、不好意思、对不起等多种意思,可以说是个万能词。

あ、そうだ。 (a、so da) 啊,对了。表示突然想起另一个话题或事情。(男性用语居多)

えへ? (e he?) 表示轻微惊讶的感叹语。

うん、いいわよ。 (on i ~wa yo) 恩,好的。(女性用语,心跳回忆中藤崎答应约会邀请时说的:))

ううん、そうじゃない。 (on so jia na i) 不,不是那样的。(女性用语)

がんばってください。 (gan ba te ku da sa i) 请加油。(日本人临别时多用此语)

がんばります。 (gan ba li ma su)我会加油的。

ご苦労(くろう) さま。(go ku lo~sa ma ) 辛苦了。(用于上级对下级)

お疲(つか)れさま。 (o ci ka le sa ma)辛苦了。(用于下级对上级和平级间)

どうぞ遠慮(えんりょ) なく。 (do~zo en yi lio na ku)请别客气。

おひさしぶりです。 (o hi sa xi bu li de su)しばらくですね。 (xi ba la ku de su ne)好久不见了。

きれい。 (ki le li)好漂亮啊。(可用于建筑,装饰品,首饰,画,女性的相貌等等,范围很广)

ただいま。 (ta da yi ma )我回来了。(日本人回家到家门口说的话)

おかえり。(o ka e li ) 您回来啦。(家里人对回家的人的应答)

いよいよぼくの本番(ほんばん)だ。 (i yo i yo bo ku no hong ban da)总算到我正式出场了。(男性用语)

関係(かんけい) ないでしょう。(kan ke ~na i de xio~) 这和你没关系吧?(对八卦的人常用的一句话)

電話番号(でんわばんごう) を教えてください。(den wa bong go~o ? e te ku da sa i) 请告诉我您的电话号码。

日本語(にほんご) はむずかしいことばがはなせませんが、やさしいことばがなんとかはなせます。 (ni hong go wa mu zi ka xi~ko to ba ga wa na se ma sen ga,ya sa xi~ko to ba ga nan to ka ha na se ma su)日语难的说不上来,简单的还能对付几句。

たいへん! (ta i hen)不得了啦。

おじゃまします。 (o jia ma xi ma su)打搅了。到别人的处所时进门时说的话。

おじゃましました。 (o jia ma xi ma xi ta )打搅了。离开别人的处所时讲的话。

はじめまして。ha ji me ma xi te)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どうぞ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 (do~zo yo lo xi ku o ne ga i xi ma su)请多关照。

いままでおせわになにました。 (i ma ma de o se wa ni na ni ma xi ta )いままで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i ma ma de a li ga do~go za i ma su)多谢您长久以来的关照。(要离开某地或跳槽时对身边的人说的。)

お待たせいたしました。 (o ? ta se~ta xi ma xi ta)让您久等了。

別(べつ)に。(be ci ni)没什么。当别人问你发生了什么事时你的回答。

冗談(じょうだん) を言わないでください。 (jia~dan o ?wa na i de ku da sa i)请别开玩笑。

おねがいします。 (o ne ga i xi ma su )拜托了。(如果是跪着时说这句话,那意思就是“求求您了”)

そのとおりです。 (so no to o li de su)说的对。

なるほど。(na lu ho do) 原来如此啊。 どうしようかな (do~xi yo ka la )どうすればいい (do su le ba yi~)我该怎么办啊?

やめなさいよ。(ya me na sa yi yo ) 住手。

先生(せんせい) でさえわからないだから、まして学生(がくせい) のわたしならなおさらである。( sen se i de sa e wa ka la na i da ka la.mo xi te ga ku se i no wa ta xi na la na o sa la de a lu)连老师都不会,况且是学生的我那就更不用提了

第3篇:冀连梅教你如何用药

《大连晚报》2014年3月22日星期六起连载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1)

阅读提示: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某一次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居民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超九成居民不了解如何安全合理用药甚至存在误区。

面临安全用药问题日益凸显的困境,有“中国药师第一人”美称的女医学专家冀连梅果敢发声。在《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中,冀连梅纠正了大部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错误用药习惯,提供了很多实用的观点。

比如“对滥用抗生素说不”“普通感冒不必输液”“乳腺炎不要硬抗,可以适量使用B级抗生素”“驱蚊花露水中含农药,但不影响安全使用”等等。此外,针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用药陋习,例如依靠药物来达到“药到病除”、药品越贵越好、增加用药剂量就会增强药效、“这顿没吃,下顿找补”等,她也耐心地进行了系统纠偏和分析。

第一章 必须知道的用药常识

药本来是用来救治生命的特殊商品,不该随意乱用。但当下,看一个普通的感冒,都可能从医院带回来四五种药。这种泛滥的“大处方”,完全将“是药三分毒”的古训抛在了脑后,导致中国老百姓成为滥用抗生素等不良医疗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使得药品不仅偏离了它的实际用途,而且成了摧残百姓健康的无形杀手。

抗生素是把双刃剑:杀敌一万,自损三千

抗生素中的“原子弹”怎么可以在药店随便买

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泌尿科的老刘大夫发布过这样一条微博:“今天一个尿路感染的病人来找我,说在药店买到一种好药,拿出来给我看。我当时傻了:法罗培南钠片,这就是传说中所谓的口服‘泰能’。在目前药店随便可以买到抗生素的情况下,真不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那些人批准口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上市是什么居心?!”在这条微博下面的评论里,医务人员惊呼声一片,普通公众则一头雾水,不断询问:“这药怎么了?为什么老百姓在药店买到这个药会让医务人员如此

愤怒?”

解释这个,要从抗生素的滥用和抗生素的分级使用谈起。简单说,抗生素滥用可能会导致超级耐药细菌的产生,超级耐药细菌一旦泛滥,将可能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治疗它,人类将有可能回到抗生素产生之前那个感染性疾病肆意横行的年代,一个普普通通的肺炎都会夺去人的生命。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从2012年8月份开始,我们国家对医院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将不同种类抗生素(注:医学专业术语为“抗菌药物”)分三级管理(注:各地区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会有不同,本书第230页附

录1《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仅供参考),赋予不同资历的医生开不同级别抗生素的权限。

一级抗生素指那些经过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生素。这一级别的抗生素被称为“非限制使用抗生素”,有处方权的医生都可以开。

二级抗生素与非限制使用抗生素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的耐药性、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适合作为非限制抗生素使用,被称为“限制使用抗生素”。当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生素时,要根据该类药物适应证使用,并要接受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的监督检查。

三级抗生素指那些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生素,还包括新上市的抗生素以及疗效或安全性临床资料还较少或并不优于现有抗生素以及药品价格昂贵的抗生素。这一级别的抗生素被称为“特殊使用抗生素”,患者因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生素时,应由感染专科医师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才行。

这条微博里提及的“法罗培南钠片”,刚好分在二级里,和临床上治疗各种重症感染的“王牌”“泰能”抗生素(通用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同属一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俗点讲,这类抗生素可以被称为“抗生素中的原子弹”,是医生们治疗细菌感染的撒手锏,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的,因为用得越多,细菌对它越容易过快产生耐药。注射剂型的这类药物,比如“泰能”,只能在医院使用,滥用的可能性还相对小些,而口服剂型的法罗培南钠片由于服用方便,更容易被滥用。一旦由于滥用口服法罗培南钠产生超级耐药细菌,那整个碳青霉烯这一类王牌药(包括“泰能”)对细菌就都没作用了。美国为了保护这道撒手锏,就没批准口服的法罗培南钠片上市销售,而如今中国老百姓在药店里随随便便就能买到这个药,这简直太可怕了,因此文章开头写这条微博的医务人员会质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它上市的居心。

我们都知道,现在有关部门对药店的监管还不到位,用老刘大夫在微博里的话说:“现在在零售药店凭处方购买抗生素,是个比较扯的事。药店雇个退休大夫坐堂,你买什么药,他给你开什么处方,监管部门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这种限制使用的口服抗生素药店肯定会随便卖的,因为药店作为商家是逐利的,普通老百姓也不知道滥用这种抗生素的危害,就会拿这些药当感冒药一样随便吃!”

事实上,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不仅不知道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往往连哪些药是抗生素都搞不清楚,因此有时候滥用了也不知情。不妨来看看老百姓常用的哪些药是抗生素,并请记住这些药,自己不要随便去药店买。它们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红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甲硝唑、氯霉素、庆大霉素等。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2)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老百姓是把抗生素当成消炎药来用的。他们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从药店店员到大的医院临床医生,甚至一些大教授们,都爱使用“消炎药”这个名词来解释抗生素,名字的误导常常是致命的。记得有一次我坐火车去旅行,在车上遇到一对年轻的夫妻在给一个不到一岁的宝宝服用小儿安(通用名:小儿复方磺胺二甲嘧啶散)。我问他们为什么要给宝宝吃这个药,他们说孩子不睡觉,服用一点药希望能起到安神的作用。我赶紧制止他们,告诉他们这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类药物,不是安神药。根据对药名的理解来吃药,这是多么可怕的行为!

“消炎药”的陷阱

打开中国老百姓家里的小药箱,几乎每家都有几盒阿莫西林备在那里。

感冒发烧更是习惯性地来一句:“吃点消炎药。”阿莫西林就吃上了。恐怕这个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阿莫西林就是抗生素吧。我在美国药房工作的时候,阿莫西林是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的用法用量计算出片数后,按片卖给患者的。有句话讲“在美国买抗生素比买枪支还难”,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而中国老百姓却将抗生素整盒备在家里!不仅阿莫西林,中国老百姓还把头孢、阿奇霉素、甲硝唑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当成包治百病的消炎药用。

对于中国滥用抗生素的根源,许多人将其归结为老百姓医学知识的缺乏,认为是老百姓滥用造成的,这太冤枉中国老百姓了。要知道,抗生素是处方药,绝大多数人手里的抗生素都是从医院里开出来的,医院的医生滥开抗生素处方才直接导致了病人的滥用。在这一点上,我认同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道疾病方面专家钟南山的看法,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过:“在中国医院,治疗一般的发烧感冒,有80% 都使用抗生素,而事实证明是不需要的。”因此,滥用抗生素主要原因在医生身上。

医生滥用抗生素,有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医术不精;二是医生出于自保心理;三是医生为追求经济利益。

先说这第一点,医术不精。有些医生自己都没掌握感冒不需要给病人用抗生素的知识,自己都没搞懂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就草率地将抗生素当消炎药开给了感冒病人。有个讽刺这类医生的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医院里有甲、乙两个医生,正在给同一个病人看病,这个病人的脚扭了一下,肿得很厉害,但是皮肤一点没破,也没有发烧等其他症状。甲医生说:“给他用些消炎药。”乙医生说:“皮肤没破,不应该用抗生素。”这说明乙医生完全没搞懂甲医生所说的消炎药是什么,错误地理解为甲医生在说抗生素。我想读者中也会有人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去医院看病,医生一看病情就说有炎症,随后问家里有没有消炎药,没有就给你开点,而他所谓的消炎药就是阿莫西林、头孢之类的抗生素。正因有这样的医

生,老百姓才会把头孢之类的药当消炎药吃!

我朋友的妈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稍微不舒服,不管什么毛病,都要吃点阿莫西林,每次我朋友跟她妈妈说感冒不要乱吃阿莫西林,她妈妈都说没事,问她为啥没事,她说医生说了,这是消炎药。她妈妈不仅自己这样乱吃,还要求身边的其他人稍有不舒服就吃。劝说不仅没用,还会遭到她妈妈的白眼或批评,我朋友也挺无奈的。

再说这第二点,医生的自保心理。在医院里,有些病人会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医生不给他开他还跟医生急。医生为了自保也就开了。有时候,医生对病人说,你就是普通感冒,回家多休息多喝水就行了,不用开药。有的病人能理解,放心地走了,可有些病人就会认为这医生水平太差,生性休克等。美国就有研究资料表明,每50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就会病了怎么能不给开药呢?非要追着医生给开点儿药,医生解释不通,也就有1个患者出现皮疹这样的不良反应,每5000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给开了。 就会有1个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这样的不良反应。

第三点医生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已经人尽皆知,在中国“以药养医”的医

另外,长期滥用抗生素去治疗病毒引起的感染,不仅不会将身体里的病疗体制下,医生的价值不能通过自身的技术来体现,而医生也有一家老小毒杀死,反倒会帮倒忙:抗生素在没找到有害菌的情况下会滥杀无辜,将要养活,有些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就倾向于给病人多开抗生素。身体里的有益菌杀死,从而可能导致腹泻,还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深究起来,部分原因要归结到医疗体制。 使疾病病程延长!你看,本来就一个小病,反倒有可能被治成大病,得不

我读过的所有专业类医药书里,没有任何一本书会把抗生素叫成消炎偿失。 药,正确的叫法都是抗菌药物,解释抗生素药理作用的英文单词是

既然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那消炎药都指哪些药呢?临床上通常把下面“anti-infection”,将它翻译成中文,应该是“抗感染作用”而不是“消炎的两类药叫消炎药:一类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作用”,而且是治疗由于细菌或者支原体等抗生素敏感菌引起的特定感染。 地塞米松等;另一类是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但请注意,

细菌感染都能引起炎症吗?能。那身体表现出来的所有炎症都是细菌感对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而言,可的松类激素是人体可以自己分泌的。染引起的吗?当然不是。炎症不是特定的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很多疾病它有抗炎功效,所以感冒等引起的嗓子发炎是不需要额外使用消炎药来消都会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过敏、跌打炎的,好好休息,提高免疫力可以达到自愈的效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吃损伤等都可以导致身体表现出红、肿、热、痛等炎症的症状。而抗生素只药一周好,不吃药七天好”,吃不吃药都要经历一样的病程。免疫系统异针对细菌等敏感菌的治疗,对病毒、真菌、过敏、跌打损伤等引发的炎症常的人,有时为了控制炎症症状会选用消炎药,但也会区分不同的炎症部没有消炎作用。使用抗生素把敏感菌造成的感染控制住后,由这些敏感菌位来选用不同类型的消炎药,比如治疗过敏性鼻炎,常常选用激素类的鼻感染引发的炎症自然也就消了。消炎是因为抗生素与敏感菌作斗争并且取腔喷雾类药物,而针对关节炎、肢体扭伤等,则会选择消炎止痛类的布洛得了胜利。换句话说,如果身体的炎症不是敏感菌引发的,用了抗生素也芬等药物,例如前文小故事中甲医生所说的消炎药。 起不到消炎的作用。

我在这里呼吁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给患者解释抗生素这类药时,请不

感冒引起嗓子红肿,本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有许多人才不管它是由要简单地用一句“这是消炎药”来误导老百姓!同时呼吁亲爱的读者行动什么引起的,一律用抗生素“消炎”,这是不对的。还有另外一种广泛滥起来,向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普及抗生素的明确概念,别再让他们被“消炎用抗生素消炎的疾病是急性支气管炎。患有急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去看医生药”这个名字误导而去滥用抗生素了,否则他们很可能会成为毁灭地球的时,80%左右的人会被开出抗生素的药方,而且通常还是广谱抗生素。 帮凶。有这么夸张吗?请接着往下读。

其实,急性支气管炎常常是感冒以后,感冒病毒进入支气管,刺激支气

管引发咳嗽导致的。也就是说,急性支气管炎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别在无意中成为恐怖分子的帮凶 细菌引起的比例非常少。如果咳嗽超过10天,咳嗽时伴有胸痛、咳血或

者呼吸困难,才考虑去看医生开抗生素来吃。如果病人在其他方面都很健

近日,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英国政府前首席科学家罗伯特?康,说明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会自己好转。

梅等人成立了一个学会,共同起草了一份可能毁灭人类的《世界末日的风

险名单》。在这份名单里,“恐怖分子利用超级细菌来残害生命”这一条排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3) 在了第三位。由此看来,超级细菌毁灭地球的假设不仅存在于科幻片中,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也存在于科学家们真切的担忧中。

要是这时不加区分地随便去药店买点所谓的“消炎药”吃,不仅可能导

什么是“超级细菌”?为什么会这么可怕?形象点说,就是一些导致我致产生超级细菌,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腹泻、皮疹、过敏们人类生病的细菌获得了一种或几种针对不同抗生素的盾牌,变得刀枪不

3 入,很多抗生素拿它没办法,最终使人类无药可治。它所对应的医学词汇是“多重耐药细菌”。这类细菌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临床上已经有一些了,只是目前大多数人还没有

切身感染过而已。例如,伴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而出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一种这样的超级细菌。我们都知道,青霉素被称为人类医药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在1940年初首次应用于临床,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20年后,在1961年,英国就出现了不怕青霉素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医院内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住院的病人,尤其是住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深受其害。

或许你会想:“老抗生素无效了,就用新抗生素嘛,总会有新的抗生素生产出来。”遗憾的是,新抗生素研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老抗生素失效的速度,其数量呈现的是逐年递减状态。进入2000年后,全球范围内新上市的抗生素只有几个,远远抵不上失效抗生素的数量。你想啊,一个新抗生素的研制要花费至少数亿美金,要被批准上市,需要经历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阶段最短也要十年。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新抗生素上市后,两三年内就可能出现耐药的超级细菌,新抗生素就没作用了。这种情形一出现,药厂那些研发经费就等于大半打了水漂,因此药厂也就没有太多的动力去生产新抗生素,这也是抗生素青黄不接的原因之一。

前面说过了,目前超级细菌还主要是在医院内部盛行,你心里也许会嘀咕,我身体很好,不去住院,怎么可能感染这种超级细菌呢?可世事无常,谁又能保证自己不发生意外呢?我们医院曾接诊过一个入院前身体一直很棒、平时几乎不吃药的病人。他是个旅游爱好者,凌晨4点爬上长城的烽火台去看日出,一不留神脚下踩空,滚下来摔成了重伤。他做大手术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医院病房里的超级细菌不会因为他以前没有滥用过抗生素就放过他,在他身体虚弱的时候,超级细菌一样可能会找他的麻烦。一旦感染上超级细菌也一样无药可治。

如果滥用抗生素的状况不能彻底改观,可能未来超级细菌就不只是在医院内部泛滥了,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也会大规模出现。到那时,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超级细菌的牺牲品。而且世界是平的,超级细菌不会识别国界,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都可能受到牵连,科学家们担心的世界末日也许真的会来临。

例如印度产的超级细菌就曾漂洋过海扩散到欧洲:2010年,印度举办的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超级有名,连欧洲人也被吸引了。毕竟与欧洲高昂的医疗费用相比,去印度看病可以节省一大笔钱。但是他们中有37

个人很不幸,带着印度产的超级细菌回国了!此细菌叫新德里金属-β- 内酰胺酶1,几乎现有的所有抗生素都治不了它!

为了遏制超级细菌的泛滥,2013 年9 月16 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布了一份长达114 页的最新报告《抗生素耐药威胁在美国,2013》,以此提醒公众,仅在美国,每年就至少有200 万人感染耐药菌,23 万人直接因此而死亡。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4)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报告中指出,过量使用抗生素导致产生了3 种超级细菌:耐药肠杆菌,每年有9000 人感染这种细菌,有一半的人会因此死亡;耐药淋病病菌,每年有80 万人感染该细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它能导致致命性腹泻,每年有1.4 万人因它而死亡。报告也提示,由于近年来几乎没有新种类抗生素出现,面对超级细菌,我们即将“弹尽粮绝”。

在这份报告中,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为大家绘制了超级耐药菌的传播路线图,并借此告诉大家,预防抗生素耐药,绝不只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诱发、加重、传播耐药菌的一个环节。如果能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做好防范工作,超级细菌产生和传播的速度就会慢下来。

读到这儿,你可千万别理解成我反对使用抗生素。我只是反对在不该使用它的时候滥用它。抗生素是把双刃剑,在应该使用它的时候,我坚决支持你科学合理地去使用它。

科学使用抗生素原则1 :针对细菌类型和感染部位选药

抗生素类药都是处方药,一定要在医生的帮助下使用,不要因为家里的药箱里还有上次生病时剩下的,就自己随便吃。每次生病你可能会表现出发烧之类的相同症状,但这不代表得的都是同一种病,也许每次都是不同病因导致的不同部位被感染。只有医生才有能力指出具体病因以及感染的部位,比如“细菌性肺炎”,这一具体名称明确了引起生病的是“细菌”,给出了感染部位是“肺”,而不是其他地方。甚至更细一点,医院的化验室还能检测出是哪种细菌感染,不同的细菌对应着不同的抗生素选择,比如链球菌感染对应的选择可能是青霉素类的抗生素,而支原体感染对应的选择可能就是红霉素类的抗生素,等等。

另外,不同部位的感染也对应着不同的抗生素选择。感染发生在肺部和脑部,对应的抗生素选择会不同。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需要考虑具体抗生素在不同感染部位的富集浓度,比如有的抗生素能穿透血脑屏障在脑内感染部位富集,而有的抗生素则完全被血脑屏障阻挡在外,对脑内感染无能为力。

还有,治疗身体不同部位的感染,需要的疗程也不同,例如乳腺炎需要的疗程是10~14天,而不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常常只需要3天。所以,不是随便一个抗生素就能拿来治疗各个部位的各种细菌感染。网友们常常问的“我该吃哪种抗生素?”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是没办法回答的,也不是写本科普书就能教会的,干这活儿得靠接受过多年医学教育并且有临床实践的专业医生,咱普通老百姓自己真胜任不了。

不过,咱老百姓虽说不能自己给自己诊断疾病和开处方药,但大概了解一下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因以及治疗这类疾病的最新推荐意见还是有好处的。

比如幼儿常见疾病“中耳炎”。这种疾病通常症状就是耳朵疼。还不会说话的宝宝若患了中耳炎,一般会一直哭不停,并且还会用手去抓耳朵。诊断中耳炎要进行耳膜检查,若发现耳膜泛红,鼓起来,甚至破了,就可以确诊为中耳炎。20 年前,一诊断出中耳炎,医生就会给患者开阿莫西林或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这几年治疗方法有所改变:如果患中耳炎的儿童年龄在两岁以上,可以先对他进行观察,同时吃止痛药缓解症状。48 小时之后,如果他的症状还没有缓解,再给他用抗生素也不迟。之所以先不急着用抗生素,是因为目前的医学证据表明,中耳炎通常是由感冒引起的,感冒会导致鼻塞,鼻塞又会导致耳膜内外压力无法平衡,造成耳膜肿胀及疼痛,因此,有些中耳炎的治疗也可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再比如“急性鼻窦炎”。美国感染病学会最新《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治疗指南》指出:多数鼻窦感染由病毒引起,这种情况不应使用抗生素。出现下面的情况,才可能判断感染是细菌性的,需要用抗生素治疗:1. 症状持续≥10 天且无改善;2. 症状严重(发热≥39℃、流鼻涕及面部疼痛持续至少3~4 天);3.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持续5~6 天有改善后,又出现新的发热、头痛或流鼻涕等症状。针对细菌性鼻窦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治疗指南》推荐使用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治疗,而不是现行的标准治疗

药物阿莫西林,其原因在于加用克拉维酸钾有助于对抗抗生素耐药。另外,由于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过去常用的抗生素出现了很高的耐药性,《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治疗指南》中也不再推荐。

科学使用抗生素原则2 :能口服不注射

用抗生素治疗轻度感染时,常常首选口服的抗生素。而治疗中、重度感染的时候,可能最初医生给你开的是输液用的抗生素药方,因为这个时候病情紧急或者严重,但一旦病情稳定了,就可以换成口服的抗生素,这在临床上叫作序贯疗法。我们都知道吃口服药要比输液更安全,所以,当医生给你开药时,你要学会多问医生一句:“我一定要输液吗?能不能换成口服的?”如果可以的话,就尽量选择使用口服药物。

“惜抗生素如金”是2012 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网站抗生素科普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中,强调应把抗生素看作和我们所拥有的金银珠宝一样珍贵,如果毫不珍惜地滥用,我们未来将无药可用!普通的感冒发烧、流鼻涕、咳嗽、嗓子疼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没有治疗作用,因此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去治疗感冒!但当感冒后出现呼吸短促或者呼吸费力,或者症状好转后再次出现严重症状(如恶心、呕吐、高烧、寒战和胸痛)时,就有可能出现了细菌感染的并发症,要及时去医院找医生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了。一旦医生明确你的感染是细菌性的,要足剂量足疗程地使

用抗生素。记住,一定要“足剂量足疗程”使用!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5)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学使用抗生素原则3 :足剂量足疗程

不需要用抗生素时坚决不滥用,但真正需要抗生素时,一定要足剂量足疗程地规范使用,这个道理欧美发达国家的老百姓多数都懂。我在美国药房工作期间,每次给病人发抗生素的时候,除了在口头上和病人强调这一点外,还会随药发给病人一份文字版的用药指导,那上面除了介绍这个药是做什么用的、有什么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外,还特别强调:即使吃抗生素后症状有所好转,也不要提前停药,更不能随意减量,一定要把医生开的抗生素全部吃完。这个道理咱中国老百姓知道的就不多了,甚至不少医生在这个问题上也稀里糊涂。我接触的多数病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没有明确概念,有病就随便吃两颗“消消炎”,稍好一点就停药。他们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与滥用抗生素没有分别,同样是在培养超级细菌!为什么这么说呢?

专业一点讲,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过程在医学上叫作“压力抵抗”,即在环境压力下(如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下)含有耐药性基因的细菌可以生存。如果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够完全抑制它的生长的话,它就会在这种压力下变得更强大,如果只是短期抑制了但还没能把这些细菌全部剿杀就过早停用抗生素,相当于给它们留下机会复活,从而导致原来的抗生素对它不再有作用。因此一旦你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就要遵照医嘱,按疗程足剂量地将药用完,将细菌的“部队”全部歼灭,不留残余,这样它们就没有能力反弹,也就没有机会进化成更加强大的超级细菌了。

对滥用输液治感冒说“不”

从乡村到城市,到处吊瓶“林立”

有一年春节,我去云南的一个小山村旅游,住在一个乡村医生开的客栈里。据说这位村医是中医世家出身,家里常备着一些从山上采来的草药。傍晚时分,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聚集在客栈的小院里聊天,身兼客栈老板的村医便拿出自采的草药为我们调配茶饮,时不时还为住店的客人免费号脉。起初我以为他就是个纯粹的中医,但当一个村民走进院子找他输液时,我对他的认识完全被颠覆了。他把村民带到中堂的沙发上坐下,简单地询问了村民几句后,便用刚刚为我们泡过茶的手熟练地为村民调配药品,扎针挂吊瓶。扎上针后,村医就坐在中堂里陪着村民东拉西扯地聊家常,聊得热火朝天,如果不是一个输液的瓶子那么明显地挂着,根本看不出这是医生在为病人治病。

中堂的门一直敞开着,我坐在院子里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村民走后,我问村医:”“刚刚那个人怎么了?看起来不像得了很重的病。

村医回答:“没大毛病,普通感冒发烧。”

“一定要输液吗?吃点退烧药不行吗?”我问。

“吊水来得快,病人

自己也要求吊水。”他答。

我本想和他说“普通感冒发烧不应该滥用输液,所谓吊水来得快不过是暂时控制了发烧的症状,并不能把普通感冒病毒从身体里清除出去”之类的话,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这是村医和村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我一个外地游客的话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这样想想也就忍住了

没说。之所以在这里记录下这件事情,是想道出一个无奈的社会现实:在媒体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普及滥用输液有风险的今天,中华大地几乎每个角落都在继续上演着滥用输液的剧情!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如果你无力改变某些不良医疗现状,那就试着改变自己,用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先把自己武装起来,弄清楚自己经常得的小毛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以便能及时规避在这些小毛病上被滥用输液的风险。

抗生素注射液和普通感冒治疗,风马牛不相及

滥用输液最经常发生在治疗小病普通感冒上。

国外的统计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每人每年患普通感冒的平均次数是5~7 次,成人每人每年患普通感冒的平均次数是2~3 次,由此可见,普通感冒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得的疾病,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疾病。按理说我们应该最懂这个病,但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弄懂普通感冒是怎么一回事儿,因此滥用抗生素输液治疗普通感冒的例子才会比比皆是。

普通感冒在医学上的名称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上感”),上呼吸道包括鼻、口、咽、喉,也就是说从鼻子到喉咙这些部位的急性感染都算感冒,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发烧、头疼、嗓子疼、咳嗽等,明确的致病原因就是病毒感染。

随着普通感冒病程的进展,有少数病人可能会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是在明确有细菌感染时才用,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普遍提前预防性使用。事实上,感冒后是否会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取决于入侵身体的病毒的毒力以及被病毒入侵的个体的自身免疫力,和是否提前使用抗生素没有半点关系。前文说过了,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等致病菌感染的,对病毒没有作用,因此用抗生素输液去治疗普通感冒属于滥用抗生素行为。这种滥用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前文也已经讲过了。因此我们应该对滥用抗生素治疗普通感冒坚决地说“不”,对以输液的形式滥用抗生素更要说“不”。

抗病毒的利巴韦林注射液不治感冒

或许你会说,现在明白了,抗生素是杀细菌的,不能治疗由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那用抗病毒的药去治疗普通感冒应该对吧,所以普通感冒咱就输抗病毒的药吧。很多人这样想也就这样做了,因此抗病毒的利巴韦林注射液在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有市场,广泛滥用于治疗很多与病毒相关的甚至可以自愈的疾病(像普通感冒、轮状病毒感染等)。最触目惊心的是有些哺乳期的妈妈因为普通感冒也被输了利巴韦林注射液。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6)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问题是在网上遇到一位哺乳期妈妈,她留言问我输完多久能哺乳。

我从事药师工作十几年,从来没接触过利巴韦林的注射液,我工作过的几个药房也都没采购过这个药品。于是我上网去查中文说明书,发现说明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利巴韦林有少量药物由乳汁排泄,且对母子二代动物均具毒性,因此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期间需暂停哺乳,乳汁也应丢弃。”单看这一句,似乎只需在用药期间暂停哺乳,停药就可以哺乳。但作为专业的药师,我不能给出这样的答案,因为我知道人体不是一根直直的水管,不是水龙头一关掉水管里就没水了,药物在人体的代谢排泄远比水管排水复杂得多。再看说明书里的药代动力学项中写着“药物在红细胞内可蓄积数周”,正是因为这个药有在体内长期蓄积的这个特性,外加又有明确的对胎儿的致畸性,在美国,利巴韦林只有口服和雾化吸入两种给药剂型,没有注射剂,也就是说没有输液给药的剂型。而且在药品的说明书里注明了这样的话:“即使接触低至1% 的治疗剂量也会产生明显的致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因此育龄期女性以及她们的性伴侣应该在使用这个药的6 个月内避免怀孕。怀孕中的医务人员也应该避免为病人操作利巴韦林的雾化吸入。”

看到这儿,咱再回到哺乳期妈妈问的那个问题,我实在不忍心告诉她这个药有可能在身体内停留那么长时间,有可能会对吃奶宝宝造成影响,不忍心告诉她原本就不应该为了治疗可以自愈的普通感冒而被输注利巴韦林!那是不是除了孕妈妈和哺乳期妈妈,其他人普通感冒就可以去输利巴韦林了呢?答案仍然是“No”。

在美国,利巴韦林的雾化剂型只允许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注意,这里说的是“重度”,而且是气管以下的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原来就有肺部疾病的住院病人的治疗。而利巴韦林的口服

剂型只用于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治疗成人的慢性丙型肝炎。我知道可能会有人跳出来说:“这里是中国,别老拿美国说事儿!”那中国是不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呢?我们来参考一下世界卫生组织2013 版最新的《基本用药目录》,在这份目录里,强调了利巴韦林用于儿童时,只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用于成人时,除了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外,也只是和干扰素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看到这里明白了吧,这个药对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普通感冒)没有作用,因此别再滥用了。

使用激素地塞米松注射液退烧可能导致严重感染

发烧本身是一种疾病吗?把烧退了就能把病治好吗?如果我们都能了解有关发烧的基本常识,很多医患纠纷就能避免,滥用输液的现象也能减少很多。

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对抗疾

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因此发烧不完全是坏事儿。很多种疾病都可能引起发烧,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不一定成正比。个人的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有的人轻微感冒就能烧很高,有的人即使严重感染了也不见得有很高的体温。这里说的“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单纯退烧只是缓解发烧这一症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要想彻底治愈疾病得针对造成感染的病原体本身。比如普通感冒,反复发烧3~4 天很常见,吃退烧药就能退烧,几小时后体温又再次升高,这是正常现象。对于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而言,普通感冒不用特意使用药物去“治本”,也没有药物可以用来“治本”。我们有自己的免疫系统,如果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完全可以把普通感冒病毒从身体里清除出去,只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和普通感冒病毒作斗争需要一个练兵的过程,不是一看到病毒进入身体就能把它清剿,而是要先花1~2 天的时间试探一下对方的实力,然后再花1~2 天的时间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有针对性地把病毒清剿,所以普通感冒有时会有3~4 天的反复发烧。另外,在这场免疫系统与普通感冒病毒作战的战役中,将病毒赶走后清理战场(即咳出呼吸道分泌物以及修复受损的呼吸道黏膜)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患普通感冒后咳嗽两周左右也很常见。

现实的就医环境中,由于很多人缺乏对发烧这一症状的常识性认识,这就给滥用激素提供了市场。人们在就医时常常对医生说“我没时间养病,我不能休息,我得把烧快点压下去”。鉴于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不少医生为迎合病人的这一需求,就会给病人输注激素强行退烧。于是地塞米松被当作退烧药加入输液中便成了十分普遍的现象。实际上,地塞米松不是退烧药,它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激素。激素能起到抑制免疫的作用,免疫系统不工作了,烧也就退了,但它同时阻碍了人体自身对抗疾病的能力,使得病菌趁机生长繁殖引发新的感染,也就是说,容易使人的体质变差,可能会导致严重感染。

还有,强行退烧会使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虚脱,进而容易损伤肾脏,因此退烧不能指望速战速决,更不能滥用激素。这在官方的文件中也有体现,在2011 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已经明确指出,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属于滥用药物。

临床中问题频发的中药注射液,专业中药师都不认可

我在网络上看到有医务人员分析,现在的某些医生喜欢在输中药注射液的时候加点地塞米松,为的是抑制中药注射液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7)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我是西药师,我工作过的几个药房都没给病人用过中药注射液,还真不清楚这样用的医生是怎么想的。但从我的专业角度出发,我反对给患普通感冒的病人使用中药注射液,我还专门就中药注射液的问题咨询过中药师,专业的中药师也不认可中药注射液。如果是口服药物,我们人体的胃肠道还能作为一道天然的屏障来阻挡药品中的杂质,而注射液这种剂型是毫无阻挡地直接把药物打到血管里,因此对制剂的要求非常高,溶液一定要无菌、无热源,要和身体有相等的渗透压、相等的pH 值等。

而中药注射液里面的成分太复杂,杂质太多,不可控因素太多。由于不

可控因素导致过敏的概率太高,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也太大,过去的几年里,中药注射液频频出事。2006 年鱼腥草事件,若干名患者在使用了鱼腥草注射液后直接死亡;2008 年刺五加注射液发生3 起

患者死亡事件,茵栀黄注射液导致4 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 名死亡„„

这样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上就能搜到。比如这个案例:“患儿,男,7岁,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约10 分钟后,患者出现大汗淋漓、双眼球持续充血、两眼肿胀、全身荨麻疹伴瘙痒,停止使用药物,并静注地塞米松5 毫克,口服开瑞坦,测血压为63/30 毫米汞柱,加用多巴胺、阿拉明各一支,半小时后血压上升,上述症状有所缓解,留院观察。”

你看,为了治疗一个可以自愈的普通感冒,差点搭上性命,非常不划算。而这还不只是个案,在2011 年1 月1 日~12 月31 日的一年时间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喜炎平注射液的病例报告共计1476 例,涉及14 岁以下儿童患者病例报告达1048 例,占整体报告的71%。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此高的中药注射液,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说“不”。听说在不少医院的药房,中药注射液从西药取药窗口发药,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区分中药注射液和西药注射液,我建议你在药盒或者药品说明书里找一下药品批准文号,批准文号以拼音字母“Z”开头的代表中药,以拼音字母“H”开头的代表西药(化学药品)。

感冒药只治标不治本

前文说了那么多在感冒时应该拒绝输液,那么你是不是急于想知道不输液该如何治疗感冒呢?

感冒分两种:流感和普通感冒。流感一般发病比较急,伴随着发烧、头痛等症状,这样的症状常常要持续3~4 天,同时会有肌肉酸痛、轻中度寒战等症状,得了流感后身体感受到的乏力、虚弱等症状往往会持续2~3 周(也就是说,身体需要14~21 天才能完全康

复),而且流感的并发症往往会很严重。比较而言,普通感冒发病较慢,在儿童身上会表现出和流感一样的发烧、头疼症状,可能会持续3~4 天,但在大人身上则很少表现出发烧、头疼症状,往往鼻塞、流鼻涕症状更常见。而且普通感冒的并发症也没有流感那么可怕。引发流感的病毒通常是甲型流感病毒或者乙型流感病毒等有限的几种病毒,因此预防流感可以选择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9~12 月份(有些医院可延续到第二年的春天)。而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可以是鼻病毒、腺病毒等很多种病毒,因此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普通感冒。在流感表现出症状的48 小时内,可以针对病因选择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来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仅限于发病48 小时内使用,如果超过了48 小时,抗病毒药也不再有治疗作用。而治疗普通感冒则完全没有针对病因治疗的抗病毒药物可用。

感冒通常建议多喝水、多休息,靠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来对付病毒。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感冒药基本上是以缓解流鼻涕、头疼、发烧、咳嗽等感冒症状为主的药物,也就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的药。这类感冒药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缓解不适,提高患病期间的生活质量,不至于让患者太难受,但不会缩短感冒的病程,人们常说的“吃药一周好,不吃药七天好”就是这个道理。药店里的西药感冒药成百上千种,面对满架的药品,普通老百姓常常无所适从。事实上,感冒药的品种虽多,但不同品种包含的有效成分却大同小异,而且这些成分的数量也非常有限,熟悉这些有效成分比记住感冒药的商品名更重要。西药感冒药里的有效成分无外乎下列六类:1. 抗过敏成分,2. 减轻鼻黏膜充血的成分,3. 解热镇痛成分,4. 祛痰成分,5.镇咳成分,6.抗病毒成分。

如果感冒后有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的症状,要选择含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这类成分包括马来酸氯苯那敏(俗称“扑尔敏”)或者氯雷他定等。前者有嗜睡的副作用,后者则没有。

如果感冒后有鼻塞的症状,要选择含减轻鼻黏膜充血成分的感冒药,这类成分主要指伪麻黄碱。由于这个成分曾经被不法分子从感冒药里提炼出来去制作冰毒,目前国家对含此成分的感冒药实施限制购买政策。

如果感冒后有发烧、头痛、关节痛等症状,要选择含有解热镇痛药物成分的感冒药,这类成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等。

如果感冒后喉咙里有痰,要选择含祛痰成分的感冒药,这类成分包括愈创木酚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

如果感冒后伴有咳嗽的症状,要选择含止咳成分的感冒药,这类成分包括右美沙芬、可待因等。

至于第六类抗病毒的成分,国内市售感冒药里常用的是金刚烷胺,而国外感冒药里则完全没有这个成分,因为目前国外的临床数据表明,感冒病毒对金刚烷胺耐药严重,因此这个成分对感冒病毒基本上没有作用。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8)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年5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修改了含金刚烷胺的感冒药说明书,对于可用于儿童,也可用于成人的氨酚烷胺胶囊,将原说明书中“5 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修订为“5 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在禁忌一项中新增加“因缺乏新生儿和1 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 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我个人甚至不推荐成人选用含金刚烷胺成分的感冒药。

选择感冒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缓解感冒症状要尽量只吃一种药,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有效成分的药品,能选择单一有效成分时,尽量用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品。多个症状同时出现时,要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有效成分组合的感冒药。其二,含有相同有效成分的不同感冒药一定不要同时服用,比如“白加黑”和“日夜百服宁”,它们含有相同的有效成分伪麻黄碱、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以及属于同类别的抗过敏成分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同时服用会导致相同有效成分以及同类成分过量中毒,可能会损害肝脏和大脑(参见第243 页附录2《常见感冒药所含有效成分分析》)。其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亢、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含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前列腺增生患者应避免使用含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其四,目前欧美等很多发达国家都不推荐4岁以下儿童服用感冒药(详情参见第050 页“4 岁以下儿童,国外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的相关内容),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规定。

输液有弊也有利,掌握3 点趋利避害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句广泛流传的话非常正确,但要认识到这里面包含着选择。有选择时选择前者,可以规避由输液带来的输液反应、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静脉炎等风险;但没有选择时,要理性接受后者。因为在急救病人以及治疗危重症病人时,输液的给药方式能够及时将药物送入血液,免去了药物通过小肠被吸收再进入血液的步骤,因此可以让药物更快地发挥药效。另外,输液不需要病人的主动配合,即使病人意识不清、无法吞咽药物,也能通过输液的方式高效地为病人补充水分、补充营养、调节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因此大家一定要有理性的思维,知道不该输液时不滥用输液,但该输液时不能盲目地拒绝输液。

由于病情的需要必须输液时,除了指望药品质量安全以及医务人员责任心强外,自己也要学会规避输液相关的风险。输液是事关性命的大事,不能只是要求医生和护士等医疗工作者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他们也是人,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有效规避风险,你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做。

第一,主动核对药品信息。

在医院里,医生开药、药师发药以及护士给药之前都有严格的查对制度,即使这样,也难以保证100% 不出现用药差错。用药差错最常

发生在药名容易混淆的药品上,比如“阿糖腺苷”和“阿糖胞苷”这两种注射剂,药名一字之差,用来治疗的疾病却完全不同。这两个药就曾经在上海的某著名大医院被搞错过。百度百科上有关的事件介绍是这样的:“2012 年12 月4 日,因呕吐症状从外地去上海就诊的儿童‘小毅’,因进修医生的失误,误将静脉注射药物阿糖胞苷作为阿糖腺苷且注射到小毅身上。2012年12 月13 日,医院通过微博寻得此人,并且给予赔偿和道歉。2012 年12 月17 日下午,与小毅在同一天就诊的9 名沪籍患儿现身,他们皆被院方通知用药错误。”

为避免这样的用药错误发生在自己身上,我建议患者在下面三个环节中多问问题以规避风险。在医生开药时,问问医生开的是什么药,这些药怎样起作用;在药房拿药时,问问药师这是什么药,用于治疗什么病,以便及时发现药品是否针对自己的病症,药拿到手后逐字和处方比对,打开药品说明书对照适应证无误后再交给护士;护士扎针前,继续问护士这药是治疗什么病的,同时仔细核对输液袋上的病人名字以及药品名称是否是自己的。前不久,在北京的某大型医院,就曾发生一个患者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的医疗事故,查找死亡原因时发现输错了药,将别的患者的药输到了这个患者身上。

第二,别擅自调整输液速度。

输液的时候,看着液体滴答滴答慢吞吞地进入血管,你是不是总有想把输液速度调快的冲动?千万别这样做。首先,输液的速度是根据药物的特点和安全性设置的,并不能随便更改。有些药物可以快速滴注,并且快速滴效果会更好;而有些药物非得慢慢滴才行。滴快还是滴慢,都要严格遵从医嘱。如果随意将速度调快,液体大量涌入血管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这对于心脏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可能没事,但对于原来心脏功能就不好的人来说,这些额外的负担很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其次,很多药物对血管有刺激性,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发生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第三,注意输液不良反应。

输液的操作是直接开放静脉,药物本身以及输液操作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常见的是过敏性休克,最容易使

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抗生素和中药注射液,因此输注此类药品时,一旦出现冒汗、心慌或呼吸困难,要及时通知护士。

另外,如果输注的药品和药品稀释剂之间相互不兼容,形成沉淀或者发生化学反应,也容易出现问题,患者可能出现发抖、高热等输液反应,因此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自己也要密切关注输液袋中液体的变化,若发现结晶、絮状物、变颜色等现象,要及时通知护士。

切记输液过程中不要离开输液室到处走动,要在医生、护士的视野之内活动,万一发生过敏性休克,可以及时获得救治。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9)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有时候,某些输液的不良反应不会立刻出现,因此保险起见,输完液应在医院再待30分钟,确认没有反应再离开。

用药无小事,理念决定疗效

儿童不是缩小版成人,应为其选用儿童剂型药

有一天,我在药房窗口值班,一个外国妈妈来买草莓味儿童口服补液盐,说她女儿拉肚子脱水,她要喂女儿喝点这个,女儿就喜欢草莓口味的。我告诉她中国没有草莓口味的补液盐,也没有儿童专用的口服补液盐,目前中国的药店或者医院里只有不区分大人儿童的两款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Ⅲ粉剂和口服补液盐Ⅱ粉剂。口服补液盐Ⅲ可以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冲调后给儿童服用;而口服补液盐Ⅱ的渗透压有点高,给儿童服用时需要将其稀释1.5 倍(即1 包粉加750 毫升水而不是说明书上的500 毫升水),才能和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推荐的低渗标准一致。但上述补液盐不是儿童专用剂型,口感都不太好,中国市场也没有供儿童选择的多种口味口服补液盐,而且口服补液盐在中国的普及率也不高,老百姓在药店里也不太容易买到。

她告诉我,她不仅在女儿拉肚子时会想到买这个,女儿感冒时她也会给女儿买这个。在他们国家,儿童口服补液盐不仅有粉剂冲水的,还有溶液剂直接饮用的,还有做成棒棒冰的样子冻成冰棒吃的,各种各样的口味,超市药店随处可见。

我在美国的药房工作过,她说的情况我了解,于是我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发了一条微博,希望能有有识之士在中国生产更人性化的适合儿童口味的口服补液盐。这条微博很快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一天的时间被转发了3 万多次,迅速地被扩散了出去,但与此同时,有些不同的声音也出现了,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有人说:能买到口服补液盐就行了呗,还在这儿矫情什么儿童口味!这样的人可能不知道,作为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一线药师,日常工作中我听到家长抱怨最多的就是药的味道不好,宝宝不吃或者喂不进去。喂不进去药和市场上买不到这种药的结果是一样的。另外,因为很多药没有儿童剂型,给儿童服用时,往往采用毫无科学依据的“儿童减半”剂量标准,可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尚不成熟的肝、肾等重要器官很容易因此受到伤害,因此我才会不断呼吁全社会重视研发和生产儿童剂型药品。

还有人说:随便配点糖盐水喝喝就行了。真这么简单吗?目前市售的口服补液盐都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配方生产的。配方里不仅含钠,还含钾,除了这些盐成分外,还有固定配比的糖成分。糖起到往身体里运盐的作用,不可或缺但量又不能太大,否则会像海绵一样把体内的水吸到肠道,恶化腹泻。口服补液盐的配方是世界卫生组织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不断

更新而成,截至目前已经更新了3 次,我前面提到的口服补液盐Ⅲ的配方就是由此而来,所以绝不是我们自己随便配点糖盐水就能取代的。至于随便稀释的运动饮料、苏打水和果汁更不能替代口服补液盐,运动饮料、苏打水和果汁的含糖量普遍偏高,而钠的含量又普遍偏低。

拉肚子的主要危害是引起病人脱水,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如果补液不及时,严重的脱水会导致病人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儿童通过口服补液盐治疗而得到存活,各国公认它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液体疗法。作为轻、中度脱水的首选治疗药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必做静脉穿刺输液,病人在家即可服用。

从这次的风波,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老百姓需要更新的不仅仅是用药知识,还需要更新用药理念。现在已经不再是缺医少药的年代,当我们给病人用药时,越来越需要考虑病人在用药时的人性化需求。而提供适合儿童口味的儿童剂型药品,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对儿童的关爱程度,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药物起效有快慢,不要指望都能“药到病除”

大多数病人在治病时,都比较祛病心切。在一个医生那儿拿了药,吃了一两天发现没有明显作用,就停药,或者增加药量,或者换药,有的甚至反复到多家医院就诊。这样不仅浪费精力和财力,还可能会延误治疗。其实,很多时候医生的诊断是明确的,治疗也对路,开出的药品也有效,只是少给病人说了一句话:服药后大约多长时间才能见到疗效。毕竟药物起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疾病要经历的病程也是不同的。

比如,消除症状的药物药效发挥就比较快,像退烧药大约30 分钟~2小时就能起效。但针对病因治疗的抗生素等药物起效就比较慢,因为抗生素的杀菌或抑菌作用需要药物在人体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才能产生,而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另外,细菌感染被控制也需要一段时间。就拿最常见的肺炎而言,即使确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使用抗生素后也需要观察2~3 天才能看到效果,此时才能大致判断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给药途径等是否正确。

此外,每种疾病都有它固有的发展历程。有些常见病不治就能自愈,被称为自限性疾病,常见的如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非感染性腹泻等。这类疾病在儿童身上高发,疾病好转通常需要1 周左右的时间。面对儿童自限性疾病,家长往往表现得太过焦虑,不停地寻找“名医”。其实,不存在治疗儿童常见病的名医,家长缺乏的是对常见病的基本认识,以及对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儿童常见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孩子吃得好、睡得好、精神好,往往生的就不是什么大病。很多儿科医生笑谈,他们喜欢接诊二手病人。

(9)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10)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小宝宝的病,病程在5~7 天,很多家长的耐性顶多就是2~3 天,往往到了4~5天的时候就坚持不住了,换个医生再给宝宝看一遍。经过第二个医生治疗后,宝宝2~3天病就好了。其实这是宝宝的病程自然结束了,家长们还误认为是第二个医生的功劳,往往会抱怨之前的医生昏庸。

民间有句俗语“倒霉的医生治病头,走运的医生治病尾”,老百姓把患病的初期和患病的末期,分别叫作“病头”和“病尾”。人们在刚开始看病治疗时,往往都“求愈心切”,一旦不见效果,常会埋怨医生,所以说“倒霉的医生治病头”。而当病情渐渐好转,再去看医生,吃了第二个医生的药很快就见效了,似乎第二个医生能药到病除,于是,病人就夸第二个医生医术好,这叫作“走运的医生治病尾”。

另外,有些病是随着病程进展逐渐明朗的,比如幼儿急疹。这种疾病在6 个月~1 岁的宝宝中很常见。出疹子前会发烧烧得很厉害。家长看到宝宝发烧,会第一时间带宝宝去医院,但此时,因为疹子还没有发出来,哪个医生也不能明确诊断出宝宝患的是幼儿急疹,只有当疾病进展到3~4天,热退疹出才能明确诊断。也有些棘手的疾病,需要不断排除其他的疾病才能最后确诊,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初诊的医生排除了其他的疾病,复诊的医生才能给出正确的诊断。

这就好比吃馒头的经典故事:一个人因为肚子饿,吃了5 个馒头都没解饥,又吃了半个才吃饱。吃饱了以后他就开始抱怨前5 个馒头白吃了,早知如此就只吃最后那半个馒头了。是不是很可笑?看病也一样,切不可因为才吃一两次药没看到效果, 就急着换药或者换医生。

药品不是越贵越新就越好

人们常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以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人们喜欢买价格高的东西以求买到好的质量。但药品不是越贵越好。药品价格是由它的研发成本、原料成本、工艺制备过程以及销售环节等因素决定的,不是由药品对疾病的疗效好坏决定的。有些新药,由于研发成本高,定价会相应高,但不见得疗效就一定好过现有的老药。比如人们熟知的老药阿司匹林,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止痛、退烧,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梗、脑血栓患者的血栓形成。它的价格很便宜,但它的作用是世界公认的。

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总希望从新药中寻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般来说,临床上对新药和刚进口药品的实际疗效及毒副作用的观察时间不长,需要有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要经过大规模的临床使用才有可能发现其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在检验过程中,就有一部分新药由于经不起考验而被

淘汰,比如曾经盛极一时的减肥药“曲美”(通用名:西布曲明),在临床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它

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包括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卒中、可复苏的心脏骤停、心血管死亡等),于是在全球范围内被禁用。所以不能盲目迷信新药。

服药后出现不适,先考虑药品的不良反应

有些病人服用某种药后出现不适,便认为是药品质量问题,甚至认为是医生开错药所致,进而引发医疗纠纷。实际上,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多数情况下是药品的固有属性,我们称之为药品不良反应,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副作用”。这类反应的出现不属于人为错误,不作为医疗事故的依据,只作为加强药品监管、指导老百姓合理用药的依据。

有些药品的不良反应是很难预测的,尤其是新药,因其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病人数有限,病人所患疾病的种类单一,多数情况下还排除了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因此一些罕见的、长期才能表现出来的、发生在特殊人群身上的不良反应难以察觉,必须在大范围临床使用后才能发现。因此,要警惕药品不良反应,尤其要警惕新药的不良反应。

服药剂量随便改,等于拿健康当儿戏

很多人在药物剂量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虽然药物说明书上白纸黑字地写着一天几次,每次几片,可他们才不管,他们误以为增加用药剂量就会增强药效,于是深受疾病折磨时便给自己“下猛药”,本该吃一片的他吃两片,本该吃两片的他就吃三片。也有的病人会觉得“是药三分毒”, 吃一点药减轻点症状就可以了,干吗还让身体承担不必要的毒副作用。我认识的一个哺乳期妈妈就这样。她生了病很着急,但不敢吃药,担心吃了药会对宝宝产生影响,所以,她就自作主张减少剂量,认为这样身体清除药物的速度就会快点,就能早一点继续哺乳。

药品通常是按克、毫克、微克等单位来计算剂量(注:剂量就是每次的用药量)的,不同的药物,剂量差别很大。例如葡萄糖、氯化钠等药是以克为单位计算剂量,吗啡、安定等药是以毫克为单位计算剂量,而左甲状腺素钠、舒芬太尼等药是以微克为单位计算剂量。患者服用药物的有效剂量是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得出来的,是非常精确的。患者随便增加剂量或减少剂量都是不对的。若患者随意增加剂量,可能会因服用过量中毒;若患者随意减少剂量,又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

比如,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规剂量是500 毫克,也就是每次服用500 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就能达到治病的效果。但如果你每次服用超过1000 毫克,它就可能给你的肝脏造成损伤。为了避免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造成肝损伤,2011 年,美国强生药厂旗下的麦克尼尔消费保健品部门就修改了对乙酰氨基酚片剂的药品说明书,将每日最大剂量从4000 毫克下调到3000 毫克,就是怕老百姓吃多了伤肝。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11)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但如果你担心它的副作用,随意地把每次的剂量减小到200 毫克,这样的剂量确实对身体不会产生副作用,但同时也没有疗效了,因为对于成人来说,这么小的剂量还没能达到药物起效的剂量呢,即使吃了药也可能白吃了。

这顿忘了吃药,千万别下顿找补

关于吃饭,老百姓有种说法是“这顿没吃,下顿找补”,意思是忘吃了一顿饭,下顿多吃一点找补回来。这个说法套在吃药上可不好使,如果忘服一次药,可千万别下次找补。因为每种药物每次服用的正常剂量是根据

药品上市前多年的试验研究出来的,这样的剂量才能保证药物吸收入人体后能起到理想的治疗作用,又能尽可能地避免副作用。如果一次吃下两次的剂量,吸收入人体的药量起的可就不单单是治疗作用,而是有害的副作用了,严重者甚至会中毒。一次吃两次的药量相当于自己擅自增加药量,会使体内药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造成不良反应。有些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擅自加量非常容易中毒,而且任何药物吃进去都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擅自增加药量会给肝肾造成负担。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想起来的时候距离下次吃药还有足够的时间间隔,可以在想起时及时把忘记吃的药补上,下次的药仍然按原来时间服用。比如一天一次的药(即每24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五六个小时内发现忘吃;一天两次的药(即每12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三四个小时内发现忘吃;一天三次的药(即每8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一两个小时内发现忘吃,都可以及时补上。但如果想起来的时候已接近下一次吃药时间,就不要补了。

有些例外的情况也不容忽视,比如一些胃黏膜保护药和降糖药,需要固定在饭前或者饭后吃。对于这类药物的漏服,即使想起来时离下次服药时间间隔还长,也不用补了,而是应该遵医嘱,该饭前吃的就在饭前吃,该饭后吃的就在饭后吃。

为了预防忘记吃药,可以每日尽量安排最容易记住的时间段吃药,比如一天一次的药物可以按照药品要求选择早晨起床时吃,或者睡前吃;也可以在手机里设置吃药提醒的闹钟,定时提醒吃药;或者制作一个吃药记录表,注明吃药时间,每吃一次药,就在相应的位置打上钩;也可以买个分类药盒,这种分类药盒一般分为1 周用量,即有7 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可以把每天要吃的药物按量分类放好,如果怀疑忘了吃药可以核对,吃没吃药、吃过几次一目了然,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外国人,他们来中国旅游,但因为来时太仓促或太兴奋把自己长期吃的药忘家

里了,或者旅游计划变了,带的药不够吃了,不得不到医院去看医生,要求医生开处方拿药,浪费时间、金钱不说,还影响旅游的兴致,很划不来。因此提醒长期服药的朋友,如果外出旅游或者出差,一定要记得带药,而且要多带一些,以应对行程变化。

国外的药物未必更加安全有效

很多人都比较迷信国外的药,觉得国外的药治病更有效,特别是当亲友得了疑难杂症或者是罕见病时,如果国内没有治疗这些病的药物,他们便对国外的新药趋之若鹜,通过互联网在国外购买,这种行为我们称为“海淘”。针对老百姓的这一行为,我建议大家从外国购买“新”药要谨慎,无论是治疗疑难疾病和罕见疾病的新药,还是治疗普通疾病的药物都要谨慎。

国外批准上市的药物不一定有亚洲人种的试验数据,一些药物可能在不同人种间存在疗效和剂量的差异。以心血管药普萘洛尔(商品名:心得安)为例,若想使患者心率下降20%,其所要求的血浆药物浓度,黄种人比白种人低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同样的剂量,美国人用起来刚好,中国人则可能因过量出现不良反应。当这些药物在国内经过临床试验后,这些不同将会在说明书中通过标注体现。如果使用还没有在中国上市的国外新药,很可能因为缺少这方面的数据,而不能获得合理的用药剂量。

治疗常见疾病的药物,国外的也不一定更好,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比如有家长听信网络上卖家的忽悠,买了所谓的“万用药膏”“小蜜蜂”紫草膏,宝宝出现尿布疹、蚊子包、湿疹等皮肤问题都拿它来涂。但其实这个药膏在国外只不过是一支普通的户外药膏,作用相当于中国的清凉油,只限于两岁以上的人群使用,而且也不能用在有创口的皮肤上。一旦长期用在有创口的皮肤上,有造成肝损害的危险,并不像网络上卖家宣传的“可以吃的药膏”那样安全。

并且,阅读外文说明书获得相应的用药指导对于很多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难的。而说明书是用药的重要参考,如果不能读懂说明书,对于用药的时间、剂量、不良反应、使用注意事项等就难以明确。且不说大多数人缺乏相应的外文阅读能力,即使能理解这些外文,如果没有专业的医药学背景,也不一定能理解某些专业术语的真正含义。现实中,我就遇到很多人对药品中文说明书的理解不正确,例如“顿服”是指“将药一次性服用”,不少人就理解为“每顿饭时服用”,结果一天服了三次。

很多家长对我说:“我们上网海淘也是被逼的啊! 如果中国的药品能够真正安全放心的话,谁愿意千里迢迢去淘药啊!”我特别能理解家长们无奈的心情,可我还是要说,有时候你淘回来的所谓药品,它还真不是药品。比如顺势疗法产品。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12)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漂洋过海去买“水”不划算

顺势疗法受到中国妈妈追捧多缘于对中国药品的信任危机

顺势疗法的产品在中国受到追捧大约是在2005 年以后,淘宝等网购行业的兴起,加之中国本土的药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很多妈妈期望能够找到一些天然的安全药物。顺势疗法的产品恰好满足了妈妈们的这种心理,在很多人不太了解此类产品的情况下,顺势疗法的产品就在中国热了起来。很多妈妈是把顺势疗法的产品当做药品淘回来的,但从严格意义上讲,顺势疗法的产品不属于药品,不接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严格审批。顺势疗法产品作为现代医疗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存在,在美国的超市里和保健品摆放在一起出售。

很多用了顺势疗法产品的人之所以觉得有效,大多是因为获得了一种心理安慰,心理负担的减轻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尤其是感冒等有自愈倾向的疾病,心理作用在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顺势疗法的产品绝大部分成分是水,多喝一些水对某些疾病的恢复也有益,比如感冒造成的发烧、咳嗽和有痰,多喝水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

顺势疗法起源于德国一位医生的“突发奇想”

顺势疗法是德国医生塞缪尔•哈内曼于18 世纪创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服用少量用来治疗疟疾的金鸡纳树皮后,能够出现类似于疟疾的发热。由此,他提出一个理论:那些能使健康人出现某种病的症状的东西,是治疗这种病的良药。也就是如果吃了某种东西以后,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发烧、头痛、恶心),那么反过来,当生病的人表现这些症状(比如发烧、头痛、恶心)时,就可以通过服用这种东西来治疗。比如,吃了金鸡纳树皮后会出现类似于疟疾的发热,那么如果病人表现出发热时,就可以通过服用经提取后的金鸡纳树皮来治疗,也就是他所说的“相似”治疗“相似”。

接下来,哈内曼继续在他自己和健康的朋友身上试验其他物质(这些物质常常来源于植物萃取物)。并在吃了某种物质以后,就记下自己出现的各种症状,并相信这些物质能够治愈这些症状。

尽管顺势疗法产品使用的物质取自天然植物,但天然植物来源的物质不一定100% 安全。比如临床使用的颠茄类植物中提取的莨菪碱类物质,有严格的用法用量要求。因此,哈内曼并不是把这些物质直接作为药物使用,而是首先把某种物质在酒精中浸泡几个星期,过滤浸泡液得到该物质的“母酊剂”。然后,他使用一些“母酊剂”通过用水反复地稀释和强烈地摇动(振荡),得到最终的产品。直到现在,仍然用这套基本程序来制造顺势疗法的产品。有的产品要被稀释成百上千

倍,这在顺势疗法的产品上一般都会标明,比如“X”代表的就是10 倍,3X 就是30 倍,“C” 代表的是100 倍。

顺势疗法的医师认为,对产品进行稀释和振荡实际上能够使它更加有效,似乎剧烈的摇动可以把能量传输到水中并且留下了对原始物质的记忆,顺势疗法医师称之为强化,根据它们稀释的次数,这些产品能够得到不同的势能。常见的势能级别(以稀释次数增加的顺序)为6C、12C、30C 和200C。产品的稀释次数越多,功效越大,作用持续时间越长。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顺势疗法在美国逐渐衰落

顺势疗法在创立之初确实在美国流行过一段时间,当时的现代医学还不发达,仍然处于依靠放血和重金属等手段治病的阶段,这些手段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副作用。顺势疗法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治病的同时保证身体安全的需求,所以创立之初顺势疗法的确在美国流行 过一段时间。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美国医学界对顺势疗法的看法也逐渐明朗,目前医学界的主流看法是: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而言,顺势疗法的产品疗效和安慰剂相当。顺势疗法在美国逐渐衰落,药学院学生的教材中仅有一小章节介绍这种疗法。

接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科学家普遍认为:顺势疗法的原理荒谬,服用高度稀释的药物,实际上已经等同于饮水。因为顺势疗法产品一般都是被用水稀释了10 的N 次方的,这是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往海洋里滴一滴水,也就是说,其有效成分的浓度,比沧海一粟还要低,事实上是除了水什么都没有。

英国牛津大学一直在进行一些有关顺势疗法的论证实验,但是实验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2003 年的牛津大学网站上公布了对顺势疗法的一个论证结果,发现用这种治疗方法治疗一些经常头痛的患者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6 名接受顺势疗法的患者,常年受到头痛的侵扰,但是在接受顺势疗法一段时间后,头痛的毛病并未缓解。而且至今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可以为顺势疗法的治疗效果提出完整合理的解释。伦敦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大卫•科克伦在2006 年7 月27 日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质疑顺势疗法的论文,他认为,顺势疗法不过是在玩数字游戏。

顺势疗法产品只是安慰剂,不建议购买

顺势疗法的产品并没有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注册,顺势疗法产品的生产制备不用遵守严格的药品制备规范,也不需要临床试验证实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之所以一直没有严格限制顺势疗法的产品,重要原因在于顺势疗法的稀释理论,一旦产品被高度稀释,最后成品中的药物基本不存在,服用至少没害。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13)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但一旦在市场上发现这些产品没有被稀释到足够的倍数,给人体带来伤害,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就会要求厂家召回这个产品。也就是说,尽管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监管它是否有治疗效果,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监管它在市场上的严重不良反应,某个产品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会要求厂商从市场上撤出该产品,并向公众发布不良反应通告。

既然顺势疗法的产品与安慰剂相当,那么不建议妈妈们花重金去海淘这些和水差不多的产品,更何况,顺势疗法的产品也不是绝对安全,也曾有过因为一些产品没有稀释到足够倍数而导致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因此即使妈妈们要购买,也最好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网站(www.fda.gov)查一查自己购买的产品是否有被召回的记录或其他不好的消息后再购买。

安全用药要掌握的7 个注意事项

有研究表明,40% 左右的人有过吃错药的经历,有时吃错药并不是因为医生开错了或者买错了药品,往往是因为患者自己疏忽大意了。仅2012 年一年的时间,我在工作中就接触到了很多用药错误的事例。在此,我总结了大家在用药之前一定要留心注意的7 个问题。

第一,注意区分颜色、形状、大小相同或相似的药片。有一次,我正在值夜班,一个病人打电话过来,说刚刚错把扑尔敏片当成泼尼松片,误服了12 片,问怎么办。扑尔敏每片4 毫克,12 片就是48 毫克,而扑尔敏的最大剂量每天不超过24 毫克,这是很危险的,于是我建议她立刻看急诊。国产的扑尔敏和泼尼松都是白色小圆药片,不注意区分很容易搞混。所以,服药之前一定要认真核对药品包装上的药名和剂量,同时不要让药片离开原包装,以便辅助确认药名。

第二,不同浓度的同一种药,注意区分服药剂量。曾经有位妈妈把泰诺林的滴剂误认成混悬剂,按混悬剂的剂量给宝宝服用,导致宝宝用药过量,不得不送急诊观察。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32 毫克/ 毫升,而滴剂是100 毫克/ 毫升。各位家长要特别注意药物浓度。2012 年6 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要求泰诺林生产商将这两种浓度统一成32 毫克/ 毫升,此后美国市场上就只卖一种浓度的泰诺林了。出于用药安全的考虑,我们医院从2012 年起也只卖一种浓度的泰诺林了。但目前中国的医院和药房里仍然还有两种浓度的泰诺林出售,家长们给宝宝喂药前一定要认真核对剂量。

第三,由专人负责给宝宝服药。有时候,用错剂量还和多人喂药有关。一次,一位老太太气喘吁吁地来到药房问我:咋办?”

“我外孙药吃多了,原来,前天这位老太太来药房拿药时,对怎么给外孙吃药听得很明白,当时药师怕她

忘了还给她手写了一份服用药物的说明。她回到家后,给宝宝喂了药就外出了,宝宝的外公看到药,以为宝宝还没吃,就又喂了宝宝一次。所幸重复给药没达到中毒剂量。在此提醒所有家长,一定要固定由一名家人负责给宝宝服药,以避免重复给药造成过量中毒。

第四,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要仔细核对药品名和用法。有位医生给一

个宝宝开了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的溶液让宝宝雾化治疗。布地奈德需要每12 小时使用一次,沙丁胺醇需要每4 小时使用一次。宝宝妈妈错把布地奈德当成了沙丁胺醇,于是布地奈德每4 小时雾化一次,而沙丁胺醇则每12 小时才雾化一次,用了一天才发现错了。结果导致宝宝使用布地奈德过量,而沙丁胺醇的药量又用得不足。所以提醒大家在用药之前一定要仔细核对药品名和用法,尤其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

第五,包装相似的药要仔细核对药名。因为包装相似而用错药的情况就更常见了,例如用于平复疤痕的硅凝胶舒痕,跟眼药膏的包装一样,都呈管状。有个剖腹产的新妈妈把用于平复腹部疤痕的药买回家,家里老人却错把它当成眼药膏,涂进了新生儿的眼睛里。在很多年前,临床上还发生过护士把口服肠内营养液当成静脉输液推到病人血管里的事件。只因为装口服液的瓶子长得和输液的药瓶一样。这次事件以后,药厂把口服液的瓶盖改为铁皮盖,输液针扎不进去也就无法吊瓶了。当然,目前相似包装的不同药品还有很多,大家用药之前还是要仔细核对。

第六,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用药。止泻药蒙脱石散剂是像石灰一样的药粉,吃它时,你会为了图省事,选择把药粉直接倒进嘴里用水送下去吗?我们的一个病人就这么做了,结果噎着了,差点窒息。吃药不能图省事,蒙脱石散剂说明书里正确的服法是:取个杯子将药粉倒进去,加50毫升温开水完全冲开,然后喝下去。我把这件事发布在微博上的时候,一个网友给我留言,说想到一个笑话,说给孩子喂奶,直接把奶粉喂进嘴里,然后喝水,然后再把孩子抓起来上下左右晃。笑话说起来大家都很轻松,但一旦真实发生用药或者喂养错误就没这么轻松了,所以大家千万不能为了图省事而不加水或者少加水服药。

第七,药品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有一回,我在微博上刚给一个妈妈回复宝宝误服了湿疹膏怎么办,就有另一个妈妈问宝宝误服了护臀膏咋办。话说这些东西,真不应该放在宝宝能接触到的地方。除了外用的药膏,外用的眼药水、滴鼻剂、滴耳剂这类药也要远离宝宝存放。我们大人知道外用药不能吃,但宝宝们是不会因为这些是外用药就不往嘴里放的,所以涂完药膏要仔细收好,千万不能随手放在婴儿车里或者婴儿床上。

冀连梅教你如何用药

(14)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作者:冀连梅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章

宝宝的健康你做主

药是治病的,但也会因用药不当产生新的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懂得对药心存敬畏,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药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是每个家长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用药常识。

感冒不用药,一周也会好

我最难忘的一次女儿感冒经历

2011 年早春的一个夜晚,一场大雪把北京城装扮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女儿嘉嘉早上起床往外一看,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张罗着让我和她爸爸带她去公园玩雪拍照。当天刚好是周末,难得的一家三口一起外出的日子。我们想着春雪融化得快,得赶在太阳公公发威前让她玩个够,于是带上玩雪工具就兴冲冲赶到了家附近的郊野公园。结果光顾着准备玩雪的工具,忘了给她准备换穿的衣物,尤其是鞋子。当积雪迅速融化时,在雪地里疯玩的嘉嘉全然没注意到她的鞋子湿了,等我们注意到时,估计已经湿了有一会儿了,于是马上带她回家换鞋。傍晚的时候,嘉嘉就说不舒服,晚饭也没怎么吃,嘉嘉爸爸摸了一下她的额头,说脑门很烫,我拿出家里的电子体温计,放在她的腋下一量,38℃。小姑娘发烧了。

嘉嘉姥姥着急地说:“快吃点药吧,别把宝宝脑袋烧坏了。”

我安慰她:“宝宝应该是早上玩雪的时候穿湿鞋冻感冒了,发烧烧不坏脑袋,体温还不太高时,先给她物理降降温,体温超过38.5℃再考虑给她吃退烧药,吃药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防止烧坏脑袋,而是怕烧得太高宝宝会高热惊厥进而抽搐。”

于是,我帮嘉嘉洗了温水澡,之后喂她喝了些水,安顿她睡下。小姑娘睡得并不安稳,体温不久又升上来了。

嘉嘉爸爸不断用手去感觉她的体温,当发现嘉嘉额头发烫而手脚发凉时,他也不淡定了,提议说:“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吧。”我用肯定的语气安慰他说:“宝宝有明确的得病原因,是因为玩雪着凉了,基本上就是病毒性感冒,发烧是她身体的自我保护措施,说明她的免疫系统在和病毒作斗争。头热脚凉也是正常现象,因头上血管丰富,致使局部温度高。又因为宝宝心脏搏动力量较弱,发烧时更多的血供应重要器官了,因此到达手脚末端的血流就少。再继续观察一下。这会儿即使去医院看急诊,医生也会建议先观察病情进展。”

安慰完嘉嘉爸爸,我把嘉嘉身上的被子往下拉了一点,帮助她身上散热,

同时用被子盖上了她发凉的手和脚,为她的手和脚保暖。

接近半夜的时候,小姑娘烦躁地醒来,我再次量了她的体温,38.7℃。我马上把准备好的退烧药泰诺林(浓度为160 毫克/5 毫升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按

她的体重每千克15 毫克算好剂量,并折算成毫升数喂给她吃,同时又喂了她一些水,之后用温热的毛巾帮她擦身上、腋下、脖子等发热的地方。很快,小姑娘就又睡着了。一觉睡到了天亮。

第二天,她还是有些低烧,但精神状态还好,低烧并不影响她吃饭、喝水、玩积木搭公主城堡,我就继续把她留在家里观察。夜里体温再次烧到了38.5℃以上,就又喂了一次泰诺林。

第三天,她继续白天低烧夜里高烧,并且开始咳嗽。

嘉嘉姥姥拿出自己平时吃的止咳药甘草片说:“万一咳出肺炎怎么办?来给她吃半片甘草片。”

尽管我也为嘉嘉的咳嗽担忧,但理智还是促使我及时地制止了嘉嘉姥姥:“妈,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她的肝、肾等重要器官还没长成熟呢,大人药减半给她是非常不科学的,别给孩子用成人药。另外,咳嗽是咳不出肺炎的,感冒的时候伴随咳嗽也很常见,你看她咳的时候还有痰,要是吃了止咳药,痰咳不出来,倒是有可能感染到肺导致肺炎。另外,您知道吗?国外已经不推荐给4 岁以下的儿童使用止咳感冒药了,今年美国开出‘医生不该作为’列表,继续呼吁不要给4 岁以下的儿童使用止咳感冒药。这些药没有好处,相反还有严重的副作用。目前嘉嘉只是偶尔咳嗽,还不影响她正常的活动,再继续观察吧。”

“可她咳嗽的时候会咳到吐,这不严重吗?”嘉嘉爸爸也不失时机地表达了一句他的忧虑。

“咳嗽是需要呼吸肌参与的动作,儿童的呼吸肌发育还不成熟,还不能很好地完成咳嗽这个动作,因此往往需要呕吐这样的动作来协助咳嗽把呼吸道中的痰排出来,因此小朋友咳到吐的情况也很常见,通常不会以咳嗽的时候吐不吐来判断病得重不重。”我说。

“我看还是得吃点消炎药,邻居家的宝宝咳嗽,吃了点头孢就好了,你们给嘉嘉也吃点头孢,她能好得快点。”看得出,嘉嘉姥姥实在看不惯我们不给嘉嘉吃药的做法。

为了缓解她的担忧,也为了排除感冒有可能导致的并发症,我对嘉嘉姥姥说:“头孢属于抗生素,是处方药,虽然我是药师,也不能随便自己就给宝宝吃头孢。要不要吃头孢得去看医生诊断后做决定,如果医生诊断嘉嘉感冒后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就需要吃抗生素。如果没有细菌感染乱吃头孢,反倒把宝宝身体里的好细菌杀死了,宝宝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我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让嘉嘉姥姥更新用药观念,继续说:“妈,你可能有个误区,认为嘉嘉咳嗽的症状和咱邻居家的宝宝一样,那么嘉嘉得的病就和邻居家的宝宝一样,治疗用药也应该一样。事实上,医生不会这样考虑疾病。咳嗽本身不是一种病,它只是身体表现出的一个症状,很多病都能表现出咳嗽的症状,比如肺炎能引起咳嗽,支气管炎也能引起咳嗽。而且咳嗽也不一定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也会引起咳嗽啊,咱得先搞明白咳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针对病因去治疗才是有效的治疗。”

“那现在就带嘉嘉去看医生吧。”嘉嘉姥姥听明白了我的意思。 2014年4月4日星期五《大连晚报·第B16版:品读汇·书摘坊》

第4篇:教你如何用电脑快速绘制思维导图

国产精品办公作图软件

教你如何用电脑快速绘制思维导图

导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发散思维、提高效率的大脑工具,和传统的学习记忆方法相比,思维导图拥有更大的优势,在很多领域都可以看到思维导图的身影。目前来说绘制思维导图主要有手绘和电脑绘制两种方法,二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如果是为了提高效率的话,不少人还是会更倾向于使用电脑绘制思维导图。

为什么选择电脑绘制思维导图?

电脑绘制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一些专业的思维导图软件来进行绘制,如MindMaster、亿图图示等,其特点是拥有无限的扩展性,可以不受限制的自由组合,还可以快捷添加文字、图片、音频、超链接等等,而且修改起来也十分方便。 除此之外,软件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适用于各种场景和用途的导图类型模板和风格可以选择,对于那些绘画不是很好的朋友,借助模板可以轻松绘制出漂亮的思维导图,从而提升绘图的积极性。

与手绘思维导图相比,电脑绘制更适用于效率办公和教育学习。作为职场人士,工作自然离不开电脑,而一些思维导图软件可以与常用办公软件如WPS、Office等相兼容,无论是进行演示还是团队协作都更加灵活。

国产精品办公作图软件

对于老师来讲,一堂课的知识点光靠一个黑板肯定是不够用的,相比之下,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备课,可以将众多细节知识点通过注释的形式进行备注,便于教师记忆和查找,也有利于节省教学设计的时间。

选择MindMaster思维导图的三大原因

一、便捷性。MindMaster是一款跨平台使用的思维导图软件,支持同时在Windows、Mac、Linux系统上使用,而且兼容性良好,可自由导出为多种图片格式及PDF、PS、Word、PPT、Excel、Html、SVG等格式,即使没有下载软件也能接收查看别人画好的思维导图。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快速接收文件。

二、多样性。除了基础的思维导图外,MindMaster还可以绘制树状图、组织架构图、鱼骨图、时间线等类型的图形,且拥有大量现成的精美模板可以使用,还有丰富的剪贴画,多彩的主题样式,可自由编辑的线条框架等,这些都可以帮你轻松绘制出独一无二的精美导图。

三、独特性。除了一些常规功能外,MindMaster还拥有一些独特的人性化功能,比如一键生成PPT演示、护眼界面、一键更改为手绘风格等,这些贴心的设计都能够极大提升你的绘图体验。

第5篇:教你如何用U盘 重装系统

教你如何用U盘 重装系统/全新装机刚买来的电脑,一般商家已经给它安装了系统,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往往由于病毒等原因,会使爱机彻底崩溃,那么就需要自己重新安装操作系统。传统装机起始是用软盘或光盘启动,但是现在有多少新机还带软驱?多少光驱在系统瘫痪之前还没坏呢?其实U盘体积小,储存量大,耐用性好,价格也不贵,而且一般电脑上至少有4个usb接口,不必担心坏了没地方插。如果U盘也能启动电脑,那么装机完全可以抛弃软盘和光盘。

----------------------

一、首先检查你的电脑能否从U盘启动

1、先把U盘插入电脑usb接口,然后开机。这个顺序是必要的。

2、进入cmos设置,仔细查看启动相关项。如果有usb-zip或usb-hdd字样,甚至有的cmos里能显示你的U盘的品牌,那么这样的电脑一定能从你的U盘启动。具体cmos的操作参考相关资料。

如果确定你的电脑能从U盘启动,那么进入下面步骤,否则本文不适合你。

二、制作可启动到dos的U盘。这里以在windows xp环境下制作为例

1、从网上下载 启动U盘制作工具usboot 1.7 。

2、运行usboot 1.7 ,按照提示操作。特别注意:如果U盘是256M以下,那么选择zip模式;如果是256M以上,则要选择hdd模式。由于是全新安装系统,那么U盘要放进一个xp光盘iso镜像,所以建议用1G的U盘,本文是以hdd模式为例。

3、usboot制作完成后,U盘上已经带有io.sys、msdos.sys、commad.com三个dos7的启动文件。为了下面操作,还需要复制dos7.1的其他几个文件到U盘上,它们是{fdisk.exe,format.com,himem.sys,ifship.sys,smartdrv.exe}。

4、下载{迷你windows98,winrar3.5以上版本,windowsxp的iso镜像}到U盘。注意,可启动U盘一般都是fat16格式,所以不能直接把xp中i386文件里的东西复制到U盘上,应该压缩或直接保存iso文件。

这样一个可启动并且带够工具的U盘制作完成。下面就是装机。。。。。。

三、全新安装windows xp

1、把U盘插入待装裸机的插口中,开机。

2、进入coms,设置第一启动为usb-hdd模式。

3、电脑从U盘启动到dos状态:C:> 。

4、运行fdisk 进行硬盘分区。由于hdd模式中,系统把U盘也认作硬盘,所以首先要选择好正确的主机硬盘。然后删除已有的全部分区,划分出适当的容量作为主分区,主分区一般不超过20G。fdisk具体用法请参考相关资料。另外dos7的fdisk可以处理几百G的硬盘。

5、主分区完成,退出fdisk后重新启动电脑。用 format d: /s 命令格式化主机硬盘。

6、运行迷你windows98,然后在98中运行winrar,把winxp镜像中的i386目录解压到主机硬盘上。然后复制U盘上的{himem.sys,smartdrv.exe}到主机硬盘。

7、拔出U盘,重新启动电脑,让电脑从硬盘启动。进入C:> 状态。

8、运行smartdrv,再进入硬盘i386目录,运行winnt,进入普通的xp的安装。

至此,基本大功告成。等待xp安装完成,然后在磁盘管理里对硬盘剩余空间分区和格式化。安装驱动和杀毒工具等等。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第6篇:教你如何用微博进行淘宝客营销

如今微博和淘宝客都是比较热门的话题,我想没几个人不知道吧,现在更是有很多的淘宝客在利用微博进行营销,或许你对此还不太了解,下面笔者就和大家说一下应该如何用微博进行淘宝客营销吧。谈到微博,当然还是粉丝数最为关键,如果你没粉丝,没有人气,没人关注你,那么你放淘宝客也是无任何意义的。因此,想利用微博做淘宝客就必须先把粉丝人数给搞上来,定位好自己的内容之后,然后你就利用话题来推广你的内容和互动。

微博粉丝的增加你可以用微博营销工具注册很多个账号,如果你有N多个账号,那么每天关注100个人,那就是10万个,哪怕只有一小部分的人会反过来关注你,那么你也有不少的粉丝,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用很多个小号进行营销的原因,同时你还可以利用这些小号来发一些微博私信,来推荐你的主要微博账号,把粉丝数聚集到那一个上面。另外还有个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刷粉丝,虽然不是完全有效的粉丝,但也是很可观的数目哦。

当你的粉丝人数够多之后,你可以利用一下微博的一些功能,如:微群,评论,转发,还有私信功能,相信我在此不说,大家也都知道这些该如何利用吧,如果你能利用好以上的这些功能,那么你低下的营销就会事功倍了。

淘宝客一般会选择一些促销信息,虽然佣金低点,但也还是可以赚不少的哦,如果你利用微博,有百万粉丝的话,通过此微博做淘宝历史以来最疯狂的一次促销活动,每天带很多IP到淘宝客页面,虽然不能每个都成功,但转化率也还是相当惊人的。

其实想通过微博来做淘宝客无非也就是发布简单的信息然后加上广告内容,如:发布一个包包的信息然后加一个广告,然后都加一个URL,链接到淘宝客包包页面,这样的知识如果够吸引人,有实用价值,那么就会有很多人转播的,这样就可以让URL覆盖更多用户。

微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刚才说过,经营微博其实跟经营网站有着一定相通的地方,也是内容为王的,只有好的内容才能吸引住粉丝,你的粉丝多了在你做淘宝客营销的时候也才能事半功倍。以上所说的如何用微博进行淘宝客营销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一篇:工程质保资料包括哪些下一篇:技术工程部部门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