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追溯制度

2022-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单位开展日常工作的准绳,完善、有效的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助力单位长远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护理质量追溯制度》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护理质量追溯制度

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的完善

本篇为2012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活动资助项目

摘 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建立并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能够及时有效的查询到具体的问题环节,并就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由此来不断提高食品质量水平。本文综合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视角,通过对目前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的研究,指出我国在该法律制度方面的不足,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层面对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 制度完善

引言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各界的关注焦点。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每一环节,都是食品安全的雷区。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能够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迫在眉睫。

一、概述

(一)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的定义、特征、原则

1. 定义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是指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关键环节,对食品、饲料以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进行追踪,还原产品、应用历史及发生场所,目的是发现并及时纠正食品链上各环节存在的问题①。通过建立并完善追溯制度,可识别出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及时实施产品召回或撤销。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作为一种确保食品安全的长效管理手段,已日趋渗透到食品行业的方方面面。

2. 特征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以信息记录为中心,但与一般的检验检疫记录信息有着很大不同,它的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系统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信息流是从农田(牧场)到餐桌,每一环节详细记录,各个环节紧密联系,构成完整的信息链。

(2)强制性与自愿性。一方面,部分行业的部分食品必须强制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而另一些可根据实际情况,由经营者选择性实施;另一方面,对于建立追溯体系的食品,某些信息必须记录,而某些信息可以选择性记录。

(3)标准性。追溯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这些标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通用层主要包括宏观的通用性追溯标准;基础层主要划分为信息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专用层是对基础层的细化,主要是从食品各行业的角度人手构建具体行业和具体产品的应用指南和操作规范。

3. 原则

(1)适度追溯原则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从广度、深度、精确度三个维度来限制。其中,广度是指追溯系统处理属性信息的数量,深度是指向前追溯和向后跟踪的范围,精度是指在进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过程中位置和属性信息的准确度,追溯的广度、深度、精确度需在一定限度了,过度则成本浪费,不足则难有效果。

(2)"向前一步、向后一步"原则

该原则是指每一个追溯的参与方需要向后一环节追溯到食品来源,并同时要标识并记录接收方。这样每个追溯单元环环相扣做到无缝隙追溯,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就能准确找到责任方。

(3)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制度设计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一方面要适应社会生活需求的发展,当人们对食品的关注点变化、对安全要求提高时,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应该提供能满足人们关注点的信息,提供更能反映食品安全程度的信息;另一方面要适应社会科学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应该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效能、完善追溯体系、提高追溯水平。

(4)公众参与原则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是一项公众的事业,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每个个体都不能置身事外,公众应该积极参与。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是一项繁杂的工程,只有公众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实施。

(二)实施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1.维护市场经济平等性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意思自治,而意思自治是建立在信息相对充分的基础上。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由于掌握了商品的完全信息而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因商品信息缺乏而只能凭经验选择。实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能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商品信息,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维护市场经济的平等运行。

2.保护食品安全的需要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缺乏有效监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将该过程每一环节的主要信息记录,明确相应的监督者,使食品生产经营从黑暗之幕后走出来,在阳光下向社会公众露出真实的面目。如此大大提高食品安全系数。

3.修正已有追溯制度的缺陷的需要

我国现有各种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发层次低,目标和原则不同,存在追溯信息内容不规范、信息流程不一致、系统软件不兼容,造成追溯信息不能资源共享和交换的问题。

(三)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的功能

第一,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信息,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保护消费者知情权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对建立市场信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为保证食品的真实质量属性,为消费者提供可靠信息的工具②。

第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够促进食品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将经营者经营过程中一些内部信息记录公开,经营者只有不断改进管理技术水平才能赢得公众的认可。

第三,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使国内食品的生产经营与国际接轨,提高食品经营者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世界上众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基本上已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国内品牌要想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有效地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二、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现状

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2)频繁发生食源性疾病和群体生物中毒事件(3)各行业都查出有食品质量不合格现象,不达标问题突出(4)关于食品的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问题愈来愈严重(5)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6)不少生产经营者违法乱纪,唯利是图,企业生产经营者的道德素质滑坡(7)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的立法及实践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2)2007年7月温家宝签署第503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3)2006年《奥运食品安全行动纲要》中规定奥运食品将全部加贴电子标签,实现全程追溯。 (4)《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对畜禽等肉食品源的标识代码和信息管理做了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06年11月1日施行,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6)《全国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5年-2007年)》明确规定: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有效途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中国物品编码中心2003年以来参照国际编码协会出版的相关应用指南,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继出版了《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和《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

3.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障碍及原因

(1)食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管理的工业化规则建设在农业及商业中基础薄弱;(2)鲜活食品的生产、经销、批发的参与主体,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实行严格的行业管理;(3)信息化在农村与初级农产品批发经销方面发展水平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技术基础薄弱;(4)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严重制约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当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发展趋势

1.建立追溯制度的食品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接受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观念,必然要求食品行业扩大追溯食品的范围。

2.食品质量安全追溯链不断延伸。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追溯成为新的追求,追溯的环节将逐步增加,追溯的单元将不断扩充。

3.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信息更加精确、全面。随着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食品的信息数量上必然增多、质量上必然更准确。

4.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专业性不断加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技术面广,会逐步出现专业化的公司为各种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推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的建设

(一)立法层面

1、明确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的适用原则、条件及范围

ISO 22005∶2007指出,追溯体系设计与实施应遵守可验证、一贯性和公平性、重视结果、经济性、实务性、遵守适用的规定和方针以及遵守既定的正确性等七大原则。在推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的建设,我们认为应重点落实以下原则:(1)可验证性原则:追溯系统反馈的信息能够通过现实检验得到验证(2)一贯性原则:每个追溯单元既独立又密切联系,各个追溯单元采集的信息类别应保持一致。(3)公平性原则: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参与主体公平参与制度构建、公平分享制度利益、公平负担系统责任。(4)经济性:追溯制度应当以较小的成本促进参与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的物质从安全的角度上来讲,都应当纳入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范围。但是,基于现实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所有的食品都进入追溯体制,是不经济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确定追溯食品的范围。我们认为,目前要纳入追溯制度的食品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在一定范围的市场内流通。流通要求食品进入商品交易市场,仅仅作为生产的产品自己消费、赠与,或仅仅在狭小的范围流通如在一村一寨交易,食品的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有一定的熟悉,对食品安全有相当的把握,无需追溯。

第二,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较密切。目前我国食品问题处于高发期,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对人们日常饮食影响较大的食品问题,否则力量分散,不分大小主次一把抓,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第三,纳入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应当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方面,小企业可能难以承受建立追溯制度的成本,而且小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极小,对市场影响小;另一方面,大企业资金技术雄厚,市场份额大,通过解决大企业问题可以基本做到保证食品安全,另外,大企业良好的市场声誉也会迫使小企业自觉保证食品质量以求生存。

综合以上条件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我们认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范围应该包括:一定规模经营者经营的日常食用的果蔬、畜禽、乳制品、粮油、酒水等。

2.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具体运作过程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核心在于食品信息,在食品信息的选择、采集、分析、采用、管理等步骤中,涉及多种技术的应用。推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可以遵循以下思路③: (1)选择产品标签作为市场准入的管理工具;(2)选择追溯码作为追溯手段;(3)选择生产履历中心作为管理内容;(4)建设信息查询平台与消费者沟通;(5)统一编码规则,推进通查通识;(6)合理分担投入,减轻农民负担;(7)继续推进试点。

3.明确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参与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和责任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参与者包括生产方、加工方、运输方、销售方、消费方、监督方。每个追溯单元作为独立参与方,有义务核实前一追溯单元的食品去向信息并记录在本单元的信息以及流向下一单元的信息。每一追溯单元都有权利要求前一追溯单元对不真实的去向信息进行更正,如不更正,权利方应当对该问题记录说明并向有关监督主体报告。同时每一单元有义务保证其记录信息的准确性。此外,监督者有权对追溯信息提出质疑,信息记录方应当合理说明。

每一参与主体只要未履行其追溯义务,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无论问题是否由其未履行义务而导致,都应当承担一定责任。

(二)执法层面

(1)转变执法观念。执法不仅仅是依法办事,更重要的是选择妥当的方式执法;执法不仅要执行法律的明文规定,更要贯彻落实法律的背后宗旨。法律经常进行抽象性规定,而具体方式、执法时的态度力度等等都是由执法人员自己把握,执法人员应当选择成本低、抵抗小的方式,采取暴力性小、当事人容易理解的态度执法。

(2)进一步明确执法部门职责。执法权的基础在于法律对其职责的规定,职定才能责明,否则容易出现:当履行某一职责有利时,各部门一拥而上;当履行某一职责有害时,各部门相互推诿。结果要么是监管不能,要么是无人监管。"按照国务院目前对各部门职能分工的规定,农业部门的职能只是负责初级农产品,进入加工领域有质检部门负责,进入市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这一规定在某一环节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当是明确,但在两环节交叉的部位,就会出现职责不明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确定职责归属的机制。目前国务院设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就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但是地方政府的协调机构往往缺位。应当尽快全面建立这样的协调机制。

(3)统一各部门的执法规划。"虽然各部门都在积极做工作,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各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开发、缺乏共享,无疑使国家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使用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必须做好各部门各行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统一规划,做到各环节良好衔接。

(4)优化执法方式,切实监督参与主体建立有效的追溯制度。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政府、消费者而言,其根本目的是保障食品安全,而对于生产经营者而言,必然要以追求更大利润为目的,两者不完全矛盾,但存在分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律的规定时,要求经营者建立追溯制度,不可仅以强硬的行政命令强制,否则会挫伤经营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经济的活力。政府应当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妥善地引导建立追溯制度。如对参与建立追溯制度的主体提供技术支持,税收优惠等,而对于那些已给予了经济优惠,有必要建立追溯制度而没有建立的经营者,再施以行政手段。

(三)司法层面

司法机关应该秉承立法旨意及时代背景,依法审判有关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案件,合理简化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纠纷诉讼程序,快速、有效地维护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参与人权利,确保义务违反人承担责任。司法机关可以建立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集,一定条件下可以公布相关信息以警示相关利益主体。我国也可以借鉴美国的集团诉讼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司法救济途径。

(四)其他层面

1、从软法层面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

软法是指经共同体协商而制定或认可的,由共同体自我约束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能产生实际效力。"软法的效力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行为人的自愿性遵守,二是行为人的习惯性遵守,三是行为人的受制性遵守。"④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中,软法包括(1)经营者制定的追溯标准,它是经营者的自我要求,取决于经营者资源性遵守与习惯性遵守;(2)地方区域、行业协会制定的追溯标准,它是一定范围的经营者共同体制定的,代表了经营者自身的意志,也融入了其他方面的意志,这样的追溯标准对经营者而言是受制性遵守,受制性表现在批评、共同体内部制裁、取消资格等。(3)国家机关制定的无法律强制力有关追溯制度的指导性文件,经营者可选择性地遵守,这取决于经营者的自愿。

软法对于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有重要意义。首先,软法的制定有经营者的参与,软法规定的追溯制度更容易得到贯彻。其次,软法的制定多方参与,能进一步保证追溯制度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最后,软法规制追溯制度,节省了大量国家法(硬法)资源。

2、从法律之外的层面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需要法律的规制,也要非法律因素支持。全社会从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行为意识上选择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制度才能牢固建立、良好运行。目前,我们应当着重做好在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的宣传介绍,促进社会对追溯制度的认识、认可、支持和追求。只有消费者愿意积极购买能追溯的食品,经营者才有动力对食品建立追溯制度,追溯制度才能长久运行。

第二,加强社会公众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的宣传。食品安全关系到社会的每一主体,保障食品安全不仅仅是国家机关、经营者的责任,任何一个社会公众都应当为食品安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食品安全隐患,人人都有义务揭发,对于促进食品安全,人人都应支持。如果每一个人都对食品安全负起责来,食品安全保障将不再是难事。

四、结语

目前我国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行业建立起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但制度在技术操作方面、统一性方面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这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方面改进,需要国家机关、经营者及普通公众的积极参与,需要法律的支撑,同时也需要非法律因素的辅助。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具有远大前景,在社会公众的参与支持下,追溯制度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

注释:

①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轻和地方部编.食品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②莫锦辉、徐吉祥:《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现状及其作用》,载《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③石言:《加快推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建设》,载《轻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第5期

④黄茂钦:《经济领域的软法治道》,载《经济法论丛》2011年02期

作者简介:邓伟,男,(1991-)湖南耒阳人,西南政法大学2010级经济法学院本科生;游伟,男,(1990-)四川遂宁人,西南政法大学2010级经济法学院本科生;闫鑫,女,(1989-)四川成都人,西南政法大学2010级经济法学院本科生。

作者:邓伟 游伟 闫鑫

第2篇:试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极少数地方政府发布了一些法规。相比之下,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应用可追溯系统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国外发达国家可追溯制度取得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实施可追溯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追溯制度;国外经验

1 我国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①极少数地方政府发布了一些法规。如:2001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了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可溯源制。2002年,北京市商委制定了食品信息可追踪制度,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购进和销售食品要有明细账,对购进食品按产地、供应商、购进日期和批次建立档案。②进行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初步试点。如上海建立“上海超市农产品查询系统”,山东寿光实施蔬菜可追溯信息系统,江西建立水果溯源信息系统等。

2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发展较为成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应用可追溯系统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①欧盟:立法强制企业实施可追溯。2002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规定每一个农产品企业必须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辅料及相关材料提供保证措施和数据,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②美国: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自愿性可追溯系统。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主要是企业自愿建立。美国的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了自愿性可追溯系统。由70多个协会、组织和100余名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组成了家畜开发标识小组,共同参与制定并建立家畜标识与可追溯工作计划,能够在48小时内确定所有涉及与其有直接接触的企业。③日本:从肉牛可追溯拓展到整个农产品领域。在政府的推动下,日本从2001年起在肉牛生产供应体系中全面引入信息可追踪系统,系统允许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输入包装盒上的牛肉身份号码,获取他们所购买牛肉的原始生产信息。随后追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领域。此外,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都纷纷制定和实施了农产品追溯制度(见表1)。

3 对我国实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相关建议

国外发达国家可追溯制度取得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实施可追溯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①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要逐步建立,在没有足够的经验之前,应该选取肉牛等单位价值比较高的产品进行试点,获得一定的成功和经验后,再向其他产品推广。②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立中的主导地位,可以像欧盟那样,通过立法或出台部门规章制度强制一部分企业实施可追溯,等市场条件逐渐成熟,再逐渐过渡为市场化运作。③在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过程中,应该首先选择规模比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试点,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叶春玲,实行农产品追溯制度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

作者:于明 邹伟 陈小辉

第3篇:基层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供应室 质量管理 追溯制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88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再生医疗器械消毒、清洗、灭菌处理和储存发放中心,根据感科要求供应室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和保存,实现对消毒物品的追踪。对实施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遇到的问题

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追溯制度的认知不同:在以往的供应室工作中灭菌过的物品发放到科室后未再实行追踪和召回,如今对此制度实施感到有一定困难,如:科室设施不完善、物品未做到统一回收、质量监测资料不全、有些物品上的标识内容填写不详细,工作人员对制度实施产生认识上的差异。

洗涤程序不规范统一:我院外科系统基本均设有换药室,其所需的器械均由由科室的护理人员负责洗涤和打包,这些护理人员没有参加过对诊疗器械、器具洗涤、包装程序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加之换药室条件的限制,没能按《CSSD清洗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操作,造成洗涤后的器械质量有差异,记录简单。

器械的包布和盛装器械的容器不规范和统一:①科室自备消毒包的包布主要以棉布为主,同时各科室为了节约开支,包布反复使用至不能再用方丢弃,每天用的包不能做到一用一换洗,有些包布的制作未按照院感的要求进行制作。②个别科室使用无孔的铝盒、缸子装物品和油纱,不符合装载灭菌物品容器的要求。

消毒员的工作和责任心不到位,造成消毒登记、监测不到位:①消毒员灭菌前要求在待灭菌包上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此项工作在我科运行过一段时间后因忽视了监管就没再执行下去,影响物品追踪召回。②科室每周对灭菌器做1次生物监测。经56℃生物箱培养48小时方能出结果。针对手术室植入物器械灭菌科室因没自含式压力蒸汽生物指示剂、第五类化学指示物,不能做到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器械包,存在质量监测不到位,灭菌器械追溯依据不足的问题。③租赁手术器械送我科灭菌,与我院手术器械一样登记,未设专项灭菌、监测、发放登记本,存在管理缺陷,灭菌监测记录不详细影响器械追踪,遇到纠纷无法提供可靠依据。

对策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CSSD清洗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管理规范》,从而提高消毒供应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和专业能力。

统一洗涤程序:建议护理部、感科组织各科换药室护理人员学习《CSSD清洗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技术操作由供应室人员讲解诊疗器械的洗涤程序及注意事项。

加强灭菌质量的管理:完善和建立灭菌质量管理登记本,由消毒员进行器械名称及数量的核对并登记签名,根据器械性能选择高压蒸汽灭菌或低温灭菌,并对灭菌结果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放行[1]。对租赁手术器械科室要制定管理办法,同时加强与手术室沟通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也为科室及医院举证提供可靠依据。

加强硬件建设:依据《CSSD清洗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护士长积极向院领导反应供应室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取得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尽快改善供应室布局,购买清洗设备和快速自含式压力蒸汽生物指示剂、第五类化学指示物以满足器械洗涤与灭菌质量监测的需要。

主动创造条件:供应室应因地制宜,在洗涤间增加浸泡池,把科室换药碗、缝合包统一回收处理、发放,使许多科室的消毒灭菌物品得到规范化管理,也推进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陈春丽,沈开翠,侯秋华.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手术器械灭菌质量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808.

作者:邓素梅等

第4篇:护理质量可追溯制度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质控小组,科室质量控质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质量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分工和责任明确。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亲自抓,抓管理,勤检查,促落实。

2、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可追溯机制,护理质量管理委员每季度定期对上一季度护理质量检查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对质量标准中不适宜的条款进行修订,以利持续改进,促进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把护理质量管理贯穿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重点抓环节与终末质量,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做到抓质量与完成各项任务相结合,质量与安全相结合,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效能。

4、各质控组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管理下,积极开展工作,对每次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将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到科室,督促科室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5、各科室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积极改进。

6、护理部质控组在各科整改后,及时进行质量复查评价,并将质量考核信息及时上报主管院领导,主管领导针对护理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批示。

7、对个别科室反复存在的质量问题,经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组多次督促无果,按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8、护理质量可追溯程序:护理部质量控制组在质量检查后的24小时内,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科室应立即组织本科质控人员及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改进,并进行效果评价,在1周内向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申请复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接申请后在24小时内做出应答,如遇周末,则在次周周一组织质控组对该科室复查,并做出复查结论

曲沃县中医院护理部

第5篇: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可追溯制度

根据质量管理年要求及 医院安全重点工作,护理部持续抓好护理服务安全,建立健全新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科护理质量监督员的作用。切实落实好核心制度,将质量安全责任细化到人,落实到位形成可追溯机制。

1、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不定期的进行护理质量检查。

2、严格执行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3、抓好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及一些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薄弱人员,严格管理、加强重视、经常检查护理工作关键流程的落实。

4、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发挥护理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督察委员会-科室质量控制组三级质控管理组织作用,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人、到位。

5、对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做好性质的评估工作。及时收集相关事件的有关资料,掌握事态发展状况,做好保留差错事故现场及物品的保护。

6、发生差错事故后立即上报有关部门,采取有关措施立即组织抢救、补救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将事故差错降低在最小范围。

7、成立事件处理小组,作好事件处理纪录,追查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责任人、后果。对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按照有关条例给予定性处理。

8、对疑难未定性的差错组织学术讨论。

9、对发生差错的责任人,要反思事件发生的严重性,让其认真剖析自己,查找自己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本着教育护理人员的态度,为避免今后发生此类事件做好预防工作。

10、质量安全列入对科室及个人考核中。

第6篇:手术室护理质量可追溯机制

成都市XXX第二人民医院 手术室护理质量可追溯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现根据《XX医护理质量可追溯机制》,特制定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可追溯机制》如下:

一、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二、每年根据护理部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和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动态,修定科内护理质量管理计划。

三、不断完善修订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班工作标准。

四、不断完善修订手术室各级各岗位护理人员职责,完善护理工作流程,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负责,能落到实处。

五、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加强质量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管理。如:手术病人交接、安全核查、风险评估、标本交接、院感管理等制度的执行,记录完善。

六、认真实施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每月开展质控活动4次,对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的角度和执行人的角度客观地进行追溯,及时分析、及时整改,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价。

七、责任追溯过程中,对执行人不按规定、原则、标准、流程和职责开展工作,按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考核,同时,加强对责任人的教育培训。

八、对相关科室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或当班护士,及时改进。

九、加强科内护理人员对科室质量管理制度标准的培训、学习,使之能熟练掌握运用,提高执行能力。

十、加强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护理质量。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

第7篇: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1目的

为了防止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混淆及误用产品,更好的分析不合格产品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必要的产品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能追溯至其原始状态。 2范围

适用于本厂采购、生产、交付的产品。 3定义

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录来追溯产品的生产历史。 4职责

4.1供方:负责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 4.2供应科:

4.2.1负责监督供方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 4.2.2负责标识购进物品的产品属性。 4.3质检科:

4.3.1负责标识经检测后产品的合格状态。 4.3.2负责监督生产现场、仓库物品的标识情况。 4.3.3负责追溯产品的形成过程。

4.4生产车间:负责标识使用中的原料及生产过程中的产品。 5管理方法

5.1产品标识的内容:产品的名称、批号、数量、状态、检验人员、检验时间等。

5.2标识的方式:可采用分区域挂牌、贴标签等方式。 5.3进厂原料的标识

5.3.1如供方所提交产品的标识已清楚的标明了产品的属性,且该原料容易区别、辨认,本厂可以不再对该物品进行标识。否则仓库需采用分区域、张贴标签等方式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材料进行标识。 5.3.2原料的检测状态的标识:原料在未检验之前需放入规定的区域,标明“待检”。检验后合格品入库,按照5.1及5.2的要求进行标识。不合格品放置在特定区域内并做好退货准备或相关处理工作。 5.4在制品的标识

5.4.1如在生产过程中产品本身的属性及批号等无法识别又要转入下道工序时,应对产品进行标识。

5.4.2在制品检测状态的标识:在未进行规定的检测之前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在标识牌上标明产品的状态并签名,不合格品放入规定的区域存放、标识,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5.5成品的标识

5.5.1未进行检测的成品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待检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发放产品合格证,在合格证上需标明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执行标准、检测人、生产单位等。经检测后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域存放,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5.6标识的保持管理 5.6.1产品的标识不能因搬运、雨淋、管理不善而消失,以防止产品误用或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以保持其可追溯性。

5.6.2发现标识不清或无标识的产品,应立即向标识的责任部门或质检科报告,产品暂停流转、使用,直到重新检测、确认、标识后方可流转和使用。

5.6.3质检科负责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的标识进行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按照有关程序的规定作好标识,无状态标识的产品不得使用、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5.6.4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标识用标签、标识牌等应有专人保管,不得随意放置。

5.7可追溯性:本厂产品的追溯要求追溯产品所使用原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批号、相关作业人员及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工艺的控制情况。因此,所有工序的生产应在生产过程控制记录上详细注明相关信息。

第8篇:工程质量追溯制度(指挥部)

XXXX建设指挥部

工程质量追溯档案管理办法

1目的

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记录标识,明确各分部、分项实体工程及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责任人,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并满足工程质量可追溯性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实体工程,换填、盲沟、涵洞基底处治等隐蔽工程,高填方、混凝土拌合、浇筑等关键部位以及张拉、注浆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及成品质量控制。 3 组织机构

指挥部成立工程质量追溯工作小组,负责工程质量追溯档案的建立、实施。工程质量追溯工作小组由指挥长任组长,指挥部总工任副组长,指挥部、总监办、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任组员。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4 职责

4.1 指挥长领导主持指挥部质量管理工作,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责任目标。

4.2 指挥部总工负责主持编制并实施工程质量追溯制度,确保质量追溯体系有序运行,组织实施日常质量稽查及成品验收工作,主持质量事故分析会,根据工程质量追溯档案记录对事故责任人严格执行质量奖罚制度。

4.3指挥部质量技术处负责工程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实施。在施工

过程中开展质量稽查工作,对关键部位、关键工艺及成品进行检查验收,填报质量稽查记录表及相关台账,行使质量否决权。

4.4指挥部合同管理处负责在计量前核对工程质量追溯档案,对档案记录未通过验收的不予计量。

4.5 总监办严格执行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技术标准、规定,严格监理,杜绝质量事故,消除质量通病。加强对承包人自检频率的监督,保证对建设项目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等的全过程旁站监理。

4.6 项目部必须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批准的设计图纸及文件、工程合同条款精心组织施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奖惩制度,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追溯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4.6.1 工程科负责对工段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关键部位、关键工艺及成品进行检查验收,收集整理质量管理资料及相关影像资料。

4.6.2试验室负责提供工程质量控制相关试验数据,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参与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质量管理依据,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混凝土及钢构件等进行检验,对高填方、混凝土工程等关键部位施工进行全过程旁站管理。

4.6.3 设备物资科负责组织原材料进场检验,落实材料使用情况,如发现不合格材料,应及时清退出场并记入供应商信用评价记录。

4.6.4 工段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重视和支持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正常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积极配合指

挥部、总监办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4.7 工段技术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直接责任,负责组织、落实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对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工程质量责任人登记表真实有效,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序运行。

4.8 工段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对现场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按规范要求开展质量检查、工艺控制、报检、整改落实等工作。 5 管理内容与控制要求

5.1 施工中工程质量相关责任人填写工程质量责任人登记表,作为对施工工序、成品、半成品等进行质量追溯的记录标识。

5.2 路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分项工程划分填报并传递工程质量责任人登记表,以工程名称(拼音首字母缩写)、里程桩号作为成品编号,如K0+750~K0+760段抗滑挡墙,编号为KHDQ07500760。

5.3桥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划分填报并传递工程质量责任人登记表。涵洞以工程名称(拼音首字母缩写)、里程桩号作为成品编号,如K0+591涵洞,编号为HD0591;桥梁以工程名称(拼音首字母缩写)、里程桩号、工程部位(拼音首字母缩写)、施工图编号、工序名称(拼音首字母缩写)作为成品编号,如K7+310桥0-0#桩基钻孔,编号为QL7310ZJ0-0ZK。

5.4 涵洞盖板、水沟盖板、梁板等成品应单独填报工程质量责任人登记表。涵洞盖板、水沟盖板以成品名称(拼音首字母缩写)、预制时间作为半成品编号,如6月27日预制的涵洞盖板,编号为HDGB20120627;桥梁梁板预制,以成品名称(拼音首字母缩写)、时间、工序名称(拼音首字母缩写)作为成品编号,如6月27日梁板钢筋安装,编号为LB20120627GJAZ;涉及成品安装的,应将成品编号记入材料使用情况。

5.5 同一里程段落内施工内容相同,但责任人不同的应单独填报。 5.6 表内一级技术交底由工段技术负责人填写,二级技术交底及成品、半成品使用情况应由现场技术员填写,其他相关责任人按要求填写、传递工程质量责任人登记表,过程中实行实名签名制,使其可逆向追溯到源头。

5.7 最终工程的计量、交付以工程质量责任人登记表检验状态并附检验评定表作为标识记录。

5.8 施工过程中,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除进行记录标识外,根据工程质量责任人登记表追溯相关人员责任,并按违约处罚实施细则严肃处理。 6 相关质量文件与记录

6.1 原材料质量文件

对于进场的原材料要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到现场的原材料是合格的。严格执行进场材料报验制度,严禁原材料未经报验就用于施工。同时,对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及不合格品记录等要建立统一台账,对材料的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及不合格品退场记录等原始材料必须统一存放,必要时保存影像资料,以备追溯查验。

6.2 隐蔽工程及工程隐蔽部位质量资料与记录

对盲沟、软基换填、涵洞基底处治等隐蔽工程及工程的隐蔽部位,必须附图表详细描述处治桩号、位置、几何尺寸、处治方案等记录备案,并保留施工过程中等不同阶段的影像资料以备追溯查验。

6.3 桥梁工程须按以下工序进行工程质量责任人登记表的填报,但不限于:

桩基钻孔;桩基钢筋安装;桩基混凝土浇筑;系梁;墩柱钢筋安装;墩柱模板安装;墩柱混凝土浇筑;桥台钢筋安装;桥台模板安装;桥台混

凝土浇筑;桥台回填;盖梁模板安装;盖梁钢筋安装;盖梁混凝土浇筑;盖梁张拉;盖梁注浆;梁板钢筋安装;梁板模板安装;梁板混凝土浇筑;梁板张拉;梁板注浆;梁板吊装;桥面系施工;桥面铺装;防撞墙施工。

6.4 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操作人员实名签名记录

对于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操作人员实行实名签名制度,并连同其身份信息详细登记后作为追溯档案资料永久保存。下列项目主要操作人员必须实行实名签名制,但不限于:

(1)软土路基处治机械操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 (2)盲沟埋设现场管理人员;

(3)涵洞基底处治劳务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 (4)涵洞盖板预制场、混凝土拌和站负责人;

(5)涵洞基础、涵台混凝土浇筑劳务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 (6)桥梁工程所有工序所涉及主要人员(含操作人员); (7)填方机械操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

(8)水稳料、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操作人员、负责人; (9)缺陷处理操作人员。 6.5 质量缺陷的追溯和备案

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缺陷及质量问题,须报总监办后,由指挥部组织检查、分析、追溯、处理、备案。杜绝未经上报批准,擅自采取处理措施。

6.6 施工现场标准化标识管理

施工现场必须设立醒目的施工标牌。原材料(材料名称、产地、进场日期、数量及检验状态等内容)、成品(编号、检验状态等内容)均须根据

工程质量过程控制记录表进行标识。 7 定期汇报及总结

指挥部质量技术处建立工程质量稽查台帐,每月25日按时上报。每进行一次质量工作总结,以明确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以利调整工作程序、方法和重点,在动态管理下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8 往来文件、信息记录

信息分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包括:质量监督站、交通局、总监办、项目部等部门、单位的外来文件,技术标准、规范条文,工程合同方、第三方检测、供货厂家等相关方反馈信息及投诉,用其它手段从外部直接获取的有关质量、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文件。

内部信息包括:公司的往来文件。

对这些文件的处理可通过文件传递、网络交流等方式进行,但质量技术处必须做好收、发文登记等记录,并分类存档以备追溯查验。 9 附则

本办法的解释、修订由指挥部质量技术处负责,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9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杭州三园茶业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提升我公司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全程监管能力,探索在农业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经验和模式,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2014年起开始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一、筛选合理的追溯软件系统

为了寻求合理、实用、方便、易操作的追溯软件系统,经过多次试验,我们最终确认了杭州百代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的软件进行实体操作,初步建立了公司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监管管理平台,目前试点工作正在进行,几种软件各有优缺点。

二、确定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主体

通过认真筛选,确定两个单品的茶叶为主要渠道,其中确定径山茶为主题的农产品的质量体系建设,对茶叶采摘、施肥、除草等相关环节进行操作式记录,在销售出的农产品中保证客户能够查询到从生产加工等流程全面透明化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条码制。

三、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公司茶叶生产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我公司的茶叶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径山茶在市面上的良好口碑,确保茶叶生产者收入的稳定增加,确保茶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全面推行“从茶园到茶壶”的责任制工作,健全“三表一册”生产管理原始档案,这既是绿色生产原始记录,也是农户茶叶生产技术的明白资料。

四、企业实行准入准出制

我公司作为专业生产径山茶的生产企业,对进入市场的茶叶实行准入制,对初级加工包装后销售的茶叶实行准出时加贴可追溯条码的监管运行机制。对进入企业进行销售的茶叶进行二维码等防伪标签,并将不合格编码及时上报县农牧局进行复检,不合格者坚决予以销毁,并对相关基地进行跟踪抽查。

五、全面推行茶叶质量抽检制

公司自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之后,由农产品质量检测办公司负责对采收上市前的茶叶产品进行全程跟踪检测,推行上市前统一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允许上市,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再次抽检合格后方可上市。

六、追溯信息系统基本建成

公司配备电脑和追溯条码专用打印机,确保了追溯软件的正常运行。将茶园地块管理、茶园农事操作、干茶加工操作、种植信息、施肥信息、检测报告等基本情况,录入追溯平台,建立中央管理数据库进行管理。追溯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追溯关键点与质量控制点有机结合,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为科学管理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提供了有效的工作载体。基本达到了有效记录、链接、传输、监督追溯信息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了通过网络查询可追溯产品和企业质量安全信息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上一篇:计划免疫工作计划下一篇:交通事故中的疲劳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