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内容

2022-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通过规范体系表现出来的,必须借助于有力执行才能发挥出制度规范效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内容

炎症性肠病个案护理管理的相关内容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个案护理管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3年11月~2014年3月之间的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和随访的基础上,实验组还要进行个案护理管理。分别在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1个、3个月和6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个案护理管理后,试验组在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个案护理管理办法,提高患者治愈率,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个案护理管理;护理效果

一般所说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其英文名为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称IBD,其是指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炎症性肠病多见于欧美国家,但是近几年我国发病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IBD在青壮年中的发病率较高[1]。UC的症状主要为小腹或左下腹疼痛、绞痛并伴有便血、较轻程度的腹泻;CD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呕吐及因此引起的营养不良,或是病人很长时间内出现低热也可能出现由其他病症造成的高烧,或是引发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症状。由于目前对与引发IBD的原因还不明确,所以对其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与药品。但是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个案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有利于患者康复,改善痊愈后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获取资料

取2013年11月~2014年3月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炎症性肠病病患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30例、女40例,年龄5~50,平均年龄为30.4岁。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根据研究与对比两组病人的各个条件均相似,所以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的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都接受常规的护理和随访。常规的护理的内容如下: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熟悉并叙述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熟记对造成患有IBD疾病的若干原因。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康复的情况。实验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要进行个案护理管理,其内容包括:(1)对病患的初步了解并进行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籍贯、生活环境、营养状况、了解病人的患病史、婚姻状况及家属和本人的文化程度、入院时的症状及时间、诊断方式、患者的体重、生命体征、有无过敏史、患者的联系人等[2]。(2)对患者的症状的进行详细的记录。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其特征为多发性溃疡、弥漫性炎症、结肠上皮的脱落或排除。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持续并反复的出现腹痛、腹泻等,出现或重或轻的全身症状,出现关节炎等肠外症状,严重的急性发爆发的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中毒、肠穿孔、结肠扩张等症状。克罗恩病多发于胃肠道各部位主要以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其特征为肠粘膜呈铺路石样,是被正常组织隔开的粘膜溃疡,病变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表现为,右下腹、脐周围反复出现腹痛、腹泻或腹部出现肿块,伴有全身症状,形成瘘管并存在肛门周围的病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肠梗阻、吸收性营养不良、脓肿、肠穿孔等。(3)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对于腹痛的患者要耐心解释出现腹痛的原因并嘱咐患者在并发是需要卧床休息,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建议病人多与他人进行交流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缓病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鼓励其积极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的治疗。对患者进行用药的指导详细解释用药的机理及用药的时间、方式。例如服用水杨酸制剂需要引用大量的水,以便其中的磺胺的排除。对于腹泻的患者要观察其大便的颜色及量。急性病或全身症状的患者应嘱咐其卧床休息,适当保暖防止腹部受凉以便减弱肠道的运动进而减少排便的次数。饮食要注意清淡,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禁食生、冷、硬、辣等刺激性食物。对病人进行保留性的灌肠,并注意灌肠时的卫生及其注意事项。使用思密达进行止泻后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身体虚弱的病人,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生活,陪同患者外出检查,嘱咐患者坐起动作要缓慢防止直立性症状低血压唇线心悸、眼前发黑、头晕的出现[3]。时刻观察病人的病情发展、血红蛋白及血清蛋白的变化、饮食情况、体重的变化等,贫血的病人进行输血,给予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输血浆、人血蛋白的措施,重症的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焦虑的患者进行耐心、细心地疏导,使患者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取得家属及病人的信任,鼓励家属及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3 评价的方法

观察60例IBD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1个、3个、6个月的治疗效果,且分为非常好、好、一般、差四个等级。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要求他们如实地填写问卷。收回问卷进行整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尚可、差四个等级。对上述的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3讨论

炎症性肠病个案护理管理,具有较显著地效果,炎症性肠病个案护理管理优于常规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是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的配合医院相关的治疗,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个案护理科以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院治疗炎症性肠病研究的发展。所以在IBD治疗与研究的过程中实施个案管理护理师非常重要的性,医院有关部门要切实地做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朱燕 王俊俏 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 2010

[2] 朱迎 丁霞芬等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护理管理杂志 2013

[3] 杨霞 刘华平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中国护理管理 2013

作者:张皎

第2篇: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内容与导向

摘 要 在当前动荡、不确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我国应通过改善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与增长质量,提高我国独立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逐步实现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来建立市场真正相信的钉住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内容与导向。

关键词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内容;导向

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二是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发挥“有管理”的优势;三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

一、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就是要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理论和经验都表明,供求大体平衡时资源配置有效性高。如果供求不平衡,资源配置就难以实现最优。当总出口长期小于总进口,表明资源并未充分向出口部门配置,结果是外汇短缺,无法满足包括消费品和生产投资品在内的进口需求;当总出口持续明显大于总进口,就表明资源过多向出口部门配置,出口争取到的外汇无法通过进口消化,而是变为对外投资;当投资集中于境外低收益领域时,表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考察资源配置效率,主要应看经常项目是否平衡。国际收支中除经常项目外还包含资本项目,由于资本项目具有跨周期投资的特点,难免掺杂投机性活动。国际经验表明,以资本项目来衡量汇率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代表性不强,直接反映实体经济活动的经常项目更具代表性。外汇储备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重要项目,一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外汇储备有不同要求。外汇储备牵涉到跨周期积累问题,如果外汇储备不足,在某些阶段可以通过比较明显的顺差来补充,但中长期看经常项目平衡还是最有利于资源配置和国民福利。

二、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来把握对汇率浮动的管理

对汇率浮动的管理主要体现三个取向:一是在宏观经济上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异动,防止汇率过大波动和金融市场投机;二是汇率向引导优化资源配置、趋向国际收支平衡的方向调整;三是与大多数企业在资源配置优化过程中的承受力相适应,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关闭和裁员。

根据均衡汇率决定理论,可将汇率看作经常项目差额或贸易收支差额的函数。如果函数关系是线性的,就可以根据差额情况相应地调整汇率。当然,汇率与贸易差额之间的函数关系很可能是非线性的,因此汇率浮动过程中,要注重渐进、适度,根据国民经济的条件和国际收支的条件进行动态调整。

汇率调整会给企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压力,但若贸易顺差仍较大甚至快速增长,就表明企业总体上是适应的,调整是可以承受的。如果贸易顺差快速减少,表明企业适应能力还需要提高。汇率调整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充分发挥正确积极的因素,控制不利因素,还要综合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国际合作等因素,维护好战略机遇期。

汇率调整可以改变国民经济内外比价关系,引导资源在对内和对外部门之间优化配置,促进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这些变化反过来又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对经常项目收支进行调节,两者互相促进,实现经济均衡可持续增长。

汇率调整也将对资本项目收支产生影响。对此,要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加强对冲的准备,严格控制外债规模,限制外债结汇,加大对非法外汇资金的查处力度。在必要时,也可以采取限制资本流入和流出的临时性管理措施,最近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就强化了外汇管理措施。

三、以一篮子货币作为汇率调节的参照系

汇率浮动主要是调节实体经济中的总进口和总出口,所以调节不能仅针对一国的双边贸易状况,也不能只看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从理论上看,最能代表贸易品国际比价的指标是实际有效汇率,即由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它既反映了美元和其他国际主要货币的交叉汇率的变化,也经过了对各国通货膨胀差异的调整。对货币篮子的构成存在多种意见,尽管要考虑贸易状况和参照资本流动等因素,但由于资本流动的规律性较差,因而总体上以贸易加权为主、适当加入其他考虑。具体选择上,有效汇率篮子中的货币应该多元化,以体现贸易和投资的多元化。在计算权重时,主要根据经常项目收支的情况,并结合资本项目收支和本国经济主体跨境收支的币种结构,选取与本国经济来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以及经济交往中使用频繁的货币作为篮子货币。

以实际有效汇率作为管理汇率浮动的操作目标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未包括通胀差异调整的名义有效汇率更为常用。一是实际有效汇率的调整指数(即不同国家可比物价指标)很难确定。国际上一般选用CPI,但是经济学界认为CPI中包含很多不可贸易品,不一定合适。其他替代指标有PPI、GDP平减指数、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数等,但它们的接受程度都不太高。二是计算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时间滞后和数据可得性的约束。CPI 等物价数据的时效性和可得性比较差。与汇率数据容易获得且实时更新相比,CPI 和 PPI 的数据一般要滞后一个月,GDP平减指数至少滞后一个季度,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数滞后更多,而且不同国家的统计口径差别较大,一些国家可能没有可比的数据。

参考一篮子货币与盯住单一货币相比,更能发挥调节进出口、经常项目及国际收支的作用,也更能体现出汇率上下浮动的特点。人民币对单个货币有升有贬双向浮动,整体上则是在合理均衡的基础上保持稳定。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一直是重点强调的内容。中国在不断扩大全方位开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主要看经常项目尤其是贸易收支)、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汇率形成机制时,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未来可尝试定期公布名义有效汇率,引导公众改变主要关注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习惯,逐渐把有效汇率水平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参照系和调控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晓炼.不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J].中国金融,2010,04

[2]左杰.浅析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J].科技与经济,2006,03

[3]夏斌,陈道复.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中国的利益[J].理学论坛,2010,11

作者:卢琪

第3篇:试论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体系的架构内容

摘 要:从干部人事管理客体和干部人事管理内容这两个维度来看,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体系的架构内容应包括分类制度和专项制度。在分类制度建设中,在健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这三类干部人事制度的同时,需重点做好制度创新和制度配套两方面工作。在专项制度建设中,要逐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制度,整体推进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关键词:干部工作;制度体系;法治化

完善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应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笔者认为构建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体系需要从两个维度来进行,一是从“人”(即干部人事管理客体)的维度来进行构建;二是从“事”(即干部人事管理内容)的维度来进行构建。从这两个维度来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体系是有关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人”与“事”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应包括分类制度和专项制度这两方面内容。

一、分类制度

“分类制度”是指针对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建立分类制度,首先要进行干部分类。“所谓干部分类就是以工作任务的工作性质、社会组织的社会职能和性质以及职位的不同职能和性质,对干部进行合理分解,以便对干部进行分类管理。”[1]干部分类的实质是将人或职位分成不同的类别,并据此提出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2000—201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要“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

(一)党政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在法律制度方面,党政机关干部工作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为重要依据。除《公务员法》外,党政机关干部工作法律制度还包括其他调整公务员的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01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01年6月30日),以及《公安机关组织条例》(2006年11月13日)等。此外,我国宪法、国务院组织法以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组织法也对有关公务员的产生、任免以及权利和义务做了相应的规定。

在我国整个干部队伍系统中,党政机关干部是最主要,甚至可以说也是最重要的群体。我国绝大多数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首先在党政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形成,并且很多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管理工作都是参照党政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做法。例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交流规定》《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突破的11个项目: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范围、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

(二)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我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因组织性质的特点,以利润和效率为主要目标的国有企业,现已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干部人事管理机制。比如,取消国有企业行政级别、实现用人机制的多元化改革、建立有效的薪酬和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全方位监督制约举措等各项改革措施确立了适合国有企业自身特点的领导人员选拔、激励和监督机制,有效整合了外部资源,初步实现了传统干部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

按照《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要求,今后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目标是:以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为此,要规范董事会,建立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化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新的方式方法;规范制度,不断完善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机制;扩大民主,提高中央企业选人用人公信度[2]。

(三)事业单位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一般由国家设置,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事业单位不同于政府机构,后者是国家机关,而事业单位是社会服务组织,其人员也不同于公务员。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条例》共10章44条,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条例》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将岗位设置、公开招聘、竞聘上岗、聘用合同、考核培训、奖励处分、工资福利、社会保险、人事争议处理,以及法律责任作为基本内容,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事业单位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3]。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面临相当大的挑战。《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因此,重点要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此外,要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制度创新。当前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还未完全形成。今后要继续推进党政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尤其是加强国家立法,努力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形成有效突破。根据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加快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步伐,使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制度体系中的分类制度更加均衡。二是着力加强制度配套。建立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制度体系,需要完善配套制度,做好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之间的协调衔接,以便于人才竞争和干部交流。例如,“在公共部门内部,要实现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减少公权机关与公共服务机构、国有垄断企业和竞争性企业之间实际存在的工资福利差距,避免极高与极低现象的发生;按照权责一致、劳酬相符、注重业绩的原则,改革公共部门薪酬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为公职人员提供机会均等的职业发展空间。”[4]

二、专项制度

“专门制度”主要是对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制度规范。如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都需要专门制定制度进行规范。

(一)选拔任用制度

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干部人事工作的核心,需要重点完善和规范以下几个机制:(1)完善干部任用提名机制。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准确性。要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任用提名机制。要积极拓展提名渠道,努力探索民主提名、公开提名、责任提名,按照“谁提名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提名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要规范和限制“一把手”的提名权;(2)完善干部工作公开机制。建立干部工作公开机制是提高干部工作透明度,落实群众知情权的需要。但是公开什么、在什么范围公开、用什么方式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需要认真研究,正确把握好公开和保密之间的尺度;(3)规范竞争性选拔机制。实施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不能完全“以分取人”,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凡提必竞”、“凡提必考”,要合理确定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范围和规模,科学设置资格条件和考试方法,把真正有本事的干部选出来;(4)完善干部退出机制。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干部队伍活力。要制定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明确“下”的情形,规范“下”的程序,拓宽“下”的渠道,完善强制性干部退出制度(包括辞退制度、开除制度、弹劾制度)和自愿型干部退出制度(包括自愿辞职制度、引咎辞职制度)。

(二)考核评价制度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从总体上看我国干部考核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较大进步,但在“由谁考”“考什么”“如何考”“考核后怎么样”等问题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1)建立考核评价制度的类别体系。按照考核评价时间分类,需完善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届中考核、任期考核的相应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考评周期。(2)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干部履行职责和岗位要求的不同,合理选取不同的考核指标,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性。(3)建立考核评价主体界定机制。在推进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提高群众参与度的同时,根据考评对象与考评主体的关联度、知情度,合理界定考核评价的主体范围,实现考评的针对性和公正性有机统一。(4)完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采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等形式把考核结果向干部反馈,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调整、评优评奖、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

(三)干部教育培训制度

针对干部培训工作中面临的工学矛盾、学用脱节、干部学习主动性不够等问题,需建立健全以下三项机制:(1)建立健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结合机制。既要强化组织调训,合理设置组织调训的主题、班次、学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干部培训登记制,避免重复调训、多头调训,又要完善自主选学,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有优质的培训机构、恰当的培训内容、优良的师资可选,增强学习实效性。(2)建立健全学习与使用结合机制。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把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培训和使用有机结合。”[5](3)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结合机制。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干部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有效方式鼓励干部参加培训;一方面,严肃培训纪律,对无特殊原因没有完成培训规定学时、培训态度不认真、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

(四)干部管理监督制度

建立和完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面临着“一把手”监督难、干部监督的有效性不足这两个重点难点问题。为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是要强化运用有效的监督方式。在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的基础上,强化上一级党委对下一级“一把手”的监督。由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任前谈话、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警示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二是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权力制衡机制。在坚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同时,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严格限制“一把手”权力行使的相关制度,防止“一把手”权力的垄断。三是坚持依法从严惩治腐败。“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要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的行为,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买官卖官、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加大对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审查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6]

(五)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对干部实行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同时,要加强对干部的激励保障。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干部激励保障制度。(1)建立公平公正的业绩考核制度。奖励、激励的前提是筛选出表现突出的干部,而评价干部工作就需要一个业绩考核制度,强化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2)建立离任保障制度。干部在其工作期间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其离任退休后应当给予一定的保障,比如,经济补贴,养老、医疗保险等。(3)建立奖励表彰制度。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积极探索对干部奖励的多种形式,研究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奖励的相互衔接办法,加大奖励力度。(4)建立工资福利保险制度。实行干部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加快福利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福利货币化、透明化、规范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烈满.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9.

[2]姜志刚.着力推进中央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J].党建研究,2010(11).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J].中国人才,2011(3).

[4]李建钟.人事法律体系的构建及其性质[J].行政与法,2007(2).

[5]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N].人民日报,2009-10-09.

[6]王岐山.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R].2014-01-13.

收稿日期:2014-12-11

作者简介:龚跃(1974-),男,江苏高邮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法学研究 。

作者:龚跃

第4篇:医院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

一、分级护理制度:

1.特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①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② 重症监护患者;

③ 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④ 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⑤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⑥ 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⑦ 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点:

①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②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③ 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④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 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⑥ 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

(1)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①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② 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③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④ 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① 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二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①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② 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护理要点:

① 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⑤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三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① 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② 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2)护理要点:

① 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时要记录处理时间,执行者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师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各班医嘱均有两名护士进行查对,白班由值班护士与当班护士进行查对,小夜班医嘱由大、小夜班护士查对;大夜班医嘱由大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查对。 (2)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然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药瓶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丢弃。抢救结束后及时提醒医师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当时抢救时间。

(3)护士长每周组织大查对医嘱一次。参加人员对所查对项目记录签名。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3)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4)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外观、标签、失效期和批号,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5)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6)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7)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8)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并向患者解释清楚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9)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患者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在护理记录中有记载。 3.患者识别制度

(1)清醒的患者操作前识别,应至少要同时使用两种查对方法:一种方法是抽血、给药、注射前使用床号、姓名进行患者识别;二种方法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经核对在抽血、给药、注射无误后方可执行。

(2)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识别,填全标识内容: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 4.“腕带”识别标识制度

(1)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例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至少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

(2)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经二人核对。 5.输血查对制度

①输血前病人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②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③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④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⑤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要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6.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1)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交叉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当家属面取下假牙和贵重物品(戒指、项链、耳环),并交由家属保管。

(2)巡回护士接病人入手术间时,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问药物过敏史。

(3)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卡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后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手术过程中添加的器械敷料清点后及时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5)手术切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需送快蜡的由护工送至病理科;无需送快蜡的手术标本由手术医生或一助跟病人家属交代后,由巡回护士送至病理间,机动护士与病理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并在病理登记本上签名后连同病理申请单收走。 (6)快蜡结果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三、交接班制度

1、病房护理人员由护士长统一排班,各级护理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和护士长的安排,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工作。

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3、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5-10分钟进入科室,阅读交班报告、护理记录及交班记录本。在接班者未到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4、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交班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遇到特殊情况应做详细交待,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去。白班应为夜班做好物品准备。如抢救药品及抢救用物、呼吸机、麻醉机、氧气、吸引器、注射器、消毒敷料、常备器械、被服等,以便于夜班工作。

5、交班中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班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6、交班内容及要求

(1)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重危患者、抢救患者、大手术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理、病情变化及思想情绪波动的患者,均应详细交待。

(2)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待清楚。

(3)查看昏迷、瘫痪等危重患者有无褥疮,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固定和通畅情况。

(4)常备贵重、毒、麻、精神药品及抢救药品、器械、仪器的数量、技术状态等,交接班者均应签全名。

(5)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

第5篇: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

1.护理人员的质量评价

(1)基本素质评价: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素质3个方面来综合评定基本素质;从平时医德表现及业务行为看其政治素质及职业素质;从技术考核成绩、理论测试等项目来考核业务素质。

(2)行为过程评价:主要是对护理活动的过程质量进行评价。考核护士在护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是否贯彻病人至上的服务宗旨。

(3)行为结果评价:结果质量是对护理服务结果的评价。对护理人员质量评价内容多为定性资料,如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率、护理人员年终考核合格率等。

(4)综合评价:即用几方面的标准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凡与护理人员工作结果有关的活动都可结合在内。

2.临床护理活动的质量评价

(1)基础质量评价:即要素质量评价,主要着眼于评价执行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包括组织机构、设施、仪器设备以及护理人员素质等。

①质量控制组织结构:可根据医院规模,设置二至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并能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活动。

②护理单元设施: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来评价。

③仪器:器械设备齐全、性能完好,急救物品完好率应达100%。

④护理人员:数量、质量、资格应符合医院分级管理要求。

⑤环境:各护理单元是否安全、清洁、整齐、舒适、设施齐全。

⑥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有无各项工作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

(2)环节质量评价

①评价主要内容:a.开展整体护理情况;b.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数量及质量。c.执行医嘱准确率、临时医嘱执行是否及时;d.观察病情及治疗反应,是否动态地修改护理计划,表格记录情况。e.是否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主动护理;f.与后勤及医技部门的协调关系情况。②常用评价指标:a.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b.基础护理合格率;c.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d.各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e.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f.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3)终末质量评价(护理结果评价):是评价护理活动的最终效果,指每个病人最后的护理结果、或成批病人的护理结果质量评价。

第6篇:2012护理质量考核内容

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与内容

一、 护理文件书写

(一)体温单:使用蓝黑墨水,不得有空项、错项,不得采用刀刮、胶粘、涂黑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表格内各项连线、各种表示方法表示正确,线条清晰,粗细适中。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各项活动均在体温单42℃线下用红笔纵向顶格用文字注明。根据医嘱记录病人24小时出入量。入院当日及其后按要求有血压和体重记录。

1、 按时、准确填写各项,图表绘制清洁、整齐、无涂改。

表格绘制用笔颜色错误,一处罚10元;楣栏缺项、错误,一项罚10元;连线不正确,一处罚10元;有涂改、刀刮、胶粘、涂黑等,一处罚50元。

2、 体重、血压、出入量等填写正确。

遗漏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大小便次数,一项一次罚10元;入院当日及每周缺血压记录,一项罚10元;未记录出入量,一项罚10元。

3、 病人住院期间各项活动表述正确。

每页每一日日期栏表述不正确,一项罚10元;未正确记录手术日数,一项罚10元;病人在住院期间各项活动表述不正确,一项罚10元;请假病人没有记录,一次罚10元;药敏试验结果填写不正确或未记录,一项罚10元。

(二)医嘱单:医生下达医学指令后,护理人员在执行时正确签署执行日期、时间和姓名。按照医嘱执行单书写规范书写。

1、楣栏项目缺项、错项,一项罚10元;核对未签名,罚10元;

2、未正确签署执行日期、时间、执行者,一项罚10元;

3、签署字迹不清楚、未签全名,一项罚10元;

4、有涂改、刀刮、胶粘、涂黑等,一处罚50元。

(三)手术护理记录单:巡回、洗手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

所用器械、敷料的清点记录。准确记录。

1、填写内容有缺项、错项,一项罚10元;清点过程无二人核

对罚10元;无签名及未签全名罚10元;

2、有涂改、刀刮、胶粘、涂黑等,一项罚50元;

3、无术前物品清点记录,罚500元;无术中物品清点记录,罚

500元;无术后物品清点记录罚500元;

4、无送检标本记录,一次罚10元;用笔颜色错误,一次罚10元。

(四)患者护理记录单: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

过程、专科特点、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

客观记录。

1、用笔颜色错误,一次罚10元;

2、楣栏缺项、错项,一项罚10元;

3、有涂改、刀刮、胶粘、涂黑等,一项罚50元;

4、未按要求记录生命体征,差一项罚10元;时间记录未体现

到小时、分钟,一项罚10元;

5、出入量不准确或计算有错误。有病情变化没有及时的客观记

录,一次罚10元;病情记录、护理措施及效果与实际不符,一次

罚20元;未体现专科特点,一次罚10元;

6、未使用医学术语或用词不当,一次罚10元;未签署全名或

字迹潦草,一次罚10元;有危重、病重医嘱,但无记录罚50元。

(五)特殊护理记录单:

1、用笔颜色错误一次罚10元;

2、楣栏缺项、错项,一项罚10元;有涂改、刀刮、胶粘、涂黑

等,一项罚50元;

3、缺少日期、时间记录,一项罚10元;

4、、未签全名或字迹潦草,一次罚10元。

二、护理技术操作:按下发的护理技术项目考核五十项,抽查护理

技术操作,一项不合格,罚10元。

三、特、一级护理:检查病人护理情况及护士掌握病人治疗、护理

情况,一项缺欠,罚10元。

四、基础护理:严格执行三级护理制度,护理级别明显,按护理级

别进行护理,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做到位,执行护理常规。

1、晨、晚间护理、入院指导、巡视病房情况。护理不到位罚10元,

指导、巡视不全面、不及时罚10元。

2、查床头卡、一览表,一项不合格,罚10元。

3、抽查重危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情况(口腔护理、褥疮护理

及患者卫生情况等),差一项罚10元;

4、按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五、专科护理

1、按病种制定护理常规5种,缺一种罚10元。

2、各班护士熟悉病人情况,重点病人做到六知道。

3、掌握专科护理技术,给予病人专业的护理。

五、急救工作

1、掌握各种抢救程序及操作规程,口答不合格,罚10元;

2、掌握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的使用方法,定期保养并记录,无记

录及保养一次罚10元;

3、急救物品做到“四定”,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100%;不合

格罚10元;

4、急救药品备齐,并定期检查,不得有过期,损坏药品,一项

不合格罚10元。

六、业务学习 每月按计划学习护理知识并有笔记,一项不合格罚

10元;坚持业务与行政查房,一项不合格罚10元。

七、病区管理

1、护士着装规范,佩带胸牌上岗,文明服务。

2、病区清洁整齐,随脏随扫,走廊等易跌倒处予以醒目标识提醒

3、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无违纪违规行为。

4、各种记录簿按时填写。以上各项一项不合格罚10元。

护理部

2012年1月10日

第7篇: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护理工作直接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更能反映出质量就是生命的内涵。为社会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整体化护理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本。因此,质量管理非常重要。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根本任务。

一、医院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Ⅰ级)

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

由3—4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研究分析问题,制定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

由5—6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全面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及时研究、分析问题。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阶段考核内容。

第8篇: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护 理 核 心 制 度

靖远县中医院

1

十六项护理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三、抢救工作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

六、查对制度

七、给药制度

八、护理查房制度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十、护理会诊制度

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十

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十三、护理缺陷报告、讨论分析和管理制度 十

四、术前患者访视制度 十

五、护理文件管理制度 十

六、护理病历讨论制度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病房管理制度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与。

二、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护士长、责任护士应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医院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住院患者须知,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

三、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四、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应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五、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工作时间内必须按规定着装。病房内不准吸烟,工作时间不聊天、不闲坐、

4 不做私事、不玩手机、不上网。治疗室、护士站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原则上,工作时间不接私人电话。

六、患者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患者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并做终末处理。

七、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八、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医技、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对患者反映的问题要有处理意见及反馈,不断改进工作。

九、病房内不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值班医生与护士及时清理非陪护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严禁散发各种传单、广告及推销人员进入病房。

十、注意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和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

十一、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一次。病房卫生间清洁、无味。

抢救工作制度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二、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三、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六、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七、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八、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 6 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分级护理制度

要求: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一采取不同的护理级别。护理级别可分为特级护理和

一、

二、三级护理。各级护理均应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使患者得到全身心的护理。

特级护理 护理指征:

1、严重的脏腑功能衰竭及需要抢救的患者。

2、各种复杂的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后需监测救治的患者

3、各种复合伤及大面积烧伤者。

护理要求:

1、专人护理,有条件者将患者安置到抢救室或监护室。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做好交接班及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3、准备抢救仪器、器械和抢救药物。

4、及时执行医嘱,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5、了解患者心理,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

6、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一级护理

7 护理指征:

1、病情危重须严格卧床休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2、各种大手术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3、生活可以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

1、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填写护理记录。

2、做好基础护理,临证(症)施护。

3、做好情志护理,给予心理疏导。

4、认真做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二级护理

护理指征:

1、病情趋于稳定,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

2、病情较稳定仍需要限制活动的患者。

3、慢性病、年老体弱需搀扶下地活动者,需协助完成各项生活护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

1、定时观察病情变化,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后的反应,做好临证(症)施护及护理记录。

2、协助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

3、根据不同疾病,做好饮食调理及情志护理。

4、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8 三级护理

护理指征:

1、各种病情稳定、恢复期的患者。

2、一般慢性病、手术前准备、术后恢复期、正常产妇等。

3、生活能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

1、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临证(症)施护。按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指导患者的饮食及休息。

2、向患者介绍有关规章制度,注意遵守作息时间,配合治疗和护理。

3、指导患者锻炼,做好情志护理。

4、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及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护理交接班制度

一、病房护士实行24小时三班轮流值班制,值班人员履行各班职责护理患者。

二、每天晨会集体交接班,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一般不超过15分钟。由夜班护士详细报告重危及新入院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护理等有关事项。护士长根据报告作必要的总结,扼要的布置当天的工作。

三、交班后,由护士长带领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对危重患者、新入院患者以及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

四、对规定交接班的公物及医疗器械、被服等当面交接清楚并签字。

五、除每天集体交接班外,各班均需按时交接。接班者应提前10—15分钟到科室,清点应接物品,阅读交接班报告和护理记录单。交班者向接班者交清患者病情,并对危重以及新入院患者进行床头交接。本班工作未完成时不得交班,特殊情况需当面交清。未交接清楚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凡因交接不清所出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在接班者没有到岗情况下,交班者不得先行离开,否则出现问题共同承担。

六、值班者在交班前除完成本班各项工作外,需整理好所用物品,保持治疗室、护士站清洁,并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

七、交班内容,患者的心理情况、病情变化、及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当天患者的总数、新入院、出院、病危、死亡、转科(院)等及急救药品器械、特殊治疗和特殊标本的留取等。

八、交班方法

1、文字交接:每班书写病室护士交班报告,进行交班。

2、床头交接:与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重点交接危重及新入院患者、老年患者及特殊心理状况的患者。

3、口头交接:一般患者采取口头交接。

查对制度

一、 临床科

(一) 下达医嘱、书写处方或进行诊疗处置时,应查对伤病员腕带信息及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案号。

(二) 执行医嘱应当“三查九对”: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九对:对床号、姓名(腕带信息)、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规格、计价项目

(三) 清点药品时和使用前,应当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 给药前,应当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时,应当反复核对;静脉给药前,检查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五) 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必须将发血报告单与医嘱核对,并按“三查”“七对”、“一确认”进行两人查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七对”即对受血者姓名、住院号(腕带信息)、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采血日期、血液成分。“一确认”即确认正确无误,在发血报告单上由执行者和核对者签全名及时间。输血中

11 应密切观察,确保安全。输血完毕,血袋应在24小时内交回血库。

二、 药房 四查十对:

1.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2.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3.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4.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三、 检验科

(一) 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床号、检验目的。

(二) 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床号、标本数、质量。

(三) 检验时,查对试剂、检验项目。

(四) 检验后,查对检验目的、结果。

(五) 书写报告时,查对科别、姓名、检查项目及结果。

四、 放射科

(一) 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片号、部位、造影剂、目的。

(二) 书写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案号、姓名、检查项目、临床诊断。

五、 针灸推拿理疗科

(一) 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二) 低频治疗时,同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三) 高频治疗时,同时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物。

(四) 针刺治疗前,同时检查针的数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六、影像科

诊疗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床号、年龄、检查部位、检查项目

给药制度

一、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

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三、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九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规格、计价项目。

四、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五、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

13 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

六、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七、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八、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垃圾分类,口服药杯定期清洗消毒备用。

九、如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护理查房制度

一、护理部主任查房

1、护理部主任每日随时轮流巡回查房,查护士劳动纪律,仪容仪表,技术操作,病房管理情况,以消毒隔离、服务态度、护理文书等为主要内容,并记录查房结果。

2、选择好疑难病例或特殊病种进行查房。事先通知病房所查房内容,由病房护士长指定报告病例的护理人员进行准备,查房时要简单报告病史、诊断、护理问题、治疗护理措 14 施等,查房完毕进行讨论,并及时修订护理计划。

3、每月按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进行分项查房、评价,促使护理质量达标。

二、护士长查房

1、护士长随时巡视病房,查各班护士职责执行情况、劳动纪律、技术操作规程等执行情况。

2、每两周一次护理业务查房,典型病例或危重患者随时查房,并做好查房纪录。

3、组织教学查房,有目的、有计划,根据教学要求,查典型病例,事先通知学员熟悉病历及患者情况,组织大家共同讨论,也可进行提问,由护士长做总结。

三、参加医生查房:

病区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每周参加主任或科室大查房,以便进 一步了解病情和护理工作质量。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一、护理人员对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必须进行一般卫生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教育。

二、健康教育方式

1、个体指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病知 15 识;急救常识、H7N9等知识。在护理患者时,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做具体指导。

2、集体讲解:门诊患者可利用候诊时间,住院患者根据作息时间。采取集中讲解、示范相结合等形式进行。

3、文字宣传:以宣传栏、展架、编写短文、健康教育等。

三、对患者的卫生宣教要贯穿患者就医的全过程。

1、门诊患者在挂号、分诊、诊治等各个环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2、住院患者在入院介绍、诊治护理过程、出院指导内容中均应有卫生常识及防病知识的宣教。住院患者的宣教要记录在健康教育登记表中,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责任护士及患者或家属签名。

护理会诊制度

一、凡属复杂、疑难或跨科室和专业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操作技术,均可申请护理会诊。

二、科间会诊时,由要求会诊科室的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后填写会诊申请单,送至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后两天内完成(急会诊者应及时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

三、科内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或主管护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责任护士负责汇总会诊意

16 见。

四、参加会诊人员原则上应由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或由被邀请科室护士长指派人员承担。

五、集体会诊者,由护理部组织,申请科室主管护士负责介绍患者的病情,并认真记录会诊意。

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二、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三、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擦洗。

四、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五、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九、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十、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 17 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十

一、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关要求执行。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护理部定期检查考核。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

三、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用后督促医师及时开处方补齐,每班交接并登记。

四、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

五、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日清点并登记;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六、对于所发生的护理差错,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并上报护理部。

七、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八、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九、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一、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登记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等并及时上报。

二、发生差错、事故后,要采取积极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护士长应及时进行调查,组织科室有关人员讨论,进行原因的分析和定性,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三、对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有意隐瞒不报者,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四、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第9篇: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二、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三、制定年度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四、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五、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1、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专科护理常规,对危重、大手术和疑难病人作为重点管理,专科护理到位。

3、危重病人有护理计划,措施具体,记录完整规范,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4、护理单元备急救车、急救器材、药品、急救物品齐备完好率100%。

5、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每年有定期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合格率≥90%。

6、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培训及考核,人人达标,有考核记录。

7、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8、完善专项护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各类导管脱落、病人跌伤、压疮等。

六、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要岗位有质量标准与质量保证措施,如手术室、供应室等。

七、建立与规范护理缺陷管理制度,包括差错事故管理与报告制度、投诉管理制度等。

八、建立和完善护理会诊、护理病历讨论和护理查房制度。

九、建立质量可追溯机制,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信息反包馈、整改措施、效果评价。每年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并体现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

上一篇:创新项目项目总结下一篇:防疫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