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程序设计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优秀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现状,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民办高职院校程序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办高职院校程序设计论文 篇1:

民办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程序设计类课程如何的开设,始终是高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问题。针对民办高职目前在程序设计类课程开设中的问题,总结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原则。以正德学院的实践为例,提出了一种"矩阵式"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字:高职高专;民办教育;程序设计;课程开发;教学改革

在"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招生有了很大的压力。为了保持招生规模,生源质量不断程不断下降之势。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1.程序设计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程序设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较差,加上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不足,程序设计类课程目前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1.1 忽视行业技能更新需求

软件行业主流技术的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但部分民办高职目前仍然在开设VB、VFP等课程。这些语言或编程工具已经日趋淘汰,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由继续开设此类课程,将会和行业应用背道而驰,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渐行渐远。

1.2 忽视学生基本能力培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更新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一些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出现盲目跟风的情况,一个新软件上来了,马上就更新课程。在不断抛出云计算、物联网概念的同时,往往忽视良好编程思维和习惯的培养。软件行业是个对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要求非常高的行业,学生没有基本的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知识,不懂软件设计过程是学不好程序设计类课程的。

1.3 忽视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往往花大量课时讲了很多种编程语言。由于总学时的关系,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蜻蜓点水,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教学总有其内在规律,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突出一门核心编程语言的训练,让学生懂算法、会编程,现在看来十分必要。

2.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原则

在职业教育领域,目前已经构建了许多课程开发程序,形成了多种课程开发模式。职业教育课程鲜明的个性特征,决定其课程编制必定要遵循某些基本原则。

2.1 基于数据资料的原则

因与生产一线工作紧密结合,职业教育課程的编制需要建立在足够的数据资料基础上。需要通过查找与学校、行业企业有关的数据来论证课程是否有必要编制,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职业特性的匹配程度等数据取舍课程内容。

2.2 基于行业依赖的原则

让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去,才能使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真正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以保证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跟上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尽量依靠行业来进行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支持条件。

2.3 面向学生主体的原则

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因此,必须否定传统的"供给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的差异、男女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别也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2.4 面向未来发展的原则

作为与生产、生活最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不仅要考虑课程实施的预期效果,还要根据未来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修订课程。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要使课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能增强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

3.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将程序设计类课程贯穿于三年教学的全过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程序设计类教学的时间不断线,编程技能训练的层次不断递进,形成了以"技能体验--技能强化--技能保持"为三个编程技能训练阶段、以"课程实训-技能鉴定-项目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为四个编程技能训练模块的矩阵式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实训模块。由专业技术实训、岗位技能强化实训和职业素质拓展等教学环节组成,实施"双结合":验证型操作与应用型实训相结合;素质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每门程序设计类课程均开设相应的课程实训。

技能鉴定模块。利用课程置换方式学习微软、甲骨文、IBM等知名IT厂商的认证课程,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可获得至少一种专业主流技能证书,并参照工信部等有关部委制定的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水平评估,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增加其就业成功砝码。

项目实习模块。依托于项目资源库,由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四类不同层次的实习组成。大一开始,每年都会安排一类层次的实习。实训环节实施阶段管理,模拟企业典型工作过程,以项目驱动为主,衔接前后课程。

毕业设计模块。让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独立设计、制作、调试,完成一个综合性、实用型的项目。有利于深化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并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3.应用情况

正德学院从2007年起,采用"矩阵式"课程教学体系对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试点。从3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的编程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增强,从事软件行业的比例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

4.总结

随着江苏省注册入学的进一步推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这个学生群体课外复习自学的愿望不足且能力不行,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是改革的第一步。我们需要构建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体系,才能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程序设计类课程有效信息的摄入。

参考文献

[1]宋红,李珍香.新世纪新任务下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思考[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会学术论文集:67-68,2002

[2]陈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讨[C].中华教育与教学:106-107,2004

[3]陈康.新世纪高职高专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4学术年会,2004

[4]梁长梅.VF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C].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

作者:陈康

民办高职院校程序设计论文 篇2:

高职院校提高计算机课程教育质量的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优秀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现状,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课程 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徐蕾(1981- ),女,四川乐山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四川 乐山 614000)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人们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之一。广大高职院校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计算机技能理应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必备的基本技能。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软硬件不断得到改善,教学经验也日益丰富,但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素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课程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对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告数据显示,2014年高职院校拟招生专业共有1081个,其中专业点有48668个。截至目前,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297所。中央部门主管的高职院校有4所;地方主管的高职院校共有997所,其中教育部门主管的有389所,其他部门主管的有537所,地方企业主管的有51所;民办高职院校有316所。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院校中有近76%的专业均开设有计算机课程,说明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计算机课程。现在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按照计算机硬件、软件进行区分,其中软件课程又可以细分为编程、软件应用、网络技术三种不同的类型。在教学内容编排、设施配备、教师编组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现状,笔者选取四川10所高职院校,对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1.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机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同时,计算机已经成为学生掌握其他知识的重要工具,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觉抓好学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装备层出不穷,这给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基本设置。笔者所调研的10所高职院校中,相关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主要基于对学生基本计算机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是偏硬和偏软进行课程设置,偏软的课程又分为编程、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网络技术三大类。至于偏向于编程的专业,一般开设basic、C语言、FoxPro、C++、VB、JAVA应用技术等课程。与软件应用有关的课程主要包括Authorware、Director、API、ToolBook等,并涉及多媒体制作、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网络通信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扎实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但由于课程内容设置涵盖了硬软件应用的各个方面,存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学习深度不够,全而不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存在重复和主题不清等问题,导致学生专业知识比较宽泛,缺乏深度,毕业生很难迅速适应计算机专业岗位的工作。

3.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的特点。计算机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突出、对教师知识更新要求高、必须具备良好的软硬件操作技能等特点。计算机专业基础课通常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文字录入、文档处理、表格应用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可以掌握常用软件的应用技能。软件设计则开设C语言、VB、VC、数据库等程序设计内容,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及编程的技巧,初步具备软件编程能力。网络知识课程通常开设有网络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实务、网络组建、网络技术应用等课程,学生学习这些课程能具备组网、建网、管网的能力。专业技能则是在学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提升训练而设置的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和提升。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计算机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笔者所选取的10所高职院校中,开设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占61%,开设动漫制作专业的占33%,开设信息管理专业的占82%,一些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个专业同时分为若干个专业方向的现象。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随意性;专业培养定位不清晰,存在“堆砌”现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大,来自城市的学生接受过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教育,具备较为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来自乡镇的学生,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条件有限,所以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反应不同,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认为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愿望;但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却会感到计算机知识难度较大,学习吃力。

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计算机的工具性特征十分突出,这就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应当围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来展开。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设置计算机课程时,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只是循规蹈矩地依循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的系统性,按照理论授课、上机实习等传统路子进行教学。而且,理论讲授的内容大多跨度较大,因为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校教师的资历水平,采取自编教材的做法,往往一本教材汇集了众多课程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完全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导致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赶不上趟,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

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滞后。受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影响,教师往往还沿袭传统的“教师登台、学生听讲”的模式组织教学,由于课时少,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很少给学生预留一些自我消化、自由反思的机会,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有的教师虽然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知识也非常丰富广博,但由于受到学校条件的限制,不能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学生缺乏对教学的有效参与,仅仅满足于“带上一双耳朵听讲”,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多媒体技术、动画技术等对直观性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能将幻灯等显示手段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的难度就将会进一步加大,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调研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为了真实了解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现状,笔者从10所高职院校中选取2所学校的108名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课程测试。选取的这2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多媒体制作专业,均开设了Authorware课程,课时均在50课时以上。笔者给出题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件多媒体作品,要求其中包括文本、图形处理、设计动画效果、建立用户交互、建立程序的框架与分支、在作品使用多媒体信息、使用变量和函数、进行打包文件和程序的发布等。对各个环节进行分值分配,总分为100分。作品设计时间为2小时。最终的评分结果是:50分以下的有76人,50~60分的有23人,60~70分的有9人。通过该测试,可见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掌握程度与教学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质量的对策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理应加强对学生技能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当前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社会对具有良好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已经背离了这一培养目标,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质量是十分迫切的。

1.优化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一方面,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专业不对口、专业技能不扎实等原因而成为就业“困难户”;另一方面,一些计算机专业岗位由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不得不缩小员工规模。这说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偏差。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改革创新,逐步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动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以培养学生知识素养为主要内容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体系,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不断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方法的改革。

2.优化计算机教学方式方法。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应用为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强调技术应用性,适当弱化专业的系统性。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引入模块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问题导引式教学,通过引入这些教学模式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和可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网络、投影、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大力实施案例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3.优化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终极培养目标。计算机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可以从软件开发、动画设计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并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细化,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软件开发方向可开设C语言、VB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C++、网络编程、毕业设计等课程;三维设计方向可开设三维设计基础、三维建模、材质与灯光、Lightscape等课程;计算机网络方向可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asp动态网页、组网与网站建设等课程。同时,把计算机应用专业细分为若干个小方向,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个方向重点进行拓展和学习,这样就既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求,又能够实现学用统一,增强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贺向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6).

[2]教育部.关于公布2014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4]5号)[Z].2014-01-16.

[3]刘晴.专业与职业在中高等职业衔接教育中的立足、延续与互动[J].教育与职业,2014(7).

作者:徐蕾

民办高职院校程序设计论文 篇3:

基于CDIO的民办高职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 针对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动态网页设计课程兴趣不浓及主动性差等问题,文章分析了民办高职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将CDIO教育模式引入到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方法,此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关键词: 民办高职; 动态网页设计; CDIO; 教学改革

The teaching reform of dynamic web design course in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CDIO

Ning Xuemei1, Huang Jinzhu2

(1. Guangxi Talent International College, Qinzhou, Guangxi 535000, China; 2. 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Key word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DIO; dynamic web page design;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得益于国家政策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占比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约为1/3。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较晚、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因此,民办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基础相对较差,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这正是民办高职高校所面对的问题[1]。本文分析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以动态网页设计课程为例,将CDIO教育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其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并以期为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提供参考。

1 民办高职学生特点

1.1 学生入学成绩低,基础较差

受办学条件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录取分数线较低,基本是高考升学的最后一批,或采用注册制入学,所招收的学生,有很多在高中阶段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能力差,自制能力差,偏科较严重等问题[2]。

1.2 学生来源多样化,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多样化,既有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通过自主招生从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进来的学生,还有通过“2+3”、“3+2”等中高职衔接方式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混编于同一班级之中,给课程教学带来极大挑战[3]。

1.3 学生对理论课学习兴趣不浓,对动手操作兴趣较大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学生具备高等教育所须的理论基础,学校很多课程在体现职业教育强化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安排一定量的理论内容。而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枯燥,较抽象,高职学生较难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相反,基于此前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所接受的大量操作技能训练,较多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动手操作的学习兴趣较大。

1.4 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团队合作意识较差

目前,民办高职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家境优越,多倾向个人内心世界,对班集体活动的参与意愿不强;此外,在课程学习中,团队合作意识也较差。

基于上述民办高职学生特点可知,要想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优势,克服其不足,须引入新的理念和方式进行课程改革。

2 CDIO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

CDIO是当前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CDIO是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作)四个词汇的英文缩写,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为首的全球几十所著名大学倡导的现代工程教育框架。CDIO教育模式借鑒了产品研发、生产的技术流程,将产品生产从市场调研、产品构思、产品设计、产品生产等环节引入工程教育中,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工程技术的思想,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职业素质,较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4]。由于该培养模式,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得到了国内外高校的广泛认可,因此,国内很多高校都在研究及应用这一教育培养模式。

CDIO教育模式具有项目化教学的特点,非常适合民办高职院校,将CDIO引入课程教学,使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实施与学习,对项目进行构思、设计、实施,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良好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 动态网页设计引入CDIO教育模式的作用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网页制作技术(基于网页为载体的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成为了信息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中的核心课程,是集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网页布局、图形图像处理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动态网页设计课程中引入CDIO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将网站规划、网页布局、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等知识融合在一起,还可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发一个中等规模的网站,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多项技术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项目开发以及团队合作能力[5-6]。

4 CDIO教育模式于民办高职动态页面设计课程的实施

将CDIO教育模式引入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1 学生分组

要完成一个中等规模的网站,对于民办高职学生而言难度非常大,我们采取团队合作方式,模拟软件开发企业,将一个班分成若干个项目开发小组,每个项目组5~6人,从中选定一名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小组的管理与安排,其他成员有具体分工,这样既让学生体验职场氛围,也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2 选择项目

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流行的网站,起草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中等规模网站名称,供各组成员选择,也可让学生本人联系相关网站开发企业确定其网站名称。由于网站制作内容是学生自选的,故学生兴趣较浓,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网站的开发中。在项目引入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将CDIO教育模式的思想以及网站开发的流程向学生详细介绍,并以历年学生完成较好的网站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站制作“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

4.3 项目设计

项目小组明确网站内容之后,由项目经理召集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网站基本框架、网页布局、数据库基本框架等方案,然后由各成员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类似网站的布局及内容,并经集体讨论,最后确定网站的布局及框架。通过此过程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确定项目及如何收集资料。

4.4 项目实施

课堂上,任课教师将一个完整的网站作为案例,详细分析该网站的设计过程,之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网站制作的素材及资料;下次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合作制作自己选定的网站并适时进行集体讨论,如遇技术问题,教师给予指导,以减少开发难度。

4.5 项目考核

课程结束后,每个项目小组都要制作汇报PPT,将网站开发的过程及网站的创新之处、技术要点、成员参与及完成情况等进行详细汇报,同时,将项目组完成的网站作详细演示及讲解,由教师及其他组的代表打分,此外,各项目组成员之间也要相互评分,教师则根据各项目组的汇报情况及小组互评情况为每位学生综合评分。

5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将CDIO教育模式引入民办高职网页设计课程,实践证明该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倡导的“教、学、做一体”及“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思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学习,课后主动收集资料,增强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秋艳.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2008:

73-74

[2] 張怡跃,穆瑞新.高职注册入学:机遇还是挑战[J]. 教育与职

业,2014.34:30-34

[3] 林霁月.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刍议[J].

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4.12:13-14

[4] 黄梅兰.基于CDIO模式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训教学改

革[J].考试周刊,2014.69:12-13

[5] 陈艳,马莉.基于CDIO的ASP.NET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

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157-158

[6] 陈畅.课程“ASP动态网页设计”CDIO模式教学探讨[J].教

师,2009:52-53

作者:宁雪梅 黄锦祝

上一篇:会员服务部部门工作报告下一篇:教师村建设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