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图书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能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在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合理的运用图书定位排架方式,可提升对图书的管理效率,并且能更加便捷的为读者服务。还可根据电子标签来快速获取各类图书的相关信息,有效准确地进行图书清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RFID图书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RFID图书管理论文 篇1:

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定位排架方式探析

【摘要】本文分析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两种图书定位排架方式,分别介绍这两种方式对图书排架带来的影响,据此提出几点图书定位排架方式的改进措施,以推动图书馆图书排架管理的创新,更好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RFID图书管理系统;图书定位排架;影响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给印刷文献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但是,受到人们阅读习惯以及社会历史的影响,印刷文献依然是主要的文献载体之一,其在社会领域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图书馆的图书服务工作也将持续开展下去。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更好为读者服务成为各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图书馆按照一定的次序将每本图书排列在书架上,便于读者使用和馆员的维护管理,这就是图书定位排架。目前主要的定位排架方法有分类排架法和绑定式排架法,不同的排架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将对这两种定位排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几点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的改进建议。

1 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两种图书定位排架方法及其影响

1.1 分类排架法及其影响

在采用RFID技术之前,图书馆就采用分类排架法,每一本图书的序号是由分类号和辅助号组成的,这个序号决定了其在排架上的位置。这种定位排架方法按照图书学科体系进行分类,使得馆藏图书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分类号将同一学科的书籍放到一起,把不同学科的书籍分类开来。只要确定了某本书的序号,就可以在书架的相应位置上找到该书。这种方法对图书排架管理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这种方式无需先通过设备进行检查,只要按照常规上架方式上架即可。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分类排架法非常简单,员工只需要记住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的顺序,稍加培训就能掌握图书上架。而在图书整架上,分类排架法很容易发现错架现象。

第二,在图书开架管理上,分类排架法能让学生在书库中自由浏览书籍,优势非常明显。在图书闭架上,读者一般不到闭架书库中选书,因而分类排架法不适用。

第三,对于读者来说,分类排架法适用于喜欢在书架中浏览书籍来选书的读者。

1.2 绑定式排架法及其影响

绑定式排架法就是对书架上的书籍进行人为的绑定,从而确定图书的位置。首先将书架上的最小单位——格作为一组图书的定位单元,并赋予其RFID标签,这是层架标,将该位置转换成机器码读入到RFID层架标或数据库中与该层架标相关的字句中。接着,将书架中每一个摆放的图书RFID标签与这一格的层架标相联系,采集图书架位信息,这样,就把每一格中的图书与格绑定在一起了。

第一,可以看出,这种方式在图书上架时必须要有指定的设备,将书籍绑定在书架上的某一个位置上,只有确定是绑定过的,才能根据机器的提示上架。在图书整架中,用机器上显示出来的图书数据与原先绑定在该架上的图书数据对比,若存在不相符的,则为错架。在整架中,绑定式排架法几乎不可能发现编目加工过程中的错误,而分类排架法则很容易发现。

第二,在图书开架上,该种方式管理起来非常复杂,且不具有推荐同类书的作用。在图书闭架上,该种方式实施起来非常便捷,若是全封闭式管理,不必倒架,只需要密集排架就好。

第三,对于习惯先通过管理系统查询到图书的具体位置,然后直接去书架上获取图书的读者来说,两种排架方法都比较适宜。

2 改进排架方法,节省图书馆空间

在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两种定位排架方法各有优缺点,简单来说,分类排架法适用于管理体系严密、馆藏资源多、读者多的大型专业图书馆,绑定式排架法则适合于馆藏量少、读者要求不高的小型图书馆闭架管理中。

在当前图书馆的运行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馆藏资源越来越多,定位排架越来越复杂。例如:某高校图书馆在过去采用小分类排架法,后来用《中图法》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到目前,图书分类排架上,不考虑馆藏资源的多少,一分到底,在一本图书的序号上,先是字母,接着是数字,又是字母,如:TP322.129,这种序号使得读者找书和馆员进行图书定位管理变得非常复杂。笔者认为,在图书定位管理上,应充分结合分类排架法和绑定式排架法,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规避缺陷,有效提高图书定位排架工作效率,节省图书馆空间,便于讀者阅读和馆员的图书定位管理。

第一,按新书到馆后直接上架方式,也就是说:新书到馆后,直接按照到馆的顺序来代表该书的身份定位,先到的号小,后到的后大,将这个顺序号与分类排架法中的序号一同标识在图书上,让读者一目了然,且能让患者迅速了解哪些是新书,哪些是旧书。每一本书都有固定的位置,无论过多少年都不会发生变化。同时,这种方式还能随时注销掉严重破损或是丢失的图书,并且可以用新书与旧书置换的方法注销旧书,这样不仅能保证读者的顺利阅读,还能保证图书馆藏号码的连续性。

第二,建立样本库、临时书架等。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图书定位管理应顺应读者的阅读习惯,例如: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将毕业设计、课题调研、重大事件等临时性、重要性事件的相关图书编排成样本库、临时书架等,使其与新书到馆同时上架并存,让读者更轻松的找到想要的书籍。在这里,样本库是不外借的,其就是图书馆库存的样本,其无需采用绑定式排架方法,只需要按照分类排架法进行分类排架即可,顺应读者分类阅读的习惯。临时书架中涉及到的内容一般是毕业设计、课题调研、重大事件等的图书,根据读者的需求编排图书目录,设定临时图书区,便于读者借阅。样本库、临时书架的管理非常简单,有助于降低图书馆新书分类上架的麻烦,节省图书馆的空间,恢复图书馆良好的布局,无论是对图书馆的对账还是图书注销,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也迅猛发展起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图书定位排架对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掌握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本图书馆的定位排架存在的问题,将不同的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结合起来,改进图书定位排架,对于图书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晓玲,杨明华.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定位排架方式探析[J].图书馆论坛,2012,32(3):102-104,131.

[2] 赵翀,孙维.图书馆图书定位排架方法及导航系统探析--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6):189-190.

[3] 刘晓舒.论图书分类与排架[J].科技视界,2013,(35):224-224,269.

作者:冯靖然

RFID图书管理论文 篇2:

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定位排架方法探析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能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在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合理的运用图书定位排架方式,可提升对图书的管理效率,并且能更加便捷的为读者服务。还可根据电子标签来快速获取各类图书的相关信息,有效准确地进行图书清点。本文对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定位排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RFID图书管理系统;图书定位;排架方式

引言:通过图书定位排架有助于读者找相关书籍到并加深读者的印象。 RFID图书管理系统应用保证图书摆放科学合理,使图书馆排架方法更加完善,对图书进行全面盘点,有利于图书上下架装卸很有用。 为方便图书库存管理,您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快速找到您需要的图书和资料。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需求进行应,在应用过程中进行优化完善,选择最佳的图书摆放方式。

1、RFID图书管理系统两种方式的应用特点

每种图书定位排架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绑定式图书定位排架方式会在图书上架前对图书的相关数据进行检查,保证每一本图书都完成绑定;分类排架法则不需要对图书进行绑定,直接按照编号进行上架。在图书倒架时,绑定式方法也需要先进行图书数据的采集,绑定后才能进行后续作业;分类式方法可先进行图书的倒架工作,要确保图书首位的数据相对应。两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2、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定位排架方式的应用现状

当前,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已被运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此阶段应运而生的网络资源与数据库丰富性为印刷文献工作带来了新的调整。然而,虽然受到社会历史进程与人们阅读习惯的影响,图书馆仍然是图书服务工作的重点。基于时代更替的变化,工作人员应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进而为读者提供更为舒适的知识获取空间。

3、两种排架定位方式对图书管理与读者阅读的影响

3.1对图书管理的影响

3.1.1对图书上架的影响

图书上架是将读者阅读完所归还的图书,放回在书架上,便是图书上架。对于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上架时,需借助专业设备,完成对图书绑定位置的检查,若是已绑定完成,只需要根据提示信息把图书上架即可,若是没有绑定,则需要先完成绑定,再进行上架。对于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上架时,并不需要借助专业设备,只需要借助常规方式完成上架便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完成上架,更为方便、快捷,只需要根据英文字母与数字顺序,便能完成图书的上架。

3.1.2对图书倒架的影响

图书倒架即是单元格内图书放满后,需要对其位置做出调整,便是图书倒架。对于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倒架时,需借助智能书车完成数据采集,然后再把图书绑定在書架上。对于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倒架时,需把倒架后的首位图书数据和层架标联系起来,并不需要对图书数据进行读取,只需要完成格单元首位图书确定后,便能根据分类排架号计算出定位,从而省略了图书数据采集过程。

3.1.3对图书整架的影响

图书整架是对书架上存放的图书位置实施检查,观察其所处的位置有无错误,另外,还需要将已经发生位置错误的图书,还原到原先位置上,这一过程便是图书整架。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在应用时,只有在智能书车的辅助之下,方可完成对图书数据的获取,然后将获取的数据与之前的数据相比较,若与原先书籍数据对不上,则表示图书出现了错架情况。然而,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在应用时,其采取的措施是把图书分类排架号和图书分类排架号实施比较,若发现两种排架号出现不同,即说明出现了错架问题。

3.2对读者阅读图书的影响

不管对图书馆采用哪一种方式来对图书进行定位,对于喜欢使用OPAC来完成图书查找,并利用OPAC提供的信息,来找到目标图书的读者来讲,每一种定位方式起到的效果都一样。这是由于不管采取何种定位方式,读者都能根据OPAC提供的信息,来完成对图书的寻找。而对于喜欢采取通过书架来寻找图书的读者来说,每一种定位方式所对应的效果便会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用分类排架号来对图书实施定位时,主要是对排架号有序性进行运用,这样客户在通过书架寻找图书时,能向客户推荐更多同类的书籍。

4、改进排架方法,节省图书馆空间

首先,按新书到馆后直接上架方式是指新书到馆后,直接按照到馆的顺序来代表该书的身份定位,将这个顺序号与分类排架法中的序号一同标识在图书上。同时,这种方式还能随时注销掉严重破损或丢失的图书,并且可用新书与旧书置换的方法注销旧书,这样不仅能保证读者的顺利阅读,还能保证图书馆藏号码的连续性。其次建立样本库、临时书架等。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图书定位管理应顺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根据读者的需求编排图书目录,设定临时图书区,便于读者借阅。样本库、临时书架的管理非常简单,有助于降低图书馆新书分类上架的麻烦,节省图书馆的空间,恢复图书馆良好的布局,无论是对图书馆的对账还是图书注销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RFID图书管理系统作为满足当前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图书馆用户提出的高舒适度需求的关键,其在确定图书定位排架方式中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为此,相关人员应从问题角度出发,即在明确分类式图书定位排架方式与绑定式图书定位排架方式应用局限的情况下进行调整控制。如此,图书馆书籍的查询、整架、倒架等操作,就能以高效率状态作用于实践,进而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晓鹏.高职图书馆RFID图书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3).73.

[2]张晓鹏.高职图书馆RFID图书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3).73.

[3]李勇兵.125kHz波段RFID读写基站芯片模拟电路的设计与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

作者:时晓鹏

RFID图书管理论文 篇3:

RFID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学校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图书馆图书馆藏量随着增加,如何高效地管理图书资源,实现图书图书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各高校图书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应用RFID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图书管理智能化、自动化,它改变了传统图书管理复杂、困难的局面,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物联网;RFID;图书管理;智能化

1.引言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主要采取条码识别技术,它结合了条码技术和PC管理客户端,但是这种条码识别技术容易出错或者经常出现数据异常等情况,难以适应人流量大的应用场合。而随着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的不断增加,图书上架、下架、借阅、归还等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不堪重负;一旦图书馆人流量过大时,由于条码技术的缺陷等问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不利于读者借阅和归还,加剧了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而RFID技术的出现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RFID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智能化、人性化、自动化,也是下一代管理信息化的主流发展方向。

2.RFID系统

2.1 RFID系统简介

RFID是一种基于非接触式智能化、自动化识别技术,它主要通过发射、接收、处理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对象从而获取并处理数据,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处理。由于RFID系统具有非接触式、精确度高、效率高、识别距离远等优势,因此它具有环境适应性好等一序列有点。这种RFID系统可以取代传统手工管理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RFID系统能够实现人工管理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增加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RFID系统主要包括下述三个部分,即:电子标签、读写器、PC系统。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原理如图1-1所示:

(1)电子标签(Tag):电子标签主要由芯片、耦合器件构成,而每一个电子标签都具有唯一的编码信息,用于跟踪并识别目标物体。

(2)读写器(Reader):读写器主要用于读/写目标设备的电子标签信息,包括固定式、手持式、移动式等类型。

(3)PC系统:PC系统主要用于对RFID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管理,它包括中间件软件、应用系统等部分。

2.2 RFID系统工作原理

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储有着约定的格式,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将电子标签粘贴在目标物体的表面;再由读写器对目标物体表面的电子标签进行识别,从而读写电子标签包含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接着,读写器再和PC机系统进行连接、通信,从而将电子标签数据发送到PC机系统进行后续处理工作。PC机系统的核心是RFID信息管理系统,即后天支撑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整合、处理读写器采集得到的数据信息。

2.3 RFID系统的优势

(1)快速识别

传统的条形码技术一次只能识别一个条形码,而RFID读写器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目标RFID电子标签。

(2)体积较小

RFID标签的读写过程不受尺寸、外形的影响,也不需要固定的尺寸,因此RFID电子标签支持多样化形态,方便适应不同外观和样式的目标物体。

(3)环境适应性强

RFID标签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可以抗污染、腐蚀、耐用。传统的条形码是基于纸张来设计的,因此易受污染、破损;但是RFID标签是基于电子芯片介质的,抗腐蚀、耐用,这是条形码无法取代的。

(4)循环使用

RFID标签可以循环使用,因为RFID标签的数据信息可以修改、删除、格式化,方便更新和重复利用,而条形码的信息是无法更改的。

(5)穿透性强

RFID射频信号的穿透力很强,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这也是条形码无法替代的优势。

(6)数据存储容量大

条形码的数据存储容量较小,而RFID标签的存储容量是以字节为单位,未来的RFID标签数据量将继续增长。

(7)安全性

RFID系统的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密/解密处理的,可以避免数据信息泄露等问题,而且不易伪造,因此安全性较高。

3.RFID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3.1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图书馆使用RFID系统技术是当前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图书管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主要手段。根据目前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的图书馆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转变到基于条形码识别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即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软件、条形码识别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数字化管理。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图书借阅、归还混乱,并没有改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滞后。

3.2 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RFID电子标签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既可以进行身份识别,用于跟踪和清点图书;还可以保障图书的安全。RFID用于图书管理,可以跟踪和管理图书资源,还可以保护图书的安全。在管理图书资源时,只需要通过单一的操作就可以快速、高效管理图书借阅/归还等工作,实现图书资源、数据信息的快速流通。

(1)简化图书借阅/归还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传统的图书借阅/归还流程需要人工找到条形码然后进行条形码扫面识别,这样的操作方式无疑效率较低,而且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图书管理效率普遍较低,而且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程度。而引入RFID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图书借阅/归还,保障图书信息安全,而且能提高图书借阅/归还的流转效率。RFID系统可以支持同时借阅/归还多本图书,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也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

(2)提高图书资源盘点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是基于人工盘点、查找实现的,不仅图书盘点工作量巨大,而且整体管理效率极低;而且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凭借自身的记忆能力对图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极低。而引入RFID系统,可以实现图书盘点自动化,大幅度提高图书盘点和整理得工作效率。由于RFID系统的标签具有远距离识别、非接触式、读取速度快等优势,因此图书盘点工作简单、高效,而且支持图书上架地图引导功能。

(3)优化图书管理流程

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不论是图书管理还是图书防盗管理,都是采取条形码技术;图书上架和归还时需要上磁,而当图书借出时需要消磁,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也影响到图书管理和流通的工作效率。一旦图书丢失,很难查找和管理丢失图书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图书流通的效率,而且图书补缺工作量较大。而引入RFID系统,可以有效将图书流通管理和图书丢失管理结合起来,方便记录和管理图书的进出库信息,方便后勤图书资源的盘点和管理。

(4)优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不仅效率地下,而且对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管理困难等问题,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消极,产生厌恶的心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严重影响了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极易产生矛盾,这些问题让管理者也感到头疼。而引入RFID系统,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优化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帮助他们从繁重的管理任务中解放出来,提高管理效率。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优化工作模式,提高效率。

1)采用RFID技术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可以结合RFID系统实现自动化图书流通管理,从而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采用RFID系统可以将大批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完成其他的管理事务,比如图书馆展览、咨询服务等,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

3)图书馆工作人员将转向咨询服务,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从而提高图书馆在高校教育的贡献率。

(5)提高读者满意度

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不仅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而且也不方便读者借阅/归还,而且容易加剧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读者往往读图书馆产生不满的情绪,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①图书馆没有先进的图书盘点、管理手段,管理系统无法准确、及时记录盘存的记录信息,经常出现读者能检索到图书,但是书架根本没有书的情况。

②由于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工作效率较低,导致读者借阅/归还的效率较低,等待的时间较长,造成读者时间的浪费,从而降低了读者的满意度。

③由于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使用条形码技术,因此经常出现错误,增加了读者等待的时间,也降低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读者的满意度。

(6)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社会的服务意识普遍增强,而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从而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使用RFID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带来下述几个方面的影响。

①缩短读者借阅/归还时间,优化图书管理模式。

②支持更长时间的图书馆服务时间和开放时间。

③图书信息、个人信息、服务信息更加私密、安全、可靠。

④高新科技技术可以带来全新的体念和服务。

4.RFID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软件系统功能设计

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系统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其中,系统应用软件主要包括中间件软件、OCR软件等。通过制作并转化标签来制作适合图书管理的RFID电子标签,结合图书借阅/归还管理模式,从而实现读者或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归还查询和管理。该系统还可以提供图书分类导航功能、智能图书定位功能、馆藏图书盘点、图书资源快速搜索和定位、定架。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基础上扩充了系统的功能。因此,RFID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标签转化管理子系统、自助借书管理子系统、自助归还管理子系统、图书资源智能搜索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自动盘点子系统等。

4.3 系统硬件设计

(1)网络硬件设备

由于RFID图书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等软件系统,因此需要部署在系统服务器,而本系统依赖于服务器运行,这样就需要使用相关的网络硬件设备;同时,图书的RFID电子标签需要通过无线网络结合有线网络的形式来通信。应该在每个书库的楼层加速无线AP网络,主要用于手持阅读器设备和移动书车的信号通信,而且无线AP网络需要通过专用网络接入到核心交换设备,比如可以通过天花板来铺设。

(2)出入安全监控设备

为了保障图书馆资源以及人身安全,需要配置安全监控设备。系统对出入图书馆的人员进行视频图像监控,采用半球摄像机,可以将网络视频摄像机安装在天花板,并通过有线网络接入到系统控制中心。

(3)RFID硬件设备

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的RFID相关硬件设备包括图书专用RFID电子标签、电子标签打印设备。建议图书RFID电子标签存储图书的编号ID、图书名称等信息,不建议存储图书目录信息,主要使用无源电子标签,可以存储书架的关联信息,标签可以存储区域信息等。此外,还需要智能书车、手持式阅读器。通过RFID读写器来读写粘贴在图书、书架、文献上的标签来交换数据信息。而其中的借书证电子标签采用只读式标签,从而实现后台RFID管理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的集成,最终实现图书检索、定位、借阅、归还、查询、归架等流程的一体化管理。

5.结语

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导致读者的满意度较低;而将RFID技术引入到图书管理中,可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图书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服务质量,还能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图书馆也是未来主流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岚.浅谈RFID技术在陕西省图书馆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4).

[2]解传军.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J].硅谷,2011(03).

[3]张伟.论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0).

[4]黄炜宇.RFID技术与图书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2).

[5]李宇.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5).

作者简介:张春雷(1980—),男,吉林梨树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现供职于91245部队,研究方向:光学测量及装备管理。

作者:张春雷

上一篇:县委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科学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