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财政部、教育部从2008年起设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对于支持校青年教师和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分析了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背景、特点、意义,并就规范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提出了建议方案。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篇1:

加强科研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事业高速发展,科研经费的逐年递增,政府以及经费管理部门对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愈来愈重视。专项资金是保障科研项目顺利组织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如何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显得尤为重要,但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却制约着专项资金效能的发挥。本文将揭示科研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相关解决对策,为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保障科研项目顺利组织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项资金 管理 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项目的投入越来越大,“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2%,有力地促进了科研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然而,通过财务验收和日常督查发现,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违规情况屡见不鲜,从而制约了科研专项资金效能的发挥。本文主要研究规模大、资金量大的科研项目,通过揭示和分析该类科研专项资金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意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科研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科研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挤占、挪用、转移科研专项资金

1.以虚假合同或虚假业务虚列专项支出,将专项资金转移至项目合作单位或其他与项目无关的公司,作为该公司收入入账,再从该公司支出,或直接套取现金。2.把专项资金挪作单位公用开支,或者挪作发放单位职工奖金。3.以会议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名义套取专项资金。利用缺乏实质意义的会议结算单,将专项资金提前支付给会议定点单位,为日后使用提供便利。利用名和实之间监管的难度规避资金合理正确使用。客观来说,上述情况也许与预算进度压力有关,但这种做法给舞弊行为留下了空间。首先,这种做法违背了“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使资金流的项目活动游离于监管之外;其次,有个别人是想把专项资金装入个人腰包,一旦查处就是贪污公款罪,难以逃避法律责任。4.利用假发票套取现金。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用“真票假开”报账。即发票是真的,但反映的经济业务未实际发生。二是用他人发票报账,即领用发票单位与开具发票单位不符,该发票为转借或购买的。三是用已缴销的发票报账。通过发票管理缴销环节的缺陷,套出上缴税务机关已作缴销处理的发票。四是用虚假发票报账。虚假发票是公司或个人违法私自印制、伪造的假发票。如督查某单位发现:假发票26张,金额125 433.60元。其中:无效发票5张,网查为假16张,网查无此发票2张,网查单位不符3张。假发票的信息有:餐费、图书、办公用品、复印纸、通讯费等。存在发票内容与开具发票单位不符的情况,如某办公用品店开具餐费。

(二)设备及材料采购管理问题

1.违反单位集体决策规定,达到一定金额的开支未经过集体决策,仅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2.违反招投标规定,私自确定中标公司。如个别项目违反单位招投标管理规定,该招标的未招标,自行确定供应商;或为躲避招标制度,将已达招标金额的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3.项目购买的固定资产,长期未记固定资产账。部分材料已付款,未实际收到却先办理入库手续。这些都致使账实不符。实验室大批量购买材料,无出入库手续,无流水账簿,无法说明材料的用量。4.超范围、超标准支出设备费和材料费。未按照批复的预算购买设备,自行更改设备的规格、数量、金额。购买了预算中未列明的材料,且该材料与项目无关。5.为加快预算执行率,结题前突击采购设备和材料,致使大量设备和材料未能达到预定的使用目的,造成浪费。

(三)部分开支不合理,佐证资料不齐全

1.差旅费支出不合理。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去了两个地方出差;出差人员不是课题组成员;往返车票不齐全;住宿发票的时间与车票日期不符;未注明出差目的、事由、出差人数;个别单位列支了旅游费和景点门票。2.会议费所附资料不够规范,缺少会议通知和参会人员名单,会议通知地点与实际发票不符。委托第三方举办会议缺乏委托合同。3.支付大笔测试化验加工费未签订委托合同,未提供相应的税务局发票或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等佐证材料。有部分单位签订了委托合同,但合同中未注明测试的内容、单价、数量。4.国际合作交流费支出缺少支撑材料,未有旅行社发票、合同及国际交流邀请函,出国人员返程后无工作汇报和交流信息登记等。存在出国地点与预算不符,出国人员不是项目组成员的情况。5.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发放不规范。发放凭证未列明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内容、工作时间、领取人签字等信息。发放标准过高,支付较频繁,而且不同人员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的领取签名可看出是一个人的字体。6.间接费用支出不合理。(1)应在不同科目中列支的支出都在间接费用中开支。如督查某单位发现:在间接费用中开支了5 000元的会议费,开支了3 200元的专家咨询费。(2)在间接经费中列支课题组成员研讨支出,发票为某温泉酒店的会议费。(3)购买上千元的办公用品,发票仅写着办公用品一批,未有明细清单,且购买较频繁。(4)购买与项目无关的书籍,如照相摄影技巧、职称考试用书、书法教程等。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课题负责人法制观念不强

上述问题的产生,与课题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遵守财经法纪自觉性不高,存在侥幸心理有关系。部分课题负责人把科研专项资金挪作单位公用经费开支,错误认为钱没进自己口袋,就不是违规违纪。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课题组织管理中,有些单位未指定专人负责科研项目的财务工作,未能建立健全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业务部门仅负责项目管理,对经费使用的监管不重视、不到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立项、结项和成果申报;财务部门虽负责专项资金管理,但较少参与项目的申报、预算和研发,无法对经费使用的必要性和相关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单位领导为单位排名考虑,对专项资金总额的追求高于对财经制度的遵从和科研成果的产出。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很难实施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无法保证经费使用的合法合规。

(三)专项资金监管不到位,违规处罚力度不够

科研项目实施时,主管部门对科研成果更为看重,所召开的“实施进展研讨会”、“项目验收会”,主要是邀请专家来评定科研成果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极少深入分析科研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科研项目基本上只在项目结束时才进行审计,且审计机构投入的人力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对被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施过程几乎都不了解,主要是以课题承担单位提供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决算书等资料为基础简单进行审计,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时才请课题负责人进行简单说明,对账务进行调整。审计过程如此简单,审计报告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报告中也很少提及经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相关责任追究更是少有。

(四)项目实施组织结构幅度长,实施时间短

一方面,目前规模大、资金多的科研项目大多由课题责任单位组织实施,多个课题承担单位协同合作,将一个项目分解成不同课题,每个课题再分成多个任务。这样,项目实施便呈现多层级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幅度长导致课题任务执行进度不一,管理难度加大,资金难以很好的监管。个别项目负责人为了加快预算执行率,造成突击、违规使用专项资金。另一方面,项目实施时间短,经费拨付又存在滞后性,因此,很多研究工作很难在实施期限内完成或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根据财政部的相关规定,课题实施期限到期做结题验收后,未用完的科研经费要退回国家。故有些项目负责人就考虑后续工作怎样去完成的问题,以便在项目结题后可以继续开展项目中未完成的工作。

四、加强科研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项目负责人的道德感与法律意识

近几年频繁发生的腐败案件给各项目负责人敲响了警钟,从这些案例看到,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成了腐败的牺牲品。究其原因,道德感缺失、法律意识淡薄、贪图享乐是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因此,采取措施强化项目负责人在法律法规方面的认识,增加他们的道德感与法律意识是惩治腐败行为的有效机制。财政、审计及有关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单位项目负责人会计法律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培训班,各项目负责人应从他人腐败落马案件中吸取教训,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党性修养,建立正确的三观,面对外界诱惑毫不动摇。

(二)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

承担科研项目较多、资金量较大的单位应成立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科研项目的财务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办公室、业务部门与财务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促进项目运行。定期召集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参与例会,通报业务和财务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协调处理各课题进展过程中资金、采购等方面的问题。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遵循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同时,根据本单位业务特点、管理模式和科研专项资金管理的特点,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内部控制制度等,为规范核算、合理有效使用科研专项资金提供制度保证,防止专项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

(三)资金专款专用,加强会计核算

科研专项资金应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科研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支出,不得转移或挪用。从事科研项目的单位应按照课题要求设置会计科目,与科研项目的各类支出分别对应。承担多个科研项目的单位可建立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系统数据库,独立反映各个课题的专项资金,各课题负责人可通过数据库了解课题经费的使用进度,实现项目资金核算的全过程管理。

(四)严格审核专项资金支出

项目负责人在审批时要认真把关,所有经费的支出都要按法规办事,一旦落笔,就要负起责任。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严把审核关,审核项目支出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遵守项目预算书和任务合同书的规定;审核原始报销单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监督项目外拨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督项目是否按合同进度的要求使用资金等。

(五)引入绩效考核机制

对于规模大、资金量大的科研项目,在申请设立该类科研专项资金的同时,应按规定申报专项资金预期绩效目标。申报材料必须设置可量化、可衡量的绩效指标,来反映专项资金预期的使用效益。财政部门组织对专项资金使用阶段性绩效进行监控,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责成项目单位进行整改。科研项目结束后按规定实施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由财政部门汇总后专题报告政府,作为专项资金安排、调整、撤销以及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关键在于引发财政资金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受益群体对绩效问题的高度关注,最终实现对资金管理行为的引导约束。

(六)加强资金监管和责任追究

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监督评估机构,是保障科研项目按规划目标实施的有效手段。规模大、资金量大的科研项目,涉及的政府投入巨大,参与的各类实施主体复杂多样,如果不能从源头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保障政府资金与专项目标的一致性。政府应组织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科技等部门对该类科技项目进行经常性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清性质,通报批评,追究责任,限期整改,全面警示。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于虚报转移、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除责令改正追回财政专项资金外,要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要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实施,要增强项目负责人法律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加强监管和责任追究,重视财务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保证科研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Z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S].财教[2009]218号.

2.李建兵.对高校“小金库”审计关键控制点的思考[J].教育审计,2011,(4).

3.孙洁.浅析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J].当代经济,2012,(12).

作者:陈洁 杨尚懂

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篇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探讨

摘要:财政部、教育部从2008年起设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对于支持校青年教师和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分析了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背景、特点、意义,并就规范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提出了建议方案。

关键词:基本科研业务费;高校;科研管理

为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升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原始创新水平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财政部、教育部从2008年起设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并于当年投入经费1亿元,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4所高校进行了试点,从2009年起,基本科研业务费全面实施,国家财政投入15亿元,对92所中央高校进行了资助。基本科研业务费实施三年来,对于支持校青年教师和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特点

2008—2009年,财政部与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意见》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这两个文件的要求来看,基本科研业务费具有如下特点:

1.支持自主创新。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学术思想新颖、交叉领域学科新生长点等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方面的创新性研究项目,主要用于支持高校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研究和体现前瞻布局的研究工作。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目的是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将探索符合基础研究基本规律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与人员评价制度,并以此推动高校内部科技体制、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使高校能够建立起有利于自主创新、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与文化氛围。

2.支持青年教师。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对象一般应在40周岁以下,适度支持引进正在国外学习工作,年龄在45岁及以下的专家学者。高校青年教师是未来国家科技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很多青年教师有志于、有能力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但苦于没有经费支持而无法启动或难于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工作,基本科研业务费就是青年教师从事科研的种子基金、培育基金和启动基金,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前期培育,将为青年教师搭建获取国家其他渠道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的桥梁,为青年教师迈过艰难的科研起步台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采用项目管理。高校是具体使用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主体,由高校根据本校基本科研需求统筹规划,自主选题、自主立项,并实施项目管理。对基本科研业务费实施项目管理有利于高校明确资助目标,强化立项评审,监督研究进程,监查资助绩效,是被其他经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费使用方法。高校可根据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年度预算,制定本校的立项指南,通过校内公开评议、公示等方式遴选项目。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的具体实施,学院、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定期检查监督,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帮助,更有利于整合学校优势力量,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严管经费使用。今后一段时期,国家财政将持续稳定对各中央高校拨付基本科研业务费,由各高校根据本校基本科研需求自主安排使用,但“自主安排”并不意味可平均分配,也不意味可以此提高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必须符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有关财经和科研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除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外,基本科研业务费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不得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不得分摊学校公共管理和运行经费,不得偿还学校债务,不得支付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

二、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

1.分类管理,编制方案。要使用和管理好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首先,可对基本科研业务费分类别立项和管理,例如,下设自由探索计划、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等四类计划,自由探索计划主要资助各学院围绕本单位学科发展方向,自行组织项目进行科学研究,鼓励各学院组织理工结合、跨院系合作的项目;重大项目培育计划主要围绕学校优势和交叉新兴学科,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背景,着重培育重大项目立项;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主要资助以优秀青年教师为主要成员,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性研究方向组建的创新团队;学生科技创新计划主要支持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自主选题的科技创新活动。

2.健全机构,分工负责。成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于做好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通常需要设立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公室和基本科研业务费专家评议组三个机构。其中,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科技、财务工作副校长任副组长,科技、财务、人事、资产、规划、学生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审定基本科研业务费的重要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领导小组下设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通常设在科技处,负责对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具体实施进行整体调控和统筹监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家评议组可从校学术委员会抽调人员组成,也可从各学院的教授会抽调人员组成,还可聘请校外专家组成,负责从技术专家角度对拟立项目进行评审,并对项目的进展和结题进行技术层面的审查。

3.申报项目,评审立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采用项目管理制,这使得评审立项成为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评审立项须遵循科学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如前所述,若按照分类管理,则评审立项也需分类进行。也就是说,可以将项目分为“学院管项目”和“学校管项目”两大类,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的评审主要由二级学院组织进行,通常由学院制定本学院的项目申报指南和评审方案,报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公室批准后,由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按照指南和格式要求申报项目,学院组织本院专家或外请专家组成评议组,对所报项目进行审评,并对通过者予以立项;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和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的评审主要由学校组织进行,通常由学校根据科技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支持领域制定项目申报指南,由各学院进行先期筛选,并向学校推荐申报,学校可组织本校专家或外请专家组成评议组,对所报项目进行审评,并对通过者予以立项。

4.督促检查,形成闭环。没有监督,必然导致经费使用效益不明显甚至产生腐败。因此,建立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制度,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要对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对项目任务书中承诺的研究内容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对于经费检查,要由财务部门审查项目的经费预算是否合理,经费的使用是否与预算一致,经费的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范围,每年度的经费使用率是否合理;对于项目检查,可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自我检查,由项目负责人对照项目任务书按部就班地推进项目研究,及时纠正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是学院检查,由学院从专业角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项目的进展,再次是学校检查,学校可聘请专家抽查或定期检查各类项目研究情况,最后是社会公众监督,受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项目均需在教育部指定网站登记公示,既接受教育部的随时检查,同时也受其他高校和社会公众监督。通过这些检查监督制度的实施,将快速发现、反馈并改正项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闭环,促进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三、需要注意的事项

1.查新。基本科研业务费鼓励和支持创新性研究,研究者申请立项时必须首先明确所做研究具备创新属性,所以申报者应对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检索、查新,避免与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竞争性选题重复,避免与企业单位已有成果、已公布有重大进展的科研项目重复,同时,还应避免重复国际上已做过的工作。

2.保密。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的项目应该具有创新属性,其中不乏关于国际前沿的新领域、新问题或关乎国家国防利益的科学研究。但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受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项目需要上网公示,所以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从申请立项到过程管理,再到结题验收,都必须时刻保持警醒的保密意识,同时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

3.资产。使用基本科研业务费进行项目研究过程中,必然要购入小型设备、软件,必然要发表文章,申请专利,也就是说,项目研究过程中将形成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这些资产均需纳入高校资产管理范围,合理使用,认真维护,不得归为私有或擅自处置。

4.标注。教育部要求,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技术文件、专利等)均需标注,中英文标注分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这是很多研究人员容易忽略的问题,如果没有标注,研究成果很难认定为是受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需要引起注意。

基本科研业务费是国家为完善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制度,提高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确保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的顺利实施,既有利于形成高校科研特色,培育原始创新,有利于实现科研经费结构向合理方向调整,又有助于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校科研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从而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冬云.加强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6.

[2]刘蓉蓉.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9,(1):18.

(责任编辑/ 李璐瑶)

作者:赵立涛

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篇3:

关于高等学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的研究

摘 要:文章论述了高等学校科研专项经费与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善绩效评价的思路。

关键词:高等学校 科研专项经费 绩效评价 改善思路

一、引言

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对于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公民素质,改善公民生活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13年投入的教育经费23,201.2亿元,是2008年的1.6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教育的投入经费在逐年增长。而在所有的教育经费之中,用于高等学校科研研究专项经费达所有的教育经费的41%。仅2013年国家投入的科研专项经费与2008年相比,就有13.5%的增幅。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高等学校教育科研研究的重视程度。

面对如此庞大的科研专项经费,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其使用效益的评估研究就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水平低下,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与资金投入严重不成比例。这些经费管理上的不足之处是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所造成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也不利于高校培养尖端科研人才,更不利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二、高等学校科研专项经费与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一)高等学校科研专项经费概念及分类

高等学校科研专项经费,是指在学校基本支出以外由政府部门或者学校预算处下达用于规定科研项目或者其他特殊用途的专用经费。一般来说,高等学校科研专项经费是由国家相关部门经过审批核实再经由财政部门拨款给学校的专项费用,科研专项费用是国家为扶持某一高校进行科学研究探讨的资金。

与高等学校基本开支不同,科研专项费用具有特定的用途,这里指的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用途,因此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够改变科研专项经费的用途。此外,高等学校需要对科研专项经费进行单独的财务核算,并且国家相关监察部门还对其有一定的监督权。

我国高等学校科研专项经费从使用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985工程”专项经费,“211工程”专项经费,大型设备采购经费,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经费,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国家重点学科专项经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科研业务专项经费等。

(二)科研专项经费管理与绩效管理理论

科研专项经费管理,一般是指对科研经费流经的相关环节的管理。科研经费流经的环节一般包括科研项目申报环节,科研项目审批环节,科研项目实施环节,科研项目效益考核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之中,最重要最容易出现纰漏以及腐败行为的环节是审批环节和实施环节。为了避免在这两个环节之中出现纰漏,就必须要做到监督的到位性,审批的规范性,实施的科学性,高校管理的严格性等。

绩效管理理论,是针对科研项目实施的环节以及科研项目效益考核的环节。这里所指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是指,学校各个部门共同设定科研项目实施的目标,共同制定操作科研项目的相关人员,还需要分配好参与科研项目的各位人员的相关责任。同时,高校还应该制定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之中的绩效考核标准,绩效评价标准,绩效结果应用标准。做到尽可能达到满意的科研专项经费使用效益,缩短经费投入与科研效益之间的比例。

(三)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理论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应用于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理论包括:利益相关理论,项目管理理论,投入产出理论。

利益相关理论:指的是进行高校科研项目的学校每一位成员以及政府相关成员都具有性质相同的利益。即学校每一位成员都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研究的成功获取相应的酬劳以及荣誉,政府相关成员可以通过获取成功的科研项目获取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价值。

项目管理理论:指的是在高校进行科研项目实施阶段,控制好相关资源,做到在降低成本,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之上成功实施项目。

投入产出理论:即政府投入高校科研项目之上的资金与项目成功实施之后所获得的人才培养,高校教学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产出比例。

三、我国高等学校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现状

进行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有利于科研项目研究团队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对于提升高校科研项目研究的进度与准确度,发现优秀科研人才与科研团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完善的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助于平衡科研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价值。

目前我国实施的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有严重的不足之处,其中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绩效评价侧重点有待改善,各种科研成果绩效评价标准过于统一,绩效评价缺乏必要的公开性以及科学性等等。这些不足之处,挫伤了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使经费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比例,直接影响了我国高校培育人才的质量。

(一)绩效评价侧重点不明确

每年我国高校都会从科研项目的成功申报上得到大量的资金,但是很多高校对于这些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不到位,比如经费预算与结算审核不严,一些经费被当成了科研人员的福利,某些科研项目不及时结题而导致经费的浪费等等。由于对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不仅造成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不科学,专项资金预算与核对不详实,科研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目标和侧重点不明确,还给腐败行为留下了漏洞和空子。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科研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标准主要是专项资金的配置程度,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之中的表现,某个阶段科研的成效,忽视对项目发展潜力,科研人员创新潜力,科研成果产出速度等因素的评价,尤其是忽视与绩效评价有关的非财务标准。衡量专项经费使用效益,既要考虑学术成果,更要考虑科研的社会效益。

现有的绩效评价标准,如“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之中的表现”,由于存在人际关系的影响,评价结果会有失一定的客观公正性。

(二)各种科研成果绩效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过于统一

高校科研人员使用科研专项经费会形成很多种成果,目前在各高校之中所存在的科研专项经费成果一般有科研发明,科研奖项,学术报告,论文,专著,专利等。对于这些种类丰富的成果,很多高校对于它们的绩效评价都采取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统一的绩效衡量指标。由于高校自身的情况以及高校无法准确衡量各种专利的社会效益,因此造成用统一的标准以及指标来评定不同的科研成果的客观现实。因此,准确评定科研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不同科研成果区分对待,用公正科学的手段进行绩效评价,是高校完善绩效评价体系首要内容。

(三)绩效评价缺乏必要的公开性以及科学性

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与我国企业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共同的特性,即绩效评价标准缺乏必要的公开性、科学性。我国很多高校管理部门可能会认为绩效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绩效评价指标的确立,如果过于公开,会导致一些科研人员情绪波动,进而影响到整个绩效评价的进程。实践证明,公开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改善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提升科研的进程都有重要的意义。

绩效评价的科学性。是指绩效评价之中的各标准既要做到相互独立,又要做到互相联系,如此才能形成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目前,高校在绩效标准的确定上,存在各标准过于独立且没有代表性的弱点。

四、改善我国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思路

(一)加强对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促进绩效体系完善

加强高校对于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可以使高校科研经费得到更好的运用,创造更高的学术价值,使经费投入与学术产出尽可能的达到平衡。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跟完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有很大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加强经费管理所带来的实质性好处也就是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的好处。

为了加大高校对于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科学而又统一的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所采用的经费管理制度都是依据各学校财务制度以及经费制度而建立的,全国高校的经费管理制度不具备统一性,也就不具备科学性。因此需要国家科研部门制定出统一的经费管理制度和标准,改善经费管理的混乱现象。

其次就是完善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需要国家科研课题组对科研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进行细分,在直接费用以及间接费用之外,还应该设置其他科研费用项目。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科研之中所产生的经费都能够一一对上号,从而使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变得容易而又准确,在改善已有的成本核算时,还需要加大对科研结余资金的审查。

最后就是完善科研专项资金预算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加强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准确的进行经费的预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高校科研部门对科研过程之中的关键步骤要进行比较准确的费用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科研经费预算,对科研过程中的不确定经费做好全面监管。

唯有做好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才能够建立完善的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还需要各个评价标准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如此才能够使相关科研人员对绩效评价标准心服口服,从而提升科研人员研究的积极性。

(二)完善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标准是绩效评价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评价标准应包括经费使用、经费产出、经费效益这三个部分。高校应对这三部分的相关评价标准进行细分,特别是要把经费效益这样的非财务标准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形成完善的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级标准。

在经费使用标准之中,包括专项经费到位率,专项经费完成率,专项经费结余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折旧率,项目资产利用率等。这些标准可以反映科研专项经费的实际利用率,在绩效评价之中,专项经费实际利用率可以使科研人员了解已经使用了多少资金,还可以适时的改善其研究方向,对科研进程有一定的帮助。这些经费使用标准,对于完善绩效评价的激励性与约束性很有意义。

专项经费产出的相关标准,包括科研成果的获奖率,科研人员人均收益率等标准。教学成果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区分,也是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

科研经费效益评价标准,包括毕业生就业率,人才培养率,成果应用率等几个方面。这就是说,在科研经费效益评价中,既要考虑人才培养,又要考虑社会效益。

(三)健全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主要原则

健全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主要原则是公开透明性和科学性。

公开透明性:就是要对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相关标准进行公开,也要对每位科研人员在每段时期之内的具体表现进行公开,这样有助于科研人员对最后的绩效评价心服口服。

科学性:对绩效评价相关数据在调取,审查,计算之上具备科学性,有助于最终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同时对于绩效评价相关标准,要做到具备代表性,而且还要与其他标准具备联系性。

五、结语

教育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振兴与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我国教育经费分布来看,高等学校所获得的科研专项经费占据很大一部分。不过受制于我国经费绩效评价的不足,我国高校科研专项经费使用效益低下。本文针对经费绩效评价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希望能对提升高等学校科研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快高校科研进程,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有一定的补益。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校级教研课题,“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实践”,编号:jyga2012-2007]

参考文献:

[1] 李景慧.关于科研绩效评估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

[2] 戚虏,李千目.科学研究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9

[3] 陈海峰.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09(2)

[4] 谷俊涛.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J].学术交流,2011(2)

[5] 杨周复,施建军等.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财务处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责编:玉山)

作者:李树坤

上一篇:职业教育公共管理论文下一篇:公允价值运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