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论文 篇1:

河北省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河北省与国际金融组织具有拓展合作的空间,如知识合作、民营经济发展,新的资金合作渠道等。为此,深化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路径主要为:注重合作,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管理,提高项目质量;立足实际,创新资金合作模式;与时俱进,争取世行新的贷款品种;提升素质,打造涉外队伍。

关键词:国际金融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引资—引智—引技;财政预算资金;项目管理;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贷款政策;节能减排

一、文献综述

国际金融组织援助贷款的目的是帮助贷款国的发展。从国际发展援助经验看,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一种风险较低的财政赤字融资渠道,既有可能给贷款国带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也可能使该国政府造成严重的财政压力而事与愿违。大多数研究认为国际援助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国际援助贷款的饱和点(国际援助贷款占GDP比重为15%~45%),在其范围之外,国际援助贷款的作用是递减的。近期一些提议中要求在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全面援助的同时,将援助资金的结构从贷款向赠款倾斜。美国财政部(2000)指出将贷款转为赠款可能会压制捐赠国公众对发展中国家转移支付的支持,而且难以得到司法上的认可,反而限制了贫困国家对于融资资源的整体获得性。奥德多昆(2004)从理论和实证上探讨了贷款和赠款的一些经济和政治问题。克莱米、笈多等(2004)对1970—2000年接受外部援助的107个国家的经验进行了研究,检验赠款和贷款对国内财政收入的不同效应。

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经验方面,陈兰、朱留财(2008)介绍了全球环境基金在节能减排领域同我国的合作前景。云南省财政厅涉外(2009)针对云南省1984—2008年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王雨晴(2011)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北京环境二期项目分析了世行的项目设计和管理特色。高梅(2009)结合上海的案例分析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中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特别融资平台。

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陶风华等(2009)分析了甘肃省利用国外贷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张悦玲、白永慧(2010)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省借用政府外债的问题。张景辉(2011)通过对黑河市的研究提出把国际金融贷款与国内金融贷款结合使用,既可以优化政府债务结构,缓解政府债务偿还压力,还可以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谢煊(2012)针对新疆利用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稳步扩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等思路。

贷款绩效评价方面,雷刚(2010)对世行贷款山东城建环保二期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建议在项目建设中逐步推行全过程绩效评价。李娟(2010)以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为例分析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监察机制及其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影响。彭润中、赵敏(2011)通过对我国约50个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数据从相关性、效率、效果、可持续性和项目综合绩效等五个方面的评价结果进行归类整理,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和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思考。朱洪祥、彭山桂(2012)针对现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操作指南》评价体系指导项目准备期绩效评价的不足,对评价框架和评价方法进行调整优化,提出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唐斯斯(2012)对财政部和我国利用国际金融贷款农业项目的绩效评价实践进行了梳理。孙翔(2012)阐述了改进后的绩效评价框架,指出新框架的优势及其在实务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是间接利用外资的重要内容。国际金融组织的援助不仅可以优化政府债务结构,还可以将“引资—引智—引技”三大功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河北省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状况,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从而为河北省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二、河北省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及其变化

(一)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数量金额逐年增加

河北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始于1981年。30多年来,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3月,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48个,签约贷款额21.14亿美元,累计使用20.3亿美元。从表1中河北省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结构看,2004—2014年3月10多年的新增贷款主要来源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其中,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增长率达到39%。

(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行业分布趋于集中化,农业行业位居首位

河北省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涉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基本属于公共财政范围和公益性项目。但是从2004—2014年10多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行业分布来看,河北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涉及行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城建与环境。其中,农业项目的增长率达到45.45%,城建与环境项目的增长率达到28.57%(见表2)。从行业分布来看,农业、城建与环境项目排在优先位置。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有白洋淀生态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小城镇开发示范、林业综合发展、张河湾抽水蓄能、河北节能减排促进、节水灌溉二期等六个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农业、城建环保、节能减排、能源等领域,项目实施促进了河北省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

(三)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社会经济效益并重

河北省积极发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作用,促进了有关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实施世行贷款“小规模肉牛发展项目”,五个项目区农户养殖业纯收入平均由项目前1 600元提高到2 100元,提高了31%。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3%,对河北省平原的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促进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京深高速公路(石—安段)利用世行贷款5.5亿美元,大大提高了河北省的交通运输能力。三是促进节能减排,对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大气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四是提高了教育卫生服务质量,促进了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河北省教育厅利用世行贷款“贫三”项目的实施,解决了贫困地区办学经费不足问题,项目县校舍危房比例大幅度下降,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提升了管理水平,引智引技作用明显

河北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发挥了“引资—引智—引技”作用,提升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省际竞争力。一是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和经验,推动了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改革。我国现在通用的工程监理机制,投资、运营和管理模式,采购公开招标制度等多是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实施与合作中学习借鉴得到的。此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清洁发展机制,林权、水权制度改革实践等,对河北省发展市场经济、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世行贷款河北省城市环境项目引进的供水、污水收费制度,为河北省给、排水价格体制的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二是提高了项目人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改善了人力资源结构。国际金融组织为了保证投资效益,每个项目都向中方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机会,使河北省相关行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有了明显改善,通过项目培训与实施,人们更新了观念,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了本领。

(五)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走在全国前列,注重信誉以评促效

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下,从2008年开始河北省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管理中逐步引进了“以绩效为基础,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小组,聘请专业人员为小组成员。同时,对被评价单位相关人员和评价小组所有成员进行专业培训,详细讲解绩效评价的方法、步骤和工作程序等。评价中,评价小组根据被评价单位上报的有关资料,采取案卷研究、因素分析和综合指数等相结合的办法,对项目立项、申报、实施,项目完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根据各评价因素所占的分值和权重进行评分,评出“优”“良”“中”“差”等级,并写出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通过绩效评价,学习和掌握了绩效评价理念和方法,打造了一支政策明、业务精的评价队伍,建立了准确、全面的信息收集和数据库,确保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的权威性,绩效评价走在全国前列。

三、当前河北省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面临的困境

(一)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总量和投向的约束性增大,获得贷款难度增加

随着我国实力不断增强,预计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将于2015年或2016年前后触及世行、亚行硬贷款“毕业线”,加上之后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在2020—2021年前后从世行、亚行硬贷款毕业,到达“毕业线”的日期日益临近,国际金融组织对中国贷款总量呈逐步下降趋势和贷款投向更为严格的限制。世行新的国别伙伴合作战略与中国确定了未来几年双方的三个合作重点: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加强中国同世界互动,世行集团中国际复兴发展银行将保持年均15亿美元的对华贷款规模,国际金融公司预计每年在华投资5亿美元~10亿美元。世行贷款将致力于知识及知识合作、能源和环境、贫困和质量问题,主要投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亚行对中国2013—2015年的国别贷款分配额度分别是14.45亿美元、14.35亿美元与13.30亿美元的贷款。亚行《2011—2015年中国国别伙伴合作战略》继续加大在包容性增长、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合作与一体化等三大支柱下的合作,强调合作将更加突出创新、附加值及示范效应,合作重点将突出自然资源与农业发展、节能环保、交通、城市发展、私营部门业务等五大领域。在贷款总量下降和贷款投向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相对于获得更多支持的中西部地区而言,作为东部沿海省份的河北省争取硬贷款的难度有所增大。

(二)对于“举债”有认识偏差,错失项目立项机会

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它不仅风险小、收益大,而且可与国际金融组织之间建立互信互利、良好的伙伴关系,将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于企业,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加快地方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转型,增进社会福祉。有的相关部门思想解放不够到位,意识不强,对国际金融组织合作在“引资—引智—引技”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对于合理适度利用外债认识不够深刻,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简单地理解为负担和债务,担心项目失败给当地财政带来还贷风险和负担,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动力不足。有的相关部门认为贷款资金量不大,审批程序漫长又复杂,管理制度严格,资金使用起来受限制较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机会,导致当地利用外资工作进展不大。二是外债风险意识欠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作为国家主权外债,按照贷款协议是必须要偿还的。有的部门缺少外债统筹规划,还没有建立外债风险预警机制,偿债准备金没有完全列入预算。因此,主动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监管不足现象,责任跟踪不能放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涉及申请、实施到还款、持续发展等环节。一是有的部门重项目引进、轻监督管理,没有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项目实施管理上来,在项目设施与达到预期发展目标方面监管不够,缺乏责任追踪相关管理意识和手段及其相应制度配合实施。二是个别基层单位存在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现象。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有些项目配套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相应主管部门没有完全尽到监管责任,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河北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高质量工作开展。

四、新形势下河北省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空间的拓展

(一)将知识合作打造成新的增长点,拓展新的合作空间

当前,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主要是贷款项目、技术援助项目和知识合作三种形式,贷款项目这一传统形式已触及世行、亚行硬贷款“毕业线”,从客观上讲,传统的贷款合作受到国际金融组织毕业政策的限制无法无限期地做下去,这就需要通过创新合作内容和形式,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开辟新的合作领域,打造新的增长点。

在世行、亚行和国际农发基金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过程中,知识合作将成为工作核心。知识合作不仅通过所提供的分析咨询工作和技术援助,更重要的是通过投资项目这一载体来进行,通过具体投资项目的示范和试点,帮助地方政府为其各自的发展方向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新成立的世行—中国发展实践知识中心以及亚行—中国区域知识共享平台是地方政府深化知识合作的两个具体抓手。2008年开始,河北省先后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实施了结果导向绩效评价,其中河北省石安高速公路项目、河北省城市环境项目和河北省小城镇发展示范项目等被财政部和评价专家组评为典型案例并收录典型案例汇编。

(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动企业走出去

随着主权外债业务的逐步退出,世行国际金融公司和亚行私营业务部门非主权业务(非主权业务指的是由国际金融组织资助、与地方国有企业、其他公私主体或私营部门主体作为还款方或被投资方而开展的业务)将逐步成为财政工作新的着力点。

在与中国合作战略期间,国际金融公司将适度扩大与中方合作规模,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从私营部门角度帮助实现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的南南合作方面的目标。亚行《2020战略》将促进私营部门业务发展列为其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亚行开发的非主权业务涉及能源、交通、城市、农业和电讯等领域,还包括为贫困家庭、农村家庭提供创新和深化金融服务以及在当地拓展一般业务,并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其业务目标。

河北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业务政策指导,做好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思路,结合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工作的特点,探索和完善财政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现有的管理机制和程序,积极探寻加强民营经济管理的工作要点;需要进一步挖掘与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亚行私营部门业务局的合作潜力,积极引导非主权业务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金融改革、小微企业融资、节能减排(如能效提高、绿色建筑节能、区域集中供热等)、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发电等)、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如城市垃圾发电、污水和污泥处理等)等领域,引入新的机制和先进技术;需要积极探索国际金融组织与民营经济开展合作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促进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推动民营经济与国际金融组织开展“三方合作”,共同投资于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农业、能源等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通过承办国际会议、接待高访团组等机会,组织开展研讨推介活动,为引进外资和智力资源、推动企业“走出去”等牵线搭桥。

(三)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开辟新的资金合作渠道,优化环境惠及民生

目前,在我国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发基金、全球环境基金、欧洲投资银行、绿色气候基金等国际金融组织开展的合作中,世行是全球最大开发性金融机构,其在动员和配置全球多边发展援助资源、制定国际发展援助规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亚行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农发基金是联合国专业扶贫机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资金,促进全球粮食生产和减贫事业发展。全球环境基金通过提供赠款,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具有全球环境效益的项目活动。

随着“毕业线”的日期日益临近,河北省需要在继续稳固发展与世行、亚行等传统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基础上,深入拓展与国际农发基金、全球环境基金、欧洲投资银行和绿色气候基金等其他多边金融组织的合作。紧密结合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根据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突出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区域发展和民生等领域发展,做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新项目申报和规划内项目的前期准备、对外谈判和签约实施工作。

(四)提升与国际金融组织技援合作的层次和水平,突出战略性及有效性

国际金融组织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国际开发协会(IDA)、国际金融公司(IFC)、亚洲开发银行(ADB)、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其他国际性、地区性金融组织。对我国提供技术援助的国际金融组织主要是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地方政府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技援资金要结合当地发展规划、改革重点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摸清需求、有效对接,不断提升技援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搞好地方经济社会体制机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为地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提供指导。

在技援项目选择方面,要看是否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源资源节约及生态环境保护;是否有助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是否有助于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是否有助于深化宏观经济管理改革与促进结构调整。在技援资金的投向方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结合地方政府的特点和需要,进一步加大国际金融组织技援资源向地方倾斜的力度。在技援项目的管理方面,要主动向有关部门介绍国际金融组织技援资源,主动查清技援合作的潜在需求,提高技援项目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强化技援项目的结果导向管理,促进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及时总结宣传项目成效。

五、河北省深化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路径选择

(一)注重合作,提升服务水平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有严格的政策要求和投向限制,目前主要用于环境保护、农业、扶贫开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包括农村沼气)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新政策,结合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本行业的实际需求,根据贷款支持方向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谋划和设计项目,以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在资金投向上,要发挥贷款资金的补位效应,在符合贷款资金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一般财政性专项资金在用途上相统一,重点用于政府应办而限于财力不足未办的公共性项目;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和一般财政预算项目管理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尤其是学习与借鉴国际金融组织在环境治理与保护、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与技术,总结和发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的示范效应;在合作渠道上,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开展知识领域的合作,包括技术援助资金在内的多种渠道的赠款、贷款资金,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针对河北省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比如与外方合作开展防治大气污染研究,引进先进知识和经验、介绍河北省实际做法、实现共同发展。

(二)加强管理,提高项目质量

贷款项目管理是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主要载体,是贷款管理的核心,项目执行质量直接影响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水平。在与国际金融组织的项目合作过程中,必须以“资金、财务、债务、管理”为主线,坚持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立“重基础、促创新、控过程”的全过程管理模式。通过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打造精品项目,总结典型案例,提炼发展经验,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平台加以宣传和推广,赢得国际社会对河北省改革发展事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一是加强沟通,提高项目的执行质量。在项目准备和实施各阶段,与项目实施相关的各个部门和项目单位要充分沟通,深入学习并吃透国际金融组织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提高项目执行质量和效率。二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申报效率。各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必须加强与发改部门的协调合作,通过联合申报等方式减少国内审批环节,提高国内项目审批效率;加强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宣传和推广,实时发布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条件、年度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等信息,提高项目单位申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关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单位,鼓励其积极申报,从多方面获得资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强贷款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在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各个阶段建立全过程参与机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以资金、财务、债务、管理为主线,坚持贷款“三查”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督机制,规范贷款“借、用、还”每一环节,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实现从重贷款借用向重贷款管理、从重项目数量向重项目质量、从重前期审批向重中后期监督管理的转变,使贷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并掌握项目单位各阶段资金的使用,积极与国际金融组织保持联系和沟通,做好服务、协调和督导工作,保证贷款资金的使用效能。四是加强债务管理、控制好财政风险。有关部门要深刻理解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条件以及主权外债的严肃性,明确债务责任主体,完善各种法律手续,落实好还款责任;加大债务清偿回收力度,采取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和有效措施,使项目单位切实履行还款责任,对不能按时还款的市、县,要采取财政扣款的方式强行扣回并加收滞纳金。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以便在项目单位不能及时还款的情况下垫付;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河北省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债务统计监测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基础数据,搞好政府债务风险监控,督促项目单位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按时还款,提升河北省的形象。

(三)立足实际,创新合作模式

一是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对贷款业务可以通过贷款批准方式、中间金融转贷、提前收回贷款资金滚动使用等方式,从而达到项目准备时间较短、利用金融机构的专业知识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例如河北省利用亚行贷款节能减排促进(能效电厂)项目贷款,由于节能减排项目具有建设周期短、时效性强等特点,为避免出现子项目发生变化,河北省综合考虑国家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贷款转贷流程、贷款资金安全等因素,采取了“财政转贷和中间金融机构服务”项目模式。同时,引入合同能源服务模式,为利用亚行贷款用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项目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二是创新资金合作模式。探索贷赠款资金与国内预算资金、专项资金结合使用的新模式,促进内外资金的整合与优势互补。进一步放大国际金融组织资金的杠杆效应和示范效应。可以通过发挥财政部门的平台作用,结合国际金融组织非主权业务的开展,协调国际金融组织与地方政府、国内政策性银行、清洁能源基金等合作成立专项基金,用于定向支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规划领域的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及民生改善等项目建设。同时,结合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申报,协调国内政策性银行、清洁能源基金等以相对优惠条件提供配套资金融资,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发挥资金倍增效应。充分发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资金准公共资金的特点,进一步做好财政预算资金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资金的结合使用。

探索国际金融组织与民营经济开展合作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由于自有资金有限,近年来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积极鼓励通过PPP模式撬动更多私营部门投资。在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领域推广PPP模式,有利于利用有限公共资金撬动更多的私营部门投资,扩大公共投资的杠杆效应。河北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目前地方政府自身财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城镇化对基础设施融资的巨大需求,PPP可以有效弥补地方政府公共资金的不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引入私营部门管理和运营经验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河北省可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金和智力资源,为在省内推广和完善PPP模式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国际金融组织长期优惠资金,合作开发PPP试点项目,发挥创新示范作用,并借以引入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提高河北省公共部门PPP项目管理水平;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技术援助资金开展培训,增强PPP项目的设计、实施、管理能力。

(四)与时俱进,争取世行新的贷款品种

我国与世行的合作30多年来,不仅引进了大量的世行资金,也学到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我国从世行获得优惠传统投资贷款额度越来越少。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世行的合作,世行将在我国推行发展政策贷款和结果规划贷款两种新的贷款品种。

世行发展政策贷款产品是指通过向借款国提供非指定用途的一般性预算支持,促进借款国的制度和政策改革,实现减贫与发展目标。该贷款支持的范围广泛,包括加强公共财政管理、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等。世行对发展政策贷款的总规模和单个贷款项目贷款的规模没有限制。一国使用该贷款的规模将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来确定,并遵守世行国别贷款上限的规定。世行结果规划贷款产品是介于投资贷款和发展政策贷款之间的一种贷款产品,主要用于支持借款国某一部门的规划项目,可以是新项目,也可以是在建项目。该贷款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结果导向,每个项目均设有清晰完整的结果指标体系。世行贷款资金支付依据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而不是按传统世行项目的提款报账制;世行可提供总额不超过贷款资金30%的预付金。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河北省有关部门应未雨绸缪,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联系,搞好与世行的对接,谋划一批既切合当地实际又符合世行要求的项目,争取世行新的贷款品种早日在河北落地开花。

(五)提升素质,打造涉外队伍

人才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人的因素尤显重要。在现有涉外人才资源比较有限的条件下,一是加强调研督导工作,使各级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重要性,督促工作落后地区尽快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编制,充实人员,迎头赶上。二是以定期培训、轮训会为平台,提升综合素质。涉外队伍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信息,加强学习交流是首要任务,因此,要努力打造一批善于思考、有很强政策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具有英语交流能力的涉外队伍,进一步提升河北省人才和引资竞争力。同时,积极争取并利用有关部门的境外培训项目,选派年轻骨干、业务骨干出境培训。三是以互访和研讨会的形式,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的业务交流,积极参与相关会议,学习先进经验,提升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鞍钢,等.援助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钟伟,等.关注贫困:国际发展融资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陈兰,朱留财.节能减排:中国与全球环境基金[J].环境保护,2008,(10).

[4]王雨晴.透过世界银行贷款北京环境二期项目看世行的项目设计和管理特色[J].经济研究参考,2011,(17).

[5]高梅.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特别融资平台的操作和风险管理——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09,(7).

[6]陶风华,等.利用国外贷款支持甘肃经济发展调查[J].甘肃金融,2009,(11).

[7]张悦玲,等.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省借用政府外债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10,(6).

[8]张景辉.科学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贷款促进黑河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J].黑河学刊,2011,(1).

[19]谢煊.加大利用政府外债工作力度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J].新疆财经,2012,(5).

[10]雷刚.城建环保领域提高国际金融合作绩效研究[J].时代经贸,2010,(7).

[11]李娟.国际金融组织监察机制及其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影响——以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12]彭润中,赵敏.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J].财政研究,2011,(6).

[13]朱洪祥,彭山桂.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准备期绩效评价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5).

[14]唐斯斯.财政部和我国利用国际金融贷款农业项目绩效评估实践[J].中国外资,2012,(8).

[15]孙翔.改进后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绩效评价框架与思考[J].商业时代,2012,(25).

[16]郑晓松.不断探索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新思路[J].中国财政,2013,(4).

[17]刁莉,梁松,刘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对华贷款及其经济社会影响[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12).

[18]课题组.世、亚行贷款项目机构能力建设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4).

(课题主持人:李金霞;课题组成员:李建英、王琳、徐卫、张亮、赵桂英、王雅楠、王凤飞)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作者:课题组

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论文 篇2:

厚植产业优势 力促稳定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内黄县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统领,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助推剂”作用,投入资金2.45亿元用于产业扶贫,不断膨胀产业规模,放大特色产业优势,以产业发展带动扶贫脱贫,以扶贫脱贫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等问题,并为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实现了贫困户脱贫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目前,内黄县2016年度计划脱贫的13290名贫困群众已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其中通过产业发展脱贫的占82.5%。同时,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有力促进了内黄农业延链补链进程,推进了温棚瓜菜、现代畜牧业、生态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温棚瓜菜产业,形成了“三平台一基地”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即18.7万亩温棚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内黄果蔬城销售平台、农业科技博览园技术推广平台、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全省、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先后在内黄召开,推广内黄产业扶贫的经验和做法。

强化组织保障,确保产业扶贫实效

内黄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农民致贫原因多为因病、因学、缺劳力、缺技术等,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经过多方调研,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没有产业作为支撑的脱贫都是不可持续的,就脱贫而脱贫很困难、不稳定,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依靠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实现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发改委、农业、林业、蔬菜、畜牧、商务、金融办、扶贫等部门为成员,搭建了产业扶贫平台。成立农业项目建设指挥部,科学谋划布局产业扶贫项目,为开展产业扶贫提供组织保证。二是突出政策保障。用足用活国家产业政策,先后出台《内黄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内黄县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的意见》《内黄县实施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意见》《关于推行金融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扶贫文件,全力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三是深化帮扶活动。全县26名县级干部、925名科级干部、3324名机关干部、90个县直单位、66家重点企业,分别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确保“不落一村、不少一户、不漏一人”。四是严把资金监管。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扶贫资金全部纳入县纪委监管平台,所有项目招标全部进入县招管服务中心监管,纪检、财政、审计、扶贫等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扶贫资金规范使用,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坚持规划引领,放大特色产业优势

高标准的规划是最大的节约,低水平的规划是最大的浪费。在统筹做好县、乡、村、户和县直部门“五个脱贫规划”的基础上,内黄县政府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聘请中国农业大学规划科学研究院,高标准编制《内黄县扶贫攻坚贫困村产业脱贫规划》,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鼓励支持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劳务输出以及光伏新能源等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按照全县总体规划,制定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十年规划》《百万只肉羊振兴规划》《现代林果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结合各乡镇区域及产业现状,确定了产业扶贫三大方向。一是划定高效设施农业7大片区,覆盖10个乡镇、56个贫困村;二是划定现代畜牧业3大片区,覆盖5个乡镇、19个贫困村;三是划定林果业3大片区,覆盖3个乡镇、15个贫困村,基本达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对新发展温棚瓜菜2亩以上和养牛5头以上、养羊20只以上、养猪30头以上、养禽3000只以上的贫困户,每户扶持资金5000元;对新植果树3亩以上每户扶持资金3000元。定期举办专家讲座、组织参观学习,搞好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市场3项服务,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带动了温棚瓜菜、现代畜牧业、生态林业三大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温棚瓜菜不断壮大。面积达到18.7万亩,建成集约化育苗工厂35处,年育苗量4.5亿株,温棚规模及工厂化育苗量稳居全省第一,享有“东有寿光,西有内黄”的美誉;建成7大瓜果菜片区,每个片区1万亩,片区内人均增收3500元,达到了“扶持一片,发展一片,脱贫一片”的效果。二是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通过财政奖补、贷款贴息进行扶持,给予畜牧业片区养殖户奖补资金,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和省、市龙头畜牧企业,被农业部确定为肉羊生产监测县、生猪生产监测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现代肉羊和现代家禽优势产业集聚区。全县标准化养殖场(区)达291个,三大片区养殖户达到1860户,其中贫困户1100户。三是经济林果业持续发展。全县成片造林30万亩,小杂果种植面积16万亩,花卉苗木6000多亩,林木覆盖率达37%,位居全国平原县前列。建设林果园区18个,20个村、3000户贫困户受益。同时,大力发展红枣、尖椒、花生等传统优势产业,建设花生四大片区41万亩、尖椒三大片区30万亩,覆盖13个乡镇、5000余户贫困群众,形成规模化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实现精准稳定脱贫

推进产业扶贫,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内黄县围绕产业扶贫规模化、集群化、标准化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把金融扶贫的保障作用发挥到极致,协调资金2.45亿元,创新实施“到户增收+”“金融+”、光伏带动三大产业扶贫新模式,推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一是实施“到户增收+”模式。实施“到户增收+入股”模式,贫困户将到户增收资金以入股方式交给企业,每年年终分红1500元。实施“到户增收+就业”模式,贫困户在企业务工每月工资不低于1500元,务工时间不低于8个月。实施“到户增收+自我发展”模式,坚持“宜棚则棚、宜林则林、宜养则养”,通过享受到户增收资金,扶持发展种养业,增加群众收入。马上乡赵信村扶贫产业基地,计划投资2500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新型智能温棚500亩,3年内每年为全乡250个贫困户每户发放分红收益1200元,计划吸纳50名贫困人员就业。二是创新“金融+”服务。制定《关于推行金融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实施政府、信用联社、中原农险、农业专业合作社“四位一体扶贫贷”模式,累计发放扶贫信贷资金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3400户8541人稳定脱贫。实施“金融+资金托管”模式,贫困户将5万元扶贫贷款资金由企业托管,年底取得保底收益。目前,共向36家企业投入资金1391万元,采取资产收益分配方式,带动2992户、7695人稳定脱贫。其中,万洋国际广场与楚旺镇签订3年带贫协议,带动187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天辰农业与东庄镇签订4年带动协议,带动15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实施“金融+就业”模式,贫困户在企业务工,月工资不低于1500元,年务工时间不低于8个月。实施“金融+龙头企业”模式,贫困户将扶贫贷款资金投入龙头农业公司,由公司规划建设新型智能温棚,向贫困户提供“规划、设计、建设、育苗、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贫困户以入股分红或务工的方式实现稳定脱贫。三是实施光伏带动。内黄光伏产业基础良好,投资10亿元、占地2800亩的100兆瓦昊诚光伏于去年并网发电。在此基础上,内黄县出台《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的意见》,县财政出资在贫困村集中建设光伏电站,重点扶持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不足和无稳定收入的贫困户,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已投入资金2178万元,在16个乡镇40个村建立了2800千瓦光伏电站,每个贫困人口1千瓦,年收益1200~1500元,带动853户2855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建设精品农业园区,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推动了内黄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推动内黄农业园区化发展。依托温棚瓜菜、现代畜牧业、生态林业三大高效农业规模优势,内黄规划建设了3万亩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投资20亿元的内黄果蔬城、投资5亿元的基祥农业科技博览园、投资10亿元的昊诚光伏现代农业、投资1.8亿元的花卉博览园等11个现代农业项目入驻。规划建设了5000亩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设立粮食、尖椒、蔬菜、红枣和腐竹“五大加工园区”,使内黄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发展。产业扶贫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主导产业规模,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发展态势,实现了龙头企业发展与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双赢”局面。总投资5亿元的基祥农业科技博览园项目,集培育新品种、提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为一体,采用荷兰、以色列先进种植模式,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具科技含量的蔬菜育苗中心、培训中心和营销中心。借助产业扶贫的东风,基祥农业计划融资7亿元,规划建设1万亩的产业发展基地,首批在张龙乡、马上乡规划建设新型温棚1000亩,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方式,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总投资20亿元的果蔬城项目,实行“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模式、“一卡通”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着力打造全国最具规模的果蔬产地市场、全国农产品交易首选之地和信息平台。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试运营,入驻商户430余户,日销售蔬菜300余吨,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带动2100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增收。三是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依托“互联网+”,投入资金500万元,建立了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全省唯一的省级蔬菜质量检测中心落户我县,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挂牌运行,建立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安全监管体系。

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到户增收、企业带动、光伏带动等各类脱贫措施实现了全覆盖,所有贫困群众均可以享受到产业扶贫带来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提升了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使内黄县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同时带动了都市农业生态示范园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加快了内黄县的观光旅游、餐饮住宿、包装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步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为贫困群众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效果。

作者:黄宣

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论文 篇3:

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政项目资金核算管理实践

摘 要:财政对预算资金的监管日趋严格,以规范财政项目资金核算管理的重要性为起点,根据政府会计制度下财政项目资金核算实践,结合实际工作,从制度建设、职责分工、流程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财政项目资金管理,能够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财政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公立医院;财政项目资金

公立医院主要采用财政差额拨款模式,项目支出拨款是医院履行专项职能取得的财政拨款,在项目资金的取得、使用、核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财政监管日趋严格,对医院财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都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规范财政项目资金核算管理的重要性

财政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日益严格,强化支出责任,深化资金绩效考核,公立医院规范财政项目资金核算管理工作日趋重要。

规范财政项目资金核算管理,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完成财政安排的专项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成绩效考核,为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财政项目资金管理水平,促进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财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政府会计制度下财政项目资金核算实践

(一)政府会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关于财政项目资金核算的区别

医院会计制度通过财政项目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和财政项目结转(余)科目进行财政项目核算,同时使用项目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存货通过待冲基金核算,并在计提折旧、摊销及领用存货环节予以冲销。医院会计制度通过冲减待冲基金而不计入成本费用,会弱化医院成本核算,违背会计的配比原则,出现虚增结余等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通过财政拨款收入、业务活动費用或单位管理费用、本期盈余和累计盈余科目进行财政项目核算。预算会计通过财政拨款预算收入、事业支出和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核算进行财政项目核算。

两个制度关于财政项目资金核算的区别在以下方面。 一是取消待冲基金科目,使用财政项目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分别在计提折旧、摊销、领用存货时计入医院当期的费用,全面反映医院成本费用情况,这种“实提”折旧的做法有利于客观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推进政府成本核算和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二是核算科目更细致,并根据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进行明细核算,全面反映项目支出的具体内容;三是根据“双基础”“双报告”原则进行平行记账。

(二)财政项目资金核算实践

1.项目核算体系的构建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一个项目资金会分次、分文号拨入,财务人员需要认真了解项目资金的类别、来源、使用情况等,在资金使用和报销时把握先进先出的原则。因此为了规范项目管理、避免不必要的串用,可采用二级管理模式构建财政项目核算体系,即按项目大类设立一级项目核算,按照资金拨款年度或拨款文号设立二级明细项目核算,便于资金归集和统计。

2.财务核算实践分析

(1)政府会计制度衔接的处理。根据《关于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衔接规定》,原账财政项目拨款结转(余)和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对应转入累计盈余—财政项目盈余。应关注2018年及以前年度使用财政项目资金购买的资产尚未提足折旧或摊销、存货尚未领用完毕的,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应与资产净值和存货核对一致后转入累计盈余—财政项目盈余。

预算会计应将财政项目拨款结转的期初数按照原账的财政补助结转金额,加已计入支出尚未支付财政资金的金额,再减已经支付财政资金尚未计入支出的金额进行确定。其中,已计入支出尚未支付财政资金的金额,包括项目质保金等;已经支付财政资金尚未计入支出的金额,包括项目预付款等。

(2)财政项目资金日常业务核算。一是收到财政拨款,财务会计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拨款收入—财政项目拨款收入;预算会计借记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基本拨款预算收入—项目支出。二是采用预付款模式购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财务会计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会计借记事业支出—财政项目拨款支出,贷记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三是资产验收入库、支付剩余货款,财务会计借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贷记预付账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会计借记事业支出—财政项目拨款支出,贷记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四是计提折旧和摊销,财务会计借记业务活动费用或单位管理费用—财政项目拨款经费,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预算会计不做。五是购买存货,财务会计借记库存物品,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会计借记事业支出—财政项目拨款支出,贷记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六是领用存货,财务会计借记业务活动费用或单位管理费用—财政项目拨款经费,贷记库存物品;预算会计不做。七是支付项目质保金,财务会计借记其他应付款,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会计借记事业支出—财政项目拨款支出,贷记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存在2018年及以前年度项目质保金的,应在2019年初衔接时对预算会计进行调整。如2019年初未调整,应及时通过财政项目拨款结转—年初余额调整进行调整。八是支付会议费、差旅费等,财务会计借记业务活动费用或单位管理费用—财政项目拨款经费,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会计借记事业支出—财政项目拨款支出,贷记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九是期末,各项收入和费用转入本期盈余—财政项目盈余;各项预算收入和支出转入财政拨款结转。年末,财政预算指标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根据差额财务会计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记财政拨款收入—财政项目拨款收入;预算会计借记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记财政基本拨款预算收入—项目支出。

年末零余额账户有余额的,财务会计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会计借记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记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应把握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与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与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及财政拨款结转科目之间的平衡关系,避免出现财政项目资金挪用。

三、加强财政项目资金管理的举措

(一)完善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主体责任

财政项目较多的医院应配备专职财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进行项目核算管理。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对项目资金的申报、使用、监督、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同时明确各部门的主体责任,项目主管部门承担财政资金的申报,负责项目资金的预算编报及使用;财务部门负责预算支出审核、资金使用监管、资金支付及预算执行进度通报等工作。

(二)完善各流程和环节,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为保证项目资金成功申报,应做好财政项目的年度预算编制工作。项目主管部门在完善各项目的申报工作流程及内容基础上,重点对项目实施方案、绩效目标和使用情况等内容进行细化。从数量、质量、成本、时效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对项目目标进行分解,汇总审核项目目标。

(三)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督促项目执行

项目预算支出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同时政府会计制度关于项目核算的复杂程度也在增加,因此为做好各项目的预算管理,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上线项目管理系统,并与财务核算系统连通。将项目申报、预算编制、资金下达、支出计划、报销审核、会计核算等统一纳入项目管理系统,实时统计预算执行进度,并提出预警信号。定期对项目资金的执行进度公示,督促项目执行,保障项目资金使用效率。

(四)完善监督机制,建立项目绩效考核办法

每年度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确保资金支付符合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上级部门会以不定期、不固定模式对财政项目的实施内容和资金使用效率进行专项检查,并根据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根据上级部门的考核标准制定本医院的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对各项目的资金使用进度和绩效评价加大考核力度,并设置相应的獎惩措施。

四、结语

经过一年的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和深化财政项目管理的应用实践,准确、全面的财务核算是做好财政项目管理的前提,完善的项目管理又对财务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二者相互促进,提升财政项目核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颖.浅析公立医院财政项目预算资金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9,(8):167-168.

[2] 梁秀林.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待冲基金”科目账务处理方式的商榷[J].中国卫生经济,2012,(12):90-91.

[3] 郑大喜.《医院会计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标准的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7,(1):85-89.

[4] 关于印发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的通知(财会[2018]24号)[Z].2018.

[5]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刘兆峰]

作者:罗冬梅

上一篇:3月弘扬雷锋精神演讲稿下一篇:我是怎样撰写竞职演讲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