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区食堂食品安全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所面对的历久弥新课题。长沙市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为中国食品企业,特别是中小食品企业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和如何度过目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颇值得关注。书记吹响集结号7月的长沙,大地流火。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铁路站区食堂食品安全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铁路站区食堂食品安全论文 篇1:

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2014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消除风险隐患,坚决治理“餐桌污染”,巩固了全国食品安全稳定向好的形势。但食品安全基础依然薄弱,问题仍时有发生,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现就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严格监管执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采取完善标准、制定行为规范、加强抽检、建立追溯体系等措施,着力解决农药兽药残留问题。加大食用农产品监管力度,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严格管控化肥、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开展重点食用农产品联合治理行动。加强产地重金属污染、种养殖用水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建立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病死畜禽收购屠宰、私屠滥宰、农资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围绕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大桶水”、白酒等重点大宗食品开展综合治理。针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中检出塑化剂、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大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对小作坊、摊贩、网络销售等的管理。继续打击无证无照、销售和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和原料、侵权仿冒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进出口食品监管和风险管控,严格进口食品准入和回顾性检查,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

继续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开展食品安全审计。

(三)加强重点区域风险防控。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食品加工业集聚区、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铁路站车等就餐人员密集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指导,防范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基本情况统计调查,摸清底数、排查风险。制定并实施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计划,加大监测抽检力度,加强结果分析研判,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进一步规范问题食品信息报告和核查处置,完善抽检信息公布方式,依法公布抽检信息。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持证合法经营,督促其履行进货查验和如实记录查验情况等法定义务。

(五)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针对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强化刑事责任追究,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加快出台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指导意见,健全线索通报、案情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发布等工作衔接机制,强化涉案物品处置、涉案产品检验鉴定、证据转换等工作的协调配合。继续推动公安机关食品安全犯罪侦查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力量。

二、健全法规标准,完善制度体系

(六)推动立法进程。继续推进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订出台,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做好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衔接。加快食品安全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管理的地方立法工作。

(七)完善制度规范。制定修订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食品经营监督管理、保健食品注册及监督管理、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食品标识、食品相关产品监督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等规章制度。研究制定食用农产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完善畜禽屠宰等相关规章。

积极稳步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体系。研究制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深化保健食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备案范围。探索建立食品检查员制度,加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现场行政处罚力度。研究建立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管理有关制度。推动完善进出口食品安全相关制度。

研究建立餐饮服务单位排放付费及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企业资质管理等制度,加大餐厨废弃物处理利用力度。

(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合任务,加强重点、急需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快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通行做法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推进食品安全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重点标准的跟踪评价。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标准执行情况的有机衔接。

(九)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操作流程,量化自由裁量标准,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标识,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和行政检查等行为。加强执法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制度,依法公开行政处罚信息,推动执法联动和区域合作。全面落实监管执法责任制,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强化制约监督,加大问责力度。

三、规范生产经营,全面落实企业责任

(十)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扩大食品质量安全授权制度试点。推动食品企业完善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记录制度,加快形成上下游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加大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问题报告制度。试点推行大型餐饮服务企业风险自查报告制度,在餐饮服务企业推行“明厨亮灶”。

(十一)完善企业主体责任体系。督促企业完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制度,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首负责任,落实食品质量安全授权人员、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强化违法违规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責任追究,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推进处罚结果公开。

(十二)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记录,探索建立统一的食品信用分级分类标准,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及时公布严重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相关信息,加大对严重失信者的惩戒力度,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

四、强化宣传和应急处置,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十三)加强风险交流。健全风险预警工作体系和专家队伍,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和交流工作机制,制订工作规范,加强舆情监测和风险隐患预判。积极发挥第三方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中的作用,拓展风险交流渠道。建立健全大型企业风险交流机制,强化行业预警交流。

(十四)强化宣传引导。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费提示和风险警示,曝光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政策解读,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工作重大方针、举措和重要领域专项整治情况。加强与媒体沟通,妥善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情应对,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开展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公益宣传和科普工作,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和示范创建,强化食品安全科普网点建设。

(十五)提高应急能力。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应急协作与信息通报机制,加快建立覆盖全国的突发事件信息直报网和舆情监测网,建立健全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国家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及装备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和应急管理培训。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建立事故防范、处置、报告等工作制度。

五、完善治理体系,坚持依法行政

(十六)健全监管体系。加快完成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任务,抓紧职能调整、人员划转、技术资源整合,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尽快实现正常运转。健全乡镇(街道)或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派出机构,建立重心下移、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合理划分省、市、县、乡级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关系。

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的地方,要把食品安全作为综合执法的首要责任,相应设置内设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专业化水平,确保监管力量比改革前加强。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监管员队伍。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整合充实执法力量。推动地方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到位。

(十七)强化综合协调。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监督指导作用,督促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综合协调力量,更好地承担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健全部门间、区域间的信息通报、形势会商、联合执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凝聚齐抓共管合力。

(十八)完善社会共治体系。积极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建立社会共治激励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专项资金,调动消费者、新闻媒体、志愿者等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支持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监督生产经营活动,交流沟通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加强行业自律。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纳入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积极发挥专家学者咨政启民作用。大力发展基层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促进第三方机构在检验检测、合规性检查和认证等方面发挥作用。

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探索建立政府、保险机构、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互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十九)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强化监管人员法治意识,着力提高基层监管人员执法能力。组织开展地方领导干部食品安全知识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能力建设

(二十)落实“十二五”规划。抓紧实施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项目,加大预算内基建投资和转移支付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基层监管能力薄弱问题。

(二十一)持续开展“餐桌污染”治理。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二十二)提高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继续加强风险监测网络和能力建设,完善食品中非食用物质名单,开展相关检验方法研究。制订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及未来五年工作規划,组织实施年度优先风险评估和应急评估项目。夯实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基础,全面开展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建立部门间风险监测数据共享与分析机制,提高数据利用度。

加强食源性疾病管理,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与溯源平台,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和有效防控工作机制。加大对新发风险、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力度,健全风险线索发现、分析、报告、通报和预警机制。

(二十三)加强技术创新和基层执法装备配备。开展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中危害物监测识别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研发一批适用于快速检测、应急监测的检测方法、试剂、设备,以及适合基层监管执法的移动执法终端。开展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工程,在珠海(横琴)等地开展区域性示范。按照“适用够用、填平补齐”的原则,重点强化执法车辆、执法装备、执法设施配备,加强基层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建设。

(二十四)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根据食品产业布局和现有基础,统筹加强国家、省、市、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扩大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监管和打击违法犯罪工作需要。推动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二十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系统、重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等项目实施进度,推进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日常监管统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利用,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

(二十六)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发挥专家智库作用,统筹规划、科学编制“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规划,研究提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措施,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七、狠抓督促落实,强化责任措施

(二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职责,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投入保障。

(二十八)落实任务分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进度,认真抓好落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加强协调,其他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

(二十九)强化督查考评。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督查考评制度,将食品安全全面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开展督促检查,根据任务分工和时间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进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十)严格责任追究。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工作人员责任。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铁路站区食堂食品安全论文 篇2:

长沙食品安全新印象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所面对的历久弥新课题。长沙市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为中国食品企业,特别是中小食品企业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和如何度过目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颇值得关注。

书记吹响集结号

7月的长沙,大地流火。

亚华乳业的总经理石俊却没有感到市场的热浪:“上半年亚华的销售量同比下降了20多个点。国产乳制品行业刚刚复苏,需要一个过程。”

“三鹿事件的冲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他回忆,“当时近4000吨的奶粉退货,直接损失超过4亿元,仅仅待销毁奶粉的仓库保管费,每月就得120万。”

这一事件,无疑像一场食品安全的大地震,震动了坊间以至长沙市的最高领导层。

事过近一年,第一时间参与向长沙市政府汇报三鹿事件的长沙市质监局食品安全处处长张炼仍记忆犹新:

就在9月12日,三鹿事件曝光的当天下午,长沙市质监局局长余曼云带着分管食品安全的副局长王芳斌和他,攥着紧急汇报材料,直奔长沙市政府。刚推开了会议室的门,便发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已悉数在场,一群人都眉宇凝重,如坐针毡。

半个小时后,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从另一个会议刚下来,来不及吃晚饭,就赶到了这个会场。

在详细了解完“毒奶粉”事件的情况后,陈润儿对在场的人说,这次奶粉事件虽然事发石家庄,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陈润儿指出,“三聚氰胺事件毁掉的不仅是企业,更是行业、国家的形象,要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今后长沙要通过严格的检测措施来维护产品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是时候了,我们应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率先打造长沙食品安全城。”陈润儿紧急下达了食品安全动员令。

张炼心想,这回可是动真格的了。

“不过,当时心里确实没有底,食品行业点多、线长、面广,想要管好真不容易。”张炼对记者袒露了内心的想法。

食品安全亮剑

春节过后,长沙市正式下达了《2009年度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用3—5年的时间,分两步走,建立安全可控、制度健全、责任明确的食品安全体系,把长沙建设成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

熟食、豆制品、米粉等以手工为主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专项整治,食品添加剂、食用油、酒类、肉类的专项检查,酒吧、食堂、餐馆、建筑工地等流通领域的专项行动相继启动,而且还扩大了生猪屠宰销售的监管范围。

之后长沙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通告》,强调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并对食品的生产,经营、流通、仓储等所有环节做出了约束。

不良企业和经营者逐一被纳入失信档案,违法一次者“黄牌警告”,二次者便会被吊销相关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长沙市委副秘书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卫东介绍:截止到目前,长沙市对全市所有涉及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的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共查处销毁不合格农产品600余公斤,查扣、封存潲水油70吨;对全市存栏的39.7万头生猪开展了“瘦肉精”快速检测,没收违法销售的“安钠咖注射液”43盒215支、土霉素26千克。收缴并销毁700多公斤违法添加“日落黄”、“焦糖色素”的腊肉制品,从流通领域(市场)查获的“荧光粉”浸泡过的双孢蘑菇125公斤。

“由危机到转机,食品安全城建设已初见成效,长沙的食品安全也让我们质监人长了面子。”余曼云很自豪地说。

创新监管之道

“以前的食品安全工作更像公安和消防部门,‘哪里有火哪里赶’,疲于应对突发事件、媒体曝光和群众投诉。现在不同了,打造食品安全城市,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比如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张炼对记者说。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剧,食品行业迈入了大工业时代,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但在极大地促进了食品工业和食品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使用上的不规范。目前食品行业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使用非食用物质(如吊白块、苏丹红和三聚氰胺等),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现象。

对此,长沙市质监局对每家食品企业进行添加物质备案管理。首先,对每个食品企业进行集中培训,教授食品添加剂知识。然后各食品企业将本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以申报表的方式提交市、县两级质监部门,内容包括使用何种添加剂、哪个企业生产的、生产许可证编号、配比量多少、管理措施等。最后进行审核,核准后颁发食品添加剂备案登记证书,作为监管的重要依据。

质监部门在日常巡查监管过程中,一旦在企业车间、配料间和原材料仓库里发现企业使用备案信息之外的食品添加剂,将严厉查处。

长沙市质监局还定期举办食品安全培训班,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罗光辉就是这个班2009年第3期的学员。一个上午的课时,他记了满满4页笔记。

为了这次培训,长沙市质监局专门编了本关于食品添加剂正确使用的书,详细阐述“什么是禁止添加的,什么可以加,加多少,怎么加”等问题,全书近400页,在课上给每个老总发了一本。

罗光辉一拿到手,喜欢得不得了。“我们自己去网上找,不仅找不全,而且一下子也吃不透,有了这本书,再听几节课,在以后的食品生产中就好规范了。”

“只有检测手段的升级才能更好地推动食品安全的升位。”在质监系统摸爬滚打了13年的余曼云滦知质监背靠的技术检测优势,发挥好了就能找准着力点。她介绍,在融入了湖南大学等众多高校的科研成果之后,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将科技平台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3月5日,湖南省食品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此落户,形成了“检”、“产”、“研”相结合的创新性技术机构发展新模式。

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的微间隙生物芯片快速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记者了解到,一块只有拇指盖大小的芯片,能在10分钟内检测出农药、兽药残留和其它违禁药物。而这些检测以前必须进实验室,上“高”、“精”、“尖”设备,耗费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一项与湖南大学合作研究的湖南省标准化战略项目《白酒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在浏阳河、金六福、湘窖等白酒企业示范应用,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白酒指纹图谱的标准,打个比方就是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物质组成成分和分子结构。”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彭新凯解释。

“真伪优劣,很容易区别,它还解决了长期以来白酒按自行设计的酒体或某一调酒师的经验进行勾兑的传统方法所造成的白酒质量、口味的不稳定性问

题。”他补充道。

“站在质监系统内部的角度来讲,按照现有的监管模式和科技手段,我国食品安全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余曼云显得信心十足,尽管可能还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但食品安全的状况肯定会越来越好。

小作坊的大变迁

十几个人,几口大锅。11年前,鲁智利和他的妻子租了一个小学校的几间教室就开始做起了豆干,这套由制作豆腐衍生来的传统加工方法,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同一时候,长沙市黎托乡聚集了几百家像鲁智利夫妇这样的家庭式食品小作坊。

这些作坊大多加工设备简陋,原料随意堆放,环境卫生状况差,未取得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无防鼠灭菌措施,无质量保证能力。“那个时候,随便在黎托转一转,垃圾堆、臭水沟到处可见。”张炼如此形容。

门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利润也就低,价格成了小作坊唯一的竞争手段。为了争夺一包熟食几毛钱的利润空间,鲁智利的同行们开始往食品中加违禁防腐剂,甚至有些人用甲醛浸泡原料,而甲醛多应用于尸体防腐。

而且这些食品小作坊都是租当地的房屋做厂房,交了租金,附近居民对执法检查十分抗拒。“他们围车,毁路,将车胎扎破,甚至曾经用暴力对付我们的执法人员。”张炼就经历过这样的危险。

“每次执法检查,业主轻则交点罚款了事,或是打游击,今天在这边被取缔了,明天在那边又开工了。”张炼说。

“食品安全城的建设绝不容许黎托现象继续下去。”王芳斌苦思冥想,终于在一次看到武广铁路规划图时有了主意:按规划武广铁路将穿越黎托。许多食品小作坊将被迫搬迁。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将小作坊企业进行整合。但又不能把搬迁变成简单的“转移”,而要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长沙市质监局工作人员一家家小作坊走访,说服他们去工业园区安家。“我跟老总们开座谈会,告诉他们‘要想做出有市场前景的好食品,一定得上规模,有好的生产环境,消费者喜欢,监管部门压力就小,你们的压力也小。在园区买地,建厂房,不仅有政策扶持、有整体规划、有良好环境,还有服务配套。你企业规模小,征不到地,你可以联合其它的企业一起做嘛。’”王芳斌说。

“这样,便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引进先进的食品加工流水线和科学的管理技术,充分发挥集团化、集约化的优势,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经营,同时还能整合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次说不通,再去游说。终于,45家业主心动了,决定去看一看。通过实地考察,8家做豆干、鱼肉熟食、调味品的中小型食品企业联合成立了亿农集团公司,在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联合征地114亩,总投资3个亿,正着手整体搬迁。

自己的公司恰恰是这8家企业之一,罗光辉感到很幸运,他告诉记者,整体搬迁就像是“抱团取暖过冬”。

亿农集团征地时,王芳斌带着食品安全处的人,专程赶到浏阳跟8个老总开了一个现场座谈会。那天大雨滂沱,王芳斌淋了一身的雨,两个裤管全湿了,溅的都是泥,但他毫不在意,依然兴致勃勃。

他在会上说,一定全力抓好服务,重点支持亿农集团,安排专人负责联系,开辟绿色通道,咨询和培训的费用全免。

厂区的规划图最近出来了王芳斌又带着专家跑了一趟亿农集团,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对厂区规划再次进行了严格的审核。

罗光辉很感动:“我觉得他们是在想尽办法为我们服务,像长沙市质监局这样全心全力扶植企业发展的执法部门确实很少见。”

一张城市金名片

以前8家企业各干各的,20多个品牌拼得你死我活,现在强强联手,形成了肉鱼熟食、豆制品、蛋制品、酱腌菜、香精、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食品企业。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市场份额,皆大欢喜。他进一步解释。

通过长沙市质监局的引导,入驻到有着集中供热、片区绿化等良好硬件环境的工业园区,“亿农集团就像孔子说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之矣’。”张炼说,这样一来,食品小作坊的区域性问题得到分化,监管难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这开创了家庭作坊监管的新模式,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有当地媒体评价。

11年后,鲁智利和妻子一手创办的口口香实业有限公司,已从小作坊发展成为产值过亿元的规模食品企业,创利税过千万。“口口香”也成为了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名牌。

口口香办公大楼入口的墙上贴了一句话:向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明天迈进。鲁智利向记者诠释,熟食离不开手工,这是传统,熟食更需要规范的操作、现代化生产和整洁的环境。

今年7月,为了他的“放心豆腐工程”,鲁智利又花2000余万购置了一条豆干生产线,买了10余台冷藏车,给300个对口超市每家配了一台冷柜。   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整条生产线都是不锈钢质地,大豆由高处从封闭管道运送,经过除脏滤沙装置后,出来的大豆颗颗饱满锃亮,黄灿灿的。身着白色卫生服、卫生帽的工人们将高温杀毒后的豆浆挤压成块,再浸入卤汁中,香味扑鼻而来。每个进入生产车间的人,都必须换装、换鞋、杀菌、洗手,车间里一尘不染。

豆干生鲜产品一出厂立马搬上停在门口的冷藏车,再进超市冷藏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都处于低温保鲜状态。

口口香的成长是长沙市食品安全状况改善的一面镜子。要知道,90年代末,长沙除了一些外企和大型的国有企业,几乎还没有上规模的食品企业,98%以上的都是家庭手工作坊,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现在,黑窝点很难找到了,特别是大规模的制假贩假的窝点、恶性制假事件,几乎绝迹了。跟以前相比,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也提高了。”张炼打了个比方,很多人对国产奶粉还抱着质疑的态度,但实际上,现在亚华乳业的奶粉质量是建国以来最好的。

不久前,长沙市作为重点迎检城市接受了国家督察组“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考核检查,督察组对长沙的专项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长沙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一定要把‘食品安全’打造成长沙的一张城市金名片,要让每一个人都知道长沙的食品是安全的、卫生的、健康的。”市委书记陈润儿对长沙食品安全的期待,正由“敢为天下先”的长沙人逐步实现。

作者:彭 滔 郭玉蓉 谭祖发

铁路站区食堂食品安全论文 篇3:

2013年绿色湖南建设公报

2013年,是全面推进《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实施的起步之年,是贯彻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湖南”重大决策部署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指出:“要保护湖南山青水秀的环境,防止青山绿水掩盖下的污染与贫穷”。在论述“两型社会”与绿色湖南建设的辩证关系时,徐守盛书记说,长株潭核心区建设是“点”,绿色湖南建设是“面”,必须重点抓好。2013年3月19日徐守盛书记带领省五大家19位省级领导在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与干部群众一起参加植树活动。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省绿色湖南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杜家毫多次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若毁绿水青山,宁弃金山银山。”在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委员会会议上,杜家毫省长宣布将湘江保护与治理作为省政府工作的“一号重点工程”。省绿色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副书记孙金龙、省政府副省长张硕辅多次进行绿色湖南建设调研和工作指导。陈求发、黄建国、李微微、张文雄、于来山、谢勇、徐明华、武吉海、杨维刚等省领导都对绿色湖南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将绿色湖南建设2013年 12项重点工作纳入了绩效评估考核范畴。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绿色湖南建设高度重视,长沙、湘潭、永州、益阳、衡阳、郴州、娄底、株洲、张家界等市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湘潭、娄底、邵阳、张家界等市召开了绿色湖南建设动员大会,岳阳、益阳等市出台了建设纲要和实施方案。2013年,是绿色湖南建设全面实施的一年,是凝聚意志众志成城的一年,是成果丰硕的一年。

绿色环境呈现新面貌

201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 57.52%,同比增长0.1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45亿立方米,年增加1589.84万立方米。省政府批准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和重金属治理任务基本完成。县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卫生大大改观,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生态建设巩固绿色屏障。省林业厅组织实施《绿色湖南建设林业行动计划》,在三湘大地广泛开展“十大绿色行动”,掀起新一轮绿色浪潮。全省全年完成义务植树1.26亿株,营造林 40.4万公顷,森林抚育49.4万公顷。其中生态脆弱的城边、路边、水边完成造林 6.2万公顷,建设公路、铁路、江河湖库沿线绿色长廊16780公里。省发改委安排部署岩溶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工程,31个县治理岩溶面积 932.45平方公里,完成人工造林 4973公顷,封山育林1.48万公顷。水利部门完成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16.2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1平方公里。省住建厅部署了“城市绿化周”活动和“城市绿荫行动”。省绿化委员会召开了第24次全会,号召全省居民广泛开展身边添绿活动,提出了省级“绿色庭院”创建标准。永州、郴州等9个地级市在建或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或“国家森林城市”,汝城县、芷江县、新宁县、望城区、湘潭县、江华县、桃江县和南岳区等8个县市区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称号,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等12个单位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长沙市启动三年造绿大行动。怀化市实施“碧水、青山、蓝天”工程。娄底市开展联村建绿行动。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推动全省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明显提升。

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省政府成立了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委员会,将湘江保护和治理作为“一号重点工程”。召开了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委员会会议,出台了《湖南省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湘江保护条例》 4月1日正式实施。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对14个市州 100 多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进行了现场督查。目前,全省已筹资150亿元,启动371个重金属治理项目,淘汰退出涉重金属企业1018家,完成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150个,湘潭竹埠港重点实施污染企业整体退出,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娄底锡矿山重点实施历史遗留污染治理和点源治理,郴州三十六湾重点实施取缔关闭、治理遗留采选废渣,全省重金属污染物已实现削减62吨,较2007年削减 36.6%。由省科技厅负责的湘江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项,突破了中浸渣二氧化硫还原强化浸出技术,实现镉的浸出率达到99.11%,突破了含镉料渣高效浸出技术,并试制了配套试验设备。衡阳湘江流域重金属综合治理幸福河湿地公园项目动工建设,污染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开始提升。

环境保护改善城乡面貌。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省财政厅、环保厅制订了《湖南省湘江流域水质目标考核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对湘江流域内的8个市及35个县(市)实行水质目标考核奖罚。据湖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141个水功能区189个水质代表断面以及 14个主要江河市(州)交界水质评估断面,按月采集的监测水样,进行分析检测,各市州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到评估目标值。《湖南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办法》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的前置条件,实现污染物“等量置换”“减量置换”,从源头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全省实施生活垃圾处理项目112个,建成污水处理厂135座,实现县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年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85.4%。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共建成农村清洁示范村110个,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入户率99.3%,通过公共设施建设和农户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院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8%、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6%。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和区域声环境总体保持稳定。长沙、株洲、湘潭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气检测。14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85.9%。据核查核算,全年湖南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13%、2.25%、0.57%和3.14%。全省公益林保护面积达到499.5万公顷,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1.35亿元,比上年增加4.248亿元。新增湿地保护面积约11.13万公顷,湿地保护总面积达62.26万公顷,总保护率达60.98%以上。《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该区商品材实行零限额皆伐,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523平方公里绿心地区进入全面保护阶段。

绿色生产取得新突破

2013 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501.7亿元,同比增长10.1%。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8个百分点。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81.4亿元,增长26.1%,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5.5%,高新技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长株潭城市群、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势头强劲。

各级政府强化监管助推产业转型。长株潭三市正式推行绿色GDP 评价体系,把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环境和生态3个层面的 22项绿色GDP评价指标体系纳入绩效考核。排污权交易实施范围由长株潭三市扩大到湘江流域8个市州,增加氨氮、氮氧化物、铅、镉、砷等交易因子。省环保厅对全省企业环境行为进行信用评级,评定环境诚信企业28家,环境合格企业833家,环境风险企业84家,环境不良企业46家,评价结果作为开展企业整体信用评级、招投标资格认定、绿色信贷、上市核查和再融资申请核定等工作的参考依据。省经信委以湘江流域为重点,支持和指导重点工业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全省 170家工业企业按时编制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报告》。通过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都减少到最低限度,促进重点企业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和水消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省水科所分析14个市州10024家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数据,计算得出各市州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数据达到年度评估目标。根据水利厅评估督查,各市州新上的工业项目中未发现有国家、省明文禁止的高耗水企业或明文规定应关停、应整改的企业。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取得成效,全省新建沼气池8.3万余口。郴州市关闭小造纸、小制革、小采选、小冶炼、小煤矿、小水泥300多家,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资兴市初步形成“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回收再利用—废物处理处置”、“煤—电—废弃物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地区。

企业担当社会责任加快绿色转型。全省 160名印刷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主动参与“绿色印刷全国行”湖南站宣传活动,10家企业通过国家绿色印刷认证。 中科纳米绿色印刷产业园在湘潭天易示范区正式动工建设。湖南省第一座生物质发电厂——澧县生物质发电厂, 利用农、林业废弃物(棉花秆、枝桠材、稻草秆等)生物质资源焚烧发电1.8亿度,消耗生物燃料25万吨,相当于节约标煤7.7万吨。 株洲清水塘工业区制定了株冶、株化、智成化工、旗滨玻璃等大型冶炼、化工企业整体搬迁,小冶炼、小化工企业关闭淘汰的绿色搬迁方案。长炼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将投入超过3亿元资金,完成烟气脱硫等25项环保工程,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

生态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全省实现粮食总产292.5亿公斤,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休闲农业发展明显加快。林业产业形成油茶、竹、家具、花卉等优势产业,全年实现总产值2345亿元。生态旅游日益红火,旅游业预计实现总收入25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8%以上,旅游产业进入全国10强,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先锋产业和特色产业。全省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 3761 万人。省环保厅、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湖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划到2015年环保产业年产值达1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20%以上。

绿色消费成为新观念

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4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837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0:1,连续4年下降。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0.6亿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887元,其中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障消费分别增长19.7%、15.6%和17.5%, 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绿色建筑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施工阶段达到98%以上。食品、药品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绿色政务、绿色出行在全省逐步推广。生活性服务业等绿色消费迅速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自然、和谐、健康”的绿色消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地和各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保障了消费安全,拉动了消费需求,让老百姓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放心消费、可持续消费,各厂商、企业积极生产销售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

为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政策功能,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两型办联合启动了两型产品政府采购的申请、评审和认定工作,联合出台了《湖南省两型产品政府采购认定管理办法》、《两型产品(公共类)认定规范》、《湖南省政府采购支持两型产品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发布了《湖南省两型产品政府采购目录》, 明确“十二五”期间政府采购计划中4800亿元用于采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低碳10产品。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省住建厅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完成对11个绿色建筑创建计划项目的验收评审及 34个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中期检查和调度,新建节能建筑 5276.28万平方米。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保障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督,对523个国家基本药物(2012年版)、198个省增补品种(2011年版)中在产的品规进行处方与工艺核查,建立监管档案,全面实施授权人制度,对86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严格监管。同时,为保障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制定了《2013年湖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加大对学校食堂食品、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及餐饮服务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治理力度,取得明显效果。全省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断提升。株洲市成功打造城市低碳交通系统,建成了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和国内一流的自行车租赁系统。长沙、湘潭等地市在9月22日开展“绿色交通、清新空气”为主题的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各地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和“文明餐饮”活动,长沙市出台《“文明餐桌行动”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餐饮服务单位诚信档案体系,把文明餐桌行动与餐饮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挂钩,纳入星级餐饮企业评比内容。

绿色文化唱响新风尚

2013年,全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全面增强,在文化载体建设、绿色创建活动、生态文化作品等方面都取得较大发展。

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省绿色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策划制作了“建设绿色湖南、推动科学发展”宣传挂图,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向大众普及绿色理念。社会各界积极参加义务植树、爱鸟周、世界湿地保护日、三湘环保世纪行、保护湘江“绿色卫士”招募活动等绿色节庆活动,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懂得珍惜“绿色”、发展“绿色”和保护“绿色”,使绿色知识、绿色意识、绿色道德在实际的生活中落实到行动上,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社会风尚,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大幅提高。

社会各界精心培育文化软实力。绿色创建形成典型示范效应。省绿化委员会组织“绿色村庄 (社区)创建。 省教育厅将生态文明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师资培训,评选出42所“湖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学校”。省两型办开展“两型企业”等创建活动。 省标准局发布了《绿色乡村》、《乡村绿色家庭》两项地方标准。长沙市大围山、郴州市东江湖荣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湘潭昭山、长沙岳麓山、宁乡沩山、株洲仙庾岭四个风景名胜区成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景区试点单位。湖南生态文化协会成立,绿色文化载体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原“湖南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正式更名为“湖南省文化艺术中心”,并重新调整了《总体规划方案》,在省文化艺术中心扩建省图书馆新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等设施成为绿色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同时,《魅力湘西》、《绿色恋歌》、《梦萦张家界》等一批具有湖湘特色、脍炙人口的歌曲、电影、宣传片类的生态文化作品走出湖南、走向全国。

绿色湖南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是深入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2014 年,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绿色湖南建设纲要》,紧紧围绕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文化四项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凝聚全社会参与绿色湖南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建设美丽幸福的新湖南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教师爱岗奉献演讲稿下一篇:棋牌社社长竞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