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车安全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铁路行车安全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深度改善车站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运输生产安全和行车组织畅通的根本方法和手段。针对此问题,应该结合本地铁路实际状况,并以准确的科学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对目前车站安全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力求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分析,对铁路车站关键作业做到全过程管控。

第一篇:铁路行车安全论文

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的风险控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中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承担着大部分的生产资料运输和人员运输。保证铁路行车安全是铁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调度员的行车指挥工作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依据,铁路行车调度员的个人素质、调度部门的管理水平以及调度岗位的设置等都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调度员的管理、提高调度管理所内部的管理水平、优化调度岗位的设置都是控制行车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行车指挥;铁路行车调度;风险控制;安全

0 引言

铁路运输是国家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资料运输的主要承担对象。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是提升运输管理水平、保障国家各项经济建设顺利开展的基础。铁路行车的安全性是铁路行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铁路调度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行车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经济建设事业中各项生产资料的有效运输,以及在旅客运输中保障铁路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要高度重视铁路调度岗位上调度员的思想管理工作。提高调度员的安全意识和个人素质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依据。

1 行车调度的重要性分析

铁路是我国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运输部门,承担着货物资料和人员运输的主要任务,铁路运输具有安全、快捷、经济等运输优势,是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组成部分。行车调度工作关系着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运输,是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铁路部门的行车调度工作是在特定的铁路行车范围内进行的行车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我国铁路行车与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的重要基础。调度员在具体的行车指挥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调度管理规范,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保障铁路行车的有效调度和铁路行车安全。同时,铁路行车人员在行使中要严格遵守调度员的管理工作,配合行车,提高整个铁路系统的行车效率和速度,确保行车安全[1]。因此,铁路行车调度工作是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度工作的有效进行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

2 透视行车调度的安全风险

2.1 安全意识层面

行车调度员自身认识不到安全指挥行车的重要性,因此常常出现班中离岗、工作工程中精神不振、违章操作等行为。对已经出现疲劳驾驶的列车未能及时采取有效调整,为铁路行车指挥安全埋下隐患。

部分调度员,尤其是大多数新职员,认为只要列车行驶脱离自身管辖范围内,出现事故或没有进行调车工作均不是自己的责任。并未深刻认识到行车指挥员的真正意义,只局限于自身责任范围之内,没有从全局考虑安全行驶、安全指挥的意义。一旦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车辆损毁、阻碍铁路运输事业发展等。我国曾在2008年发生过一次重大列车行驶事故,足以引起铁路工作人员以及列车调度指挥员的重视,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列车行驶指挥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原则[1]。

2.2 安全管理层面

部分行车调度员在工作岗位中,作风漂浮、缺乏严格的自我管理。出现此种现象最多的是经验丰富、从事此行业多年的老调度员,以及新上任的部分年轻调度员,前者通常认为,自身从事此行业多年,有丰富的经验,有信心可以处理任何突发状况;年轻调度员则大都因为刚刚接触此行业,没有认识到行车调度员安全指挥的重要性。因此,常常对现场状况不加以了解,经常因为换岗时间到,而放弃目前做了一半的工作,且交接工作做的不到位,对列车及乘客安全不够重视。在自身管辖的区域及时间内,没有制定一个完成的计划,导致出现货车行驶顺序错乱的现象。列车运行计划的不严密,为现场造成了很多困扰,同时也为铁路安全行驶埋下隐患。

2.3 岗位设置层面

自从我国全面开展铁路局直管站以来,一直处于行车调度员少,列车行驶速度长、调度管理范围过大等问题,对行车调度指挥员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行车调度工作虽不繁琐,却责任重大,一旦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财伤亡等严重后果。尤其当出现天气恶化、修建施工、非正常行车等情况时,行车调度员长时间处于繁忙、紧张的调度工作中,偶尔会因为烦躁或其他原因,导致指挥不当,甚至手忙脚乱,此种情形不只会影响运输效率,同时对行车指挥安全造成一定干扰。因此铁路管理层应对行车调度员进行责任划分,明确规定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及权限,以免出现命令重复,或者遗漏某辆车的行车指挥,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提升行车安全率[2]。

3 控制行车调度安全风险的思考

3.1 强化安全意识

通过现实中的各种事故或其他的形式对调度人员进行深入的责任、安全意识的教育。使调度人员心中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的安全责任意识,保证铁路输送安全的责任与使命不断得到提升。工作过程中把始终遵循安全理念,调和好安全与效率间的关系,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完全的遵循,行车调度员的岗位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将“安全第一”的理念在调度员工作的全过程严格的执行。同时,调度所的所有科室不但要适时组织调度员进行规章制度的学习、运用,还要对调度指挥的方法进行良好的传授,宣传推广相关方面的有用的经验。此外,行车调度员的本身要进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精神的发扬与光大[3]。

3.2 加强安全管理

对施工、客运、罐车、军运等不同岗位的作业标准进行完善与修订,中心是“安全”二字。各工种在调度过程中要为调度员的指挥安全提供安全保障。有关科室人员要进行不断的配合、探索和创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来提高调度员的素质与水平,从而培养出一支业务业务一流、吃苦耐劳,能保障铁路运输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值班主任、副主任对与安全有关的文件、指示等进行全面的指导与提醒,特别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主任或副主任要对调度进行检查与指导。各科室对行车调度台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保证调度台除当班调度员还要有一位包保干部,在遇到特殊情况下,有关部门要立即派出调度员进行指挥,协助作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提高调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评选出各类标兵称号等,对于优秀人员进行物质及精神的奖励,来刺激调度员的积极性[4]。

3.3 优化行车调度台

目前,行车调度台距离过远,行车调度台的作用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影响了铁路运输服务的效率,同时也给社会群众的出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切实解决行车调度台工作跨度大的问题,必须要尽快优化行车调度台,要科学的增设行车调度工作岗位,协调行车调度台和其他部门工作上的配合,提高行车调度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行车调度工作的工作质量,在行车调度工作相对繁忙的时间段,也能充分发挥出行车调度台的作用,同时避免行车指挥员忙中出错,有效降低指挥安全风险,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提高铁路运输的服务质量,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5]。

3.4 工作方法科学化发展

铁路调度部门应该重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强与信息管理部门与运输部门的各项联系,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来提高调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优化调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铁路行车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提高行车安全水平。

4 结语

强化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提高铁路行车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应该从调度员个人素质的提升、铁路调度部门管理工作的加强以及调度岗位优化设置等各方面来进行铁路行车安全风险控制工作。要不断优化管理方式,调动行车指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思想认识上提升调度员对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优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调度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服务于铁路行车安全调度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宋蔚晨.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J].科技风,2014,03(03):214.

[2] 杨德昭.浅谈安全风险管理在行车工作中的重要性[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2,03(03):162-163.

[3] 周妍,周磊山.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一体化仿真实验平台设计与研究[J].铁道学报,2012,06(06):1-7.

[4] 刘志钢,胡华,黄远春,陈颖雪.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调度指挥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2:+27.

[5] 崔艳萍,庄河.国内外铁路调度集中系统的差异性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04:16-21.

作者:冯向南

第二篇:铁路行车安全因素分析

摘 要:铁路运输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出行,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做好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工作,对于铁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对铁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行车安全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关键词: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影响因素;措施

1 概述

铁路运输系统是结构复杂、规模庞大、指挥集中的,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一个传统型部门。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铁路干线在建设规模和提升速度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与此同时铁路运输系统中由于某些环节的影响,引起列车无法准时到达目的地,严重时还可能会引发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稳定发展造成重大威胁,安全问题由此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安全事故分析

2.1 铁路安全事故案例

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发展较为迅速,总线路长度达到10万公里(2013年统计数据),占世界的6%,运输量大,任务艰巨,造成了运输过程中多起重大事故。2011年7月23日,D301次列车在由北京南发往福州途中发生碰撞事故,致使四节车厢坠入桥下。此次事故造成36人死亡,受伤人数高达192人;我国铁路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相对于之前,有了大幅度降低,但造成的人身伤害,直接和间接引起的经济损失仍十分严重。

2.2 铁路安全事故分析

2.2.1 铁路安全事故分类。铁路行车安全事故主要包括的类型有:A类,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脱轨、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B类,列车在作业途中受到干扰,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的事故;C类,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以及牲畜等碰撞引发的事故。

2.2.2 铁路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分析。根据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对2013年行车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铁路行车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频率较高的是接发列车和调度列车作业事故,尤其是调车作业中事故发生率高达68%以上;若按事故危险性划分,则接发列车作业中发生的事故改良更大。

2.2.3 铁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铁路行车系统参与部门和人员众多,分布范围广,作业时间长,因此行车安全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概括来说可分为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四大类。

首先,人员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铁路运输过程中,机械设备、环境、管理等都需要人员参与和执行,因此人员因素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极为重要。当人员中不安全行为增多时,行车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安全事故发生率必然增高。人员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主要分为系统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内部人员主要由基层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指挥人员组成,各部分人员的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食、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高低都会对行车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外部人员主要包括旅客、货主、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该部分人员的安全常识和安全态度会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其次,机械设备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铁路行车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者存在故障隐患,就会对行车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铁路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运输设备设计的安全性,二是运输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设计安全性是指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根据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故障规律可知,设备在使用早期故障率较低,运行一段时间,由于磨损和老化等原因,故障率开始增高。根据此规律,设备管理部门可对其进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的可靠性。使用安全性主要指设备的后期维修保养和运行时间管理等,保养维修及时,设备可靠性就高,反之若长期处于带故障作业,很容易累积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再次,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主要受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环境主要是指车务作业环境、机务作业环境、工务作业环境、电务作业环境、系统内部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季节因素、气候因素、地质因素、水文因素等;后者则主要包括对外宣传、社会治安等内容。最后,管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安全管理是铁路内部为降低或消除安全事故,对运输中的人、物、财、信息等要素进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的过程。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构建安全管理组织,对安全方针、目标及管理制度进行确定;利用信息系统发出指令,搜集不同部门的执行信息,在企业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先进的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理念进行推广,确保铁路运输过程中行车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 铁路行车安全保障措施分析

3.1 人员素质提升 行车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行车质量,铁路部门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素质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①提高职工的安全行车知识和操作技能;②加强对职工应对能力的培养,锻炼职工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③提升职工定期检修的意识,实时加强监测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3.2 加强安全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在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行车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首先,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明确原制度条理中的模糊内容,使其更具指导作用。其次,加强对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管理,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确保出现安全问题时,可找到相关负责人。最后,提高全员的管理能力,通过采取激励促使調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以此保证铁路行车的安全。

3.3 加强意外事故的检查和排除能力 铁路运输跨地区较广,沿线治安情况复杂,尤其是关塞门、提车勾、摆路障、拆盗设备、列车运行中货物盗窃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了铁路运输的行车安全。铁路部门应联合各地区的治安部门,加强对各路段地区的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各类危害铁路行车安全的犯罪活动,将各类意外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铁路的安全运输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4 结语

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居民的安全出行和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做好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铁路行车安全主要受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影响,因此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系统、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消除各项安全隐患,确保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微.基于事故案例分析的铁路行车安全评价[D].大连交通大学,2014.

[2]吴培德,苑双军.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因素的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S1):50-53.

[3]门金勇.铁路调车人因事故的控制与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

[4]程俊超.探究影响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J].科技展望,2015(13):55.

作者:王海

第三篇:铁路车站行车关键作业安全管控研究

[摘 要] 深度改善车站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运输生产安全和行车组织畅通的根本方法和手段。针对此问题,应该结合本地铁路实际状况,并以准确的科学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对目前车站安全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力求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分析,对铁路车站关键作业做到全过程管控。

[关键词] 非正常 车站 行车安全 管控分析

车站的行车组织始终在全国铁路运输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全国铁路网中作用最大,数量最多,基础最牢的基层单位[1]。基于我国铁路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并因其自身具有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对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加快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对基层站段的安全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确保安全的任务越来越大,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为此,铁路各单位对车站安全管理建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行车过程中的安全与畅通,维护车站现场工作的正常秩序,防止因为行车时发生意外或陷于非正常情况而发生事故。目前,车站安全管理内容的深度还远远不能够满足铁路的发展需求,因此,深度改善车站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已是大势所趋[2]。针对此问题,应该结合本地铁路实际状况,并以准确的科学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对目前车站安全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力求做到事前控制,以防不测。本文主要以铁路运行能力、车务管理、营业线施工管理、以及铁路行车设备管理等方面作为侧重点加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车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车站管理制度现状

每个车站段设有车站、车间以及班组等管理单位,主要负责行车安全的检查。为了提升有关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需定期召车站安全分析例会。会议主要是对各单位领导及各个工种进行岗位责任分配,以便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例如,对事故发生相关因素的研究,安全设备的检查以及对相关单位进行视察考核工作。

(二)车站安全管理所在问题

总结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行车安全设备的损坏以及设备不完善,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较差、思想陈旧,行车安全的条件基础不完善。

1.安全检查力度不够,设备陈旧落后、损坏严重。由于车站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教育的力度不够,导致技术人员在安全設备的检查方面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造成了技术人员能力低下、设备出现漏洞的危险现象。不仅如此,对科学知识、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够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辅助铁路设备的改造,以及安全管理培训的质量达不到标准。铁路单位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技术设备本身就陈旧落后,再加上长时间的磨损和人为恶意损坏,导致技术设备失用,极易出现技术空档等问题。

2.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较差、思想陈旧。

①标准要求不高、管理不严谨:对技术人员培训力度降低,技术水平能力要求降低,过度放任职员。

②检查力度不严、检查过程过于简单:职员安全检查制度观念差,技术能力不够,工作态度不认真。

③工作任务不能落实,工作风气败坏:上级领导不负责任,不能够积极对下级进行视察考核,工作精神得不到支撑,领导之间互相推诿,下级职员对任务命令模模糊糊,甚至得过且过。在车间里仍存在操作不认真、态度不积极、行动滞后等不良现象。

3.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①安全管理责任分配不明确:由于责任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对部分领导干部的责任赏罚不公,从而影响了车间与班组之间的工作配合默契力度。没有明确的责任赏罚制度,难以对管理层、作业层进行有效的规范与激励,体现不出公平公正的原则。

②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不严谨:施工管理措施不严谨,有可能导致站段之间的联系减少。在施工时,有关人员的的请求、登记、开通等过程难以与站段保持一致,从而增大施工安全的管理难度。

③规章制度内容不完整:未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会出现对各单位要求不严格,工作落实不到位,对人员规范不严谨等问题。管理制度缺乏实施力度和一定的严格性,没有相关实施管理的部门,难以对职员下发工作命令,并进行工作指导。

二、铁路车站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一)铁路运输方面的改善

1.运行图铺画:运行图的铺画不仅要为铁路行车提供准确到位、方便可行的服务,还要创造出有力的管理条件和良好的行车运行秩序。由于铁路上运行的列车非常多,甚至多个速度不同、类型不同的列车会同时在同一铁路上运行,为了能够确保行车过程的安全,保持铁路运行的畅通,制作出合理的铁路运行图非常重要。

2.运行图的制作方法:运行图的制作过程要对列车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列车类型(货车、客车)、列车速度、列车长度、经过的铁路路段。进行运行图编制前要尽可能的搜集更多的编图资料,以便于进行有关问题的检查、研究与试验,更有利于对列车运行各方面的计算,从而为编图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编图前,铁路公司应该制定出能够管理相应的列车跨线、本线的有效方案,并制定出统一的列车开行方案,避免铁路运行秩序发生混乱。随后,制定出铁路运行图草图和技术作业图表,还要对相关运行指标进行严密的计算与测量,最后公开统一的运行时间表,绘制出铁路运行图。

3.运行图的制作标准及意义:运行图不仅要能够有效的缓解铁路发达城市地区繁忙的通勤,同时还要保证车站站段能够根据运行图对铁路运行秩序进行维护以及保证现场工作的正常进行。要保证列车能够正常运行,按时到站,尽可能地为铁路运输提供方便。运行图本身具有的优势和特点符合我国铁路运行方式,为列车运行提供了方便,发生意外情况时易于编制、便于调整。我国铁路已经初步具备了采用运行图的条件,因此,对运行图的编制变得很有意义。

(二)提高铁路运行能力

1.努力进行自主研发、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了提高国内铁路运行能力,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补缺我国在铁路上的技术短板,尽可能的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另一方面还要坚持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道路,具备运行技术上的自主知识产权,防止国外对铁路运行的技术垄断[3]。我国对铁路运行的需求量较大,只靠引进国外技术难以满足当前需求,因此,只有高度重视自主研发,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经济的方法提高我国铁路技术的水平,才能有效提高铁路的运行能力。

2.注重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资源和市场的竞争始终存在于我国五大运输业之中,并且不同运输行业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因此,这就为各个运输行业进行协调配合工作提供了可能性。各大运输行业要充分在质量和方式上下功夫,对共享资源进行合理的协调分配,靠服务和技术创新赢得市场资源,这样,不仅对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铁路运行的能力。

(三)改善车务管理制度

1.优化车站人员管理、部门整治制度。

①对技术人员进行更严格的工作要求,必须定期对其进行技术能力的考察审核,确保职员的工作态度和整体素质。优化车站机构设置,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技术科人员的力量对车站人员进行辅助管理,为车站提供更全面,更实用的设备,尽可能地实现车间自治管理。

②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利用,切实关心到相关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在工作上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生活上给予适当的补助,能够有效提升人员的努力工作思想的水平。积极开展生产设备、工作方式、管理方法的创新活动,培养人员的积极工作态度。

2.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①管理运作制度:基层站段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时,要明确工作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因此,为确保铁路行车的安全,就必须建立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运作制度。

②动态管理制度:车站需制定一个工作周期,对上一周期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细化,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动态中排查问题,反思问题,要对安全隐患进行确立、反馈、研究分析、解决整治,要将管理任务落实到位,循环往复,进而达到安全管理的质量标准。

③综合评价制度:车站管理人员要对技术设备、工作环境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检查,把发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整改的地方进行整理、分类,然后进行安全情况的综合评价,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公布评价结果,最后对有关职员进行奖惩,对存在问题的车站进行大力整改。

④生产责任制度:一是要把任务责任落实到位,建立健全的生产责任体系,对各组织、各部门进行明确的工作任务分配,尽可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化岗位责任制度,能够促进各部门协调工作,从而提高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二是通过明确责任,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一旦出现问题,便于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责任追究,从而促进各部门努力重视工作质量,认真对事故进行整理与分析,能够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加强营业线施工管理

1.加强施工管理的前提是不能违背国家有关施工法律条例规定,同时还要将行车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并进行综合处理解决问题。影响营业线设备稳定、使用和行车安全的施工,都必须予以阻止。要对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的每个过程进行综合考虑,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同时确保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

2.不能因为营业线施工而停止运输,必须在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保证行车运输的安全,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加强对施工组织的管理和行车运输的管理,才能提高施工作业的效率,保证施工作业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同时还能确保行车运输的安全。

3.进行营业线施工时必须限速、慢性施工,要根据路局规定的路段、时间、时速进行施工。施工时,要按照规定布置相应的设备和器材,对现场工作实施监控处理,防止施工过程发生交通意外时不能够及时处理。此外,还要设置专门力量对线路进行检查和维护,如遇到路况不良,不能确保列车安全通过,应对其进行拦停,并报告给临近管理部门,不能盲目和冒险对列车进行放行,最后要做好事后处理工作,确保两方人员意见一致。

(五)铁路行车设备管理改进措施及建议

1.加强对行车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各级管理部门应着重对行车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4]。重视管理行车装备的使用履历,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为损坏严重的设备部件进行修理或更换。另外,各车站的技术部门与财政部门应协调配合工作,技术部门通过对设备的正确试用、严格检查,确定部分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及报废情况,再通过财政部门进行调拨固定资产账进行维护与更换,应做到设备底数清楚,账目清晰,确保行车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2.改善行车设备管理制度。

①日常检查标准化。车站每天都应组织技术人员对行车设备进行现场试用检查,依据设备检查标准,对设备进行检查探伤、试用、测验等关键设备的实际工作性能,若出现工作异常现象,要及时联系设备维修部门进行设备隐患排除,并将结果逐一记录,以便日后复检。必须将这一检查制度固定周期化,才能更好落实设备维修的工作。

②夯实设备基础管理:为了能够将人与设备进行充分结合,基础设施的质量必须达到更高的要求,要对设备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把关,要避免次品设备流入各个车站,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5]。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先前的设备生产流程有很多的不足。为防止设备生产质量出现问题,相关人员实施了相关措施和建议,一是接收设备前必须与生产公司明确维修责任,避免设备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给予技术上的支撑。二是设备接收前要与生产方进行技术交流,掌握设备维修新技术,避免设备维修人员的缺乏。

三、注重车站人员的素质培养

(一)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要将“安全第一”的观念贯彻到底,始终把安全管理作为永恒的工作主題,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遵循安全生产的理念[6]。

(二)规范综合素质教育

为进一步适应新设备、新技术、新管理方法,必须注重提高职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职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水平,还要加强对职员素质教育的培训力度,进行严格的审查与考核。

(三)强化干部教育

注重对干部的能力进行检验与审核,合理提拔有能力的干部人员,促进提升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以便更好的开展行车安全管理工作。

四、结语

非正常情况下铁路车站列车行车出现的问题原因有很多,但只要注重加强车站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引入性能齐全的安全行车设备,提高非正常情况下列车行车的适应能力,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非正常情况所引起的铁路行车安全问题的出现,从而使铁路行车获得更多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文江.如何加强非正常情况下铁路车站接发列车的安全管理[J].科技展望,2016(20).

[2]鲁秉基.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实作教学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

[3]王真.朱峰.孟凯.浅论接发列车作业中非正常情况处理及注意事项[J].科技视界,2014(32).

[4]蔡明岐,桑建涛.铁路行车组织安全双向闭环系统可靠性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21(2):261.

[5]廖依.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模式及安全管理措施[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1(2):108.

[6]匡哲逊.铁路行车组织的应用及管理探析[J].江西建材,2016,18(14):181- 182.

作者:韩爱国

第四篇: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实现现代化。目前,国内高铁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从当前铁路行车情况来看,各种类型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给铁路行车的安全性带来较大影响。本文首先分析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即外界影响、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然后针对性提出铁路行车安全的相关对策,如贯彻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加强铁路职工管理、提升铁路运输设备质量、构建安全保障系统。

关键词: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影响因素

铁路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稳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铁路将消费、分配及社会生产联系到一起,超过60%的旅客运输均是通过铁路完成的,超过70%的货物运输也是通过铁路完成的。当前,铁路整体的运输能力和运输速度仍处于上升趋势,但由此带来的行车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多,各种类型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铁路的行车安全。

1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铁路列车行车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并且较为复杂。从当前铁路列车运行情况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外界影响、设备因素、人为因素[1]。

1.1 外部环境因素

影响铁路行车的外部环境包括铁路运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不仅包括季节、天气、地形等方面,而且包含暴风雨、泥石流、大风等自然灾害。社会环境包含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等方面,其对列车行车状况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设备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铁路运输设备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铁路运输设备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铁路维修、保养工作的增多,不但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也提高了铁路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而随着新科技在铁路运输设备中的应用,铁路员工的技术改革速度无法紧跟科技的发展,这就使得员工无法及时发现铁路运输设备的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频发。

1.3 运输人员因素

运输人员的专业水平对铁路列车安全行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显示,大多数铁路列车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的。因此,人员因素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最为重要的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管理工作不完善。铁路列车行车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为:第一,员工不依据规程开展工作;第二,安全管理工作不够完善;第三,某些部门的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大多数安全措施无法真正落实,从而导致铁路事故频发;第四,当遇到安全事故时,部分部门推诿回避。

第二,违规工作。部分员工值班时缺勤或打牌、睡觉,甚至玩忽职守,省去必要的工作步骤,乘务人员未仔细确认信号或由个人猜测行车等都会导致铁路列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某些重要工作的员工文化水平较低,对专业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在处理安全事故时能力较低。同时,缺少有真才实干的员工,例如,年纪大的员工经验较为丰富,但学习能力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低,而年纪小的员工学习能力强,但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此外,还有部分员工缺少责任心,不重视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不努力,态度消极。在出现列车安全事故后,员工不吸取经验教训,相互推卸责任,隐瞒实情。

第四,管理方法老旧。目前,铁路部门的安全规则制度仍未得到有效完善。部分单位仅仅为了应付突击检查而敷衍了事,从未认真履行过本部门的本职工作。在当前工作中,仍使用老旧的安全管理方式,而未依據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导致铁路列车行车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

2 提升铁路行车安全水平的相关策略

2.1 贯彻落实安全风险管理

为了落实党组织宣传的“铁路要使用风险管理科学方法,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提高新时代下铁路安全工作水平”[2],政府应制定有关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将保障高铁与列车旅客安全作为工作中心,将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重点,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作为基础,采用风险管理的新方法组建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将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结合起来,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与防范,重视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使安全工作更具针对性,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对于发现的安全风险,各部门都应制定安全风险控制表,而安全风险卡控关键处,应推行常态管理,主要包含风险名字、等级、应对措施、工作分工等方面,将安全风险的管控责任真正推行到所有工作岗位,确保全员、全过程监督管理。依据不同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将保证旅客列车绝对安全的风险管理措施作为工作重点,确保每一条措施都严格执行,而管理者要严格监督并检查每一条措施的执行情况[3]。倘若发现工作不尽职的单位或员工,应严厉追究其责任。通过严抓制度执行情况来降低铁路列车行车风险,避免铁路列车出现行车安全事故。

2.2 加强铁路职工管理

2.2.1 加强综合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由经验得知,只有铁路列车员工拥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与个人素质,才能真正降低铁路列车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因此,应定期加强员工培训,以提升铁路员工的专业水平,使其在真正面临安全事故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及时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从而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第一,应落实好安全教育,保证员工在工作时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进行安全操作。第二,应提高实践能力,定期进行不同工作的实践演习,增强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专业能力。第三,应完善员工的奖励制度,把提升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与员工的收入相关联,从而激发员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结合当前铁路行车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增强人员的综合素质,为高质量开展工作打下基础[4]。

2.2.2 落实安全责任。使用竞争上岗的方法来考核铁路员工的工作情况。在部分关键的岗位上推行竞争工作制度,使用淘汰的方法来设立安全系统。这样才能让铁路员工有一定的压力,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從根本上意识到铁路安全的重要性。

2.2.3 严查违规违纪。铁路部门应从根本上扭转观念,把安全预防作为工作的中心,从根本上避免铁路列车行车安全事故的出现。同时,严厉惩罚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使员工可以吸取经验与教训,主动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员工要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坚守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处理铁路列车行车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确保铁路列车的行车安全[5]。

2.3 提升铁路运输设备质量

铁路运输设备质量对铁路列车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致力于排查铁路设备的隐患,从而保证铁路运输设备良好工作。

2.3.1 从源头上治理。从根本上严抓铁路设备安全。在设计铁路运输设备时,应将实施工作的灵活性与安全度列入考虑范围,从整体上确保列车的安全工作。在选择设备零件时,应把安全作为第一要义,防止由于设备故障而引发的列车行车安全事故,保证列车乘客与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2.3.2 提升设备维修与保养的质量。首先,铁路部门应定期对铁路的相关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以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其次,要完善管理制度,把维修保养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再次,规范质量验收工作,严格处理因验收失误而导致安全事故出现的员工。最后,针对惯性事故,铁路部门应进行积极整治,防止出现类似的安全事故[6-7]。

2.3.3 加强铁路专用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设备监管规章制度办法,并加大规章制度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能有效督促企业自觉遵章守法,落实标准。首先,要不断完善设备监管技术标准,细化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组织制定并公布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计算机理论考点建设标准和计算机理论考试评价标准,以及动车组模拟驾驶实作考试评价标准。其次,督促设备监管规章制度落实。结合建局以来颁布的设备监管规章制度实施情况,以设备监管规章制度及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执行情况为重点,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督促企业整改[8]。

2.4 构建安全保障系统

因为铁路安全是系统化的问题,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应构建完善的铁路列车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第一,应严抓监督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失误,保障铁路安全。第二,应严格排查并检测列车设备,查看列车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若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第三,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可能影响铁路列车安全行车的因素进行积极整治[9-10]。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铁路事业已步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新的铁路安全管理机制也愈加完善,但是对于铁路行车安全而言,仍面临诸多挑战。铁路列车的行车安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外界影响、设备因素、人为因素。因此,为确保铁路列车的行车安全,需要采用多种措施,综合考虑管理、工作人员、设备等多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赵凯.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5(22):222.

[2]王列妮,牟瑞芳,张磊.我国某铁路局2005—2014年行车事故分布规律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406-412.

[3]邹亚龙,蒋荟.基于马尔可夫和支持向量回归组合模型的铁路行车事故预测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9):88-92.

[4]张国宝,汪伟忠.基于DEMATEL的铁路行车人因事故关键因素实证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5):1858-1862.

[5]马清宝,王立晨,段春玲.仝安~(TM):开启铁路行车“智能安全”新时代——工业4.0时代的人因安全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中国铁路,2015(7):94-95.

[6]俞平.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2.

[7]陈多伟.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对策[J].工业技术创新,2016(5):1056-1059.

[8]国家铁路局关于印发2020年铁路专用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的通知[EB/OL].(2020-01-22)[2020-02-20].http://www.nra.gov.cn/wap/jgzf/sbjg/zfdt/202001/t20200122106155.shtml.

[9]杨建锐.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13(5):44.

[10]刘蕴平.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8(19):82,84.

作者:李翔

第五篇: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安全是铁路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铁路特别是高铁的迅猛发展,铁路安全管理越来越规范化并日益得到重视,铁路运营过程中的日常安全保障问题突出、各类突发情况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鉴于安全形势的紧迫性,本文通过对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探讨,提出进一步优化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体系的措施;通过对铁路特大、重大事故的分类分析,对铁路轨道事故的处理、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优化研究,进一步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使铁路轨道交通运输管理更加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确保运输安全、优质、高效。

关键词:铁路安全;保障系统;优化研究

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活动中永恒的主题。而随着铁路特别是高铁的迅猛发展,铁路安全也日益具有紧迫性和巨大压力。对安全问题的研究也就需要更深入、更具科学性。做好铁路安全保障系统优化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铁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确保运输安全稳定。通过对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的探讨,提出进一步优化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体系的措施;通过对铁路特大、重大事故的分类分析,对铁路轨道事故的处理、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优化研究,进一步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使铁路轨道交通运输管理更加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确保运输安全、优质、高效。

一、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构成

铁路安全保障系统是一个以行车人员为核心、管理为中枢、行车设备为基础、环境为条件的实时监控的“人一机一环一管”动态控制体系。

其中:(1)行车人员安全保障系统。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员分类:生产系统内人员、生产系统外人员。对生产系统内人员的素质要求: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群体素质。(2)机械设备安全保障系统。机车、车辆、线路、信号等行车安全设备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重要的安全因素。(3)环境安全保障系统。环境,一种安全因素和应予保护的财富。人和机器都被置于环境中。后者在铁路运输安全人—机—环境控制系统中是第三个重要的基石。低估环境的重要性可能会对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后果。(4)安全基础管理系统。管理,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关键。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设备安全性能改进、人员安全素质提高、环境安全质量改善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二、铁路安全事故形态及原因分析

分析2011—2016年我国铁路安全状况:2011年发生了“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至2016年高铁系统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2016年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932人,同比减少死亡105人,下降10.1%;发生较大事故3件,同比减少3件;10亿吨公里死亡率0.256,同比下降11.7%。

(一)人员因素分析

重要性:人是一种安全因素和防护对象,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均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事故的严重性也多以人受到的损害程度作为重要衡量内容。

2011—2016年事故对比可以看出,铁路现场作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业现场管理不到位是造成铁路交通较大事故的主要原因。无计划施工、超范围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缺失、施工机具侵入铁路限界、现场作业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时有发生。高铁沿线环境存在的问题:行人非法通过铁路线路仍是铁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内非法施工、机动车抢越道口、上跨桥机动车肇事造成坠物、公铁并行区段机动车装载货物侵入铁路限界等问题较多。

(二)设备因素分析

重要性:质量良好的设备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

对比近年来事故分析,铁路主要行车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设备造修质量不良仍然是造成铁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线路设备、接触网等故障时有发生,主要行车设备的生产制造、养护维修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环境因素

运输生产系统内部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等。运输生产系统外部大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011—2016年发生的系列事故,自然灾害影响因素主要是强降雨、台风、雾霾、低温冰冻等恶劣天气发生的频次多,对高铁运输安全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发生了山体滑坡、边坡溜坍、水漫线路、泥流漫道、倒树落石侵限等水害问题,铁路基础设施受损较多。2011—2016年累计水害断道5078次,中断行车15932小时。

(四)管理因素影响分析

对比2011—2016年发生的系列事故,铁路安全基礎管理因素突出表现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严,安全管理基础夯实不足。高铁、客车安全“红线”管理、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安全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加强外部安全环境隐患治理、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仍存在很多死角和漏洞,持续推进站车视频监控和线路全封闭,严格危险品检查制度落实,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运输安全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三、优化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措施

(一)健全运输安全保障体系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规章标准,狠抓制度执行和作业达标,加强结合部管理,完善落实应急预案,强化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有效防控安全漏洞,不断加强铁路安全基础建设。重视人的作用,实现人机系统的完美结合。

(二)构建铁路运输安全预防体系

加强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健全完善铁路安全生产诚信约束机制,以高铁、客车及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为重点,针对铁路运输高峰期、恶劣气象条件、重要国事活动等运输关键时期,促进铁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把好铁路专用设备及生产企业准入关,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完善铁路工程监管机制,规范铁路建设市场秩序,强化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手段。

(三)积极探索高铁运营安全规律

强化高铁安全监管,着力研究解决规律性问题,防止严重问题发生。探索建立高铁工程质量责任追究终身制,建立动车组设备制造质量完善提升责任制。立足于“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制定落实高铁安全防护办法,积极推进实施高铁安全防护工程。发挥铁路行业专业优势,开展高速行车安全技术的研究,聚焦高铁安全,组织开展跟踪分析,为强化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四)优化行车安全保障系统

一是行车人员安全保障系统优化,主要完善职业适应性检查、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及人员安全管理三方面;二是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优化,建立“地对车、车对地、地对地、车对车”四个相互匹配的闭路循环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监测控制技术及时准确地采集各种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铁路行车安全相关的各因素进行全方位监控,利用安全模型分析处理,做到铁路行车安全有序可控;三是环境安全保障系统优化,重点侧重职工作业环境与沿线自然环境保障、铁路系统内部秩序维护与外部治安环境保障;四是行车安全应急救援系统优化,利用DMIS系统、事故数据库、铁路地理信息系统、事故救援专家辅助决策系统,以及数字化行车救援系统优化。

(五)加强铁路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制定安全法规,创造保证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良好环境。围绕重点立法,完善铁路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深入研究高铁安全防护标准,规范修订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系列规程。研究制定路外安全环境问题处置办法,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实现良好的铁路环境,确保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安全、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陈波.铁路中间站行车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2]铁道部政治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N].人民铁道,2012-02-01.

[3]黄川.浅议安全风险管理与铁路运输安全稳定黄[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3,(3).

[4]王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铁路安全经济决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

[5]万毅博.CTCS-2列车控制系统分析与应用[J].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2013-06-10.

作者:刘连珂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下一篇:手术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