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2022-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数学公开课教案

福州红博幼儿园2012—2013学年下学期家长半日开放活动

时间:2013.4.24

班级:大四班

活动内容:《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活动目标

1、能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初步掌握编加法应用题的结构。

2、能根据生活经验自由编题。 活动准备

大幅教育挂图一副、1—10的数字卡、问号图卡、算式卡,情境图、集合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片内容编加法应用题。

1、出示教育挂图,幼儿观察。

引导语:图片中有什么?你们可以根据图片中的情景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吗?

2、师幼互动编加法应用题。

二、幼儿尝试根据图片内容编加法应用题。

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很多不同的图片,想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有什么,你们能根据这个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吗?

1、幼幼交流,根据自己手上的图片内容互相编加应用题。

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把根据图片的内容编加法应用题编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听。

2、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你的图片中有什么?你是怎么编加法应用题的?

三、师幼共同梳理编加法应用题的结构。

结合背景图、数字卡、问号,梳理编加法应用题的结构——编加法应用题时,讲的是一件事

执教:陈霞 (出示图谱),要有两个数(出示两个数字卡),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出示问号图卡)。

四、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轮流编加法应用题,教师倾听,及时纠正幼儿的编题中出现的错误。

2、师幼分享交流:你是怎么编的?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加法应用题的结构,共同评价幼儿的编题情况。

六、活动结束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确定位置 公开课教案

《确定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77—78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 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确定位置,抽象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正确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题单 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导入新课,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请大家欣赏国庆六十周年的国庆阅兵仪式。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一个战士的位置。并在小组内交流。

如何用最简练的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教师导入新课。

二、用列和行来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1、明确什么是行,什么是列?

同样是介绍战士的位置,同学们用的方法却各不相同,教师给正确的表示方法。

可是有的同学在数第几组时,可以从左边数起,也可以从右边数起。为了便于交流,人们通常规定,从老师看过去,老师的左边(也就是你们的右边)第一竖行为第一列,大家一起指一指„„从左向右数,(师指着小组)第一列,第二列------

现在大家明确了第几列,再用第几列第几行来介绍战士的位置,应该怎样介绍呢?

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介绍战士A和战士B的位置吗?

三、用数对确定位置

1、认识数对

同学们会介绍战士的位置,你还会介绍大屏幕上战士C的位置吗?

表示战士C的位置还有一种比这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研究数学的人所用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

他们的方法是只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先写第几组的数,再写第几个的数,中间用逗号隔开,这样的两个数表示一个人的座位,所以要用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这样的两个数在数学上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数对,我们一起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这位新朋友(数对)。

2、应用数对

(1)用数对说说屏幕上其他同学的位置

现在老师指任何一名同学,大家一齐说出表示这位同学位置的数对。师指生说„„

现在反过来,老师说数对,同学们说出该数对所表示的是那个同学的位置

(2,3),(4,3)„„你是怎样找到这位同学的?

(2)区分(5,2)和(2,5)

老师有个问题:(5,2)和(2,5)表示的位置相同吗?为什么?如认为有不同的,请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

(生:不同,他们的顺序不一样,或位置调换了)

数对的两个数顺序不一样或位置调换了,所表示的位置就不同了

(5,2)表示的是哪位同学的位置,(2,5)呢?

(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虽然数对的两个数都相同,但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不同,这两个数是不能任意调换位置的。“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组,第二个数表示第几个。

(3)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同学的位置

孩子们真能干,大家已经会用数对介绍这些同学的位置,你现在会用数对介绍班长的位置吗,你还会用数对介绍体育委员的位置吗?

体育委员的位置在(„„)

同学们帮助老师找一找,在第几组第几个?劳动委员的位置呢?

很高兴认识你们。和这些孩子握手。

(4)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刚才我们用数对表示了别人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吗?请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下面请同桌相互检查同学的数对是否写正确。允许把错的改过来。

请写对了的同学举手,很好,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写的数对是不是真的写对了。

老师说数对,如果你觉得数对表示你的位置的话,就请这位同学快速起立,同学们也帮助老师判断判断这位同学是否正确?好不好。如果同学正确的话,全班同学掌声鼓励。

准备好了吗?

师:(1,2)(5,3)(6,6)

(5)数对中的两个数缺一不可

师:—— 5

第5组全站。(也可能是第五排全站,也可能一个也不站)

用一个数能不能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

看来数对中的两个数缺一不可。

要确定一位同学的位置必须要两个数,那我说(5,3)。

四、点子图、格子图、坐标系的逐渐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体会由复杂到简单的演变过程。

其实呀,还可以把我们在“教室里的位置”画在方格纸上,请看大屏幕„„

这是一个班的全体成员,(学生边看,师边讲解)一个组可以用这样的一条竖线来表示„„从左边起,分别是第1组、第2组,第345678组;同样,一横排也可以用一条横线来表示,从前往后分别是第一排,第二排,第三四五六七排„„每个同学的位置就可以用(这样)一个交叉点来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就可以用不同的交叉点来表示。比如,小青的位置在(3,2),就可以用第三组和第二排的交叉点来表示。

那么,(6,5)如何用方格纸上的点来表示它的位置呢?我们应该怎样去找它的位置呢?

(生:先找到第6组,再找到第5排,它们的交叉点就是它的位置)横的方向,先找到第6组,竖的方向再找到第5排,两个方向的交叉点就是我们要找的位置

由坐标系引出笛卡尔人物的简介

五、巩固练习:

1、试一试1(练习):

其实在生活中就常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位置。请看(CAI),这是我们学校附近的平面图。你能用“数对”说说学校的位置在哪儿?

你能用“数对”说说其它建筑的位置吗?

2、试一试2(课本练习2)

这是同学们非常喜欢去的地方,游乐场的平面图,请按要求独立完成,请直接写或画在答题

纸上。

小敏的位置在(4,2)他要去溜冰场,你能在方格图上画出他去溜冰场的线路图,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其中哪条路最近,你能用数对介绍一下小敏行进的路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3、下图是学校评为先进教师的光荣榜,你能在方格纸上表示出王老师的位置吗?

4、出示方格纸,请学生根据老师报的数对,再将它们顺次连起来看看是什么图形?

六、生活中的数对

其实,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大屏幕。书柜中表示书的位置,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表示棋子的位置,门牌号,电影票的座位、火车票的座位、飞机票的座位、地球仪的横线和竖线的交点,这些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它们的位置。你们说,数对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大不大呀?

七、课堂小结:

好了,不知不觉就要和孩子们说再见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愉快吗?老师也非常愉快!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35分钟。

当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如何确定一艘船玉小岛的位置关系呢?我们下节课学习方位角,期待孩子们更多的精彩!谢谢大家,谢谢孩子们!

第三篇: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一)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

附1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它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又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在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房、二月房……十二月房。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顶小顶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点,每座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点儿,每座有30个日娃娃;那座顶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为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里数着自己孩子的名字:一日、二日、三日……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它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再也不回来了,到那时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它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附2谜语:

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365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只剩一层衣。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2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

12、30、

31、

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找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大班数学活动:平均分配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2、在活动中,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

3、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游戏场景布置,两张大的记录表。

2、点心六份,数量分别是

8、12。每位幼儿一份水果,数量为6和8。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彩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线上游戏“挤圈圈”。

师:今天小熊搬新家,邀请我们去参观,想去吗?

师:路上有这么多的圆圈圈,我们一起来玩挤圈圈的游戏吧!(跳圈圈、抢圈圈,X个小朋友挤圈圈。)

二、在情境游戏中,学习平均分配。

1、“坐座位”,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师:小熊家到了,请每个小朋友搬张椅子坐下来,坐6组,每组的人数要一样多。

(幼儿搬椅子上座位)

教师小结:我们把24个小朋友,分成6组,每组都坐4个小朋友。

2、“分点心”,进一步感知平均分配。

师:小熊知道大家一路上辛苦了,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点心,看看有什么,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把你桌上的点心分成每人一样多。你们是怎样分的,用的什么方法?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方法叫平均分配。

3、“分水果”,按不同份数进行平均分配

师:小熊还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份水果,数数一共有多少?动手分一分,看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水果,把它记录在作业纸上。

三、在平分彩带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1、平分彩带

师:小熊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彩带,每2个小朋友一根,把它平均分成4份。

2、跳“圆圈舞”。

师:让我们跳个舞庆祝小熊搬新家!

第四篇: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1.1 正数和负数(2)

授课人: 时间:2008.9.9 地点:多媒体教室

1.1 正数和负数(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的分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数进行分类讨论的意识和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分类 。

教学难点:

对分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与深化

问题1: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分别是什么?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2221+1,-3.8,-6.2,-4,0,-6,12,3.14 732正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 2.若下降5m记作-5m,那么上升8m记作 ,不升不降记作 。 学生回答后追问学生0是正数还是负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及0的特殊意义。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在小学大家学过1,2,3,4„„这是什么数呢? 生:自然数。

师:在这些自然数前面加上负号,如-1,-2,-3,-4„„这些是什么数呢?

生:负数。

师:具体叫什么负数呢?

师: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分类命名,然后给一个统一的名称。 1.分类数的名称

1,2,3,4„„叫做正整数; -1,-2,-3,-4„„叫做负整数。 0叫做零。

811252,3,5.2(即5)„„叫做正分数; 61133)„„叫做负分数; 2,7,3.5(即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即

 整数

有理数 

 分数

2.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你认为有理数还可以怎样分类?请与同伴交流。

正整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三、巩固练习:

(1)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2)-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 (3)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四、阅读思考:

13下列有理数-7,10.1,-,89,0,-0.67,1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

65哪些是负数?

学生思考,然后找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五、小结与作业:

1、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2、本课作业 (1)、 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

(2)、 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2,“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要从0不属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中的任何一种上来理解)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人负数后,。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由于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所以作为知识的回顾和深化而放到本课.

3,本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验中感悟和深化知识.通过实际例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篇: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魔术师

(圆形 方形 三角形)

教者:田丽丽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找得又快又准。

4、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老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结束: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真高兴,现在我们出去外边看看操场上有没有何我们标志一样的图形。

第六篇:蒙氏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名称《2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能够找到20以内数字的相邻数。

2、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1的关系。

3、喜欢参加相邻数探究的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

串珠

操作册 操作纸 彩笔 活动过程

一、 预备活动

走线

二、 集体活动

1、 游戏导入:“数字接龙”由一个小朋友说出1—20任意数,其他小朋友接着数到20。

2、 知道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 。

刚才小朋友的声音特别好听,那杨老师带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找邻居游戏,我找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

请五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排队,我说到谁的名字,大家一起帮他找邻居,说出他们的名字。(提示离他最近的就是它的邻居)

不光我们的小朋友有邻居,我们的数字宝宝也有邻居,下面我们就玩一个游戏,猜猜数字宝宝的邻居是谁。 (1) 出示数字卡片11和

14、16,给数字找邻居。 提问:(1)、猜猜11前面的邻居是谁,后面的邻居是谁。(能说出的问问方法,猜不出的进一步引导)。

(2)、数字11有几个邻居,分别是几和几,10在它的?面,12在它的?面。

(3)、猜猜14和16中间的数字是谁?

教师小结:每个数字都有两个邻居,我们也叫它相邻数,数字15的相邻数14和16.一个在它前面,一个在它后面。

3、 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小朋友为数字宝宝找到了邻居,我们鼓励下自己。 今天不光数字宝宝来到我们班,彩色串珠也来参加游戏了。 (1) 出示串珠10,比10 多1个的串珠是多少(不知道就数一下)比11多一个的是多少?12请小朋友把相应的数字摆在串珠下面。

提问(1)请小朋友观察 每串串珠的数量有什么不一样(引导串珠11比它前面的多还是少,多几个少几个。比它后面的多还是少,多几个还是少几个。

(2) 请小朋友完整的回答11比10多1,11比12少1。 (3) 随意说数字,请小朋友完整说多一少一的数字。 教师小结:11—20的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每个数总比它前面的数多1比它后面的数多1.所以每个数字都有两个相邻数。

三、分组活动

1、第一组:操作册

2、第二组:操作串珠

3、第三组:为纸上有的数字找到相邻数。

讲清分组活动规则,请小朋友听音乐发学具,音乐停止操作。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听音乐收学具

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20以内的相邻数,知道了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每个数字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比它后面的数少1。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给比20大的数字找找相邻数。

上一篇:小学生心理辅导总结下一篇:小学生品德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