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基础教程

2022-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服装设计基础教程

《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对曲式教学的指导

摘要:百花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李贞华教授所著《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可以说是一本实用性、创新性与启发性极强的好书。我们知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作品分析必须是各种形式、不同要求的融入学习的各个阶段,同时要合理的结合到具体课程中来;而作曲的学习也属于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要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把作品分析和作曲课程联系在一起,所以此书的出版我们不能够单纯的将其当作为一本书,而必须要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来看。《音乐分析和创作基础教程》更加全面化、系统化的解答了上述内容,它必然会对授课内容予以充实和更新,对课型改革创新与授课计划调整产生很大的影响,促进音乐教学理念的更新和音乐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 曲式教学 特征 谱例分析

现代音乐专业的最新教学理念是“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学生优秀的音乐文化素质。对于专业领域来说,音乐文化素质便是深刻的、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借助于更高层次的欣赏,即是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一定的创作实践,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音乐艺术的本质,进而慢慢的拓展学生专业能力的深度与广度。这并非是仅仅对学习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同时也是对每一名音乐专业人才以及音乐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对于作曲专业以及其他相关音乐专业的课程教学,通常来说都设置了曲式教学课程以及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课程。在开设这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同时也涉及到了曲式知识的相关内容,但是很少系统化的进行讲解或将二者有机的联系起来。而百花文艺出版社所出版的李贞华教授的新书却是更科学的将作品分析和作曲两门课程联系起来,这样的做法并不多见,属于一种新的创意,同时也可以说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此书的出版与李贞华教授的教学实践拥有蓬勃的生命力,也会对音乐教学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特征概述

我们能够从对此书主要内容的研究过程中,来更好的感受和体会其中的优势与特征。

(一)科学性

本书把音乐的表现因素归纳为基本表现因素与整体表现因素两种类型,这样的分类有助于帮助我们对音乐表现因素的认识,更好的进行分析和创作。本书中更加系统化的对不同音乐因素进行了列举,比如说旋律线、节奏、速度、音色、音区、和声以及织体等,同时也对这些音乐因素分别给出了相对中肯的概念,也对音乐因素和生活、情绪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内在联系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在对音乐表现因素的特定表现力予以分析的过程中,联系乐谱内音乐形象的分析,让其得以更好的论证。其主要定义、特征以及表现力的分析,和过去那种普通的曲式学或乐理相比更加丰富和全面,又比如说在“和声的表现因素”这一小节中,本书归纳为功能、色彩、紧张度、节奏性以及和声语汇这五种,这也是非常全面且更加科学合理的提法。此处即便不是专门的和声学,但如此对和声因素的分析却是普通和声学教科书内难以经常看到的,并在此书中分析得更加的透彻和深入。仅仅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但相对于普通教科书来说更加新颖,同时因为此书对于一些概念和特征的讲述都具有更强的科学性,进而更为深入的阐述了音乐语言的本质,有助于我们对音乐更好的理解和感受。

(二)综合性

本书以曲式结构为主线,其中穿插了音乐作品分析和创作技巧的结合论述。在分析音乐作品主题时,联系“起承转合”的发展思路,非常深入的分析了点题、承题、对题以及结题等不同时期的主题写法以及发展手法。在论述乐思的表达方式的过程中,把音乐的陈述以曲式的不同部位作为顺序来划分为呈示型、展开型、再现型等六种,之后再分别对六种类型予以论述分析。在分析和声的陈述特征的过程中,也是以作品各个曲式部分分别展开论述。在对音乐作品整个构思进行分析时,是站在布局角度进行探讨,进而结合主题材料发展,调高、调式的布局,高潮设计和其他部位的音乐写法特征予以讲解。类似于把基本表现因素、整体表现因素以及整体艺术构思结合起来分析,更加深入的提出了音乐艺术发展的逻辑和本质。它并非是普通的独立的分别阐述,而是一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分析和创作相结合以及个体和整体相结合的综合性特征。另外书中还列举了非常多的谱例,这些谱例都极具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对文中的论点进行理解,这也是《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中综合性特征的直接表现。

(三)实用性

我们能够从本书的“前言”中了解到,李贞华教授的编写目的是为了防止音乐作品分析和音乐创作之间的重复,同时解决具体问题,进而编写了这本《音乐分析与创作分析教程》。主要写作意图是为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提高实际价值,他认为,要具备正确的技法就应当更多的进行分析,练习、写,运用得越多越好。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很容易的找出“导向写作”的体现。下面我们将简单的列举部分例子,从中分析出本书的实用性。

1.在“音乐的表现因素”这一章内容中,看上去好像是乐理基础常识的内容,在曲式学中也常常会涉及到,但都不是非常的全面和深入,但这却是音乐创作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在书中不但進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述,同时也应用了较多文字来分析其特征,同时结合生活、心理、情感以及语言等不同的方面进行论述,让广大读者能够有所启发并提高读者分析音乐作品,应用表现因素的基本能力。

2.初次学习作曲的学生,常常只能够写作出一些更加简单且方整的曲调,针对大型音乐作品来说就无法很好的分析,更难以进行写作。在书中的很多章节内容中都涉及到了音乐各种类型的陈述,在音乐作品的不同部位中,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状态。同时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够让我们联想到作曲是如何进行构思的,让读者并非接受相对空泛的概念,而是采取一种实用的方式来灌输知识。

3.书中非常详细的写出了音乐的织体写法,这对于普通的作曲理论书籍而言,有效的补充了这一空白。根据音乐作品的整体设计情况,书中同时还讲到了织体的具体布局,把音乐相关因素和曲式结构真正的融入到不同声部之间实际音响的实体写作。让读者能够摆脱过去那种单一化的训练方式,开始迈入多声部音乐的具体创作阶段。

4.此书内把局部的表现因素和整体表现方式首先分别进行分析,之后又联系起来展开实例论述,采取这样的办法来引导写作,能够发挥出非常好的启发性效果。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必然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写作这一概念,同时也不会对音乐写作产生畏难情绪,帮助我们掌握正确的音乐写作方法。

笔者由衷的希望本书能够作为专业院校和一线音乐教师或者是音乐工作者、爱好者的教材、参考书,进而真正发挥出此书的作用;更加希望此书可以帮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增强他们的专业水平。

二、《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编写背景

《音乐分析》和《音乐创作》是两门独立的专业课程,二者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区别在于:《音乐分析》是分析别人的作品如何写,而《音乐创作》是亲自动手写。但基本内容却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一个对音乐作品的所有表现手段的认识和掌握的问题,只有认识和掌握了前人如何写,才会自己动手写。

初学作曲者,常常需要对一些基本的,却又是十分重要的技法,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如音乐语言中的很多基本因素,包括旋律线、节奏、音区、力度、速度、音色、演奏法、和声、织体等的各种形态及其表情作用;它们的各种变化途径;主题的分析与创作;主题材料在点题、承题、对题、结题等各个阶段中的各种发展手法及其变化;音乐的陈述与写法类型;音乐的各种结构类型;音乐作品整体构思的各种布局(材料布局、调性布局、高低潮布局)手法等等。对这些基本技法,不但要了解、分析得越多越好,而且要练习写,且用得越多越好。可是,在《曲式学》(学校的音乐作品分析课教材,大都是“曲式学”范畴)中,有关这些知识只是在绪论中一带而过;而在“作曲”课中,对这些知识又不作系统的讲授,这就常常使初学者处于茫然的境地。能不能用一本书,把有关的知识尽可能全面系统地阐述清楚,把分析与创作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通过学习,尽快地从迷境中走出一条路来呢?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作者编写了这本基础教程。鉴于在当前国内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作品分析》还是《作曲》课,主要还是讲授“有调性音乐”的有关知识,而“无调性音乐”方面的知识只是作为“选修”课加以介绍,故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也都是属于“有调性音乐”的范畴。

这本《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是在李贞华教授2006年再版的《音乐分析与创作导论》一书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那本书出版后,曾被许多高校教师作为《作曲》课的教材,或《作品分析》课的补充教材(除“曲式”以外的分析知识)以及研究生的参考教材而采用,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的意见。其中主要的意见有两点:1.缺少作业习题,不便于教学。2.作为《作曲》教材,缺少音乐结构基本知识的讲授,不便于创作实践作为《作品分析》教材开始部分,也缺少“音乐基础结构”知识的讲授,不便于与《曲式学》相衔接。为弥补上述缺点,本书重点在上述两方面做了增补和修改,使原书“导论”的性质真正转变为“基础教程”,这样更便于高校教学的应用。

三、《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中习题分析案例

本书在新版中加入大量的练习题。每一章节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的练习题分析。

(一)分析习题

1.分析要求

(1)标出调性与和弦;(2)说明其和声的陈述类型;(3)说明其和声的功能与色彩及其与内容的关系;(4)说明其和声紧张度的特点及其与内容的关系;(5)说明其和声节奏的特点及其与内容的关系;(6)说明其和声组合的特点及其与内容的关系。

2.分析作品

(1)肖邦:《第四首前奏曲》Op. 28、No.4(例256);

(2)舒伯特:《春之梦》A段、B段(例60);

(3)贝多芬:《第一首钢琴奏呜曲》Op.2.No.1第一乐章(例429);

(4)贝多芬:《第四首钢琴奏呜曲》Op.7第二乐章;

(5)舒伯特:《小夜曲》(例62);

(6)巴托克:《献给孩子们》(二)之7《流浪者之歌》(例1 24);

(7)罗忠镕:《南陵道中》(例1 27);

(8)阿尔贝尼斯:《在棕榈树下》(例1 42);

(9)弗拉提盖洛夫:《水彩画·牧歌》(例437)。

3.作曲习题

按照下列要求,写出不同和声设计的钢琴小曲五首,每首内容要求:

(1)进行曲(单主题再现单三部曲式);

(2)中国乡村水彩画(单一部曲式);

(3)情歌(再现单二部曲式);

(4)一场战斗(奏鸣曲式);

(5)舞曲(单一部曲式)。

4.和声要求

(1)每首乐曲必须有不同的和声风格、和声功能及和声色彩。

(2)不同内容的乐曲及乐曲内部的每一个不同曲式部分必须有不同的和声紧张度设计、不同的和聲节奏设计、不同的和声组合设计。

(二)分析习题

1.分析要求

(1)全面宏观分析作品的速度、力度、音区、音色、演奏法。如上述五要素方面没有中途变化,则分别说明它们的表现意义即可;

(2)局部分析每个部分的内部,如在上述五要素方面还有所变化,则需要一一具体分析说明。

2.分析作品

(1)格里格:《挪威舞曲》(例100);

(2)斯科利亚宾:《钢琴前奏曲》(例101);

(3)桑桐:《内蒙民歌》(例100);

(4)贺绿汀:《牧童短笛》;

(5)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例100)》。

3.作曲习题

4.运用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音区、不同音色、不同演奏法(这些可以是每首之间的,也可以是同一首作品内部结构的不同曲式部分之间的)创作出五首小型作品。

四、《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谱例分析案例

(一)《第五交响曲》谱例分析

本书首选的是马勒的《第五交响曲》,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交响乐。歌曲《少年鼓手》中几乎每一个段落都包含了2/2拍,从节拍上来说,《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和《少年鼓手》基本相同。第一乐章中存在两个主题,即是两个葬礼进行曲。而第二个葬礼进行曲中的旋律便在很大程度上引用了《少年鼓手》的旋律,进而让这一歌曲中的旋律在第一乐章中谱Ⅱ-2和第2到4小节中对例Ⅱ4到5小节的旋律做出了适当的宽放。

谱例II-2:第二个葬礼进行曲主题

我们能够从以上谱例中看出,即便是两条旋律在乐谱中的位置基本相同,但是主要的调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说例Ⅱ-2属于#c小调,而例Ⅱ-1属于d小调。另外,例Ⅱ-2的第5到7小节中运用了例Ⅱ-1中第2到3小节的旋律,在对旋律予以放宽的过程中同时加入附点节奏。所以,第一乐章第二葬礼进行曲的主题旋律属于乐曲《少年鼓手》中主要旋律在材料与节奏这两个方面的再次整合和调整。

例Ⅱ-2第二个葬礼进行曲的主题就好像是一支非常哀怨的歌曲,在第一乐章中反复存在三次,即便是对《少年鼓手》这首乐曲中旋律的引用,但进行曲各次出现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表达出交响曲相对于歌曲而言更加宽的维度。首次出现应当是从35小节到53小节中,包括了两个合头乐句,结构属于8+11,主题几乎都是弦乐组中表达,给人一种凄凉又孤独的感受。第二次是在89小节到119小节中存在,这一阶段主题变为木管组和弦乐组同时进行,也让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其基本结构变成8+8+15,长度相对于首次出现提高了12小节,情绪相对低沉,可以说是一种深情的倾诉。而最后是存在于263小节到293小节中,长度基本与第二次一致,但音色出现了改变。从开始的木管组领奏,到之后弦乐组在低音提琴部分稍微进入,其他乐器在之前的14小节都处于沉默的状态。前两次主题的存在我们可以感受到具有更好连贯性的旋律,而最后一次的主题出现表现出了较为突出的断裂性,各个句式都能够分为2+2+4的结构。从葬礼进行曲主题从278小节开始,小号和中提琴之间的合奏和木管组的主旋律构成二声部复调,在283小节到286小节之间也出现了小高潮,随后力度开始降低,两条对应的旋律相互呼应。

谱例II-3: 第二葬礼进行曲第一次出现(8+11)

例如在第二乐章中第二葬礼进行曲第二次出现(8+8+11)的结构形式。

在葬礼进行曲中,即便是两条旋律从音高以及记谱位置等方面来说保持了更多的一致性,但是它们之间的调性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两个片段分别于Db大调以及D大调中呈示。作者也借助于如此的旋律来当成是第一乐章结束,这是具有极大的深意的。我们不妨首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的歌词。

此刻太阳即将升起,辉煌明亮,

仿佛没有不幸在夜晚降临。

这不幸仅降临与我,

而太阳照耀每一个人。

你不必把夜晚拥入怀里,

你必须让黑夜融入永恒的光明。

我家的小灯熄灭了,

迎接世上欢乐的光明。

从上述歌词中我们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歌词主要描写了一对失去爱子的父母,在他们悲痛欲绝中逐渐找回对未来生活的勇气。葬礼进行曲的b片段在《此刻太阳即将升起》中可以说属于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乐句,也能够表明是作者马勒对于这首歌曲核心部位的引入。在乐谱中即便是选择了使用降号来进行标注,然而此旋律每一次都非常坚定的选择停留于D大调上,也直接了当的彰显出了作者对于光明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决心。在歌曲中基本上每一个段落要结束的时候都选择了这一乐句来当作结尾,比如说在第13到第15小节中,在第34到第36小节中,在第75到77小节中。《此刻太阳即将升起》即便是选择了应用十四种乐器进行演奏(除开人声以外),但其本身的织体并不是非常的复杂,各个乐器之间也非常好的保持了进退有序的基本原则,给我们营造出了一种十分凄凉的感觉。全曲中级进的音型从头到尾始终融入其中,唯有一个地方表现出了大跳式的旋律,也被作者马勒非常合理的引入到这一交響曲来,当成是A1的结尾使用(第一乐章中的A1虽然在长度上要比A短,但对于其中的很多基本旋律都给予了更加丰富的变化和调整)。在此之前,段落A在开始走向结束的情况下,首先出现了小提琴上的c#小调与其他乐器的Db大调之间的叠置反复进行,在末尾的五个小节中(第147-151小节)才全部进行到Db大调中,即便是在低音提琴内存在Db大调的属、主音,但这一情况下可以说已经缺少了主旋律的存在,导致Db大调不具备较好的结束感。而在A1的结尾位置,因为引用的歌主的进行,才让A1段落存在更加清楚且鲜明的结束。作者马勒把乐曲《此刻太阳即将升起》的旋律再次灵活的加入到这里,其目的在于依靠肯定的情绪和葬礼进行曲之间进行对抗。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分析到,马勒的“出血热”曾经对他形成了死亡的恐惧和阴影,对吕克特《亡儿之歌》中的歌词也能够产生出一种触景生情的感情。然而之后自身病情的逐渐好转也让马勒开始重新建立起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这一旋律的大调色彩以及坚定强大的结束感,都能够从中看出作者马勒自身心态的转变,而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反过来表现在其音乐作品的发展过程中,悲哀和喜悦两种矛盾而又对立的情绪之间进行着反复的抗争。

在《第五交响曲》中的第五乐章,引子中选择了《儿童的奇异号角》内《行家的称赞》这首歌曲的基本旋律。对前一种看法而言,第五乐章中所选择的乐器缺少了铜管、木管以及打击乐,仅仅包括弦乐与竖琴,而对于配器来说我们能够说第五乐章属于整个交响曲在暴风雨式的行进中所暂时得到的一丝平静,在这一乐章中所能够感受到的一种淡淡的忧伤感和哀怨的意境,这种的体验和歌曲《我在世界上不复存在》非常相似。歌曲《我在世界上不复存在》主要是由木管乐器、竖琴、弦乐以及人声构成,即便是其中所用到的乐器已经超过了数十种,然而音乐织体却非常清楚明确,其中不具备乐队齐奏所产生的那种非常浓重的音色,音乐的力量也不是非常强大,各个乐器之间交替式的进入和退出构成了整个乐曲异常通透的音色。另外我们能够从歌词中非常直观的感受到其中所囊括的忧怨的情感,这首乐曲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段的歌词如下:

我在世界上消失了,

在哪里我曾虚度太多时光。

他们久未听到我的音讯,

他们会认定我已死去。

我们能够看出,这一段歌词所要表达出的意境和交响曲作者马勒在创作过程中的身患重病,即将面对死亡时的情绪十分相近。而歌词的最后一段却反映出了对天堂世界的向往和存在于幻想中天堂的宁静与祥和:

对于喧嚣的世界,我已死去,

我在宁静的王国里休憩。

我只身活在我的天国里,

我的爱里,我的歌里。

交响曲可以说为我们把“天堂的生活”非常深刻的描绘了出来,然而作曲家在直面死亡的过程中,对天堂的幻想和思考再次迸发,这也是《第五交响曲》中我们能够发现的矛盾情绪。对第二种看法而言,第四乐章的创作时间在1901年年底,而1901年12月作曲家马勒和阿尔玛订婚,所以很多研究人员和评论家也觉得这一乐章中有爱的无歌词意义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威廉门格尔贝格还在这一乐章的乐谱内创作了一首诗歌,从而将自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记录了下来。

由此能够看出,学术界当前的讨论中心在于两种情况都应当存在于此乐章中,对于旋律的应用则偏向于《吕克特歌曲五首》与《亡儿之歌》中的两手歌曲,即《我在世上不复存在》以及《我什么都懂了》(1901到1902)。第五乐章除和《我在世上不复存在》的意境相似,音乐旋律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此乐章内还选择了《亡儿之歌》中《我什么都懂了》的基本旋律。

(二)《第七交响曲》谱例分析

本书对马勒《第七交响曲》的分析也很有代表性。阿多诺曾在其《音乐哲学》一书中将第七交响曲结尾的章节比喻为由各色人等构成的一个音画,而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便在于第七交响曲辉煌的末尾章节中,从开头的53小节我们能够发现五个不同的主题,而这几个主题在各种不同的乐器中顺序出现,给乐曲添加了绚丽的色彩。实际上,作曲家马勒用整部交响曲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夜晚世界,在他内心非常悲伤的状况下,同时也能够看出他对于美好与幸福的希望。换句话说,乐曲作品的不同色彩和情绪不局限于最后乐章,而是融入于整个作品中。其中“Klagend”(悲伤的)就已经出现了四次,首次是在38小节,作曲家马勒用这一情绪来体现出从38小节到53小节的基础表情。乐谱内,长笛与双簧管声部同时奏出主题B,在这一主题的行进过程中以级进式旋律为主要部分,同时以4+4+4+4的结构进行,整个旋律的线条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即便是一些较为分散的上行旋律中依旧是通过级进式的方式进行,而下行过程中则出现了大跳音程,这样的下行旋律趋势十分符合较为悲伤的情感。同时,音乐中相对压抑的情绪同时也来自于乐队中选择弱音器的弦乐声部、相对较弱的力度和非常短暂的渐强与减弱。随后此旋律在108、345以及405小节中存在,“Klagend”记号一直随之出现。

谱例IV-1: 第三乐章第38-53小节

谐谑曲乐章内还包含了尖叫以及碰撞的声音,比如说在26小节中的单簧管声部,开始于e3到f结束,大约存在三个八度下滑,又比如在154小节中双簧管声部奏出的尖叫声等。这些都明确的表现出了压抑与黑暗的气息,作曲家恰恰是选择这种非常突出的变化来反映出一个让人恐惧的病态的社会,这便是作曲家马勒为人们所描绘的“夜”,我们能够从痛苦、抑郁以及颓废中发现。

除开谱子中作曲家马勒清楚的标明的带有悲伤性的旋律之外,还包含了一部分相对短暂的旋律,同时也表明了一定的情绪,比如说第四乐章内的1到4小节便是这样的旋律。在此乐章的呈示部以及再现部中反复的出现,体现出了一种十分哀伤和痛苦的表情。作为这一乐章的开始,往往容易让人想起舒曼的《童年情景》以及第七首《梦幻曲》的开始,这两首乐曲都是从F逐渐朝着上方跳进,而唯一存在差异的是,夜之乐中直接包含了八度跳进,《梦幻曲》的旋律却是在缓冲后慢慢的进入到了相对宽广的音程。夜之乐中開始的八度跳进好像对这四个小节的旋律给出了音区的限制,跳进后有了一段时间的停顿,音乐开始逐渐下行,其中不存在一点多余的牵绊随后回到F中。即便是这一段和《梦幻曲》一开始的旋律线条存在一定的相同点,但是《梦幻曲》的旋律在下落过程中反复的迂回,把线条拉长的基础上也进一步的减少了情绪的跌落感,在一次次峰回路转中体现出了那种梦幻的感觉。相对来说,夜之乐开头的1到4小节之中,并未有任何翻转和回旋,直接干脆的跌入谷底。从力度方面来说,夜之乐的1到4小节开始于f后瞬间提高到sf,最后慢慢的转到pp,利用这短短的4个小节便彰显出了其丰富性,加上马勒所独特标注的“MitAufschwung”(渐渐消失)的要求,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渴望美好但却无能为力的伤感情绪。

五、《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曲式分析案例

《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可作为《作曲》课的基本教材,也可作为《作品分析》课教材的开始部分,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更加详尽的《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材,这样就更加深入完整了。

音乐作品分析课所使用的教材大都是以分析音乐作品为对象。本书也对主要的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大量的曲式分析,例如教材中对著名交响乐曲的曲式做了详尽的分析,所选的曲子也是在调式和调性上有鲜明特征的。下面以马勒的《第六交响曲》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对于主题材料而言,《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应当是此部交响曲的灵魂乐章。从第一乐章中悲剧性的核心主题中我们能够看到四种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模式,在之后所存在的主题或乐章中都或多或少的体现出来,借此对整个第六交响曲中占据主要内容的悲剧性氛围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撑。这一主题和《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所表现出的主题属于同样的风格,在此却并不存在《第五交响曲》中的孤独和哀嚎,在相对均匀的4/4拍节奏的引导之下,灰暗的a小调主部主题逐渐产生出类似于威慑和嚣张的态势,就好像一种强大的黑暗的力量开始进入,仿佛死神一样直面而来。

除开这些逆行写法以外,在此模式中的关键性因素——八度跳进也在第四乐章的相关材料中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基础性功能。《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可以說是马勒全部交响曲作品中最长的一部分,单单前面的引子便有113小节之多。这部分乐章一共包含了五个小部分,八度跳进在第四乐章的引子中便明确的出现。钢片琴与竖琴较为简短的两小节琶音结束之后,第一小提琴借助于一种更强的力量瞬间表现出c2到c3的上行八度跳进,木管组在从强逐渐减弱的VII2/V和弦和加弱音器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以及大提琴的结合颤音之下,把此八度跳进更加全面的表现出来,同时也包含了无法言语的悲沉。之后,旋律开始较快的攀爬到最高点(小字三组的Ab),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之后,开始慢慢的下滑到16小节低音提琴中大字组的A。此时把过去一个八度跳进慢慢的拓展为多达5个八度,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包括了铜管组与定音鼓演凑出“motto”动机,经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第一乐章中最开始的八度跳进不管是外形或者是内容都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多元。当第四乐章开始时,低音提琴中的A并未有喘息的时间,便开始和大管声部旋律的首音节进行重叠,开始进入引子的第二部分。从此开始后,大管声逐渐成为此乐章的关键性素材,在此素材中的音符和模式Ⅰ使用的音符相同,唯一存在差异的地方是此素材在模式Ⅰ逆行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变动后形成的。但过去的模式Ⅰ包含的八度跳进以及附点节奏都得以保存。阿多诺曾经也发现,第四乐章中出现的这一现象即16到22小节内A-B-C-A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第一乐章中最前几个小节中的再现。

第四乐章呈示部主题在114小节中出现,之前的四个半小节无论是从音响效果还是模式Ⅰ来说都是相同的,依旧保存的八度音程与附点节奏相同,让此主题拥有了进行曲的风格。即便是音高存在差异,但也可能说是对模式Ⅰ的加花处理。虽然此乐章呈示部对于模式Ⅰ予以宽放,但其中的情绪却始终不存在较大的变化,反而表现得更加悲拗与狰狞,如下例中所述。

谱例III-8:第四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与模式I

在第四乐章结束部分,我们能够看到八度跳进再次出现。从第792小节开始,大管声部如同之前引子中首次存在的以八度上行跳开始,之后下行级进,进而开始这一悲拗音调的最终旅程。此时四支长号也慢慢的融入进来,对引子内第一部分主题做出了一定的变形,唯一没有变化的依旧是八度跳进以及附点节奏。在这一交响曲的第816到819小节中反复存在的模式Ⅰ的变形,音的时值被拉长,力度逐渐从p发展为pp,在末尾的小三和弦沉重的声音中结束了这一作品。

在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题内,虽然模式Ⅱ和模式Ⅰ一样能够起到一种冷酷的渲染力,但模式Ⅱ借助于速度的变化先在第一乐章副部主题中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再现部内,D大调Alma主题再现之前的350到351小节中,这一主题首先在第一和第二小提琴声部Eb大调短暂的停留,好像便是对上文谱例中表现出田园风格的一种回望,随后马上开始朝着D大调变化。这里的主题并未真正的回归于主部主题的a小调中,进而体现出了一种非常开放的状态。但它却是那样的匆忙,在13小节后开始逐渐迈入再现部的结束部以及整个交响曲的尾声。在尾声的末尾部分,此部分主题表现出更加昂扬的气势,我们能够从444到448小节里出现四支小号同时演奏的情况看出,Alma主题已经变为一支让人振奋的乐曲,好像是要和乐章开头部分让人阴冷沉重的主题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其中所表现出来的A大调又好像是对再现部D大调“失败”的补充。

上文中我们对模式Ⅰ进行分析时已经提及,第四乐章主部主题刚刚开始的旋律与模式和模式Ⅰ进行对比我们能够发现几乎是一致的。因此能够说模式Ⅰ已经为我们提前的演示了第四乐章主部主题的很多特点。相同的模式Ⅱ中也为我们预演了第四乐章中的副部主题。此主题内的旋律片段和模式Ⅱ以及Alma主题极为相似,还能够借助于以下谱例来更加清楚的了解这几个旋律的关系:

谱例 III-14:

这一谱例属于第四乐章副部主题中我们选择出的一个旋律片段,同时在副部主题之中的15小节内出现的。我们能够从谱例Ⅲ-14中了解到,模式Ⅱ和Alma主题以及第四乐章的副部主题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第四乐章副部主题的出现也能够让我们非常清楚的体会到对之前第一乐章主题的记忆。存在明显差异的是,之前的附点节奏消失不见,而旋律行进方式依旧保留了下来。在822个小节的第四乐章内,副部仅仅包含了26个小节,但也十分明显的划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包括14个小节,旋律音区相对狭窄,以乐节为单位有所停顿,旋律相对细化;而第二部分的音区跨度相对较大,常常选择大跳的行进方式,同时存在朝下属方向离调的趋势,情感更加强烈,一直到末尾才让D大调得以稳定。阿多诺提出这也许是马勒交响曲中最能够代表散化风格的一个片段,就如同一只小小的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在第四乐章的引子中,从开头便说明了琶音动机的作用,其贯穿于整个113小节的引子部分。在这一情况下也呈现出比谐谑乐章更加显著的效果,甚至在其出现之后,其他各个声部都能够进行避让,进而让这一动机变得更加独立,具备更高的可辨性。比如说19到23小节中大约超过一半的乐器都处于停止的状态,织体更加通透,这一动机在单簧管声部中的呈示让第四乐章从开始就已经表现出一种相对阴暗的状态。在之后的25以及26小节中,长笛、英国号以及单簧管声部为我们带来了此动机的倒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空旷和难以名状的情绪,而这一动机的倒影也恰恰在此乐章内产生了新的内容。

64到65小节属于引子部分中第Ⅲ到第Ⅳ部分的连接位置,琶音动机存在于长笛、双簧管以及单簧管中,同时非常有力的过渡到第Ⅳ部分的“motto动机”内。从第97小节即是引子结尾的部分开始,大提琴声部中对主部主题动机予以预示后,琶音动机开始在中提琴声部持续的反复的出现。之前我们所感受到的相对慵懒的情况消失了,而体会到的是更加急促和紧张的情感,在之后的101到102小节中,琶音动机及其倒影第一次在中提琴与低音大管声部以一种对位的方式存在。在之后的109到113小节,琶音动机倒影成为非常关键的素材,在长笛、双簧管、英国管以及单簧管声部迅速的联系起来,和大管、圆号以及大提琴中进行曲风格的旋律一起迎接主部的到来。此动机原型和倒影这两个因素在之后又与114小节中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相结合,最终构成了此主题的核心音乐材料。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发现,第四乐章内的琶音动机不单单存在于乐章开头的引子部分,同时也存在于呈示部中,奏鸣式的展开部以及再现部中。可以了解到的是,從此乐章开始,它们便早早的融入进来,让我们不管是在主部主题和材料连接位置、副部主题行进时或者是呈示部结束段落内都能够寻找到其影子。比如说在包含了进行曲风格的主题进行时,此动机以一种相对较高的音区跨度无时无刻的促进者音乐的发展;而在塑造一种凋零和幽暗的气氛的情况下,它又换做一种相对慢的速度以及较暗的音色进行表述。在展开部的首要部分,琶音动机倒影和牛铃声、竖琴以及钢片琴共同出现,而其余的声部有的处于休止状态,有的在ppp的力度中演奏。唯有此倒影动机能够提高到sf,之后瞬间降低到p,在一个半小节中快速的变化情绪。之后的239和240小节,此动机最开始存在于长笛声部,随后慢慢转移到双簧管声部,接下来是单簧管声部,三次反复音色的改变和呈现,形成了一种从远到近的效果。随后,此动机出现在圆号声部,给我们带来一种更加悠远的体验。然而在恍惚之间,进行曲式节奏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此动机瞬间转换为过去的形式,在木管组乐器内又开始出现了怪诞与暗哑的声音,此时该动机尾音逐渐拖长,能够感受到一股阴沉的气息迎面而来,这种情绪的突然改变在此动机的各个形式中不断进行转变。

第四乐章再现部始于520小节,经过之前展开部中的矛盾纠缠,后面的音乐又再一次的将情感带入了一种相对空灵的意境之内。该动机以倒影的形式存在,但和前面部分存在较大区别的是,首个音符时值有了很大的延长,速度更加缓慢,所表露出的孤独感更强,往往隔开几个小节才存在,和和弦式的其余声部联系起来,力度变得十分柔弱。之后的副部主题以及主部主题逐渐再现,此动机开始转化成为更加兴奋昂扬的音调,最终的尾声中却并不存在,因为这首交响曲作品的最终归宿是向命运妥协的“motto动机”。

《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一书具备非常强的概括性,其中谱例充实,通俗易懂。对于音乐创作除曲式之外的很多方面内容都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分析论述,也是初学者应当拥有的一本优秀的入门参考资料。我们知道,音乐创作和作曲技术的关系可以说是每一名准备从事作曲或是正处于学习作曲人都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各种关于音乐创作和曲式研究的中外著作相继出版,但能够全面系统的将旋律、节奏、调式、速度、音色、演奏、唱法、和声以及主题等方面问题展开来谈的作品还相对较少。李贞华教授对于和音乐创作相关的基础性知识给出了非常详细深入的研究,进而最终著成此书。

有关创作技术的理论和作品分析的中外书籍,各地已有大量的出版。许多著作都对和声、复调、配器和曲式进行了专门探讨和论述。然而对诸如音高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织体、主题结构、音乐发展的手法、乐曲整体构思等方面却缺少专门论述。在一些曲式学或作品分析著作中,对上述问题也只是作为“绪论”简略地加以介绍而已。在一些有关作曲技法的著作或作曲教学中,也多未作系统讲授。即使是前面提到的那些专论,也大都是注重技术规律方面的阐述,至于如何有目的地将这些技术和知识应用到活生生的作品中,如何把它们与情感的表达、形象的塑造紧密联系起来,这个联系有些什么规律可循,对这些问题仍然讲述得很少。而所有这些知识对学习者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六、结论与分析

作曲基础理论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也十分丰富,现阶段并未有非常系统化的作曲参考教材,且这样全面的教材的编写难度也非常大。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作曲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持续的产生更新的作曲理论和方法,因此对于音乐作曲的教学也必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充实新的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基础理论的完善还是必须的。李贞华教授所著的《音乐分析和创作基础教程》中,对于音乐作曲相关的基础理论也进行了一定的完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此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也应当看到,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对这方面进行总结和研究,为国内音乐作曲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的完善做出更多成绩。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它的高度艺术价值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不仅是所有作曲家关心的问题,而且也是必须要首先加以解决的问题。经验告诉我们,对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十分关键的手段和方法。作品分析的任务首先就在于分析研究优秀音乐作品的创造性和高度的技艺。这不仅表现在曲式结构、主题材料的使用、陈述方式、调性安排、起伏高低潮的发展行径等许多方面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上,而且也表现在作曲家具体使用的音乐各基本表现手段是如何高度紧密地配合在一起,十分贴切而有特点地体现出这一整体设计的目的上。这一点,不只是对于作曲家十分重要,而且对于每一个其他学音乐的人来说,无论是从事理论、欣赏或表演的人,作品分析的技能和知识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总而言之,李贞华教授一直以来都在实践着音乐作品分析以及音乐作曲课程的教学,站在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角度,通过长期系统的分析研究,最终写出了《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课程》一书。这不但是对过去很多著作中针对音乐创作与曲式写作问题的补充,在阐述有关作品分析和创作的一些基础性问题时更为全面和系统化,而且在其中的某些方面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所有这些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方面来说,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都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事。当然,这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专门性的课题,要想对所有这些问题都阐述得非常透彻,这还有待于更多的学者去从事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里,艰苦的工作已经开始,并且得到了相当的收获。我想,作者在此时所最关心的,是能否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善意的批评与指正。

参考文献:

[1]李贞华.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3.

[2]孙丝丝.交响曲中的“无词歌”——马勒《第五交响曲》中的歌曲引征及意蕴解读[J].北京:人民音乐,2015,(05):88-91.

[3]孔苑苑.关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曲式分析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5,(23):207.

[4]张含.马勒第六交响曲“Tragic”剖析——中间乐章音乐学分析及演奏顺序的讨论[J].黄河之声,2015,(22):15-20.

[5]孙丝丝.马勒的《第六交响曲》:悲剧意识与主题构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02):100-107.

作者:王燕

第2篇:《管理学基础》教程案例引入式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服务,一直是电大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的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直把案例引入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来加以探索,从而研究适合开放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选择案例的基本原则,并从面授课案例教学和网上案例教学这两个方面,探讨案例引入教学的具体实现途径。

关键词: 《管理学基础》 教学模式 案例引入教学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教并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服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育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包括教育与学习理念的整合、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整合、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环境的整合等。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把案例引入教学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探索方向,通过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改革,创建实用性、研究性、通俗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精选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引入教学,每一章教学前都需要准备一到两个案例,整个教学过程需要运用大量教学案例,选好案例,是教学的首要条件。案例教学法所需要的案例不同于其他教学法所需要的例证。案例是教学的主线,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课程的导入、讲解、讨论、对话、总结等各教学过程都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它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获得认知的载体。因此,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学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其内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由于学科自身特点和发展的要求,就要选择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符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的、与教材配套的、适合开放教育学生讨论的案例。这就需要教师自己编写案例,或从一些经典案例中提取与课程相关的部分,对案例进行改编。在案例的选择与编写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实践性。指教学案例应符合管理学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

2.启发性。教学案例必须包括一定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问题多是显而不露,引而不發的。从书本上得不到问题的准确答案,须由学生自己去挖掘,通过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才能得到解决。例如,在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教学中,引入了“如何管理一元钱”的案例,启发学生了解管理的重要性,从中分析出无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个人,时时处处都存在着管理活动,科学的管理可以决定一个组织的绩效,甚至生存和发展,同样,对一个人来讲,管理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发展前途。

3.典型性。即教学案例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组织结构时,引入了“海尔的事业部制结构”的案例,结合课程的内容,要学生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方法、原则和程序。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本单位的组织结构模型。

4.目的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一章的教学,选用通用汽车公司重振雄风的案例,目的是要学生知道决策的艰巨性,掌握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要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分析判断择其一,过程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建立决策的思维习惯和方法。

5.篇幅适中。因为电大成人学生工学矛盾比较突出,案例教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模式都应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案例篇幅不能太长,以两千字以下为宜,既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又不会因篇幅太长而让学生没有信心读下去。

二、面授课案例教学方式

上面授辅导课(每次辅导课三个半到四个小时),每一章都分三个环节通过案例引入进行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案例引入进入教学。根据章节内容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并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有时也采取教师领读案例的方式。一般每个案例要求学生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作出初步分析,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本章的教学内容,引出本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进入教学。

2.案例引入进入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主要是围绕重点内容设置的案例,是案例引入教学中的二次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材料外,还要熟知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等知识,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对案例教学的成效有着实质性影响。我们在课堂讨论中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头脑风暴式。教师不参与讨论,由学生之间相互提出观点、反驳或辩解。该方法重在学生的集体参与,可以充分显示出集体分析和讨论的力量。二是情景扮演式。教师指定一些学生,让其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然后让他们彼此交锋辩论。由于所扮演角色观点不一定是扮演者本人所赞成或接受的,但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学生往往会开始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他人反应的敏感性。比如在讲“控制”一章关于控制的类型内容时,引入了“蔡桓公看病”案例,让两个学生一个扮演蔡桓公,一个扮演扁鹊,进行情景表演。加深了学生对“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的理解。

3.案例引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第一阶段案例的引入和第二阶段课程内容教学辅导过程中的案例引入讨论,辅导课结束前再选择一到两个案例让学生阅读、研究、分析获得关于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见解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本阶段时间大约三十分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功能,小组的规模以6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阐述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补充,在互相讨论交流中掌握知识,理解概念,学习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互相启发、提高的目的。

4.总结评述。这是面授课案例引入教学的最后环节,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进行反思、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三、网上案例引入教学模式

开放教育强调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我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探讨中,也着重探索了网上案例引入教学的方式。我认为,网上案例引入教学将是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与面授课案例引入教学相比较,网上案例引入教学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网上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二是学习的灵活性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案例进行讨论学习;三是互动性好,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各抒己见;四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增大。通过探索,我总结出了网上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

1.案例发布。在我校的在线平台上发布案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将平时建立的案例全部发到平台上,供学生选择。在教学中面授和网上教学所用案例都从这些案例中选择。

2.在线讨论。案例发布之后,根据授课的进展程度,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一般整个辅导过程开展一到两次案例讨论,每次案例讨论时间为半个月,在这半个月内,每个学生都要上网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加讨论。教师每天上网查看讨论内容,对学生所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教师组织一次实时案例教学,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中有深度、有创新的思想加以肯定,对积极参加案例讨论的同学进行表扬。

3.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理顺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把好的案例分析报告发布在网上,供大家学习。

4.记入成绩。教师要根据参与网上案例学习学生的发帖的质量、数量和案例分析报告的情况给予评分,记入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案例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好的案例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我专门为学生编写了《管理学简明教程》一书,作为我校管理学教学的主要用书,此教材突出了案例引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也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法,他们对案例引入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课堂讨论中,积极踊跃的发言,使案例教学能较好地开展下去,同时案例教学也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与电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的。

当然,案例教学的组织要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准备,多组织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或者以当今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件作为案例,同时要时刻体现电大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案例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

作者:祁云川

第3篇: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根据本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多年讲授这门课程的实践,分析和探讨如何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这门公共必修课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掌握将来护士岗位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护理专业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已成为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水平和护理效率必不可少的工具,当今护士必须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因此,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对护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进行教学。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学现状

1.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高考分数一般在200-300分,学生学习成绩、习惯较差,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

(2)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入校前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有的学生则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3)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重视不够。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是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不够重视。有的学生认为不是专业课,不需要好好学习,只要考试60分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则认为计算机学习就是上上网、聊聊天,自己都会不需要学。

2.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缺乏专业特色。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基本上都是通用的,适用所有专业,在教材中完全没有医学护理应用方面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完全和医学护理专业脱节,从教材中看不到计算机技术与他们今后的护理工作有联系,不知道学好计算机对他们以后工作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2)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计算机设备更新、配套跟不上,难以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求。

(3)在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学中,由于计算机专业教师医学专业知识不足,在讲课时对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讲得少,而课本上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对学好计算机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要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并与同行相互交流,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与时俱进,突破教材。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快,《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步伐,因此,老师在上课时既要着眼教材,又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技术和与学生将来工作有关的内容加进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获得最新的有用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2.大力提倡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模式。在小组协作活动中,学生可以将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也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材大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用一个个任务把教材内容串在一起,这种模式正好适合用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班级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好、中、差搭配,通过协作学习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学生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解决了学生之间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在互帮互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增进了同学友谊。

3.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重视。

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告诉学生目前国内很多大型医院都是通过计算机对医院护理工作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的,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计划的制订和书写完全是用计算机完成,护理人员使用的许多现代化仪器、仪表都是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监护仪器,医院从挂号收费到病房病例管理,都是采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不会计算机操作技能,很难胜任当今的护士工作。

在社区医院中,社区护士通常用电脑打字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用图片处理辅助制作健康宣传册,用电子表格汇总辖区内的居民健康信息。用幻灯片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为了取得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幻灯片中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为了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要会上网查资料,了解发达国家的社区护士是怎样工作的。学会上网知识,通过上网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随访。学会使用QQ、E—mail等方式与居民联系。联系的途径多了,省时,省力,还不用担心打电话人家不接,贴通知人家看不到。

4.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生源基础不同,若不注意教学方法,则容易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最终都失去兴趣,因此,要注重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实例等;课外提倡学生上网学习或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5.改革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操作内容要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特点。尽量让操作内容和他们以后实际工作应用的真实需要一致,能在以后的工作实际中发挥作用。例如:学完Word文档,让学生以“5·12护士节”为主题,设计一个电子版报;学完Excel,设计一张护士夜查房记录统计分析表;学完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护理礼仪”为主题,设计一个演示文稿。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当堂解决问题,在学生操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和肯定,这样,经过教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就会逐渐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6.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计算机软件硬件更新快,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技术学习;学校的生源情况不断变化,要求教师探索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医专不同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医学领域知识。计算机教师应到医院进行实践考查,了解护理专业用到哪些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学习了解涉及计算机的医学新设备。总之,只有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提高了,教学才会更有专业针对性,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7.实行“双证书”教育制度,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

除了教师把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中,不断提醒学生学好计算机的重要性外,还需在高职高专学校实行“双证书”的教育制度。让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同时具备护士资格证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提高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

总之,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紧跟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发展的步伐,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了解计算机在护理专业上的应用,为以后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为本专业服务打好基础,使每个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李绪陵

第4篇:平面设计基础教程

平面设计基础教程 关键词: 平面设计基础教程

基本配色

颜色绝不会单独存在。(除了黑色)事实上,一个颜色的效果是由多种因素来决定的:反射的光,周边搭

配的色彩,或是观看者的欣赏角度。 有十种基本的配色设计,分别叫做:

无色设计(achromatic)、类比设计(analogous)、冲突设计(clash)、

互补设计(complement)、单色设计(monochromatic)、中性设计(neutral)、

分裂补色设计(splitcomplement)、原色设计(primary)、二次色设计(secondary)

以及三次色三色设计(tertiary)。

下面让我们分类来看: 基本配色——强烈

最有力的色彩组合是充满刺激的快感和支配的 欲念,但总离不开红色;不管颜色是怎么组合,红 色绝对

是少不了的。

红色是最终力量来源——强烈、大胆、极端。 力量的色彩组合象征人类最激烈的感情:爱、恨、 情、仇,

表现情感的充分发泄。

在广告和展示的时候,有力色彩组合是用来传 达活力、醒目等强烈的讯息,并且总能吸引众人的 目

光。

基本配色——丰富

要表现色彩里的浓烈、富足感可藉由组合一个有力的色彩和它暗下来的补色。 例如,深白兰地酒红色就是在红色中加了黑色,就像产自法国葡萄园里陈年纯美的 葡萄酒,象征财富。白兰地酒红色和深森林绿如果和金色一起使用可表现富裕。

这些深色、华丽的色彩用在各式各样的织料上,如皮革和波纹皱丝等等,可创

造出戏剧性、难以忘怀的效果。这些色彩会给人一种财富和地位的感觉.

基本配色——浪漫

粉红代表浪漫。粉红色是把数量不一的白色加在红色里面,造成一种明亮的红。 象红色一样,粉红色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快感,但是比较柔和、宁静的方式进行。

浪漫色彩设计,藉由使用粉红、淡紫和桃红(略带黄色的粉红色),会令人觉得 柔和、典雅。和其它明亮的粉彩配合起来,红色会让想起梦幻般的6月天和满满一束

夏日炎炎下娇柔的花朵。

基本配色——奔放

藉由使用象朱红色这种一般最令人熟知的色彩, 或是它众多的明色和暗色中的一个,都能在一般设 计和平面设计上展现活力与热忱。中央为红橙色的 色彩组合最能轻易创造出有活力、充满温暖的感觉。

这种色彩组合让人有青春、朝气、活泼、顽皮 的感觉,常常出现在广告中,展示精力充沛的个性 与生活方式。把红橙和它的补色——蓝绿色——搭 配组合起来,就具有亲近、随和、活泼、主动的效 果,每当应用在织品、广告和包装上,都是非常有

效。

基本配色——土性

深色、鲜明的红橙色叫赤土色。我们常用它来 组合、设计出鲜艳、温暖、充满活力与土地味的色 彩。这种色彩有种淡淡的温暖,就像经过琢磨、润

饰的铜器。

和白色搭配起来,就会象散发出自然灿烂的光。 土性的色彩有年轻人爱笑、爱闹的个性,令人联想

到悠闲,舒适的生活。

因为是类比设计的一部分,这种温馨、土味的 色调会产生有趣的色彩组合。例如出现在美国西部

的装潢设计。

基本配色——友善

配色设计要想表达友善之意时,常会使用到橙 色。这种色彩组合,开放、随和,又有一切表现能 量和动力的素质。能够创造出平等、有序气氛,却

没有强势和支配的霸气。

橙色和它邻近的几个色彩常应用在快餐厅,因 为这类色彩会散发出食物品质好、价钱公道等诱人 的讯息。橙色有耀眼、活力的特质,所以被选为在 危险地区的国际安全色。橙色的救生筏和救生设备 (例如救生衣等)可以让人轻易地在蓝色和灰色的

大海里发现踪迹。

第5篇:服装设计零基础入门教程

本教程详细讲解到服装设计里面的时装画效果图如何画,以斗篷为案例,如图: 第一:首先画好人体结构

人体造型

清理线稿

整理残余线稿

开始上色

把握好明暗 最终效果图

第6篇:美术设计基础教程:透视基础之光影透视

物体在光作用下呈现出亮部、明暗交界线、暗部、环境光(如果是高反光材质还会有高光)等几个部分。阴点就是暗部顶端的点,多在结构性的转折处。所以即使是圆形或不规则物体同样可以找到它的阴点。 1.确认景物、承影面和光源。

2.作光点,阴点到承影面上的垂足,得到光足、阴足。

快播电影网 movie.vyun.cc jsx

3.连接光足和阴足并延长,得到阴影的方向。

快播电影网 movie.vyun.cc jsx

[next] 4.连接光点和阴点并延长,与光足阴足连接线相交得到阴影的距离。

快播电影网 movie.vyun.cc jsx

5.完成。(当然,还需要加一点模糊,偷懒没做)

快播电影网 movie.vyun.cc jsx

快播电影网 movie.vyun.cc jsx

第7篇:vi设计基础教程系列(VI与品牌)

vi设计基础教程系列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

在品牌营销的今天,没有VI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就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消费者对它毫无眷恋;就意味着团队的涣散和低落的士气。

VI一般包括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两大内容。其中,基础部分一般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印刷字体、禁用规则等等;而应用部分则一般包括:标牌旗帜、办公用品、公关用品、环境设计、办公服装、专用车辆等等。 一个优秀的VI设计对一个企业的作用应在于:

A,、在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的同时又确立该企业明显的行业特征或其他重要特征,确保该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明确该企业的市场定位,属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

C、以自己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最高的品牌忠诚度; D、提高该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士气。 VI设计的基本原则:

VI的设计不是机械的符号操作,而是以MI为内涵的生动表述。所以,VI设计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

A,风格的统一性原则

B,强化视觉冲击的原则

C,强调人性化的原则

D,增强民族个性与尊重民族风俗的原则

E,可实施性原则:VI设计不是设计人员的异想天开而是要求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如果在实施性上过于麻烦,或因成本昂贵而影响实施,再优秀的VI也会由于难以落实而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F,符合审美规律的原则

G,严格管理的原则

VI系统千头万绪,因此,在积年累月的实施过程中, 要充分注意各实施部门或人员的随意性,严格按照VI手册的规定执行,保证不走样。

VI设计的基本程序

VI的设计程序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A,准备阶段:

成立VI设计小组,理解消化MI,确定贯穿VI的基本形式,搜集相关咨讯,以利比较。VI设计小组由各具所长的人士组成。人数不在与多,在于精干,重实效。一般说来,应由企业的高层主要负责人担任。因为该人士比一般的管理人士和设计人员对企业自身情况的了解更为透彻,宏观把握能力更强。其他成员主要是各专门行业的人士,以美工人员为主体,以行销人员、市场调研人员为辅。如果条件许可,还邀请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人士参与部分设计工作。

B,设计开发阶段:

基本要素设计

应用要素设计

VI设计小组成立后,首先要充分地理解、消化企业的经营理念,把MI的精神吃透,并寻找与VI的结合点。这一工作有赖于VI设计人员与企业间的充分沟通。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后,VI设计小组即可进入具体的设计阶段。

C,反馈修正阶段

D,调研与修正反馈

E,修正并定型

在VI设计基本定型后,还要进行较大范围的调研,以便通过一定数量、不同层次的调研对象的信息反馈来检验VI设计的各细部。

F,编制VI手册 品牌VI与企业VI的不同

品牌VI与企业VI,首先是针对的对象由很大的不同:企业VI针对的主要是与企业直接打交道的小众群体,比如经销商、供应商、政府机关……等;而品牌VI针对的主要对象是消费者、是大众。

更主要的是接触的有效半径不同:企业VI、CI要解决核心课题的首先是直接的小众接触,关系更紧密、但面对面为主的接触面毕竟有限;品牌VI、CI要解决核心课题的是间接的大众接触,关系更松散、但效应更广泛。品牌VI与企业VI,“有效半径”大不相同,担负的市场职能也有很大的不同。

企业VI的相关应用,比如名片、办公用品、办公环境,只有关联单位才会接触到,除了个别消费者与周边人群,最大多数的消费者几乎永远都没有机会接触到企业内部环境。花园一样的厂区也好,家庭作坊式的厂区也好,消费者不可能一一接触到,消费者更重视是品牌形象与强势品牌带来的品质保障,比如NIKE品牌委托全球各地的企业在加工,消费者认的是耐克这个品牌,而非加工企业。所以我们讲究企业形象同时,还要讲究品牌形象,除了导入企业CI、VI,还要导入品牌CI、VI。

听到这里,有人心里也许会唧咕,“永远都有做不完的事!”是的,做企业、做营销就是很“烦琐”,似乎有“成千上万”件事情等着你去做,而且少哪个多不成。

品牌与企业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品牌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企业是品牌存在的内环境,企业的VI装潢,仿佛家具的室内装潢;品牌仿佛是这个家庭走出的成员,代表他个人形象的是他的穿着打扮。出门在外的人,人们根本没有机会接触他的居所。

打个夸张一点的比方,仅仅做了企业VI而没有做品牌VI,仿佛一个居室装潢豪华精致的人,衣着邋遢的走在大街上,甚至象流浪汉一样蓬头垢面。

古天乐演的电视剧“寻秦记”里面,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镜头,秦王流浪期内,根本没有人承认他,尽管他的皇宫依旧,他在外一样坐牢服役,即使来到宫门前,皇宫卫士还当他是“疯子”、“骗子”而轰了出来。尽管他的宫殿何等精致,尽管企业VI是何等精到,但他的个人穿着却是如何的不相称,就仿佛糟糕的品牌VI,毁了品牌在接触者心目中应有的好印象。

品牌VI设计要点

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核心是标志,而品牌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元素是品牌符号,这是品牌VI与企业VI在设计表达上的不同。

对市场敏感的人,标志往往是高度抽象、高度凝炼的,经常是多重意义的复合,解释起来意义丰厚无比,若没有解释员,则晦涩难懂、不知所云。这责任并不在设计标志的设计师。因为标志只是一个点状的视觉符号,高度凝炼或高度片面是标志与生俱来的属性。

人类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让视觉说话!”是全球范围内品牌传播策划设计者共同的努力。如果画面视觉没有表达任何实质的信息,广告中视觉部分的投资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了。事实上,几十年来,视觉营销一直在国际上大行其道,只是部分国家、部分企业、部分从业人员尚未意识到视觉在品牌营销中扮演的角色。

品牌推广除了标志之外,还需要另外一个符号,表意更明确、个性更强烈的符号——无需解释就可以解读的符号(如果含糊不清,也是有策略的含糊,达到诸如品牌记忆出位,或者品牌杰出联想的目的)。

VI设计的核心课题就是“线索性元素”的建立。企业VI的主要线索就是企业标识与辅助图形,品牌VI的主要线索就是前面所说的品牌符号。至于具体的表达方式,条条大道通罗马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路子。

有的品牌以个性化符号为线索,比如海王银得菲以蓝色箭头这一个性符号为为品牌演绎的视觉线索。有的品牌以设计风格为线索,比如九月森林以扇状的设计风格为主要线索;有的以色调为线索,比如可采以紫色调为品牌视觉经营的主要线索;有的直接以主画面为线索,比如白沙,以飞翔的双手为线索。

有的以概念为线索统合所有的品牌印象,比如伊利四个圈,无论包装、影视、平面还是名字,都有圈圈这个概念的影子,只是不同的媒体,表现方法略有不同罢了!

其实以同一个概念,以尽可能一致的符号贯穿始终,并坚持五年、十年精髓不变,这就是长寿品牌的修炼之道。当然“产品质量”、“管理机制”不可以拖后退!

关于品牌VI设计,还有三条重要原则建议大家在品牌经营过程中坚持:

1、系统性原则;

2、规范性原则;

3、风格化原则。

品牌推广VI手册设计纲要

企业经营营销所需的手册除了需要企业VI手册、营销推广手册、销售手册外,还需要一本很重要的手册,那就是品牌推广VI手册。

品牌VI与企业VI一样也分基础与应用两大部分。都是系统化识别体系,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根本上两者有着很多相通之处。

a、基础设计

——品牌标志

——品牌标准字

——品牌标准色

——基本要素组合

——品牌辅助图案

——标准品牌主画面

——品牌名称及品牌口号规范

——主画面与品牌名及品牌口号组合规范(横 竖)

b、包装风格化设计

——产品内包装风格化设计

——产品外包装风格化设计

——产品包装封缄风格化设计

——产品包装箱风格化设计

——包装纸风格化设计

——手提袋风格化设计

c、媒体广告风格化设计

——报纸广告(通栏 半版 整版 报花 报眼)风格化设计

——杂志广告风格化设计

——车体广告(前面 侧面 后面)风格化设计

——户外灯箱(横版 竖版)风格化设计

——终端灯箱(横版 竖版)风格化设计

——可移动灯箱风格化设计

——大楼屋顶看版风格化设计

——出租车及公交车后窗不干胶贴风格化设计

——电视标版风格化设计

d、POP风格化设计

——海报(横版 竖版)风格化设计

——悬挂式P0P(串旗、吊牌)风格化设计

——立地式P0P风格化设计

——台面陈列式P0P风格化设计

——产品模型POP风格化设计

——摇摇牌风格化设计

——货架插卡风格化设计

——横幅(单色、四色)风格化设计

——竖幅(单色、四色)风格化设计

e、促销与活动风格化设计

——活动专用服装风格化设计

——活动专用徽章风格化设计

——产品堆头风格化设计

——遮阳伞风格化设计

——背景板风格化设计

f、陈列展示风格化设计

——商品陈列规范风格化设计

——专柜、类专柜风格化设计

——销售专柜风格化设计

——展示台、柜风格化设计

——会场展示风格化设计

——接待桌风格化设计

g、礼品风格化设计

——促销礼品风格化设计

——公关礼品风格化设计

——常规礼品风格化设计

h、“银子弹”宣传物风格化设计

——店招风格化设计

——招商手册风格化设计

——DM风格化设计(单页、手册)

i、其他非常规项目风格化设计(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协定)

这里重点说的是品牌VI,并非就此否认品牌CI,品牌与企业一样除了视觉规范,也一样要有理念、行为的规范。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精神必然是驱动、指导VI的灵魂性要素。品牌规划设计全案,其实就是涵盖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的系统化品牌形象策划。品牌VI只是品牌全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全部;品牌推广VI设计也只是“品牌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项目。 VI设计中标准色及辅助要素设计

◆标准色的设计

标准包是用来象征公司或产品特性的指定颜色,是标志、标准字体及宣传媒体专用的色彩。在企业信息传递的整体色彩计划中,具有明确的视觉识别效应,因而具有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感情魅力。

企业标准色具有科学化、差别化、系统化的特点。因此,进行任何设计活动和开发作业,必须根据各种特征,发挥色彩的传达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制订一套开发作业的程序,以便规划活动的顺利进行。

企业标准色彩的确定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经营策略等总体因素的基础之上的。有关标准色的开发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企业色彩情况调查阶段

调查的重点在于分析企业本身同竞争企业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使用色彩方面的差异,色彩与企业经营理念的关系,企业商品色彩的特点与消费者的评价,企业环境和企业宣传色彩的情况,以利未来的整体作业。

2.表现概念阶段

3.色彩形象阶段

4.效果测试阶段

标准色设计尽可能单纯、明快,以最少的色彩表现最多的含义,达到精确快速地传达企业信息的目的。其设计理念应该表现如下特征:

1.标准色设计应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合于该企业形象的色彩,表现企业的生产技术性和产品的内容实质。

2.突出竞争企业之间的差异性。

3.标准色设计应适合消费心理。

设定企业标准色,除了实施全面的展开、加强运用,以求取得视觉统合效果以外,还需要制订严格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特形图案设计

特形图案是象征企业经营理念、产品品质和服务精神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或具有纪念意义的具象化图案。这个图案可以是图案化的人物、动物或植物,选择一个富有意义的形象物,经过设计,赋予具象物人格精神以强化企业性格,诉求产品品质。

特形图案又称“企业造型”。它是通过平易近人、亲切可爱的造型,给人制造强烈的记忆印象,成为视觉的焦点,来塑造企业识别的造型符号,直接表现出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特质。比如,麦当劳专卖店门前的“麦当劳叔叔”、肯德鸡专卖店门前的老爷爷。

企业造型的功能,在于通过具象化的造型,来理解产品的特质及企业理念,因此,在选材上须慎重。造型的设定上,须考虑宗教的信仰忌讳、风俗习惯好恶等。

企业造型图案设计应具备如下要求:

1.个性鲜明:图案应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纪念意义。选择图案与企业内在精神有必然联系,如:日本的麒麟啤酒,美国麦当劳等。

2.图案形象应有亲切感,让人喜爱,以达到传递信息、增强记忆的目的。

海尔的两个中法儿童吉祥物的设计,即具有活泼、亲切、可爱的形象,对海尔产品形象的推广,起了极大作用。

◆象征图案设计

在识别系统中,除了企业标志、标准字、企业造型外,具有适应性的象征图案,也经常运用。 象征图案又称装饰花边,是视觉识别设计要素的延伸和发展,与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保持宾主、互补、衬托的关系,是设计要素中的辅助符号,主要适应用于各种宣传媒体装饰画面,加强企业形象的诉求力,视觉识别设计的意义更丰富,更具完整性和识别性。

一般而言,象征图案具有如下特性:

1.能烘托形象的诉求力,使标志、标准字体的意义更具完整性,易于识别。

2.能增加设计要素的适应性,使所有的设计要素更加具有设计表现力。

3.能强化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效果富于感染力,最大限度地创造视觉诱导效果。

然而,不是所有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都能开发出理想的象征图案。有的标志、标准字体本身已具备了画面的效果,则象征图案就失去了积极的意义,这种情况,使用标准色丰富视觉形象更理想。

一般而言,标志、标准字体在应用要素设计表现时,都是采用完整的形式出现,本容许其图案相重叠,以确保其清晰度,对象征图案的应用效果则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所有画面都出现象征图案。

日本三井银行的象征图案设计非常成功,整组图案是由标志图形延侪变化而来,并对应用效果用了相应的规定,大面积的画面则使用整组图案,小面积的画面则使用一个单元的图案。像这样规划的象征图案非常便于展开运用,有利于强化视觉形象的识别效果。

象征图案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各种宣传媒体的需要而设计的,但是,应用设计项目种类繁多,形式千差万别,画面大小变化无常,这就需要象征图案的造型设计是一个富有弹性的符号,能随着媒介物的不同,或者是版面面积的大小变化作适度的调整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型图案。. VI设计中的标准字体设计

标准字体是指经过设计的专用以表现企业名称或品牌的字体。故标准字体设计,包括企业名称标准字和品牌标准字的设计。

标准字体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基本要素之一,应用广泛,常与标志联系在一起,具有明确的说明性,可直接将企业或品牌传达给观众,与视觉、听觉同步传递信息,强化企业形象与品牌的诉求力,其设计的重要性与标志具有同等重要性。

经过精心设计的标准字体与普通印刷字体的差异性在于,除了外观造型不同外,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企业或品牌的个性而设计的,对策划的形态、粗细、字间的连接与配置,统一的造型等,都作了细致严谨的规划,比普通字体相比更美观,更具特色。

在实施企业形象战略中,许多企业和品牌名称趋于同一性,企业名称和标志统一的字体标志设计, 标准字体的设计可划分为书法标准字体、装饰标准字体和英文标准字体的设计。

(一)书法标准字体设计

书法是我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汉字表现艺术的主要形式,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主用政坛要人、社会名流及书法家的题字,作企业名称或品牌标准字体,比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健力宝等。

有些设计师尝试设计书法字体作为品牌名称,有特定的视觉效果,活泼、新颖、画面富有变化。但是,书法字体也会给视觉系统设计带来一定困难。首先是与商标图案相配的协调性问题,其次是是否便于迅速识别。

书法字体设计,是相对标准印刷字体而言,设计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名人题字进行调整编排,如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标准率体。另一种是设计书法体或者说是装饰性的书法体,是为了突出视觉个性,特意描绘的字体,这种字体是以书法技巧为基础而设计的,介于书法和描绘之间。

(二)装饰字体设计

装饰字体在视觉识别系统中,具有美观大方,便于阅读和识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海尔,科龙的中文标准字体即属于这类装饰字体设计。

装饰字体是在基本字形的基础进行装饰、变化加工而成的。它的特征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印刷字体的字形和笔划的约束,根据品牌或企业经营性质的需要进行设计,达到加强文字的精神含义和富于感染力的目的。

装饰字体表达的含意丰富多彩。如:细线构成的字体,容易使人联想到香水、化妆品之类的产品,园厚柔滑的字体,常用于表现食品、饮料、洗涤用品等;而浑厚粗实的字体则常用于表现企业的实力强劲;而有棱角的字体,则易展示企业个性等等。

总之,装饰字体设计离不开产品属性和企业经营性质,所有的设计手段都必须为企业形象的核心——标志服务。它运用夸张、明暗、增减笔划形象、装饰等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重新构成字形,既加强文字的特征,又丰富了标准字体的内涵。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求单个字形美观,还要使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理念内涵和易读性,以便于信息传播。

(三)英文标准字体设计

企业名称和品牌标准字体的设计,一般均采用中英两种文字,以便于同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英文字体(包括汉语拼音)的设计,与中文汉字设计一样,也可分为两种基本字体,即书法体和装饰体。书法体的设计虽然很有个性、很美观,但识别性差,用于标准字体的不常见,常见的情况是用于人名,或非常简短的商品名称。装饰字体的设计,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从设计的角度看,英文字体根据其形态特征和设计表现手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等线体,字形的特点几乎都是由相等的线条构成;二是书法体,字形的特点活泼自由、显示风格个性;三是装饰体,对各种字体进行装饰设计,变化加工,达到引人注目,富于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四是光学体,是摄影特技和印刷用网绞技术原理构成。由于标准字是CIS的基本要素之一,其设计成功与否与至关重要。当企业、公司、品牌确定后,在着手中进行标准字体设计之前,应先实施调查工作,调查要点包括:

1.是否符合行业、产品的形象;

2.是否具有创新的风格、独特的形象;

3.是否能为商品购买者所喜好;

4.是否能表现企业的发展性与值得依赖感;

5.对字体造型要素加以分析。

将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后,就可从中获得明确的设计方向。 企业VI设计如何入手?

实施CI战略是企业信息传播的系统工程。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将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通过静态的、具体化的,视觉化的传播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和正确、准确、快捷地传达出去,并贯穿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之中,使企业的精神、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等主体性的内容,通过视觉麦达的方式得以外星化。使社会公众能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的信息,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企业识别的目的。

企业识别系统应以建立企业的理念识别为基础。换句话说,视觉识别的内容,必须反映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方针、价值观念和文化特征,并广泛应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统一的传播,与企业的行为相辅相成。

因此,企业识别系统设计的首要问题是企业必须从识别和发展的角度,从社会和竞争的角度,对自己进行定位,并以此为依据,认真整理、分析、审视和确认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使命、企业哲学、企业文化、运行机制、企业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使之演绎为视觉的符号或符号系统。其次,是将具有抽象特征的视觉符号或符号系统,设计成视觉传达的基本要素,统一地、有控制地应用在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达到建立企业形象之目的。

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从形象概念到设计概念,再从设计概念到视觉符号,是两个关键的阶段。这两个阶段把握好了,企业视觉传播的基础就具备了。

就CI设计开发的程序而言,可依以下步骤进行:

1.制作设计开发委托书,委托设计机构,明确CI设计的开发目标、主旨、要点等;

2.说明设计开发要领,依调查结果订立新方针;

3.探讨企业标志要素概念与草图,即探讨拟定标志设计概念,再从构想出来的多数设计方案中,挑选几个代毒性的标志草图;

4.企业标志设计案展现;

5.选择设计及测试设计案,包括对外界主要关系者,公司内部职员进行设计案的意见调查,进而选定造型性和美的价值反映良好的作品;

6.企业标志设计要素精致化。对选定的标志设计案,进行精致化作业,造型上的润肺,应用上的审视,以利于开发设计;

7.展现基本要素和系统的提案。其它基本要素的开发可和标志要素精致化同时进行,将标志,要素同其它基本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法、规定提出企划案;

8.编辑基本设计要素和系统手册;

9.企业标准应用系统项目的提案。进行展开应用设计,包括名片、文具类、招牌、事务用名等,在此阶段建立应用设计系统;

10.一般应用项目的设计开发。在上述阶段所开发设计的项目之外,按照开发应用计划,进行一股的应用设计项目设计开发;

11.进行测试、打样;

12.开始新设计的应用;

13.编辑设计应用手册。

下面,我们以日本加藤邦宏先生《CI推进手册》中提出的“设计开发流程”表加以说明:

就视觉识别设计开发的内容而言,主要是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两大类。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品牌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精神标语、企业造型、象征图案及基本要素的组合设计。应用要素包括基本要素在办公事务用品、广告规范、招牌旗帜、服装、产品包装、建筑物外观、室内设计、交通运输工具等媒体上的展开应用设计,并最后完成CIS手册,即企业识别系统手册。

第8篇:网页设计布局基础教程(献给初学者)

正如你现在所看到的一样,网页的布局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访问者不愿意再看到只注重内容的站点。虽然内容很重要,但只有当网页布局和网页内容成功接合时,这种网页或者说站点才是受人喜欢的。取任何一面你都无法留住太过“挑剔”的访问者。 一.网页布局的基本概念

最开始,网页呈现在你面前的时侯,它就好像一张白纸,它需要你任意挥洒你的设计才思。在开始的时侯,你需要明白,虽然你能控制一切你所能控制的东西,但假如你知道什么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或者说大多数访问者的浏览习惯,那么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东西。你当然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但如果你是初学者,那么最好明白网页布局的基本概念。 1.页面尺寸:

由于页面尺寸和显示器大小及分辨率有关系,网页的局限性就在于你无法突破显示器的范围,而且因为浏览器也将占去不少空间,留下给你的页面范围变得越来越小。一般分辨率在800x600的情况下,页面的显示尺寸为:780x428个象素;分辨率在640x480的情况下,页面的显示尺寸为:620X311个象素;分辨率在1024X768的情况下,页面的显示尺寸为:1007x60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分辨率越高页面尺寸越大。

浏览器的工具栏也是影响页面尺寸的原因。一般目前的浏览器的工具栏都可以取消或者增加,那么当你显示全部的工具栏时,和关闭全部工具栏时,页面的尺寸是不一样的。

在网页设计过程中,向下拖动页面是惟一给网页增加更多内容(尺寸)的方法。但我想提醒大家除非你能肯定站点的内容能吸引大家拖动,否则不要让访问者拖动页面超过三屏。如果需要在同一页面显示超过三屏的内容,那么你最好能在上面做上页面内部连接,方便访问者浏览。 2.整体造型:

什么是造型,造型就是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这里是指页面的整体形象,这种形象应该是一个整体,图形与文本的接合应该是层叠有序。虽然,显示器和浏览器都是矩形,但对于页面的造型,你可以充分运用自然界中的其它形状以及它们的组合:矩形,圆形,三角形,菱形等。

对于不同的形状,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比如矩形代表着正式,规则,你注意到很多ICP和政府网页都是以矩形为整体造型;圆形带表着柔和,团结,温暖,安全等,许多时尚站点喜欢以圆形为页面整体造型;三角形代表着力量,权威,牢固,侵略等,许多大型的商业站点为显示它的权威性常以三角形为页面整体造型;菱形代表着平衡,协调,公平,一些交友站点常运用菱形作为页面整体造型。虽然不同形状带表着不同意义,但目前的网页制作多数是接合多个图形加以设计,在这其中某种图形的构图比例可能占的多一些。

3.页头:

页头又可称之为页眉,页眉的作用是定义页面的主题。比如一个站点的名字多数都显示在页眉里。这样,访问者能很快知道这个站点是什么内容。页头是整个页面设计的关键,它将牵涉到下面的更多设计和整个页面的协调性。页头常放置站点名字的图片和公司标志以及旗帜广告。 4.文本:

文本在页面中出现都数以行或者块(段落)出现,它们的摆放位置决定者整个页面布局的可视性。在过去因为页面制作技术的局限,文本放置的位置的灵活性非常小,而随着DHTML的兴起,文本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放置到页面的任何位置。 5.页脚:

页脚和页头相呼应。页头是放置站点主题的地方,而页脚是放置制作者或者公司信息的地方。你能看到,许多制作信息都是放置在页脚的。 6.图片

图片和文本是网页的两大构成元素,却一不可。如何处理好图片和文本的位置成了整个页面布局的关键。而你的布局思维也将体现在这里。 7.多媒体

除了文本和图片,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其它媒体。虽然它们不是经常能被利用到,但随着动态网页的兴起,它们在网页布局上也将变得更重要。 二.网页布局的方法

网页布局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为纸上布局;第二种为软件布局。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纸上布局法

许多网页制作者不喜欢先画出页面布局的草图,而是直接在网页设计器里边设计布局边加内容。这种不打草稿的方法不能让你设计出优秀的网页来。所以在开始制作网页时,要先在纸上画出你页面的布局草图来。 准备一若干张白纸和一只铅笔,你要设计一个时尚站点。 *尺寸选择:

目前一般800X600的分辨率为约定俗成的浏览模式。所以为了照顾大多数访问者,你页面的尺寸以800X600的分辨率为准。

*造型的选择:

先在白纸上画出象征浏览器窗口的矩形,这个矩形就是你布局的范围了。选择一个形状作为整个页面的主题造型,我们选择圆形,因为它代表者柔和,和时尚流行比较相称,然后在矩形框架里随意画出来,你可以试者在增加一些圆形或者其它形状。这样画下来,你会发现很乱。其实,如果你一开始就想设计出一个完美的布局来是比较困难的,而你要在这看似很乱的图形中找出隐藏在其中的特别的造型出来。还要注意一点,你不要担心你设计的布局是否能够实现。事实上,只要你能想到的布局都能靠现今的HTML技术实现。

第9篇:HTML 基 础_asp网页设计基础教程

HTML 语 言

HTML 语 言

在上一章的学习中知道,ASP 动态网页实际上是包含 HTML 标记、文本和脚本命令的

此文来源于云南新华电脑学院官方网站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官方博客

动态网页。为了更好地学习 ASP 动态网页的设计方法,就必须对 HTML 语言有所了解。本

章将介绍 HTML 语言的基本内容,包括 HTML 基础、设置文本格式、使用列表格式、使用

图像、使用字幕和背景音乐、使用超链接、使用表格、使用表单等。

2.1 HTML 基 础

HTML 是用来表示 Web 文档的规范,它使用标记来确定网页显示的格式。静态网页是

标准的 HTML 文件,动态网页经过应用程序服务器处理后也将生成标准的 HTML 文件。

2.1.1 HTML 的工作原理

HTML 文件是标准的 ASCII 文件。从结构上讲,HTML 文件由元素(Element)组成,组

此文来源于云南新华电脑学院官方网站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官方博客 成 HTML 文件的元素有许多种,用于组织文件的内容和指导文件的输出格式。绝大多数元

素是“容器”,即有起始标记和结尾标记。元素的起始标记叫做起始链接签(Start Tag),元素

的结束标记叫做结尾链接签(End Tag)。HTML 用标记来标注要显示的网页的各个部分,以

通知 Web 浏览器应该如何显示网页。

2.1.2 标记基础

HTML 语言是控制网页内容显示格式的标记集合,标记给浏览器提供了格式化 Web 文

档的指令。HTML 标记的基本语法如下:

(1) HTML 标记不区分大小写,但通常使用大写字母。 (2) 所有的标记都必须用尖括号(< >)括起来。例如,、、 等。

(3) 大多数标记都是成对出现的,包括开始标记和结束标记,开始标记和结束标记定义

了标记所影响的范围;结束标记与开始标记名称相同,但结束标记总是以一个斜线符号开此文来源于云南新华电脑学院官方网站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官方博客

头的。例如和 、 和

等。也有一些标记没有结束标记, 如换行符 就是这样。

(4) 每个标记有不同的属性,其属性写在开始标记的尖括号内。如 "red">,其中 "bgcolor" 是

标记的属性,表示背景颜色。bgcolor="red" 即是将页面 的背景颜色设置成红色。

2.1.3 HTML 文档结构

一个 HTML 文档的基本结构可以表示如下:

主体内容部分

基本的 HTML 文档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顶级标记: 1. HTML 标记„

HTML 标记是全部文档内容的容器,是开始标记, 是结束标记,它

们分别是网页的第一标记和最后一个标记。

此文来源于云南新华电脑学院官方网站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官方博客 2. 首部标记„

首部标记用于提供和 Web 页有关的各种信息。在首部标记中,可以使用 标记来指定网页的标题,使用标记来插入脚本等。 3. 正文标记 „

正文标记包含了文档的内容,文字、图像、动画等均位于该标记中。正文标记有许多

属性,例如:

(1) BACKGROUND:指定文档中背景图像的 URL 地址。 (2) BGCOLOR:指定文档的背景颜色。 (3) TEXT:指定文档中文字的颜色。

案例 2-1:利用 HTML 标记,在记事本中编写一个文档,以显示如图 2-1 所示的效果。

(1) 打开记事本编辑器,输入以下代码: -10- ASP 动态网页制作基础教程

这是使用 HTML 语言编写的简单网页

(2) 将该文件保存为“2-1.htm”或者“2-1.html”,然后用 IE 浏览器打开,显示效果如 (3) HTML代码可以使用记事本进行编写,也可以用专业的网页编辑软件如 Dreamveaver 进行编写。

此文来源于云南新华电脑学院官方网站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官方博客

上一篇:关于开学计划的作文下一篇:行车技能比武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