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班级管理下德育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德育教育一直是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很多父母都在外务工,家庭德育教育这一块比较缺乏,所以学校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则是对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班级管理下德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班级管理下德育论文 篇1:

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路径探索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班级制度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德育意蕴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德育教育着眼全体学生,注重学生道德发展,即通过德育教育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在日常行为中稳定的表现出来。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与道德意志。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级管理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学班级管理中所制定的班级制度有明确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行为规范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与习惯,其是学生道德知识的主要来源;二是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公开性、公平性、民主性、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三是班级作为一个整体,使学生日常学生与生活的集体,班级管理所构建的规范的班级关系,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德性环境;四是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而且也是规范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德育教育现状

1.德育教育功能

小学班级管理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管理活动,既包含学习与生活管理,也包含心理与情感管理,尤其是班级制度与行为规范,对学生德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班级管理在小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规范作用,展现出规范功能。班级管理明确了日常生活学习中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还能够将外在的纪律约束内化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班级管理中明确的制度与行为规范是小学生班级活动的指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接受德育熏陶。其次,小学班级管理制度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导向功能,它能促使小学生从他律转向道德自律,并在长期的制度引导下,学生的行为从外在纪律转化为内在道德。再次,小学班级管理在德育教育中具有调节功能,比如调节制度德育与学生品德发展之间的矛盾,调节班级制度的管理功能与德育功能,调节班级管理中的各种制度规范等。

2.德育教育功能缺失问题

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调查分析可知,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在德育教育方面,班级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缺乏合理的道德意蕴,多数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缺乏足够的管理育人观念,并且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仅以教师自身的理解视角制定,缺乏学生的民主参与,这也导致班级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

其次,在小学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班级制度的执行缺乏合理性与公正性,过于突出教师的权威,表现出较强的专制性。班级管理内容方面,过于强调学生学习层面的约束,功利性较强,而且在具体实施中班级管理的随意性也较强,并且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并未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差异化与个性化也不突出。

再次,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评价制度缺乏德育作用,评价内容多注重学生成绩与日常学习表现,对学生的德育发展缺乏足够的关注。此外班级管理评价过于单一、粗暴,对问题的处理缺乏足够的耐心,甚至会出现体罚或语言暴力等现象。

3.原因分析

结合分析归纳的问题,与小学班主任及教师进行访谈沟通,总结出问题的原因如下:一是功利主义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导致班级管理中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了德、智、体、美的发展;二是多数小学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职能,忽视了班级管理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多数教师或班主任没有認识到班级管理工作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在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配合上存在缺陷,导致班级管理无法形成统一合力;四是小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特点使其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路径

1.加强班级管理制度制定中的德育蕴含

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中,班主任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利用合理的价值观念指导班级制度的制定。班主任自身需要树立管理育人的观念,并通过自身学习提升班级管理能力与德育教育能力,使制定的班级制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含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对象,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努力构建民主、和谐、自由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能够自发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制定中来,进而能够使班级管理制度发挥更有效的制约、引导与熏陶作用,使学生能够理解班级制度,并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在班级制度的制定中,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一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认知,二是班级管理制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2.注重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公正合理

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开展中,要保证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公正合理,要体现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级管理是为学生自身发展而服务的。班主任需强调班级管理活动对学生德育发展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班级学习与生活中逐渐的建立起民主、平等的观念。班主任通过对班级制度的解读,以及与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班级管理制度的规范范围与程度,以及违反制度的代价,从而使班级管理制度真正起到引导与约束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积极联系任课教师的配合,建立起班级管理的执行组织,与任课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导致了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有限,这就要求全体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日常教学中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来,进而启发诱导学生,深化学生对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理解。

3.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评价制度

在师生共同讨论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评价制度体系,对班主任管理管理工作的评价目的在于发现优点与缺点,进而取长补短,使班级管理能够更好的发挥德育教育功能作用。评价制度既应包含对班主任教师的评价,也应包含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则应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长,关注学生品德发展。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应及时指导学生改进问题行为,使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班级管理评价是对班级管理目标达成程度的判断,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对前期工作的反思,以及对后续工作的思考、指导与启示。

参考文献:

[1]闫秋颖.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

[2]朱颖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索[J].考试周刊,2017,(67).

[3]吕丕春,孙有.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6,(2):157.

[4]邓仕玲.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6,(08).

[5]李纯慈.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10).

作者:史雪玲 周文哲

农村班级管理下德育论文 篇2:

探究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德育教育一直是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很多父母都在外务工,家庭德育教育这一块比较缺乏,所以学校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则是对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乡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對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转变德育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

就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老师的德育意识比较落后,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度不深入。此外,部分老师的班级管理方式比较陈旧,德育教育的形式太过于内容。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农村中小学老师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应该转变德育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意识,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的思想道德素养要得到同频提升,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才能够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地更加顺利。在课堂上,老师要多关注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从而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展特点的班级管理工作,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扮演好学生学习路上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农村中小学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另外,老师应该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在学校当中的动态,老师应该积极地和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德育教育背景,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农村中小学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促进农村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工作者是新时期教学的典范,在班级管理工作环节,应该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方法。首先,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完善自我,吸收和消化全新的教育理论,然后将其落实、贯彻在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各个工作细节。此外,学校可以邀请德育教育领域的专家人物给教学队伍做专业的培训,加强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从而学习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为教育的德育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给予老师更多德育教育的灵感,刺激老师德育教育的思维发散。再者,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班级管理环节,缺乏一定的经验,学校应该重视对青年教学的指导,可以运用“老带新”的模式,让教育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青年老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教育,一对一对其进行指导,从而与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目标更进一步。最后,在班级德育管理过程当中,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老师要以身作则,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农村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是思想成型的关键时期,老师的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求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等,协同学生构建良好的班风、班貌。农村中小学学生在这一氛围之下接受熏陶,能够进一步推动核心素养养成的进程。

三、及时调整德育教育的目标,实施因材施教方针

老师在实际的班级管理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地调整、优化德育教育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帮助老师理清德育教育的思路,然后设计德育教育的计划,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德育素养。此外,老师在管理环节,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教育背景都各不相同,所以老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和学生做朋友,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化教育,给予农村中小学学生正确的引导,充分地发挥因材施教的优质和优势。

四、拓展德育教育工作,多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环节,老师应该挖掘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多方整合德育教育资源,适当地拓展德育教育的内容,提升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德育学习更加重视。此外,老师要善于发现农村中小学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从而增强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信心,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使得农村中小学学生能能够更加积极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同时对他们之后的学习和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

五、总结

总而言之,老师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具体可以从转变德育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及时调整德育教育的目标,实施因材施教方针;拓展德育教育工作,多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等方面着手,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深化德育教育的渗透,提升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对新时代小学老师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No.744(06):59-60.

[2]陆丽琼. 把德育工作融入新课程改革班级管理与有效教学实现“翼双飞”[N]. 鄂尔多斯日报,2020-12-03(005).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马桥镇麻塘中小学张瑜

作者:张瑜

农村班级管理下德育论文 篇3: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大数据开展德育工作

【摘要】在日渐成熟的信息大数据时代里,我国教育事业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为实现精准匹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兴趣需求,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我们有必要通过创新、构建更高效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体系。而“互联网+教育”这一新兴模式,为班主任老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式。本文就如何依托大数据技术帮助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大数据;班级管理

初中是学生从小学过渡到高中、从幼稚过渡到成熟的必经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不仅要完成作为普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还要担负起班级管理的重担,要针对每个学生个体,了解、掌握其学习、思想、家庭等情况,做到因人而异的指导与干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在数据时代,班级管理工作要如何开展才更高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一、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大数据开展德育工作的优势

第一,大数据让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近年来,“互联网+教育”逐渐被大众所关注,很多学校在德育工作中都逐步引进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通过构建“互联网+教育”的德育沟通平台,以拓展德育路径,让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首先,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特性及具体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采集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心理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数据,并运用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性绘图,将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整呈现。班主任再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排困解扰,以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其次,依托大数据技术,除了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外,班主任还可以根据数据变化而灵活调整德育工作方法等,让德育工作更加精准。例如,学生什么时候离校、早退迟到的相关去向、平时在宿舍相关活动、去操场的次数、去图书馆的次数以及借阅什么类型的书籍等,通过观察、采集、对比、分析这些数据,从中判断学生的實际甚至实时情况,然后根据需要调整相关德育工作的策划,实现精准的个性化德育。

第二,大数据让德育工作更具效率性。在大数据时代之前,“紧跟死守”是许多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所采取的常用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费时费力,实效性较差。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不仅身体在不断发育成长,心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青春期的疑惑和烦恼,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且有自我思考的隐秘空间,导致大部分家长和班主任都无法及时了解其当前学习或生活上所面临的困惑,因而德育工作效率不高,给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班主任的角度看,大量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任务本就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对学生精确情况的把握,因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大数据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改善“紧跟死守”这一被动现象,有助于班主任在最短时间内精准把握情况,大大减轻了班主任工作的压力,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事半功倍。

二、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大数据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第一,要合理选用大数据软件。大数据智慧软件能基于管理目的,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数据,从庞杂的各类数据中提炼有效信息。对于班级管理来说,这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而,在班级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要根据工作实际合理选用互联网+教育平台上的智慧教育程序和管理应用,以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利用“某e课堂”对校园内学生和班级日常课内外的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库存档记录,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班级德育工作,实现对学生动态监护,开展个性化教育引导,真正做到德育向定量化、个性化、前置性预警引导转变,让班主任更懂学生,让德育工作更有效。当然,关于智慧教育软件的选用要遵循合适、高效原则,不宜过多,不宜复杂,否则便是弄巧成拙。兔盯园丁、班级优化大师、星校园、优路老师等软件都值得考虑。

第二,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功能。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成了有价值的资产、决策的基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大数据的意义并灵活用于德育工作。例如,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家校合作不应只局限于发发成绩、问问健康。依托大数据,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家校线上交流群,讨论制定家长公约、建立家委会、家长讲坛等,与家长进行必要沟通交流,适当密切家校和谐关系,形成家校合力,进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具体而言,除了及时、准确、高效向家长提供家长重点关注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等信息外,班主任可以让家长在家校线上交流群中畅谈亲子教育、励志教育、学法指导、情绪管理及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等,以实现优质资源、优质理念等的共享。可以预见的是,充分运用大数据结果,利于对学生科学准确定位,利于把控学生的发展过程,利于预测学生的发展趋势等,最终利于实施立体式精细化的班级管理。

第三,要用大数据优化评价机制。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已很多年,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校依旧是将分数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在大数据时代,班级管理工作的评价机制必须进行优化,其评价标准应与时俱进,要改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评价体系中的权威、垄断地位,要克服评价的单一性、片面性。换言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班主任评价、科任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班集体评价、家长评价等。大数据平台可以将上述多种评价结果呈现给教师、学生、家长,让大家全面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道德发展状态,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道德品质,当然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机制比传统的唯分数论更科学、更合理,能有效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良性开展。

综上所述,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不足,而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教育”可以有效弥补其不足。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努力匹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准确、高效。

参考文献:

[1]朱艳黎.初中班主任如何在大数据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4):288.

[2]张睿琪.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考试周刊,2021(31):11-12.

[3]孙秀玲.与时俱进,科学育人——如何利用微信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学周刊,2021(13):171-172.

浅析农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学德育工作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旧村小学 林 叶

【摘要】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起学生成长的责任。现如今,在农村的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缺乏家庭教育等问题,对农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德育工作进展不利。故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发挥家庭和学校不同的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德育工作。

【关键词】农村;家校合作;小学;德育工作

近年来国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校合作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家校合作主要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通过这些手段,学校和家庭协力合作,强调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下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孩子,会对农村学生的思想、身心健康等造成极大影响。所以,重视农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德育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一、农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德育工作现状

第一,家庭方面。一方面,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小学时期正是孩子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需要对孩子加以引导,以免他们树立不正的思想。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年迈的老人照顾,导致家校合作平台无法良好地建成,孩子小小年纪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学业上也缺乏辅导。而农村的老人往往思想传统,认为孩子只要健康平安,学习成绩好就行,缺乏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以及在学业上的帮助。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由于上学路途等问题,被放在亲戚家中由亲戚代为抚养。对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而言,其托管亲属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于自身的孩子关爱有加,给孩子灌输一些父母不爱自己的思想,长此以往,会让留守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对父母疏远。还有一些亲戚随地吐痰、满嘴脏话等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学校方面。首先,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没有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我国已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还只是在口头上,农村的小学大多数都是秉持着只有好成绩才有好未來的思想,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把升学率看作是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并未完全贯彻这一思想理念。其次,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农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乏思想品德育人的觉悟,认为只需要教好自己的课就够了,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事情。更有甚至职业素养低下,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经常使用一些错误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向学生传播不良的思想。最后,农村教师缺乏从事德育工作经验。农村地区教师薪资较低,因此也缺乏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在日常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也只是在班会课上大致提一句,并没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第三,社会方面。周围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目前农村地区年轻人都去大城市务工,留下的只有农村地区的不良风气,例如有的地方盛行赌博之风,无论男女老少都支起牌场子,或是享乐主义、攀比之心盛行,加之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此外,当今社会正处于互联网信息膨胀时代,外出务工的父母会给孩子留一台智能机进行联系,而老人不会经常使用手机,这就会对学生造成诱惑,导致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最后,社会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虽然我国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但社会缺乏对于留守儿童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社会媒体也不应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明星身上,而是要多多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

二、家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策略

第一,强化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通常会比较自卑、不自信。所以父母要定时和孩子打电话,经常回家看看孩子,了解孩子的日常和喜好,给予学生足够关爱,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在关心着他。这样做会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遇到事情第一时间向父母倾诉,而不是一味地闷在心里。其次,家长要给学生树立榜样,发展家长的榜样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小学生在学校受到欺负了,不能让孩子懦弱地忍受也不能直接暴力回击,而是要与同学进行良好地沟通,通过沟通来化解矛盾。其次,对于在寄养孩子的亲戚来讲,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过度放任孩子也不能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毫不上心,遇事及时与家长或学校进行沟通。父母和长辈要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从而促进留守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第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首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所以,小学阶段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学校更应该注重这个时期,积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素质,让孩子以后面对一些问题时更好地解决。老师在学校也应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此外,注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孩子在小学时期正在初步建立自己的人格独立意识,家长和老师不应该以自己过来人的口吻去教育孩子,对于孩子错误的做法进行猛烈地攻击,这样只会增强孩子的叛逆心理。例如,前段时间网络报道有个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回家的路上将此事告诉家长,家长不理解孩子,孩子一气之下跳江自杀。家校合作即就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通过沟通交流帮助孩子共同成长的方式。最后,如今的互联网发展迅猛,家长和学校可通过微信、电话等通讯工具对学生积极地进行关心与了解,或是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和举办“留守学生关爱日”等活动。小学生还处于懵懂时期,家长要积极参与家校合作的工作中去,及时地了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与同学的相处情况。学校也可积极组织活动,让老师进行家访等工作,帮助老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情况,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优化教育环境,有力地推动全面教育的有效实施。

第三,净化社会德育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纠正农村地区的不良风气,破除传统的封建迷信,严厉打击聚众赌博等行为。要对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等场地进行严加管控,定期进行科学进校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利用互联网,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让学生多多了解无数仁人志士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情怀。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关注,利用媒体让社会人士看到这些情况,或者借助社会的力量搭建一个更好的家校合作平台,有利于学校和家长密切合作,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沐浴在阳光下,以此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农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德育工作能有效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培养良好品德,弘扬社会正气。通过家校合作,搭建有效桥梁的方式,才能让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贡献,有效实现农村小学生德育工作的目标,营造出一个有益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虽然我国在农村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通过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和实践,弥补其中不足,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可雅. 家校携手共进,实现小学生德育共育[C]. 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2020:5.

[2]成玉华. 能否真正拧成一股绳——家校合作在农村小学的现状和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51.

[3]房燕榜. 探究以农村寄宿制为契机促进初中生家校合作有效性提升的策略[J].老字号品牌营销,2019(11):69-70.

作者:姚国珍

上一篇:测量学实验报告下一篇:麻醉师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