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班级文化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键词】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三心二意”笔者认为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应立足于“三心二意”,即:爱生之心、激励之心、勤奋之心、人文意识、实干意识,才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村高中班级文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高中班级文化论文 篇1:

农村高中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

摘要:乡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增加学生获得乡土文化陶冶的可能性,加深学生对自己脚下土地的认知和体验,深化学生对乡土社会、自然及文化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的乡土认同、文化自信。立足乡土特色资源和农村高中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可供融入的乡土文化及校本课程,形成乡土课程资源,为乡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保驾护航”。

关键词:农村高中;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加强校本课程乡土文化开发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1、要充分体现乡土文化的核心实质

一个地区的文化,往往涵盖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当地多个群体的精神面貌,内容庞杂、品类繁多、形式多样、层次笼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能全盘接收,而应逐步剥开眼花缭乱的外在形式,直奔其内在核心,着重寻找其与主流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地方,对这些进行归类处理,并加以提炼成知识点。课程开发应确保能够涵盖乡土文化的各个精神实质点,做到不漏项、不缺项。这一过程主要是去粗取精。

2、要注意选取优秀的乡土文化

在长期传承发展过程中,乡土文化受到自有环境影响和外来文化冲击,不仅有对人文关怀、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独特的诠释和案例,也有着黑暗、负面、消极的部分。在融合过程中,要坚持用审视、甄别的目光看待乡土文化,坚持用人民的、历史的、发展的角度选取乡土文化,确保做到文化的育人功能不缺失、积极作用多保留、糟粕部位全去掉,这一过程主要是去伪存真。

3、保证乡土文化的吸收推广有操作性

鄉土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取其交集,而是在乡土文化中取正确导向的部分,在校本课程中取易于和文化对接的部分,继而在这两部分中取其交集。校本课程最终目的是推广实施,是能在师生群体中推广、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一种自主研发行为。在乡土文化的选择中,也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的发展实际,选取最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文化品类形式,让学生愿意接受并产生有益效果。

二、农村高中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农村高中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应着眼于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本地区的人文地理资源,通过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的社会责任感为引领,以农业种养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树立重视农业、重视环境保护的观念,以农业艺术课程开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以开发与文化学科紧密结合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1、依托农村资源

农村资源富含让学生浸润、感悟本土文化精神营养,依托农村资源开发乡土校本课程,需要着眼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一是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催生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农村社会蓬勃发展的度假休闲、生态旅游、农牧体验等,在为广大农村百姓提供文化娱乐的同时,也给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化提供了便捷条件,农村高中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构建本校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内容与评价体系。二是农村人文资源的开发。农村社会文化是农村百姓思想文化、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宏阔背景,对个人的社会化行为、道德自觉性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回归农村社会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要善于发掘蕴藏在农村学校、农村社会与农村家庭中的历史故事、文化遗迹、神话传说、非遗文化等颇具区域代表性、文化感染性的社会人文资源,籍以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与长效性。此外,农村高中校本课程还可以结合时令节气、传统节日、饮食习惯以及民间游戏等民族传统,把农村社会生活和高中学生教育活动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传统节日文化及文化仪式能够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二是农耕劳动教育课程。不但能让农村高中学生体会农业劳动而且培养劳动意识,还可以促进他们在对当地农产品了解的基础上加深乡土情感。三是乡村体育课程。乡村体育课程的开展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的同时,也使乡村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

2、结合学科课程

普通高中的重要出口还是体现在高考上,因此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要充分把文化学科课程与校本课程密切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笔者学校语文学科以乡土文学为主题,构建了文体写作、田园美文欣赏、农业话剧、山水田园诗赏析等课程;数学学科以数学统计为主题,构建了数学统计与分析、统计软件应用、财会基础知识、数美人生等课程;化学学科以农业化学为主题,构建了农业与化学关系、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食品加工等课程;地理学科以农业中的地理为主题,构建了农业与地理、趣味地理、江高镇地域特色、江高经济产业与文化等课程;信息技术学科以农业设计为主题,构建了农产品包装与设计、Photoshop运用、CorelDraw运用等课程,劳动教育学科以职业规划为主题,构建了职业发展规划设计、职业认知、心理学初论、创业十讲等课程;体艺学科以农之韵味为主题,构建了乡村摄影、农韵欣赏、农韵丹青、传统乐器演奏、书法与挥春、醒狮舞龙表演等课程;生物学科以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为主题,构建了观赏鱼养殖、花卉栽培技术、食品加工与制作等课程;历史学科以农风史话为主题,构建了白云区发展史、江高当代企业成长史、江高区域历史综述、当地文化很迷人、抗日儒将伍观淇等课程。

3、打造校园文化

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要同时进行,并充分发挥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为了配合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学校办学理念及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内进行构建。例如班级文化,我们取消了行政班名如高一(  )班、高二( )班、高三( )班的设置,而改为与校本课程与办学理念紧密结合的如白云班、观淇班、青竹班、兰花班、丹青班、格致班等名字,班级宣传栏也以相应名字设计班徽及底版;校园的走廊以学生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本地名人、成果剪影、乡村振兴、本土文化特色等内容进行装饰。

三、结语

总之,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应以乡土特色资源,乡土文化等内容为依托,师生生产生活为出发点,充分挖掘乡村社会空间的自然优势、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社会传统等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以校本课程为育人载体,逐步探索出符合乡村社区和农村高中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模式,培育个性全面发展的现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李涛. 论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J]. 新课程·中学,2019(11):97.

[2] 王学广. 乡土文化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的几点思考[J].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9(10):8-11.

作者:李子凡

农村高中班级文化论文 篇2:

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需“三心二意”

【关键词】农村高中 班主任工作 “三心二意”

笔者认为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应立足于“三心二意”,即:爱生之心、激励之心、勤奋之心、人文意识、实干意识,才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怎样才能做好“三心二意”呢?

一、爱生之心

所谓“爱生之心”,就是班主任对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中。

第一,让爱成为教育的灵魂。“师爱”不能像手电筒,只照到少数人,而应该像阳光,遍洒在每个学生身上。农村高中大多实行封闭式管理,班主任不仅与学生接触最多,而且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无数事实证明,学生一旦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和爱护,他们就会精神抖擞地把学习和工作做好;相反,如果班主任经常忽视和冷落学生,学生往往会悲观失望或自暴自弃,有些甚至成为“问题学生”。

第二,关爱学生的方式因人而异。一是依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农村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比较内向,他们比性格外向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帮助。二是依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农村很多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班主任要多关心帮助他们,多向他们宣传国家相关的助学政策,让他们安心学习。同时,班主任也要引导好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健康成长。三是依据学生学习动态发展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关爱方式,不能一成不变。总之,班主任要摸清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给予恰当的关心和帮助。

二、激励之心

美国学者桃乐丝·诺蒂在《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中这样阐述:“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想方设法多鼓励学生。

第一,通过榜样鼓励。班主任可以邀请在各行各业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回母校给学生作报告,也可以邀请自己以前教过的正在上大学的学生回来给现在的学生作报告,也可以邀请学生家长中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给学生作报告,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精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作为座右铭,贴在课桌显眼的地方,每天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努力成才。

第三,通过表彰奖励激励。表彰奖励可以使学生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哪怕奖励一颗小小的棒棒糖,也会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勤奋之心

班主任只有“勤”字当先、方法得当才有可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一,勤到班、勤沟通。班主任要经常到教室、学生宿舍看看,与学生多接触、多谈心,哪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都会给学生带来温暖。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热心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

第二,勤记录、勤思考。班主任可以建立“错题集”,把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失误记录下来,思考对策以及补救的方法。这些记录既是写教育论文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将来更好地管理班级的经验。

四、人文意识

班主任应该有人文意识,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构建和谐积极的班级。班主任要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坚持人性化管理,让人文因素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当然,提倡人文管理,提倡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非要求班主任一味地纵容学生,关爱尊重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第二,创建健康的班级文化。笔者认为当前高中班主任要增强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意识,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是坚持做好理想信念的教育。二是制定符合班情的班规。三是因“班”制宜布置好教室。四是正确引导班级舆论。五是有效利用各种课堂学习和班会活动。

第三,营造和谐的家校联系。家庭是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班级管理的大后方。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只报忧不报喜,班主任可以多肯定和表扬学生的优点,对确实有“问题”的学生,也尽量坦诚而委婉地批评,和家长共同努力把问题解决好。

五、实干意识

农村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知识基础薄弱,各方面素质较低,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班级,仅有理论上的知识还不行,还要有实干精神。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真抓实干,从学习、纪律、卫生、思想工作等方面,长期负责,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努力使他们的思想言行、学习态度、纪律观念等稳步提高。

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立足于“三心二意”,才能创建一个团结奋进、和谐融洽、激情飞扬的班级,让学生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健康成长,共同谱写学生青春岁月中华丽的乐章。

(责编 李庆群)

作者:黄丽霞

农村高中班级文化论文 篇3:

“走班制”在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

摘 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部分农村普通高中实行了“走班制”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和认知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确定不同的重点与难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本文首先介绍了“走班制”在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接着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最后重点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走班制”;农村;高中英语

“走班制”在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按照高中生现有的特点和个人能力,选择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走班制”更为注重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道路上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难题,教师应该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以此来推进高中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 “走班制”在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一)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现阶段,部分农村普通高中的“走班制”教学,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方案执行的过程中,教师也会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活动,给予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更高的积极性,也能加强自身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同时,“走班制”教学实际上也是分层教学的一种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对学生进行分层,但是这个结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适当的调整。在这种情形下,就比较容易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更容易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 促进英语教师的快速成长

教师的成长和学生发展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在不断成长的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新形势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对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内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让教师的英语观念得到一定的改变,并在传统教学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与改革;另一方面,教师更容易将不同层面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灵活地安排教学。

二、 “走班制”在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 缺乏集体认同感,教师很难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从我国部分农村普通英语教学中实施“走班制”的教学现状来看,仍旧存在着部分问题,如学生缺乏集体认同感,教师很难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学生每天会来回奔波在不同的班级,身边的同学都在不断地变化,学生很难在短时间拥有一定的集体责任感,学生和学生之间难以形成亲密的友谊,对他们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此外,同一层次的班级中,学生的水平没有过多的差异,教师很难从中找出一个最优异的人,在班级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 在短时间很难形成一种主流模式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考的功利性也比较强,学生在极强的升学压力下,“走班制”教学就很容易变成“优班”或者“差班”。“走班制”教学的优势点,就在于可以将选择班级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考家长和教师的意见来自行的选择上课。但是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有时候无法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家长在不了解这种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最终也会将压力放置在教师的身上。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变得不切实际,还要被动式的“走班”,这种方式同教育的公平、公正相互违背。所以,在制度的约束之下,“走班制”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形成一种主流。

(三) 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学生评价机制

学生的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责任。在实施“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不同的层次。在C班的教学,主要是面对那些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学任务比较重,即便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也只是为AB两个层次的班级输送人才。时间一长,未取得任何进步的学生就容易产生一些比较消极的态度,教师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鼓励评价机制,很难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走班制”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农村普通高中的英语需求,要做到真正的本土化仍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四) 农村学校中各种软件和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在“走班制”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完善对于这项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具有積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发展形式来看,农村学校自身条件有限,导致教学管理的难度比较大。教室的数量有限,有的甚至没办法容纳所有的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困难系数较高,同时也缺乏相关专业设备资源。这就导致有的学校只能采取分单一走班的方式,让学生的选择权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教师对于学生的英语教学,仍旧局限在简单的词汇和句型上,没有将理论知识合理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导致学生的听和说等能力无法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 “走班制”在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一) 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

“走班制”的核心点是应该让学生都“走”起来。作为农村普通高中,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资力量不够丰富,而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如何放大资源,实现英语教学的综合性发展,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参考其他学校“走班制”的成功经验,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与成长。这样就可以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

班级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是教学开展的一种动力,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出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走班制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集体所带来的快乐,从中体会到集体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英语阅读、英语表演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用班级的声誉来激励学生,从而促进走班制教学。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在和谐的班级文化中收获到成长的快乐。而在这个发展阶段中,要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同其他地区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一起合作学习,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真情实感都表达出来,让自己的教育思想同别人的相互碰撞,互相促进。

(二) 规范课堂教学工作,形成一种“走班制”的新模式

机制是运行的保障。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化的管理机制来建立和实现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学校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首要任务就是要构建一个规范的制度。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每一个人都能依靠自身的条件,发挥出自身的潛能,使其英语水平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以英语听力教学为例,要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可以将其分为高、中和低三个层次,在具体的操作中给予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基础薄弱生可以听一些非常简单的句子,中等生以一些日常的对话为重点,而英语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听一些有意义的短文。这样能给予学生不同的动力,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当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他们的学习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该从最简单的知识开始,打好了基础,才能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保障,真正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句简单的句子,让他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词汇的读音和用法。对于中等生而言,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让学生在听完之后,结合语境应用在实际的对话交流中。例如,当学生听到“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alk everything to,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你是不是想要有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教师就可以紧跟着发问,把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这样教师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话可说且比较熟悉的情境,还能让他们融入其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优秀生而言,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在听懂短文的同时要尝试利用英语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短文。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的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英语语言的认知程度。

(三) 教师要创新评价机制,构建一个自由化的教学模式

如果说学生是这种教学模式下最直接的受益者,那么教师就是间接的得益者。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并把握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有限的时间中得到一个最为理想化的效果。一个比较完善的“走班制”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对英语教师和课代表进行统一且协调的管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能够相互沟通,及时反馈,并做相应的工作记录。英语教师还要从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周记、面谈等,及时发现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疏导,使学生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

例如,某农村普通高中,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将他们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依赖性和自主性。根据每一类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不以成绩作为分层的标准,而是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创新性将他们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这样便可以避免出现以成绩分班的情况。教师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英语教学内容的深难度,更好地把握教学的中心思想。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从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出发,这就对课程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评价的过程中,确保各项事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层面的教学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四) 学校要加大走班制教学物资的投入,健全相应的英语教学管理机制

对于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置,学校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政府的帮助,加强对各项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农村的条件有限,在建设网络化管理方面的困难比较大,可以采用其他的管理方式。如由英语备课组长和班主任组成年级走班监督小组,每天对教学课堂上的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和教师的教学模式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其中潜在的难题,并进行适当调整。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每个行政班级中,可以设置2个课代表,一个负责收集作业,另一个则负责向英语教师汇报学习的效果,加强和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

例如,我校在高二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实行了“走班制”的教学模式。我们从高二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出发,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层是根据学生学期成绩和学生的自我意愿为主,将450名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的班级,其中在各个层次中再次细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其中A层的学生英语能力比较强,而且拥有一定的自觉性。B层的学生成绩中等,有上进心。C层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弱,接受能力也不强,积极性有待提高。在实际阶段,该校的英语教师建立了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可以在“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下,找到熟悉的集体责任感。在分层之后,教师以原有行政班级设置英语课代表,尤其是在B和C中,让一些平常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进来,当上英语组长或者是英语课代表,这样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种学习模式上,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信心,真正感受到在学习面前平等,最后使得每个人都能依靠自身的条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使其英语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四、 结束语

在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走班制的教学模式,这是教学改革的一种进步,也值得广大的英语教师相互学习。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增强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黄华,张欣,姚璐艳.高职院校“走班制”专业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空中乘务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8):172-174.

[2]黄世敏.论分层走班制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J].教师,2015(8):34-35.

[3]张晓霞.简述“走班制”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11):112-113.

[4]黄鑫.走班制教学在高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5]姚传印.走班制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5(6):52-53.

[6]李国英.分层走班制在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7).

作者简介:孟庆珍,北京市,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学。

作者:孟庆珍

上一篇:月光曲语文教案下一篇:招标工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