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科技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中科技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学校科技创新社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利抓手。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存在教师指导不足、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社团活动本身内容简单以及家长教育观念守旧等问题,本研究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其深层次原因。

第一篇:高中科技论文

关于高中科技创新教育的思考

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是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两项基本内涵,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品质和能力至关重要。对此,当前,各中小学普遍重视与加强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两大核心素养的科技创新教育。此处的科技创新教育主要以学科实验、信息通用技术与高新技术等为主要内容,但由于受硬件装备、师资配置与课程建设等因素的制约,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学段的科技创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本文将以一名高中生的體验和思考为切入点,对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实施创新教育存在的不足

科技创新教育硬件装备配置相对滞后 在高中学段,所谓科技创新教育硬件装备基本包含三大类:一是理化生等学科实验类装备;二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装备;三是机器人、航模、无人机、3D打印等新技术装备。对于一所普通高中而言,实验类器材必不可少,但由于受高中学业进度压力,实验教学往往被弱化,间接造成了实验器械的更新和利用不足。另外两类装备的配置资金投入较大,各校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即便在这些装备配置较全的学校,也基本作为展现创新教育特色的摆件或定向培养科技类特长生专属品,其教育的普遍功能无法彰显。

专业师资配备有待加强 从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来看,目前,高中学校创新教育专任教师普遍不足。与此同时,现有的创新教育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创新教育培训,使他们一方面缺乏对目前高新技术发展状况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对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教育教学带来一定影响。

创新教育课程有待开发与完善 以笔者所在高中为例,学校虽形成了以机器人教学、创造发明为代表的创新教育特色品牌,但是在创新教育课程开发方面仍显不足。如学科实验类课程主要讲授课本标准实验,学生根据步骤流程,论证学科知识点理论,或依据此理论进行数据的体验论证,而基于学生内心兴趣,自主设计探究的实验教学主题不够,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信息通用技术和对高新技术推介等也不同程度地存此类问题。

校外科技创新教育资源缺乏 科技创新教育因涉及教育看似应是学校行为,但实际上,由于当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相较于社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全方位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创新动力,应是学校重点研究的课题。

改进创新教育的措施

提升科技创新教育装备配置 为提升高中科技创新教育水平,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装备的资金投入。一是根据学科发展新特点,不断更新学科实验类器材,适当增加实验室数量,以满足学生进行经常化实验教学需要。二是适应信息化要求,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装备配置,让信息化和通用技术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与科技要求。三是创造条件建设高端数字化探究室、机器人实验室等,让学生直观体验高新技术给社会生活和学习带来的革新。

增强师资配置,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对于一所县级高中而言,科技创新教育更多地来自于专任教师的讲授,而非学生在社会上的直观体验。这就对科技创新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普及科技创新教育,学校要强化对应师资配备,在专任教师编制得不到有效补充的情况下,要善于挖掘学科教师的特长,聘任他们为兼任教师,从而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如物理教师可承担创造发明类、简易制作类等方面的指导。另外,学校还要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教师走出校门到理工科类高校、地域性高新技术公司等参观学习,拓展自身的科技视野和业务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动想法提供学术前沿的介绍。

完善科技创新类课程体系 科技创新类课程主要包含国家学科类科技创新课程、地方科技课程和校本科技课程三部分,这也符合国家倡导构建的三级课程体系。国家学科类创新课程是学校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主要依据,因此学校要根据课程实施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另外,针对各校实验设备的差异,学校要更加重视国家学科科技创新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如理化生数字化探究实验室仅在少部分高中有所配置,与传统实验室相比,此类实验室实现了实验过程、数据等与网络的互联互通,为实验活动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对此,学校要组织教师专门开发数字化探究实验类课程,以保证自身实验装备得到最优化利用。对于地方科技课程,既要通过主题调查的形式了解不同时期科技对当地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又要与当地科技创新类企业建立合作联系,将它们打造成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校外培训体验基地。校本科技课程主要是依据学校自身师资特长和装备,量身打造的校本课程。近年来,笔者学校开发“机器人竞赛”“我是发明家”“3D打印技术应用”“VR技术应用”等特色课程,以课程为平台,以兴趣为指向,学校相应成立17个科技创新类社团,并与科技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为同学们的科技创新教育搭建了多元化的发展舞台。

积极拓展校外科技创新教育教学资源 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单靠学校是无法有效深入的,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或是滞后性的教育。因此,学校要采取由近及远、分类整合的策略,构建丰富的校外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库。一是学校要积极寻求与当地科技创新类企业或拥有科技创新亮点的一般性企业的合作,双方依据高中生科技创新教育认知需要,形成重点合作项目。二是在发展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强化与理工类高校的联系,邀请高校专家到校作报告,介绍相关领域最新发展动向。同时,组织学生以研学旅行的形式走进知名高校、走进实验室,与科技创新一线研究人员互动交流,真切体验感悟科技的魅力。

(作者系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

作者:邓天皓

第二篇:有效利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生物科技进展”开拓学生科技视野

摘要:近段时间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于高中生物学科的新版本教材进行了内容优化。在此基础之上,也对于教师在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与时代进程同步的核心素质教育的重要展现,以“生物科技进展”开拓学生视野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被置于了重要的地位。而在新版本的教材中可以发现“现代生物科技”作为选修专题被放置在了生物课本中,其中主要包含了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克隆技术、胚胎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伦理问题。本篇文章将根据利用“生物科技进展”以开拓学生视野,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授相关专业知识为目的进行详细讨论。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科技进展;学生科技视野

1利用“生物科技进展”开拓学生科技视野的目的和作用

1.1作为学习现代生物科技的基础

从我国教育的长期目标中来看,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基于新课标对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是学习现代生物科技的关键一步。

生物学科自从数学中分离出来,在上世纪中期的研究成果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依旧和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学生对于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看世界,将多个学科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运用,正确地面对理科学科的学习。

教师通过利用现代生物科技的知识介绍生物,既能够为高等教育做准备,更可以为学生职业发展、适应未来生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国民素质。

在新版本的教材中,通过“生物科技专题”的学习,将涉及到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与生物技术发展相关的理论基础。例如,基因工程操作必须理解DNA的理化性质、DNA在体内复制和体外扩增原理、基因重组、遗传信息的流动和基因表达的机制;克隆技术会涉及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分化和脱分化机制、细胞的核、质相互作用等原理;胚胎工程会涉及精子和卵细胞发生过程及其激素调节、受精作用机制及胚胎发育过程。生态工程所涉及的相关原理更多,其中有系统论、生物间的共生、抗生理论、生物多样性及食物链理论,等等。这些原理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必修模块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开拓学生视野,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1.2树立科学意识,增强学生对于学科研究的兴趣

在全新的政策背景之下,生物学科既定的核心素养主要由四个维度组成,其中包括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这四个维度相互交叉、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统一整体,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

由于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在科学文化研究的领域在某些程度上依旧和部分西方国家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1953年,爱因斯坦在致友人斯威泽的信中写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學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不用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由此可见,在过去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人确实存在科学理性思维的缺失问题。而在当下时代的进程中,我国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育。利用现代科技生物来指引学生走进生物学科的殿堂,是激发学生对生物产生重要探索兴趣的途径之一。

曾有教育学者提出,科学精神的培育往往比科学知识更加重要。科学的目的是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公理演绎和系统实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采用的假说—演绎法就是典型体现。而当利用某一种合适的途径去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更是立于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教育是否成功,不仅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生物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日常生活中能否用科学思维考虑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甚至可以是时政问题、历史问题、三观问题。

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它对于普通人也有重要价值:摆脱本能和直觉、识别真知和谎言、打通阶梯和路径、积累灵感和顿悟。

综上所述,科学精神是对科学的目的、方法和思维模式的概括。没有人能够通晓所有的科学知识,但科学精神确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有了科学精神,懂得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究方法,对于学生学习任何学科都有指导意义。民众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就不容易轻信虚假宣传和伪科学,就会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巨额投资给予理解和支持,就会有更多人投身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之中。这也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达成。

1.3能够通过现代生物科技感受科学为时代带来的福音

在上世纪之前,生物学科之所以研究进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通过两次世界战争,各国纷纷意识到发展国内的科学技术。正是因为有了科技的发展为生物学科的进步带来了硬性条件。从当今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来看,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其产业化的势头强劲,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20世纪70年代,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两项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深刻影响的技术突破:一个是重组DNA技术,另一个是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这两项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带动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生物技术群及新兴产业。所谓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人们利用生物体及其亚细胞结构和分子,研究、设计和制造新产品,或预期性地改变生物的特性乃至创造新的物种或品种,使之获得人们所期望的品质它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体细胞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DNA扩增PCR技术的问世又进一步推动了生物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生物技术革命是20世纪末科技领域的重大事件,是蒸汽机和电能应用以来世界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代生物科技的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的真理,感受科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使命感。

2如何利用生物科技指导学生开拓视野

2.1结合生物学历史和多媒体课堂

对于当下的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看,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面对生物学科,一个有效的途径是注重生物科学史的讲授。一方面,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与人类认识生命活动规律的过程有相似之处,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科学发现过程中,往往就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生命观念,介绍生物学史,就能潜移默化的将这些观念内化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学习生物学发展史,特别是一些重要结构或规律的探究历程,可以使学生感受生物学家追寻真相的思维方式和求证方法,他们的做法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最好体现。例如,前面提到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究历程、植物向光性的研究等等,这些都是极佳的教学素材。教师利用现代化课堂的多媒体课件的放映等手段,更能够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和进程。

还可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到有关研究单位或工厂参观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实验室或生产车间;请有关生物技术研究专家做专题报告;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种植转基因作物或养殖转基因动物的农场进行访问、调研等活动,以开拓学生眼界,拓宽知识领域。

2.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利用现代生物科技指导学生学习生物的同时,教师同样不可忽视学生手中的书本。在新课程的改编教材中,生物学科单独地将“现代生物科技”划分成了独立的选修模块,教师可以通过书本的课程划分有规律的带领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技如何推动生物学科的发展。在拓宽学生科学视野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奠定探索科学的兴趣爱好。同时,在,《现代生物科技》的模块中属于高科技的内容,实验操作技术复杂,要求实验设备、精密仪器和药品较多,限于目前学校的设备条件和资金的限制,《课程标准》没有安排实验的内容,在“活动建议”中只安排了一些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交流或讨论有关生物技术中的热点问题等可行的活动内容。不过,对于一些设备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也可以自行安排一些实验活动,或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协作开展有关基因重组、质粒提取、组织培养等实验活动,丰富本模块的教学内容。

2.3注重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可以发现,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多地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快乐学习并快乐成长。这样我们课堂会更精彩,我们教学会更有成效。

新课程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重要的课程理念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课堂的教学效益并非指教师有无教完预定的内容或知识传授多少,而是指学生学会多少、学会什么。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以问题为载体形成“提问→假设→实验→总结”的学习模式。

而生物的教学过程也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地探索蕴含在事物中的知识,探究性学习源于科学的探究的思想、内容、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参与素质教育是一句空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让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和条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思考、讨论、分析、自主探究。要真正把学习重心转移到启迪心灵,培养能力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重视学生主动对问题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3总结

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必然与应用科学相结合。因为生命科学本身就与医学农学、环境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既是应用科学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为理论研究提出重大的研究课题。利用生物科技帮助学生奠定学科思维是未来生物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关键。

作者:杨佐坤

第三篇: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建设现状的研究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学校科技创新社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利抓手。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存在教师指导不足、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社团活动本身内容简单以及家长教育观念守旧等问题,本研究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最后针对以上问题,从内部激发和外部强化两个角度,为农村普通高校科技创新社团的建设提出以下对策:构建科技创新社团联合体、科技创新社团的课程化选修和完善科技创新社团内部管理体制。

关键词: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社团联合体;科学管理

创新是一个国家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本研究的对象为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科技创新社团是属于科学素养类的社团。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行,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学生社团活动在近几年呈现出蓬勃的活力,但也展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指导不足、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社团活动本身内容简单以及家长教育观念守旧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悖于科技创新社团建设的初衷,为此,要使学生社团运行更严密,管理更科学,更能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探索一条科学化的学生社团发展道路尤为必要。

一、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科技创新社团的长期参与和观察,加之对学校运行模式有一定地了解,发现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教师指导不足、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社团活动本身内容简单以及家长教育观念守旧单一等问题,尤其是教师指导、管理机制和时间、场地保障等方面基础薄弱,阻碍了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一)教师指导不足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城乡差距上主要体现师资的差距。教师指导不足,体现在三个方面:农村教师总人数缺乏、创新型的农村高中教师严重不足、教师无暇顾及社团活动。农村教师薪资吸引力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很多“双一流”高校毕业的师范生不愿回到农村进行教学工作,影响了农村教师的总人数,教师本来就不足,再加之高中学业压力大,高考仍旧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教师的教学任务只增不减,没有多余的闲暇时间顾及社团活动。

(二)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

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学校将科技创新社团置于对口的办公室和指导教师所在部门的二级管理下。学生是社团中最重要的活动群体,但是在二级管理体制下,并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从活动自由度这一角度来看,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受到了限制。再者,社团要听从两个部门的指挥,如果两个部门意见不统一,社团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二级管理制有益处,但也要看到潜在的弊端。

(三)社团活动本身内容简单

由于时间限制、场地限制以及经费限制,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调,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是人生重要的时间节点,学生大多会选择学习并非社团活动,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感觉不到科技创新对他们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分数的变化却是很真实地展露在每一学生眼前,分数高低直接代表了未来能上什么大学。

(四)家長教育观念守旧

城镇化带来了农村人口大幅度向城市迁移,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大部分留守学生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老人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始终相信“学习是唯一的出路”,除此之外,任何事情都会耽误学习。而且农村进城务工的父母整体上学历低,也会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所以在农村高中很多学生眼里只有学习,不会顾及到参加创新社团活动以及和学生之间的共通之处,二者并非处于矛盾状态。

二、制约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建设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观念层面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思路和具体措施,思路决定出路。在新世纪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各个学校在认真理解和领悟“新课改”精髓的前提下,积极思考和调整办学理念,提炼办学特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3]。在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各学校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学校已经将社团活动纳入了课程管理,但是很多学校仍停留在表面,未得到真正的实施。

(二)实践层面

实践层面主要包括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方面。学生是社团的主人,参与运营社团的整个过程,但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未形成的阶段,且他们要面临比其他年龄段更多的学业压力。教师的引导是社团活动的先导因素,教师的存在引导着社团发展的方向。研究发现,教师参与社团指导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与学生建立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4]。

三、高效建设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的对策

针对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现存问题,以及对制约因素的分析,笔者将从内部激发和外部强化两个角度,为农村普通高校科技创新社团的建设提出以下对策:

(一)构建科技创新社团联合体

科技创新社团联合体是指将附近高中的社团组成一个联合体,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资源共享,主要表现为: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和师资共享。农村地区由于经济问题导致学生创新社团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将附近所有高中的科技创新社团构建成一个联合体,能有效地缓解农村高中教育经济发展问题。

(二)科技创新社团的课程化选修

创新社团课程化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一种新鲜尝试和补充,毕竟社团是学生为载体的课程之外的活动,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过程和环境是社团实践活动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5]。

(三)完善科技创新社团内部管理体制

完善科技创新社团内部的管理体制,涉及到转变管理观念、管理制度化以及管理自主化三个方面[6]。

转变管理观念,涉及到三大群体,即:高中校长、教师以及学生;管理制度化,要求科技创新社团要建立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与社团发展相适应的一套管理体系;管理自主化,要求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在学校正确规划好社团活动方案以后,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提倡学生社团事务由学生经手,教师在必要时介入。在科技创新社团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结合全文可知,农村普通高中社团建设发展存在问题,着重通过内部激发和外部强化两个角度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等实践研究方法形式不断总结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农村普通高中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丰富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马世平.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有效性研究[D].科技创新论文.2012.

[2][5]敖翔,赵毅.普通高中社团活动课程化路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7(34):33-34.

[3][6]贺恩格.普通高中学生社团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徐彩淑.社团参与态度、社团凝聚力与人际关系之相关研究[D].台北师范大学,2004,26.

徐军 1981.02 男 汉 皖长丰 团委书记 高级教师 大学本科 长丰县凤麟中学 高中物理创新教育

作者:徐军

第四篇:现代科技与高中物理教学的结合性研究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当代教育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物理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就离不开现代科技与高中物理教学的结合。因此,从借助现代科技引发学生物理兴趣、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现代科技知识以及组织学生进行现代物理科技探究三方面对其展开探讨,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现代科技;高中物理;结合教学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对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现代科技的新奇感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并使高中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新知识,自觉关心科学发展的前沿,如此才能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下便是笔者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借助现代科技引发学生物理兴趣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实际上,学生所能感知到的现代科技已经完美地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只要教师对其进行细心地挖掘,都可以找到物理知识的影子。而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包含了诸多理论基础,它在现代科技中往往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借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现代科技带学生领略其神奇之处,从而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探究的兴趣。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新的现代科技进行展示,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学习与力学相关的物理知识时,我主要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一系列现代科技材料,他们既包括建筑与体育运动,也包括航天技术等多方面,随着这些现代科技的展示,学生纷纷对其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与此同时,我更为学生提出了多个有关于力学的问题,将学生自主引入力学知识的学习中。从力学的相关内容和现代科技的对比来看,从基本相互作用到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他们皆是现代科技能够长久发展的理论基础。随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提高,他们也必然能够打好坚实的物理基础,并对现代科技的發展怀有相当高的期冀。

二、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现代科技知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知识的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物理思维能力,所以适当地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化,让学生去了解一些现代科技知识,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好奇心,还能够实现课堂知识与现代科技知识的融合与渗透。当然,教师要明确对现代科技知识的扩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应该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现代物理知识框架,使其逐渐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静电现象的应用》时,为了使学生在认识静电感应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到其在生活以及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入了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内容。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我开展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要求学生就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其展开讨论,一起来探究现代科技知识。随着讨论会的开展,学生的兴致逐渐高涨,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有关静电场方面的知识,并提高了学生对现代科技的探究兴趣,有效促进了其物理思维的发展。

三、组织学生进行现代物理科技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现代物理科技展开探究,从而了解到这种建立在基础物理知识上的新技术。考虑到以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很难对现代科技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对其展开探究。在进行探究之前,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督促,从而有效促进现代物理科技与高中物理教学的结合。

例如: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主要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带领学生对现代物理科技知识进行探究,以巩固学生的物理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首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要求每组成员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现代科技,并查找相关资料,写出探究报告。从学生的选题来看,有的人涉及“高压锅的原理”,也有的小组选择了“宇宙飞船的发射”,这些选题内容大多是不一样的,但无疑是学生想要探究、敢于探究的内容。显然,对这些现代科技的探究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使他们逐步感知到物理学的魅力所在。

总之,现代科技与高中物理教学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的最大潜力。所以,教师更应该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将现代科技与高中物理结合起来,以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于海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入现代技术知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146.

[2]何征宇.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

编辑 王 敏

作者:王辉

第五篇: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的科技写作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物理教学的本质是自然科学的学习,而科学探究是学习的核心。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应是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物理科技写作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 研究性学习 科技写作

一、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才是物理教学知识不断向前发展的真实轨迹,而恰当地提出问题则是物理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因而,针对物理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物理学科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中的科技写作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做了大量物理习题,其中相当多的人却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背景,或学生发现了某些问题背景,让学生从其中发现问题,提出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确定写作题目,为获取研究问题所需信息或素材,学生设计必需的观察、实验、调查、考察等工作方案,并进行有关信息或素材的采集、整理、然后运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对所获取的信息或素材进行加工,得到研究结论,并最后整理成文.我们将这一发现问题、确定题目、设计研究方案、采集整理信息或素材、归纳总结出研究结论并整理成文的全过程,叫做物理科技写作。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激发的探索兴趣和范围可能十分广泛,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他们研究的触角也可能伸得很远,表现在物理科技写作方面,学生写作的内容可能很广泛。

三、根据物理科技写作所研究问题的内容和深度,可以将物理科技写作分为三种类型

1.知识探究型(又称为再认识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学生自学,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认识,获得学习体验,并形成学习报告,这种物理科技写作属于知识探究型。这种探究式学习研究,尽管只是研究性学习的初步,但对于培养学生深人研究的意识,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求是重要的起点。它能有效地解决所学的知识“是什么”这种知识探究型问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写的学习物理知识的体会,参观科技展览总结,涉及物理问题的简单的观察报告或调查报告、简单的解题报告、简单的实验报告等对所学知识简单应用的文章,都可以归人知识探究型的物理科技写作,例如《自行车中的物理学原理》、《噪声的危害和测定》、《近视眼镜的检测》等等。知识探究型是物理科技写作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开始物理科技写作时,应从知识探究型做起。

2.知识灵活运用型(又称为准学术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自学,学生拓宽学习范围,对所学习的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与之相关的知识能够做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经过研究和探讨对某些问题有一定的见解或观点,在此基础上写出的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报告,属于知识灵活运用型的物理科技写作。

学生在知识灵活运用型物理科技写作所提出的观点,一般讲在学术方面并无太大价值,很多观点在物理学中早有定论.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他们经过独立探究获得的全新的“再发现”的认识,例如《节能灯的节能探究》、《中学物理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制作》,《玩具车的物理原理及改进》等等。这种“再发现”的认识,既包括学生对所研究问题新的观点认识,也包括对所研究问题新的方法认识。它能有效的解决所学的知识“为什么”的这种学术探究型问题。

3.知识发现型(又称为学术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教师创设的物理背景中发现问题,或学生在深入研究物理问题过程中发现某些问题,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学习,并进行深入观察、实验、调查、考察等工作,运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其独到的认识,并得到研究结论,这种物理科技写作属于知识发现型。

与知识灵活运用型的物理科技写作不同,学生在知识发现型物理科技写作所提出的观点,一般说具有比较独到的见解或创意。例如《学校运动场的构想》、《智能物理实验室设计》、《电视的昨天、今天、明天》、《城市灯光设计》等等。尽管其中多数观点在学术上不一定具有太大价值,但许多观点或方法是学生首创的,是他们经过独立探究获得的全新的“创造性”认识。这种“创造性”认识,既包括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新的观点独到认识,也包括对所研究的问题新的方法独到认识。它能有效的解决所学的知识“如何发展”的这种学术型问题。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经典内容较多,尤其是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占主要地位,通常使学生的学习比较呆板和被动。学生学习了许多物理知识,但有不少人面对简单的实际问题却束手無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科技写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主动的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具有科学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成长[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张晓坤

上一篇:公司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