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预算会计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当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简单的来说,企业会计的重要性在学习和应用的角度要远远高于预算会计,这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最多的一类会计主体是企业。而这种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造成很多学习会计专业的同学或是从事会计职业企业财务工作的人员对于预算会计不甚了了,会忽视预算会计的重要性甚至弃之不顾。

第一篇:预算会计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衔接

作者简介:史建刚(1977.01-),男,汉,山西阳泉人,会计师,阳泉市矿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研究方向:基层财政预算发展与改革。

摘 要:本文立足于实践当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信息脱节问题:透过现象,详细阐述了财政总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以上问题的明确,进一步挖掘出实践当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信息脱节问题存在的原因、带来的不利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信息脱节问题的两种思路。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财政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之所以提出这个题目是因为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作为核算财政资金的政府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具体表现为政府在对公众、人大提供财政会计信息时侧重于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内容,强调按照政府职能进行资金分配的情况,对财政资金具体用途,使用效率很少提及;财政工作审计报告中把财政总预算会计审计与部门预算会计审计人为分割开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审计被局限在对部门经济纪律的审计,很难从财政整体高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自身职能的效能进行综合分析审计;财政部门在具体执行预算过程及年终决算当中也是把财政总预算会计和部门预算会计分开进行核算、填报。不利于两个会计核算系统信息的汇总、对照分析。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关系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设在一级政府财政部门内部、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两大体系,是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类似组织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及各项业务活动的会计专业,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但都属于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会计要素分类和主要账务处理方法相同,会计报表种类及主要项目也相同。

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首先在会计主体不同前者的会计主体是一级政府包含有政府所属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后者的主体指具体的各个不同的履行政府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但是两种会计制度又有着诸多联系:首先两者核算对象都是财政资金,但是所核算得资金的所处状态不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政府预算年度内所有一般预算收入、基金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及将所有收入按照不同政府职能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分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从同级财政预算年度分配到本单位资金及这部分资金在实现本单位职能过程当中的具体用途耗用和资产负债形成情况及结余情况,由此可见两种会计核算对象有清晰的资金继承关系。基于以上情况两种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当中必然存在互补因素,所以两者从会计核算角度存在相互依存关系,不能重此轻彼,割裂两者联系。

二、财政预算与财政会计核算之间的联系

政府预算也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是指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按照政府职能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收支分类科目之中,以清楚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透过公共财政预算,可以使人们了解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体现政府政策意图和目标。财政预算既是履行政府职责,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计划,同时又是以推进财政管理技术科学化的基本手段限制政府收支的一种方法,是财政资金管理技术科学化进程的一个结果。政府预算又分为部门预算和财政总预算。所谓“部门”是指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一般指政府所属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预算角度也可以称为部门预算会计。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它以部门为单位,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财政总预算是由一级政府所辖的公共部门的部门预算汇总组成。预算的基本程序有四个阶段: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在执行阶段,各收入机关依法及时、足额地完成财政收入计划,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预算对政府所属的职能部门拨款,各职能部门根据拨款履行其相应的政府职能。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也正是在预算执行阶段出现的,负责按照会计模式具体核算记录预算的各种执行情况,在决算阶段(预算年度结束之后),各职能部门和预算单位对执行结果进行总结,编制决算,相应会计编制决算报表。交立法机关审计和审批。

三、导致两种会计信息使用不相匹配的原因

主要是应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繁多,部门核算当中非财政资金运行情况复杂,经济分类支出科目汇总相对困难,如果沿用过去的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报表抄报阶段,或者虽然一些部门采用了电子记账方式,但是由于电子记账只是对手工记账方式的简单模拟,总预算会计和部门算会计仍然由于会计科目不同、业务流程差异,软件系统不同而分别不同帐套进行核算。那么在技术层面上,就不可能很流畅的使两种会计核算信息得到完美衔接。使得财政资金使用信息更多的侧重于信息完整便于收集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内容,公众了解的财政信息也仅停留在财政资金在各职能部门分配的阶段上。

四、如何更好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衔接

第一种手段是通过统一的报表格式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在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下,财政资金的收入归集、使用情况,存在连续性,总预算会计的预算支出即为部门预算会计的拨入经费,部门预算会计所核算的资金支出属于财政总预算分配之后的资金的具体经济用途。所以部门预算会计主要是对资金用途进行详细核算,主要核算部门在行政运行和开展事业活动当中的具体支出。如对交通费、办公费、培训费等的支出情况记录,应当把本级政府所有的交通费、办公费、培训费等进行汇总,以便在不同部门,及不同政府间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分析。在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之前,部门会计的经济用途支出信息财务信息的汇总只能通过事先规定的固定格式以报表形式来体现,这是一项非常繁琐和艰巨的工作,需要把不同部门,不同款项资金、按照不同经济项目支出分别以固定位置列示,然后把多张相同报表进行汇总,分类分析。在手工填制报表的情况下,依靠一个部门几个人想很快的完成这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计算机条件下,使用办公软件操作起来相对容易可行,关键还是对数据的分析和全面的披露。

第二种手段即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上,依靠高度发达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把不同地域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作为终端,财政总会计部门作为中央信息处理中心,同时结合预算执行各财政业务科室,使用相同预算及核算系统,以国库为唯一银行账户,建立统一的一套会计账簿,把由于部门分散,资金量巨大的财政资金统一合并到一个大的会计核算系统当中,进行数据的统一归集整理。以便更方便快捷的从财政资金经济科目获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更全面反映政府预算的执行,提高政府收支透明度,以便接受适应公众对财政资金更高的监督要求。

(作者单位:阳泉市矿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参考文献:

[1] 苏欣.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J].山西财税,2010年4期

[2] 李艳琴.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J].山西财税,2010年3期

[3] 毅然.浅谈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山西财税,2010年5期

[4] 李维,吴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指标体系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0年3期

作者:史建刚

第二篇:财政、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研究

摘要:从“财政资金流动过程”出发,探究财政制度下资金流动过程中预算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发挥的作用,在分别分析三者起源和发展的同时探究其相互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革方向。

关键词:财政;国家预算;预算会计;联系;改革

1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财政是指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其本质属性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我国的财政最初萌芽于上古部落尧舜时期,由于部落联盟的出现和剩余产品的产生,一种氏族首领的公权力逐渐产生,财政分配制度开始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进步,我国的财政制度大致经历了三种模式:私人经济占主体的君主财政、公共经济占主体的官僚财政和私人经济、公共经济互相分工合作的公共财政。我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便是君主财政时期,其特点是国家财政和王室财政并不完全分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财政更多是满足国家机器的运转和统治者的私欲,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支配国家财产,国家并没有真正的预算编排。

2财政制度和国家预算的发展

我国的国家预算产生于君主财政末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复杂化,编制预算以使收支得到有效反映便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加强逐渐产生了限制王权的思想,当资产阶级的力量终于超过君主时,君主的权力便得到约束,体现民意的国家预算逐渐产生。而在我国,晚清政府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再加之清政府的腐败和挥霍无度,财力窘迫、收不抵支,不得不大量借入外债,外国政府以清政府公开财政为要求迫使清政府编制预算。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的“明定国是”中提到“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并于宣统二年即1910年编制了我国的第一部国家预算。其程序是由各省自下而上地汇报收支,汇总至度支部(相当于今财政部)进行审核,并由资政院进行修正后奏请实施。国家预算的程序和步骤已初见雏形。但由于当时仍然是封建国家,统治者具有分配国家财产的权力,国家预算并未真正意义上地实施。国家预算仍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我国预算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新中国首次编制了1950年的国家预算。此部国家预算与以往的国家预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目的不再是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和统治地位,也不是在内外压力下被动产生。其目的是加强财政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实现公共的利益,这是预算制度甚至是财政制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体现了民意的重要性。此时的财政是一种“大财政”的体制,财政无所不包。国家预算也体现着计划经济的特性:收支由中央统一核定并分配指标,收大于支则上解,收小于支则补助,中央政府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预算也高度集中。在此期间,我国的预算制度随着我国财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统收统支、分灶吃饭、分级包干等阶段。

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财政阶段,我国开始实行分税财政体制。公共财政是一种集民主、法治、公益与透明为一体的财政。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保障了政府财政资金运行的科学和合理。1998年的部门预算改革也是以公共财政为立脚点,以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和效率为目标,建立的一个以将内容细化到各个部门和单位项目、囊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能够反应一切部门收支为目标的科学预算体制。

总之,国家预算作为反应财政收支情况、监督财政资金运营的方式,是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身也要随着财政制度的发展而发展。

3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

如果说国家预算是反应国家财政运行的方式,那么预算会计就是反应、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的手段。预算会计是国家预算发展的产物,目的是对预算资金进行科学地收支和净收益的计量,保障预算资金链条的科学性和连续性,防止腐败和财政资金的流失,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在预算资金的流动过程中,预算会计在每一个环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资金收集、收入再分配环节。国家预算收入来源于税、利、债、费等收入,要将收入收缴财政,需要各个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配合以及税务机关、海关等征收机关征解会计的核算。各个部门的会计通过编制会计报表,反应其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以使收支明朗化,其上缴要通过征解会计完成核算并划拨,这对保障预算资金的层层上解起到重要的作用。

(2)国库集中收付环节。政府财政收入款项的收纳和支出并不是由各级政府完成的,而是委托国库代理完成现金的划拨、上解和管理。在此环节对预算资金起核算作用的便是国库会计。国库会计通过编制国库会计报表,综合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保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健康运行。

(3)分配使用环节。由国库会计划拨财政总预算会计,保障政府职能实现的需要和再分配的进行。在执行总预算过程中会发生各项资金运动,形成各种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总预算会计便可以反映各部门预算资金的集中和分配情况,同时还可以综合反映财政资金运行情况。

4财政与预算会计

(1)预算会计核算财政收支。政府有资金拨付和使用资金的权力,在资金安排下,政府兼有公利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一方面政府通过资金的划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通过预算会计的手段计量其划拨的收支以保证其职能的有效行使.预算会计可以使政府直观地明白需要多少钱、要办多少事以及如何有效地办事。

(2)预算会计利用数据反映政府活动。政府在执行宏观调控职能时,会产生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往往需要以财政资金作为保障,并反映在财政资金流向中。预算会计核算财政资金,可以反映政府政策的动向和政府各部门的运行情况。比如说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划拨的资金必须经过预算会计的核算,从而在宏观上显示出资金和政策的偏向。

(3)预算会计保障财政收支的科学性,防止腐败,保障宏观调控和社会分配。财政的目的是集中和分解资金,以实现宏观调控和社会福利,促进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财政分配的有效性是决定其宏观调控效果的关键。预算会计运用现代复式记账的方法,通过核算各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保障财政资金流动的规范性和财政分配的有效性,避免资金运营的不规范和浪费,保障财政职能的实现。

(4)预算会计制度应与财政制度相配套。预算会计反映的是国家的预算资金收支情况,而预算制度与财政制度息息相关。比如目前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其对预算制度的要求是透明和全面。因此预算会计应当能够全面地反映各级政府的收支和整体情况,并能向公众传达真实的信息。

5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预算会计制度作为反映、管理和监督财政资金的手段,理应与财政制度相适应。但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建设进程的推进,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1)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与公共财政制度不匹配。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其对于保障财政资金合理安排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收付实现制在公共财政制度下却体现出了弊端:收付实现制注重对财政资金收支的反映而忽略固定资产的核算,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就使预算单位的资金不实,账面和实际价值不一致。同时也使预算会计只反映出预算单位收支的现金部分而不反映非现金部分,这与公共财政所要求的全面和真实原则是不相符的。

(2)现行的预算会计并不反映政府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指由某一或有事件引发的债务,并不能由政府所控制,是区别于直接债务的。或有负债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对财政稳定的负面影响也极大。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下收付实现制只考虑债务本金的核算,而忽略了以后年度利息支出的反映,无法准确反映出政府的负债,仅着重于资金流的核算,其改革也有很大的空间。

(3)各预算会计主体独立核算,相互分割。这导致预算会计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资金和资源的运行情况,缺乏真实可靠的政府整体预算报告。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设不同的会计科目以及设计不同的会计报表,使预算会计不能得到统一、有效的反映。

对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鉴于收付实现制在全面和精确反映政府和预算单位资金方面存在的不足,应当使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向权责发生制转变。首先就是要设置收支往来账户,反映政府的应收应付款项。从而避免政府可支配资金的过分夸大以及缩小债务数额,使政府更能了解其真实资金状况。

(2)扩大预算会计核算范围,使反映内容包括政府所有经济活动行为。首先是加强对政府债务,尤其是对未来债务利息的核算和反映,从而对政府财力和负债进行全面的反映以及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其次是紧跟部门预算的发展,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同时对政府权益性的投资以及公共财产进行全面核算,从而对政府资金进行全面的反映。再次是将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拓展到政府的受托责任。

(3)加快发展政府整体的财务会计报表体系。由于我国各预算会计主体独立核算,现行的预算会计提供的资金信息十分零散,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为提供的信息不充分,各核算主体提供的信息不能有效衔接。因此应当完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即“准则加制度”式的会计体系,规范政府会计核算中遵循的原则性问题,对重大原则问题明确规定。同时以制度管理为主,进行目前旧制度的整合和新制度体系的建立,统一财政预算会计、财政外资金专户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账面处理规则,统一会计科目。

参考文献

[1]王金秀,陈志勇.国家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刘京焕,陈志勇,李景友.财政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刘孝诚.中国财税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张洪芬.预算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滕军(1967-),男,江苏盐城人,博士,上海浦东发展集团财务公司,研究方向:金融证券投资等。

作者:周薇

第三篇: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会计要素比较研究

摘 要: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当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简单的来说,企业会计的重要性在学习和应用的角度要远远高于预算会计,这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最多的一类会计主体是企业。而这种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造成很多学习会计专业的同学或是从事会计职业企业财务工作的人员对于预算会计不甚了了,会忽视预算会计的重要性甚至弃之不顾。

关键词:企业会计;预算会计;会计要素;比较

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是会计的两大分支,且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拟对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会计要素比较研究以及二者的区别从会计主体的视角展开阐述。以便于顺利解决在会计研究道路上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一、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会计要素

1.预算会计的含义及其特点

预算会计重点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及监督的经济管理行为,并且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级政府、使用预算拨款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有关经营收支情况的一门专业会计。预算会计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财政性以及非营利性。其中非盈利性是最显著的特点。其中,公共性指的是预算会计的主体是隶属于社会政府以及社会公共部门的,并且以此来实现公共职能的目的。其核算对象是公共资产,核算依据是公共实务,重点考核指标是公共业务成果。不以盈利为目的是指预算会计的非营利性,财政性则指的是国家财政与单位预算会计之间存在的一定的资金领属关系。

2.企业会计的含义及其特点

企业会计是会计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企业会计从较大的角度上讲是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它的主体为企业,工作对象是经营资金运动。最显著的特点是企业会计主要以获取利润为基本目的。与之相反,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则是不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因此,企业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佼佼者,必须要实现为企业获得高额利润而服务。除此之外,企业会计还能够灵活地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以及流通领域的经营资金运动。企业会计在企业未来规划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对企业的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密切影响着当今项目投资是否能正常顺利地开展。在财政危机、企业财务管理处理以及企业处理企业债务方面企业会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不可被替代。这些共同决定了企业会计在事业单位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位。

二、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根本区别研究

会计主要是采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辅助手段对企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完整的预算和监督,并且将统计核算结果定时的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

众所周知的是,会计包含企业会计、预算会计两大分支。但是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同气连枝,但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的根源又是相同的,会计的基本前提都是企业、记账方法的途径、使用文字的技巧等多方面。“一定主体”则是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根本区别。企业会计范畴重点包含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预算会计则包括以非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财政单位等等。因此主体不同,主体的性质不同成为了二者的最根本区别,由此以至于二者在财务会计的处理方式上大相径庭。

三、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比较

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根源相同,但他们之间的核算前提不仅存在者共同点也存在着不同点,在会计对象、货币计量方面和会计运作模式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即二者的共同点。不同点主要是体现在合法性的前提上,预算会计的工作对象主要是集中在事业单位前提下的,所以,有关资金调动方面对合法性的要求比较高,例如获得政府专项拨款的审批工作、专用经济拨款的实际落实工作等等,都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监督与审查,以保证其真实有效。剩下的其他来自于社会群体的资产必须符合社会制度或者法律制定的相关条例,且要保证其收入、收益、流动的合法性。除此之外有关的税务义务也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应法规及时缴纳。企业经营的业务以及其运作的流程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各项基本经济法规的主要依据是该企业的经济运作是否符合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例如公司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等一些违法情况。以上是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下面我们来介绍二者的共同点。二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实际的核算原则。重要性原则、配比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使用性原则以及高效性原则等都是它们在实际核算中需要遵循的定律。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会计的存在性原则中包含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基本境界结构,也是其根本目的,相关企业必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密的经营理念才能高效率的达到为公司盈利的目的。谨慎性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是企业的会计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预算会计中也存在企业会计中不存在的内容,比如,事业单位受其自身性质的制约,不仅具有专门的管理职责和管理范围,还需要就不同的事业单位应该遵循特定的规范和制度,由此可知,专门使用原则存在于视野单位的跨级工作中。除此之外,预算会计中的组织关系明确,跟企业会计相比起来系统性比较强。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不可置疑存在着相应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以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是一个整体。

四、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不同主体的深入探究

1.企业会计的主体----企业

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谓会计主体,值得就是企业会计确认、计算、统计、整理报告的空间范围。及时的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超前的能有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通情况,并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解决对策的有效会计信息。而企业的所有者,顾名思义,指的是企业的投资者。投资者投资是建立在工程及其他附着物和建筑物、无形财产等产品。

2.资产在进行减值准备计划提交之后不得转回

国家新制定的税法规定,企业资产在进行减值准备计划提交之后不允许转回,而且不可以不提或者多提。

五、企业会计对企业的影响

1.企业会计对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影响

企业会计对企业的管理除了有促进作用之外,还对企业在接纳项目、对于资金流动管理流动方面能够提供先决条件。第二,企业会计还对各部门的职责划分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支持作用联结了企业各个部门与各项职责。第三,企业内部的资源管理、资源调控和外部资源都在企业会计的“宏观调控”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自的功能。第四,企业会计能够有效地应对财务危机问题,高效率的解决和处理企业债务问题,也对企业财务管理处理也可有条不紊。

2.企业会计对企业外部投资决策上的影响

企业会计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像一个有机体,能够宏观调控企业的各个控制系统和经济系统,对企业投资决策支持和投资成本运营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供企业在自身市场行业下的经济环境地位,还可以提供出其他相关行业的经济环境背景,调查出需要的管理系统,为企业的未来做出规划,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优先条件,除此之外,企业会计还可以协助帮助企业的领导阶层判断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具有可行性。最实用的是企业会计还可以实时提供竞争对手的实力参考信息,可培养潜在的合作意识与合作伙伴。这就为企业在社会市场上站立先驱有利位置提供了不可多得资料,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上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无论是社会市场、顾客资源、企业合作还是企业社会名誉都有可能成为企业跻身社会乃至世界前列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会计是决定企业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会计能够清醒的认识企业内部的财务情况和非财务信息,合理的提供企业决策的风险与效益的方案。

3.企业会计对企业盈亏的影响

企业会计不可置疑对企业的盈亏起着一定的作用。整个公司或者企业可能会因为企业会计在工作中的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出现问题。因此企业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兢兢业业,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合作的高效性、时间的合理性以及各个部门有条不紊的进行。

六、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1.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应用

当代经济日益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日渐加速,会计也越来越成为一门使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当代的会计信息日渐被广大公共群众所重视与关注。但是,伴随而来的困扰也是越来越多了,其中尤为棘手的是关于会计信息是失真的问题,一个原因是失真问题解决起来较为困难,需要浪费很多经济和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及时性,如果真实的信息不能够被及时的传送到需要的部门而被使用,也就失去了信息的及时性原则,那么,这些信息的含金量也就大大下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的程度不仅能决定经济信息的质量,更能影响我国宏观调控的正常实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公正性。不仅如此,它还决定着国家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收益盈亏。因此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企业服务于工作。一旦会计信息出现失真问题,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虚盈实亏、资产不实、隐瞒负债等等都是会计失真因素中的致命错误。而有的单位会采取通过少转成本、减少摊位费等违法手段将亏损变为盈利,而这些做法都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的传输是通过会计基本工作事后结算,一少部分的会计信息是通过先确认、再计量、然后记录到报告中,最后传输到使用者的手中并加以使用。这些信息对于企业分析市场经济、做出营销策略、生成盈亏预算都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时间占用,有由于在千变万化的经济发展中,会计报表和报告中呈现的信息市场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以及存在的价值有待斟酌与选择,因此,时间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大原因。有些令人发指的贿赂行为也是造成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有些企业领导为达到取悦上级的目的,虚假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度,虚盈实亏。除此之外,严重的挥霍浪费,贪污腐化现象也普遍存在与各企业之间。另外,环境也存在着很严重的不确定性。社会环境与会计环境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新的挑战也接踵而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当然也还面临巨大的挑战。

3.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共同解决问题

会计学中的理论思维固然不可更改,矛盾也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掌握的现有知识进行合理的预算和评估,把风险和错误降到最低,将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中的经济理念综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的可能性。如此以来,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性就是在会计业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与发展。另外,运用上合理科学的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以及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会日趋完善,失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为企业带来高额盈利也是指日可待。

七、总结

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要共同为企业服务,不仅要加强依法治税的工作保障还要做好税收规划。作为企业所有者,要及时地掌握先进有效地信息了解市场趋势,了解竞争对手的实时消息,知己知彼才能获得最高效益的收获,以保证企业自身的健康良好的状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小云.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研究[J].现代商业,2013,(5):202-203.

[2]王淑玲.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比较研究[J].知识经济,2012,(13):146-146.

作者简介:刘莉(1995.03- ),女,汉族,重庆市开县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在读本科

作者:刘莉

第四篇:谈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摘要:会计是反映且监督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经济管理工作。在国内的企业中,会计的作用重点是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运营成效以及现金流量等展开监督、管理和反映,其以谋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国内的预算会计则重点是对各级财政机构以及行政部门、事业机构的财政经费的使用、反映和监督,属于不以盈利为目标的会计结构,在本质上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关键词:预算会计 企业会计 区别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是国内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主要以核算资金的循环为重点,着眼于利润最大化,适用在国内全部的企业内部;预算会计属于各级政府财政机构和所属行政部门与各级事业机构,以货币为重点计算单元,对财政经费运营及其结果实施核算、反映以及监督,推动我国财政收支工作圆满完成的财政管理工作。

一、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本质差异分析

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要计算范围,以凭证为基础,使用先进的技术与方式,对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展开全面、集中、持续、科学的核算与监督,且定时向相关部門提供会计数据的一种经济管理任务。

以上有关会计的概念包括了预算和企业两个内容,由此不难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属于一个枝干的两大分支,同根同源,但存在一定差异。从本质上来讲,其在确定的目标及依据、基础前提、记账途径、应用文字等若干个方面均是相同的。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概念上的“特定主体”,如果主体是强调利益的单位,就是企业会计范畴,如果主体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机构、行政部门、财政机构,则是预算会计范畴。由此不难发现,两者最根本的差异是主体上的区别,主体的性质存在差异,就造成了两者在财务处理方法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财务核算的区别

(一)财务核算要素差异

国内的企业会计把财务要素分成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多个要素,而预算会计中财务要素则仅分成资本、负债、净资本、收入和支出这几个要素,就算二者之间分类时的财务要素名称很相似,可是其根本含义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将决定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异。

1.资本要素区别

企业会计方面的“资产”主要指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而且是由企业管理的,同时,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预算会计上的财务要素“资产”主要指各级政府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可以以货币计量且融入预算控制的经济资源,其无法创造出预计的经济利益。

2.负债要素区别

企业会计内“负债”的概念指的是,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预计会造成经济效益流出企业的实时义务。而预算会计上所讲的“负债”主要指,可以以货币计量,要求以资产和劳务偿清的债务。

3.收入要素差异

企业会计内的“收入”主要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将造成所有人权益提高的,和所有人投入资金没有关系的经济效益的总流入。但预算会计上所指的“收入”主要强调为进行业务实践、依法获得的非偿还性费用。

(二)财务核算基础差异

企业财务准则强调,国内企业会计的核算仅能以权责出现制为确定基础;而预算会计在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收付实现制,仅有具备运营业务及实施内部资金核算的事业机构,其财务核算能够采用权责出现制的确定基础。

(三)财务等式区别

预算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净资产,以及资产加支出等于负债加净资产加收入。但企业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人权益。由这几个等式能够发现,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要素与对象存在差异,其等式也会存在区别,预算会计中没有所有人权益。

(四)财务核算信息和方式区别

1.核算信息差异

例如预算会计内,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相呼应,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向外投资和投资基金相呼应;专用基金达到专款专用;通常不进行资金核算,就算有资金核算也是内部资金核算;不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核算,但在企业会计内没有上述内容,而且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同时必定会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的核算。

2.核算方式差异

预算会计中针对固定资本的支出采用一次性列支的手段,不计提折旧,根据收入的具体比例进行计提购买基金;但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本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根据固定资产的应用时间分期计提折旧,纳入到成本经费。

(五)预算会计组成关系清楚,综合性强

因为预算会计属于财政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而国内的国家预算又属于全国集中的预算。因此,国内的预算会计出现了一个以核算资本为重点内容的全国综合统一的核算系统及控制体系。该种组成关系不但综合性强,并且组织关系非常清楚。政府财政整体预算会计纵向能够分成从中央至乡镇五级;各级政府财务从预算会计均有附属的一、二、三级行政部门会计以及统计事业机构会计。该种纵向的上下级内属于领导被领导的情况,同级财政和部门之中属于横向的指导和接受指导的状态。上级部门不但核算、反映及监督本部门资本运行,还反映与监督包含下属部门在内的整个系统资本运行。这和企业会计上下级几乎没有从属关系,存在独立性的特征,刚好相反。

三、财务报表的区别

(一)报表类型的差别

企业会计报表也叫作财务报表,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的,以常规财务核算信息为重点依旧,体现企业某个指定时间的财务情况以及某一财务期间的运用成效、现金流量的资料。其重点包含资本负债表、利益表、现金流表等。预算会计中财务报表是反映事业机构财务情况及收支状况的书面信息,包含资本负债表、收支表、基建支出表、附表和财务报表附注以及收支状况说明书,它不用设置现金流量表,这属于二者报表类别上存在的区别。

(二)报表结构的区别

例如企业的资本负债表是以“资产加负债、所有人权益”的框架来设置的,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均是结转后的金额,是静态数据;而预算会计中资本负债表就是根据“资本、支出加负债、净资本、收入”的框架设置的,其中,预算会计的资金、负债、净资本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为期末金额,也属于静态数据,可是支出与收入科目上期末数则反映的是“本年累计出现额”,是动态数据。

(三)财务科目体系设计的区别

国内预算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寻求社会利益最大化,是为了确保国家发挥其职能的要求,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收入与支出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但企业会计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令资产增值而提高再生产,提高经济实力,富有盈利性与经济利益性,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会计的核算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例如企业会计,其建立了“利润”科目,而利潤是企业本年的收入和成本资金相减而产生的,反映了资本的报酬状况,借助这个科目可以体现出企业的投资运营水平;预算会计不建立“利润”科目,其设立了“结余”科目以体现资本的结余情况,这个结余是各种收入减去各种支出后的差数,但并没有资本报酬的概念,只是体现了收支的对比状况,整年的收支相抵之后的最后财务情况。

(四)会计主体的区别

预算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点计量单位,对中央和地区各级政府预算及行政事业机构收支预算实施状况,展开全面、统一、持续的核算及监督一个专业财务。其包含总预算财务、行政机构会计、事业机构会计,所以,其会计主体为财政单位、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等。而企业会计主要指反映自身的财务情况、运用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且对企业运用业务及财务收支展开监督的一个专门财务,所以其会计主体为财务资料多的特定单位和组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会计尽管和企业会计相伴出现,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是其在核算方式、核实基础、资金核算、科目设计等多个方面均和企业会计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学习当中需全面了解其在主体性能方面的差异,掌握好它们在资金核算、科目涉及等方面的差别,这样就可以简便、快速地将二者区别开来,较好地掌握预算会计的账务处理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川.“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中的区别[J].交通财会,2013,(1):19-21.

[2]占丽萍.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2):39.

[3]许立国.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6):113-114.

[4]王子亮.建议预算单位设置银行支取未报数备查簿[J].财会通讯,2015,(9):59.

[5]黎利权.预算会计要素与企业会计要素的对比分析[J].预算会计研究通讯,2014,(7):13-14.

[6]王毅,卿玲丽.我国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差异性探讨[J].会计师,2012,(3):6-7.

[7]郭永凤.试论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J].财经界(学术版),2017,(2):184.

(作者单位:象山县财政局)

作者:林敏

第五篇: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开始加强预算管理,通过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来提升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2015年1月1日,我国新的预算法开始施行,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它开启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下面我们通过对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预算法;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自2000年开始实行预算会计制度,通过预算会计制度的实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制定有效的预算,实现了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为财务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核算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国家不能及时的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有效改革,那么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与管理,阻碍我国市场经济下社会主义建设。就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式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自新预算法实行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开始不断的变革核算方式以及核算内容,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变革来适应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然而,由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给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困扰。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开展工作后出现问题,得不到我国法律的保证,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非常的排斥,尽量不在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使用新的预算会计制度,以免出现问题给单位带来损失。另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细化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如果一味的细化支出预算,不总是对支出预算的整体把握,一旦整体费用过大,就会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行政事业单位想要通过支出预算的明细来说明其支出的合理性根本不可能,我国现阶段没有相关的法律保证其权益。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不符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需要

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设置了“拨出专款”以及“拨出经费”两个会计科目对单位费用进行核算,虽然从内容上看二者之间的差距很小,但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按照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修改行政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这两个会计科目应该统一进入 “事业支出”,通过“事业支出”这一会计科目进行统一的核算,因此,传统的会计科目无法很好的满足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改革的需要,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依然延用传统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就无法很好的适应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步伐,让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效用。

3.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较大

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的资金都来源于政府财政补贴或者是向政府借款。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满足自身资金需求盲目的向政府借款,最终借款的数额越来越大,行政事业单位根本就无力偿还,给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同时还会危害国家的资金安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利。

4.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与会计制度不符

行政事业单位自实行预算管理以后,单位各个方面的费用支出都严格按照预算数据分配,不考虑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使得很多的费用支出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与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距,行政事业单位很难根据预算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只是其费用支出的一个参考标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有特殊事项发生,超出预算支出范围的支出也在所难免。

三、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有效解决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措施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预算中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对多数情况下都是预算会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完善预算会计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的法律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形成有效的保护,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新的预算会计制度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顺利开展。我国的法律法规应该根据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内部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在维护行政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2.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科目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紧跟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就必须要调整会计核算科目。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相关的业务进行有效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把特定项目归集到特定的项目中去。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传统项目下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出有效调整。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受收付实现制的影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要让会计核算人员积极地适应权责发生制,只有全责发生制下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更好的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3.有效控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了有效控制。首先,新预算法对于借款主体进行了限制,行政事业单位想要获得更多的借款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其次,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借款用途进行了限制,只有用于公益事业的资本支出来能取得借款。再次,新预算法对于借款规模进行了有效限制,对于超规模的借款不予批准。最后,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借款方式也进行了有效限制,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借款时只能采用地方政府债券的形式取得借款,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贷款风险。总之,新预算法通过对借款的限制,有效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加长期稳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提高预算支出的科学性、有效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尽量减少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产生的偏差。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统一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执行标准,使其产生的费用支出、成本支出之间的差距尽量降到最低,方便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进一步进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会计制度下设置“在建工程”和“拨入基建款”、“基本建设结余”等会计科目,有效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需求。最后,行政和事业单位还应该适当调整会计科目方便核算基础建设,在报表的过程中注意数据的简明扼要,报表形式简单易懂,方面信息需求者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能够详细的显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的基础性单位,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服务,是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制度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也要强化对预算会计制度的重视,及时解决单位内部阻碍预算会计制度实施的各种问题,保证预算会计制度的顺利实行,让预算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获得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涵.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杨洪.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4).

[3]白云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作者:刘欣洋

上一篇:幼儿园语言教育论文下一篇:幼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