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编精心整理了《幼师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声乐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幼师在声乐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于提升儿童声乐学习效率、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针对分层教学的特点和原则来分析声乐分层教学的目标及幼师声乐分层教学实施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所探讨的方法给广大幼师的实际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篇:幼师论文

拓展幼师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幼师生职业能力发展

[摘要]幼师体育教学应为幼儿师范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包括基本目标与拓展目标两个层次。这就需要幼师体育教学深化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既能针对幼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施教,促进其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又能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幼师学生将来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幼师体育教学;职业能力

一、拓展幼师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不但被我国高、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界普遍接受,而且也是国际职教界的共识。在我国,幼儿师范学校一直是培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主要基地。幼师生作为在校学生和准幼儿教师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幼师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必须既着眼于幼师生作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又必须为幼师生将来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作为幼师学校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师体育教学由此应与一般体育教学有所区别,其教学目标应包含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两个层次。其中,基本目标与一般体育教学相同,都是为了促进受教育对象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拓展目标则应与幼师学校其他领域的课程与教学一样,服务于幼师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又主要是通过培养与发展幼师学生将来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职业能力来实现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幼儿园体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未实施分科教学的情况下,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当具备科学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能力。这种教育能力由此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准幼儿教师的幼师生除了通过幼师学校专门组织和实施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等课程来学习和获得外,幼师体育教学应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幼师学生在掌握幼儿教育基本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能将所学习的关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与基本运动理论相结合,熟练掌握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组织程序与实施原则,从而为将来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奠定职业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幼师体育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

幼师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幼师学生在掌握系统、科学的体育运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为幼师生的在校学习和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方面的基础。

幼师学生大都为18~21岁的女性群体。在此年龄阶段,女生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在生理形态上已和男生有明显的差异。她们肌肉工作缓慢,灵巧性差,容易产生疲劳,恢复时间也较长;心血管系统机能也比男生差,心肌和呼吸力量较弱,脉搏输出量小,女生在运动时主要靠加快心跳次数来保证每分钟血液输出量,所以速度和耐力都差于男生。这种生理解剖特点导致她们对体育运动的惰性大、兴趣小。同时,该年龄段的女生在心理上又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她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内容能一反常态地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如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韵律活动等都对她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她们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使自己保持健美的身材,塑造形体美、姿态美以及高雅的气质。

针对幼师生的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幼师体育教学应积极适应受教育对象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改变教学策略与方法,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应优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运动量。首先,应根据女生形态结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多做动力性练习,少做静力性练习,同时要考虑力量、速度配合恰当,根据幼师女生生理机能特点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防止疲劳过度。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对练习强度指数有恰当的估计,对主要练习的安排留有余地,以防失控。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出汗量、呼吸情况及动作的准确程度等,以便随时调节运动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二是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首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加强其形式的竞争性、游戏性和趣味性,注意“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各种身体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其次,应想方设法将技术性的跑、跳、投等动作练习转化为健身跑、健身跳、趣味投等运动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上改善其身体形态机能,增进其健康。此外,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人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使人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坚毅顽强、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活泼开朗、合群乐观的个性倾向。幼师体育教学在积极探索适应幼师学生身体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还应将体育锻炼对幼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考虑在内,以让学生树立科学而全面的健康概念,最终形成顽强、勇敢、团结、向上的体育精神,使其身心素质获得良好的发展。

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体魄,幼师学生才有精力完成学业;也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他们才能在将来胜任繁琐而沉重的幼儿园工作。同时,也只有幼儿教师自身热爱体育,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他们才能以自己的精神面貌与兴趣爱好影响幼儿,使幼儿也热爱体育,乐于参加体育锻炼。总之,幼师体育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对幼师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将来承担职业责任、完成工作任务都具有深远的奠基作用。

三、幼师体育教学拓展目标的实现

幼师体育教学的拓展目标应是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向幼师生传授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与规律,并在促使其理解、掌握、运用的基础上,能自觉地将有关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下领悟和掌握将来组织实施幼儿体育活动时应遵循的教学规律、原则与方法等。

幼师生将来组织和实施幼儿体育活动时应遵循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和一般的学校体育教学应遵循的规律与原则既有相同之处,也必然存在显著差异。说它们有相同之处,是因为它们从内容上而言都属于体育教学领域,都要达到促使受教育者体育观念与能力发生变化的基本目的,因此对施教者有一些基本的共同要求,如施教者应当都会喊口令、指挥队列变化、能清楚准确地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规范正确的动作示范等。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因为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必然会使其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如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可以主要采取集体教学的方式,先由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而对幼儿来说,这样刻板的教学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幼儿更喜欢游戏,

更喜欢模仿同伴,也更喜欢自由地舒展他们的肢体,因此要想幼儿体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儿教师必须善于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善于与其他领域的活动如唱歌活动、舞蹈活动等相结合来组织体育活动,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与解释动作要领及其步骤等。

为适应幼师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幼师体育教学应有意识地强化幼师生创编体操、组织游戏、掌握幼儿运动理论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如体操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幼儿园普遍开展的早操或集体户外活动都将体操作为重要的项目,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创编适应本园或本班幼儿身心特点、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的体操,因此幼师体育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师生创编体操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向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徒手操、轻器械操的特点和编操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多实际运用的机会,以使幼师学生能够根据编操的原则、用途及幼儿的年龄特征,不断编出动作简单、易于模仿,而又有新意、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又如,幼师体育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幼师生将来组织幼儿体育游戏的能力。教师应尽力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各样的游戏,从熟悉游戏的玩法到学会改编熟悉的游戏,再到创编新的游戏,并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教师组织游戏的方法与策略,从而为学生将来组织各类幼儿体育游戏打下基础。再如,幼师体育教学应通过理论课、观察实践课等途径使学生充分、全面地了解幼儿不同年龄阶段各身体系统、器官、组织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等,掌握体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以及幼儿体育卫生保健、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保证学生将来组织和实施的幼儿体育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够真正保障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其中,有关体育卫生保健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尤为重要。因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幼儿教师在组织和实施体育活动时必须高度关注卫生保健与安全问题,一方面应有意识地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知识和受到伤害后如何自救的知识,另一方面事先要对体育活动涉及的人、事、物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并在不可完全避免的情况下,积极准备应急预案。幼师体育教学应在此方面承担起重要的教育与培训责任,以培养幼师学生将来勇敢面对和积极应对幼儿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卫生保健与安全问题的职业能力。

体育教学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师范学校来说,幼师体育教学因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将来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职业能力,而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幼师体育教学应努力突破一般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教育内容,更好地为幼儿师范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

作者:陈智峰

第二篇:谈幼师高专院校对幼师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各类幼教机构迫切需要一大批素质全面、身心健康、个性发展成熟的年轻幼教人才充实到幼教师资队伍中。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幼教机构培养一线幼教师资的重要职责。幼师学生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他们需要在幼师学校学习期间将自身的职业道德培养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本文从剖析当前幼师学生的职业道德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适用于幼师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新型培养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幼师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能性。

关键词:幼师高专院校;职业道德;幼师生职业道德;培养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人才。”可见高职高专的发展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幼教机构培养一线幼教师资的重要职责。

职业道德素质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教育和修养而形成的职业道德方面的状况和水平。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幼教机构生存的决定因素,除了过硬的知识能力和基本功之外,幼师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是学校的重要教育任务。

一、幼师生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道德的定义是个体在履行不同职业角色的过程中要遵守该行业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包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幼儿教师是教育幼儿健康成长的特殊的职业,应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准则。幼师生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这要求他们要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但目前幼师学生普遍存在职业道德概念模糊、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师学生的职业道德概念模糊。造成幼师生职业道德概念模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原因是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和信息化,严重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社会传媒一方面对公众宣讲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又对青年们讲求务实态度;一方面本着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呼唤人文道德的回归,另一方面又出于商业的考虑为满足人们的娱乐、猎奇心理把格调低下的精神商品大批量投放到市场中间。这些矛盾都致使我们的学生面对社会问题无所适从。一些不遵守职业道德、“一夜暴富”的实例,“权钱交易”“岗位腐败”等负面新闻充斥着学生的视听,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学生们通常对职业道德知识缺乏认同感,他们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是一种说教,是虚假的,不易接受老师课堂所讲授的职业道德观念,容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师高职学校中,现行的职业道德课程和教育方法单一陈旧,很难对学生产生鲜活的积极的影响。大多数教材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痕迹,最后的测试以考试试卷为主。有的教师对职业道德课的教学目的认识模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中依旧在唱“独角戏”。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做“改造”对象,只告诉学生不能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却不去解释其中的原因。教师们经常片面强调“正面灌输”与“行为强化”,不善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陷入“就范教育”的误区。这样使得学生逆反心理较为严重,他们对书本知识、教师权威产生不信任的情绪,使得他们对职业道德认识便产生偏差,很难有效促进职业道德的生成。

2.幼师学生的生源层次不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结构大幅度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高职高专院校提高生源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众多高职院校的录取大都被排在高考录取最后几个批次中,生源数量及质量受到影响。为了解决高职院校的生存及发展问题,多数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急剧下滑。高职高专院校考生分数偏低,生源素质必然偏低。尽管近两年高考人数持续增幅,高职高专院校的报考人数及录取分数有所提高,但与其他一般本科院校录取的专科生分数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造成高职生源质量偏低的最主要的原因。经过本科院校的筛选之后,高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以往产生较大悬殊。扩招后,高职高专院校不得不一再降低要求录取新生。一些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个人素质较差的学生被录入高职高专新生之列。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

人一生的职业道路漫长又曲折,如何为未来事业做好充分准备,如何了解就业动态和信息,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尽快进入角色,如何在幼教工作中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许多幼师生从没有认真思索过这些问题。有些幼师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没有奋斗目标,思想不求上进,对前途迷茫,职业理想模糊,学习自觉性不高,只想混个文凭;有些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喜欢自由,行为随便,不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劳动观念、纪律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和规范,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还有为数不少的幼师生欣赏水平不高,对大众传媒的选择能力不强,由于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幼师生中也较广泛地存在“追星族”、迷恋网络、迷恋“低俗小说”,一些学生置学习于不顾,经常出入娱乐场所等。这些学生对于幼教职业不热爱,更谈不上对幼师职业道德有基本的了解。

3.幼师生缺少实践机会。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形成,不单单取决于学校教育的效能,实践教育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以来,多数学校重视利用教学、各类活动、讲座、宿舍文化建设等多种手段来对幼师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却常常忘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般来讲,幼师学生去缺少实践机会出于以下两种情况:有的学校出于教学考虑,把学年中的教育见习和所有课程结束后的顶岗实习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读书期间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体验和行为养成的机会,不能在今后的职业道德学习中进行反思和修正,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仅仅作为“理论”漂浮着。另一部分学校虽然为学生提供见习或实习机会,但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有的实习形式仅限于“参观”“听课”,或者实习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周到两周时间,在这种蜻蜓点水的实习形式中,学生需要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特点、适应实习工作,这些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很难深入体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外化。

二、考核模式的改革决定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他们日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有密切联系,所以传统的试卷型考试模式并不适合当前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因此,幼师高专学校需要改革考核机制,强化学生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校应对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状况进行“分类考核,综合评定”。考核的内容应该摒弃以往一份试卷决定学生一切表现的做法,而是分为:试卷得分、社会调查得分、顶岗实习得分和参加教育活动得分等,分值可以按比例划分。

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幼师生考核制度,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测试。包括:技能竞赛测试,即通过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素质,用行动代替语言推销自己,以实战操练代替考试;台阶式测试,即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提出新的要求,分阶段制订教学目标,分阶段进行测试;实践测试法,即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进行测试,使学生用学的专业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例如:安排布置学校宣传栏,帮助幼儿园布置教室等,完成这样的任务和测试,这种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2]

实践证明,这种考核评分的方式符合职业道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是客观评价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真正感悟职业道德。只要建立起科学完备的职业科学道德素质培养体系,敏锐捕捉幼儿教育的新形式、新发展对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新要求,设计出与时俱进的考核模式,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成长为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

三、对于幼师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的探究

职业道德是人在履行职业角色的过程中要遵守的基本要求,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幼儿师范院校要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效能性,重视入学教育中师德品质的培养,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来培养幼师生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模式提高幼师生职业道德。

1.班主任应成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角色。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幼师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其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树立理想、为理想奋斗的黄金时期,班主任在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捷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志向,当学生一旦树立了理想,就会有明确的目标,自然而然地能够促进幼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提升。班会是班主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通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题可以选定为以下几种类型:激励型班会,主题可定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师——最光荣的职业”等;讨论型班会,主题可定为“教师在你学习生涯中的作用”“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等;演讲型班会,主题可定为“我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我未来的教师角色”等;讲述型班会,主题可定为“我最喜欢的教师”“我感受最深的教育活动”等。通过形式各样的班会,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完善对儿童、对幼儿教育的初步认识,提高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感情,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积极情感,树立起稳定的职业信念、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提高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师德品质。

2.幼师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提升职业道德重要的不是会说会背,而是能否真正感悟并融化在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中。所以,幼师学校应为在校学生提供多种实习机会,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引发学生的“乐学性”。

首先,学校应着眼大局,为学生量身制订一整套科学可行的培养计划,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例如:幼师一年级应是学生职业道德的“学习期”,学校应向学生讲解职业道德及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配合为学生安排参观优质幼儿园、学习优秀幼儿教师先进事迹等。学生既有初步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真实实例,不至于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真空象牙塔”中徘徊。二年级应该是幼师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体验感知期”。二年级时,学校为学生呈现的职业道德课程可以面向多元,着重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深入思考和反思能力。更重要的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机会,时间可以安排在三周左右,同时应硬性要求学生假期自己到幼儿园进行实习。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之后必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思考和反思,进而促进自己的职业道德成长,使之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三年级是幼师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实践体验期”。三年级时,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半年的顶岗实习期,这是学生亲身体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机会,学校应该及时与幼儿园取得联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动态。此外学校应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幼儿教师工作,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其次,要具备正确的工作态度。在真实的幼教情境中,学生们能够认识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素质是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幼儿园分配给实习生的工作任务通常不是什么难做的事情,只要求学生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认真工作的精神,有想把工作做好的愿望,就能完成任务,取得优异的实习成绩。

再次,要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敬业才能出成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高职学校的学生,将来要成为崇高的幼儿教师,从实习期间开始就要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不论老师安排什么任务,都要欣然接受,积极完成任务。

最后,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经过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强化,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学生在幼儿园进行实习期间,能够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与实习单位的领导同事和睦相处,适应幼儿园管理和规章制度,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养成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不断进行总结、评比,寻找不足,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效性。学生能够将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结论: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各类幼教机构迫切需要一大批素质全面、身心健康、个性发展成熟的年轻幼教人才充实到幼教师资队伍中,这对于我国学前师范教育单位和广大幼师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幼师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是幼儿师范院校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因而各类幼师学校要加强研究,紧扣幼师生的思想脉搏,要提高幼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效能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通道,为职业道德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和考核理念,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发挥他们在对幼师生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使校内外各种因素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共同为幼师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提供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54cy.com,2007.

[2]周艳昀,浅谈幼教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美术课教学:http://lib.cqvip.com/qk/89642X/201104/37681669.html,2011.

作者:邢夏婕

第三篇:幼师声乐分层教学策略

[摘 要]声乐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幼师在声乐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于提升儿童声乐学习效率、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针对分层教学的特点和原则来分析声乐分层教学的目标及幼师声乐分层教学实施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所探讨的方法给广大幼师的实际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声乐课程;分层教学

[

声乐课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重点在于如何提升幼儿的声乐感知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提升声乐课堂教学质量,分層教学法是当前幼儿声乐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方法。在探究声乐分层教学策略前,我们首先应该对分层教学的内容、原则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一、分层教学概念及特点概述

分层教学是指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个性差异等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1],通过对于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差别教育达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更深入地探索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只有将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激发,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效果最优化。分层教学一般会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层。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全面化的教学目标、目标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主体化。通过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主动学习、热爱学习,让学生的成绩有最大化的提升。

二、分层教学实施中应遵循原则

若想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应该注意分层教学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学生是教育之本,是教学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仍然有部分幼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深入观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导致课堂教育呈现教师单向输出、学生接受度差的状况。在分层教学中,幼师更需要注意在课堂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主动性,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友好、平等的关系,通过更多的课堂互动来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课堂交流[2]。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对于声乐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对于提升学生声乐整体水平有重要帮助。

(二)个性化教学原则

所谓个性化教学原则就是指教师应该学会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了解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对于学生声乐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差异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这样差异化教育下的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潜力。在帮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快速提高学生声乐水平[3]。而且个性化教学原则还能够更好地进行声乐知识的查漏补缺,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避免短板的产生,更全面地接受声乐课堂内容。

(三)学生层次合理划分原则

分层教学的重点除了对于教学内容的合理划分,还需要掌握对于学生层次进行合理划分的原则。在学生层次划分上,应该从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点、学生学习习惯特点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层,而不应只考虑到学生声乐基础和声乐水平的差异。这样照顾到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等特点的分层方式能够促进同一层级学生的学习交流,并且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能够更多地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教学中要注意灵活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一次分层后,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同一层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会逐渐拉开差距,这时原有的学生分层就不再适用了,就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点差别进行灵活的分层调整[4]。层级的流动性调整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符合其自身发展需求的声乐知识内容。

(四)鼓励式教学原则

任何教学方法中,对于学生的鼓励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分层教学中,幼师也应该注意对于学生的鼓励,进行鼓励式教学的探索。这种教学中的鼓励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潜能,而分层教学的重点也是激发学生的声乐潜能。通过鼓励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有效提高,通过课堂教学中的鼓励所获得的学习喜悦感能够促进学生渴望“成功”的学习心理,这种积极学习心理和态度将最终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进步。

三、声乐分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幼儿声乐分层教学中应该以下面四个方向作为教学目标,注意通过分层教学实现以下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主要特点,而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则是声乐分层教学中的首要教学目标。由于不同学生在情感理解和学习态度上都会有所不同,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情感和态度的变化[5]。这种教学方式无论是对于学生声乐技巧还是声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上都很有效。通过分层教学来实现音乐情感传递的个性化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学生声乐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统一化教学中,虽然课堂教学速度能够有所保证,但是实际教学效率和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由于幼儿在声乐基础、学习能力、情感理解力上都有所差异,传统声乐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却还要反复跟着学,而另外学习能力略有不足的学生尚未学习透彻就需要学习新内容的情况。这极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在分层教学实施后则可以把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并根据每个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别进行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定,这样能够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拓展的机会,也能让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能够跟得上。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效果优化,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学生合作及竞争意识

竞争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幼儿声乐教育中的重要培养目标,而通过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则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声乐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帮助和交流的进步,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层级中进行竞争,学习效果更好后就能够升入更好的层级。在这样的分层教学中,通过学生交流、教学鼓励、层级竞争,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和努力地学习声乐技巧和知识,而且也更容易实现不同层级学生的沟通互助与比赛,能够有效改善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声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幼师声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由于不同的学生爱好和兴趣点会有所差异。而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进行分层,这样更容易打造符合学生喜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进声乐学习的热情。而且在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分层教学中,学生容易更主动地进行锻炼和自我展示,通过锻炼和展示则能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信心。所以将培育声乐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的重点。

四、幼师声乐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幼师声乐分层教学在实施中主要可以从教学准备、学生层次、教学内容、授课目标这样几个角度进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教学准备的分层

由于幼儿声乐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启发和培养学生。所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幼师就应该进行分层准备。在第一学年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初步接触声乐,则可以采用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目标要求和统一教学评分标准来进行声乐课堂教育。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学习后,进入第二学年则可以根据学生上一学年知识技巧、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和态度等差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的分层设计,并且教师应该注意有技巧且合理地向学生阐述分层教学的原因,让学生清楚分层教学实施的意义,能够更积极更热情地配合分层教学的实施。

(二)学生层次的区分

在学生层次的划分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声乐条件基础及学习兴趣点进行灵活的、流动的学生层次划分。例如,在进行与鉴赏相关的声乐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行分层,将性格文静的学生分成一组,教授比较柔美舒缓的音乐,将活泼好动的同学分成一组,教授比较欢快激情的音乐[6]。或者也可以在进行合唱性质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声乐先天条件进行层次划分。将嗓音条件好、声乐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划为一层,将音乐学习能力综合水平一般的学生划为一层,将“五音不全”、声乐接受力略差的学生划为一层,并进行分层教学要求的设置。

(三)教学内容的分层

在教学内容分层上则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层次的差别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设定。例如,针对声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内容之上进行课外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选择一些更难的曲目进行训练,以此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声乐学习潜力和演唱水平。对于声乐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难度适中、循序渐进的曲目帮助学生巩固声乐技巧。对于学习能力略差的学生,则可以设置一些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主。

(四)授课目标的分层

在授课目标的分层上,可以在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组别后,针对不同组的特点进行学生独唱能力、声乐技巧、合唱能力、演唱气息控制等不同培养目标的设计。授课目标的差异化需要以学生自身条件和学习现状为基础进行设计。“查漏补缺”是授课目标调整的首要标准。

結 语

总而言之,声乐教学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改革与进步。分层教学作为当前幼儿声乐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方法,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和创新利用,是幼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持续探索的内容。

注释:

[1]王思维.关于幼师声乐分层教学的相关思考[J].大观,2015(12):40.

[2]荀雅丹.关于幼师声乐分层教学法的研究思考[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10):226.

[3]邓兴忠.幼师声乐分层教学的实施[J].商情,2011(27):81.

[4]项慧华.幼师声乐分层教学的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05):38—39.

[5]邓密焕.中职幼师声乐教学的困境及其突破策略[J].北方音乐,2017(13):182.

[6]郭卫卫.关于进行幼师声乐教育方面的思考[J].教育,2017(01):8.

(责任编辑:刘露心)

作者:鲍雯羚

第四篇:幼师声乐教学问题探讨

【摘 要】歌唱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积极作用,歌唱可以扩展幼儿的肺活量,对儿童肺部发育和呼吸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也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学习形式。歌唱能力亦是幼儿教师必备的重要职业技能。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整个幼师声乐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演唱训练方法高效进行发声训练,从而提高幼师培养效率,为幼教事业输送优秀合格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训练方法;声乐教学

目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是采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来进行训练,经过大量时间的真假混合声训练,很多学生可以演唱很多具有难度的声乐作品。当学生走向岗位,发现儿歌的音域只在c1-d2时,学生内心矛盾,处境较为尴尬:如果用美声唱法混合声来演唱儿歌,风格迥异,儿童不接受;如果用“白声”演唱,则演唱吃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演唱儿歌,用什么样的音质打动儿童,成了幼师的课题;用何种演唱训练方法即符合职业需求又兼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情,高效进行发声训练,是当前学前教育专家、声乐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三种主要唱法的比较

美声唱法缘起于意大利,五四运动以后传入我国,积极推动了我国的声乐演唱事业,是专业院校培养声乐歌唱人才的训练方法。美声唱法的特点:“通、实、圆、亮、纯、松、活、柔”。声音通畅是美声唱法的第一大标准,声音结实、音量大、持久性强、具有穿透力,是美声唱法另一显著特征。美声唱法在演唱时,强调身体放松,形成共鸣腔体,追求“金属音”。在歌唱时,美声唱法要求声音注重表达,要具有线条感、对比性,对气息量要求较大。

民族唱法从广义上包括戏曲、曲艺、原生态歌曲等唱法,中国民歌在吸取了民歌、戏曲、曲艺传统声乐的精华上,又借鉴美声唱法科学发声方法而形成的歌唱方法。在声音上,民族唱法具有“脆、甜、亮、圆”的特点,要求声音宽广,穿透力强。在歌唱上讲究“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流行唱法源于西方,中国的流行音乐于上世纪30年代萌芽于上海。流行歌曲内容上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直抒胸臆。在音乐上讲究简单易唱,结构清晰,表演形式丰富。演唱上讲究感情真挚,重视对歌曲感情的表达,声音讲究个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传出的,气息量的大小决足了声音的质量。“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乃声之帅也”,气息对于歌唱是至关重要的,美妙的声音练成的第一步是气息训练。在气息训练上美声唱法采取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力求气息悠长、灵活,对气息控制能力强。民族唱法采用的“腹式呼吸法”对气息的训练要求“气沉丹田”。流行唱法除了在演唱“高音”和难度大的歌曲时,需要较强的气息外,一般气息较浅,气息量较小。

在发声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需要获得明亮、圆润、丰满的音色。在歌唱中打开牙关,放松下巴、声带闭合,在放松的状态下歌唱,流行唱法较自然轻松。

在咬字发声上,美声唱法突出“母音”,声音浑厚;民族唱法讲究“字正腔圆”、“归韵”要求字字清楚;流行唱法咬字突出口语化,比较自然。

在音量上,美声唱法声音浑厚有力,穿透性强,音量大;民族唱法声音明亮、高亢,穿透力也很强;流行唱法在演唱上由于共鸣腔体运用较少,音量小,需要话筒扩大音量。

从音乐教育声乐训练来看,美声唱法自从流传到我国以后,涌现出很多杰出的声乐教育家和大量的美声唱法演唱人才。在美声唱法传入后,民族唱法汲取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训练,丰富发展和提高了演唱技术,深受大众喜欢。这两种唱法由于产生的时间早,在声音训练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方法。流行唱法自上个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广泛传播开来。由于流行唱法强调个性化,没有统一的规格,以致没有太多的训练法方法,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和模式。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演唱训练方法分析

(一)流行唱法的选择依据

从儿童听觉发展和欣赏角度来看,幼儿在5岁前外耳道比较娇嫩,尚未骨化和愈合,12岁时听觉器官才能发育完善。幼儿耳蜗对声音的感知度比成人强,对噪音非常敏感。当声频较高、音量较大时,幼儿会出现害怕的心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发声上,对声音亮度、音量、穿透力上追求质感,当幼师歌唱音量过大、穿透力强时,幼儿会明显感到“不舒服”、甚至“害怕”。美声唱法发声上讲求强弱起伏、声音流动感强,在咬字上要求“竖立”,用此种方法演唱儿歌,儿童不接受。用民族唱法演唱儿歌,在发声、咬字上较为教美声唱法条切,但儿童还是不太喜欢。从学前教育学生音乐基础入学程度来看,幼师生大多音乐基础较弱,对音乐课程学习有为难情绪,教授流行唱法,学生容易接受,学习热情高。从学生嗓子条件上讲,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要求嗓音条件要好;流行唱法没有太多的限制。从以上几点来看,流行唱法声音是最适合儿童听赏,适合幼师的声乐训练方法。

(二)流行唱法的训练方法

气息训练:歌唱是建立在气息支撑下的咬字、发声,气息训练在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好的声音离不开好的气息,好的歌曲表达更是离不开对气息的控制运用。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可以借鉴美声唱法的气息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在吸气时,让学生放松身体,感受肋骨张开,横膈膜下沉,在叹气的状态下发声。让学生把吸气、发声、收声、换气四个步骤做连贯,养成学生良好的发声习惯。在建立自然的呼吸以后,就要锻炼学生的肺活量了,肺活量大小决足了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我们可以采用课上练声曲、歌曲训练,课下打嘟噜、吹泡泡、慢跑等方式,对学生的肺活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松弛训练:歌唱要建立在松弛的基础上,身体器官紧张会阻碍美妙歌声的形成。在歌唱中容易紧张的器官主要有牙关、口腔、舌头、喉咙、下巴,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林俊卿的“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中的无声练习,进行张嘴,甩舌、放松声带等训练,让学生养成歌唱时喉部、面部、舌头放松的习惯。

混声训练:混声训练就是指把真声和假声进行混合,形成音色统一的训练。这一训练避免了歌唱时中声区圆润、结实,高音发虚、紧张,声区音色不统一的问题。在训练时,可以采用闭口音“v”和开口音“ya”结合的练声曲进行训练,强调打开牙关,在打开喉咙的状态下连贯练习。

强音训练:流行歌曲为了表达感情,声音需要瞬间的爆发力,为了发出富有张力的声音,强音训练必不可少。对于强音,我们可以用跳音、顿音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顿音训练中体会双侧肋骨的扩张与收缩,在跳音中感受腹部肌肉群的弹力。

真假声换声训练:真假声换声训练,是一种较难的技术,需要歌者对真假声转换自由,气息控制能力要好。在训练时,我们可以采取八度大跳的练声曲进行训练,使胸声到头声进行转换。

声音控制训练:歌唱是一种语言,是语言就有感情,有感情就有强弱。一首歌曲中,我们不可能用一种音量,一种情绪进行演唱,这就需要我们对声音进行控制力训练。我们可以采用分解和弦旋律的练声曲,注重气息流动,强拍、长音、重音的重点演唱进行训练。在演唱歌曲时,要分析歌曲的结构,注意语气、情绪、音量、音色的对比,注意旋律线的描绘。

三、结束语

流行唱法博大精深,作为一名从事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师,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完善流行唱法的科学发声体系,加快流行音乐的发展,让这种自然、条切的唱法成为幼师声乐训练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幼师培养效率,为幼教事业输送大批优秀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作者:张星星

第五篇:浅议幼师钢琴教学

摘要:幼教专业的钢琴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钢琴教学,它应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尤其要体现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改实施下的钢琴教师更应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幼教 钢琴 教学

幼教专业是职业学校的一个热门专业。它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而钢琴课则是幼教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技能课,它将担负着幼儿钢琴教学及唱歌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针对职业学校中幼师的培养和教育工作,笔者仅就如何做好钢琴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建议和看法。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钢琴学习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想要在钢琴上弹奏出一首首优美而流畅的乐曲,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我们面对的学生虽有一定的文化功底,但在钢琴学习方面却没有任何基础或基础不深,那么如何让他们尽快掌握钢琴弹奏的技巧并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呢?我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幼教专业学生的特点是起点低、在学校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她们不可能像钢琴专业的学生那样长期而系统地学习钢琴,因此,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能够突出钢琴弹奏的基_本技巧,又要注重适用性。比如:哈农练指法、拜尔钢琴基本教程、车尔尼599钢琴初步教程等等,这些教材的训练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同时也为歌曲的即兴伴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选择一些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歇曲进行弹奏,比如儿童歌曲、进行曲、抒情歌曲、舞蹈性歌曲的伴奏等,这是幼师学生学习钢琴的最终目标,也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一般来说,钢琴教学的基本方式一直是个别授课,这是由于学生基本素养不同而导致学习进程、学习效果都会不同,即便是兄弟俩也不可能保证相同的学习进度,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个别授课的优势是可以顾及学生的、个性因素。而中职幼教专业的钢琴教学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采用的往往是集体授课的形式,这样的授课形式当然是有它的特殊意义的。比如:老师在针对一个学生提出缺点并对其进行纠正的时候,其他听课的学生也会从中受益。还有时,老师可以要求几名学生弹奏同一首作品,这让学生在互相听课的过程中互有启发,所有这些优势都是采用个别授课的形式所欠缺的。因此,鉴于学生学习钢琴存在共性与个性差异的特点,钢琴课应把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在钢琴课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作品赏析——讲解示范——辅导练习——展示交流——评价总结。这样的教学过程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舞台表演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培养。

三、加强即兴伴奏的学习

长期以来,钢琴学习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学生能够演奏难度较大的名家名作,但面对一首小小的歌曲却显得束手无策,这说明这些学生的歌曲伴奏能力较差。具体到钢琴学习中,就是要加强即兴伴奏的学习。所谓即兴伴奏是指即兴编配伴奏,它具有实用性、即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更加重要了,它是衡量教师音乐理论与钢琴弹奏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即兴伴奏水平呢?第一,要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基础,比如:各种和弦、音阶、琶音的基本弹奏技巧要熟练,这是弹奏好歌曲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要掌握相关的乐理、和声、伴奏织体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掌握和声语汇及织体弹奏的基本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第三,要熟悉不同大小调式、民族调式在键盘上的位置并能熟练弹奏;第四,要多学多练,活学活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由于每首歌曲的风格、体裁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并为其进行即兴伴奏,如活泼的儿童歌曲多选择分解和弦及半分解和弦进行伴奏;坚定有力的进行曲多选择柱式和弦进行伴奏;优美的抒情歌曲多选择短琶音和长琶音进行伴奏;节奏感较强的舞蹈性歌曲则可选择无旋律伴奏等等。只有见的多了,弹得多了,才能熟能生巧并逐步提高自己的即兴伴奏水平。

四、重视歌曲弹唱教学

所谓歌曲弹唱,即边弹边唱,它是中职幼教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歌曲弹唱却往往是钢琴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内容。很多学生认为,钢琴课就是要弹好琴,声乐课就是要唱好歌,这是两门毫无联系的专业技能课,因此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只会弹、不会跟唱,有的学生只会唱、不会伴奏的现象。对于幼师学生来说,弹唱是她们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呢?首先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歌曲弹唱,平时不要只顾着练琴,还要增加弹唱练习;其次就是要有正确的练习方法。包括:一要弹的好,就是歌曲的弹奏要熟练;二要唱的好,就是旋律要唱准、歌词要记熟,可以先练习跟唱歌谱,然后再练习跟唱歌词,这样比较容易一些;三要从慢速开始练习,等弹唱熟练以后再慢慢提高速度直至达到原速;四要提高弹唱的质量,做到弹得优美、唱得动听,使自己的歌曲弹唱具有较强的音乐表觋力和艺术感染力。

五、钢琴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在乐感、手指灵活度、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钢琴弹奏水平参差不齐,因而钢琴教学就要求老师要兼顾到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既不能耽误全体学生的教学进度,又不能忽视尖子生与落后生的个别辅导。为此,我在钢琴课上就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即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部分展开教学,程度好的学生可在完成作业之余给她们补充一些作业,适时加以指导,使她们在钢琴方面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程度一般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集体辅导,使她们轻松顺利完成作业;程度差的学生则需抽时间进行二遍教学,使她们能按时完成作业,争取不掉队。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看,我运用的这种教学方式是完全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程度好的学生在各级各类钢琴比赛中拿到了奖项,程度一般的学生均能顺利跟上教学进度,就连程度较差的学生也能始终保持着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任何学科的教学只有和所教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钢琴教学是一门系统、复杂而深奥的学问,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运用新思维去构建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曹 云

上一篇:预算会计论文下一篇:英语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