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幼师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我不是“男阿姨” ——男幼师情感劳动的过程研究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观念及社会发展,男性幼儿教师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但同时社会掺杂对男幼师偏见式声音。受职业特点影响,幼师注重自我情感管理与表达,情感劳动则是理解其经验价值的重要角度,蕴含着丰富的内在张力。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视角出发,聚焦幼儿园男教师,由人际传播的情境、过程、规则等多种视角进行观照和描述,通过阐释个性化情感劳动经验,深层次思考男幼师情感劳动的过程图景。本文采用深度访谈与观察法,利用NVivo 12 Plus软件对质性数据进行编码及分析。研究发现,男幼师的情感劳动存在四种过程的相互交织:社会规训过程、性别认知过程、情境互动过程以及动态影响过程。在规训过程,男幼师受到社会杂糅式规训力量,将其情感稳固成为人际传播所需的秩序状态;在认知过程,男幼师呈现多元化的社会性别认知,以“男子气”传统观念占主导,或排斥气质阴柔“异己”,或拥有“双性化”性别意识;在互动过程,他们面对情感“相吸”“相斥”与“抽离”三种情境,在人际传播中充分使用多感官渠道,运用弹性化的互动策略,包括升华情感,将劳动关系朝着拟态的男性亲属关系深度转化;在影响过程,情感劳动具有“双刃剑”影响,虽然他们出现暂时性的情感倦怠,但又获得及时性的情感“报酬”,且强化自我认同,并形塑于新的劳动过程。至此,男幼师情感劳动的过程呈现“规训-认知-互动-影响”的清晰结构图景。总体而言,在工作过程中的人际传播,男幼师具备性别与劳动复核式主体意识,把性别视为魅力,融入情感劳动过程,促使其更加认同自我,以突破和扭转社会对男幼师的错位声音,打破性别偏见,最终发出“我不是‘男阿姨’”的呐喊。

关键词:男幼师;情感劳动;人际传播;情感管理;情感表达

学科专业:新闻传播学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2 访谈设计

2.3 编码方案

3 监控与在场:男幼师情感劳动中的社会规训过程

3.1 媒介监控

3.2 他者在场

3.3 教育规训

4 服从与超越:男幼师情感劳动中的性别认知过程

4.1 服从“男子气”的传统观念

4.2 排斥气质阴柔的“异己”

4.3 拥有“双性化”性别意识

5 管理与表达:男幼师情感劳动的情境互动过程

5.1 情感“相吸”:男性亲属关系拟态化

5.2 情感“相斥”:师幼互动关系调适化

5.3 情感“抽离”:情感劳动关系后台化

6 认同与倦怠:男幼师情感劳动的动态影响过程

6.1 产生职业倦怠

6.2 获得内在报酬

6.3 强化自我认同

7 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1: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 2: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上一篇:企业开展税务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论中美贸易战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