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幼师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男幼师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主要从四大方面论述男幼师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分别涉及定位明确、机制创新、特色凝聚、文化传承,从而使得男幼师生成为有担当、有创新意识,并逐渐实现“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促进幼儿园男教师的事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培育出师范教育永恒情怀,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第一篇:男幼师论文

男幼师稀缺原因何在

有数据显示,国际上,男性占幼儿教师的比例也不高,如日本男幼师比例约为7%,美国幼儿园男幼师也不过约占10%(目前世界最高)。但在中国,男幼师在如此受到社会青睐的情况下,其“存活率”依然不足万分之七,甚至被很多人戏称为“极品大熊猫”,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其中原因。

事无巨细 幼儿园让男人走开?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认为学前教育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很多考生受此影响而不敢报考。南京晓庄学院刘老师说:“很多男生认为男幼师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从传统意义上说压根不是男人的工作,以后势必会影响到找女朋友。”江苏省教育学院刘健老师则认为,幼儿园男教师少很大程度上是考生自己的问题:存在认识误区,很多考生认为到幼儿园上班就是带小孩,还有学生认为好不容易考上本科,然后去幼儿园工作,觉得不甘心。

幼儿园重点在保育,从孩子的吃喝拉撒到身体安全,事无巨细,都要照顾周全。由于受身心特点的影响,多数男教师在耐心和细致方面远不及女教师, 当这些男幼师走上岗位准备大展身手之时,却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自身的先天不足。这些男幼师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不得不选择转行。

“薪”情不好 男生压力巨大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位老师谈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如果不在编制内,薪资待遇会很低,考虑到今后男人要养家糊口,很多男生开始转专业。”南京晓庄学院的刘老师则告诉记者,很多上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都会在大一下学期转入小学教育、经济、外语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也影响很多人的择业观。”

俗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男性当幼儿教师要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对其他职业而言,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网友“少将军”发帖子说,我别无选择,一年后想要成家立业,现在幼儿教师的职业和收入都让自己很不满,所以只能选择离开。

记者在采访中深刻体会到,经济待遇低是男性幼儿教师成就感低的最主要表现,也是导致幼儿园男教师流失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同时,幼儿园的工作琐碎繁多,重复性强,缺乏挑战性。男性幼师的很多潜力得不到很好发挥,消极的情绪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以及管理者对其的较低评价,而较低的评价又反过来会挫败其工作积极性,如此的连锁不良反应使得男性幼师不得不离开幼儿园。

如今,男幼师的重要作用和稀缺状况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低收入、社会偏见和心理压力,以及缺乏长远的事业规划,仍然让幼儿园里的男老师们坚守得很苦很累。

江苏省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南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江苏省教育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常熟技术师范学校 、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延伸阅读】:

幼儿教育鼻祖人物全是男性

翻开我国幼儿教育的历史,记者惊奇地发现,幼儿教育的鼻祖中就有好几位是男性,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的他们,个个都是寿星。

陈鹤琴: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陈鹤琴(1892~1982),1923年在南京创办了鼓楼幼稚园。他还发起并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张雪门:中国幼儿教育先驱者

张雪门(1891~1973),1918年,张雪门与几位志趣相投者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

张宗麟:中国第一位男幼儿教师

张宗麟(1899~1976年),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位当幼儿园教师的男大学生。

作者:杨凤萍

第二篇:男幼师生入学教育中的男幼师生入学教育中的

“大学冷漠症”大多出现在男幼师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男幼师生由于对大学学习环境不熟悉﹑专业认同感不强以及校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等原因,表现出经常与原来的同学联系,对大学学习或集体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发现,大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生第一年的经历(黄晓琴,2011)。假如第一年适应不良,可能导致男幼师生失落、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选择退学。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幼师院校开始普遍关注对男幼师生的入学教育。

一、目前我国幼师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幼师院校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军事国防教育﹑职业思想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学教育的形式则均采用军训﹑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集体参观、新生文体竞赛﹑社团迎新等方式。但针对该项工作教学改革涉及较少,大部分幼师院校仍在沿用“填鸭式”入学教育模式,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更没有针对男幼师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心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和成效。近年来,男幼师生患上“大学冷漠症”的现象日趋普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该现象的准备尚且不足,这尤其反映在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识别面临严峻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黄晓琴,2011)。同时,现阶段我国幼师院校对男幼师新生的辅导和服务工作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校。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幼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男幼师生入学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加速创新,以适应男幼师生发展的需要。

二、男幼師生适应障碍的原因分析

正确认识和分析男幼师新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识别出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选择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法和内容,是当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大学冷漠症”的当务之急,这也是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接下来,笔者以A校为例,探析造成男幼师新生适应障碍的几点可预见性原因:

1.专业技能零基础。

幼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舞蹈、钢琴和美术是幼师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笔者调查发现,幼师院校大部分的男幼师新生都没有艺术类课程学习的基础。然而艺术类课程多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需长时间的练习与积累,领会和掌握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一些男幼师新生在艺术类课程学习上入门较慢,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会产生焦虑(符洁,2014)。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这一学习适应障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引起他们自我评价水平的降低,并对周围环境产生消极甚至抵制情绪,这反过来又加深了他们本身的适应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这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学困生”,教师可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结合他们的能力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以减少男幼师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有个良好的准备。其次,这部分“学困生”只是在一两门课程学习上表现出不适应,其他课程基本上都达到了适应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男幼师生适应教育时,我们的教育措施一定要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充分肯定其在其他方面的良好表现,打消其适应期心理焦虑。

2.人际交往障碍。

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生活习惯的同学,面对校园中严重失调的男女生比例,一些男幼师生可能会出现排挤他人或被排挤的现象,同时男幼师还存在“怕被他人歧视”的顾虑。在班级活动中,男幼师生参与度相对不高,存在感不强,男幼师生所处的位置及在团体中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产生的压抑感会驱使他们产生自弃念头或者懈怠心理。因此,提高男幼师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至关重要。例如,A校基于新入学的男幼师生的实际情况,带领他们学习传统典籍《弟子规》,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人格塑造等角度加以指导,我们也欣喜地见证了学生的进步。因此,有效地在学校德育、男幼师生的培养中渗透进《弟子规》的概念,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专业思想不稳定。

男幼师新生入校以后,大多对自己的专业比较陌生,个别还持有排斥的态度,缺乏专业认同感,因此有些男幼师生会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甚至要求转专业。针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要及时加以引导,学校可以开展相关专业教育讲座,来稳固他们的专业意识,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热爱。学校可以邀请本校毕业的已经从事幼教行业的男生现身说法或者带领他们去幼儿园参观男幼师上课实况,使得他们对幼教专业男生的美好就业前景有一个更充分直观的认识。

因此,关注男幼师新生的心理适应障碍问题,并及时加以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是做好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探究

美国高校入学教育起源较早,内容也相对丰富,涵盖建立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专题网站﹑新生开学前阅读项目﹑入学后校内服务指导项目等,尤其突出的是还有针对学生家长的项目,包括制作新生家长学习手册﹑定期发送电子邮件告知学校教学计划,使得学生家长也可以加入到新生教育的队伍中。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是根据学生特点与需求而设计的,目的在使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生活,确立新的学习目标。与我国相比,其学习内容更宽泛,教育形式更多样化,时间跨度也更长。在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美国高校除了充分调动校内职能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另外,他们还吸纳了许多慈善组织和知名企业也参与到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军训是当今高校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军训,国外高校更强调“学以致用”。印度高校的军训课程包括队列﹑射击﹑军事知识﹑野营技能等。其次,还有专门针对女生的课程,如:急救﹑基本护理﹑防身术等课程。在韩国,高校新生军训通常在专业部队进行,故而训练相当严格,项目主要包括队列﹑夜间山行等,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反观我国军训则重“训”轻“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走正步﹑站军姿﹑走方队等动作的机械练习上,它们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面固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军训整体上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做好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的建议

1.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

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既要包括学校教育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正式课程”,还要包括学生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规范和价值观。同时,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具有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影响更持久的特点。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开学典礼、军训、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均属于显性课程。因此,我国高校今后可适当借鉴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纳的一些实用且可操作性较强的隐性课程,如:社区服务计划﹑野外拓展训练等。学校通过将团日活动、社团活动与社区服务活动相结合,为新生搭建一定数量的义务服务平台,例如,养老院服务、托儿所服务、社区环保服务等,让男幼师新生参与社会服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度。同时,学校还可将传统的军训教育转移到野外进行,提高男幼师生的军训积极性,让男幼师新生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巧,增强他们的生存意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等消极应对挫折的方式,同时可以提高男幼师生的阳刚之气。

2.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

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通常肩负着多达200名学生的管理工作,工作任务重,教育难度也非常大。但是,新生阶段,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有许多问题需要向他人请教,而受制于师资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有机会经常向辅导员请教,辅导员也不能够及时解答每一位学生的困惑。所以笔者以为,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实行导生制将有利于帮助广大新生顺利渡过大学适应期。以A校为例,学校实行了“带班学生制”,每班配备2~3名代班学生,有男生的班级配给学长带班,当选学长均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新生一旦遇到学习或者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及时找到学长寻求帮助,这样不仅克服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滞后性和影响面较窄﹑持续时间较短的缺点,还帮助新生建立了新的交际网络,也进一步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和质量。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男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会,邀请各专业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男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展示,如美术作品展示、钢琴演奏等,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也能增强男幼师新生在校期间加强相关专业技能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坚定信念。

3.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业至上”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高职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弱化了其人格修养和品德的完善,强调社会功能,忽视了个人功能,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障碍以及价值观念的扭曲。因此,人文教育亟待加强。从男幼师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让男幼师生多接受有品位、有内涵、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人文教育,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形式的表演(歌舞剧、话剧、音乐会),举办专题知识竞赛等,让他们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提升个人修养,使他们获得心灵的丰富,为他们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文底蕴。

面对男幼师生“大学冷漠症”,幼师院校一定要创造性地开展适应期教育,为男幼师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长效发展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集体观念培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男幼师新生把大学三年的规划与职业生涯以及人生目标的规划相结合,踏实地打好基础。同时,我国男幼师生入学教育参与人员十分有限,应吸引校外资源的投入和帮助,包括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

作者:徐俊俊

第三篇:男幼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主要从四大方面论述男幼师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分别涉及定位明确、机制创新、特色凝聚、文化传承,从而使得男幼师生成为有担当、有创新意识,并逐渐实现“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促进幼儿园男教师的事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培育出师范教育永恒情怀,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男幼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我国幼儿园幼儿教师一般是以女性幼师为主,虽然女性散发着母性光辉,很适合照顾小孩,但是女性一般心思较为细腻、敏感,同时胆子较小、不够勇敢,不利于培养孩子完整性格,所以男性幼儿教师的加入无疑是必须的,因为男教师一般都较为勇敢、善于运动,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运动、敢于创新的精神[1~2]。总之,不应对幼儿园男教师还保持着老思想,应该不断努力扩大男教师比例,使得男女均衡,更利于幼儿未来成长。结合男教师的优势,与原有幼儿园女教师一起培养學生更为完美的性格与心理品质,为其未来奠定良好基础。

一、坚持定位明确,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创新意识

从我国目前幼儿园师资力量来看,男性幼儿教师相对较少,不到幼儿教师总数的1%,可以说,绝大多数幼儿园仍然是女性幼儿教师,男性幼儿教师少之又少[3~4]。现在幼儿教师队伍性别严重失衡,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迫切需要更多男教师的加入。就儿童自身心理发展而言,可以说,男教师在幼儿整个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男教师可以带给儿童女教师无法给予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与行为,使其变得勇敢、乐观、豁达、刚毅、有担当、敢于探索等。这样幼儿长大后,会变得更为活泼、开朗,更能面对困难。

如今,大多数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实现保教能力卓越出色、发挥朴实高尚专业精神、有效融会贯通专业知识,从而尽最大努力培养出卓越的幼儿园男教师,使其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对其进行系列体能训练与拓展训练,使得在育人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与创新教育,促进学生未来可持续性发展,为学生提供不竭动力。总之,尽一切努力,保障男幼师能够留在幼儿园教师队伍里,可以站得更高,使得男教师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扎跟在幼教行业,实现撑起“半边天”的宏伟目标。

二、注重机制创新,逐步完善“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

对“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培养机制进行逐步完善,三位一体主要指以幼儿园、大学、政府部门为主体。以徐州市为例,其相关教育部门、下属四区教育部门、涉及的11所幼儿园均已签署“幼儿园、大学、政府部门合作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协议”,之后又成立了相关“领导”与“协作”小组,真正实现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培养相关工作小组的指导、监督下,从徐州市的11所幼儿园中选出5所实验区幼儿园,共同合作推动培养出更为卓越的幼儿园男教师[5]。另外,建立了幼儿园、大学、政府部门三方共同合作参与的培养方式评价相关机制,并对该项目实施的情况展开考核与评估,全程对卓越幼儿园男教师相关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并对其相关工作进行指导,最终提升幼儿园男教师的质量。

制定基于“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方案,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卓越幼儿园男教师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并由三方共同进行专题调研[6]。调研方式主要以访谈与随访为主,访谈与随访人员涉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前教育相关的负责人、幼儿园园长、幼教名师、免费男幼师生等,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到卓越幼儿园男教师应该具备的相关知识要求、必备的能力素养、素质结构情况;怎样根据相关培养目标来建立起成模块的培养体系;怎样对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培养进行强化;如何在培养体系中体现出男幼师的特色。“领导”和“协作”小组需就此展开相关专题的研讨会,同时对兄弟院校的相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对相关利弊的得失进行分析,从中汲取精华,并邀约学前教育相关专业专家和前线工作者共同进行深入研讨与论证。

在“三位一体”基础上打造协同培养方式团队,高校还应制定卓越幼儿园男教师的相关管理条例,构建一个“培养方式研究共同体”,并在此基础上,高校与相关教育部门、幼儿园进行签约,选聘集德育、专业与实践为一体的幼儿园专业骨干教师,使其成为卓越男幼师生的校外导师,通过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见习观摩指导、参与课题研究、顶岗实习的指导等,帮助男幼师生的专业发展。同时,“三位一体”还包括可以共同推进资源和平台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学前教研员、幼儿园教师一起参与,与幼儿园一起开发出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课程和资源,比如学前儿童体能教育、学前儿童信息化教育、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等。另外,也要注意利用专业性的平台,比如教育实习管理平台、专业资源共享平台、专业模拟实训平台等,使幼儿园教育中相关资源得以共享,使得幼儿男教师的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三、注重特色凝聚,有效促进男幼师事业可持续发展

构建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将理论培养方式与实践培养方式融为一体,同时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等三大平台与理论培养方式、实践培养方式融为一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与终身的发展。通识培养涉及到六大模块,共涉及政治法律、科技发展、哲学伦理、艺术体验、中外文化、社会人生等,从而培养出未来幼儿园男教师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公民意识、审美情趣、世界视野及生存智慧。这些专业培养是在重视讲授专业理论基础上,重点提升未来幼儿园男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实践能力。综合实践培养则是落实实践培养方式目标及任务到各培养方式环节中。

特色培养主要凸显出的是性别特色。所有培养主要是依据男生学习特点与实际需要所开设的,这些选修培养非常有利于男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必修培养与选修培养,必修培养主要包括科学教育、信息技术、体育培养方式等;选修培养则主要涉及武术、健美操、军体拳、跆拳道、轮滑、街舞及足球等。同时需要开设一些与乡土文化有关的选修培养,奠定幼儿园男教师未来开发培养基础,并以特殊教育专业为依托,开设一些与自闭症儿童相融合的教育培养。“三岗”模式可有效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目前“三段式实践培养方式模式”才是最为有效的培养方式方式,主要涉及试岗、适岗、顶岗等三个关键阶段。一般卓越幼儿园男教师实行的是岗位跟踪学习。“试岗”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兴趣与情感;“适岗”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有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到实践中来,渐渐提升其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顶岗”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职业信念与情感,从而比较娴熟地运用相关保教技能。

“产教融合”模式对实践创新进行强化。需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构建与时俱进的实训室,比如,科学探究实训室、智慧教室等,实现校内实训和培养培养方式的有效对接,使得理论与实践培养方式有效结合。高校也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共同组建导师团队与跟岗学习相关班级。比如,徐州市2016年就投入100多万元到幼教集团与幼乐美教育有限公司中,与其共同打造出了省级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相关提升实训平台[7]。高校还极力推进了培养与证书的有效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實施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制度与证书制度,使得学生毕业时能够获得计算机、英语、书法、舞蹈、声乐、跆拳道、健美操、营养配餐等相关资格证书。

四、坚持文化传承,培育出师范教育永恒情怀

在高校师资培养中,使校园文化富有师范教育的特色,积极营造氛围,激起学生的教育情怀。比如,高校可定期举行教育大师讲堂,以达到传扬人文与科学精神的目的;还可举办幼儿园知名教师沙龙,邀请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走进高校,开展沙龙,组织观摩教学,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并帮助其积累相关经验。总的来说,营造良好校园环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铺设良好成长道路,借助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师德意识。同时,也可以组织开展与特色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经典童话阅读赏析、歌声、书声、琴声与舞影相结合的活动、学前教育名著赏析等,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8]。还可组织开展一些演讲比赛、名师访谈录、参与编撰师德箴言录、古今中外师德故事集等,帮助学生感受名师高尚人格力量,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师德认知的目的。还可开展帮助学生养成优秀行为习惯的活动,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环境,有效提升个人的修养,提升学生个人品位,净化其心灵,使其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培养其对儿童热爱的心理品质。

五、结语

总之,必须对幼儿园男教师培养制度与实践进行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使得男幼师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用环境和氛围强化其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知,从而净化幼儿园男教师心灵,永远保持童心,更懂得幼儿教师岗位的重要性,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敏,曾明鸣.我国幼儿园男教师研究状况的文献综述[J].文教资料,2010,(12):133-135.

[2] 岳亚平,刘静静.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3,(2):48-53.

[3] 李婷,卢清.幼儿园男教师的生存现状及理性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122-125.

[4] 侯晓倩,张秀超.我国幼儿园男教师资源缺乏的归因及对策[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0):32-35.

[5] 付刚.浅谈幼儿园男教师的困惑及相应排解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97-199.

[6] 许朝军.幼儿园不该都是“娘子军”[N].中国教育报,2014-10-13.

[7] 黄正平.免费幼儿师范男生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9):76-81.

[8] 向麟,邹太龙.悖论破解:男幼师的“双失”现象与职业优势[J].昆明学院学报,2013,(4):125-129.

[责任编辑 刘 瑶]

作者:朱凯利

第四篇:男幼师的缺乏、流失与其职业优势的矛盾

[摘 要]近年来,政府和社会日益重视幼教发展以及男幼师的墙养,但是男幼师依旧呈缺乏、流失状态,故而对男幼师的职业优势与流失、缺乏状态之间的内在矛盾进行研究颇具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关键词]男幼师;职业优势;流失状态;性格塑造

一、男性幼儿教师在国内外幼教行业中的配置状况

长期以来,幼儿教育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女性的职业,而今天在大多数国家都或多或少有了“另类”。只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男幼师在这个领域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选择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国内外不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的资深教师和幼教专家纷纷指出:在传统学前教育中,儿童从出生到人幼儿园,一直被女性所包围,这对儿童,尤其是男幼儿而言,对其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一定的消极作用。我们从生活实践中可以发现,幼儿虽然安静、内向、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却丧失了勇敢、进取、冒险、拼搏等优秀品质;另外,心理学家也指出男幼师对于幼儿的思维方式、性格塑造、处理问题的态度手法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其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相对也比女幼师更为开阔。所以,男女幼师相互取长补短、合理搭配,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更为有利。换句话说,男幼师的出现是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

然而,男幼师在如此社会青睐和高度“欣赏”下,却依然在整个幼教界呈缺乏状态。国际上,日本男幼师比例只约为7%,美国幼儿园男幼师也不过约占10%(世界目前最高),而在中国男幼师的“存活率”还不足万分之七,男幼师被称为“极品大熊猫”。虽然近年来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潮流下,我国部分省市在这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探索与实践,但是在这少量的“温室培养”中,“存活率”也并不高。男幼师“2—3年”的流失效应很为严重,从而在中国形成了“职业优势与缺乏、流失”这一矛盾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男性幼儿教师的职业优势探析

(一)女性幼儿教师的从教特点

从实践教学来看,女幼师因为心细,比较适合幼儿园教师这一岗位。幼儿园的儿童由于年龄较小,适合女幼师发挥她们温柔、心细、耐心的性别优势,从而容易与儿童沟通、拉近距离;从教学质量上看,由于幼儿教育阶段重点在保育,照顾儿童要求事无巨细,从孩子的吃喝拉撤到身体安全,全都要管,这些都比较适合女性来承担。女性幼儿教师习惯用爱抚的方式去关爱幼儿。在生活中,女幼师由于其善良的天性,富于爱心和母爱,从而喜欢用细腻的语言、亲昵的动作去对待每一位幼儿;在游戏活动组织方面,因其存在体力和耐力上的不足,而一般会选择一些较为和谐的规则游戏和听说游戏,在活动过程中她们较为关心的是幼儿的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甚至为了幼儿的安全会放弃游戏活动的初始教育目标和活动计划。由此也可以看出她们的弱点,那就是缺乏勇敢、坚毅、阳刚。于是,不少由女“教师”带出来的幼儿,特别是男性幼儿,意志薄弱,娇气,甚至举止行为“女性化”。

(二)男性幼儿教师的相对职业优势

1.随着幼教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各界都普遍认识到男幼师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男幼师本身具有职业优势和在幼儿园的发展优势。因为男幼师缺乏,所以这一群体倍受媒体和社会关注。男幼师少,幼儿园的孩子出奇的喜欢和亲呢男幼师;男幼师少,幼儿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更愿将孩子放在男幼师所带的班级里(这在北京2002年首批11名男幼师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同时,社会各界幼儿教育机构及幼儿研究机构向各类层次的男幼师敞开了大门,有的甚至在同等条件下,大幅度的降低了聘用的要求和条件。

2.男幼师偏重史、地、哲。从教育内容上看,在知识的传授上,男幼师某方面的知识面比女幼师更为开阔,而且,在史、地、哲上男性往往精于女性,这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有关学者通过对某些地区的男女幼儿教师的教育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男幼师在幼儿园教育中给幼儿讲得更多的是历史传奇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女幼师则一般都给幼儿讲童话,读儿诗,涉及史、地、哲较少。在对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知识方面,女幼师相对稍逊男幼师一筹。

3.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内是清一色的女性幼儿教师,这对幼儿的性格塑造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使得幼儿的性格呈“女性化”倾向,缺乏“攻击性”和挑战性。而男幼师偏重独立、果断、勇敢和冒险,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男幼师教育幼儿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探索精神。而女幼师总想保护幼儿,她们不让幼儿参加有一点危险的活动。由于这种强烈的保护意识和安全观念,致使较多幼儿显得更为柔弱和胆小,在青春期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得焦虑、羞怯或者无所适从。当前,我国各类层次的教育中出现的学生“交际恐惧症”与“缺乏父爱综合症”就是较为突出的例证。据有关研究表明:这类心理问题和我国早期的幼教女性化是有较大关联的。这就如一个家庭中,父亲总是爱带孩子爬山、赛跑,让孩子有尝试新事物,领教新问题的机会。母亲则总担心孩子会不会累着了,伤着了,情愿放弃尝试而保证安全,长期生活在单纯女性化的教育中,孩子自然会表现得胆小和脆弱。

4.男幼师一般在心理上更容易与学前期的儿童磨合相吸。在幼儿园活动中,男幼师一般能够和幼儿尽情的玩耍和忘我的游戏,容易满足学前期幼儿特需的身体“饥渴”和心理依赖。而女幼师由于性别的约束,在幼儿活动中往往很难和幼儿真正的打成一片以满足幼儿的内在需求。正如教育实践中,幼儿往往喜欢围在或嬉戏在男幼师身边,可见幼儿把男幼师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

5.男幼师是幼儿社交技能提高的重要源泉。男幼师参与幼儿的教养,与幼儿的交往,对幼儿的社交需要的满足,社交技能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幼儿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的增强,与外界交往的需要也日益增多,要求扩大交往范围与内容,不再满足于以往的交往方式与圈子。因此,男幼师必将成为幼儿的重要游戏伙伴,有助于扩大幼儿的社交范围,丰富幼儿的社交内容,满足幼儿的社交需求。同时男幼师和幼儿的交往能使幼儿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社交技能。当幼儿和男教师在游戏中反应积极活跃时,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会较受欢迎。因为男幼师影响了他们的交往态度,并让他们学会了正确理解、识别他人的情感、社会信号,懂得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反应,从而使得他们在交往中表现更加积极、主动、自信和活跃。

男性从事幼教的这些优势,除了与男女文化、修养差异有关外,更多的应是性别差异造成的。所以,男幼师在学前教育受到空前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的今天,更加显得优势突出和重要,这也决定了社会急需男幼师趋势的升温。

三、男性幼儿教师缺乏、流失原因的分析

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哄孩子是女儿家的事情,社会,包括家人在内对男性选择从事幼儿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这对他们工作、生活甚至

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恋爱、婚姻、社会地位、职业认同感……都是较为迫切的重大难题。同时,人们心理普遍存在着学校等级制度:从幼儿园走向中小学,认为是“职业升值”,而返转过来,则会被普遍认为工作和能力存在问题。故男性从事幼教的社会舆论压力较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男幼师缺乏与流失现象的发生。

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不够。虽然幼儿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发展了50多年,从这几十年幼儿教育培养出的幼儿性格等方面就可以看出一些不足。这几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火热,人们大多考虑的是减负、遏制乱收费、课程改革和师资水平层次提高等方面,却很少关注甚至是忽略了教育者这一“人”的因素,即使是提出的“以人为本”也仅仅局限于学生这一主体,却没有涉及到学校、幼儿园的另一主体——教师。不关注导致了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套男幼师培养的完整对策,对男幼师的园外生活、社会压力、心理问题等关注较少,致使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培养男性幼儿教师的理念著作和一所培养男性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男幼师在目前幼师、大专或本科等院校的出现仅是点缀,有的甚至只是某些部门提高自我宣传的“工具”。

男幼师职业压抑感强。在一个公共服务性社会团体中,来自团体内部的政治关系及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一个人对职业的忠诚度。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男幼师,他们的职业压抑感会比女教师强。首先幼儿园的最高政治首领即幼儿园园长,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充当,所在工作领域中女性所担当的领导地位也居多,而目前社会上其他团体中绝大多数上层建筑中的领导人物又多是男性。因此,幼儿园的男教师自己所处的职业位置及在团体中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不占优势,由此引起的职业压抑感会驱使他们产生新的择业念头,从而放弃对原有职业的忠诚。

性别观念及个人知识、能力结构的限制。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环境的人。个人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由于社会大背景的左右,很多男性不愿意从事幼儿教育。目前男性进入幼教行业以后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的不理想,其所得与社会、家庭以及男性自身对个体所需求的及其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同时,由于我国体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致使幼儿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不高,社会给予的回报甚少。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大部分男性幼儿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与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自尊需要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从而使得他们顾虑重重。此外,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很多男幼师并非专业出身,或者虽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理论的培养,但是缺乏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使得他们在知识结构及能力方面不符合实际幼儿教育的需要。所以,部分男幼师面对这个职业只有“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不得不选择转行。

四、矛盾冲突的解决策略

首先要加大社会关注力度,合理调整办学制度,适当加大幼儿教育专业男性教师或保育员的培养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男幼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福利,减少男幼师的后顾之忧,提倡男性走进幼儿教育行业。

其次,社会各界要调整对男幼师这一现象的认识,为男幼师成长和队伍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氛围。每一个有思想、有远见,真正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都应积极为男幼师创设一个正常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尊重他们的职业选择,承认他们的职业功绩,尤其是男性教师的家人更应该支持他们的工作,为他们在心理上建立一个调节的纽扣。

再次,幼儿园也要转变观念,继续加大引进力度,改进激励机制。幼儿园是男幼师加入幼儿教育的直接受益单位。为了孩子的发展,为幼儿园的长远考虑,幼儿园应该建立和完善对男幼师这一特殊、新型群体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措施,舍得“下功夫”“花大钱”留住人才。

第四,社会特别是培养机构(高等院校)应该帮助选择从事学前教育的男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架构起“自我支持,自我建构”的理念,让他们长期拥有对幼儿的爱、对幼教事业的执著,同时应该指引他们感觉到这一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事业的关系,克服社会偏见和存在的不足,用更高的目标、理想来指导自己不断进步,鼓励其在幼教领域中做出开创性工作,为中国的幼教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男幼师在我国幼教领域发展的现状虽然有喜有忧,但不管怎样,时代发展表明,这是一个科学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抉择。我们应从新世纪国际幼儿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幼儿教育的发展问题。只有继续鼓励男性从事幼儿教育和大力发展男幼师这一新兴队伍,才能使幼儿在更为和谐、刚柔相济的教育环境中获得更大的教益,才能促进我国的幼儿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实现单边教育走向完整教育。

参考文献:

1.袁建霞.男“阿姨”的心里话.学前敏育研究.2003(3)

2.季卫华.男人带孩子的四大优势.幼儿教育导读.2005(3)

3.陶事刚.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教育探索.2005(3)

4.林玉琼.我国男幼师的配置现状及分析.幼儿教育导读.2003(11)

5.艾比拜.父亲,给孩子积极影响的源泉.幼儿教育导读.2003(10)

6.林漫亚.“父爱”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幼儿教育导读.2005(3)

7.许嘉璐.论学前教育.求是.2001(23)

8.黎安林.依恋研究对早期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研究.2002(3)

9.张正之.有标准透视教师专业素养.全球教育展望.2002(8)

作者:徐志国

第五篇:浅析就职体育男幼师的发展潜力

摘要: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我国学前教育体系,浅谈体育男幼师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体育;男幼师;发展

一、前言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我国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发展。峥嵘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暴露出我国幼儿教育体系的缺陷。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存在最大的遗憾是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明显不足。如不改善,对我国学前教育体育发展不利,对幼儿本身培养不利。这就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扩展男体育幼师行列。

(一)现今教育系统的现状。幼师以年轻教师为主,且女性比例超出了90%以上。而当前幼儿园对幼师的要求通常是多才多艺,只注重幼儿知识和智力的培养,而对幼师在体育方面的技能基本不做要求,造成幼师对位专业体育知识、体育理论和技术技能的匮乏,从而在对幼儿开展体育教育时,无法做到科学有效地指导,因此幼师的体育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师资力量有待增强。老一辈幼教专家张宗麟先生就认识到幼教队伍中男女性别比例合理调配才能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并着重指出男性教师对幼儿的启蒙作用。

(二)目前普通高校体育学院毕业就职现状。有学者研究在山东统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中可得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只有32%,除去27%读研的学生,有41%的毕业生选择了本专业并无关联的工作。[1]“目前社会体育人才在社会体育领域中还没有占据一席之地,致使社会体育人才大量外流,从事着与自己专业相违背的职业”。[2]造成了体育资源的大量流失。

二、体育男幼师就职的发展潜力

(一)体育男幼师的精力优势。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男性与女性相比,具有更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在同样地工作负荷下,男幼教更能胜任,工作效率也更高。相对于科班出身的体育男幼师而言,活泼好动的孩子精力可以与之相抗衡。可以高效一天。

(二)体育男幼师对于孩子的心智启蒙。“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开发幼儿早期智力,培养幼儿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各领域兴趣。”男女性别差异致使知识结构和爱好方便有差别。对于女幼教,科技类、汽车机械类等掌握并不全面,相反,男幼教则了解广泛。这样,增加男幼教则会开阔幼儿的知识体系,使之全面发展。

研究表明,幼儿在3-6岁的幼儿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男幼教的思维方式、性格、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于女幼教。体育男教师与幼儿性格的相融性,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男性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不愿依赖别人,在遇到问题更乐意自己想办法处理。而大多女性缺乏獨立意识。久而久之,教师的优秀品质会潜移默化到幼儿身上。

(三)体育男幼师对于孩子的性别培养。长期女教师从教,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能力,而且使得幼儿个性比较阴柔不够阳刚,容易出现性别角色混乱或性别识别障碍等问题。现如今由于当前幼儿专业体育教师师资缺乏,使幼儿园成了人们认识意义的“女儿国”,性别教育不容忽视。体育男幼教的“刚性”教育与女幼教的“柔性”教育完美的结合,会使儿童得到全方位的性别影响,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男性体育教师的阳刚会补充长期在女性关爱环境中成长额男孩子身上所具有的阳刚,也会使女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坚强。

(四)体育男幼师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传统的社会观念是大家都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而幼儿此时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好奇时期,对万物都保持的高度的好奇心。“社会的测量”会使乖巧的女孩子产生优越感,调皮的男孩子产生自卑感。无论是优越感还是自卑感都不利于个体后天的全面发展。男体育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和个体会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无可替代的影响。

(五)体育男幼师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幼儿在身体健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高发生率的龋齿、斜视和弱视及肥胖儿不断增加,说明幼儿的健康教育还很匮乏,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量不够。”[3]现在从事幼儿教育的主要是女教师,不懂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和使用专业体育术语。不能正确的掌握体育专业专项技能和技术。幼儿体育教学,需要从教者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识,需要考虑和遵循幼儿认识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体育专业学生具有职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能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科学的组织体育教育,指导学胜锻炼身体,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三、就职体育男幼师的发展力量

(一)政府支持。府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在政府的公共事业经费中确保幼儿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并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确保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从而使幼儿教育呈现勃勃生机。“幼儿教育是通过国家干预来推动社会发展的特别方式的关键点。”国家或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不只是在幼儿教育的本身,还在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二)自身观念的转变。人们普遍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是女性从事的职业。从事幼教事业的男教师往往会面临社会观念的偏见和大众舆论的压力,而且进入幼儿园来教小孩子玩游戏也很难发挥自己的特长,难以施展。在社会地位和资薪方面收入并不理想,使得男幼教顾虑重重。要转变自身观念,积极发展自身优势,完善孩子自身性格,以自己所长教育幼儿,完善教育体系。

(三)社会现象的转化。对于幼儿教育,家长承担更多的投入责任。这里不是让满足家长的各种要求甚至引导家长其他的特殊观念,而是指,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在幼儿这段时期里需要多方位的性格补偿,而不是一味的让孩子沉溺在“母爱”之中,家长则要转变接受男幼教的教育理念。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幼儿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子,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大力宣传体育男幼教的地位,宣传男幼教在孩子发展的重大影响。

四、结语

幼儿园男教师稀缺的现实,幼儿出现的种种“怪异”都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发挥男教师的重要作用,让其撑起“半边天”加强幼儿教师队伍中男体育教师的比例,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提高民族优越性的唯一途径,但毫无疑问,它却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龙.山东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刘子众.社会体育专业“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的发展前景[J].体育学刊,2006,02:95-97

[3]蔡小林.浅析素质教育形式下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改革[EB/OL].2009-7-14

[4]余启政 何明珠.体育专科学生进入幼教领域的可能性与培养方案.教育与教学研究[J]2011,09

作者:赵萌萌 王长刚

上一篇:继承传统文化论文下一篇:流行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