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双减政策逐渐全面实施的教育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课后阅读辅导,可以有效弥补课堂辅导的不足,帮助学生在课后及时整合课堂辅导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律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题状态,聚焦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课后阅读活动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论文 篇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探讨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课程中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与文本之前的对话,教师在教学中要看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知识内涵。本文讨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阅读;途径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在文本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获得思想启迪。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文本的结构、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没有从个人角度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教师要积极探索深度阅读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实效性。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深度阅读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课文的挖掘,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一篇文本的阅读进行知识迁移,掌握多种阅读文本的阅读理解方法。深度阅读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1]。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比如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声,春日树枝头小鸟的鸣叫,夏日夜晚田野中的虫鸣,冬天踩在雪地上嘎吱的声音,潺潺溪水奔流的声音等,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学生听到了许多在自己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声音,并且对课本中可能会提到的大自然的声音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学习中。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深度思考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学会主动思考,在探究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深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学会边阅读边思考,探讨文本中的深层次含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通过趣味性阅读情景的创设和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参与到深度阅读中来。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十四课《司马光》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看看插图对应的是课文中的哪个部分。学生在阅读和观察中总结出插图对应的是结尾段落司马光将水缸砸破救出同伴的部分。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水缸里的呢?面对这种危险的情况,司马光的内心想法是什么?有的学生说这个小朋友可能是想看看水中天空的倒影,有的学生说这个小朋友可能是想看水缸里有沒有鱼。对于司马光当时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司马光想的是看看周边有没有可以救人的工具,有的学生说司马光在想要不要回家叫人。学生的每种猜想都符合情理,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深度审美能力

语文阅读文本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作者的文笔和修辞手法以及传递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在深度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设计审美情景,让学生在人物、景物、事物阅读和赏析中获得美的感受,接受哲理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2]。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故事三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三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了解古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分析这些景物在古诗中起到的作用。学生在分析第一首古诗《绝句》中,通过春风、花草、燕子等事物的描写突出春暖花开,自然万物生机勃勃的现象,第二首诗则通过桃花、鸭子、蒌蒿等春天事物表现他们感知春天来到的能力。特别是作者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因为鸭子喜欢在水里活动,当江水变暖,它们肯定是第一个知道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进行朗读,感受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写作练习,将古诗进行扩写,通过自己的语言转换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感受语言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练习、思维导图、课外阅读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何雪慧.借助想象,让阅读迈向更深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阅读方法探析[J].新作文,2021(03):22-23.

[2]杨玉国.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阅读教学的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9):52-54.

作者:陈晓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论文 篇2:

基于双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在双减政策逐渐全面实施的教育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课后阅读辅导,可以有效弥补课堂辅导的不足,帮助学生在课后及时整合课堂辅导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律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题状态,聚焦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课后阅读活动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双减

引言

双减政策已经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育界得到了很高的赞誉。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对学习者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阅读教学,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鉴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教师要从整体上贯彻一套新的课程标准。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持续改进,为学生日后的学业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一)教育的目标不清晰

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仍存在着指导目的不清的问题,虽然三维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是在指导各个环节的基础目标上,却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而在小学阶段,则表现出了其特有的认知、理解力。教师的教学大纲不能使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繁杂,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库,对学生的语言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教师看来,教师在教学目标不明的情况下,往往会盲目地进行教学活动。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会降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

(二)学生不喜欢阅读

在我国的教育界,多年来一直实行高品质的教学,然而,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课堂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常常由老师主导,造成教学上的缺憾。在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往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想要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是很容易的。这种反馈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教育的效果。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往往会取代学生来完成。就阅读文章的解释和解析而言,这仅仅是一般思想、中心思想和修辞上的一般概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枯燥。作为一个“旁观者”,在没有强大的领导和参与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下降。由于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致使语文学习和阅读的兴趣逐渐丧失。

(三)缺乏全面的教育扩展

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是阅读的深度与广度。然而,在此阶段,语文阅读能力较差。在此阶段,阅读和解释的指引是有限度的。在课堂上,老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使他们无法回想、归纳所读的内容,使他们的思考空间相对狭窄。讨论并不是由学生在自己的阅读经验中总结的思维经验,它是由教师的思维框架所围绕,从而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阅讀兴趣有很大影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建构阅读环境,运用协作指导法进行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反应式教学方法,在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历中,结合、参与式的体验式阅读技巧和对阅读的喜爱,读书学习通过内在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对优秀的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这种连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最科学的教学方式。

比如,《巨人的花园》一文中,教师要建立起合适的教学环境,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各个层次的问题,对园林的奇妙之处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在本连结中,教师将会带领同学们深入探讨有关花园魔法的句子,并藉由阅读来了解花园的神奇、美丽与荒凉。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式的探究式学习。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对话进行适当的管理,并对其进行适时、准确的指导,防止其思想受到任意干扰。同时,教师还必须保证学生们总是能集中精力在课程中的话题上。在完成了合作探究式学习之后,老师会鼓励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小组讨论,并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辅导与赞扬。

(二)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考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的思路来做自己的功课。它不能反映出独立的积极性,也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学习习惯。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重与学生进行阶段性的互动与沟通,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特定需要,以实现教学活动的科学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桂林山水》一课上,老师可以组织班级阅读比赛,让同学们在阅读和学习中都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学生可以提高学习的热情。竞赛程序提高了学生对胜利的期望值,并强化了阅读训练效果。相对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比赛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比赛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相结合,使其更加注重动态设计。

三、掌握多样阅读方式

(一)泛读

广泛阅读是非常普遍的。当小学生们面对未知的世界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然而,由于他的个人能力,初次接触无法了解事物的本质,而课外阅读也同样需要通过广泛阅读来适应。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使他们对文章的总体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使自己的阅读基础达到一个稳定的境界。然后,由教师对报道内容、人物、情感等进行细致的讲解,以逐步加深对报道的了解,深入了解章节。教师应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双方面”能力。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其次,抓住最重要的内容进行阅读。多读是一种粗略的阅读,但是这并不表示学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走神。在此期间,同学们必须全神贯注。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获取一些关键信息。

(二)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仔细而深入地阅读。在反复阅读时,要逐字逐句地对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通过多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当教师在利用多种阅读方式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必须提供稳定的进行一些辅助性工作。

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全文的基本内涵,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全文。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确定内容报道的总体框架和背景,找到主要的内容段落,并对它们的作用进行分析。其次,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弄清文章中各个词语的功能、表达的意思、把握内容报道的文体特点。最后,老师可以将同学们组织起来,按照他们对内容的了解,进行沟通,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结语

在小学阶段,阅读既能扩小学生的认知,又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并能培养优秀的文化传统。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策略,并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与完善。在组织读书教育时,老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读书兴趣,要使营造轻松的读书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的、高效地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技能。

参考文献

[1]林占、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0.家长,2021(02):172-173.

[2]张学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U]-求知导刊,2021 (02):22-23.

[3]高凤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究D].试题与研究.202122):165-166.

作者:刘朝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论文 篇3:

基于生本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生本阅读的学习引导中,不断提高了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关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这一教学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学生对阅读的关注提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的喜爱。在教学的过程中,在生本教学的视野的引导下,寻找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希望可以促进该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前言:

生本理念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作为本位,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问题。而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来,进一步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能够有效的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实际问题来开展具体的教学。

一、单元整合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要想真正的起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量的积极作用这离不开生本单元整合。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着单元整合来进行针对性的阅读篇目的讲解,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以及罗列相关的赏析文本的概念,来引导学生学会进一步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借助于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起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积极效果。

教师在讲解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着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去分析,站在赏析文本的角度去进一步的探究文本内容。先结合着《观潮》的具体行文脉络以及描写顺序,来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出自然风景描写的一般顺序。然后再结合着对文本概念的进一步认知对《走月亮》这篇课文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借助于这样的单元整合方式,既能够从顺序的角度去深入的解读这两篇课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也能够在进行概念解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文本的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赏析文本一般常用的手法。通过对这些描写手法以及修辭手法进行一个单元整合,引导学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出文本阅读的常见思路。借助于这样的单元整合方式进行有效的文本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将课内外阅读的篇目从内容上进行一个合理的区分,并在主动探究内容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坚持因材施教,开展个性阅读

在生本学习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无法在基本对整体要求的阅读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有着自己的阅读空间,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无限潜能。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在阅读方面,除了个别必读文章以外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化阅读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来选取自己喜欢读的书,读书有助于修身养性。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很难分辨书籍的好坏,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推荐书目,让学生自己去看。既能够保证在青少年健康模式下阅读学习还能够让学生认可老师、热爱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上,每单元都会有一个语文园地。以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单元主要分析句子在描写事物上的共同之处,总结升华并将其变为自己的经验。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小动物,可以推荐他去看《小哥白尼》、《猛兽之王》、《狼王梦》、《小牛阿米》等等,这些都是适合小学生看的比较不错的课外书;再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花草等漂亮的植物,可以推荐看《彩虹色的花》等。推荐的书目都是经过老师审核的健康课外书,不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发展。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推荐书目,阅读不是学生非常乐意去干的事情,需要教师要求学生在看书时碰到自己喜欢的句子,需要把它摘抄下来。

三、鼓励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能力

生本理念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异,生本理念注重的是以学生为本,采取人性化教学,让素质教育贯穿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多去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求,根据学生来创新教学方法。小学阅读活动中,应该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都充分与生本理念结合。组织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时间活动。活动进行中,教师也要及时帮助和关心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通过有效的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在课堂学习之外有一定的延伸,在这种阅读兴趣的引导下,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逐渐学习和阅读引导的过程中,提高对于阅读学习的喜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本理念就是更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下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在小学的语文学习中,阅读活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去运用知识。为了采取素质教育学校也要更加重视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但是现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注重生本理念与阅读融合非常关键,这也是学生能否通过阅读活动有所收获的关键点。同时,开展生本理念这一话题,引导教师学会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能够引导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会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胡爱玲. 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 学周刊,2021,26(26):21-2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10.

[2] 张银香. 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 中外交流,2021,28(4):1350.

[3] 黄旻晨. 新时期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 学周刊,2021(11):131-13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1.065.

作者:娄凤娟

上一篇:关于镇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旅游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